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过年习俗
杭州过年习俗
杭州,这个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我再也熟悉不过了。这过年呢,杭州也有着自己的习俗啦!
杭州的过年吧,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吃喝玩乐!吃喝
吃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不知从何时起,这碗著名的稀饭,从寺庙流传到民间,把僧俗搅和在一起,并逐渐形成了杭州人腊八日烧八寺香的习俗。还有么,就是吃年夜饭啦,这饭桌上呢肯定要有一道菜是鱼,这鱼嘛,呵呵就是西湖醋鱼啦,而且,这道鱼还不能吃完,要剩下一点年三十以后吃,这个就象征着来年会年年有余啦!
大年三十夜,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呢,一般都要吃年糕和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年年高!
至于这喝呢,杭州人去拜年,主人都会给客人喝茶,给小孩
喝糖茶。
玩乐
拜年祝福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大年初一,杭州先民开门头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称开门炮,张帖“开门大吉”,然后拜天地神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后按辈分家人行拜年礼。比较有趣的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拜年,需要手持名片,古称“飞片”,上面写有造访者家中全体男士按辈分排序的姓名,如某某率子侄某某,孙侄某某,曾孙某某之类,片尾注某处,老话叫注地脚。有些文墨的家庭或小康富贵之家,新年伊始,家中必备题有“题凤”或“留芳”两字的专用记名本,记其亲属或飞片;记事本的上首四栏是主人为讨吉利自己填写的,第一是寿百龄老太爷,家住百岁坊巷;第二是富有余老爷,家住元宝街;第三是贵无极大人,家住大学士牌楼;第四是福照邻老爷,家住五福楼。造访者虽是杜撰,好在杭州确有其地名可供陪衬。现在看来,这类拜年祝福的风气,已显得过于迂腐和悖时,只有敬老爱幼的纯朴民风和历史延续的地名,还留下一点点过去拜年祝福的痕迹
。老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杭州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
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杭州人统称为乱劈柴。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杭州的过年习俗,反映了杭州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杭州人的福气。
(10)班 曹佳杰 高一
第二篇:家乡过年习俗
家乡过年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广东广州海珠区海珠区赤沙小学初一:黄金亮
第三篇:家乡过年的习俗
家乡过年的习俗
教材简析:
《家乡过年的习俗》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第五册第十二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课的内容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同时也是孩子们最愿意过的节日,他们都对过年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他们都很乐意去说,通过交际,使学生的听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敢大声去说。
2、学会用心倾听,能听懂别人所表达的意思。
3、在表达的时候,要做到有一定的顺序,意思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表达的时候,要做到有一定的顺序,意思清楚。
2、学会倾听与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新年好》这首歌,到处话题。
2、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这些画面是那个节日。(过年)
3、你喜欢过年吗?自己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二、出示课题,明确要求
1、你们都很喜爱过年,那么你留心过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吗?
2、明确要求:
(1)、先介绍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的名称。
⑵、要说清楚什么时间。
⑶、讲这个习俗与众不同的地方。
⑷、口语交际时要沉着,切勿怯场,做到胸有成竹。
三、小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
1、指名谈家乡过年的的习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有不同看法的同学举手发言,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要求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举手发言。令课堂活泼有序。)
3、教师适当点拨,但不做过多的干预。
五、总结: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看来你们的确很喜欢过年。咱们的同学也学会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意愿了,也学会倾听了。你们真的很棒哟!来让我们一起来唱起这首《新年好》吧!
六、拓展延伸
春节就要来临了,你打算怎样度过这个春节呢?课下和自己的小伙伴谈一谈。
七、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的要求:
1、认真倾听。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要说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十分密切,同时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话题,所以整节课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活跃,所表达的内容也基本上有了一定的顺序。从这节课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上好口语交际课,内容绝对不能偏离孩子们的生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也会更加的关注学生的倾听和交际。
第四篇:家乡的过年习俗
家乡的过年习俗
“龙年吉祥迎贺岁,喜气洋洋过新年。”龙年到了,你们是怎样过新年的呢?想比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不一样的过年习俗。除了守岁拜年包饺子等最传统的过年习俗,我的老家——江西信丰县还有吃米果的习俗。
所谓米果,就是以糯米为原料制作的条状或饼状食物。它的表面光泽透亮,呈淡黄色,柔软而有弹性。凑近鼻子闻一闻,一股淡淡的稻谷的清香便扑鼻而来。当地人又称米果为粑粑,这名字戴在米果头上可是名副其实呀!
每逢农历正月初七,几乎各家各户都会吃这种香甜可口的米果。先把它泡在水里,然后切成薄片,再与排骨汤或鸡汤一起放进锅里,加点调料,撒点葱花,不一会儿一香喷喷的米果便做好了。米果内部的香味全被煮了出来,与汤融在一起,浓浓的香味更加强烈,令人垂涎三尺。轻轻咬一口米果,韧劲十足,香味弥漫整个嘴里,令人回味无穷„„有的人甚至养成了一种习惯:吃完米果,一定要把香浓的米果汤也喝完,这样才能过足瘾。就这样,用料简单的米果渐渐成了许多人过年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不少人在办年货时买的最多的就是米果,好留着以后再吃。听爷爷说过了正月初七就要等到明年正月才能买到米果了。
不用说,我老家的过年习俗还有很多,待我以后慢慢到来吧!
第五篇:家乡过年的习俗
家乡过年的习俗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顶级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着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
初一:肖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