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卫生院疟原虫镜检站工作职责(本站推荐)
乡镇卫生院疟原虫镜检站工作职责
1、将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列入常规检验内容,按有关标准收取检测费用,以保证本项工作的开展。
2、对村医转诊及本院门诊医生就诊发现的临床疟疾病人、疑似疟疾病人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简称三类病人)列为血检对象,开展镜检工作。
3、常年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工作,按计划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区疾控中心下达的血检任务,其中,在疟疾流行季节(5-10月)血检数应占全年血检总数的80%。
4、血检登记。镜检员对所有血检对象应及时在《发热病人血检登记簿》上进行详实登记,不得有编号错误、空项或漏登。
5、血片的制作和染色。严格按照《湖北省疟原虫镜检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血片制作必须有厚、薄血膜,并按照规范要求的位置和大小制作血片,制片合格率达85%以上。血片染色一律使用吉氏染色,染色前薄血膜用甲醇进行固定,过厚的厚血膜进行溶血,在染色时要控制染色液的酸碱度、浓度和染色时间,染色合格率达85%以上,清洁度合格率达80%以上。
6、血片镜检。必须仔细、认真、准确,看完整个厚血膜,每张血膜检查时间5-10分钟(或200个以上视野),对镜检发现的阳性病人还应制作滤纸血,同时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立即报告卫生院防保组。
7、对每月血检的阴性及阳性血片全部保留,每月的30日将血检登记本、阳性血片和10%阴性血片一起送交区中心镜检站复检和抽查。同时领取下月所需的干净玻片及其他用品,并上报上个月《发热病人血检月报表》及血检阳性疟疾病人的滤纸血。
8、全年工作结束后,应将血检登记表交本院公共卫生科存档。
9、工作不能弄虚作假,如发现阴性血片没看、突击采血或完不成任务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二篇: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责
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责
一、院长职责
1.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根据院长负责制原则,全面负责院内的各项管理领导工作,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责。
2.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定,不断深化改革与完善院内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制度本院建设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总结工作,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
3.负责领导和组织检查全院医疗、护理工作,定期检查和了解情况,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尚。
4.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引进新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5.认真组织实施辖区内的疾病控制、妇幼保舰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
6.组织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和目标管理计划,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7.加强院内人事、财务、后勤管理工作,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8.以法人身份,签署对外各项协议、合同,并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
二、副院长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根据具体分工,分管院内相应工作。
2.负责分管范围内各项规章制度的拟定,并经常检查督促医疗制度、医护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3.组织检查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转诊、会诊、疫情报告及医疗、预防、保健和卫生宣教保健工作,定期分析,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组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学习,领导信息统计工作。
5.根据院内实际,全力协助院长决策,及时提供意见和建议,工作总结《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责》。
6.认真做好院长或上级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门诊医师职责
1.认真接待每一位就诊患者,平平等待人,认真检查,正确诊断,妥善处理,并认真填写有关医疗文书。
2.对危重症病人应全力以赴积极抢救或转诊,及时向上级医师或院长报告。
3.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合理诊治。对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上报,不漏报、错报、重报、误报。
4.做好防病治并爱国卫生、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四、急诊值班医师职责
1.负责本班的应诊和急诊,留观病人的诊疗和抢救工作。
2.及时对就诊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3.遇有危重及疑难病人时,要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会诊。
4.对留观病人要及时巡诊,并书写病历。
5.严格执行急诊工作制度和首诊负责制。
6.严格执行抢救程序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7.严格交接-班制度,急诊病人转病房和手术室,急诊值班医师需亲自交-班。
8.员有大批抢救病人同时就诊时,应在抢救的同时报请院领导妥善处理。
五、正(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指导院内医疗、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死亡病例的讲座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和住院医师做好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定期参加门诊工作,担任村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
5.运用同内外先进经验和服务技术指导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六、主治医师职责
1.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负责服务范围内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病员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病危、死亡、医疗事故等主要问题,并向院领导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人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协助护士做好病房管理工作。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方法。
8.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和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和进行学术交流。
七、住院医师(士)职责
1.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诊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急诊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好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
3.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病历一般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负责病人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病人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及病情变化情况,提高需要转科、转院或出院的意见。
第三篇: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工作职责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卫生监督工作职责
㈠承担相关卫生行政许可事项的咨询,为行政相对人提供许可项目申请的帮助、指导。
㈡负责当地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检查,对需要整改事项下达监督文书。
㈢负责当地农村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对乡镇各类医疗机构、村卫生室(所)及其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进行监督检查,对需要整改事项下达监督文书。
㈣负责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及其他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和医疗废物处理、血液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需要整改事项下达监督文书。
对㈡、㈢、㈣项经常性监督中发现的违法事实应及时进行调查,并上报上级卫生监督机构,协助查处。
㈤受理卫生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对卫生违法行为调查取证,负责实施卫生行政控制措施。
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负责当地的卫生监督信息收集、核实和上报。
㈦建立当地卫生监督工作档案。
㈧依据法律规定,实施对相对人50元以下的当场行政处罚。㈨承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交办的其他卫生监督工作。
第四篇:乡镇卫生院免疫规划工作职责
乡镇卫生院免疫规划人员工作职责
1.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本乡镇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及查漏补种等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2.制定本乡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计划,并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正确使用和管理疫苗,做到账苗数与库存数相符,防止疫苗浪费。
3.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地常住、暂住和流动儿童情况,并按时给适龄儿童建卡、建证和接种。
4.正确使用、保养冷链设备和器材,开展冷链设备温度监测,指导村级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
5.进行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计免针对性传染病调查处理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等工作。
6.组织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和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7.负责开展辖区内儿童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8.负责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按时向县疾控中心上报各种报表。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1.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经过县卫生局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县卫生局颁发的预防接种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2.预防接种人员要熟悉各种疫苗的接种对象、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及注意事项等;接种前要详细询问接种对象病史(特别是过敏史),严格掌握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
3.预防接种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接种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防接种事故的发生。
4.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律使用自毁型注射器;接种其它疫苗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5.卡介苗接种应设有专用桌,使用卡介苗专用注射器,不得与其它疫苗同在一个桌子上接种。
6.接种人员要认真做好疫苗的领发和接种登记工作;每次接种后必须及时清点疫苗和接种器材,并进行记录;每月对当月疫苗和接种器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上报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管理科。
7.接种人员要正确掌握各种疫苗的贮藏方式,防止因贮存不当而导致疫苗浪费。同时,要做好接种处方的保存和保管工作,防止处方丢失。
8.做好接种器材使用后的收集和销毁登记工作,保持接种室的卫生整洁工作。
9.做好接种室紫外线灯的消毒和登记工作。
预防接种表、卡、证使用和管理制度
1.预防接种表、卡、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原始记录凭证,是评价免疫接种率的依据。只有建立预防接种表、卡、证,才能保证接种对象准确,并能及时得到疫苗接种。
2.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发证时一人一证,证上应盖有接种单位公章,由儿童家长保管。儿童来接种时应带接种证,遗失时必须申请补发。
3.预防接种表、卡应分年龄组填写,由接种单位(或防疫医生、乡村医生)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如保管人员有变动,必须办理移交手续。
4.预防接种表、卡、证一律用钢笔正楷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要规范,各项内容填写要准确、齐全,时间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5.本地儿童出生后,应在1个月内建卡、建证;外地儿童寄居本地时间超过3个月的也应建卡、建证。
6.接种单位在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时发现有漏卡、漏种及漏证儿童,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给予补卡、补种和补证。
7.儿童迁移时,应出具儿童在本地的预防接种记录资料给儿童家长,由家长交给迁移地的接种单位建档保存;对迁入本地的儿童,也应向家长索要儿童接种记录材料,及时给予建档。
8.接种单位每半年至少对责任区内的接种卡(表)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 年以上的儿童接种卡(表),对剔出的卡(表)应存档备查。
卫生院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上班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工作人员要经常洗手和消毒。
2、办公室、接种室、观察室等应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标示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消毒浸泡手设施。
3、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室内应保持换气通风,结核门诊室、综合门诊办公室、痰检室、免疫门诊接种室每日中午、晚上各用紫外线灯消毒2小时。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4、工作人员要强化自我防护意识,接触传染病病人后,要定期消毒和清洗衣服,防止交叉感染。
5、地面和墙面消毒:无明显污染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地1~2次/日,被病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并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肝炎病毒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并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0.2%过氧乙酸喷洒表面并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后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于30分钟后清理干净。
6、桌子、椅子、凳子、门窗等消毒: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每日1次。被病菌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第5点)处理。
7、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带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水洗手。
8、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先以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清洗凉干。耐高温的进行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消毒剂中30~45分钟,清洗干燥密闭保存备用。
9、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应注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3天。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10、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甲、乙类传染病及时网络报告,并按要求转上级医院传染病房隔离治疗。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1.本院所有医务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在诊疗活动中发现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报告给疫情直报员。
2.各科室应定期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熟悉法定传染病的报告程序、内容、种类及报告时限。
3.发现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和中心领导报告,经卫生局审核批准后,再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向有关科室或疫情直报员报告。
4.门诊和住院部应设有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备有传染病报告卡,发现有传染病时,由接诊医生负责填写和报告,填写内容应完整、齐全。
5.网络直报员要加强对各疫情报告单位的信息监控,一旦发现有某种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多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信息,应立即报告给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经审核后再逐级上报。
6.发生传染病疫情,应及时组织相关科室的业务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
7.各责任报告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做好疫情的安全保密工作,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对外泄露或提供信息。
8.任何责任报告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疫情,对不报、瞒报、谎报疫情的责任人,将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
疫苗及其使用管理制度
1.根据本乡(镇)上儿童上卡情况,制定当各种疫苗使用计划,疫苗计划包括:疫苗名称、规格、剂型、数量等,并按要求上报给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管理科,以保证各种疫苗足够供应。
2.疫苗应有专人负责管理,购臵疫苗时应建立领发登记账册,登记内容包括:疫苗名称、入库、出库时间、生产厂家、规格、剂型、数量、批号、失效期、供苗渠道及库存情况等。疫苗出入库要记录清楚,做到日清月结,账苗相符。
3.每次运转应制定有疫苗计划量。运转结束后,要按时上报疫苗及自毁型注射器使用情况统计表,及时了解当次疫苗使用、报废及库存情况与下次运转疫苗需求量。
4.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存放应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疫苗与冰箱(柜)壁之间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
5.疫苗应按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冷藏条件进行运输和贮存,以保证疫苗质量。
6.疫苗领取、分发要建立审批登记手续,并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进行分发和使用疫苗。
7.疫苗保管员应按要求每天对冰箱、冰柜的温度监测二次,并记录。
8.严禁使用过期、失效或购进来路不明、非正常渠道的疫苗。9.疫苗保管室内应保持通风换气,地面整洁干净,物品堆放整齐。10.每年年底对当年疫苗进库、使用、报废情况进行统计核对,填写相关报表存档备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处理制度
1、在县卫生局的组织领导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内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及调查处理工作。
2、卫生院医务人员、乡村医生为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责任报告人;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和其他人员也可以报告预防接种副反应。
3、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针次、剂量、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4、责任报告人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接到相关报告后,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向县卫生局、县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并及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报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管理科。
5、责任报告人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事件时,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县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行报告。
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其它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诊断。
冷链器材使用管理制度
1、冷链接种器材须有专房放臵,专人管理。
2、所有冷链接种器材均须建立技术档案,包括设备名称、来源、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等。电器设备每次检修均应作好记录,非电器设备损耗要有登记,并建帐备查。
3、定期检查冷链接种器材是否运转正常,发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请维修人员进行检修,不得任意拆卸。
4、每天上、下午分别记录冰箱和速冻器的温度各一次,冷藏箱在使用期间要作温度记录。
5、冰箱、速冻器内严禁放臵食品、饮料及其他私人物品。存取冰排、疫苗时要动作迅速,尽量少开门,门要关紧,门架上不许放臵疫苗,有锁的应上锁。
6、冷藏箱、冷包每次使用后要擦净、晾干,以防霉变。冰排用后要倒干水,擦干净、晾干,统一保管。
7、正常损耗的器材要登记上报,申请补充。若因管理人员不负责任造成损坏或转借遗失者,应照价赔偿。
8、冷链接种器材上应有“免疫规划专用”的明显标记。
9、冷链设备的报废,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
第五篇:贵州省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能职责
贵州省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能职责
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主要职能职责:
(一)贯彻执行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国家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和实施卫生编制规划和卫生人才发展规划。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协助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协助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寄生虫病等疾病;慢性非传热性疾病的防治;实施免疫规划,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咨询服务等。
(三)妇幼保健:农村妇女病普查、孕产妇建卡管理、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与指导、高危孕产妇筛查及转诊、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指导,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等。
(四)基本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正常分娩的接产和妊娠合并症的诊治,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
(五)健康教育: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开展青春期、更年期保健知识的咨询及指导。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抓好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及卫生监督工作;协助乡镇政府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咨询、发动等工
作;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任务;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村卫生室进行一条化管理和业务指导及对乡村医生的培训。
(七)中心卫生院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预防、保健、医疗技术指导中心,除具有一般卫生院功能外,还应协助县级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内3-5个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
贵州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职能职责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主要职能职责:
(一)贯彻执行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国家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和实施卫生编制规划和卫生人才发展规划。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协助处理辖区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协助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寄生虫病等疾病;慢性非传热性疾病的防治;实施免疫规划,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咨询服务等。
(三)妇幼保健:农村妇女病普查、孕产妇建卡管理、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与指导、高危孕产妇筛查及转诊、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指导,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等。
(四)基本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正常分娩的接产和妊娠合并症的诊治,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
(五)健康教育: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开展青春期、更年期保健知识的咨询及指导。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抓好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及卫生监督工作;协助城关镇政府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咨询、发动等工作;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任务;处理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一条化管理和业务指导及对乡村医生的培训。
(七)履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