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区农经工作思路

时间:2019-05-13 15:4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年度区农经工作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年度区农经工作思路》。

第一篇:2007年度区农经工作思路

文章标题:2007年度区农经工作思路

2007年,我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管理民主为重点,不断强化资产管理,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强监督力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行为;不断完善财务公开,维护农民民主

权益;着力解决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突出矛盾,促进我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发展为主导,进一步创新和理顺集体资产管理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经济实力保障,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理顺发展机制,是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农经工作中迫切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

1、加快资产融合,凸现规模优势。在全区8个镇(街道)的68个实行分级核算的村全面开展资产整合工作,要求今年90以上新村完成资产融合的目标,充分发挥村规模调大的优势作用。大力开展宣传活动,统一各级干部思想认识,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大局意识。要根据细化的工作任务,列出工作计划,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确保融合的进度。加大考核力度,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参与资产融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班子成员联片联村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积极引导和督促各村开展资产融合工作。要深入调查各村资产状况、经济政策、群众意愿等因素,对各个方面进行认真客观的比较分析,找出合并村的共性和差异,确立资产融合的工作思路,加强指导,攻坚克难,采取直接融合和股份制融合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彻底改变这些村资产难整合、人心难集聚、财务难运作的现状,真正实现“规模调大、布局调优、实力调强、班子调好”的目的。

2、推进股份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继续以明确产权主体、理顺分配关系、依法规范运作、强化民主监督为核心,大力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把股份制改革作为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工作来抓。今年全区村级股份制改革的目标是30个村。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重点对规模调整后资产未融合的村、撤村建居村、新农村建设优胜村和群众有要求的村实施改革。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明确工作目标,把股份制改革列入对村的考核内容,继续实施改革奖励政策,使村级股份制改革与村干部报酬挂起钩来,调动改革的积极性。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改革政策,破解改革难点,解决好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协调好群众的利益关系,规范改革程序,增强改革的公正、公平和合理性。要深化运作管理,完善改革章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产的运行质量,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要切实抓好股份经济联合社的工商登记工作,确立法律地位,要规范股权管理,深入探索执行好股权流转政策的措施和载体,着力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3、化解村级债务,减轻集体负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旧债,坚决抵制新债,是释放集体经济活力的一大重要举措。一是进一步扣清债务底子,对村级账内账外债务情况全面清理核查,搞清村级债务规模和结构,掌握村级债务的实际情况,建立债务管理台账。二是积极化解旧债,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采取削减高息减负、清收债权还债、结对抵冲销债、盘活资产偿债等方式,减轻债务负担。加强对村级减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债务问题。三是继续加大以村级负债“六不准”为核心的债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加强对村级负债行为的监督,坚决抵制村干部随意举债的行为。四是建立健全村级债务管理考核机制。逐步把化解村级债务纳入对村干部的考核,直接与村干部的个人利益挂钩,奖优罚劣,强化村干部化债的责任意识,树立“化债也是政绩”的观念。要本着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债务管理责任制。

二、以和谐为中心,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行为

继续大力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监督力度,规范村干部财务行为,创造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

1、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村级收支预决算管理制度,做到年初有预算,年中有检查,年末有决算,村级各项收入支出要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超预算的支出,要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可实施。规范村级货币资金管理,全面实行大额转账和取现审批制,严禁公款私存、设账外账、搞小金库等,严禁擅自出借集体资金,严禁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经济担保。规范资产发包及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做到公开招标、程序合法、合同规范,要加强对完工项目的检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并严格按区有关文件精神支付建设资金。严格合同管理制度,村级各类重大经济事项必须签订规范合同,并报会计服务中心备案。要进一步严格村级财经纪律,对违反财务制度的村干部,各镇、街道要予以严肃处理。

2、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强化会计监督,完善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建立健全代理中心工作规范,落实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代理会计与村的日常联系制度,确保代理工作质量。健全村级账务处理流程,坚持标准,严格审核,把好票据入帐、收入监管、货币资金、支出限额四个关,坚决抵制不符合制度规定的经济事项,及时处理退回票据,及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开展“百村审计”工作,结合村级财务收支审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区、镇(街)联动,扎实推进“三年一轮审”工作,做到应审尽审,完成年审计160个村的目标任务;继续执行两月一报制,及时掌握审计工作动态;不断规范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严肃查处违法乱纪行为。

3、加强基层民主管理。继续深入抓好财务公开,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形式,深化公开内容,提升公开质量;继续健全长效的公开机制,有效加强财务公开检查监督,对不公开、假公开、少公开的村实行通报批评。全面推进村级重大经济事项民主议事制,对村社年度收支预算和年终决算、资产租赁发包、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在经村三委集体讨论,交社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能实施,保证重大经济事项在实施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规范民主理财活动,提高理财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提倡理财意见和整改结果上墙公开,坚决抵制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现象,更好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4、加强农村财务监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改善现有硬件环境,改进和升级现有监管软件,加快数据传输速度,提高查询和监控效率。逐步开展区、镇(街)、村三级联网,把出纳现金帐、存款账和各业承包合同、土地承包权证等纳入网络监管范畴,拓展网络监管的范围。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提高核算和监督的时效性、联动性,充分发挥网络监管系统的效用。

三、以调研为载体,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围绕富裕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农村改革的难点、农村工作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对策,探索新思路,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

一是结合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认真开展调查,扣清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从管理机制和内在动力等各个方面,客观分析阻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从政策、资金、管理、资源等各个方面研究适合本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利用通过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各级党委政府制订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好点子。研究提炼强村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大力宣传和推广发展集体经济的好经验,树立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典型。

二是结合农经统计工作,落实好农经农产量记账户工作,切实加强对农经记账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记账户记载质量,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时搜集、整理记账户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分析农村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征,分析农民增收的特点和难点,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准确的数据。

三是结合抓好日常工作,要在改革中不断研究,研究如何规范股份经济联合社的管理和运作,如何发展壮大股份经济,如何加强股权管理,促进股权内部流转和股权继承。要在管理中不断探索,探索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对农村财务监督、制约干部的违规现象的方法。要在融合资产中不断思考,提出平稳有效地推进村规模调整后的资产融合的政策意见和合理建议。

四是结合当前农经管理热点,对村集体举办的实体和村集体公车进行摸底调查,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管理,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

四、以队伍为基石,进一步提升农经工作战斗力

继续围绕提高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拓意识,抓好农经队伍建设。

加强镇街道农经队伍,在镇(街)机构改革中,确保农经力量不削弱,根据区人事局2007年3月下发的《关于镇街机构改革中各部门职(岗)位设置的补充意见》,配齐配强专职的农经干部,保证农经工作力量。要加强农经干部的培训,拓宽知识面,更全面地掌握农村工作政策,提高开展管理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专职会计队伍建设,加强考核,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肃纪律,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专职会计,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不履行职责,违反工作制度的,要严肃查处。加强专职会计的培训和教育,组织开展会计代理服务中心专职会计的业务轮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他们通过自学考试等形式取得专业学历证书,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适当提高专职会计工作报酬和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要注重调动专职会计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感,发挥专职会计在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村级财会队伍建设,通过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使广大基层财会人员更进一步地了解有关法规、政策和制度,增强他们规范管理和民主法制意识,增强他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加强对理财小组人员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和大局观,依法正当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维护正常的财务工作秩序做出努力。

《2007年度区农经工作思路》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7年度区农经工作思路。

第二篇:农经局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农办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深化改革添活力、加快转型增效益、优化环境美家园”的总体要求,以推进“8810行动”为主抓手,克服突发事件多、自然灾害重、工作负荷大等困难,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全面深化“四项建设”,着力实施“四大工程”,积极构建“四大体系

”,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10.5%,并先后荣获**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称号。

一、**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一)粮油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24万亩,总产19.28万吨,总体表现为面积减少,单产增加、总产减少。其中晚稻面积25.03万亩,比上年减少1.19万亩,单产达571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14.29万吨。油菜生产面积持续下降,全市面积4.3万亩,比上年减少0.8万亩。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插面积6.08万亩,机插率达到24.3%,主要粮食作物机收率达98.7%以上,全市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9%。

(二)经济作物量减价涨。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7.59万亩,比上年增加3.09万亩。其中榨菜栽培面积5.5万亩,同比减少13.7%,亩产3835公斤,同比增加20%,亩产值达2685元,创历史新高。茭白面积稳中略升,全市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产值与上年持平。杭白菊栽培面积5.24万亩,同比减少5.2%,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品质均受到较大影响,亩均产值5000元,同比减少28.6%。水果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但增长势头放缓,特别是葡萄发展速度明显趋缓。

(三)畜牧生产减量提质。畜禽生产总体保持稳步发展态势,生猪产业减量发展,湖羊产业规模发展,畜禽养殖结构趋于优化。受黄浦江死猪、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以及拆除违章猪(禽)舍等因素影响,畜禽养殖总量呈下降趋势,据统计局预测,全年生猪、湖羊、家禽、獭兔存栏量分别为19.79万头、22.38万头、337.16万羽、19.32万只,同比分别增减-30.4%、-8.8%、-15.5%、-17.5%。畜产品市场行情两极分化,生猪养殖效益探底回暖,家禽养殖效益不断下滑,湖羊和獭兔等草食动物养殖效益相对稳定。

(四)蚕桑生产逆势稳定。受农村劳力成本上涨、蚕茧价格频繁波动、安全生产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市蚕桑生产总体呈现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减少,蚕茧产值增加态势。全年饲养蚕种22.56万张,同比减少1.66万张,减6.9%,总产蚕茧1.046万吨,同比减少1270.3吨,减10.8%,但由于春、夏蚕茧收购价格均有30%以上涨幅,晚秋收购价格保持高位,全年蚕茧产值达4.21亿元,同比增加1416.5万元,增3.5%。

(五)渔业生产发展平稳。水产养殖面积稳中有升,全市面积2.7万亩,同比增长10.7%,受高温、台风等自然灾害和市场需求影响,水产养殖效益有所下降,尤其是甲鱼等高档水产品价格大幅回落,部分养殖户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大力实施养鱼稳粮增收工程,示范推广稻鱼种养结合等生态养殖新模式,目前已实施养殖面积1515亩,其中龙翔街道示范推广茭白田套养泥鳅面积1300亩,河山镇推广稻田养泥鳅215亩。

二、**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及成效

(一)加快四化同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以“两区”建设为抓手,实现产业集聚化。今年全市新建粮食功能区9个,总面积1.53万亩,其中有嘉兴市级1个,面积1900亩,50%粮食功能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石门镇春丽桥村省级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929公斤,创嘉兴历史新高,高产攻关田最高田块单产958.5公斤,居**嘉兴首位,实现双超900公斤的重大突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增投资12445万元,其中石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运北省级现代综合区共新增投资11285万元,1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新增投资1160万元,石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市水蛭特色精品园和振东花卉苗木精品园通过省级认定。

2.以土地流转为依托,实现经营规模化。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努力突破设施用地瓶颈,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农场等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推进土地整村整组连片流转,积极引导土地要素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聚,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590亩,累计流转面积达16.3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3.9%。

3.以循

环农业为突破,实现环境生态化。以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涌现出了“茭白和杭白菊秸杆养羊”、“桑枝果枝生产食用菌或加工人造板”“沼渣沼液配送服务”等一大批富有**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目前,我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排泄物处理与利用率达97.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9%,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

95.9%,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率达到99%,主导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9.3%,均位居全省前列。大力实施省、市各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成省、市各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7个,示范项目18个,示范企业6个,荣获省级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填补嘉兴地区空白。

4.以食品安全为保障,实现产品优质化。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制订农业地方标准3个,制订技术模式图8个,组织实施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其中省级3个。依托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点),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力度,**年各镇(街道)快速检测点共检测基地及散户蔬菜3302批次,合格率为99.9%,养殖业生猪“瘦肉精”检测37025份,合格率100%,初级水产品检测69个批次,合格率100%。强化“三品”质量认证和监管,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2个,无公害基地面积2.25万亩。

(二)深化四项建设,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1.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以“百花地面·风雅**”为主题,推进美丽乡村全域化建设,强化对10条进城绿色通道、70条沿线村绿道和8个入城口绿化造型建设的有效投入,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绿道建设430公里,拓宽填土185万立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275亩,全面建成三条精品特色旅游线路,荣获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以美丽乡村中心村等节点建设为亮点,完成10个省待整治村、21个省级中心村和5个先进镇建设。加强文化特色村保护,启动石门镇桂花村等3个历史文化旅游村建设。

2.深化“森林**”建设。制定出台了《**市“三个一”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完善创森扶持政策,拓宽绿化融资渠道,探索营林护绿新机制,全力推进森林**建设,**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2007亩,完成任务的102.7%,其中重点防护林4715亩,完成率104.8%,一般防护林4311亩,完成率105%。大力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4个,市县两级绿化示范村32个。石门镇建立国内首个乡镇级森林科普馆,获得省林业厅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省关注委对森林城镇创建的验收。

3.深化“两新”工程建设。在学习借鉴周边先进县市经验做法和征求镇(街道)、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根据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两新”工程的要求,先后制订出台新一轮农房改造集聚扶持政策,完善“两新”工程建设考核办法,确保**年“两新”工作的延续和深化。今年全市农房改造集聚农户3258户,完成计划的108.6%,龙翔街道元丰社区和濮院镇永越社区通过嘉兴市级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验收。

4.深化生猪产业转型发展。以拆除违章猪(禽)舍专项行动为抓手,制定**市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发展。今年全市拆除违建猪舍2486户,拆除猪舍面积42.09万平方米,完成任务任务的281%,完成三年任务的145%,拆除禽舍面积18.85万平方米,创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获得**省标准化创建先进县(市),填补嘉兴地区空白。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病死畜禽生态处理中心1个,公共无害化处理窖10个,规模养猪场无害化处理窖2个。恒生动物处理中心在全国首创病死畜禽生态化处理模式,首条自行设计的生产流水线自7月份石门镇投入试运行成功后,改扩建的3条流水线建成后形成日处理病死猪10吨能力,能满足石门镇及周边镇(街道)病死畜禽处理需要。

(三)实施四大行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

1.实施产业层次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应用“大蚕一日二回育”、“桑苗嫁接体繁育”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饲养模式创新和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突出市场引领,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全年共组织企业参加展会11个,展会现场销售额520.2万元,签订订单合同173个,订货金额达到1690万元。以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为契机,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加快产业融合互动,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总收入超1亿元,接待游客128万人次,红杉邨成为我市首家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园区)。

2.实施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强化农业有效投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农业招商(投资)项目82个,今年我市农业累计投入3.25亿元,完成年初预定农业投入增长60%的目标。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组建了嘉兴市首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市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新增省部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家。大力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完成工商注册家庭农场120家,新增嘉兴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

3.实施农业执法提升行动。开展春秋两季“绿剑”集中执法行动、“打非治违”、“瘦肉精”、“过路猪”、“泔水猪”等专项执法检查。全年共出动各类执法人员1563人次,检查投入品生产企业79厂次,投入品经营单位365家次,种养基地9923场次,未发现违法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行为。加强护林巡查,巩固创森绿化成果,检查各类木材、苗木运输车辆2710多辆,依法制止毁林案件3起,立案查处林业行政违法案件10起,结案率100%,协助公安机关办理盗伐林木案件1起。

4.实施科技信息提升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今年共引进试种新品种98个,其中粮油73个,水果12个,蔬菜10个,恢复杭白菊种质资源圃,推广蔬菜穴盘育苗等新技术30多项。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原市良种场改造提升行动,构建涵盖农业、林业、畜牧业,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创新与应用为一体的种子种苗繁育和产业化生产示范平台。引导发展智慧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完成农民信箱畜牧分平台和**市农业门户网站改版建设,建立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1个,全市农业主体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交易额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5%。

(四)健全四大体系,助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1.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小蚕共育、畜禽粪便收集等社会化服务,**年新建育秧中心2个,粮食烘干中心3个,22个行政村实现了水稻机插整村推进,全市100%机插水稻采用机械化催芽、机械化播种,机械化育插秧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推广生猪自动化喂料系统50条和饲料搬运机器人2个,首次引进兔子自动化喂料系统76组,以“机器换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规范化操作程度。组建6支畜粪便收集长效管理队伍,开展规模养殖场生猪粪便收集处理,成立两个沼气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我市沼气发展及农村能源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2.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今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四个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之一,全年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5个,组织实施省级农技推广项目4个和市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项目12个,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16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600户,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进一步发挥12316为农服务中心窗口服务作用,今年中心受理电话咨询481次,接待来人来访咨询233人次,受理网上咨询21次。切实提高农经审批窗口服务水平,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操作程序,农经窗口三次被市行政审批中心评为“红旗窗口”。

3.健全农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切实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通过加强疫情监控、强化预防免疫、细化防控监管措施等一系列工作,应免畜禽的免疫率达100%,加拿大一枝黄花集中防除面积723亩,同比下降27.6%,全年未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积极开展渔船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农机“安全生产月”、应对处置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农机、渔业、蚕桑安全生产大检查,**年出动各类农业执法人员3146人次,检查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508家,立案查处各类涉农案件7起,结案6起,未发生渔业生产和农业机械等安全事故。

4.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以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为契机,深入推进村级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完成175个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占全市行政村的99.4%,荣获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围绕村级财务收支、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完成107个村的审计任务,共审计金额9.55亿元,落实整改措施221条。根据开发区体制调整需要,认真做好凤鸣街道长新村等4个村集体资产移交工作,确保“三资”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五)深化为农服务,全力打造“三合一”干部队伍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制定出台《**市农业经济局(农办)效能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成立效能监督员队伍,全年开展12次明察暗访,对效能违规干部依纪依规从重从快处理,有力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市农业经济局(农办)中层干部考核办法(试行)》,通过考核增强中层干部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落实镇(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职能工作责任制,制定出台《**镇(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职能工作考核办法》,确保全面完成**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和任务。倡导和谐机关建设,关心干部职工生活和身心健康,通过对局集体宿舍改造,为外来人才在**工作生活营造良好条件。完成**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大大改善局(办)干部职工的办公条件。加强财务运行管理,建立局机关及下属单位财务集中办公制度,实现了人力资源整合,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三、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狠抓落实,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以农业转型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环境改善为目标,以发展庄园经济、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创建森林**为载体,突出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三个重点,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争取在谋发展、促转型、创特色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一)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为抓手,力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实现新突破。把粮食生产安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粮食生产激励机制,以政策惠农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通过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快农机与农艺结合、延伸粮食产业链,千方面计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积极探索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和种植基地“四挂钩”,大力提高粮食单产,适度提高复种指数,切实抓好抗灾物资、资金、技术的准备,确保粮食保障供给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力度,落实管护责任和措施,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设施长久完好、用途不变。强化省级粮食监测点管理,杜绝擅自变更粮食监测点行为。

(二)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力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新突破。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推动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积极探索“园区化、合作化、产业化、农场化”发展模式,重点推进合作农场发展、合作联社组建和各类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加快土地整村流转和长期流转,推动流转土地优先向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庄园集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引导现代庄园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销售,引入休闲观光等服务内容,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扶持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示范性现代庄园。

(三)以美丽乡村长效管理为抓手,力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扩面提升工程,完善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历史文化村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在建管结合的基础上,有效巩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创建成果,着力推进8-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和5个历史文化旅游村建设,力争完成2个嘉兴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创建,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和个性特色。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配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制订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开展治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经过污水治理的村落呈现气净水活村绿鸟啼的美丽乡村新气象。

(四)以“三个一”绿化提升为抓手,力求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新突破。坚持优化增量与巩固存量并举,城区绿化与村镇绿化同步,狠抓规划、土地、资金三个落实,突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开展“三个一”绿化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森林**、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四边三化”、平原绿化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平原绿化示范样板点,实现面积增加、效果增强、档次提升三大目标,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绿化格局。全年完成绿化造林1万亩,建设重点防护林5000亩,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3个,市县两级绿化示范村16个,力争通过省级“森林城市”验收。

(五)以农产品安全监管年为抓手,力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实现新突破。以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为抓手,坚持源头管控与产地准出并举,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同步,严格农业投入品市场源头监管,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因地制宜、梯度推进建立可追溯的基地产品准出制度。稳步发展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开展区域性农产品品牌认证。有效发挥市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作用,扩大监测范围,提高检测频率,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品种的检测。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着力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六)以生猪产业转型发展为抓手,力求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实现新突破。按照控量提质的要求,建立健全违章猪(禽)舍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实现养殖业从鼓励规模养殖向鼓励综合治理养殖污染的转变,减量减污同步推进。加快实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合理制订病死猪收集、运行补贴标准,全面构建“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病死猪无害化收集处理机制,实现病死猪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七)以干部队伍“三政”建设为抓手,力求服务三农水平显著提升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每月开展1次以上的效能建设自查,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理解力、执行力、创新力,提高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致力塑造农经系统“勤政高效、服务优质”的机关形象。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对“重要事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的监督,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推进干部队伍尤其是中层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切实做到力量往一线倾斜,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锻炼,作风在一线转变,努力培养一支浮起来能说,沉下去能写,走出去能做的“三能”干部。

第三篇:2010年农经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尼勒克县农经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

2011年工作思路

今年,我局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县农业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伊犁州及尼勒克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认真做好“三大管理”、“三项指导”和“两项基础”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农村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农经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加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各项制度

1、今年,我们按照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做好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意见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减轻农牧民负担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稳定和加强县、乡两级减负机构队伍建设,制定并认真落实减轻农牧民负担工作考核制度,坚持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要求,一级抓一级,继续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专项治理部门责任制,形成县乡联动、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认真落实减负工作各项制度。一是严格实行涉及农牧民负担收费“审核制”和“公示制”,12个乡(镇)场、站(所)涉农收费的文件都按规定报农牧民负担监督部门审核。涉农价格和收费除在乡(镇)场政府所在地,行政村统一公示外,还要在收费单位现场公示,始终做到涉农收费、惠农政策公示内容准确及时。二是落实免除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我们定期对全县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补助项目、标准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认真执行农村报刊征订“限额制”。通过专项检查,全县各村(队)和农村中小学校在报刊、杂志征订上没有超出500—1000元的限额规定。四是严格执行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我们健全了农民负担监测、信访举报、检查监督、案件查处等监督管理制度,将农牧民负担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加大对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力度,今年我县没有发生涉农负担案(事)件。

3、深入开展农牧民负担专项治理。一是农业生产费用中农业供水、供电收费专项治理。今年,我县农业供水收费按照(伊州计价费[2005]62号伊犁州发展计划委员会、水利局《关于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通知》)的文件进行收费,一般作物支渠口按每亩480立方米、农渠口按每亩330立方米计算水费,折合现金每亩收费元22.5和17.5元;农户用电,我县12个乡(镇)场均落实了城乡同网同价政策,每度电0.55元。二是农民建房、农机、婚姻登记收费专项治理。今年,我县在农民建房、婚姻登记收费中,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的项目范围环节和标准收取,没有超标准收取和搭车乱收费现象发生。三是切实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今年,我县按照《自治区村级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进行筹资筹劳,筹资每人每年不超过15元的标准,筹劳:男劳力每人每年不超过10天,女劳力每人每年不超过5天。“一事一议”坚持“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的原则,严禁“超标准、超范围、超地域”的三超现象。

4、加强农牧民负担监测点工作。我们继续对乌赞乡、喀 拉托别乡6个村的30户监测户的收入支出情况按要求规范登记台帐,并由各乡监测点归档保存。按照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文件要求,建立了农民负担监测点制度、减负工作联系员制度、农牧民负担义务监督员制度,每月底检查一次监测户记帐情况,及时掌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信息。

(二)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台帐档案,健全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二是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乡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操作规程,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2010年全县土地流转3164户,土地流转面积6382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三是指导乡村按照《尼勒克县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村集体机动地的招标承包管理,规范招标程序,推动村集体资产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性,促进集体资产增殖增效。2010年,全县79个村集体机动地招标面积29816亩,签订承包合同580份,实现村集体土地经营收入500余万元。四是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制,启动尼勒克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平台建设,依法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体系,不断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为农村土地流转保驾护航。

(三)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集体资产财务管理、集体资产交易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严格财务审计。二是实行民主理财,完善议事规 则,规范财务公开的程序、内容,切实保障集体资金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三是采取编制财务计划,严格审批开支,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从严控制举债等举措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今年,我局按照《自治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列》,组织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小组,从7月2日至8月18 日,对喀拉托别乡等4个乡(镇)共22个村(队)2009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预算外资金、村集体经济资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的收支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总金额达575万元,其中审计出违纪违规单位2个,违纪违规金额5.7万元。我局按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规定,根据审计情况,对审出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和建议,要求限期整改,并督促落实,有效促进了村级集体资产及财务的规范化管理。

(四)以庭院经济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今年,我局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力度,挖掘庭院经济发展潜力,把推进庭院经济工程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途径来抓,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实现农牧民庭院增收30元以上的目标。我局与乡镇场紧密配合,将发展庭院经济与农村沼气、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项目资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指导乡镇场健全发展庭院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庭院经济的组织领导,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农经站组织牵头抓,职能部门协调抓,农牧民积极参与的庭院经济工作运行机制,并帮助乡镇制定操作性强的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庭院经济指标分解落实到村委会、农户,引导农牧民充分发挥庭院 优势,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县已建设乌赞、胡吉尔台、克令、尼勒克镇4个庭院经济示范乡(其中2010年新增庭院经济示范乡2个),示范村13(其中2010年新增5个)个,示范户2206户。

(五)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农村主导产业。今年,我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培养农村主导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依托龙头企业拉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养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乡、专业村。目前,尼勒克县乌赞乡兰干买里村(育肥)、科蒙乡恰勒格尔村(洋葱种植)、科蒙乡托普村(生猪养殖)、加哈乌拉斯台乡加哈村(土鸡养殖)、木斯乡托铁村(细毛羊育肥)、胡吉尔台乡乌兰布鲁克村(牛羊养殖)、喀拉苏乡大喀拉苏村(刺绣)、种蜂场蜂一队(蜂业养殖)、喀拉托别乡阔克托汗村(牛羊养殖)9个村通过自治区“一村一品”审核认定,其中2010年新增科蒙乡托普村生猪养殖、种蜂场蜂一队蜂业养殖两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六)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我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帮助建立健全章程、内部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在服务质量、利益连接、市场开拓能力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加大指导,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现规范化运转,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助推器”。2010年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14个,涉及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431户(人),辐射带动农民4622户(人)。全县所辖乡镇初具“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格局,逐步形成“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局面。

1、制定实施方案,确保示范社建设取得实效。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试行)》精神,为了把示范合作社建成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规范、利益分配合理、具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坚持依法规范、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创新增收的原则,把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提高合作社自我发展、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点,深入合作社开展调研,指导示范合作社制定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示范社建设实施方案,为示范社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佳效益。2010年我们争取到尼勒克县种蜂场金玉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纳入新疆农业厅扶持示范社建设合作社,获得15万元扶持资金。对示范合作社的扶持资金,我们严格按照扶持内容和资金用途,指导合作社设立“项目资金”专账、明细账。对项目扶持资金的支出范围、审批程序和使用情况等内容在全体成员大会上进行讨论公布。项目资金由合作社财务人员进行专户管理,合作社监事会负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全面监督,并及时向成员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农经局对项目资金的审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日常跟踪、监督检查,切实保证了扶持资金及时足额用到合作社及成员最需要的环节和地方,使其发挥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以培训为突破口,实现合作社持续发展。合作社服 务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社带头人的能力和素质。在合作社建设工作中,我们以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队伍为重点,着重加大对合作社负责人、管理人员、会计和重点农户的培训,着力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合作社成员法律法规、合作经济和实用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广大成员充分掌握了合作原则、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我们争取到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经营业务骨干的管理培训、以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技术培训。7月,农经局联合县供销社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及成员培训班,培训了全县12个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主管领导、10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合作社财务人员及骨干成员、农民经纪人、乡村合作社辅导员等共200余人。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针对尼勒克县合作社产业种类多、区域分布广的特点,我们因地制宜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案。分别对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类型的合作社实施分类指导。在合作社建设工作中,我们积极同基层干部广泛开展交流,共同解剖典型,发现问题,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示范效果。

5、注重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产品质 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由此共识,我们在合作社建设中积极引导、帮助合作社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把农产品质量管理作为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基石,抓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引导他们创建品牌,通过产品注册商标,产地、基地认证,打造品牌优势。示范社已成功注册“柯赛绣”、“韵绿”、“唐布拉”、“红星”、“态香”等品牌,极大的增强了合作社发展活力。

6、落实“五规范机制”,实现合作社规范运行。一是规范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议事、奖励惩处和股金管理等制度,进一步优化经营机制;二是规范财务管理。通过明晰成员与合作社、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产权界限;建立健全合作社总账、分类账、固定资产账等账薄,依法实行财务公开,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透明度;三是规范服务内容。切实指导合作社开展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农资服务、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等。四是规范民主管理,推行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合作社成员的集体智慧,协作共进、共同发展。五是规范盈余分配。引导合作社与成员的关系从松散的产品购销向紧密的产权关系转变,利益分配采取以成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量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起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七)加强基层农经人员培训,提高农经统计工作的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农经统计管理工作,提高农经统计工作的质量,使农经统计能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农民减负情况,为县委、政 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局举办了一期农经统计人员培训班。培训班上重点讲解了农业部对农村经济情况统计表进行调整后,各乡镇统计报表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围绕农村经济统计、农作物成本核算的测算、庭院经济人均增收测算、农民专业合组组织登记统计等业务报表的填报要求,并对各项统计情况的对比分析方面展开讨论,交流了经验。通过培训,使我县农经统计人员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各项统计报表指标解释,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了为农民服务的本领。

(八)做好各项农经统计、信息工作,为领导指导农村工作提供依据。

根据州、县工作要求,继续抓好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农作物成本核算工作,并按月、按季度上报有关统计报表。2010年我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282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其中农业收入34090万元,增长33%,牧业收入49742万元,增长20%,林业收入2331万元,增长15%,二、三产业收入42069万元,增长16%,外出务工人数4.5万人,劳务收入10030万元,较上年增长15%。

2010年我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21元,比上年增加860元,增长19%。从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来看,农业人均纯收入1105元,比上年增加206元,增长23%,其中种植业743元,增加145元,设施农业134元,增加30元,庭院经济收入96元,增加30元;林业人均纯收入161元,比上年增加28元,增长21%;牧业人均纯收入2271元,比上年增加440元,增长24%;二三产业人均纯收入1008元,比上年增加26元,增长3%;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人均864元,比上年增加160元,增长3%。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经站专业技术人员少,不能满足农经工作的需要。全县11个乡镇农经站核定编制56个,每个乡镇4—6人,但实际大多数乡镇农经站人员在编不在岗,实际承担农经工作的人员不足,个别乡仅有1-2人,且人员变动频繁,对农经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了较大影响。

2、我县农村庭院经济起步晚,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一是部分乡镇对庭院经济发展的潜力认识不足,多数农户庭院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二是发展庭院经济缺乏政府扶持等激励机制,发展步伐较慢。三是多数乡村的庭院经济较零散,未形成规模连片,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3、“一村一品”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业规模不够大,零星分散,效益不明显。二是群众认识不够深,专业村发展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和有利指导,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够强。与尼勒克县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相比,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仍不够大,辐射带动力不强,阻碍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提高。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不够完善,活动比较松散,组织能力较弱,带动效益不明显。二是利益联接较松散,合作组织内部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很弱。三是经营资金筹集难,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合作社发展壮大。

三、2010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2011年,我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进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进一步强化农牧民 负担监督、村级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三大管理”,努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尼勒克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

实现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积极推进庭院经济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农增收;规范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11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1元,比2010年增收16%,净增850元以上。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乡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配备土地流转信息员,逐步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2、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发展庭院经济新模式。将发展庭院经济与农村沼气、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促进庭院经济迅速发展。2011年新建庭院经济示范村3个,示范户100户。

3、积极培育一村一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尼勒克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对一村一品发展的指导,以产品培育、品牌打造和人才培养为抓手,发挥农经人员在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增强农业竞争力、培养新型农牧民方面的作用。2011年新建一村一品专业村2个。

6、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扶持,服务工作力度,着力规范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

总之,2010年,我县农经系统围绕“三大职能”,突出中心,紧扣主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凝神聚力,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团结一致,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努力使我县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更高的台阶。

尼勒克县农经局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农经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农经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深化改革添活力、加快转型增效益、优化环境美家园”的总体要求,以推进“8810行动”为主抓手,克服突发事件多、自然灾害重、工作负荷大等困难,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全面深化“四项建设”,着力实施“四大工程”,积极构建“四大体系”,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20316元,同比增长10.5%,并先后荣获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和生态循环农业示XX县称号。

一、2013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一)粮油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24万亩,总产19.28万吨,总体表现为面积减少,单产增加、总产减少。其中晚稻面积25.03万亩,比上年减少1.19万亩,单产达571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14.29万吨。油菜生产面积持续下降,全市面积4.3万亩,比上年减少0.8万亩。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插面积6.08万亩,机插率达到24.3%,主要粮食作物机收率达98.7%以上,全市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9%。

(二)经济作物量减价涨。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7.59万亩,比上年增加3.09万亩。其中榨菜栽培面积5.5万亩,同比减少13.7%,亩产3835公斤,同比增加20%,亩产值达2685元,创历史新高。茭白面积稳中略升,全市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产值与上年持平。杭白菊栽培面积5.24万亩,同比减少5.2%,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品质均受到较大影响,亩均产值5000元,同比减少28.6%。水果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但增长势头放缓,特别是葡萄发展速度明显趋缓。

(三)畜牧生产减量提质。畜禽生产总体保持稳步发展态势,生猪产业减量发展,湖羊产业规模发展,畜禽养殖结构趋于优化。受黄浦江死猪、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以及拆除违章猪(禽)舍等因素影响,畜禽养殖总量呈下降趋势,据统计局预测,全年生猪、湖羊、家禽、獭兔存栏量分别为19.79万头、22.38万头、337.16万羽、19.32万只,同比分别增减-30.4%、-8.8%、-15.5%、-17.5%。畜产品市场行情两极分化,生猪养殖效益探底回暖,家禽养殖效益不断下滑,湖羊和獭兔等草食动物养殖效益相对稳定。

(四)蚕桑生产逆势稳定。受农村劳力成本上涨、蚕茧价格频繁波动、安全生产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市蚕桑生产总体呈现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减少,蚕茧产值增加态势。全年饲养蚕种22.56万张,同比减少1.66万张,减6.9%,总产蚕茧1.046万吨,同比减少1270.3吨,减10.8%,但由于春、夏蚕茧收购价格均有30%以上涨幅,晚秋收购价格保持高位,全年蚕茧产值达4.21亿元,同比增加1416.5万元,增3.5%。

(五)渔业生产发展平稳。水产养殖面积稳中有升,全市面积2.7万亩,同比增长10.7%,受高温、台风等自然灾害和市场需求影响,水产养殖效益有所下降,尤其是甲鱼等高档水产品价格大幅回落,部分养殖户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大力实施养鱼稳粮增收工程,示范推广稻鱼种养结合等生态养殖新模式,目前已实施养殖面积1515亩,其中龙翔街道示范推广茭白田套养泥鳅面积1300亩,河山镇推广稻田养泥鳅215亩。

二、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及成效

(一)加快四化同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以“两区”建设为抓手,实现产业集聚化。今年全市新建粮食功能区9个,总面积1.53万亩,其中有XX市级1个,面积1900亩,50%粮食功能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石门镇春丽桥村省级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929公斤,创嘉兴历史新高,高产攻关田最高田块单产958.5公斤,居2013嘉兴首位,实现双超900公斤的重大突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增投资12445万元,其中石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运北省级现代综合区共新增投资11285万元,1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新增投资1160万元,石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XX市水蛭特色精品园和振东花卉苗木精品园通过省级认定。

2.以土地流转为依托,实现经营规模化。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努力突破设施用地瓶颈,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农场等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推进土地整村整组连片流转,积极引导土地要素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聚,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13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590亩,累计流转面积达16.3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3.9%。3.以循环农业为突破,实现环境生态化。以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XX县为抓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涌现出了“茭白和杭白菊秸杆养羊”、“桑枝果枝生产食用菌或加工人造板”“沼渣沼液配送服务”等一大批富有桐乡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目前,我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排泄物处理与利用率达97.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9%,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5.9%,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率达到99%,主导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9.3%,均位居全省前列。大力实施省、市各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成省、市各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7个,示范项目18个,示范企业6个,荣获省级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XX县,填补嘉兴地区空白。

4.以食品安全为保障,实现产品优质化。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制订农业地方标准3个,制订技术模式图8个,组织实施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其中省级3个。依托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点),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力度,2013年各镇(街道)快速检测点共检测基地及散户蔬菜3302批次,合格率为99.9%,养殖业生猪“瘦肉精”检测37025份,合格率100%,初级水产品检测69个批次,合格率100%。强化“三品”质量认证和监管,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2个,无公害基地面积2.25万亩。

(二)深化四项建设,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1.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以“百花地面·风雅桐乡”为主题,推进美丽乡村全域化建设,强化对10条进城绿色通道、70条沿线村绿道和8个入城口绿化造型建设的有效投入,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绿道建设430公里,拓宽填土185万立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275亩,全面建成三条精品特色旅游线路,荣获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以美丽乡村中心村等节点建设为亮点,完成10个省待整治村、21个省级中心村和5个先进镇建设。加强文化特色村保护,启动石门镇桂花村等3个历史文化旅游村建设。

2.深化“森林桐乡”建设。制定出台了《XX市“三个一”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完善创森扶持政策,拓宽绿化融资渠道,探索营林护绿新机制,全力推进森林桐乡建设,2013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2007亩,完成任务的102.7%,其中重点防护林4715亩,完成率104.8%,一般防护林4311亩,完成率105%。大力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4个,市县两级绿化示范村32个。石门镇建立国内首个乡镇级森林科普馆,获得省林业厅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省关注委对森林城镇创建的验收。

3.深化“两新”工程建设。在学习借鉴周边先进县市经验做法和征求镇(街道)、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根据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两新”工程的要求,先后制订出台新一轮农房改造集聚扶持政策,完善“两新”工程建设考核办法,确保2013年“两新”工作的延续和深化。今年全市农房改造集聚农户3258户,完成计划的108.6%,龙翔街道元丰社区和濮院镇永越社区通过XX市级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验收。4.深化生猪产业转型发展。以拆除违章猪(禽)舍专项行动为抓手,制定XX市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发展。今年全市拆除违建猪舍2486户,拆除猪舍面积42.09万平方米,完成任务任务的281%,完成三年任务的145%,拆除禽舍面积18.85万平方米,创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获得浙江省标准化创建先进县(市),填补嘉兴地区空白。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病死畜禽生态处理中心1个,公共无害化处理窖10个,规模养猪场无害化处理窖2个。恒生动物处理中心在全国首创病死畜禽生态化处理模式,首条自行设计的生产流水线自7月份石门镇投入试运行成功后,改扩建的3条流水线建成后形成日处理病死猪10吨能力,能满足石门镇及周边镇(街道)病死畜禽处理需要。

(三)实施四大行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

1.实施产业层次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应用“大蚕一日二回育”、“桑苗嫁接体繁育”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饲养模式创新和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突出市场引领,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全年共组织企业参加展会11个,展会现场销售额520.2万元,签订订单合同173个,订货金额达到1690万元。以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为契机,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加快产业融合互动,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013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总收入超1亿元,接待游客128万人次,红杉邨成为我市首家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园区)。2.实施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强化农业有效投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农业招商(投资)项目82个,今年我市农业累计投入3.25亿元,完成年初预定农业投入增长60%的目标。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新增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XX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组建了XX市首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XX市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新增省部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家。大力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完成工商注册家庭农场120家,新增XX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家,XX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

3.实施农业执法提升行动。开展春秋两季“绿剑”集中执法行动、“打非治违”、“瘦肉精”、“过路猪”、“泔水猪”等专项执法检查。全年共出动各类执法人员1563人次,检查投入品生产企业79厂次,投入品经营单位365家次,种养基地9923场次,未发现违法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行为。加强护林巡查,巩固创森绿化成果,检查各类木材、苗木运输车辆2710多辆,依法制止毁林案件3起,立案查处林业行政违法案件10起,结案率100%,协助公安机关办理盗伐林木案件1起。

4.实施科技信息提升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今年共引进试种新品种98个,其中粮油73个,水果12个,蔬菜10个,恢复杭白菊种质资源圃,推广蔬菜穴盘育苗等新技术30多项。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原市良种场改造提升行动,构建涵盖农业、林业、畜牧业,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创新与应用为一体的种子种苗繁育和产业化生产示范平台。引导发展智慧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完成农民信箱畜牧分平台和XX市农业门户网站改版建设,建立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1个,全市农业主体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交易额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5%。

(四)健全四大体系,助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1.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小蚕共育、畜禽粪便收集等社会化服务,2013年新建育秧中心2个,粮食烘干中心3个,22个行政村实现了水稻机插整村推进,全市100%机插水稻采用机械化催芽、机械化播种,机械化育插秧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推广生猪自动化喂料系统50条和饲料搬运机器人2个,首次引进兔子自动化喂料系统76组,以“机器换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规范化操作程度。组建6支畜粪便收集长效管理队伍,开展规模养殖场生猪粪便收集处理,成立两个沼气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我市沼气发展及农村能源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2.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今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四个全国农技推广示XX县之一,全年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5个,组织实施省级农技推广项目4个和市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项目12个,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16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600户,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进一步发挥12316为农服务中心窗口服务作用,今年中心受理电话咨询481次,接待来人来访咨询233人次,受理网上咨询21次。切实提高农经审批窗口服务水平,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操作程序,农经窗口三次被市行政审批中心评为“红旗窗口”。3.健全农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切实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通过加强疫情监控、强化预防免疫、细化防控监管措施等一系列工作,应免畜禽的免疫率达100%,加拿大一枝黄花集中防除面积723亩,同比下降27.6%,全年未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积极开展渔船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农机“安全生产月”、应对处置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农机、渔业、蚕桑安全生产大检查,2013年出动各类农业执法人员3146人次,检查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508家,立案查处各类涉农案件7起,结案6起,未发生渔业生产和农业机械等安全事故。

4.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以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为契机,深入推进村级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完成175个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占全市行政村的99.4%,荣获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围绕村级财务收支、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完成107个村的审计任务,共审计金额9.55亿元,落实整改措施221条。根据开发区体制调整需要,认真做好凤鸣街道长新村等4个村集体资产移交工作,确保“三资”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五)深化为农服务,全力打造“三合一”干部队伍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制定出台《XX市农业经济局(农办)效能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成立效能监督员队伍,全年开展12次明察暗访,对效能违规干部依纪依规从重从快处理,有力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出台《XX市农业经济局(农办)中层干部考核办法(试行)》,通过考核增强中层干部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落实镇(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职能工作责任制,制定出台《2013镇(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职能工作考核办法》,确保全面完成2013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和任务。倡导和谐机关建设,关心干部职工生活和身心健康,通过对局集体宿舍改造,为外来人才在桐乡工作生活营造良好条件。完成XX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大大改善局(办)干部职工的办公条件。加强财务运行管理,建立局机关及下属单位财务集中办公制度,实现了人力资源整合,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第五篇:区人大代表工作思路

区人大代表工作思路

区人大代表工作思路

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九号文件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重要的一年,也是区人大常委会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的代表工作意义重大。结合下城代表工作实际,的代表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解放思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围绕常委会工作要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活动路子,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努力开创代表工作新局面。

1、强化学习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坚持把学习和宣传《代表法》等法律法规

和贯彻中央九号文件精神作为代表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把代表活动、执法检查、“两项评议”与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召开全区人大代表工作经验交流表彰会,对获得先进的代表个人进行奖励,不断开拓发挥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各项具体制度。组织代表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和履行职责的专题培训。

2、密切联系代表,主动搞好服务。根据常委会的工作要点和各街道的实际,抓好全年活动计划的制定和落实。积极为代表开辟知情知[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政渠道,积极组织代表参加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和视察、调查、评议等工作,邀请列席常委会会议,通报政府重要工作,为代表审议决定本区重大事项提供依据。加强对人大街道工委的联系、指导和服务,坚持街道工委例会制度,及时了解和总结代表活动开展情况,布置工作任务,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要

求。及时向代表提供学习资料和有关文件,订阅省、市人大刊物,为代表履行职务创造条件。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做好市代表换届和市代表小组活动的联系服务工作。

3、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活动质量。注重拓宽代表工作新路子,在坚持日常代表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代表约见活动,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专业特长,建立专业代表小组进行研讨。实施市、区两级代表联合视察活动,扩大代表持证视察。不断深化代表进社区接待选民活动,调动代表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常委会统一部署,动员和组织代表开展行政执法评议。坚持代表旁听法院庭审制度,拓宽代表对“两院”工作的监督渠道,加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力度。继续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等活动,增强代表的履职意识,努力探索代表接受原选区选民监督的办法和途径。

4、加强建议督办,保障代表权利。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工作,认真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代表议案以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完善征集、交办、承办、督办、评比等工作程序。加强与市代表小组的联系,及时反映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之外的问题。要进一步畅通联系渠道,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工作委员会联系走访代表制度,密切与代表的联系,及时听取代表的意见和情况反映,积极为代表执行职务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5、认真做好准备,搞好换届选举。要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根据宪法和《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正确领会和掌握选举工作的原则和程序,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认真制定好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开展对换届选举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合理分配代表名额和选区划分,加强对选举工作机构和人员的指导培训,对选民登记、公告式样、划分选区、代表候选人提名推荐等具体

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认真把握好提名推荐和确定代表候选人这个重要环节,坚持广泛性、先进性的原则,注意代表候选人的素质和结构。指导投票选举工作,做好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情况介绍,组织代表候选人同选民见面,制定投票选举阶段的工作意见和投票选举程序,做好投票选举的物质准备和组织工作,选足选好新一届人大代表并及时做好选举工作总结。做好当选代表的资格确认和代表证书、代表分组等基础性工作,为开好新一届代表大会作好准备。

下载2007年度区农经工作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年度区农经工作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党工委工作思路

    2011年,是我区发展的关键的一年,也是天津站地区综合管理进入攻坚决战的一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的工作思路及“提速发展、全速发展......

    区司法局年度工作思路

    区司法局年度工作思路 2015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在推进......

    区政协工作思路

    区政协工作思路 区政协工作思路 区政协工作思路 是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谋求xx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开局之年,根据区第十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区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

    区组织工作思路

    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召开后,青山区委组织部及时召开学习会传达会议精神,明确2014年全区组织工作思路,从五个方面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是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区工商联2010工作思路(精选)

    为全面开创基层行业商会建设新局面,更好地为台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010年,我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工商联及区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

    区政协工作思路

    区政协2006年工作思路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谋求xx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开局之年,根据区第十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区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区政协工作思路

    区政协2006年工作思路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谋求xx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开局之年,根据区第十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区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2012年农牧局农经科减负工作工作思路

    XXX区农牧局2012年减负工作思路 2012年农民减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减负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解决损害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