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7-我国农村金融的新探索--村镇银行
我国农村金融的新探索—村镇银行
为什么要建立村镇银行:
理论前提
中国现状(“三农”贷款难与村镇银行的构建)
外国经验(中外资村镇银行比较分析,格莱珉模式与中国村镇银行的运营策略和风险控制研究)
村镇银行与其他农村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村镇银行银行竞争力分析)
怎样建设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建设的试点分析(惠民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未来发展方向
建设村镇银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法律(村镇银行法律监管研究)
风险控制(我国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内外部制约因素(村镇银行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研究)
政府在村镇银行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问题——村镇银行的生存之路探索)
过度干涉造成后果
不干涉造成的后果
得出结论(要适当干涉)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广泛,龙其是在工业现代化的今天。然而,农村金融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障碍,虽然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旄,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阔题。隧着我国村镇银行的建立,困扰我国农村金融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要看村镇银行是否能够真正的做到为农村金融服务,以及如何更好的为农村金融服务,如果这几点不能很好的解决的话,那么村镇银行也就失去了其生存的意义。这将会是本文讨论的重点。,1994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祝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了合作金融、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并存的格局,但现实中存在着相当的不稳定性。第一,真正能够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足,缺乏“组织基础”。我国的“三农”主要在县以下地区,但金融改革的特点是“重城市、轻农村”,不仅工、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去一些农村基层网点,并且农业银行也撤销了大批营业所,就是农村信用社本身,在与农业银行脱钩后也处予“摇摆不定”的改革之中,“合作制”改革并来到位。第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规模较小,经营风险大,不良资产占比过高。第三,金融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制度实施以及事实上存在的农村金融歧视,农村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缺乏,使金融创新产品供给匮乏,农民享受不到现代金融的便利。然而,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最醒目的变化,无疑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和扩大。2006年底,银监会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资本”和“机构”放开,在四川、吉林等6省(区)试点允许开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试点范围己扩至全国,己开业5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和扩大,进一步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尤其是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通过入股农村商业银行或设立新型农树金融机构布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汇丰银行已在湖北、重庆、福建等地设立或筹建村镇银行,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开设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
然而,新生的村镇银行是否可以健康的发展,以及该如何发展,才能真的符合国建的预期目标,成为真正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银行,尽量解决困扰农村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金融问题。
首先是分析了国外金融机构在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各种做法,主要是对格莱珉银行,日本农村金融模式以及美国社区银行经营模式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其能为我国的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帮助,其中格莱珉银行的对穷人的定义突破我国商业银行以及合作银行对穷人的定义,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方:
一、从银行取得贷款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二、穷人是值得信赖的三、格莱珉银行认为所有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这种能力自然也存在于穷人身上,不需要别人来教。而日本的农村金融模式和我国原先关闭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我国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最后落得倒闭关门的地步。这值得我们很大的反思,尤其是现在村镇银行还处于试点阶段,可以好好总结经验,为村镇银行可以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接着是比较分析了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关系。
其次对我国为什么会建立村镇银行进行分析,以及对村镇银行自身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其建立后的作用进行分析。
村镇银行之所以要建立,主要是在社会主义薪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瓶颈"。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并及贷款权限的上收导致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农村政策金融功能缺失,也缺乏对农业信贷投入的优惠政策。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由于体制上的弊端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和资金优势,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而民间金融迅速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金融输入了血液,但是民间金融一直没有得到中央的认可,此时建立村镇银行,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农村对资金的需求,而且也可以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其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村镇银行的建立,虽然机遇和困难并存,但是受到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倒闭影响,使其在社会认知、辩标定位等方面受到很大疑惑。但是村镇银行的建立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有目共睹的,可以加强农村地区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可以促进农村地区法制建设和信用环境的建设以及加快农村相关中介组织的发展。
再次是分析了政府的作用,先是分析了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过多干预的结果进行分析,由于政府过多的干预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最后的结果是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偏离为农村金融服务,而农村合作基金会则是倒闭关门,这可以为政府在作出决策的时候,三思而后行。
紧接着是分析如果在没有政府的引导下,过分的放纵村镇银行的发展,也将会可能引起村镇银行走上偏离农村金融市场的道路,违背了国家建立村镇银行的初衷。而分析在没有政府监管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供需分析和博弈分析进行的。在供需理论分析中,村镇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同时为了满足国家的规定,可以通过移动供给曲线来尽量减少农村对资金的需求,把剩余资金用来追求高利润的地方。而在博弈分析中,最后求出的均衡是村镇银行的最优选择是不绘农户贷款,只有在有剩余资金没有办法追求高利润的情况下,才会贷给农民。种种的迹象都是说明了离开政府的合理引导,村镇银行可能会走上和商业、政策性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一样的道路,即脱离农村金融市场。
最后,为了村镇银行健康的发展,从政府和村镇银行两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在政府方面,既要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可以因地制宜的制定配套政策,但是又要与村镇银行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过多的影响到村镇银行的发展,导致悲剧的再次发生。而村镇银行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根据各地的不通市场需求,创新自己的产品,使其更好的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同时获得利润。从而达到双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村镇银行农村金融的绿洲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的绿洲
2009-8-11 13:59:32中国经济导报(2009-8-11)秋林
银监会今年6月份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改制工作的程序和要求、监督管理要求。探索色彩浓郁和涉及领域重要,使《暂行规定》的出台和实施引发三点疑问。
首先,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有什么区别?
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区别,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机构性质不同。村镇银行是从事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是从事放贷业务的商业性机构,属于一般工商企业。二是监管部门不同。村镇银行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并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由省级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和管理。三是出资人不同。村镇银行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四是业务范围不同。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村镇银行经行政许可可以开办各类银行业务;小额贷款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其次,按照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时,为什么要坚持以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
这个问题,在《暂行规定》出台以后受到广泛关注。来自权威方面的解释是这样的:之所以坚持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最大股东必须是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基于3点考虑。一是考虑到县域及农村信用体系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在县城以下的广大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考虑到存款人的利益。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本质区别在于村镇银行可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由只贷不存的专业贷款机构转制为既能贷款又能存款的村镇银行,需要通过引进银行业机构作为主发起人、最大股东,以确保其安全运营、健康发展,遵循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的客观规律,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从根本上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三是考虑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吸收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可以引进和利用银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人才、技术、网络优势,使村镇银行从开始设立就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从而有效保证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暂行规定》的出台,可能对“三农”产生哪些影响?
这种影响的持续过程或将相当漫长。总体而言,《暂行规定》的出台,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经营和持续稳健发展,有助于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加强对“三农”的支持。稍加展开地说,《暂行规定》的出台,一是有利于降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负面影响;二是有利于留住农村资金,减少农村资金的外流;三是有利于通过有序竞争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增加“三农”福祉。
第三篇: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探讨
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探讨
摘要:村镇银行是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的重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一。本文通过对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决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三方面措施,使其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业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突出,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但农村金融体系变革滞后,金融需求抑制问题突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这些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羁绊。
2006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六省(区)试点新设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组织和农村资金互助社。2007年3月1日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挂牌开业,截止到2012年3月,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740家,已开业665家,正在筹建75家。锦州地区共有村镇银行4家,其中3家由锦州银行作为住发起行。村镇银行的成立,充实了农村金融市场,打破了原来单一格局,形成并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对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推动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大助推作用。
一、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村镇银行从政策设计上是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中的小微企业,虽然五年来在数量上大幅增多,较好的支撑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实践中仍存发展缓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为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银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比如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工作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但由于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受制于区域经济环境发展缓慢,整体竞争力不高,短时间难以实现盈利,因此,更需要加大对其政策扶持力度。2.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额偏低,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不强。银监会制定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规定:村镇银行在县(市)设立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目前新成立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通常在几千万元,虽然远高于银监会要求的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相比于城市商业银行,其注册资本规模明显偏低,不利于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3.村镇银行服务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较弱。村镇银行受限于自身的规模和农村经济环境,其在网点布局、产品创新、信贷服务、结算网络等方面均存在局限性,吸收存款能力不足,制约着村镇银行的信贷规模和金融服务广度,削弱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二、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措施
(一)加大村镇银行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村镇银行发展潜力
1.当地政府要协调财税部门,加快出台对村镇银行相应的财税优惠扶持政策,给予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一定的补给支持,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政策环境。
2.延长村镇银行信贷风险补偿和财政定向费用补贴期限,对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业务继续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提高村镇银行增加涉农贷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财政对村镇银行信贷投放的杠杆撬动作用。
3.延伸金融基础设施服务领域。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标准,对村镇银行开发征信系统并将其客户数据纳入征信系统管理,使村镇银行享受国有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待遇。
(二)增加村镇银行资本金规模,提供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建设的发展动力
自2010年底以来,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下,金融市场的资金呈现缩减之势。但民间融资却汹涌澎湃,规模不断扩大。虽然民间借贷一定程度上起到优化资源配置,补充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作用,但由于其融资利率高、风险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效果,影响正常的金融市场运行,加剧农村社会不安定因素。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新型金融机构,是民间资本合规化投资的可行路径。因此,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一方面改变了民营资本投资的隐形壁垒,激发了民间资本所有者的投资积极性,使资本这一稀缺资源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得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扩大了村镇银行股本金规模,有利于村镇银行增强金融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增加涉农贷款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弥补农村金融服务不足。
(三)按照增量引机制、存量强服务的思路,大力推进村镇银行均等化服务 1.完善机构网点布局。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全面、疏密有度、竞争有序”原则,统筹网点增设,持续加大乡镇及以下网点布设力度,对农村金融需求旺盛的行政村、自然村和中心社区优先增设机构网点,逐步扩大网点覆盖面,提高服务效能,稳步推进金融机构乡镇网点建设工作。
2.创新信贷产品。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对象、行业特点、需求差异,细分客户群体,积极开发符合农村经济特点和农户消费习惯的金融产品。加强融资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科学运用微贷管理等先进技术,开发多样化有特色的农户、商户贷款产品,积极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覆盖面,探索与银行卡授信相结合的小额信贷产品;创新涉农科技金融产品,切实加大对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立足区域经济特点,围绕地方支柱行业、特色产业及其核心企业、产业集群开发产业链信贷产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信贷产品,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升级。
3.加大推广应用现代支付结算渠道。支持村镇银行推广应用现代支付结算渠道,积极接入大小额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提高农村客户资金结算效率,降低资金在途成本,从而有利于增加村镇银行吸收存款能力,提升金融市场竞争力。
4.担保方式创新。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创新开办多种担保方式的涉农贷款业务。扩大抵押担保范围,鼓励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各类资产作为贷款抵质押物;要因地制宜灵活创新抵押、共同担保、产业链核心企业担保、应收账款质押、商铺承租权质押、信用、联保等贷款担保方式;积极鼓励以政府资金为主体设立的各类担保机构为涉农业务提供融资担保。在全面调查农户信用状况等“软信息”基础上,适当降低担保门槛和抵押贷款比重。
5.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打造适应农村金融服务特点的商业模式,以全面满足“三农”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整合内外部金融服务资源,探索“信贷工厂”、“一乡一村”等不同形式的特色信贷营销模式,形成完整、高效、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可持续运营的运行系统,实现对农户、农企、小企业的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的营销、服务和管理。
6.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创新农户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全面记录农户贷款还款情况,加强各类信用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引导增强农户信用意识,为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打造良好外部信用环境。
7.创新服务渠道。拓宽授信业务申请渠道,利用通讯、网络、自助终端等科技手段广泛受理客户申请。鼓励有条件的村镇银行推广农户贷款“一站式”服务,开办自助循环贷款业务。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灵活、便捷的服务方式,逐步扩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范围。
第四篇:银监会村镇银行新规
银监发〔2011〕81号
银监会调整组建村镇银行核准方式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
自2006年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准入政策以来,各银监局积极引导村镇银行的组建和发展。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较好地坚持了支农支小、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初步探索出了在金融资源供给上的“东补西”、在金融服务改善上的“城带乡”的科学发展模式,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积累了有益经验。为支持优质主发起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有效解决村镇银行协调和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促进规模发展、合理布局,提高组建发展质量,进一步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现就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组建村镇银行的核准方式。由现行银监会负责指标管理、银监局确定主发起行和地点并具体实施准入的方式,调整为由银监会确定主发起行及设立数量和地点,由银监局具体实施准入的方式。
二、完善村镇银行挂钩政策。在地点上,由全国范围内的点与点挂钩,调整为省份与省份挂钩;在次序上,按照先西部地区、后东部地区,先欠发达县域、后发达县域的原则组建。
三、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要按照集约化发展、地域适当集中的原则,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主发起行除监管评级达二级以上(含)、满足持续审慎监管要求外,还应有明确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战略规划、专业的农村金融市场调查、详实的拟设村镇银行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估、足够的合格人才储备、充分的并表管理能力及信息科技建设和管理能力、已经探索出可行有效的农村金融商业模式以及有到中西部地区 1 发展的内在意愿和具体计划等。
四、有意设立村镇银行且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向银监会提出申请,并附本行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跨区域发展自我评估报告、村镇银行发起设立规划等材料。对于实施属地监管的法人机构,应同时抄送属地银监局。属地银监局应在收到相关申请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出具意见,报送银监会。经银监会核准后,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向拟设村镇银行所在地银监局、银监分局申请筹建及开业。
五、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已获准筹建的村镇银行,可继续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开业。对于筹建申请已受理但尚未核准筹建的拟设村镇银行,银监局要将其主发起行情况报送银监会,由银监会审查并核准主发起行。对符合规模化、批量化组建村镇银行条件的,银监会将予以积极支持。
请各银监局将此文转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银监会人就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答记者问
近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详见本网站法律法规栏目),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方式,完善村镇银行挂钩政策,引导和鼓励主发起行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县域的农村金融服务。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通知》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介绍一下《通知》出台的背景
答:自2006年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准入政策以来,中央十分关心,银监会系统全力推进,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各银行业金融机 2 构和社会资本踊跃参与,村镇银行培育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探索出了在金融资源供给上的“东补西”、在金融服务质量改善上的“城带乡”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度和市场活力建设,引导创新了农村金融商业模式和特色产品,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积累了有益经验。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至2011年5月末,资产总额1492.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70.5亿元;负债总额1217.9亿元,其中存款余额1006.7亿元;所有者权益274.7亿元,其中实收资本260.2亿元。截至2011年3月末,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30.5%;截至2011年5月末,不良贷款率0.12%、拨备覆盖率810%。已开业村镇银行有效改善了当地“三农”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5月末,农户贷款与小企业贷款合计占各项贷款的81%。自2007年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已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0.5万笔,金额568.6亿元。
但是在村镇银行培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社会认知度不高,吸收存款的难度较大,贷款发放又受到规模控制,资金结算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外部经营环境亟待改善;部分主发起行在全国范围内分散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地域跨度大、管理半径长,协调和管理成本过高,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优质主发起行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实施集约化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有效解决村镇银行协调和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促进合理地域布局,提高组建发展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县域的农村金融服务,银监会制定印发了《通知》。
二、《通知》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答:《通知》主要包括调整组建村镇银行的核准方式,由银监局负责确定主发起行以及村镇银行组建数量和地点调整为银监会负责;完善村镇 3 银行挂钩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挂钩地点与次序;另外,对主发起行资质要求、需申报材料及村镇银行审批流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组建村镇银行的核准方式调整前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组建村镇银行的核准方式由现行银监会负责指标管理、银监局确定主发起行和地点并具体实施准入的方式,调整为由银监会确定主发起行及其设立数量和地点,由银监局具体实施准入的方式。主要区别在于主发起行的核准以及村镇银行组建数量和地点由银监局负责调整为银监会负责,村镇银行行政许可继续按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08年第3号令)有关规定办理。核准方式的调整有利于遴选优质主发起行,减少组建村镇银行的协调成本,更好地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有利于优化村镇银行布局,加强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的组建,更好地支持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四、请问村镇银行挂钩政策有何变化?
答:村镇银行挂钩政策应继续按照“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挂钩”的原则执行,但在地点、次序上有了相应完善:一是由以前的全国范围内点与点挂钩调整为省份与省份挂钩,并限定在东部省份与西部省份挂钩,使单个主发起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地域适当集中,从而避免在全国范围内零星发起、分散设立。二是明确了“先西部地区、后东部地区,先欠发达县域、后发达县域”挂钩次序原则。主要目的是引导村镇银行主发起行重点布局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欠发达县域。
五、请问银监会对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是否有新的要求?
答:为遴选优质主发起行,银监会对主发起行资质提出了明确规定:除监管评级达二级以上(含)且满足持续审慎监管要求外,还应具备有明确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战略规划、专业的农村金融市场调查、详实的拟设村镇银行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估、足够的合格人才储备、充分的并表管理能力及信息科技建设和管理能力、已经探索出可行有效的农村金融商业模式以及有到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内在意愿和具体计划等标准。对于发起设 4 立村镇银行动机不正、资本实力不强、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人才储备不充分以及IT系统支持不力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银监会不再支持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六、请介绍一下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审批流程
答:有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且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向银监会提出申请,并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跨区域发展自我评估报告、村镇银行发起设立规划等材料。对于实施属地监管的法人机构,应同时抄送属地银监局。属地银监局应在收到相关申请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出具意见,报送银监会。经银监会核准后,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按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08年第3号令)有关规定,向拟设村镇银行所在地银监局、银监分局申请筹建及开业。
七、请问《通知》对民间资本投资村镇银行有没有变化?
答:对于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和投资参股村镇银行,银监会一贯积极欢迎和大力支持。四年多的实践证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合作投资设立村镇银行,有利于整合与发挥各自优势。作为主发起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有效提供专业人才、金融产品、科技支撑、资金清算以及后续培训等方面系统性支持,有效渗透本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有利于新组建机构较快拓展涉农业务,实现商业可持续;作为合格发起人的民间资本,熟悉当地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了解当地金融需求,不仅能够帮助村镇银行开拓优质客户,发展特色金融业务,而且有利于改进完善村镇银行公司治理,进一步提升村镇银行管理水平。
此次政策调整完善的内容是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资质审查和挂钩政策。加强优质主发起行的遴选,更加有利于投资村镇银行的民间资本实现保值增值,将会进一步增强村镇银行对民间资本投资的吸引力。银监会将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主发起行与民间资本开展合作,共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银监会将重点支持村镇银行质量放在首位
经过了4年多的发展,400多家村镇银行陆续开业,“三农”经济的复杂性、整体金融环境趋紧、社会公信力有待建立,一系列的问题摆在这些尚显稚嫩的村镇银行面前。从“3年规划”的数量式口号到如今的数量服从质量,监管层对村镇银行的最新态度非常明确。
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上,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带来了一组最新的数据:截至今年1季度末,全国共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52家,其中开业448家,筹建104家。按地区分,东部占40%,中西部占60%。在已经开业的448家机构中,村镇银行400家,占89%;贷款公司9家占2%;农村资金互助社39家,占9%。已经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23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33亿元,这中间83.4%的贷款投向了农户和小企业。同时,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0.5%,不良贷款率0.12%。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在“3年规划”的推动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初成气候。从数量上看,村镇银行无疑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主打力量。
作为分管农村金融的副主席,周慕冰给出的态度十分明确。他表示,因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是商业银行,能在短期内有效提供专业人才、金融产品、科技产品、资金清算包括后期培训,还能有效渗透发起行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经验。过去的经验表明,村镇银行是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生命力最强的机构,因此在机构的培育上,银监会将重点支持村镇银行发展。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对村镇银行的很多非议,认为“支农”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经营的还是地产、大企业。同时,发起行和村镇银行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也是学界和理论界一直争辩的话题。
对于这些质疑,监管层已经有所考虑,周慕冰也很明确的透露了监管层的态度,他表示,村镇银行的客户定位不能高,不能贷大的,产品体系符合当地需求。银监会将继续加强对村镇银行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的监管,防止借服务“三农”之名,行抢市场铺摊子之实。他同时告诫各家发起行,要充分尊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独立法人的地位,不能将其等同于分支机构管理,更不能将其视为规避监管政策、实施监管套利的通道和载体。
这些问题受到监管当局的重视,将对村镇银行的稳定合规发展提供保障,现在缺少的是如何将提纲挈领式的总体规划尽快化为明确细致可操作的监管指标。
如今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态度是数量服从质量,用周慕冰的话说,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目的是建立城市资金回流农村的渠道和农村资本留在农村的渠道,核心是要坚持质量为先,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历史上,我们有过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惨痛教训,决不允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培育发展再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一条底线。”可以看出,周慕冰对风险底线的态度十分坚定。但是村镇银行的“当家们”却似乎认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村镇银行应该受到监管层的别样眷顾。
兰州银行董事郭泉表示,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需求缺口很大,如果要发挥村镇银行弥补空白的作用,应该区别对待村镇银行的信贷规模。
江苏海安盐海村镇银行副行长金立华建议,对开业前3年的村镇银行不受规模控制,即使控制也是宽松的政策。而在监管政策方面,由于村镇银行业务规模、产品、服务对象、风控等方面和其他商业银行不同,因此建议实施差别化监管,以便村镇银行顺利度过适应期。
因此,未来如何把握对村镇银行监管的力度,“弹性”究竟有多大,对监管层将是一个考验。
1.核心资本充足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本办法中的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核心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四。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但是巴塞尔协议与这个规定略有差别,说明银行抗风险的能力。2.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我国实行的是注册资本制,因而,在投资者足额缴纳资本之后,企业的实收资本应该等于企业的注册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由于企业组织形式不同,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除股份有限公司对股东投入的资本应设置“股本”科目外,其余企业均设置“实收资本”科目,核算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一般企业(指非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均通过“实收资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章程的规定,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记入“实收资本”科目的贷方。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的份额的部分,作为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不记入本科目。
3.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这可以通过对会计恒等式的变形来表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任何企业,其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债权人提供(对企业而言,即为负债);一种是所有者提供(对企业而言,即为所有者权益)。
第五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
谢卫星
摘 要:自银监会2006年底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我国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09年3月末已成立了97家。针对村镇银行在设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高潮。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2、1 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 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
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
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3、2 村镇银行应明确服务对象,坚持走“尤努斯”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微型金融,起源于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尤努斯模式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主要业务是为穷人发放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我国的村镇银行是由金融机构做为主发起人,人员构成也多由发起人指派,这种诞生的模式必定会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人村镇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90多家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因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3、3 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多在贫困地区设立,当地信用环境不完整,缺乏担保机构。当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诚信的氛围,制定对农户的贴息或保险政策;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系数;适当时机成立针对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扩大农户的受益群体。
参考文献
[1]阮勇,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问题研宽[J],安微农学通报,2008,14(23)
[2]蒋桂波,闻一文,尤努斯“乡村银行”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启示[J],海南金融,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