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特色,技能培养)[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6:0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电、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特色,技能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电、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特色,技能培养)》。

第一篇:机电、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特色,技能培养)

机电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教学多样性:实物、模型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场观摩教学;实训模拟加工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中职机电、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差距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蓝领层”机电、数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机电、数控技术操作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机电、数控技术人才。对于现代“蓝领型”机电、数控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一定实践技能。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制工艺等)为基础,学习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

但在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结构、职业岗位知识与能力等方面都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学校应该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载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依托社会力量、加强校企合作等提高机电、数控专业人才的企业贴合度,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我校机电、数控专业现状

1、现有专业教师十余人,其中有三、四名实训教师。大都年龄四十岁以上。具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大都缺少实训操作教学经验。对企业生产实际生产环节缺乏了解。

2、学校机电、数控现有学生50余人,已经学习了一定时间的理论知识,下一步可以实施小班化理实一体化教学。

3、现有三台机床,虽然设备数量较少,但基本可以用于学生的金工实习教学。可以让学生模拟企业生产环节,进行简单的一体化教学探讨、摸索。

三、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的改变)

(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并以实践为重

把课堂搬到车间,以技能培训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

1.理论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综

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理论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前沿性。培养学生应用机电、数控理论的能力,突出机电、数控理论的应用性、实用性,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掌握一定的设备操作、加工技能,及所谓的先会后懂。教学中要体现早实践、多实践、有针对性的实践。

3.教学中应将教学与生产实际、新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实践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实用性、先进性,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机床操作人才。

(二)重视传统金工实习,校企合作培养机电、数控人才

与普通机械加工设备相比,使用数控机床能加工出精度更高,外形更复杂的零件,同时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批量生产中)。但传统的车、铣、钳的金工实习的教学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习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机构、工夹量具以及安全操作技能。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因此把传统金工实习放到数控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要位置上,为数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校缺少

数控机床,无法完成一体化数控教学要求。而企业设备近几年添置较多,可以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可以校企紧密合作,把数控实训教学安排到企业进行。,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评,并进行反馈,纳入学生成绩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直接上岗参加生产,形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最后让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一体化教学教材,可以采取编写-教学-反馈-改正-教学的步骤,使教师逐步掌握一体化教学环节和操作技能。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根据对机电、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岗位培训。利用国家培训计划让教师进行各种有针对性培训已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教学部门对进修实习的教师,在下达教学任务时,给予一定的照顾,在安排授课时间上,尽量相对集中一些,腾出时间让他们学习操作技能和一体化教学相关知识。同时也可直接从企业聘用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实训教学任务。

结束语:一个专业的招生、就业和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当专业教学有特色的,培养的学生有特点,符合企业需求。有较高的专业理论

知识,较强的操作技能,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那么机电、数控专业在招生中的困境就会得到改善,会打破难招生—难管理—就业难—招生难的恶性循环。

第二篇: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刘小燕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3期

摘要:该文就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简要介绍—下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方法、步骤和经验,及其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控专业 一体化教学 发展方向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报告

示范专业验收材料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专 业 特 色 报 告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二OO九年四月

“大类通识、工学结合、按岗产学、多证促能”打造机电高技能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院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0年申请备案,2001年开始招生,2003年7月毕业第一批学生。几年来学院高度重视该专业的建设工作,在师资、实验实训等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和重点投资,并在大类招生、课程综合化及产学结合方面大胆创新,“双证书”推行效果好,形成了“大类通识、工学结合、按岗产学、多证促能”的特色模式,为培养优秀机电一体化人才创造了条件。

一、“大类通识”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才培养和就业方向准确提供了空间

我院自2004年开始实行按大类招生,其优点是:

1、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考生专业志愿选择的盲目性。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事实上很多考生并不准确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所以在具体选择专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那么实行大类招生就可以避免这种盲目性,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科、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再选择专业方向将更符合学生的利益。

2、按大类招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按照专业招生,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一般只能填报六个专业志愿,限制了考生对专业的选择。比如有的学生既对材料学科感兴趣,也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感兴趣,还对管理类专业感兴趣。由于填报专业数量的限制,考生不得不舍弃自己热爱的一些专业。而实行按大类招生,一个大类包含过去几个专业,如果学生可以填报六个大类的话,那么就相当于学生填报了十几甚至几十个专业。选择的范围一下子增加了许多。

3、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由于学生入学时不事先确定学习的具体专业,而是在入学后经过基础知识共同学习和大类基本技能训练后,在大学二年级始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对专业的需求情况选择专业,所以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4、学生基础扎实,有利于培养“通才”。实行按大类招生后,由于学生在入学后要经过一年经过基础知识共同学习和大类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公共 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更加扎实,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专业后,也会促进学生在具体专业上的学习,所以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5、一年级成绩作为学生专业选择的激励措施。一年级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选择专业的重要因素。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本人兴趣爱好选择两个志愿。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和本校教学资源调控学生专业,其中调控的指标就是一年级的成绩。如此对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根据我院一年级不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改革的实践,本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四级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即建立文理通识教学平台(如政治理论与思想道德课程、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技能教学平台(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训、制图测绘等)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平台(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维修维护)和专业分支“选修课程”平台。对每个教学平台,适当规划了课程群和能力素质培养目标,使课程群之间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当技术发展使某一课程群需要调整内容时,不影响其它模块。模块化的课程群规划使学生的能力素质有了一一对应的教学保证,使负责具体模块的教师有了明确的责任和目标要求。

二、通过课程“工学结合” 是构建合理高效高职教学体系的根本措施 本专业课程设置,是在对专业的任职岗位群作职业能力分析并进而确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将四级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平台中的每个教学平台,适当规划了课程群和能力素质培养目标,使课程群之间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当技术发展使某一课程群需要调整内容时,不影响其它模块。模块化的课程群规划使学生的能力素质有了一一对应的教学保证,使负责具体模块的教师有了明确的责任和目标要求。课程综合化是“企业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主要措施。

课程综合化将多科理论有机结合、以工作岗位需求,将理论与应用方法密切联系。课程综合化是构建合理高效高职教学体系的根本措施。对于专业课中的“按群相关”的课程适当综合化是机电专业课程综合化的切入点。课程综合化整合的基本原则是:以专业岗位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主线,按职业能力结构调整课程内容。课程综合化,就是强调各个学科(专业)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 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个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的一种课程设计思想和原则。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综合化课程主要有三门,分别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设备维修维护》两门主干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机械操作、维修及技改岗位群整合--《机械设计基础》

将原大专的《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中力学基本理论、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有机融合为基于机械设计、维修和操作等典型项目为导向的《机械设计基础》。在该课程教学体系方面融合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贯彻高职理论教学“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将力学基本理论分解到机构、机械传动和机械零件的相关章节,做到了真正意义的融合,而不是一般的“混合”。在教材建设方面,积极编写适于融合体系的自编教材。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除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外,科学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显著的作用。与其配套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将工学结合推向高级阶段。

2、机械制造岗位群整合--《机械制造基础》

将原《金属工艺学》、《公差与技术测量》整合为《机械制造基础》,并且与金工实习环节密切配合,高度重视实际操作技能,自编实训教材《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实训指导》、《机械制造技术实践》、《金工实习报告》等体现了我院《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整合取得成功。

3、现代控制岗位群整合--《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由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由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和就业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按照由感知环节到控制环节;由简单控制系统到复杂控制系统;由单一控制环节到综合控制环节的设计思路,精心选取任务载体,充分体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按照“必需、够用”的教学原则,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和开发了3个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情景、27个工作任务、26个实训项目工单。

每个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教师给定任务(学生接受任务)→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的性质和目的,学生查阅学习指南和教学参考资料、拟订实施方案并讨论可行性)→媒体播放、实物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技能训练(学生按照方案完成工作任务,要求有具体的内容、方法、步骤、体会、总结)→知识链接(必需够用的知识)→检查评估的过程进行。教学场所从教室搬到了实训室(车间)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运用“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等方式,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与职业岗位结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结合。将原将《检测与转换技术》、《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等三类与工业控制相关的内容整合为一门基于自动化控制方法为特征的综合课程-《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设置三个单元的集中实践周(PLC实习、单片机实习、PLC及传感器课程设计),分阶段与课程教学呼应,与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核配合,以训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成效明显,深受学生欢迎。

4、数控加工岗位工作过程化-《数控加工技术》

课程设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方向,设立了四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又按着连续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设置了若干个任务,明确了每个任务的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虚(仿真操作)、实(实际操作)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施效果良好。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特种加工等四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又按着连续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设置了若干个任务,课程累计18个工作任务,将工艺制定、数值计算、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操作等通过任务载体进行整合。

本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方式,灵活运用引导、讨论、互动、比较、反向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教学实施采用虚(仿真操作)实(实际操作)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强了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数控加工中心与沧州朝阳热处理厂合作,进行钻杆接头、套筒、法兰等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工内容涉及外圆车削、内孔车削、圆弧车削、螺纹车削、数控钻孔等工序,由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5、数控维修岗位工作过程化-《数控设备维修维护》

以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 段,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融“教学做”一体化,具有完善实习教学文件资料。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工程环境创造,教学组织反映企业工作过程,形成企业文化,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数控机床是集多学科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新的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它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单项技能与知识、综合技能与知识;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以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目标,把来源于生产实际的学习内容分成若干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包含若干任务单元。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宗旨培养能安装、调试、维护机床和排除常见故障能力的银领人才。

教改后的《数控机床维修与维护》做到了“三个一致”,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机床维修与维护》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特征。

三、“按岗产学”,是适应就业导向需求的基本策略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几年来我院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立足沧州、依托冀京津、辐射周边地区,找准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我们主要的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计划中明确两个产学研结合工作学期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高效途径。我们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了两个阶段的产学研结合工作学期,分别是三年级前夕的暑假6周和毕业前整个学期。第一个产学研工作学期是在专业课程前夕或中间,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体会专业,为专业学习和训练奠定思想基础和意识准备。毕业前产学工作学期是已经完成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环节的基础上的综合性实际训练。通过该环节,全面锻炼学生生产实践能力。近二年来,机电系重视 产学研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在影响产学研结合实施效果的关键点和完善产学研结合实施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机电系副主任耿玉香教授的论文《高职产学研效果影响的关键点研究》发表在《职业技术》2006年-10期上。产学研结合工作中,学生工作岗位安排办法是以学生自选单位(岗位)为主(95%左右),学院安排为辅,但要求岗位与所学基本相符。产学指导工作,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但学院必须做到不失控,主要措施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随机抽查等形式进行辅导,并且学院与企业密切配合,加强联系,控制学生产学效果。

2、金工实习采取学院机械厂与沧州市运东英超机械制造厂合作,数控车间与运西朝阳热处理部合作,实战训练。多年的合作,学生机械加工的实际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3、依托当地模具生产基地-黄骅模具城和泊头模具强镇的优势,密切合作,互惠互利。几年来机电系师生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学生实习、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有意探索。使师生及时了解模具工业动态和现代加工技术。同时我院教师为乡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郑春禄教授等撰写的论文《CAM软件中数控铣削刀具选择和铣削参数设置》在《制造业自动化》(国家中文核心期刊)2006-7期发表、《乡镇机械制造产业群信息化的推进方案》在《上海信息化》2006-6期发表、《乡镇机械制造产业群信息化迫在眉睫》在《中国信息化》2006-3(下)期发表。耿玉香副教授撰写论文《乡镇机械业群“反求工程”应用》在《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1发表、《机械维修中“反求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在《湖南农机》2007-3月发表。

4、毕业实践课题实战训练

近二年来,机电系毕业设计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或产学岗位实战,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提高。其中张云同学的设计成果得到实际产品的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

四、“多证促能”,是机电一体化学生掌握多技能、高技能的重要保证 我院自1994年开始,对中专学生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并建立了技能鉴定站。多年来双证书推进效果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包含知识内容广泛,涉及能力(技能)全面。从机械方面、电路方面、一直到控制方面学生都要有所掌握。因此,职业资格证有多种选择,机械方面:车工、钳工、制图员、数控车、数控铣等;电路方面:电工;控制方面: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选择,鼓励选择多项;除职业资格证外,还鼓励学生获取计算机证和英语证以及其它证书。对于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机电技术创新创意大赛便是最典型的形式。

1、职业资格证书

2006届毕业生职业资格证通过率92%,双工种人数:4人。2007届通过率100%,三工种人数:12人,双工种人数:22人。2008届通过率100%,三工种人数:20人,双工种人数:37人。机电专业开考工种为:中级(高级)钳工、中级(高级)车工、中级(高级)电焊工、中级数控车工、中级数控铣工、中级(高级)制图员、中级(高级)电工等。一般要求自选一种,多考鼓励。每学期组织一次考核。还有部分学生取得汽车驾驶等技术等级证书。

2、计算机应用、英语应用能力

近三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实用英语能力考试和计算机一级通过率在省内较高,或通过毕业设计、学生竞赛活动、社会实践、就业竞争等多种证据说明多数学生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我校一直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并有严格要求,2006/2007/2008英语AB级通过率为92%/85%/99%。计算机应用能力(NIT)2006/2007/2008通过率为95%(三模块人数:7人,双模块人数:7人,56人次)/87%(双模块人数:14人,87人次)/99%。

3、职业关键能力

通过学生的多方面活动,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学生职业关键能力评价结果良好。

4、机电技术创新创意大赛

我院每学期举办一次机电技术创新创意大赛,每年上半年举办数控技能大赛、下半年举办制图员大赛,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并获学校奖励,机电专业学生成绩优异(见各次大赛成绩公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达到就业岗位群的要求。本专业建有完善的职业技能测试题库。

第四篇:职高数控专业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工厂化教学之我见

职高数控专业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工厂化教学之我见

鄞州职教中心学校 董启迪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已经由来已久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广泛的应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将介绍工厂化教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创造一种适合自己地方学校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厂化教学,钳工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制造业和机械加工业的基地,加工技能的提高成为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学校是传授知识,创新并加以应用的基地,职业教育就是指技能、教育,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获得相应执业能力的教育。从社会对人才需求来看,特殊行业、高技能、新兴技术以及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职业学校学生,特别是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倍爱社会和企业的青睐。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实操技能已成为职校学生的生存之本。把理论提升为实践技能,把教室搬到了车间,其宗旨都是为技能服务。数控专业是近期发展新兴产业,是集技能、操作、综合素质于一体的技能型专业,实习成为学生动手,加强实操、掌握技术的桥梁,学校的实习管理规范化是建造“桥梁”的基石。从教学角度来说,实习、实训的开展,是适应新形势、生存于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行之有效的实习、实训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生产劳动观念,质量观念和现代经济管理观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在钳工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面。刚进校的第一个学期,我担任了数控高一年级三个班的钳工实训老师,与学生的实践操作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回顾这一学期,让我体会颇深,只有真正自己去下车间去教了,去了解了才能体会到,实践的真正作用。以往,在我的头脑头一直有理实一体化的感念,认为职高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比较的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的差,很难把学生教会,只有通过去车间实践的操作,才能去掌握理解。钳工工艺这门课的教学实训过程大致安排如下,高一三个班每班轮流一周去学校自己的实训基地实训。余下的二个班,按照正常的课程上课,钳工工艺学这门课程,有一周二节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轮到的班级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工厂实训,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每次实训时事先制定一周的学习任务,钳工的实训教学采取模块化教学方法,每周的实训任务都是由模块一样的知识点组成,每个模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从简到难根据学习进程安排。而且课堂的教学与实训的实践操作任务相辅相成,根据实训的内容,提前在课堂上对此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课堂的讲解。等轮到这个班实训的时候就能对前二周课堂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实践操作,可以进一步的理解掌握。因为很多的知识要点对实践的要求很高,如果没有进行过实践操作只是根据课堂书本上的讲解,对于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一般在第一天实训前,我会在班级课堂里对这一周实训的内容进行安排,并对重点讲解。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我将不时的检查学生的实训情况,并对其进行实时的个别指导。到一周实训结束时,我将要求所有学生把自己的实训工件成品上交,我将对每次实训的工件成品进行评分,作为学生实训的成绩。钳工是一项比较耗体力耗精力的活,一般学生做个两三天是可以坚持的,但是一周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有点长了,很多学生在实训的最后阶段,精神状态明显不如先前,开始开小差,到处游逛的学生开始增多,这同时也给班主任老师和实训老师的管理带来压力。为此我设计的模块做成后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小榔头,让学生自己做完后自己能使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工厂化教学方面。在为期一周的钳工实训中,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的自己钳工的实训工件,在获得我的肯定后,就可以跟着工厂里的师傅在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可以上手做工厂实际生产的产品,让他们感受下真正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一般这些学生刚开始从事一些比较简

单的制作工序,毕竟是产品的生产,如果学生能力不够将会使产品报废,使工厂受到损失,但是随着这部分学生技术熟练程度和水平的提高,将逐渐的安排他们从事难度更高的工序,一步步的慢慢的去了解产品生产的制作工序。对于工厂的教学,从时间安排上考虑,这样这部分学生就不会因为提早完成了实训任务后而,没有后续的任务感到无所事事,避免他们平白无故的浪费时间;从锻炼学生能力上考虑,通过做工厂实际生产的产品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熟练水平;从实训的成品上考虑,另外再给这部分学生材料让他们进行实训练习,这将增加实训的成本,但是做工厂的实际生产的产品,将不会增加实训的成品,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反而他们帮了师傅们的忙,为工厂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从提高学生的兴趣上看,对于完成质量高的肯吃苦耐劳的学生,将对其的实训成绩给予一定的加分,这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教学过程。

工厂化教学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学校教学环境之中,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模式。即“学校按工厂模式办、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在学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工厂化教学,让学生在感受企业文化中开展仿真和生产实际操作,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育人与创收”等相结合的办学特点。数控专业实习管理的工厂化教学具有以下意义:第一,实习是职业学已有的教学模式,由学生变学徒,使让学生从思想上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感性上获得知识,练习技能。教师变师傅,老师再也不是在课堂上讲课而是手把手的教会学生,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相互督促的过程。第二,从消耗性实习转变为经营性实习,能降低学校的办学及转业实习成本或变为赢利性生产。第三,能实施模块化教学,能使学生的应知、应会更好的结合,缓解高三一次性实习的困难。第四,生产性实习,从模块化抽取技能好的学生到生产车间,这样能规范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产品的成本核算,激励学生尽快掌握技术。第五,学校与企业之间实行“零距离”人才输送。工厂化教学就是要把企业的真实环境融合到学校教学之中,因此,我们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内设厂房、车间、办公室等,把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环境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学习、培训、管理、生产的真实的企业环境。工厂化教学的课程模式要求按工作项目来组织课程的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课程的开发上,由过去的以专业教师为主体转变为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技能导向的课程开发机制;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从一般的技术目标,转变为岗位技术目标,形成“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根据行业、企业要求的变化,强调模块化设计,以增强课程的弹性。工厂化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一教育模式,具有“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育人与创收”等育人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工厂化教学相结合将是一种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方式,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是显著的。当然要切实可行的实施下去,也是需要一定的计划和安排,不然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在接下去的学期里,我将更进一步的对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工厂化教学相结合,进行探索研究,希望能进一步的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参考文献】

[1]赵志群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2]戚丽丽.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内江科技.2009年第一期:166 [3]《赤峰学院报》2008年第1期,魏成国,职业技术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第五篇:2014年机电一体化数控实训报告

2014年机电一体化数控实训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实训目的:熟悉并且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地点: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室

实习内容:

为期一周的数控实训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由于我们班是2班所以在星期一下午才开始实训,当时到了实训室去了,感觉有点激动,但更多的是茫然,因为到了那里发现,好多都和书上的不一样。我们在书上学的变成系统是Fanuc系统,而我们在实训课上所接触的系统是华中数控。然后就是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不可能向书上一样,什么部位都可以一次完成,现实操作却不可能这样。在切削的时候每次只能进给量不能太大,一般维持在2MM左右。再开始切削的时候要先对刀。

我们每天加工一个部件,再开始的时候犹豫有点陌生的缘故,时间都很紧凑。后来熟悉了,基本上都能完成下达的任务量。受各种原因影响,我们实训室只有两台是完好的设备,这就导致了我们不能每个人都操作多久。基本上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看到一个人操作。不过就算是这样我也学到怎么去操作数控机床,怎么去编写程序。

我们学习了用数控机床车外圆、倒角、锥面和切槽。从中我发现了数控编程的重要,如果其中一步写错,就可能导致正在加工的工件损坏或者刀具损坏。实训收获:通过实训,我能够比较熟悉的操作数控机床,并能独立的完成数控程序的编写。

主程序

T11

M03S800

G00 X29 Z2

G01 X26 F50

Z-62

X32

G00 Z2

G01

Z0

G71 X13 I1 K16 L6 F50 G01 Z-25

X17

Z-33.5

X25-55

Z-60

X30

G00Z4

Z0

G01 X8 F30

G00Z4

Z0

G01 X8 F30

X12Z-2

Z-25

X16Z-27

Z-33.5

X24Z-55

Z-60

X30

G00 X100Z100 M05

M30

下载机电、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特色,技能培养)[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电、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特色,技能培养)[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汽车检测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题目:《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 作者姓名:陈建彬 作者单位: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

    专业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

    专业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 江苏省如皋大明电子职业中学 杨忠平摘要: 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着重进行整合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模块化;整合教学环境,时间、空间......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考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考近几年,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给汽修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但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是否受到欢迎,教学质量很关......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技能分析[模版]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技能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技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能,核心,分析,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技能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在我国对“机电一体化”的定义为......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推荐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刍议 【摘要】 以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为例,结合学生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探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校专业课教学中......

    理实一体化教学心得体会

    理实一体化教学心得体会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

    浅谈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5篇范例]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石玉洁庄浪县职教中心 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要]中专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如何学会汽车修理技术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 > 转到页尾 随着我国制造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参加生产运行及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