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全民保护耕地意识。
1、要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不仅要注意宣传对象,还要注意宣传内容。让干部群众都知道: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耕地是母亲,没有了耕地,就没有了衣食父母。还应该大力积极宣传耕地保护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同时加大对违法用地反面典型案件的报道力度,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树起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
2、要将耕地不断减少与人口不断增长结合起来宣传,哪一天真的人均耕地达到了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0.8亩警戒线以下,不足以养活中国十几亿的人口,那么中国、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人民将会怎样?
3、要广泛开展全社会的舆论监督,开通各种信访渠道,群众的“眼睛”是最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将耕地保护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这样必然能取得一定的保护效果。
二、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耕地保护方面空白,增强法律对耕地保护的严肃性。
《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这一《办法》的实施必将对耕地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
1、要增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建议今后从国家到地方及各级部门不要再出台与法律相违背的政策文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2、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 1
围,可参照《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来确定公共事业用地范围,从而限制那些美其名曰为了“公益利益”而用得过滥的“征地权”。
3、美国土地管理实行分类实施用途管制制度,如俄勒冈州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在边界内的土地才能在某一特定时期转变为城市用地,之外的土地是一直都不能作为城市用地。我国要继续从用途管制的角度出发,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强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建议尽快制订并出台规划法,将耕地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要强化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村组干部的耕地保护责任。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但没有几人被追究过责任。村组干部、群众对当地的违法用地行为是最先知道,他们是土地执法监察强有力的“后备资源”,目前这部分的力量在保护耕地中的监察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应该在今后修改《土地法》时加入村组干部群众对保护耕地的责任,以弥补土地执法人员人手少,违法用地行为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和查处的不足。对村组干部,凡在其管辖范围内的耕地受到侵害的必须承担责任。对群众,谁耕种的地被非法占用、非法取土而其未制止、举报的,也要承担适当的耕地保护责任。
5、建议应尽快出台关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新增耕地方面、基本农田建设中保证质量方面的一整套管理的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新增耕地(含基本农田质量等级认定)验收机构,落实验收责任,从而保证新增耕地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均达到标准。
三、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
责任。
1、对地方各级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确为什么当官,当官干什么,转变思想观念,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其次,要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依据今年国务院31号文件要求,最好采取省以上统一制订各级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责任考核体系。并认真严格落实,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第三、要改变现行干部任用体制,对不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不顾农民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要求、对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提拔重用,对有重大违法违纪违规者要严肃追究责任,让这些人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终生不得重新任用。
2、建议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尽可以地将所占用耕地的表土剥离用于耕地、其他土地的改良。一是尽可能地要求用地单位来落实此项工作;二是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组织剥离,或根据当地群众的需要,让群众按照剥离深度要求剥离。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三峡库区农民“移土培肥”过程中的“背篓精神”。
四、加强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土地执法质量。从目前我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来说,只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察体制,发挥国家总督察机构的职能,加大对地方政府、用地者用地行为的监管,定能减少甚至杜绝违法用地的发生。因此建议,一、将现有执法人员编制归省管理,在各市、县成立专业执法大队、中队,可直接由国家成立的驻省督察机构对各大队、中队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调配使用管理。
二、根据各地情况,适当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主要从土地管理
专业院校毕业生中录取。
2、严格落实执法监察巡查制度。一是各地组织定期巡查,上级组织不定期抽查。二是认真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谁的辖区内发生违法用地,而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行动的就追究谁的责任。做到以预防为主,把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3、提高土地执法过程中内外部协同执法能力。首先,在国土系统内部可以通过制定基层所联合执法、供地情况内部通报、执法监察、基层所参与交地等制度加强执法工作。其次,国土部门一直以来土地执法都是单兵作战,执法力量不够。近来在有些地方已有和公安等其他部门联合执法的成功经验,因此国土部门在执法时应联合建设、规划、公安等多个部门协同执法,可在查处违法用地时对违法用地者形成强有力的攻势,同时也起到查处一起,震慑一方的效果。
5、加强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建设,对土地执法监察网络中的村组人员,建议由各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政策文件,对这些人员实行聘用制,在聘用期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提高其积极性,同时落实责任,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五、科学管理、合理使用耕地保护方面资金,切实保证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用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基本农田建设的经费主要有以下几项: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农业重点开发资金、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等,各地应该依法足额收取,专款专用,上级政府及部门应对这些费用加强监督检查,看各地有无挪用、他用情况,是否将这些费用
按规定的比例足额用于农业开发整理、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对现有的资金要科学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保护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科学挖潜存量土地,“开源”和“节流”并举保护耕地。
1、各地要对各类存量土地要进行全面调查,并全面研究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案,保证在有存量土地可用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增量土地。
2、严控城市向外延扩张,乡镇集镇各类用地要要依托小城镇发展,村庄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积极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强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向旧城区要地,向空闲地、废弃地要地,向空心村要地,在土地利用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想方设法不占、少占耕地指标,加快改造步伐,提升城市、集镇、村庄的形象和品位。
3、各地应积极落实国土资源部2005年10月11日印发的《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按要求保证新增耕地的质量,运用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切实集约节约使用土地。
4、加强对项目立项部门的责任管理,对投资额含有水分和夸大现象的项目,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保证项目用地面积客观实际。
5、从搞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方面、从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及中低产田改造方面、从加强灾毁耕地复垦及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等方面加强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
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1、要逐步缩小城乡、工农差距,我们要对农民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国家应根据财政状况,逐年扩大粮食及农产品价格保护的范围,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使他们在粮食及农产品中得到该得的社会平均利润,甚至可以得到因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而带来的超额利润。从而让农民自觉采取措施对耕地进行水土保持、土壤结构改良、地力等级培肥等,将保护耕地责任作为己任。
2、我们还必须看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大米小麦等等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都离不开农业,耕地是农业的根本,农业是二三产业的保障,如果损害了农民利益,其他产业就发展不下去。
3、当前农民进城务工,国家应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加强企业对农民工的生活保障方面的考虑,进一步加强城市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将这些务工人员的农田在保留承包权的情况下,实行农业产业化管理,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耕地的质量建设。
第二篇: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摘要:教育改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广大人民教师的肩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马关县古林箐乡中心学校为例。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努力增强改革意识,投身于师德建设实践中,成就于师德建设的伟业。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使命感;制订规范,明确师德内容;完善机制,加强保障监督;诚信治学,共创良好学风。本文就从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师德师风 教育改革 教师使命
一、师德问题
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一直以来备受社会的关注。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专业知识最为高深的一个群体,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其在道德意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规范上有更高、更严格的期望和要求。就目前古林箐乡中心学校的师德现状来看,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方面的。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而教师不同的理想目标在教育教学中会产生不同的动力。当前,在我国的学校虽然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这个环境基本溶入于整个社会中。社会上有不少职业道德的严重失范现象,诸如干部队伍中的钱权交易、执法队伍中的贪赃枉法、新闻传媒的有偿新闻、医务工作者收受红包等,对教师队伍的冲击甚大。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弘扬“蜡烛精神”、做“春蚕”、当“人梯”,已不再是响亮的职业口号,更难化作工作的动力。而在有的老师看来,自己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违法乱纪,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份工资就不错了,什么崇高理想、无私奉献、“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等等都过时了。因而,他们只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认为自己业务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大礼,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小节,大礼不可不讲,小节则可以不拘。长此以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自然发生偏移。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才,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在古林箐教师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教师的职责: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教给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将来就业或是将来有一技之长;至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学校领导、德育处和辅导员 的事,与己无关。正因为有这样的观念,在古林箐中学有的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很少,也不愿意花力气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还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讲课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动不动就发牢骚;更有个别教师衣着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甚至沉湎于社会上的一些“低俗之风”而不能自拔。凡此种种,完全有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不仅损害了教师的群体形象,也毒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而“所谓敬业,是人们基于对一项工作、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和勤勉努力的行为倾向。”1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但这些被视为“国粹”的优良传统在当今学校的校园内甚至大学校园内却受到了挑战。据我对我们乡老师的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不热爱教师职业,没有职业的神圣感,不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本分和义务,在岗不出力,敷衍塞责,马虎从事,不改进教学方法,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2由于他们的不思进取,才会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备课敷衍了事,上课照本宣科,对于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调查数据中发现:学生有高达50%上课不注意听讲,希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相长3的占61%,这要求老师要有自己的讲课方式,做好充分的提前准备;也有一些教师到是看好这个职业,但也不过是把教师工作当作一只“稳定”的“旱涝保收”的金饭碗而已。他们爱吃这碗饭,但又不满足,因而热衷于第二职业,常常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学胡乱应付,而主要精力则花在别的营生上。这种精力投入上的隐性流失现象在学校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有的教师则是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工作随意性强,自由散漫,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停课,对学校的纪律置若罔闻等等,这些都严重的违背了学校师德建设的宗旨。然而进入21世纪,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余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评价一种职业优劣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经济收入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正变为愈来愈有分量的尺度。而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没有离开过“传道、授业和解惑”。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产学研”4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和“科研先导”的口号影响下,今天的许多学校,大部分已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荣,而是以学术成果的多少论英雄了。出现这种原因很简单,因为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在教
师评价中权重太大,可以说真正决定教师的奖励、升职、待遇、地位的已不再是书教得怎么样,而是所谓的科研成果多不多了。正因如此,教师们对自己的本职——“教书育人”并不那么关注,而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关注“有没有文章” “发了几篇文章”以及“发在了哪个刊物”上。虽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明文要求的,但是,只要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有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已至于形势所逼,为了评职称是鸭子也得上架。而且,即便千辛万苦炮制出大作,往往还要托人情,找门子,花钱买版面,真是苦不堪言,面子失尽。
二、师德的失范
社会大环境即知识向经济转型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腾飞的中国,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需求对每个人都显得格外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某些领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社会分配不公平以及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利益格局,使个人主义观念、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整个社会的功利倾向,使教师心浮气躁,“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5这真是当前很多教师心态的生动写照,学校在这方面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金钱物欲的上升,理想情操的失落和道德水准的下降等师德滑坡现象。而教学与科研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研技能,是学校教师的一致共识,至于师德修养如何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正因如此,对古林箐乡中心学校的教师而言,只要学历符合要求,教学过得硬,论文发得多,就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优秀的教师。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这是其一。其二,长期以来,我校的师德教育工作经常被视为政治教育,师德的“德”字常被归结为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其主要内容是让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而不是对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理想、师德态度、师德法纪、师德作风、师德技能、师德良心、师德行为等一系列的师德规范建设工作的培养。同时,我校在师德教育的方法上,大多数也是以开会和学习有关文件的形式来代替师德教育,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形式主义,这就使很多教师对师德教育难以产生好感,也不可能重视。正
是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我校师德失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虽然我国学校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展,但也给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由于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具体操作中常常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平的现象,甚至教学努力的人得不到奖励,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得到肯定。而且,由于教育教学没有量化标准,而科研容易量化,因此科研指标在各学校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在这种抓教学默默无闻,搞科研名利双收的情势下,还有谁愿意去精心备课,用心教学,辛勤育人呢?在另一个方面,我校的教师超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据我调查的资料统计,我校的老师实际工作时间平均每天在十四个上时以上,其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的标准,而且工资与付出并不对等。这无疑给我校的广大老师带来了许多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现在学生不好管,一方面是我乡的独生子女的增加以及家长的期盼与关注;另一方面一些智力低下、心理异常的学生,家长根本不愿意也没条件送进特教学校,而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更是凤毛麟角。诸多因素(教育教学评价、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的压力)使我校的老师们不堪重负。然而升学压力之大是一般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家长、学生、社会、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值极高,一旦考不好,或学生在学校有什么问题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所有的罪过就会集中到教师身上。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教师的职业声望相对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教师等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翻了身,国家对他们十分重视,注意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他们在最初几年辉煌之后,又开始走入新的困境,传统的教师等广大知识分子以理性方式影响社会的情景,正由商业性的明星、歌星、体育明星和政治活动家取代。这种由历史的渐进发展与断裂造成的广大知识分子的失落并影响到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信心,使许多人处在苦闷彷徨之中。更重要的是我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太低,这也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声望。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余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评价一种职业优劣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经济收入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正变为愈来愈有分量的尺度。总之,较低的职业声望挫伤了教师的职业情感,从而也在无形中使教师降低了对自身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孜孜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校的老师们都感觉到了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然而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是僧多粥少。因此我
校教师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曾参加学习进修的现象非常普遍。教育教学工作完全依靠以前的知识基础,普遍感到思维和精力的不适应,工作压力也就随之加大。加上现在的教材都是新教材,不再是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就能把问题讲得很清楚的,往往要借助现代的教育技术,比如说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另一原因是学校福利待遇低下。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加上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浓厚,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使得优秀教师的流失情况极为严重。同时学生择校、辍学、厌学现象严重,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使得老师从教的热情也遭受严重挫折。虽然大部分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希望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但是又觉得自己工作负担重,强度大,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不少教师对职业产生倦怠心理。在国际上,我国教师工资收入指数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1/4。不到印度的1/26,尽管近10年来,这种局面有了较大改善,教师工资收入连年增长,然而教师收入偏低的现实仍未扭转。这种收入的低下的状况,不仅让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而且还导致大量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教育工作。所以许多年轻教师想跳槽的比率越来越高,而他们跳槽的首要原因就是收入偏低。由于做教师工资偏低,许多优秀人才宁可到企业上班,留在学校的也大多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第二、第三职业。
三、改变师德现状的对策思考
在一个总体道德水平不高的社会里,单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既不现实,也无法做到。当然,我们并非否认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但是,社会大环境没有得以不断改善,师德失范问题也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是国家先进科技的发源地。学校教师在参与社会生产的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科技学术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每一个角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其思想素质修养的程度,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对整个社会风气、甚至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水准都有着明显或潜在的影响。如果说以前教师认真执教,“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已无可厚非的话,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对师德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对当代我校教师来说,师德的要求也具有“先进性”: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展示人生的最高境界,还要做小学生们高尚的人格榜样,不仅要把具体的道德规范践行同最崇高 的人生追求相结合,还要引导小学生们确立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追求,达到塑造完美的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教师的师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直接联系着整个社会。正因如此,我们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提出更高的标准,这样才能满足其“既重塑自己,又塑造他人”的崇高职业要求。
师德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第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第二,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考核指标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束后公开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对师德考核为优秀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教学岗位;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在宣传先进典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地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还在于教育界的内部,即,教育体制本身的影响。可以说,多年来我校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基本上不成功的。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大力抓素质教育,报章杂志大力宣传新课程理念,而实际上我校却仍然按教育界的“潜规则”行事,而社会尤其是家长更是以分数和升学率论英雄。近年来素质教育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进,相反,“应试”教育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是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结果,人们急于摆脱贫困,期望通过“新科举”这条急功近利的道路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甚至通往社会上层。教育的“社会稳定器”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器”的作用被夸大了。“应试”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素质教育却是长期的基础教育,而整个社会的浮躁、急功近利,使人们选择了“应试”教育的道路。正因为社会上“应试”教育的倾向,严重地影响了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少教师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由于心理上的扭曲,影响到日常的教育行为。如有的教师往往将自己心中的抑郁和焦虑化作一腔怒火撒向
学生,于是出现了体罚、殴打、讽刺、侮辱学生等等有违师德的行为,师生关系严重恶化。另外,如我校的家教、补课为何屡禁不止?恐怕不能全怪学校和老师,体制问题难辞其咎。„„然而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吕氏春秋 情欲》),“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吕氏春秋 功名》),人性如此!市场经济承认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合法权益,完全符合人的本性。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近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经济出现不过二、三百年,但是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却超过了过去几千年,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承认个人利益,是讲道德的前提。我们提倡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但我们不能要求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实行阳光工资(严格说来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工资)以来,似乎又回到吃大锅饭的年代,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的拿不到津贴,做得好的拿不到奖励,班主任的工作付出与班主任津贴严重失调,无形中打击了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现实中去大谈什么师德,那是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教育腐败要严厉惩治,但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和措施也要跟上。教师的社会地位,从理论上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上属于弱势群体,他们需要严格要求,但更需要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更多一些各界的关注、关心、支持和帮助。当前,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和关注度很高,但对教师的实质性关心帮助却很少。教师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很大,但工作却与待遇不成正比。而这些因素是造成师德失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虽然在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从那个时候起,“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就成了广大教师梦寐以求的一个理想。在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这个目标被再次重申为“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如何实施?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义务教育实行经费保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这意味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像保障公务员待遇那样保障教师的待遇,而法律同时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也就是说,在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的保障方面,教师和公务员再也不能有高下之分、先后之别。这样,“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说法,以及让教师工资
亦步亦趋地向公务员看齐的做法,就显得不合时宜、不合情理法理,甚而有人为给教师施加“歧视性待遇”之嫌了。正确的做法是,将“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改为“教师工资纳入公务员工资序列,与公务员工资实行统一保障”;或者进而像法国、德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一样,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公务员范畴。总之使教师的工资待遇具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刚性保障,而再也不用以“不低于公务员”为限,不必看“公务员标准”的“脸色”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待遇弱势和权利贫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像报考公务员那样参与教师职位的角逐;才能如温家宝总理所愿,“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真正造就一大批“一辈子献身教育、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让学生永久铭记”的教师和教育家,“让尊师爱生的传统美德在全国城乡蔚然成风”。
在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的振兴有赖于教育的振兴,教育的振兴取决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任又历史地落到广大人民教师的肩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崭新课题。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努力增强改革意识,投身于师德建设实践中,成就于师德建设的伟业。时时刻刻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一根弦。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德要求,结合教师的实际,我们提出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涌现出来的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大力予以宣传、表彰;对品德有缺陷的教职工,要加强教育、帮助,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愿师德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愿教师真正成为天下更令人崇敬、向往的神圣职业!我们可以断言,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必然也随之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地改变,得到根本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赵福庆,素质教育实施策略[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2]胡永萍.学校心理学健康教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3]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章致政。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J].教书育人,2004.[5]高兆明.从价值论看效率与公平[J].哲学研究,1996,(10).[6]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7]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研究中心编著.2007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分析报告[C].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的压力与挫折[M].中国和平出版社.[9]万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M].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10]张行涛,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1]傅道春主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周俊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甘肃理论学刊,2006,7(4).[13]陈会昌.竞争社会文化透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刘芬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15]当代教育研究[J].2008,(01).[16] ][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注释: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出自《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 互相取长补短 4 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5 出自《墨子亲士》第43页。中山大学出版社。6 引用http://tieba.baidu.com/f?kz=408134922 网站时间:2010年4月6日。
第三篇: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文献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赵艺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和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寓“教”于“服务”;要健全机制,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对策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各种改革也不断深入推进,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职工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国有企业如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特别是80后、90后开始进入社会,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这都给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
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工作者片面地认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的工作。既费力、耗时,又收效不大,忽视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党政分工、分家和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脱节的现象。
2、政工队伍老化现象严重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国企往往只重视经营队伍建设,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在配备党组织干部时,时常自觉不自觉地优先考虑安排那些对企业做出一定贡献、资格又较老的同志,目的是使他们享受一定的级别待遇,而对他们是否适合做思想政治工作却考虑不多。
期刊文献
3、思想教育内容陈旧,不适合新的时代要求
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有的同志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都是老一套,内容千篇一律、陈旧空洞。在大会上读错字、讲错话、曲解党的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员工对那种“以不变应万变”式的官话、套话、空话不仅毫无兴趣,甚至产生排斥情绪和逆反心理。对员工的管理,主要采取硬性手段,偏重行为管理,忽视说服教育和引导式的有情管理和观念管理,年轻员工对这种教育内容显然不会感兴趣和欢迎的。
4、没有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部分企业领导不能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别人严,要求自己宽,特权思想严重,廉洁自律意识淡漠,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行政命令。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说服力,造成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逆反心理。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放在“说、讲”上,而没有放在为员工做些什么,干些什么上。思想政治工作缺少有效的工作平台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良好机制。
5、不注重员工的素质教育
员工教育只强调共性,而不鼓励其个性。表现在日常管理中,只是不断地向员工提出新要求、新目标,不重视为员工创造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致使员工的整体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和超前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企业员工队伍缺乏应有的活力。
上述存在问题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坚持,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二、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面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思路,研究新办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政工干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先导和保证作用,才能从无地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树立“寓管理于服
务,以有为争有位”的观念,实心实意为企业发展服务,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企业信任和员工的拥护,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建立在有效的服务之中。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主要应看思想政治工作是否紧贴员工思想实际,是否真正解决了存在的思想问题。
2、拓展和充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发扬主动服务精神
一是要加强员工的理论教育。在政治理论教育上,要系统地进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进行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意识,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二是与行政干部一道,围绕和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是紧紧抓住企业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和情绪,与关心员工利益、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办了实事,再讲道理,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寓“教”于“服务”,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走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思想问题是由于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引发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做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单纯地“光说不练”不解决实际问题,群众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实践证明,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建立血肉相连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
4、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落到实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基层单位呈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既有缺少规章制度作保证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体制;建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各方面业务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5、着眼于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三项教育”
一是强化“信念、道德”和思想意识转化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或者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释疑解惑,统一思想,进而形成企业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认真学习党的最新方针、政策。以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塑造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以共产党员示范作用,引导企业职工在为企业建设与发展付出奉献并取得相应劳动报酬过程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引导职工从个体意识向团队意识转变、从被动服从向积极主动转变。
二是强化爱企业、爱岗位和建功立业教育。企业是职工生存和发展的依赖,岗位是进步的基石。2008年开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也影响到了每个企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党组织要教育职工从珍爱岗位做起,自觉接受新的知识和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勤俭节约,立足岗位成才;培养职工良好的敬业精神,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俭办企业的思想深入人心,做到敬业、创业、勤业、精业。让与企业共命运,企强我强的观念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中。
三是强化法制和企业规章教育。近年来,我国的法制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在构筑市场经济框架过程中,国家原来的法律法规有了较大的修改,许多新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业规章制度也随之进行修订和完善,要下大功夫对职工进行普法教育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普及教育,知法才能守法。引导企业职工自觉依法和按规从事,力倡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平和的心态和文明有序的行为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善于依法行使权利、义务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伟为.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J].中国核工业,2007(6)
[2]杨江宁.浅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J].统代经济,2008(6)
[3]王兴胜,王永红.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J].政工学刊,2007(01)
第四篇: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文献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赵艺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和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寓“教”于“服务”;要健全机制,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对策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各种改革也不断深入推进,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职工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国有企业如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特别是80后、90后开始进入社会,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这都给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
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工作者片面地认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的工作。既费力、耗时,又收效不大,忽视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党政分工、分家和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脱节的现象。
2、政工队伍老化现象严重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国企往往只重视经营队伍建设,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在配备党组织干部时,时常自觉不自觉地优先考虑安排那些对企业做出一定贡献、资格又较老的同志,目的是使他们享受一定的级别待遇,而对他们是否适合做思想政治工作却考虑不多。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3、思想教育内容陈旧,不适合新的时代要求
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有的同志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都是老一套,内容千篇一律、陈旧空洞。在大会上读错字、讲错话、曲解党的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员工对那种“以不变应万变”式的官话、套话、空话不仅毫无兴趣,甚至产生排斥情绪和逆反心理。对员工的管理,主要采取硬性手段,偏重行为管理,忽视说服教育和引导式的有情管理和观念管理,年轻员工对这种教育内容显然不会感兴趣和欢迎的。
4、没有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部分企业领导不能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别人严,要求自己宽,特权思想严重,廉洁自律意识淡漠,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行政命令。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说服力,造成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逆反心理。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放在“说、讲”上,而没有放在为员工做些什么,干些什么上。思想政治工作缺少有效的工作平台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良好机制。
5、不注重员工的素质教育
员工教育只强调共性,而不鼓励其个性。表现在日常管理中,只是不断地向员工提出新要求、新目标,不重视为员工创造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致使员工的整体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和超前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企业员工队伍缺乏应有的活力。
上述存在问题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坚持,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二、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面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思路,研究新办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政工干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先导和保证作用,才能从无地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树立“寓管理于服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务,以有为争有位”的观念,实心实意为企业发展服务,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企业信任和员工的拥护,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建立在有效的服务之中。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主要应看思想政治工作是否紧贴员工思想实际,是否真正解决了存在的思想问题。
2、拓展和充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发扬主动服务精神
一是要加强员工的理论教育。在政治理论教育上,要系统地进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进行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意识,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二是与行政干部一道,围绕和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是紧紧抓住企业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和情绪,与关心员工利益、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办了实事,再讲道理,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寓“教”于“服务”,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走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思想问题是由于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引发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做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单纯地“光说不练”不解决实际问题,群众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实践证明,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建立血肉相连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
4、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落到实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基层单位呈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既有缺少规章制度作保证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体制;建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各方面业务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5、着眼于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三项教育”
一是强化“信念、道德”和思想意识转化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或者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释疑解惑,统一思想,进而形成企业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认真学习党的最新方针、政策。以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塑造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以共产党员示范作用,引导企业职工在为企业建设与发展付出奉献并取得相应劳动报酬过程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引导职工从个体意识向团队意识转变、从被动服从向积极主动转变。
二是强化爱企业、爱岗位和建功立业教育。企业是职工生存和发展的依赖,岗位是进步的基石。2008年开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也影响到了每个企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党组织要教育职工从珍爱岗位做起,自觉接受新的知识和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勤俭节约,立足岗位成才;培养职工良好的敬业精神,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俭办企业的思想深入人心,做到敬业、创业、勤业、精业。让与企业共命运,企强我强的观念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中。
三是强化法制和企业规章教育。近年来,我国的法制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在构筑市场经济框架过程中,国家原来的法律法规有了较大的修改,许多新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业规章制度也随之进行修订和完善,要下大功夫对职工进行普法教育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普及教育,知法才能守法。引导企业职工自觉依法和按规从事,力倡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平和的心态和文明有序的行为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善于依法行使权利、义务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考文献】
[1]李伟为.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J].中国核工业,2007(6)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2]杨江宁.浅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J].统代经济,2008(6)[3]王兴胜,王永红.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J].政工学刊,2007(01)
期刊文献
第五篇:当前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突出社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共青团双鸭山市委员会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社会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不但对青少年的心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就要进一步要引起社会关注,推动形成共识,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
一、当前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状
青少年社会教育一般是指依托社会文化机构和公共设施进行的文化娱乐、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等活动,也是国家公共团体在学术系统以外为提高国民素质,利用一切文化设施对全体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景象,让学生看到社会的大图画,进而实现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延展和融通,扩大素质教育的成果。作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双鸭山市委坚持牢牢把握全市跨越发展的新机遇,努力突出教育、引导、服务、维权四项职能,力求以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少年,以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扩大社会教育影响面,努力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新成果推进共青团工作的新跨越。
一是发挥学校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战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适应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群体的变化,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和实效性,在团教一体化、分层分类教育引导青少年方面深入探索,不断完善。与教育部门联合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工作思想,即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评估、统一表彰,使共青团的“育人”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更能发挥作用。根据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实施分层教育体系。在小学阶段侧重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初中阶段侧重法制安全和健康人格教育,在高中阶段侧重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教育,同时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
二是加大对社区青年、企事业机关青年、两新组织青年和农村青年的教育引导力度。坚持“三结合”,即将思想政治工作与青年就业创业、岗位建功、发家致富等实际需求相结合,与落实推进党政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党和社会对青年群体的期望相结合,不断丰富和拓宽团组织的“育人”平台和途径。一年来,我们以观念引导、技能培训、推荐就业为重点,先后举办和开展了全市青年就业创业事迹巡回报告会、SYB创业培训班、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创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有效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活动,共培训青年企业家200余人次,推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50余人,新创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0个,提供见习岗位300个,使广大青年增长了知识和才干,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按照市委“农业抓示范”的工作要求,突出做好“两个转变”(努力引导农村青年向农村青年致富能人转变,农村青年致富能人向青年致富带头人转变)和“三个示范”(农村青年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社建设、农村青年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团建示范村建设),共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能培训8次,培训农村青年760余人;新巩固和发展农村青年合作经济组织9个;推广水稻大棚育秧技术3000亩,推广等离子种子优化处理技术2300亩,建立保护性免耕深松技术实验示范田100亩;建立团建示范村12个。
三是着力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的形式、载体和阵地上下功夫。突出实践引领。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爱家乡、知市情、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在工作实践中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少年儿童中开展“关注48 个生活细节养成教育活动 ”。在全省关注48个生活细节行为养成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上,我市逸夫小学做为全省六个优秀试点学校做经验报告,我市6名小学生被团省委、省少工委评为全省“好习惯之星”。坚持“文化熏陶”。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努力打造青年文化品牌,推出了双鸭山市青年文化公益大讲堂。聘请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党政领导等就青年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讲座和辅导。开办以来,已举办心理健康、国家安全、文明礼仪、法律知识讲座4场。举办了全市第九届青少年围棋、象棋、五子棋比赛和全市第十一届声乐、器乐、舞蹈大赛,第五届邮政杯作文大赛。开展主题活动。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座谈会和全市青年纪念“五·四”
运动90周年暨第六届双鸭山市十大杰出(优秀)青年颁奖典礼、“北大荒精神新传承”主题团日设计大赛、“我与祖国共成长”双鸭山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暨尖山区小学生团体操表演、庆祝建党88周年暨青少年宫素质教育成果汇报演出等活动。加强阵地建设。改版了双鸭山青少年网,分别建立了团干部、志愿者和少先队QQ群,参加了全省共青团手机报建设,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青年文化交流和对青年的教育凝聚。积极开展团的对外宣传工作。一年来,在央视第四频道、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刊登、播放双鸭山共青团工作信息3次,在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共青团》、黑龙江青少年网等省级媒体和省级团属宣传阵地刊发工作信息200余条,在双鸭山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栏4个,进行工作报道200余次,为共青团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了团的工作影响力。
二、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取得了可惜成果,但在社会层面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青少年社会教育是通过各种信息与途径对青少年的影响而实现的。人们常常无意识地接受着社会教育,同事也在向别人传授着社会教育的一些信息,但这个社会教育的概念往往得不到广泛的认知和强化。尤其是当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而很多人却忽视了网络在青少年社会
教育中的角色和重要性。二是模式单一,教育滞后。当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的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有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图书馆、公园等带有历史性与教育性的被动型的载体,社会教育也比较滞后,往往等到发现一个问题后,才会引起社会的重视进而采取相关的措施,缺少一种超前的研究、关注和引导。三是资源不均等,发展不平衡。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往往具有较多展馆、活动等社会教育资源和载体,青少年的社会教育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由于农村相对落后,展馆等必要的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城乡青少年接受社会教育的机会不够均等,甚至存在很大差异。
三、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是强化少年社会教育载体功能。充分发挥图书馆传播知识文化、博物馆以史鉴今、档案馆资政育人的作用,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作为亲少年休闲、娱乐、锻炼的公园、广场、体育馆等也应发挥特定作用,社会各界要在建设这些场馆的过程中中建立起服务青少年、发展青少年的意识和责任。
二是高度重视文化层面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要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舍利取义等优秀传统思想,在对青少年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同时,重视和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完善道德评价体系建设,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青少年在道德的基石上得到全面正确的发展。
三是进一步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教育作用。要加强对信
息网络的规范和监管,坚决打击不健康网站,严格网吧管理制度。强化传统媒体的主体教育功能,使青少年能够通过广播、电视、优秀书籍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知识素养。
四是广泛发挥社会组织的助力作用。要鼓励发挥志愿者组织、社会福利机构、环保组织等新兴机构的社会教育作用,动员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引导青少年通过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自我规范意识和主动拓展意识,在推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五是全面发挥共青团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和宗旨决定了要加强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必须围绕发展主题,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共青团特点,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取得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新成效。深入实施青少年思想“铸魂”工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青年。以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在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48个生活细节”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红领巾•太阳花”主题教育为牵动,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青年文化公益大讲堂和青年文化艺术节为载体,不断活跃青年文化活动,陶冶青年情操。大力实施青少年权益保护工程,以正确的社会观引导青年。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做好历年来国家、省、市级“青少年维权岗”的统计和复核工作,进一步规范创建机制,真正发挥“青少年维权岗”的维权作用;加强对广大普通青年的利益诉求的收集与掌握,实现“面对面”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大力开展12355青少年服务台提升行动。发挥12355在法律和心理咨询方面的优势,为青少年提供多层次、多领域的针对性服务,努力把12355打造成青少年信赖、社会影响广泛的青少年服务品牌;积极配合综治部门开展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继续深化农村青年致富成才行动,以共同发展观激励青年。推动农村青年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不遗余力地将农村青年合作经济组织抓出大规模,抓出高质量,抓出好效果,推动青年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广泛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能大培训活动。以各县、区团委为主体,在所辖乡镇、村屯广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同时,要以青联、青企协等团的外围组织和党政相关部门为依托,广泛联系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创建一批青年实用技能培训基地。持续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行动,以社会责任观服务青年。广泛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教育。要通过举办就业创业事迹报告会、企业家与青年面对面、就业创业论坛、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在青年中营造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见习基地管理,不断扩展见习基地的数量和规模,确保新建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0家以上;加强对青年创业的资金支持。在继续创新担保方式、扩大工作覆盖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出实招、见实效;实施青工岗位技能振兴提升计划。要着力抓好青工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比武三个有效载体,在巩固国有企业阵地同时,不断向非公领域拓。要通过广泛开展青少年美好家园建设行动,以现代文明观教育青年。积极开展“绿色低碳、你我同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利用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世界水日等重要节庆日,传递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植绿护绿活动。迅速掀起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绿化热潮,确保青少年植树活动成果。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共青团路”、“红领巾街”的管护水平;不断深化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推进“1+1共享蓝天”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平安龙江”平安志愿服务行动和“清理白色垃圾,共建美好家园”志愿服务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