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圈培养高素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探究
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圈培养高素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探究
2012-7-19 22:20:00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林芸 张艳梅 白云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高职 人才培养 “教学做”一体化双证融通
论文摘要:根据国家整体规划,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圈已经进入快速建设期,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在本地区也将迎来一个高峰期。本文对其专业人才需求背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本校及本专业现有的师资力量,提出了建设“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方案。在本文中,确定了三个专业培养方向,总结了“1.5+0.5+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双证融通”式课程教学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也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随着山东省大力推进半岛制造业基地暨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建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以及汽车、手机、电脑三大产业集群均进入了快速膨胀期。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提升,最显著的标志是采用大量的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取代了传统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式。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有机结合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食品、医药等行业。可以说,任何产品只要投入工业生产,就必须采用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否则将没有市场竞争力,而自动化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因此加速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但一方面,企业难于招聘到合格人才,另一方面相应毕业生感叹就业困难,工作难找。分析原因是供非所需,高职院校内部在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及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应依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服务地方经济,并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根据半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对山东省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和胶东半岛大中型机电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半岛经济发展急需的三种职业特色鲜明的机电类就业岗位群,分别是食品灌装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新能源装备制造的生产与维护,电子组装工艺操作。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包装和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带动了食品灌装、包装设备的飞速发展。自从我省做出重点发展食品产业群的重大决策以来。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对灌装生产线人才的大量需求早已初
见端倪。
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的核电和风电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山东在半岛沿海地区规划了海阳、荣成、乳山三座核电站,并计划在“十二五”末全部投产发电。同时山东地处东部沿海,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各大发电集团竞相在山东沿海地区修建风力发电厂。这使得山东省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山东核电、风电产业发展的推进将需要大量掌握核电、风电相关知识的装备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现代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子应用技术发展的不断需求,电子组装技术在真个电子整机装配加工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胶东半岛在发展电子信息与家电产业集群的同时,电子组装技术备受关注,据调查分析,电子组装技术产业的人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在未来需要众多电子组装技术人才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我们通过以上市场调研,制定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公共知识平台的基础上分三个专业培养方向:食品灌装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新能源装备制造的生产与维护、电子组装工艺操作。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胶东半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 构建“1.5+0.5+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施“2.5+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中两年半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最后半年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我们所需要的为地方企业量身打造而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化人才。因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势在必行。“1.5+0.5+1”正是贯彻分方向教学并实施产学研合作办学的一种教学新模式。1.5是指在新生入学后在第一到第三学期,学习基础类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技能核心模块,在这样一个公共知识平台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机电类岗位的基本能力。0.5是指在第四学期进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的学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自行选择三个就业方向的一个,进行该方向一系列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学习。1是指在最后一年,学生根据各自选择的专业方向到对口的企业进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并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2.2 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分方向教学的课程学习中,部分课程专业性强,如没有合适的实训载体,学生难以实际掌握该专业技能,因而在合作企业的帮助下建设了两个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在这里实现了部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实际操作为载体。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得到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并有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的部分授课任务,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实现了“零距离”接轨。
2.3 实行“双证融通”式课程教学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而国家在长期对各行业生产一线和生产过程职业技能的总结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各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所以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课程内容的重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以“双证书”为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可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证书和机电一体化技能认证。结语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通过对胶东半岛人才市场需求的深入调查研究,培养特色鲜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不仅契合高职院校的服务定位,而且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参考文献:
[1] 李宏.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4,12.[2] 田林红.电类课程模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3] 章国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第二篇:关于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张金宝, 张晓亮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寿光262700)
摘要:简要介绍了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做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示码:A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成立于1999年6月,是在全国制造业复苏,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短缺情况下,响应国务院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号召,为适应山东省潍坊地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而设置的实用型专业。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学生1000余人,共32个班级。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设计、改造机电设备、工控装置的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绘制各种产品装配图及零件图、操作数控机床,具备安装、调试、使用普通、数控机床的技能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自建立以来,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做法
1、制定了较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组合计划 本专业教学计划于1999年6月制订,分为六大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体育等课程;英语能力模块,开设有实用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开设有计算机文化基础、AutoCAD、CXCA等课程;专业基础模块,开设有机械制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专业技术模块,开设有互换原理及技术测量、金切机床与数控机床、可编程控制器、机制工艺与夹具、伺服系统与电控、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原理及编程等课程;实践能力模块,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课程设计、数控机床操作实习、机电产品优化设计等。课程安排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更加注重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创新”的原则。八年来,该专业教学计划在探
索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课程安排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实用性,如增加了应用文写作、创新设计等选修课程,以后将逐步增加人工智能控制、机器人等课程,使该专业教学逐渐走向职业化、尖端化和科学化。
2、组建了一个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
为适应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00年成立了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顾问成员由知名学者、企业高级工程师、机电技术专家和我院骨干教师组成,设置目的是为该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规划、教学计划的论证和制定、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献计献策,把关导向。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为该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围平台。
3、建立了一支年富力强、具有凝聚力和专业水准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其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6%;“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0%;拥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为30%。同时,还从知名企业外聘兼职教师,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外聘教师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主要承担专业相关实践课程教学和学生实习指导工作。为适应专业发展需要,我院将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特别是引进硕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和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或“双师型”的教师,以保证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在这几年中,我院非常重视现有教师队伍的深造、进修和培训工作,以期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如到山东
理工大学等高校考察学习,并进行专业建设问题探论与交流;赴南京工程学院进行数控技术培训;参加中国海洋大学工程硕士培训班;参加山东省职业鉴定中心高级数控操作员培训;赴韩国参加中韩职业教育培训等。
4、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教学。该专业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自由融合。本专业教师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学转变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如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数控技术等课程已经制作了形象具体、结构系统的课件,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兴趣,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
该专业在校内现有机械制图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模拟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数字电子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材料与力学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30余个实验实训室;校内实训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内有先进的数控机床13台、普通车床26台、铣床8台、磨床2台、牛头刨1台;电气焊实训车间1个,内有交直流及氩弧电焊机40台、气焊设施10台套等等。该专业实习实训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006年下半年投资368万人民币引进多台数控车床。在优化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实现与企业、政府部门联合培养、共同互利的双赢局面。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了解专业特点、顺利进入职业领域必不可少的桥梁。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终把校外实习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社会资源。迄今为止,该专业校外固定实习基地主要有山东华源凯马集团、山东泰丰汽车底盘制造有限公司、山东万龙集团、山东墨龙集团、山东联盟化工集团等19余家。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优化专业育人机制提供了保障,今后几年将在现有实训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规模,为培养更加优秀的机电技术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外在支撑。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有待构建现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这与当前该专业所处于的“机、电、计算机”三大块内容三足鼎立的实际格局很不适应。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突出电气控制、计算机应用的地位。
2、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力度不够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是制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可采用的教材数量虽然不少,但大多数教材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水平,内容比较陈旧、落后,且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充分考虑与中职教材的很好衔接。从培养特点上讲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不便。
2、技术尖端性不强
高职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高职学生毕业以后能干活就行的错误认识。高职教育是一种伸缩性非常强的教育,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授予学生较尖端,较前沿的知识。在这一方面,我们有待努力。
三、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思考
1、构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教学计划的修改要求,加大电类以及计算机类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占的比重。
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由于该专业课程现有教材不太合适,因此筹划组建机电一体化教材编写委员会,从培养目标与教学实际出发,联合著名高校和教育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专家齐心合力编写适合高职高专特点的专业教材以及与我院实验实训室设备想适应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以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3、加强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利用学院内实验设备和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本专业专任教师学习、实践,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
4、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先进尖端技术的兴趣。
21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
需的优势学科方向。21世纪的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开发、编程和操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我们将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严谨制定人
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出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周衍庆
Enhancing the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ity,and Training the High Quality Skill Talented PersonZHANG Jin—bao ,ZHANG Xiao—liang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Shouguang 262700,Shandong Province)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briefly the speciality in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it has pointed out the existed question,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train the high quality skill talented person.Key word:Vocational college;Electrical engineering;Skill talented person.作者简介:张金宝(1969-),男,山东寿光人,山东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工程硕士,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研究.收稿日期:2007/05/11
第三篇: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探究
【摘 要】传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出现空前短缺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一现象,需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教学,本文就此论述了几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实践技能 “双师型”的教师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3-0189-01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关键时期,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当迫切。对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个专业而言,学生在学习中涉及相关学科知识,要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操作、制造、装配、调试、维修等技能。传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出现空前短缺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一现象,需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教学,对此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机械零件制造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机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中级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检修、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应用型高级人才。也就是说,毕业生要具备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能。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院校缺乏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系统性的培训。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只是对机械或电气方面的知识了解,但这无法从事机电设备的综合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应实行创新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培训效果。
二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模糊
从教学计划中可看出,目前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是按既培养机械方面又培养电气方面来设置课程,但是机械与电气又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广,让一名中职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要系统地掌握好两大学科,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定位时应按培养方向分清主次,不应采取机电并重的培养方案。
2.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操作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来看,职业院校虽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训设备,但基本是以单个实训课题为主,很少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性实训设备,最终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差。因此,各职业院校应尽快建立和健全综合性实训设备。
3.缺少“双师型”的教师
在职业院校中真正“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低,专业理论课教师不能带学生开展实训实习,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基础知识较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训脱节,教学效果不佳。
三 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
以企业明天的需求来培养今天的学生,明确专业的培养方向。为使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使学生在就业时有针对性,应突出技能培养,加强师资建设,强化技能训练。例如根据培养方向可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技术;物流机械自动化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的企业,从事设备的装配与调试、制造、开发工作;也可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四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院校所采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内容陈旧、落后,没有体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水平,没有走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相关专业知识没有很好的渗透和融合在一起,同时课程安排不合理、内容重复,与当前该专业所处的“机、电、液”三大块内容相结合的实际情况不适应。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考虑将“机、电、液”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重新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一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目标,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避免知识内容的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知识可进行模块化教学,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可分为综合化系列课程和专门化模块课程两部分。
在综合化系列课程设置时,将相关的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一门课程中。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将培养任务分解到每个教学模块中,确定每个教学模块所应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并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在每个教学模块中都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我院正在尝试模块化教学并取得了成效。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是机电一体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的设计应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其创新精神。我们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基本技能训练;第二步专业技能训练;第三步综合强化技能训练。
教学课时设置的原则应是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实践操作训练应跟上理论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实践操作训练的效果,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从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得到较好的见证。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教学的知识应用性和岗位适应性;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班级:B机电092学号:0910106210
摘 要: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工业发展迅速,机电行业兴起,机械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求和国内工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宽口径的特性,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渠道将会越来越宽广,以及所能从事的工作将会越来越多。
关键词:机械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能力、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就业率;.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现今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方向迈进.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1.智能化;2.模块化;3.网络化;4.微型化;
5.绿色化;6.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21世纪,对我国机械行业40余万家企业而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就是保证其生存的“新鲜血液”。.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2.1 我国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有难度,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
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所以急需大量极大一体化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就会很广,就业机会将会很多。任务和责任也将会很重,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加强自身文化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建设,以适应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需求,为自己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而加倍努力。
2.2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是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数控等技术的基本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第一线数控系统应用技术,具有基本的CAD造型设计和CAM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要成为这样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计算机基础操作与应用能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查找、会用C语言编程等;
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二维(AutoCAD)、三维(如用UG或PROL等)的绘图能力;
3.有一定的机床夹具设计能力;
4.具有CAD/CAM与数控加工应用的能力:掌握“零件造型—数控编程—数控制造加工”全过程,学会使用国外最新CAD/CAM软件,进行CAD造型设计,CAM数控自动编程,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加工的能力;
5.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尤其是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调整操作故障等情况;
6.具有一定的加工车间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
为适应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要求和技术需求,以及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机电一
体化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以上的能力,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工作的需求。当然除了以上能力,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的面较宽,如何解决机电一体化发展与所培养人才能力、知识结构方面的矛盾,如何迎接机电一体化发展对高职课程内容提出的挑战,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从“素质+能力+知识”三方面培养人才,二是针对高职主要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特点,对本地区各类企业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企业进行调研,掌握各类企业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情况、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对毕业生主要能力与知识结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合理设置课程,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3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很好的专业,目前国内工业发展迅速,机电行业兴起,技术员远远不足够补充岗位。所以技术员找工作十分容易,像在东三省,沈阳,广东,四川,重庆,相对来讲在国内工业是比较发达的,现在自动化慢慢地被普及,所以机电一体化,将在15年内,将是一个朝流。
研究表明,21 世纪我国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八大种类,即:高新科技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律师人才。可见该专业就业形势很好,而且录取时不是高分段专业!比方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吧,入校分数不高,但是今年信息技术学院一次就业率为93.17%,比去年同期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就业率、签约率均是100%。可见大有前途啊。
机电一体化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方向、侧重机械制造方面的理论与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点学习机械设备、机械制造工艺、机械过程设计、特种加工、测试技术、流体传动机制等;机械设计及制造方向,侧重机械设计方面的理论方法,重点学习机械产品设计及设备控制、电工与电子技术、创新工程学等;机械电子方向,侧重机电结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点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CADCAM、电工、自动机械设计、控制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等。
通过三个方向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理论加之基础理论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达到三位一体。使学生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后,分别掌握三个方向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既掌握了较好的业务知识,又具备人文、管理、营销、公共关系知识;既适合深造,又适合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的就业;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方向是十分可观的。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走向了高科技的时代,机电一体化化的发展趋势见证了人类对于高智能化的向往。机电一体化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走向高智能化的时代步伐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也将越来越宽广。
在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行、调试、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在面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从事设备的制造、装配与调试等工作;也可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与开发、企业与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由此可知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方向是十分宽广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之竞争的多元化和激烈化,专业的机电一体换技术人员就更是不可或缺的了,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机会就会不断增加。
2.4 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岗位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机械技术(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3)系统技术(4)自动控制技术(5)传感检测技术(6)伺服传动技术。正是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包含内容的多样性,决定其就业岗位的多样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模具设计和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的技术人员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的技术人员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总的来说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员就业岗位是多种多样的,且不动发展方向有着不同的就业岗位。概括的讲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主、次要岗位如下:
(1)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主要就业岗位:如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及销售;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的工作。
(2)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次要就业岗位:如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日益丰富的需求而不断地对已有的技术进行变革创新并且使它们有机的结合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们之间相互发展,相互促进,从而不断地形成新的技术,并引发了几乎所有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进而拓宽了广大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的就业渠道,增加其就业岗位。
2.5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率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是非常宽广的,就业机会是非常之多的,那么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率又如何呢?
研究表明,21 世纪我国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八大种类,即:高新科技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律师人才。可见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就业形势很好,而且录取时不是高分段专业!比方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吧,入校分数不高,但是今年信息技术学院一次就业率为93.17%,比去年同期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就业率、签约率均是100%。可见大有前途啊。
机电一体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常办专业。这个专业近三年来招生均在310~340名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随着建筑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该业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十月份来,已有近40%的毕业生与深圳富士康、北京富士康等四家单位签约。广东省东莞市立洋公司、立洋公司昆山分公司也前来院招聘。目前157名应届毕业生中已有72人签订了就业协议书。
由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各校的就业资料显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就业率是非常之高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由次我们不得不说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率,比其他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率要可观许多,所以选择该专业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这不仅会提高就业率,而且会加快社会的发展。
3.总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并影响到几乎全部的工业行业。我国从80年代初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开始予以重视,先后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高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列专项对机电一体技术加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机电一体化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多,所以当今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就业渠道是相当宽广的,就业的岗位也是非常多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刚,机电一体化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秦斌,轻松学机电一体化.科学出版社,2009
[4] 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5] 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 李颖卓,张波,王卓,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7] 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2006;
[8] 洪钟洲,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趁势,机电一体化,2007
[9] 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0] 项占琴,微电子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机电工程,2007,[11] 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2] 陈瑜,国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J],国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7
[13] 谢存禧,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编委会,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5] 胡泓、姚伯威主编,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6] 梁景凯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7] 徐志毅主编,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18]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9] 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
[20] 梁俊彦,李玉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7
[21] 杨兆伟,刘锦,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 [22] 梁进秋,微光机电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光机电信息,2006,[23] 宋云夺编译,光机电一体化业的未来,光机电信息,2008
[24] 尹志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5] 曾亿山,刘征宇,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6] 方建军译,机电一体化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7] 石祥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8] 周祖德,陈幼平,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9] Nitaigour Premchand Mahalik,机电一体化——原理·概念·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
[30] 张训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国防科工委“十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五篇: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班级:B机电092 学号:0910106210
摘 要: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工业发展迅速,机电行业兴起,机械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求和国内工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宽口径的特性,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渠道将会越来越宽广,以及所能从事的工作将会越来越多。
关键词:机械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能力、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就业率;.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现今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方向迈进.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1.智能化;2.模块化;3.网络化;4.微型化;5.绿色化;6.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21世纪,对我国机械行业40余万家企业而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就是保证其生存的“新鲜血液”。.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2.1 我国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有难度,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
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所以急需大量极大一体化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就会很广,就业机会将会很多。任务和责任也将会很重,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加强自身文化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建设,以适应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需求,为自己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而加倍努力。2.2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是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数控等技术的基本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第一线数控系统应用技术,具有基本的CAD造型设计和CAM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要成为这样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计算机基础操作与应用能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查找、会用C语言编程等; 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二维(AutoCAD)、三维(如用UG或PROL等)的绘图能力; 3.有一定的机床夹具设计能力;
4.具有CAD/CAM与数控加工应用的能力:掌握“零件造型—数控编程—数控制造加工”全过程,学会使用国外最新CAD/CAM软件,进行CAD造型设计,CAM数控自动编程,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加工的能力;
5.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尤其是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调整操作故障等情况; 6.具有一定的加工车间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
为适应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要求和技术需求,以及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机电一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体化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以上的能力,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工作的需求。当然除了以上能力,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的面较宽,如何解决机电一体化发展与所培养人才能力、知识结构方面的矛盾,如何迎接机电一体化发展对高职课程内容提出的挑战,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从“素质+能力+知识”三方面培养人才,二是针对高职主要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特点,对本地区各类企业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企业进行调研,掌握各类企业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情况、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对毕业生主要能力与知识结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合理设置课程,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2.3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很好的专业,目前国内工业发展迅速,机电行业兴起,技术员远远不足够补充岗位。所以技术员找工作十分容易,像在东三省,沈阳,广东,四川,重庆,相对来讲在国内工业是比较发达的,现在自动化慢慢地被普及,所以机电一体化,将在15年内,将是一个朝流。
研究表明,21 世纪我国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八大种类,即:高新科技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律师人才。可见该专业就业形势很好,而且录取时不是高分段专业!比方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吧,入校分数不高,但是今年信息技术学院一次就业率为93.17%,比去年同期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就业率、签约率均是100%。可见大有前途啊。
机电一体化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方向、侧重机械制造方面的理论与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点学习机械设备、机械制造工艺、机械过程设计、特种加工、测试技术、流体传动机制等;机械设计及制造方向,侧重机械设计方面的理论方法,重点学习机械产品设计及设备控制、电工与电子技术、创新工程学等;机械电子方向,侧重机电结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点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CADCAM、电工、自动机械设计、控制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等。
通过三个方向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理论加之基础理论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达到三位一体。使学生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后,分别掌握三个方向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既掌握了较好的业务知识,又具备人文、管理、营销、公共关系知识;既适合深造,又适合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的就业;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方向是十分可观的。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走向了高科技的时代,机电一体化化的发展趋势见证了人类对于高智能化的向往。机电一体化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走向高智能化的时代步伐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也将越来越宽广。
在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行、调试、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在面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从事设备的制造、装配与调试等工作;也可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与开发、企业与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由此可知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方向是十分宽广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之竞争的多元化和激烈化,专业的机电一体换技术人员就更是不可或缺的了,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机会就会不断增加。2.4 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岗位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机械技术(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3)系统技术(4)自动控制技术(5)传感检测技术(6)伺服传动技术。正是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包含内容的多样性,决定其就业岗位的多样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模具设计和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的技术人员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的技术人员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总的来说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员就业岗位是多种多样的,且不动发展方向有着不同的就业岗位。概括的讲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主、次要岗位如下:
(1)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主要就业岗位:如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及销售;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的工作。
(2)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次要就业岗位:如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日益丰富的需求而不断地对已有的技术进行变革创新并且使它们有机的结合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们之间相互发展,相互促进,从而不断地形成新的技术,并引发了几乎所有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进而拓宽了广大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的就业渠道,增加其就业岗位。2.5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率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是非常宽广的,就业机会是非常之多的,那么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率又如何呢?
研究表明,21 世纪我国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八大种类,即:高新科技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律师人才。可见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就业形势很好,而且录取时不是高分段专业!比方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吧,入校分数不高,但是今年信息技术学院一次就业率为93.17%,比去年同期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就业率、签约率均是100%。可见大有前途啊。
机电一体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常办专业。这个专业近三年来招生均在310~340名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随着建筑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该业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十月份来,已有近40%的毕业生与深圳富士康、北京富士康等四家单位签约。广东省东莞市立洋公司、立洋公司昆山分公司也前来院招聘。目前157名应届毕业生中已有72人签订了就业协议书。
由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各校的就业资料显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就业率是非常之高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由次我们不得不说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率,比其他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率要可观许多,所以选择该专业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这不仅会提高就业率,而且会加快社会的发展。
3.总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并影响到几乎全部的工业行业。我国从80年代初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开始予以重视,先后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高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列专项对机电一体技术加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机电一体化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多,所以当今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就业渠道是相当宽广的,就业的岗位也是非常多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刚,机电一体化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秦斌,轻松学机电一体化.科学出版社,2009 [4] 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5] 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 李颖卓,张波,王卓,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7] 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2006; [8] 洪钟洲,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趁势,机电一体化,2007 [9] 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0] 项占琴,微电子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机电工程,2007,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11] 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2] 陈瑜,国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J],国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7 [13] 谢存禧,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编委会,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5] 胡泓、姚伯威主编,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6] 梁景凯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7] 徐志毅主编,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18]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9] 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 [20] 梁俊彦,李玉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7 [21] 杨兆伟,刘锦,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 [22] 梁进秋,微光机电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光机电信息,2006,[23] 宋云夺编译,光机电一体化业的未来,光机电信息,2008 [24] 尹志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5] 曾亿山,刘征宇,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6] 方建军译,机电一体化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7] 石祥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8] 周祖德,陈幼平,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9] Nitaigour Premchand Mahalik,机电一体化——原理·概念·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 [30] 张训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国防科工委“十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