第一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农村工作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财务管理工作中稍微混乱或者失误,就有可能引发农民群众上访,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当前,虽然各级在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中勇于实践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受村级组织特殊性与地方差异性所限,实际工作
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制度执行方面的问题。
1、财务收支年初预算,年终结算制度执行不到位,收入盲动,支出随意,缺乏控制与监督。
2、财务收支入账不及时,白条列支现象严重,所占比例达90%以上,经手、证明、验收手续不全,会计监督不力。
3、村级生活接待费、教育卫生计生费、学习培训费、参观考察费等非生产性开支比重过大,占村级管理费的近半成,其中生活接待费占管理费的比例超出30%,严重超标;而学习培训及参观考察费用所占比例过小,不足8个百分点,不利于村干部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和村级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4、有些村财务支出审批手续不全,没有严格执行开支审批制度,甚至存在村主任或书记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财权控制在少数人手里。
(二)财会业务工作方面的问题。
1、现金赤字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年年赤字,难明真假。
2、收入渠道的狭窄导致村级银行存款业务基本上未开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坐收坐支行为;开通了银行存款业务的村,库存现金也时常超出限额标准。
3、财务收入使用的票据比较杂乱,有按规定使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用收款收据”的,有使用市场上销售的各种收款收据的,有使用白条收据的,也有兼而用之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到财务收入的监督管理。
4、有些村没有按照规定的会计分期进行账务处理,而是因村主任或村会计或村出纳的任职时间而设,时常跨年度入账;账务处理程序混乱,单据内容与科目内涵时常不一致,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数据核算不准确,错记、漏记现象时有发生,而会计账与出纳账核对又不及时、不仔细,缺乏严肃性与责任心。
5、近年尽管没有新债发生,但村级原有债务沉重,而且难以有效化解,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村级日常工作的开展。村级债权虽然也大,但多为无效债权,要么不积极组织催收,要么很难催收到位。
6、多数村集体资产管理较为松懈,特别忽视加强固定资产、库存物资的管理,岗位职责不明,严重存在着资产流失现象。
7、有些村存在着私设账外账瞒报收入胡乱开支甚至多发奖金、补贴的行为。
(三)民主管理制度履行方面的问题。
1、村级组织虽然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大部分村尚未开展实质性的民主理财活动,他们只是象征性地做做样子,并未真正实行民主管理,充分体现民主监督。
2、村级组织尽管实行了财务公开,但大多数村仅限于简单公开,有时公开不及时,有时公开的内容不一定全面、真实、准确,违背了财务公开的真正目的,失去了财务公开的实际意义,错过了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机会。
(四)会计岗位建设方面的问题。
1、村级换届选举的推行,造成村级财会人员未经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审核、审批经常调换,队伍稳定性较差,由此导致,一是村级财会队伍良莠不齐、素质不
一、能力不等,工作好坏相差悬殊,培训效果难以平衡;二是村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难保持续发展和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专业工作难以开拓创新,甚至时常从“终”点又回到起点;三是新老财会人员交接手续办理不及时、不全面,工作上留下许多漏洞和隐患。
2、有些村财会档案保管不够规范,有时还丢三落四,给日常工作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影响稳定。
二、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强化检查监督与责任追究,确保村级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到位。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中,尽管健全和完善了村级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但这仅仅只是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运行有了制度保障,能不能规范运行?其效果还得看贯彻执行制度的力度。只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到了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规范运作起来。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一要靠村干部的自觉。只要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也就大大加强;二要靠上级部门特别是县乡农经部门的监督。只有加强经常性的敲打督促,才能确保制度落实到位;三要推进廉政建设的深度。廉政建设不只是针对个人而言,政府职能部门的廉洁从政也同样重要,如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歪风狠刹不住,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很难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四要看群众的满意度。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与否,主要看群众的满意程度,只有群众满意了,工作才算到了位
;五要严格责任追究。检查监督中发现敷衍塞责、松懈麻痹、应付了事、独断专横、请客送礼、吃拿卡要、挤占挪用、贪污受贿等问题,必须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重视,加强制度执行上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心。
思考之二:强化学习培训与示范引导,提高村级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制度保障是业务工作的基础,专业素
质与实践能力是业务工作的关键。如何提高村级财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一要将学习培训制度化,纳入县乡农经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二要扩大培训范围。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与业务操作光靠村级财会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体村干部的支持、配合和维护,更需要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有效监督。因此,培训对象不能只锁定村级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长,应扩大到全体村干部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身上;三要增加培训内容。坚持学习财会业务知识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但仅仅如此的话,内容太过简单,应增加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经营管理、审计、统计、实践操作以及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培训;四要创新培训方式。办班培训是必须坚持和非常重要的,但考虑到经费、时间、场地、身份特殊等原因,办学习班很难保持经常性、长时间性开展,由此影响培训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办班培训方式,通过经常发送学习资料、定期编印工作简报、不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巩固培训效果;五要加强示范引导。理论与纯业务学习是非常枯燥的,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积极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示范和不断扩大试点范围,经常举办参观学习现场会,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的现实教材引导和增进培训效果,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六要落实培训经费。学习培训制度的坚持与否,培训效果的好坏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经费的落实与否。要确保学习培训工作的经常性、规律性开展,必须将培训经费足额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思考之三: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保障村级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巩固与提高。财会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队伍的稳定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随着村级换届选举的推行,总体原则上仍然要维持村级财会队伍的相对稳定。如何保持队伍稳定?一要选拨任用德才兼备、诚实稳重、群众口碑好的同志从事村级财会工作或民主理财工作;二要经过县乡农经部门的专业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三要报乡镇农经部门审核、县农经站审批后,才可以正式任用和调换村级财会人员或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四要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对县乡农经部门审核、审批权限的支持;五要培养村级财会人员或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自学精神,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责任心,树立荣誉感;六要奖罚分明,鼓舞先进,鞭策落后。
第二篇: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充分意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各个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逐步发展、逐步壮大,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小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面临转型的重要阶段,对中小企业如何提高财务管理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性的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背景以及危害,对具体解决措施进行探究。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实施的财务会计体系既不同于行政财务会计体系,也不同于大型企业财务会计体系。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内容,要想企业实现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伴随着科技发展机制的变革,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尽快妥善解决内在问题、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当前急需处理的重要事务。
二、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指的是基于我国当前法律政策条例,为了确保企业日常工作能够正常、顺利开展,而对该单位的资金展开合理的预算与分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该单位所开展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核实、科学预算、精准分析、有效监管。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现:
(一)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生产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不同,没有雄厚的资金流和固定资产,所以其在经营过程中对现金流、资产周转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把握要求更高,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在财务工作中把握好日常管理和日常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中小企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为管理层在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握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环节存在漏洞
很多中小企业尽管拥有各种各样的固定资产构成渠道,不过因为长时间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整理,导致有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成为账外资产,进而使固定资产数额呈现虚假模式增长,与真实资产存有很大出入。还会出现公款私存等相关问题,造成资金使用不受限制,失去规划性,开支不公开,资金利用率低下。
(二)财务分析精准度偏低
现在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高层并没有认识到在整个单位发展中,财务管理所发挥着的作用,于是在贯彻和实施财务管理机制时不是非常正式、严谨,所采取管理方式非常简单,将工作重点停滞于“报账型”财会工作,并没有对所展开的财务活动进行合理而严谨的分析与评估,导致财务分析精准度偏低,在此形势下极易出现事前缺乏合理管控、事后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那么财务相关负责人就无法为单位发展提供精准而可靠的数据信息,进而无法充分发挥财务自身作用。
(三)资产流失现象频现
中小企业通过另一单位使用该单位的产品造成无形资产投资,而却因为股权社会化及投资单位的制度问题造成中小企业的投资出现减值或增值,同时中小企业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相关资产手续,使账面资金与实际资金出现很大出入。最终造成中小企业无法在第一时间行使投资者权力,使投资资产面临流失危险。
(四)部门间沟通性差
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科学、正确认知财务管理,很多具体负责人只是将其视为财会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只需该部门的相关工作人进行负责即可,无需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财务工作者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因为没有获取精准的基础信息,进而使得所制定的预算规划存在偏差,不利于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若是此问题持续存在,严重的话会导致项目资金链断流,不仅不利于单位项目工程的顺利工程,也不利于促进部门间的友好、协调合作。
四、具体解决措施
(一)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始终遵循事前预防第一,事后控制第二的处事原则,对相关程序进行适度的调整与优化,严谨烙守授权、执行、批准等多项操作流程,重视责任牵制,在推行奖惩政策的同时明确各大部门的职责。对当前程序、企业规章制度、人事体制进行科学化调整与完善。确保财务职员及教育职员从根本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 可循,围绕当前财务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积极开展下一步工作,基于新时期的政策与目标,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财务分析精准度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创建一套与企业创新发展相匹配的财务分析机制,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对财务数据展开深入而严谨的分析,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单位制定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此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模式,定期更新财务管理工具,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技术化与现代化,为财务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化与标准化,最大程度上提升财务分析精准度。
(三)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监督与管理
首先,结合各单位的实际状况,对单位内的所有部门制定一份科学的、执行力强的预算规划方案,同时为确保规划方案的正常运行需要制定奖惩制度来进行约束,严格按照预算规划方案支出资金。强化监督部门的职责意识,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与规范,确保各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机制开展业务。其次,践行民主管理机制,将单位财务状况定期公开,实现财务管透明化管理,使每个职员都能积极参与财务监督。
(四)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同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对之前存有的问题进行系统化总结,创建高效的沟通体系,营造良好的财务氛围,进而为下一步开展业务部门工作创造条件。此外还要与工商、税务、银行、财务主管部门及研发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系,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财务信息,为财物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依据。同时,中小企业还要为内部职员提供职业素养、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使财务职
员的整体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根本上强化财务职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评判水平。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中小企业是否能够正常、有效开展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若是财务管理工作处理不当,我国中小企业无法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核心工作内容,不过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各个部门鼎力支持、团结一致,才能够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繁荣发展。
第三篇:浅谈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全面落实了农村村级财务“双代管”(即村账财政所管)的新机制。从账目管理上看,彻底改变了过去多年来农村普遍存在的“包包账”、“卷卷账”、“断头账”和“扯皮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在做好村级财务公开基础上,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近几年来部分乡镇对村级财务管理运作情况看,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如下几点突出问题:
1、集体资产资源管理难完善。部分村集体资产早已变卖或报废,公共设施损坏或丢失,由于村班子更换频繁,不知何时何人对这些财务进行了处理,但是账面上仍然存在,少数村账与实物不相符。有的村集体资源管理缺失严重,集体荒山被随意侵占,无人过问。
2、农村财务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一是受体制改革后的村两委会班子人员指数的限制,监督机制难落实。目前,绝大部分村都是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从减少人员,增加村组干部报酬,稳定村组干部队伍上讲无凝不是一件可行的办法。但在村级财务管理上,就缺乏必要的基础监督。村书记聚决策权、签字权和报账权于一身,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按相关政策规定,村级所取得的收入应在一星期内到乡
镇管理部门代管,但是由于村干部的事务多,路途远,不能及时报账。使资金滞留在账外,遇到急需要办的事就用滞留的资金开支。同时,还有的村干部怕用钱不方便、受限制,以各种理由不按规定报账。三是坐支挪用村集体资金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干部把该上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款项不上交(如:村集体另行承包的机动地承包费、基地款和其他渠道争取的资金等不上交到农村财务会计),把村集体的资金和个人资金混为一谈,使资金流于账外,给规范管理村集体资金埋下了隐患,给少数想占便宜的人以可乘之机。
3、费用开支单据不规范。一是单据要素填写不完整,会计人员无法对支出单据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审核认定。三是乱开支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贺礼、客餐招待的支出单据较多,且绝大部分是白条,没有支出的事由,只是农户打一张领款条,写上“就餐费”,就是一张开支单据。
4、民主理财不规范,财务管理透明度不高。一是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干部指定,民主理财形同虚设。二是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观念、民主意识不高,对村集体的事项漠不关心,从而导致把关不严,造成集体资金外流。三是村财务公开不及时,敷衍了事,项目不齐全、内容不具体、财务公开时间随意性大。四是公示形式不规范。目前村级财务公示的形式五花八门,不利于村民了解和监督。由于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导致农民群众对集体家底摸不清
楚,心中的疑团大,对村干部不信任。
6、专项资金被挪用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来,随着上级下拨的支农资金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村集体资金缺乏,很难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使部分资金被挪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村干部随意支配资金,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挤占挪用现象普遍。有的村干部不将零星收入入账,乱花乱用征收得来的群众筹资款,或侵占集体资产、利息或把公物占为己有等等。(2)村干部不能有效使用资金,造成了财务资金的滥用。由于部分村干部领导能力差,不了解市场行情,不知道如何使用村内的资金;有的急于求成,不遵守市场规律,拿着上级拨的建设基金乱投项目。
二、形成的原因
1、思想认识跟不上。有的村干部重视款物发放、轻监督管理,部分村干部心目中存着“心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心想我只要把款物发给了老百姓,是老百姓用了,记不记账无所为;还有的村重事后补救、轻事前规范;重一般号召、轻专项审计,不知道用制度管人管事,推进源头治腐防腐,促进党的农村政策更好地落实;更有部分
村干部只知道用钱,不计后果。除了应付上级对村级财务的例行检查审计、农民负担的检查,一般不过问村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2、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随着郧西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台,农村财务管理就有了一套比较规范和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部分村干
部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贯彻落实比较困难。部分村干部财经纪律观念淡薄,造成财务管理制度难落实到位。
3、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由于农村建设项目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只能是阶段性的,长期的、经常性的监督要靠村民主理财小组和群众监督。但部分村的民主理财小组,多是村组干部和少量的群众代表,而这些群众代表大部分没有通过专业知识培训,不懂业务,也没有工资报酬,致使他们也不愿意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就是参与了也不愿意把关;还有部分则是长年在外打工,更本不了解村上的各种财务收支情况,在村需要报账时才把他们召集回来,他们只是在村已理好的单据上盖章就算通过,起不到监督作用。从而导致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不高,部分农民群众对此也是采取观望态度,没有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也没有保护好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造成本村资金快速流失。
4、财务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低。财务管理人员要稳定。换届时,有的村干部选配自己的“亲信”为财务人员,而新任的会计多数素质较低,业务不熟;村民与村委之间在财务方面缺乏沟通,使得财务公开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村民自主监督体系还没有发展起来。这
些因素的存在,使财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村民上访事件层出不穷。
三、措施及建议国家对于新农
村建设投放的资金不是简单的给予农民解决暂时的问题,而是希望利用这些资金为农民创造出更大的利益。在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笔者认为,具体措施及建议如下:
1、提高对农村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农村基层干部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就必须提高他们对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意识,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扎实开展村级财务清理违纪违法行为,整顿村级班子为主要内容的“三清理一整顿”活动。通过清理整顿找准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解决问题办法。处理一批违纪违法的人和事,教育广大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干部,让他们对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他们正确的指导思想,达到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的目的,从而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向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2、加强票据管理。实行村级收入票据由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集中和跟踪管理,村取得的每笔收入都必须入账,并且缴入财政
第四篇:改制企业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实施改制分流的工作部署,近几年来油田部分多种经营单位陆续进行了改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四自”经营主体,企业职工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职工的利益也将受到了触及和影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改制企业面临的一项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同时,企业改制给工会组织带来的触动和影响也是深层次和多方面的,应引起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
一、目前改制企业工会组织现状及维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油田部分改制企业的工作调查和交流来看,目前大多数改制企业工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工会原有的生机与活力已不复存在。其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㈠工会组织有名无实,职工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应有的落实。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其自身的权利和地位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在企业改制中,工会的基本任务应当是如何整顿和重建,并不存在自然消亡和人为的撤并问题。但事实上,有的基层工会组织被撤并。从组织形式上看,有的企业工会牌子已不复存在,工会主席由党政人员兼职,使工会组织有名无实或者是无名无实;有的企业工会即使有牌子、公章,但同样也被合并到党办或其他行政部门,理由是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工会首当其冲成为精简对象。在这种体制状态下的工会组织,由于得不到企业应有的重视,工会工作只能应付差事,或者被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致使上级工会的目标任务得不到有效地贯彻落实。有的工会干部形象地比喻,目前工会组织状况是“脑袋大,脖子细,麻竿腿”,倒金字塔型的体制,愈往上机构愈多,人员愈多,愈往下,愈是“精干部队”,作为基层工会现已无力支撑,难以招架。从组织作用看,履行维权职责异常艰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有效地落实,只是走走形式,其他形式的职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也日趋见少,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民主意识和利益需求。厂务公开可以搞,但公开什么,怎样公开,何时公开完全要由经营者说了算。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企业劳动者和经营者之间的雇佣关系加重,鸿沟加深。工会组织名存实亡,无法做到甚至根本不可能做到依法维权,从而使职工依法享有的政治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㈡工会主席兼职化,多元化的现象存在,职工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工会主席兼职化的现象和问题,应当说在其他系统的企业改革中比较普遍。但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和改制面的逐步扩大,致使这一现象和问题越加严重,由此而产生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从形式上看,有的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或行政副职兼任工会主席,一般不经常过问工会工作,只是由工会副主席或干事从事日常工作。这种工会主席兼职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减少成本,缩减机关干部编制造成的。工会主席兼职化,客观上必然造成职能的混淆和交叉,也极其容易造成工会主席角色的错位。试想一个兼职工会主席,在事务性工作极其繁多的情况下,怎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会工作上,特别是兼任企业行政职务的工会主席,其表达和维护的身分必然受到限制,根本无法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签订的集体合同,只在形式上,不能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认真地检查,使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有的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匆忙操作,草率行事,不按规定标准提请职代会审议通过,致使职工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这一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会主席兼职化和多元化现象所致。
㈢工会财产被挤占和挪用现象较为突出,职工的精神文化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享受。《工会法》规定:“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就是说工会的财产和经费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从法律上已经明确归工会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干涉或挤占、挪用。但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有的工会财产被挪用。从财产上看,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将工会的固定资产随同企业其他资产一并清算,谓之曰:“统一管理调配”;从经费上看,有的企业以经费困难为由,要求工会干部要以大局为重,不按时拨缴或拖欠工会经费,直接导致工会的“贫血”和“营养不良”,影响了工会自身的生存、发展乃至作用的发挥。对此,工会干部无可奈何且敢怒不敢言,明知工作开展不起来,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享受,但又无能为力,内心承受着双重的精神压力,时常叫苦不迭。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鉴于目前改制企业工会组织现状和维权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应当说并不是由改制本身造成,而是在循序渐进的深化改革中,存在着政策梗阻包括改革措施不配套,法制不完善以及体制上、人的思想观念上的原因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在企业改制进程中,部分领导对职工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给工会维权工作带
来后患。一些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实施改制分流中,面对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劳动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没有将依靠职工搞改革这一指导方针贯彻始终。一方面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政企分开,产权明晰,只有作为政府委派的法人代表才有权决定产权改革问题,职工群众无权干涉,因而忽视了职工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作用;另一方面,为了
追求所谓“改革快节奏”,对于一些包袱较重的企业,采取一些不合适宜的“让步”政策。至于组建工会,确定工会主席人选等问题在签约合同上一概不提,所以工会主席兼职化、工会维权的步履艰难也就在所难免。
㈡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且存在执法不严和缺乏制约机制问题,加大了工会维权的难度。工会要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需要有严密的法律法规作保证。但事实上,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使国有企业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比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虽然对阻挠妨碍工会通过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行为,明文规定应追究法律责任,但因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刚性措施,因而使执法部门对侵权行为难以操作,使侵权者对违法行为产生的后果,无须有任何的担忧,仍然是我行我素,工会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无济于事,望法兴叹。
㈢工会主席与企业经营者身份地位的不对等,使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只能处于“维持”状态。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最重要的职能,但在企业改革中,我们看到工会维护职能逐步在弱化或者根本无法履行职责。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会主席身份也随之转变。企业的工会主席,惟恐自己的生存饭碗被打破,替职工说话办事底气不足,小心翼翼。即使有工会主席敢于仗义执言,维护职工权益,也免不了遭受打击。
㈣企业员工雇佣观念增强,缺乏自身合法权益的自我保护意识,给工会维权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在企业改制中,企业员工由于身份的变更,其主人翁意识已日见衰退,普遍感到现在与过去不同了,对个人来说不过就是一个打工仔,除了想多赚钱,其它别无所求。由于利益驱动,他们一般工作责任心都很强且遵守纪律,为了提高生存质量而拼命工作,惟恐出现任何差错。由于对现有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往往对于侵权行为和自身利益是否遭受损害缺乏关注,甚至无奈,默默承受。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思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给工会维权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有的工会干部明知对一些违法行为应加以制止,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缺少强有力的后盾支持而无法操作。
三、企业改制中工会组织维权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㈠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把加强党对工会的领导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根本的指导方针,也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早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取得决定性胜利,确立了稳固的执政地位,正是由于坚持了“依靠”方针。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也必须坚持和巩固这一方针。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在企业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这是必然选择,也是一大政治优势。首先,要考虑到在制度上建立健全充分体现和保证党对工会的领导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这种领导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确保工会工作的政治方向;其次,在政策上,应给予工会工作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以保证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方针落到实处。从而使工会工作有机地成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党的“依靠”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
㈡适时调整工作重心与工作重点,强化对《工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的刚性制约机制。当前,面对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突出工会维护职能要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依法维权。第一,要加强对《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并严肃处理。第二,要建立健全“源头”参与保证机制。坚持工会与行政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并将企业改制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充分协商,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同步进行和同步落实;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制度落实制约激励机制。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失职,导致职工严重不满甚至造成职工集体上访产生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第四,要适时建立工会干部保护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可设立工会干部保障基金,建立维护工会干部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对于仗义执言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且遭受打击报复的工会干部,要予以政治上的保护和经济上的援助,以此来调动广大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勤奋工作,敢于维权和善于维权。
㈢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工会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工会新型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面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增强工会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有别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新型组织模式,明确新型劳动关系前提下突出工会维护职能的基本观点,加大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工作力度。在实践中,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多元化、市场化的客观现实,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打破长期以来传统的、单一的组织体制和形式。打破工会干部在经济利益上对企业行政的依附关系,有利于工会干部充分履行维护职责,从而使“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方针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第五篇:改制企业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实施改制分流的工作部署,近几年来油田部分多种经营单位陆续进行了改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四自”经营主体,企业职工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职工的利益也将受到了触及和影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改制企业面临的一项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同时,企业改制给工会组织带来的触动和影响也是深层次和多方面的,应引起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
一、目前改制企业工会组织现状及维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油田部分改制企业的工作调查和交流来看,目前大多数改制企业工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工会原有的生机与活力已不复存在。其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㈠工会组织有名无实,职工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应有的落实。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其自身的权利和地位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在企业改制中,工会的基本任务应当是如何整顿和重建,并不存在自然消亡和人为的撤并问题。但事实上,有的基层工会组织被撤并。从组织形式上看,有的企业工会牌子已不复存在,工会主席由党政人员兼职,使工会组织有名无实或者是无名无实;有的企业工会即使有牌子、公章,但同样也被合并到党办或其他行政部门,理由是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工会首当其冲成为精简对象。在这种体制状态下的工会组织,由于得不到企业应有的重视,工会工作只能应付差事,或者被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致使上级工会的目标任务得不到有效地贯彻落实。有的工会干部形象地比喻,目前工会组织状况是“脑袋大,脖子细,麻竿腿”,倒金字塔型的体制,愈往上机构愈多,人员愈多,愈往下,愈是“精干部队”,作为基层工会现已无力支撑,难以招架。从组织作用看,履行维权职责异常艰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有效地落实,只是走走形式,其他形式的职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也日趋见少,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民主意识和利益需求。厂务公开可以搞,但公开什么,怎样公开,何时公开完全要由经营者说了算。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企业劳动者和经营者之间的雇佣关系加重,鸿沟加深。工会组织名存实亡,无法做到甚至根本不可能做到依法维权,从而使职工依法享有的政治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㈡工会主席兼职化,多元化的现象存在,职工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工会主席兼职化的现象和问题,应当说在其他系统的企业改革中比较普遍。但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和改制面的逐步扩大,致使这一现象和问题越加严重,由此而产生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从形式上看,有的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或行政副职兼任工会主席,一般不经常过问工会工作,只是由工会副主席或干事从事日常工作。这种工会主席兼职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减少成本,缩减机关干部编制造成的。工会主席兼职化,客观上必然造成职能的混淆和交叉,也极其容易造成工会主席角色的错位。试想一个兼职工会主席,在事务性工作极其繁多的情况下,怎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会工作上,特别是兼任企业行政职务的工会主席,其表达和维护的身分必然受到限制,根本无法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签订的集体合同,只在形式上,不能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认真地检查,使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有的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匆忙操作,草率行事,不按规定标准提请职代会审议通过,致使职工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这一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会主席兼职化和多元化现象所致。㈢工会财产被挤占和挪用现象较为突出,职工的精神文化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享受。《工会法》规定:“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就是说工会的财产和经费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从法律上已经明确归工会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干涉或挤占、挪用。但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有的工会财产被挪用。从财产上看,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将工会的固定资产随同企业其他资产一并清算,谓之曰:“统一管理调配”;从经费上看,有的企业以经费困难为由,要求工会干部要以大局为重,不按时拨缴或拖欠工会经费,直接导致工会的“贫血”和“营养不良”,影响了工会自身的生存、发展乃至作用的发挥。对此,工会干部无可奈何且敢怒不敢言,明知工作开展不起来,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享受,但又无能为力,内心承受着双重的精神压力,时常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