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文的附件材料
公文的附件材料
关键词: 公文附件材料写作常识
概要: 本文介绍的是公文的附件材料,首先介绍了从所起作用的角度看和划分的几类,接着介绍了处
理时的注意事项。
随正文发出的附件是正文的组成部分或重要补充,从所起作用的角度看,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应视同为正文的,例如被主件转发或印发的材料,比如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文件,印发本单位的一些不便以公文形式发出的材料等,这种情况下,被转发或印发的材料应视同正文,操作上,一般不应在转发或印发的材料上标注“附件”字样。
二是与主件同等重要的,是主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文发出的材料,例1:关于对台工作指导原则的请示中,对台工作指导原则又是一个独立的文件,请示的内容是对制定对台工作指导原则必要性等相关情况的说明,对台工作指导原则是这份请示公文的一部分;例2:关于中间业务管理问题的通知,随文下发的中间业务参考定义直接关系正文规范的范围,是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3:关于填报××报表的通知,附件是部署工作的内容。三是收文单位处理文件的相关参考材料,如一些凭证式材料,有关领导的批示、相关单位的意见、参考性材料、注释性材料等。
办理公文时如有附件,一是应注意附件的观点、口径、相关数字要与正文保持一致;二是正文中需明确标注附件的标题、序号;三是附件的排列应以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为依据,或以操作顺序的前后为依据。
第二篇:公文附件格式
公文附件格式范文3篇
附件是附属于公文正文的文件材料,是公文格式的非固定项目,因为有的公文有附件,有的公文没有附件.常见的附件有两类:与公文正件具有同等效力的附件,公文正件中已申明仅供参考而不具备执行效用的附件.公文若有附件,应在附件说明域内说明所附文件材料的名称及件数.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文附件格式范文,仅供参考。
公文附件格式范文一:
附件
指附属于公文正文的其他公文、图表、名单等材料。公文附件是公文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补充和完善公文正文的内容,与正文具有同等效力。附件应在正文下空 1行左空2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例:“附件:1.xx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正文一起装订,以方便查阅,如不能与正文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以防止附件散乱、丢失。
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据需要一般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的。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不可只写“附件如文”或者只写“附件x件” 置于主件之后,另起一页开始排印,与主件装订在一起。公文如有附件,要在正文最后一行后空1行的左侧空2个字,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附件”2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2个以上附件,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注序号。附件名称长需要回行时,应当与附件名称的文字对齐序号后面用小圆点。
例如“附件:1.XXXXXXXXXX” 附件的首页左上角顶格用3号黑体字排印“附件”2字及附件的顺序号。党委仅用“附”,十五、其他。公文文字一般从左至可横写、横排。
拟写、誊写公文,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严禁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也不要复写。
公文纸一般用16开,在左侧装订。
公文附件格式范文二:
关于x的请示报告意见
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附件:1.xxxxx
附件:2.xxxxx
xx年x月x日
公文附件格式范文三:
公文的格式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由“文头”、“主体”、“文尾”三部分构成,各部分由有关项目构成:
文头部分:
公文文头又叫公文版头,它位于公文首页的上方,约占首页的三分之一,其下方有一条红线,为文头部分与下面的主体部分的分隔线。其构成包括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等六个部分:
其一,发文机关标识:位于公文眉首的上部,居中排列,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由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文件”或“国务院文件”。若是套红印刷的称为红头文件,若是黑色印刷的称为白头文件。
第二种,两个以上单位联合行文,要将联合各方的单位名称分行排列,主办单位列首位。
其二,发文字号:简称“发文号”或“文号”,位于发文机关标识正下方,由“机关代字”、“年号”加“顺序号”三个要素组成。发文年份用阿拉伯数字,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如“国发„20xx‟1号”,其中的“国”是国务院的代字,“„20xx‟”是发文年份,“1号”是顺序号。意思是:由国务院于20xx年制发的第一个文件。发文年份要写完整,“20xx”不要写成“02”。发文顺序号也要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其三,签发人:只限于上行文,签发人的书写位臵于发文机关标识下方的右侧,将发文字号左移,使两者在分隔线上左右对称。
其四,份数序号:指一份文件在总印数中的顺序号,用7位阿拉伯数字标识于眉首左上角第一行处,顶格书写。其写法是“0000001”。按有关规定,只有绝密、机密级公文才标明份数序号,以免丢失。
其五,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凡是有保密要求的公文,必须在眉首右上角第一行顶格标明保密等级。
密级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种,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其六,紧急程度:这是对公文处理时限的要求,分“特急”、“急件”和“限时送达”。其位臵在密级的下方。
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由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特殊情况说明、附注、附件等组成。
其一,公文标题:公文标题在红色分隔线之下,位臵居中。标题应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发文机关名称要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文头已有发文机关名称的,标题可省去发文机关;除批转法规性文件外,标题一般不加书名号和其它标点符号。
其二,主送机关:指承办或处理公文的受文单位,顶格写在标题左下方、正文之上,后加冒号。一般情况下,上行文主送单位只有一个,不要“多头主送”;下行文可写多级受文单位;那些发布在报纸等媒体上的周知性公文,如公告、通告,可以不写主送单位。
其三,正文: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是用来表达公文的具体内容的。正文位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两格,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正文部分内容较多的情况,一般要写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内容较少,则采用篇段合一方式。原公文格式中末页上端左侧顶格的“(此页无正文)”标注已撤销,现在的格式务必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以防止不法分子造假行骗。
其四,附件及附件说明:
附件是指那些用来说明、佐证正件的图表、统计数字、情况说明以及其他文字材料。附件说明,是指用于说明附件材料的名称及件数的专用格式。
“附件”两字写在正文结束以后,另起一行的下侧,开头空两格,加冒号,然后依次标注所附文件的名称及序号。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其五,发文机关印章或签署:发文机关是公文的作者,通常标注在“落款”处。发文机关应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主办机关应当排列在前;在文头或标题中标明了发文机关的,落款可省去,盖上印章即可。
印章是发文机关对文件生效负责的凭证。印章与正文必须同处一面,用印的位臵在成文时间上侧,要求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几个机关联合行文时,印章不能重叠。
以领导者个人名义制发的公文的签名称之为签署。签署的位臵在成文日期之上偏左,在本人职务名称后空一格签名。
其六,成文时间:成文时间是公文形成或正式生效的时间。除公文中明确注明生效日期的,一般是由机关领导人审批签发公文的时间;联合行文以最后一机关的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成文时间大多在文尾标注,用汉字小写,“零”写成“0”。会议通过的文件,以通过日期为准,用小括号标注在标题的正下方。
其七,附注:附注也称注释,指的是对公文中某些内容或有关事项的说明,如对阅读范围和阅读对象的限定:“此文件发至县团级”,并用小括号标注,写在成文时间下一行,居左空2字。
我国现行发文范围有三个层次:“发至省军级”、“发至县团级”、“发至基层”。上行文不限定阅读范围。
文尾部分:
文尾部分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份数三个部分。其一,主题词:它是公文主要内容的标准化概括,由标明公文主要内容及文种名称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一份文件一般不超过7个。
主题词是提高公文检索速度的检索符号。为适应引用公文主题词的需要,•国务院主题词表‣规定了15类共1000个主题词,使用主题词不得超过主题词表的范围。
主题词标注在公文末页下部、抄送范围上方,居左顶格标识后加冒号,词与词之间不加标点符号,空一格以示区别。
其二,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它机关。过去,对上级机关用“抄报”,对平级机关用“抄送”,对下级机关用“抄发”,现在统称为“抄送”。
公文的抄送,既要防止漏抄漏送,又要杜绝滥抄滥送。
“抄送”标识在主题词下一行,左空一字书写;同一层次的抄送机关之间用顿号隔开,不同级层的抄送机关之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抄送机关的最后要标注句号。
其三,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份数:印发机关指承办印发公文的单位,一般为发文机关的办公部门,写在抄送机关底格线下方左侧,左空1字。印发时间指公文付印的日期,写在印发机关名称的右侧,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如“2008年10月28日印发”。通常,公文的成文日期在先,印发日期在后。
第三篇:公文写作附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行政公文格式》
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毫米×297毫米)。
(一)公文用纸技术标准:一般为60克~80克的胶版印刷纸或者复印纸;纸张白度为85%~90%左右;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二)公文版心规格:156毫米×225毫米(不含页码)。
(三)公文页边:公文用纸上白边为:37毫米±1毫米,下
白边为35毫米±1毫米;公文用纸左白边为28毫米±1毫米,右白边为26毫米±1毫米。
公文各要素划分为公文眉首、公文主体、公文版记。
第一、公文眉首标识规则:公文眉首为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为版心规格156毫米)以上的各要素,按排列顺序依次为:发文机关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红色反线等部分。
(一)发文机关名称: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组成。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宋体字(红色),字号按照醒目美观原则确定,一般应当小于22毫米×15毫米。联合行文时主办机关名称应当排列在前,如加“文件”,应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五)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名称下空1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
—1—
和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使用全称,用六角括号“〔〕”扩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六)签发人:上报的公文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与红色反线相距4毫米。
(七)红色反线:发文字号之下4毫米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156毫米)的红色线。
第二、公文主体标识规则:公文主体为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下到主题词以上部分,按排列顺序依次为: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名称、正文、附件序号及附件标题、成文日期、机关印章、附注等部分。
(一)公文标题:红色反线下空2行,使用2号小标宋体字,居中排布,宽度不超过版心(156毫米);2行以上的标题,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二)主送机关名称: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
(四)公文正文:主送机关名称下1行,每自然段左空2个字,回行顶格,使用3号仿宋体字;公文正文中小标题使用3号黑体字。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五)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其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标题,附件标题后不加标点符号。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
—2 —
(六)成文日期和机关印章:成文日期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机关印章使用红色。
1.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个字;加盖印章应当上距正文2毫米~4毫米,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日期。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当采用调整行距、字距的方式处理,必须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页;不得标识“此页无正文”。
(七)附注:公文如有附注,居成文日期左下方,空3行,用3号仿宋体字,左空2个字加圆括号标识。
第三、公文版记标识规则:公文版记为主题词及其主题记号以下部分,置于公文最后一页,按排列顺序依次为:主题词、分栏线、印发(翻印)机关和印发(翻印)日期部分组成。
(一)主题词:“主题词”使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使用3号小标宋体字,接排于冒号之后;词目之间空1个字,不加标点符号。
(二)分栏线:主题词以下,每栏均用分栏线隔开,宽度同版心(156毫米)。
(四)印发(翻印)机关和印发(翻印)日期:印发(翻印)机关名称和印发(翻印)日期平列于一行,左右各空1个字,使用阿拉伯数码。
—3—
第四篇:公文(函)正文及附件格式规定
附件9
总部公文(函)正文及附件格式的规定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1999),现对总部公文(函)用纸纸型、幅面尺寸、版心和排版数据、正文各要素字体字号、排布规则等做出如下规定:
一、关于公文(函)用纸纸型和幅面尺寸的规定
根据《印刷、书写和绘图纸幅面尺寸》(GB/T 148-1997),公文用纸纸型为A4型,成品幅面尺寸为210㎜×297㎜。
二、关于公文(函)版心和排版数据的规定
(一)版心尺寸(指文字区域高和宽):
高225㎜×宽156㎜。
(二)页边距(指文字区域与各页边的距离):
上边为37㎜,下边为35㎜,左边为28㎜,右边为26㎜。
(三)排版数据
基础字号为3号字(16磅),每页行数为22行,每行字数为28字,行距为固定值28磅。
三、正文各要素字体字号、排布规则
(一)正文字号:包括发文字号、正文文字(各级标题除外)、版记文字(主题词栏除外),均为3号方正仿宋体。
(二)各级标题字号:文题为2号方正小标宋,左右居中排;
内题分四级:一级标题为3号方正小标宋,左右居中排;二级标题为3号方正黑体,居左前空2字排;三级标题为3号方正楷体,居左前空2字排;四级标题为3号方正仿宋体(可加粗处理),居左前空2字排。
(三)公文附件正文和各级标题各要素字体字号、排布规则与公文正文相同。
(四)领导讲话、会议纪要、工作简报、工作报告等文字材料可参照执行。
第五篇:公文附件和附件说明标注位置
公文附件和附件说明标注位置、格式及
附件的附件处理
日常公文写作过程中,公文附件是文秘人员经常碰到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也发现,相关文献中,对附件和附件说明所在位置、标注格式以及附件所带的附件如何处置,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大而统之,孰是孰非,给工作实践带来诸多困惑。
一、公文附件本身所附的正确位置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下简《格式》)中提出:‚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l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上述表述中对附件的表述,实际上暗含两个概念:一个是附件说明,一个是附件本身。前半段实际上是讲公文有附件时在正文下所标注的附件说明的标注要求,总体来说还比较明确;而后一段话,主要讲附件本身的标注问题,在讲述附件本身的标注问题时,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附件本身与公文主件一起装订的情况,一种是附件本身与公文主件不能一起装订的情况。后一种情况,附件实际上就是一份独立的文书,《格式》中对其标注的方法也是比较明确的。关键是第一种情况,《格式》中要求‚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在这里‚公文正文‛一词容易引起一定歧义。因为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下简《办法》)及《格式》中相关规定,公文的‚正文‛是公文‚主体‛的一个组成因素,如果理解为‚附件说明‛放在‚公文正文‛之后是妥当的,但如果附件本身放在公文正文之后,显然不好操作。
也正因为以上的概念性模糊,在实践中,附件本身与主件一起装订的情况,附件本身所在的位置通常就能见到以下两种:一是附件本身附在公文的版记之后。二是附件本身附在公文生效标识印公章之后(有附注时在附注之后),且从下一页顶行标识。
对这两种位置的设定,不少著作中要么是《格式》中的原文照抄,要么是见仁见智,自由发挥:有的认为二者皆可,有的认为只能取第二种。因此很有必要查根问据,统一规范。《办法》第十条规定,‚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格式》中也提出从公文正文中抽出的附件应该是‚放在公文生效标识印章之后‛。所以从表述的逻辑顺序上讲,可以毫无疑义地判断,附件本身必然放在公文的主体之后,即‚附注‛之后,至于是否另转下页开始标识,不少人也很模糊,其实如果细读《格式》中‚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这个问题就昭然若雪,理应转下页标识,而不是紧随附注之后。
所以《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答疑》中提出,‚新《办法》十条规定中,把‘附件’一词置于‘附注’之后、‘主题词’之前,这种排列的本身就告诉我们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即公文的附件一般应与公文的主体一体装订,公文的版记要置于附件之后,以保证公文正文与附件的完整一体性,不少机关或单位把公文的版记即文尾置于公文正件之后、附件之前,形成主、附两分离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这种说法应该是具有权威性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那么,为何长期以来出现了附件本身标注位置的混乱,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办法》和《格式》中的相关表述不太到位,比如在《办法》中对‚附件说明‛和‚附件‛是分开解释的,而《格式》中则将二者合在一起统放在‚公文正文‛之后表述,这就容易引起歧义,所以宜于按照其应在位置将‚附件说明‛和‚附件‛分开表述;二是不少文秘工作者认为,如果将附件本身附在公文主体之后,有时可能某一页当中,正文只有
一、两行,加上‚附件说明‛和生效标识、签发日期、附注等公文主体要素,下面留白太多,于是便自作聪明,将公文的版记部分提前标注了。
二、附件及附件说明的标注格式需要规范
如前所述,附件的位置确定之后,但附件本身如何标注,因为缺少明确规定,所以实践中往往也是各行其是。《格式》中规定‚在附件的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但这种规定过于原则。标注时存在两个需要规范的问题:一是在标识模式上,是‚‘附件’+冒号+附件名称‛模式,还是‚‘附件’+冒号‛为一行,‚附件名称‛换行居中。二是‚附件‛2字、附件名称字号、字体的问题,似乎在《格式》中均未做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既然附件作为公文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标注的格式除了明文规定之外,一是在字体、字号上应该遵循‚正文用3号仿宋字‛的规定,与‚附件说明‛的标识字体、字号相同,而不应再生枝节,至于像有些教科书上讲‚附件‛2字用黑体的说法,缺少权威支撑。二是附件标注时应该强调采用‚附件+冒号+附件名称‛的格式,以与‚附件说明‛的标注格式相同,而不是其他。
此外,当附件名称较长需要回行时,应该参照‚抄送机关‛的标识方法,回行时与冒号后内容对齐,这一点在《格式》中未加说明。同样,附件说明的标注上,关于这一点也应该按照‚抄送机关‛的标识回行办法执行。
三、附件的附件处理方法
在实践工作中,不少公文附件的正文也有附件,这个‚附件‛应附于何处、如何标注,也是困惑不少文秘工作者的一项工作。笔者接触到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一是参照公文主件与附件的位置关系及标识方法进行安排。二是简而化之,在附件的正文中用括号标注为‚附件略‛等。对于第二种方法,从公文的完整性上来说,是不符合要求的。而第一种方法带来的结果是:公文主件的附件如只有一件,那么此附件标注为‚附件‛,而如附件本身所带的附件为两件,那么按此办法必然标注为‚附件1‛、‚附件2‛,这样在同一个文件当中,就出现了‚附件‛、‚附件1‛、‚附件2‛,这样的标注既不规范,同时也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搞不清谁是谁的附件。试看一例:
×××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师范生考核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
现将《×××市师范生考核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附件:《×××市师范生考核方案》 二○○八年二月八日
附件:×××市师范生考核方案 ××××××××××××(《方案》正文)……。附件1:《×××市师范生入职考核细则》 附件1:×××师范生入职考核细则
×××××××××(《细则》正文)……。这种的标识给人的感觉眼花缭乱,不够明晰。那么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一是效仿国务院办公厅所发公文实例,从附件的使用范围来进行完善。《格式》条文释义规定:附件所附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图表、名单和规定等。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一般来说图表和名单本身不带附件,那么有可能附件本身带有附件的只有‚规定性公文‛,而‚规定性公文‛通常都是以转发、印发、报送等名义发布的,此时公文的主件仅仅是个包装或外壳而已,而公文的实体就是这些‚规定性公文‛。试看一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才是此篇公文的主体和实质(也有学者干脆就称之为主件,当然这种称呼有待商榷),此公文的主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仅仅是起到转发附件的作用。这个观点是站得住脚的。如果这样,附件的附件的标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秘书学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凡是正文中已经提及附件名称的,正文下面就不再加注‚附件说明‛,以使整个公文更为简洁。此等做法,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所发的公文均为如此,是有事实依据的。因此,对于日常公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附件的附件标注完全可以按此办法来解决。诸如第一例,公文可以标注为:
×××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师范生考核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
现将《×××市师范生考核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市师范生考核方案 二○○八年二月八日
×××市师范生考核方案
××××××××××××(《方案》正文)附件1:《×××市师范生入职考核细则》 附件1:×××师范生入职考核细则 ×××××××××(《细则》正文)。
这样就能有效避免两重附件标识不准和关系混乱的现象,使公文的主体与附件以及与附件的附件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晰。
除此而外,笔者认为,可以根据附件的附件的重要性分而行文。比如像上例中《×××市师范生考核方案》与《×××市师范生入职考核细则》,实则是两件均十分重要的事务文书,×××教育局作为主管单位,完全可以以两个通知的形式,分而行文,如果硬性采取这种层层嵌套的方式,必然是自缚手脚,同时也是不尽规范的。
总之,附件的位置、规范标识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除了需要文秘工作者不断总结完善并大力践行之外,还期待于国家权威部门对相关事项进行规范性解释或法律化修订,这样更能有利于公文写作的健康发展,改变目前各行其是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