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延庆县有机果品产业化发展1
浅析延庆县有机果品产业化发展
李建军(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北京延庆102100)
摘 要 北京市延庆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区位优势,具备生产有机果品的优越条件。目前,发展有机果品是延庆县果品产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提升果品生产水平和果品质量的同时,可使果农的经济收入增加。可以说,有机果品的产业化发展是延庆县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有机果品;产业化发展;优势;延庆
作者简介 李建军 男 1968年 籍贯:河北行唐 高级工程师 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果树专业通讯地址: 北京市延庆县京张路口加油站东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邮编:102100电话:010-51057977 手机:***E-mail:jianjun014_li@sina.com
有机果品是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者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21世纪初,延庆县逐步引进和发展有机果品的产业化生产。
1有机农业与有机果品的定义
有机农业是指不使用任何化肥、化学合成农药(农药、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家畜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只使用有机物,自然矿物质和微生物等自然资源经营管理的农业生产方法[1]。它是是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采取适当的耕作、养殖技术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长效肥力,保持土壤可耕性和生产力,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面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手段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系统。
有机果品是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来源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下生产的果品。是富营养、高品质、安全、环保和健康的生态型食品。它是将传统化的果树栽培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是国际流行的新兴的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它不同于绿色食品,不是注重果实的农药残留量是否超标,而是强调在整个果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机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要求生产者在有机果品的生产中,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的档案记录,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查,按照认证机构制定的《生产技术规则》的要求,有机果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必须选择远离城镇、交通枢纽、垃圾处理厂等有污染源的地区,生产基地的空气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1级标准GB 3095-1996 [2],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等有害物质。有机果品生产是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自然果品生产过程。
有机果品生产优点在于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果品的生产高度自然化,从而提高了果品的品质,保证了果实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有机认证程序和有机果品认证的关键要求
2.1认证程序[3]
①申请;②认证中心核定费用预算并制定初步的检查计划;③签定认证检查合同;④初审⑤实地检查评估;⑥编写检查报告;⑦综合审查评估意见;⑧颁证委员会决议;⑨颁发证书;⑩有机食品标志的使用。
2.2有机果品认证的关键要求
有机果品生产的关键是对生产环境质量的评价,有关果品生产要素:大气、水质、土壤和生产环节的农药、化肥和果园组织、技术、销售和品牌管理的综合评定。
3延庆县发展有机果品产业的重要意义
延庆县十一五规划报告中提出立足于北京市对延庆县的区域功能定位,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提高环境质量,涵养首都生态,造福城乡人民,统筹生态涵养与生态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具有延庆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4]因此,在延庆发展有机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延庆县发展有机果品产业是延庆经济发展要求。延庆的发展提出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概念。生态建设要达到更高标准,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市一流水平,创建全国生态县,地表水合格率达到80%,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要占全年比重的80%左右,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72%。针对上述目标,延庆县必须走生态发展之路,必须发展有机农业,果品产业必须走有机果品的道路,此是延庆经济发展的要求。
3.2发展有机果品是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市场上生产的果品大家都反映没有了原来的果香果味,口感差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果园的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了果实原有的品质。风味变淡,果色变差,不耐贮藏,时常病变;但是通过有机栽培技术种植的果品将恢复果品原始的风貌,同时由于无污染、无农药为人民提供了健康的果品,可以大大提高人民的是食用安全。因此有机果品生产是现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
3.3延庆县发展有机果品生产还能够调整农业发展方向,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市场上有机果品的价格是普通果品价格的一倍以上。从事有机果品生产。可以节省果农农药化肥的投入,果农还可以从较高的产品价格中获得收益。同时发展有机果品是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满足果品产业化调整的要求,发展高品质农业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现实的途径。
3.4有机果品生产是延庆县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由之路。延庆县发展有机果品为消除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新型沼气能源、太阳能源等节能环保型经济设施提供了条件。在农村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自然平衡,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农村优良的生存环境要求必然发展有机果品生产,同时有机果品的生产又是提高农村农民收入的又一保障。
4、延庆县发展有机果品生产可行性和优势
4.1区位自然优势为延庆县有机果品生产提供了基本条件
延庆县距首都北京71公里,位于西北方向万里长城八达岭脚下,全县县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27万,其中农业人口23万,拥有土地面积3.33万公顷。延庆县地处北纬4016-4047,东经11544-11634,县内平均海拔500米,经专家论证,延庆县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合长城以北大多数北方落叶果树生长。相对于北京地区延庆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生产的果品含糖量高,硬度大,易上色,耐贮运,是北京地区最佳果树生长区域,为培育特色、有机果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4.2基础设施优势是实行有机果品生产的有利基础
延庆县是北京地区最早的果品产区。果品生产历史悠久,据《延庆洲志》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以前就有果品栽培,距今已有480年历史。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延庆县果树面积达到了1.6万公顷,向着人均667㎡果园的目标发展,果品总产量5000万公斤。其中干果面积为0.9万公顷,年产量500万公斤,鲜果面积0.7万公顷,年产量4500万公斤。现有树种以仁用杏、苹果、板栗、鲜杏、葡萄等为主。其中仁用杏面积达0.67万公顷,以龙王帽、一窝峰为主,年产量400万公斤。延庆县初步建成了以南北山山前地带为主的0.2万公顷苹果基地,以张山营镇为主的0.07万公顷红地球葡萄基地,以千家店镇为主的0.67万公顷仁用杏基地,以大庄科乡、珍珠泉乡和四海镇为主的0.2万公顷板栗基地和以八达岭镇和康庄镇为主的0.07万公顷小杂果基地。
延庆县生产的果品以着色好、口味佳、含糖高、耐储藏和无污染等优势在历次评比会上多次获奖。1985年国光苹果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位于国光组第一名。1986年农牧渔业部确定延庆县为优质苹果基地县。1994年玫瑰红苹果在全国林业博览会被评为金奖,同年在马来西亚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银狮奖,1998年红地球葡萄、里扎玛特葡萄和黑奥林三个葡萄品种在全国葡萄专项展评会上均被评为优质产品,2004年延庆县被评为全国“杏产业十强县”,同年,在第二届国际农产品展销周中,延庆果品获得“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称号。在2005、2006年的北京奥运安全优质果品评选推荐会上,延庆县提供的杏、葡萄、李子、苹果等水果分别获得了“奥运推荐果品”的优秀奖和二等奖。2007年11月在中国林业产业博览会评比中,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选送的国光苹果获得金奖。在全国果品产业经验交流暨先进典型宣传表彰大会上获“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称号。在2008年中国昌平首届果品擂台赛上,延庆选送的苹果获得了四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
4.3延庆县都市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休闲观光果园的建设为有机果品产业化建设作了铺垫。
延庆县果品生产树种主要有:杏、苹果、葡萄、李子、板栗和仁用杏等。果品均获得过部级、市级的绿色安全果品认证,都已达到绿色安全标准。到2006年止,延庆县共建成市级定点观光采摘果园18个,县级采摘果园5个,延庆县观光果园注册商标的有6家,有10家果园获得市级标准示范基地称号。
近年来,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重点的都市化农业蓬勃发展。延庆县把观光果园建设列为折子工程重点关注大力发展。延庆县充分发挥旅游大县优势,在八达岭、松山、龙庆峡等主要景区附近兴建了里炮、松湖、玉佛、张山营、果树场等观光果园,由市果树产业协会定为市级观光采摘园并挂牌的有18家,每年观光采摘人数达3.5万人次,收入131.2万元,间接吃住游的收入高达254.1万元。集吃住游玩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为有机果品产业发展提高了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4人才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为有机化果品生产提供了队伍保障
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拥有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26人,初级职称技术员24人,是果品技术人员聚集地。延庆县背靠北京,依托北京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帮助和支持,使得延庆县搞有机果品生产具有重要的人才储备和技术优势。
1998年延庆县果树协会成立。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前庙葡萄产销协会、旧县三里庄杏树协会、八达岭镇里炮村苹果协会等6个分会,现有会员3000余名。2007年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国家大力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延庆县成立了北京夏都果业专业合作社等8家果品专业合作社,成员涵盖到全县各乡镇。为适应目前个体发展 2。。。。,与大市场销售的新形势,一批具有生产与市场连接作用的媒介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应运而生,延庆县果树协会、北京夏都果业专业合作社和各乡镇村级果树协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充分发挥组织桥梁作用,中间媒介推广宣传和生产推动功能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体系和人员保障。
4.5市场优势为延庆县有机果品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延庆县距北京城区71公里,京包铁路、大秦铁路和京延铁路专线,110国道、京张高速公路贯穿延庆境内,运输便捷。北京是拥有1500万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是高消费城市,城区宾馆饭店林立,尤其是高档酒店众多,外交使馆云集,国家各大部委和科研院校,国际性的金融机构集中,消费层次相对高档,因此,发展有机果品生产市场潜力巨大。
4.6延庆县有机果品产业化建设紧紧抓住有机果品的生产要素,符合延庆县十一五规划要求
延庆县十一五规划中对延庆县的发展提出了: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要求。要求中规定,延庆要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提高环境质量,涵养首都生态,造福城乡人民,统筹生态涵养与生态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具有延庆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建设与果品有机化发展是有机的统一体,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果品有机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完成了延庆县的生态建设。
4.7延庆县有机果品建设已经起步。
延庆县有机果品基地的建立是在标准化果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在各级果树产业协会的大力组织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延庆县已获得有机认证的是延庆县前庙村千亩有机红地球葡萄园,正在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基地果园有:玉佛果园、松湖果园、里炮果园、张山营果园和红杏山庄。延庆县利用自然优势已经开始有机产业的发展,有机蔬菜、有机蛋、有机奶和有机果均衡发展。因此利用延庆县现有资源优势发展有机果品是可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5、延庆县有机果品发展的规划和设想
强化果品经济功能,大力发展生态有机果品生产。“十一五”期间,延庆县的果品生产主要是突出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以生产无公害果品和有机果品为目标,既要突出经济效益,又要体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延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果品产业发展,把果品产业列入农业主导产业。延庆县科委、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以科技为载体,以技术入户为切入点,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落脚点,逐步恢复和健全了村级技术网络。果农通过学习科技,达到了致富的目的,截至目前,形成了前庙的葡萄、里炮村苹果、三里庄仁用杏、新庄堡鲜食杏等一系列千亩规模以上的果树专业致富村。延庆果品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葡萄为主的优势产业、以国光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以仁用杏为主的规模产业。通过科技的推动,在保持生态良好的基础上重点对树种和品种进行重组,突出苹果、葡萄、杏、三大果业的支柱型格局,大力发展可以加工的果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拓国内外市场,延庆县果品产业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十一五有机果品基地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有机果品生产技术的开发,新型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的使用,机械化生产,品种的改造,灾害性天气的防控技术,产品包装、品牌建设、监测与运输。实施步骤分三步,2006—2007年完成里炮、前庙、果树场200公顷有机苹果和有机葡萄果品基地建设。2008---2009年完成松湖、佛峪口、张山营、香营400公顷有机苹果和有机杏果品基地建设;2009---2010年完成后所屯、四海、黄柏寺、三里庄400公顷有机杏为主的果品基地建设。
6、延庆县有机果品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延庆县发展有机果品成为完成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途径。只有针对延庆县果品生产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保证延庆县有机果品产业化的顺利实施,促进延庆生态建设步伐。
6.1思想不统一,认识需加强
有机果品产业化的发展对提升延庆果品管理水平和果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县的部分领导尚未认识到果品发展在延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思想上还未引起重视,政策上未能够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农民本身更是对发展有机果品存在怀疑态度,没有认清农村增收的来源之所在。此为延庆果品有机化发展的最重要的现实问题。
6.2缺乏有机生产管理监督检验机制
有机果品生产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有一系列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和检验监督机制,还需要有一支管理运行队伍作保障。延庆县的果品有机化生产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制度、规定尚不完善,人员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各种检验检查手续还要坚持不懈的记录、观测和建档保存。目前还存在坚持不够、建档不全,文件不细,工作不深入的问题,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4]
6.3宣传不够
有机果品建设要想深入人心,成为百姓生产的日常工作状态,尚需对有机的概念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宣传推介,让百姓明白什么叫有机,有机要求怎么做,有机生产为了什么,怎样成为有机果品等宣传。因此在提高百姓认识程度方面,在思想意识方面需加强报道,引导启发百姓,让百姓理解明白有机果品生产的重要性。
6.4市场推广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生产有机果品要进市场,如何能够在市场环节保障有机果品有别于普通果品,如何保障有机果品销售价格能够高于普通果品,建立有机果品推广保障体系志在必行,市场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和提高。
6.5政府引导、政府推动力度不够
有机果品产业化建设不是仅仅局限于百姓的工作,也不仅仅是生产方面的工作,它是涉及到产供销一体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政府引导、政府推动方面必须强调政府参与机制。延庆县在有机果品产业化建设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的工作刚刚开始,还未能够形成体系,未能形成系统化操作,还存在着各种不足和问题需要完善和提高。
7、延庆县果品有机产业化建设改进措施和建议
7.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政策,重点扶持
有机果品产业化发展对提升延庆县域经济,打造生态延庆,文明延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新审视果品产业在延庆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予以政策倾斜,措施扶持,优惠鼓励,积极推进,重点引导策略,为延庆县有机果品建设创造良好的优越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氛围。从政策和措施上调动延庆果品从事有机果品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延庆县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解决延庆“三农”问题提供探索。
7.2加强宣传力度,加强配套项目资金支持
有机果品的生产建设不是单一的工程,而是涉及到从生产资料供应、果园土壤管理、环境控制保护,病虫害生物有机防治,果品生产用肥和果品运输、贮藏、市场销售等各个方面的一体化工程,是全面系统化的工程。不是单一果农可以完成的工作,因此要求对果农进行宣传、组织、有计划的、成建制、规模化、社会化生产合作的培训,需要政府在宣传上、在项目上、在资金上予以大力扶植,促使果品生产的有机化、规律化和系统化。将果农作为生产环节的一环节对待,如此才能够减少果农生产中的盲目性、有害性和无知性,调动广大果农积极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生产,政府也才能够真正的建立有机果品生产基地,从而推动有机化果品生产运作模式的探索过程,检验政府政策的力度,措施的有效性,积累成功的经验,为全面推进有机化果品生产提供支持。
7.3建立健全果品有机化系统保障体系建设
延庆县果品有机化生产发展涉及到生产资料供应、肥料、农药使用、技术管理、技术应用、制度执行、完善和验证,果品采收、运输、贮藏和销售等一系列系统机制。因此要建立健全以协会、合作社为主体的服务体系服务组织队伍建设。由各级农民组织因地制宜建立有机果品生产体系事在必行。针对果农在基层一线的情况,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政策引导、整合资源优势,为农民合作组织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合作组织为农民进行有效的技术服务、技术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督导领导合作组织再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市场环节等各方面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方法和开拓新思路,勇于闯市场、开拓市场,最终占领市场。
7.4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检测系统,引入安全预警机制
有机果品的发展基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对延庆县所属果园范围及周边的生物资源、水土状况、水资源情况、气候变化等建立监测机制,及时做出评估分析,尽快形成和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机制和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为有机果品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总之,延庆县进行果品有机化生产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源优势,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延庆县十一五规划要求,以重点扶持、重点发展、重点建设为策略,通过有机果品产业化建设,切实推动延庆县域经济向生态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为振兴延庆县域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亮点工程,为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健康的果品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延庆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二十一世纪的有机农业》韩南容编著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20-21
[2]《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3]《有机农业基础知识200问》赵春生 匡灵燕 龚建春 张贵编著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年 112-113[4]〈延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北京延庆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 正文:区域功能定位2006年1月
第二篇:秦州区果品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秦州区果品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调研报告
学院:生化学院
班级:09科学教育一班
姓名:夏永太
学号:292040138
秦州区果品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准确掌握秦州区果品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秦州区果品产业的稳固发展,在这个寒假里,我花费了近20天时间,并结合区政府及区林业局总结的有关资料,对秦州区果品业发展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调研报告。
一、秦州区果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㈠ 基本情况
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属渭河支流藉河中上游和西汉水上游,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地势呈西高东低,境内山峦错综,地处黄土梁峁沟壑区,属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中段,气候类型属大陆性半高寒半温润气候,境内海拔1100—2700米,气候垂直变化比较明显。年均气温10.72℃,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年均日较差11℃,昼夜温差大。土壤以黄绵土为主,肥水中等,土层深厚,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特别适宜北方落叶果树生长和无公害优质果品生产,是我国北方最佳果品生产区域之一。近年来已经形成了以果品生产、畜牧养殖、蔬菜种植三大主导产业。果品生产以其雄厚的发展基础,保持着主导产业的地位,是在资源优势支撑下最具魅力的、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㈡ 果品生产的资源布局
在秦州区所辖16个乡镇中,玉泉镇、太京镇、藉口镇、中梁乡、皂郊镇、关子镇、天水镇、汪川镇、华歧乡等7镇2乡是秦州区果树
栽培重点区域。其它7个乡镇据调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果树栽培面积较小,多为零散分布,且树种比较单一。据调查在区乡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秦州区逐渐形成了以花牛苹果为主,梨、桃、大樱桃、杏、花椒等多果并举的经济林发展新格局。下面我将秦州区果树分树种的变化分述如下:
⒈苹果生产:主要分布在玉泉镇、太京镇、藉口镇、关子镇、皂郊镇、天水镇、汪川镇等乡镇,品种主要以元帅系、富士系苹果为主。
⒉梨生产:梨树是我区的第二大树种。主要分布在玉泉镇、太京镇、藉口镇、中梁乡、关子等乡镇,品种以早酥梨为主。
⒊桃生产:桃树主要分布在玉泉镇、太京镇、藉口镇的藉河川道地区,品种以仓方早生桃为主,有少量北京七号、处曙红、莱山蜜、大久保、春蕾和秦光、曙光、早红珠等油桃品种。
⒋大樱桃生产:大樱桃主要分布在玉泉镇、中梁乡罗峪沟区域和太京镇、藉口镇的藉河川道地区,品种以早熟品种红灯为主,品种还有那翁、大紫、佳红、具红,近年来新引进了美早、拉宾斯、萨米豆、及乌克兰系列大樱桃品种。
⒌杏生产:杏主要分布在玉泉镇、太京镇、藉口镇、中梁乡、关子镇、天水镇的浅山区,川区分布较少。杏树品种以传统品种张公圆为主,有少量的比利时、金太阳、凯特等品种。
6.干果生产:干果在秦州区主要包括花椒、核桃、板栗、仁用杏、扁桃等。
㈢ 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培育
相对来说,秦州区在果品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培育方面较为缓慢。在2005年以前,尚无一家区属的果品专业规模企业,果品的销售主要依赖于区内市上及兄弟县区的企业、外地客商和经销商。次年,在区政府和有关乡镇的高度重视下,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改观,建成了天水华康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大企鹅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秦州分公司,并且果业管理部门积极动员果品营销大户,注册成立了天水仲林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百富佳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和田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果品公司,使秦州区果品专业营销企业走上了正规化发展之路。与此同时,果品加工业也在同年有了一定发展,昌盛食品有限公司苹果脆片的加工也得到了商业性生产。
㈣ 市场营销
“十五”期间,秦州区共建成了两处批发市场,即左家场果品批发市场和瀛池果蔬批发市场,其中左家场果品批发市场主要经营外地果品为主,城郊区的小宗果品也主要依靠这个市场,瀛池果蔬批发市场以经营蔬菜为主,经销的果品量不是很大。2006年秦州区为改善产地果品销售环境,依托已经形成的市场氛围,在藉口镇四十铺村开工建设秦州西部果品批发市场和太京东川果品批发市场。两处市场的建设,为秦州区产地果品批发市场建设开了先河。
㈤ 果品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果品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是果品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当前秦州区的果品产业化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果品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也才刚开始。据调查,到目前为止,全区经民政部门登记的果品合作经济组织
有:秦州区果品产业协会,太京镇果农协会、藉口镇果品产业协会、中梁乡果品产业协会、玉泉镇大樱桃产业协会组织等5个区乡级协会,村级果品协会13个,尚未登记的村级技术协会9个。在这些协会中,基本网络了全区果树界的技术能手、种植大户、营销大户及所有的果品经纪人。在协会的运作过程及村委会的支持下,协会担负起了本乡镇、本村的果树建园、技术培训、新技术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农用物资统购、果品销售等多方面的工作,重点在果农培训和果 品销售方
面
做
出
了
积
极的作
用。
二、“十五”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十五”期间,秦州区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 树种、品种新老更替速度加快,特色优势品种基地建设稳步发展,果树种植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㈡ 果树科技服务网络日趋健全,服务队伍逐年扩大。
㈢ 果树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新技术应用覆盖面逐年提高和扩大,果品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
㈣ 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无公害果品生产已成为广大果农的自觉行动。
㈤ 果品贮藏设施和产地市场建设起步良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三、果品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秦州区果品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部分
乡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优势产业。但从整体上看,我区果品产业的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仍然很低,导致市场竞争乏力、效益低下,打造果品强区相当艰巨。
一是果品种植规模小、产量低,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果树老化严重,更新速度缓慢,优势产品规模基地建设乏力,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二是果农整体素质、投资意识和组织化程度不高,果树小规模分散经营、管理粗放,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普及率不高,导致优质果品率低,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
三是果品采后处理薄弱,缺少包装机械,很少采用清洗、打蜡、包装等处理技术,严重影响了果品的产后增值,进而影响到果品的销售和价格。
四是贮藏加工业远远落后于果树种植业的发展,保鲜技术落后,贮藏能力不足,果品产地预冷、冷藏运输链的建立以及果品冷藏库的建设与果品生产严重不相适应。
五是果品市场培育滞后,信息网络不健全,服务设施不尽配套,生产与销售、加工之间严重脱节。
六是果品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发育不良,龙头带动和产前、中、后社会化服务不周到,果品生产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后劲不足,以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突出。
七是果业管理体制不到位,产业扶持政策不足,投入机制不健全。
以上问题的存在,是秦州区在十五与十一五期间果树产业发展缓
慢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可简单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推动力度不够。二是缺乏发展资金。果树产业是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在规模基地的建设上,光靠群众的投入是远远不够,因为所涉及的果园道路,灌溉等多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龙头企业的培育尤为重要。产地市场的建设,品牌注册认证,销售市场开发,产品宣传等方面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三是果业服务网络不健全,科技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业务素质不高,从而造成了果农培训和技术推广等环节不能适应果业发展需要。
四、果品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
㈠ 果品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优势:果品基地规模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气候资源优势、品种资源优势和产品卫生及质量优势。
㈡ 果品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劣势:
⒈规模化发展果品产业的空间有限,未来果品的竞争主要是质量的竞争,质量的竞争也主要是果品生产环境气候资源的竞争。
⒉农民科技素质较低,果树经济效益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⒊产业化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⒋果品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太健全,现有服务机构有些有名无实,形同虚设。
五、2011—2015年果品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一)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秦州区果品产业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产业发展全局,以实现果品生产产业化、标准化
为目标,以优化果品生产结构、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为中心,实施规模基地建设战略、科技兴果战略、园区示范战略、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和精品品牌战略,构筑果品产业化运营体系,稳步扩大面积,创新技术,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把以“花牛苹果”、“天水大樱桃”为主的秦州果品做成驰名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充分发挥果品基地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全面提升我市秦州区林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秦州区果品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大力扩张特色水果面积,加强老果园改造力度,强化果园管理,实施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的总体要求,初步形成主导品种突出、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的果品产业化格局。
㈢ 战略重点
1.生产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秦州区应本着“适地适树、集中连片、远离污染、基础配套、规模发展”的原则,以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政府推动、示范带动为手段,在苹果、大樱桃、核桃、花椒四大树种的适宜区新建林果基地。
2.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实现果品产业化的关键。是指经济实力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和企业集团。它具有开拓开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拓宽果品销售领域和空间、增加果品附加值等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市场竞争能力的高低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果品产业化的水平和成效。
3.销售市场开拓:果品市场开拓是一个果品小县走向果品大县、强县的必经之路。今后秦州区要在强大果品基地建设、果园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市场带动战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秦州果品形象,扩大秦州果品知名度,增加市场占有率,为全区稳步发展果品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是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产地果品批发市场营销体系,为本地果农和外地客商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二是积极主动地开拓国内市场。要积极地参与国内举办的各种果品鉴评、展销、推介活动,扩大我区果品的知名度。三是要在今后的几年中,尽早地将秦州果品信息网宣传出来,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发动宣传攻势和实施网上交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及时搜集国内国际果品生产的最新信息、技术和发展动态,加强乡村信息网络系统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工作,提高信息传递处理能力,及时准确地向果农和贮藏、加工、营销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果品产销趋势、批零价格、新品种、新技术及标准化最新动态综合信息,切实发挥市场信息对果品产业化发展的导向作用。
4.服务体系配套:
一是抓好高素质的果品生产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二是改革现行的科技推广模式,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普及。
三是加大“千人千村优质果园管理活动”的实施力度,按统一技术培训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果农技术培训,力争在三年内,使全区果农普遍掌握合理间作、幼枝整形、土肥管理、高接换种、果形剂应用、果实套袋、和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
5.果品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从秦州区总体情况来看,以期全区果品产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健全管理体系,强化宏观调控。秦州区是天水市的中心城区,有近43万人口在农村,应该把以果品生产为主的区域农业经济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应制定和完善果品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对果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激励和扶持。3>.聚集发展合力,营造良好环境。
第三篇:县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县地处××西北边陲,辖17个乡镇(街道),地理概貌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属典型的山区丘陵县。全县有近十个乡镇属山区、半山区,这些山区乡镇中不少地方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仍有部分群众处于贫困、半贫困状态。然而,这些乡镇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受工业污染比较少,一年四季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优
势。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论证调研,该县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发展理念,将山区乡镇的生态环境优势与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结合起来,在保护了绿水青山的同时,又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有机农业生产乡镇由最初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9个,有机耕地面积达6.5万亩,有30多个产品通过德国欧格耳有机保证公司(bcs)和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的有机认证,有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有机农业项目区的农民人均每年可从中增收300多元,有机农业正逐渐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该县通过示范引导、科技创新以及龙头企业的拉动,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由单一靠政府扶贫救助向依靠有机农业产业化脱贫致富的转变。
一、依托示范引导,强化制度约束,推动传统耕作型农业向标准化农业转变
有机农业是集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监测跟踪体系、检测检验体系为一体的标准化农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操作标准。但有机农业在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土壤转换期内,由于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以及转基因产品,在一定程度会造成减产,群众对发展有机农业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该县没有搞强迫命令、强行推广,而是在加大宣传的同时,通过三个步骤,逐渐转变了群众的观念,实现了有机农业生产操作的标准化。第一步是典型示范引导。政府出资创建了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功能集科研、示范、旅游为一体,为全县有机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试验、示范作用。同时选择群众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茭湖乡作为首个推广示范点,对全乡实行土壤转换,有机操作。经过几年的探索,找到了一条有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特别是通过与江西金佳谷物有限公司合作,以140元/百斤的价格收购有机水稻,让群众尝到了发展有机农业的甜头,产生了强大的宣传示范作用。在有机农业逐渐被群众了解、接受后,开始第二步工作——编制操作标准。该县先后向省质量监督局申报了有机水稻、有机木姜、有机毛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在通过省级验收以后,立即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小册,免费发放给有机农业项目乡镇的农民,让农民群众可以按照标准规范生产。在有机农业生产之初,虽然大部分群众都能按照标准要求操作,但也有少许群众图方便省事,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产品通不过有机认证,使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受损。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开始标准化生产的第三步——强化监控,一方面成立了县、乡两级的监控队伍,实行全天候巡回监控,严堵化肥、农药供应源头,在发展有机农业的乡镇或村,严禁销售化肥、农药,做到统一供应有机肥、生物农药或自制有机肥,一旦发现农户施用化肥、农药,严肃处理,并当场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将有机农业乡镇的每十户农户组成协作小组,民主选举有机农业监督员,建立有机农业监控卡,监控卡上标明田块、面积等内容,从而形成农户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
二、依托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传统粗放型农业向科技化农业转变
现代有机农业是一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只有依靠现代高科技,依靠一批懂技术新型农民,才能获得较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该县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县校、县院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机质及生物肥料开发、替代化学制剂的病虫害及杂草生物防治技术、土壤水体生态培肥技术、畜禽水产有机养殖技术等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有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及产品品质。通过与南昌大学合作建立南昌大学××有机食品研发中心,重点解决有机食品开发中的技术难题,与省农科院合作,就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有机肥开发、良种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有效地进行了生产与科技的对接;另一方面是建立了为有机农业服务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县有机农业办公室组建了有机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小组由省级专家、乡土专家、专业大学生组成,常年下到有机农业基地,分片包干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和技术咨询服务。在村一级通过培育有机农业种植示范户,形成以产业
技术小组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推广网络,有效提升了有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同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对有机农业项目乡镇的农民进行免费培训,重点讲授有机农业发展前景、有机农业操作标准、认证标准等专业知识,对有机农业种植品种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等栽种技术进行指导培训,不断提高农户发
展有机农业的信心与能力。
三、依托产业拉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推动传统“提篮小卖型”农业向产业化农业转变
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随着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多,依托产业脱贫致富这条路子要走下去,就必须让产业与市场对接。因此该县把有机食品加工业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向外推介,努力激活本县民营资本投入有机农产品加工业,同时从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培育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已有20多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有 10 家企业是省、市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还带动2万多户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种植。尤其是一些山区乡镇贫困农户,由于资金紧缺,无力投资有机农业,一些龙头企业就为农户先垫付种子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款,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栽种有机农作物的积极性。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户的对接,该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鼓励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成立××有机食品行业协会以及在有机农业项目村成立有机农业协会互助组,把企业与农民联结起来,真正实现了“龙头加工企业+有机农业合作组织(协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据统计,该县现有各类有机农业基层协会组织46个,带动7650户农户、34600人。今年全县通过合作协会落实的有机水稻订单面积达到4万亩,龙头企业按每百斤150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民种一亩有机水稻可增收近400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就增收800万元。
第四篇: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
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越来越注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要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需要有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有机农业 产业化PTDFLE
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必然性。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传统的自耕农业已经不能满足巨大的食品需求。于是现代农业随之产生,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食品需求,但现代农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引起了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似的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于是人们要求一种既能满足人类食品需求,又能保护坏境,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发展模式,那么有机农业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有机农业也差不多发展了将近一个世纪了,但在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仍然相对缓慢,其所占比例还比较小。我国有机农业用地只有30129h平方米,我国的有机产品还大多靠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为了解决困境,实现基本自给,有机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已经迫在眉睫。实现有机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一系列服务为手段没通过实行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联接起来的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主题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模式。
其中PTD(Participato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有机农业发展推广模式,强调农民和农业研究、推广机构之间的创造性的相互作用,将农民的知识与经验同科学知识相结合,以寻求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当地资源的最佳利用的方法。基本方法包括: 对某一特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变化达成共识;
确定当地问题的重点;
在当地农民或其他地区所具有的经验和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当地的实验方案,因地制宜,提高农民的试验能力和加强农民之间的交流。
PTD工作程序如下图:
PTD的工作程序
另外一种模式就是一浓密为中心的技术推广模式,PLE系旨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在外界推广和研究人员的帮助下,成为计划、设计和执行推广活动的主要角色。讲究的是农民的积极参与,外界知识与农民实践经验相结合,倡导平等精神没通过小规模验证将酒宴成果和推广相结合。加强外界推广人员与农民的交流,充分发挥房地农业技术员的作用,推广人员要和农民一起制定有机生产转换计划和技术方案。
在这些模式下,能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加快推广有机农业的发展步伐。
中国农业明显表现出两个基本特点:意识人均农业资源紧缺,农业生产实行精耕细作;二是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总体还比较低。所以只有做好有机农业的战略定位非常重要,针对有机农业存在的问题,如有机农业生产的效率低,风险较大,成本和效益外泄现象严重,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公共认识与诚信体系的缺乏等问题,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比较好的发展战略。
首先需要消除的是概念上的和认识上的某些误区,防止急功近利。重物轻人等思想,有机农农业是只是经济的产物,必须发挥知识在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德重要作用。其次需要制定、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政策。还要加强对有哦及食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加强监管,保障有机食品的健康发展。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运作,共同把有机农业发展下去。参考文献:吴大付胡国安 《有机农业》 9787802333895钦佩 《有机农业生态工程》学号:20107972姓名:牟建祥
第五篇: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吕润航
(河北省辛集市林业局;052360)
摘要:本文从政策、基地、协会、品牌等多方面阐述了培育、引进、做大做强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验做法,分析总结了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优势果品产业的促进作用,启迪了如何提升果品产业化水平、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的思路。
关键词: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品牌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辛集市是全国著名的“梨果之乡”,全市现有果树2.67万公顷,其中梨果1.67万公顷,果品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3年以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来自于果品产业,梨果业的贡献尤为突出。近年来,辛集市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机制和办法谋划发展优势梨果产业,引进、培育、发展壮大了数十家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河北国投中鲁果蔬汁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辛集裕隆保鲜食品公司是省级重点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拥有大中型果品加工企业4家,果品贮藏保鲜企业12家,6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2006年果品产业化总产值完成12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6.6%。
1主要经验做法
2003年以来,辛集市委市政府认真审视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因素后,把建设“梨果之乡”做为三张城市名片之一提出来,同时出台了促进梨果产业发展的11项优惠政策,带动全市果品产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同时把 1
实施果品产业化经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着力点。并不断从技术创新、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寻求突破,大力扶持、精心打造龙头企业,以此为切入点,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1.1打造“第一车间”,以产业基地托起龙头 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是发展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托。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优化结构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品建立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服务果品产业化龙头。一是发展规模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村、专业乡镇,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群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经济产业带,为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稳定的原料来源。如新垒头镇、旧城镇、田庄乡等乡镇依托河北天华公司建设了0.7万公顷无公害梨果基地;位伯镇、张古庄镇等乡镇依托河北爱人果汁有限公司、辛集泰兴果汁有限公司建设了0.35万公顷优质桃果生产基地。规模不断壮大的果品基地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创立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无公害果品产地环评认定
1.83万公顷,国家级梨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了验收。2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果品通过了国际HACCP认证,“益康”牌黄冠梨被评为国家有机转换食品。“天华”鸭梨被评为绿色食品。“杏园”牌梨果荣获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三是合作组织带动。围绕优势产业梨果组建了6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及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契约订单等形式吸纳农户,借助“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果户2万多户,占全市果农总数的56.6%,如辛集市优质果品产业协会吸纳5000多个农户入社,带动本市及
周边8个县(市)种植梨果0.67万公顷,建起规模较大的优质梨果生产基地。
1.2营造良好环境,以优质服务孕育龙头把扶持果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着重在三个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一是优惠政策“扶”。出台关于扶持龙头企业、鼓励招商引资、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融资、土地使用、项目审批等方面给龙头企业以大力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全力打造适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高地”和投资“洼地”。二是重点项目“扶”。按照“立足本地实际,延伸产业链条,实施重点推进,打造龙型经济”的总体思路,重点围绕梨果龙型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今年全市谋划并开工建设了4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果品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2亿元。其中裕隆公司、杏园公司、龙华公司等3家大型果品贮藏加工企业,为适应市场需要和公司发展要求,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新型果品冷库总贮量达1万吨,成为全市果品产业化发展的亮点。三是优化环境“扶”。立足于“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努力优化发展环境,通过政务公开、部门承诺、行风评议、作风整顿等多种形式,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同时,不断加大硬环境建设力度,先后投入巨资完善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创造了“政策优惠、办事快捷、服务到位、环境优美、社会诚信”的环境品牌。
1.3多方借力发展,以良好机制培植龙头按照“集中力量扶持一批、招商引资发展一批、优化体制创新一批、依靠科技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坚持发展果品加工业,实现果品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龙型”经济格局。一是完善经营机制,壮大一批现有企业。按照抓工业的理念建设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将一批大型的龙头企业建设成为管理科学、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现代企业,使其成为“加工的龙头、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
河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果品贮藏与销售,产品以出口为主,现拥有固定资产2587万元,建有冷库19栋,库存量9500吨,拥有果品精选车间2000平方米,大型进口选果机4台,果品网套生产线2条、果品薰蒸棚200平方米,气调库容量达到6000吨,产品年出口总量达1.4万吨,出口创汇近千万美元。目前已建立果品基地园152个,其中在国外注册的紧密型果园9个,占全省国外注册果园总数的三分之一,辐射辛集、晋州、深州、河间、肃宁、新河等8个县市,覆盖农户5000个,带动果园0.52万公顷。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一批转型企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兴办技术先进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工商企业向农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河北佳隆食品有限公司由辛集市凯盛皮业制衣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主要生产各类脱水果蔬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年产值2亿多元,出口创汇2700万美元。佳隆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的“冻干果蔬”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生产果蔬深加工产品,填补了全省大型果蔬加工业的空白。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外来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各级制定的农业招商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于他人的环境条件,并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鼓励外商创办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类型的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实力。近两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国投中鲁果汁有限公司,极大提高了果品产业化经营水平。河北国投中鲁果蔬汁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占地4.7公顷,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生产浓缩梨汁、浓缩苹果汁、浓缩红薯汁、黄瓜汁等产品,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生产各类果蔬汁1.2万吨,年可加工果品、红薯、蔬菜等10万吨以上。公司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上缴税金480万元,新增劳动力120人。2取得的明显成效
迅速崛起的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农业发展呈现出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良好格局。
2.1提高了果品加工能力,扩大了原料市场需求龙头企业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把众多农民纳入到产业化链条中,使果品生产成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果品产得出、卖得了,货畅其流,农民增产增收,市场风险明显降低,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2延长了果品产业化链条,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大量果品直接转化为工业产品,实现多次转化增值,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市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升。
2.3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了农民增收空间龙头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就近就地转移农民的主渠道。同时还带动了运输、流通、服务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市在各果品加工企业务工的农民超过6000人。农民收入中来果品及相关产业的比重占到35%以上。
2.4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促进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带动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3几点启示
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推动辛集市果品产业的重要引擎,为辛集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依托龙头企业强力推进果品产业化的做法,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几点有益的启示:
3.1始终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是龙头企业成功的关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加工品种。辛集市的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之所以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外,主要是因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市场对各果品加工品种的强劲需求。
3.2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是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只
有定位在把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产品优势上,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国投中鲁、天华公司、加隆公司等都是利用本市丰富果品资源,生产加工市场所需的产品,使企业获得了成功发展。这些大型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充分发挥了带动农户实现共同致富的作用,而且进一步推动了果品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3.3依托自然条件培育原材料基地,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的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专用的加工原料品种和固定的原料基地。辛集市的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正是因为坚持了“一手抓产品加工,一手抓基地建设”,通过工业带动农业,通过建立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把广大农村变成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实现了公司和农户“双赢”。
3.4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当今的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生产,而是涵盖生产、加工、储运、营销等多个环节。只有通过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一种声音说话,一个拳头对外,才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龙头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辛集市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农产品经济人队伍建设,构建龙头企业与市场、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有效对接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