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发展林业提升综合效益经验材料
经营林业绿色XX以林业大发展促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提升
XX镇共有48个行政村,8.2万人,辖区总面积8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万亩,有林地4.6万亩,山川河流2.8万亩,村庄道路2.6万亩,林木覆盖率已达到26以上。境内有大中型煤矿五处,塌陷地3.2万亩。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林业部
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我们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林业增效”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林业大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体制,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壮财源的好路子,赢得了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大提升。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8931万元,其中林业收入占到了20.9;农民人均纯收入3735元,其中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到了13.1。
一、强化一种“大林业、强产业、长效益”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林业生产
前几年,因为我们XX地处矿区,发展经济的路子多、条件宽,大部分群众都靠矿生存、以煤发家,对农业经济尤其是林业生产没有深层次、高角度的认识。又因为前几年是探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林业生产也无成功经验可循,发展体制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我们XX曾出现过“前面造林、后边毁树,年年植树不见树”的现象,有的群众也编成了顺口溜:“春天一根苗、夏天一根杆、秋天一个眼”。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煤矿向非煤产业转移,自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加大了对农业政策的倾斜,使农村各种利益结构关系随之调整,许多群众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发展路子。在这种背景下,林业作为一项“绿色产业”,快速崛起,发展迅猛,显示出了极强的生机和活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参与。我们XX的干部群众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机遇,坚定“大林业、强产业、长效益”的发展理念,把林业生产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头戏来抓,大胆实践、改革探索,经历了集体统栽统管、个人承包、树随地走等几个阶段的发展,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功的经验。2000年,我镇在全市率先采取招标拍卖和股份经营的方式,在复垦的董庄铺旧村址上发展速生丰产林6000多亩,栽植速生杨33万多棵,实现效益300万元;2001年,在北部山区探索经济林高效种植模式,发展设施杏大棚90多个,现已增加到了146个,年可创造效益180多万元。
去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念,坚持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立足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林业生产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巩固扩大林业生产成果,使林业生产逐步成为我镇的一项支柱产业。今年年初,我们就坚定“早半拍、快一步”的责任感的紧迫感,把林业生产摆到了第一位,作为全年的开局仗来打,提出了“大干三年,经营林业,绿色XX,强村富民”的奋斗目标,并制定方案,研究措施,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镇有林地46660亩,占总面积的36.5,林木总量突破了350万棵,形成了阶梯式的发展格局。
二、制定一个“前瞻性、合实际、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落实各项任务目标
XX的地形地貌是北高南低,北部是资源丰富的山区丘陵,南部是高产高效的平原地带,中部是五个煤矿的集中地带,塌陷地已达到了26000多亩。总体衡量,我们XX有着较大的开发前景,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农、林、水、路综合治理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巩固扩大开发建设成果,我们在2000年以前,就聘请上级专家,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实地调查和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南部平原林网化、中部矿区塌陷地片林化、丘陵地带干果化、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化”的总体发展规划。几年的实施,已在南部平原八纵二十二横的道路上建立起了绿色通道,里程达105公里,植树110万株,6万亩的平原也已全部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植树33万多株;在中部矿区19个搬迁村,复垦开发2.5万亩塌陷地,发展丰产林1.5万亩,栽植107、108等树木82万株,预计到轮伐期时产值可达1.6亿元,人均增收3280元;在丘陵地带发展经济林1.4万亩,栽植核桃、冬枣、石榴等77万株,年产量可达210万公斤,产值400多万元;在北部1.2万亩山区,全部实施了封山育林工程,绿化面积达到85以上,并且围绕陶山商圣范蠡古迹作文章,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我们在落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下达给我镇的林业生产任务,立足镇村实际,抽调农委、林果站、水利站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测量规划,又细化量化了年度发展目标,制定了“突出三个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的年度发展计划。“突出三个重点”,即荒山造林、绿色通道、村镇及四旁植树。荒山造林1500亩,栽植侧柏、火炬、刺槐等树木16.5万株;补植完善
第二篇:乡镇发展林业提升综合效益经验材料
乡镇发展林业提升综合效益经验材料
经营林业绿色xx以林业大发展促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提升
xx镇共有48个行政村,8.2万人,辖区总面积8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万亩,有林地4.6万亩,山川河流2.8万亩,村庄道路2.6万亩,林木覆盖率已达到26以上。境内有大中型煤矿五处,塌陷地3.2万亩。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林业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我们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林业增效”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林业大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体制,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壮财源的好路子,赢得了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大提升。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8931万元,其中林业收入占到了20.9;农民人均纯收入3735元,其中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到了13.1。
一、强化一种“大林业、强产业、长效益”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林业生产
前几年,因为我们xx地处矿区,发展经济的路子多、条件宽,大部分群众都靠矿生存、以煤发家,对农业经济尤其是林业生产没有深层次、高角度的认识。又因为前几年是探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林业生产也无成功经验可循,发展体制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我们xx曾出现过“前面造林、后边毁树,年年植树不见树”的现象,有的群众也编成了顺口溜:“春天一根苗、夏天一根杆、秋天一个眼”。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煤矿向非煤产业转移,自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加大了对农业政策的倾斜,使农村各种利益结构关系随之调整,许多群众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发展路子。在这种背景下,林业作为一项“绿色产业”,快速崛起,发展迅猛,显示出了极强的生机和活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参与。我们xx的干部群众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机遇,坚定“大林业、强产业、长效益”的发展理念,把林业生产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头戏来抓,大胆实践、改革探索,经历了集体统栽统管、个人承包、树随地走等几个阶段的发展,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功的经验。2000年,我镇在全市率先采取招标拍卖和股份经营的方式,在复垦的董庄铺旧村址上发展速生丰产林6000多亩,栽植速生杨33万多棵,实现效益300万元;2001年,在北部山区探索经济林高效种植模式,发展设施杏大棚90多个,现已增加到了146个,年可创造效益180多万元。
去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念,坚持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立足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林业生产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巩固扩大林业生产成果,使林业生产逐步成为我镇的一项支柱产业。今年年初,我们就坚定“早半拍、快一步”的责任感的紧迫感,把林业生产摆到了第一位,作为全年的开局仗来打,提出了“大干三年,经营林业,绿色xx,强村富民”的奋斗目标,并制定方案,研究措施,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镇有林地46660亩,占总面积的36.5,林木总量突破了350万棵,形成了阶梯式的发展格局。
二、制定一个“前瞻性、合实际、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落实各项任务目标
xx的地形地貌是北高南低,北部是资源丰富的山区丘陵,南部是高产高效的平原地带,中部是五个煤矿的集中地带,塌陷地已达到了26000多亩。总体衡量,我们xx有着较大的开发前景,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农、林、水、路综合治理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巩固扩大开发建设成果,我们在2000年以前,就聘请上级专家,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实地调查和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南部平原林网化、中部矿区塌陷地片林化、丘陵地带干果化、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化”的总体发展规划。几年的实施,已在南部平原八纵二十二横的道路上建立起了绿色通道,里程达105公里,植树110万株,6万亩的平原也已全部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植树33万多株;在中部矿区19个搬迁村,复垦开发2.5万亩塌陷地,发展丰产林1.5万亩,栽植107、108等树木82万株,预计到轮伐期时产值可达1.6亿元,人均增收3280元;在丘陵地带发展经济林1.4万亩,栽植核桃、冬枣、石榴等77万株,年产量可达210万公斤,产值400多万元;在北部1.2万亩山区,全部实施了封山育林工程,绿化面积达到85以上,并且围绕陶山商圣范蠡古迹作文章,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我们在落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下达给我镇的林业生产任务,立足镇村实际,抽调农委、林果站、水利站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测量规划,又细化量化了发展目标,制定了“突出三个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的发展计划。“突出三个重点”,即荒山造林、绿色通道、村镇及四旁植树。荒山造林1500亩,栽植侧柏、火炬、刺槐等树木16.5万株;补植完善绿色通道5500米,植树1.5万株;村镇和四旁植树8万株;康汇两河植树7万株。“实施三大工程”,即南部涝洼地农田林网“网格化”工程、中部塌陷地丰产林“片林化”工程、北部陶山小流域经济林“干果化”工程。新建农田林网2.5万亩,植树36万株,统一按“一路四行”栽植;新发展速生丰产林4200亩,植树24万株;新发展干鲜果经济林8000亩,栽植核桃32万株,堰边花椒26万株;新植总量突破110多万株。
三、探索一套“市场化、多样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本着明晰所有权,放开经营权,规模开发、适度集中的原则,我们市场化运作,政策性推动,大胆探索林权制度改革,通过宣传发动、算帐对比、效益分析、典型带动、干部带头等方式,营造出了林业大发展的好氛围,走出了一条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的新路子。一是家庭林场型。即个人以买断、承包、租赁等形式,取得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自我投资,自主经营。全镇共兴办家庭林场3处,面积1500多亩。二是大户承包型。即经营大户通过竞标的方式,取得荒山、河流的承包权,自主投资开发林地,栽植林木。共有22个大户承包荒山、河流8000亩,现已造林5000亩,栽植核桃、柿子等经济果树11万棵,速生杨16.5万棵,总收入可达4000万元。三是统栽统管型。全镇9个班子强、群众基础好的村本着集体创收、群众增收的原则,实行了统栽统管,由集体直接经营管护,共发展丰产林4500亩,植树24.7万棵,预计为集体增收4950万元。四是股份合作型。在积极做好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的前提下,我们积极吸引外资投资开发,以林地所有权作价入股,经营单位以生产资金入股,经营利润按股分红。共吸引外资8000万元,发展规模林地1.5万亩,植树80多万棵。
四、创建一个“政策优、服务广、领导强”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为林业大发展助阵加油添后劲
林业生产的大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干部群众要有充分的认识;二是要有适于发展的较硬环境。近几年,我们xx的广大干部群众对林业生产的认识非常到位,情绪高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强烈,尤其是群众的主动性有一种摁都摁不住的势头,各种空闲场地、屋后院内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是xx林业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但要想取得规模化发展的效益,单纯靠群众的自发行为难以奏效,必须走政府搭台、市场参与,群众唱主角的发展路子。为此,我镇站在更高的角度、更远的打算、更广的视角上,制定政策引导,优化服务推动,加强领导督促,真正为林业发展助阵加油添后劲。
1、制定各类政策,强化促动功能。制定好有关的配套政策,是促进林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工作中,我们主要制定并落实了三项政策:一是考核奖励政策。镇党委政府每年都根据总体规划,对林业生产进行有侧重地部署安排,按照标准、时限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四次”验收评比,即拍卖合同的签订、挖穴、植树、苗木成活保存率。并将这四次验收评比结果综合起来,作为年终确定林业生产奖的依据。对完成任务的管区,奖励现金1000元;根据任务量大小及进度、质量情况,对村评出阶段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1500元的现金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村,给予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通报批评,并扣除半年统筹工资的50。凡因措施不力、消极应付,工作不积极主动、尽职尽责,造成工作被动的,视情况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届中调整。对包村部门,视所包村完成任务的进度、质量情况进行考核,作为本部门年终总评和部门负责人岗位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因指导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所包村完不成任务、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视情况扣发本部门的补贴。二是苗木补助政策。为确保林业生产的质量效益,我们严把苗木购进关,严禁各村私自购苗进苗。确定苗木数量时,由各村向镇林果站申报用苗计划,并按申报计划交纳50的苗木款,原则上这50的苗木款由村集体发动承包户上交,以便于增强他们植树、管树的责任心。另外50苗木款由镇财政支付,这样既避免了虚报计划现象,也杜绝了过去因苗木款全部由镇财政补助而造成的对树木不尽心、不爱护的现象,更体现了党委政府发展林业的信心和决心,给广大干部群众吃了“定心丸”。用苗计划确定后,镇党委政府面向社会统一招标购进树苗,由镇林果站负责把好质量关,杨树苗一律按照胸径2.5公分的标准购进,核桃苗一律是两年嫁接苗。财政所负责把好数量、资金关,实行发放单制度,根据各村的申报计划和上交50苗木款情况,由林果站站长、财政所所长、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字,对各单位需用树苗进行核实后发放。今年上半年,全镇购进苗木112万株,仅镇财政支出的50苗木补助款就达到了120多万元。三是有奖举报政策。为巩固林业生产成果,维护广大林农、果农的利益,彻底根治过去“年年植树不见树”的现象,严厉打击破坏林业生产的不良行为,镇党委政府除了印制宣传单、扎制宣传车进行广泛宣传舆论外,还专门制定了对破坏林业生产行为进行有奖举报的政策,规定:凡发现一例偷树毁树等不良现象,就可向镇人民政府、林果站、公安分局举报。举报方式实行书信举报和电话举报两种方式,镇党委政府为举报人严格保密。对查实的举报问题,由镇财政给予第一举报人1000元的现金奖励。另外,镇党委政府将护树与护路相结合,在组建公路管理养护队时,也成立了林木管护队,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村“两委”成员划片包干,昼夜值勤,确保了林木保存率和成活率。
2、建立专业组织协会,强化服务功能。近年来,我们转变过去那种行政推动的做法,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调动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工作中,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服务,以服务促生产,以生产凝聚人气、集聚旺气,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大产业发展格局。在组织林业生产中,我们统一挖穴、统一栽植、统一技术服务。挖穴阶段,采取集中会战与机械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镇党委政府协调联系机械,各村组织群众进行会战;栽植阶段,镇党委政府抽调机关干部包村包片、深入田间路边,按照栽植标准进行指导;技术服务上,我们一方面加强镇林果站技术人员的责任,实行服务包干制,要求技术人员巡回到所包片进行指导服务,另一方面与省果科研究所、泰安农科所等单位联系,邀请专家到村中授课,现场指导。在搞好各个生产环节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还注重经营服务,为群众提供产、销、加等方面的服务,解决林农、果农的后顾之忧。2000年,成立了林果生产经营服务协会,吸收会员4200人,成立协会小组98个,专门负责处理林业生产经营的难题。2003年引进年加工能力10万立方米的鑫国高密度板加工项目一个,建立纸浆、高密度板速生丰产林基地4处,干鲜果基地5处,在镇驻地建立林果产品批发市场一处,年销售木材2000立方,干鲜果1200万公斤,可增收120多万元。
3、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强化统领功能。为把林业生产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镇里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由分工书记、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由农委、林果、水利、财政等部门及各管区书记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检查、调度、督促和指导。各村也都明确了专门人员具体抓、靠上抓。同时,我们严格了管区、村及包管区领导、包村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按照总体规划部署,结合本地林果业生产特点,划分了平原林网、塌陷地丰产林、丘陵经济林、山区绿化、生态旅游五个责任片,分别由领导干部带领部门同志“包干”,细化量化科技推广目标任务,并签订责任状,与年终考核、评先树优、绩效绩酬、职称晋升等方面挂钩。
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发展基础上,继续牢固树立“盛世兴林、改革活林”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强化,改革再深化,扎扎实实地走好新形势下林业大发展的新路子,把林业产业做大、做强,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和谐稳定发展。
第三篇: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定远县发展林下经济汇报材料
定远县位于皖东腹地,江淮丘陵。全县国土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四座国有林场,总人口98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有林地面积60万亩。近几年,县委、县政府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在抓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努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有了飞速发展。目前全县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从业人数达到5000多人,年林下经济收入达到4000万元。
一、我县林下养殖的基本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定远县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拿出专项资金,扶持林下规模养殖。通过林牧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2010年全县林下存养家禽家畜110万(头)只,出栏320万(头)只;发展林下规模养殖场42处,有效利用林下空间20余万亩;农民从中获得收益4000万元。涌现出定远县亲情绿色养殖公司等一批林下养殖企业,在当地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我县林下养殖模式主要有:
1、林下养禽模式。该模式适宜于2002年以来退耕还林地内和山场林地,一般是先林后牧(即先造林,后养殖)。饲养方式主要为放养和舍饲相结合。主要在张桥、蒋集、西卅店、定城、严桥、桑涧等乡镇。
2、林下养兔模式。该模式适宜于山场林地,一般是先林后牧,也可林牧统筹、合理安排。主要在永康青山等乡镇。
3、林下养羊模式。该模式适宜于山场林地。多属于林牧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饲养方式实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主要分布在我县沿山范岗、能仁、拂晓、池河岱山等乡镇。
4、林下养牛模式。该模式适宜于山场林地。一般先牧后林(即先建设,后植树),林牧统筹安排。饲养方式主要实行圈养。主要分布在能仁、永康靠山等乡镇。
5、林下养猪模式。该模式适宜于2002年以来退耕还林地,小型育肥猪舍或简易育肥小区建于林内,多见于先林后牧,林牧统筹安排。一般占地面积30亩,存栏育肥猪300头以上,年出栏二茬。主要分布在蒋集、连江、仓镇、池河、张桥、严桥、藕塘等乡镇。
6、林下养蝉模式。该模式适宜于2002年以来退耕还林地。产品主要用于中药材和食用。2009年,我县三和集镇已经有林农在林内放养120亩,计划今年夏季即可收益。我县林下规模养殖组织形式大体分为二类:一是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设林下规模养殖小区。通过引导农民投入和协调信贷资金建设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养殖小区,同时建立“公司十合作社十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的生产模式,推动养殖业的发展。如蒋集镇亲情绿色养殖公司;二是个人投资建设林下规模养殖小区。如张桥胜利、桑涧天河等地。
我县林下养殖实践证明,林下可以饲养多种畜禽,但以小型动物更适宜在林下养殖。总之,发展林下规模养殖形式多种多样,模式不断创新,但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使林下养殖成为绿色、生态林牧业发展的亮点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热点。
二、我县林下养殖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县农委负责协调全县林下养殖具体工作,林业、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负责协调林地和生产饲养方面遇到的情况和问题。
2、增加资金投入。由县农村信用社出台了《定远县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加大对林下养殖的信贷扶持力度。截止目前,全县金融部门共投放贷款200多万元用于扶持林下养殖生产。
3、搞好示范带动。为推动林下养殖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县范围内狠抓了一批林下养殖示范场区,供广大养殖户参观学习。2010年,全县林下养殖专业示范场地42处。同时,对规模以上养殖专业大户,县农业部门一次给予3—5万元奖励。大大激发了林农在林业养殖的积极性。
4、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为把千家万户的林下养殖者组织起来,联合闯市场,形成规模优势和产品竞争优势,我县围绕林下养殖,积极引导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养殖协会)。截止2010年底,全县围绕林下养殖累计组建合作经济组织11个。
三、我县林下养殖存在的问题
1、林下养殖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林下养殖是根据我县资源优势提出来的,现在正处于各种发展模式由尝试阶段向推广阶段的过渡期,林牧结合的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还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探索。比如造林模式、密度与畜禽品种的结合方式,野外大棚的防风、防寒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产业化经营及市场开拓有待于加强。我县的畜牧产业化经营起步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少、规模小、产量低,林下养殖也缺少品牌,这些都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3、生产要素配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林下养殖发展面临着林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分配不合理的制约,尤其是资金更为突出。发展林下规模养殖,前期运作资金较大,一个存养2000只的鸡舍,需资金2.5万元,一般农户都感觉很困难。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养殖户原始资金积累少,以及货款难度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发展林下养殖是一大制约因素。
4、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畜牧业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动物防疫体系、良繁体系、饲料安全体系、加工流通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还不够健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畜牧业技术推广方式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式有待完善和创新。
第四篇:云和2018农业综合效益提升
云和县2018农业综合效益提升
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明确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强化工作考核,根据《云和县2018乡镇(街道)和部门综合考核办法》要求,特制订云和县2018农业综合效益提升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考核内容及考评办法
(一)责任落实(10分)
1.落实农业统计主体责任及时上报责任人员变动情况(10分)。各乡镇(街道)明确农业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农业统计业务有专人负责,如分管领导及农业统计业务员发生变更,及时调整并上报农业局备案。
考评办法:查阅相关文件,未明确不得分,未按要求配备农业统计员不得分;分管领导及农业统计业务员发生变更未及时调整的扣5分,未及时上报农业局备案扣5分。
(二)农业统计(70分)
2.建立健全农业统计工作相关工作机制,落实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10分)。建立乡镇(街道)农情上报工作机制和落实农业统计上报规范化机制建设工作要求。
考评办法:查询相关文件、未建立不得分,未落实酌情扣分。
3.定期上报农业下发的业务报表(10分)。根据业务工作要求,乡镇(街道)开展定期农业业务统计工作,每季度定期开展农业产业数据的上报工作。
考评办法:未按时上报,逾期上报者扣5分,扣完为止。4.农业产业发展情况(50分)。各乡镇(街道)当年农业产业产量(包括农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增长率。
考评办法:根据统计局年终上报系统,评出综合增长率最高的乡镇(街道)得50分,其他乡镇(街道)根据排名先后酌情扣分。
(三)信息报送(20分)
5.及时报送农情信息,包括重大农业项目建设情况以及先进工作经验(20)。乡镇(街道)及时报送农业工作信息,每月2篇。
考评办法:此项以农业局办公室收到的信息统计为准。每少一篇扣2分,扣完为止。
三、组织实施
考核由农业局统一组织,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阶段性考核为主,采取查台账,翻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考核。
四、考核评分
农业综合效益提升考核总分为3分,云和县农业局将按照县考核办统一部署,根据各乡镇(街道)工作落实情况打分。
五、附则
本考核办法由云和县农业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乡镇发展经验材料
立足高起点建设高标准
一体两翼一园区实现镇域跨越式发展
中共XXX镇委员会
去年以来,XXX镇新一届党政领导思路清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项目突破、经济突围、面貌突变”,建设“最强XXX、最美XXX”这一发展战略。确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建设经济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XXX”这一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舍、引、联、盘”,全力打造“一体两翼一园区”,在短短时间内实现项目突破,面貌突变。主要做法是:
一、选准规划着力点,突出“一体四区一线”新特色。去年以来,XXX镇按照“一体两翼一园区”整体发展思路,着眼“一体一线四区”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格局。确立了“不贪大求洋,突出科学性;不固步自封,突出前瞻性;不务虚作秀,突出实用性”,着力打造具有现代色彩和北方山地特色的小城镇。一体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建设“舍”得资金投入。投入资金80余万元,邀请上海华东设计院专家对《XXX镇2010年—2020年》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镇中心总体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在镇区共征用土地200余亩,对征回的土地合理利用;一线是对三邓线县城至XXX段6.3公里道路进行扩宽改造和高规格绿化;四区是建设
1省级新型农村社区、镇行政区、教育区、文化活动区。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小城镇建设与拉大城镇框架结合起来,集中利用三年时间把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人文等特色进行全方位展示。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确定实施10多项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工程突破历史新高。总投资2.8亿元,实施建设省级新型农村社区、县城至XXX段6.3公里道路扩宽改造和道路两侧绿化、镇区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全镇房屋统一用“安居红”颜色粉刷等工程已经完工,XXX县XXX外国语学校、镇行政区、镇区水厂、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竹园月湾城中村改、竹园村观沟组道教文化扩建等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和有序推进之中。该镇以“大拆大建”方式,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成功一批”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与县城一体化连接新亮点。
二、定准工业发展增长点,加快“两翼”促发展。XXX镇紧紧抓住工业园区建设是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和一个地区经济大发展这一重要前提。去年以来,XXX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两翼”发展战略,扩大马圈村、清和堂村和镇区长青钨钼科技有限公司两大工业园区生产规模,依托北边马圈、南边长青钨钼科技有限公司“两翼”工业园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由于强化服务引导,使企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其中引资河南煤化集团5.7亿元对XXX县长青钨钼责任有限
公司兼并整合项目、投资2亿元的XXX县长青钨钼科技建设项目、温州科信轻工机械有限公司3500万元的思源饮料厂等项目已投入正常生产,总投资5000万元的XXX县田丰公司技改项目,正在进行矿山建设;新建项目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的君企公司扩建项目,目前正在协商中,上海安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重新扩建的洛阳开拓者矿业有限公司选厂项目,正在进行中。随着XXX镇工业园区“版快”的不断扩大,同质化“企业集聚”成了XXX镇工业园建设的一项主攻方向,工业产值突破历史新高。截止11月底,全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3亿元,占预算1.14亿元的107%,其中完成地税9550万元,国税2680万元,企业总产值43.05亿元、实现增加值18.64亿元。
三、找准产业活力点,盘活“一园”增效益。XXX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引龙头、带集群、成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四区启动发展“特色产业园区”。通过“政府引导、科技培训、村村联接”的合作发展方式,盘活园区经济,对特色产业一体化规划、市场化运作、联接式发展,全镇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化。一是以镇大学生村官花园村林下土鸡养殖基地为中心的畜牧规模养殖区已突破6万只(头);以花园、白沙洞等村为中心的中药材种植区已扩大到1.5万多亩;以公主坪村为中心的无公害蔬菜、高山玉
米种植区面积已扩大到300多亩;以XXX、清和堂和郭店村为中心的袋料食用菌种植区已发展到21万袋。2010年镇招商引资的洛阳奥达特农业产业化食用菌技术开发龙头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70亩。工程分为三期,现一期工程已经达产,已建设标准化控温褐菇种植车间16个,立体种植面积17264平方米,并配套建设麦秸堆放区、一次造料系统和二次发酵隧道,年产褐菇1800吨,创产值5400万元。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后,年产蘑菇20000吨,年创产值2.2亿元。全面达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牛排菇生产种植、研发基地,五年内实现公司研发、培植菌种开发加农户回收产品,可带动1000余农户种植食用菌奔小康。
四、加大投入切入点,筑牢“稳定”连接线。为扎实做好安全预警和防控工作,XXX镇建立了一条“无缝对接、区域全覆盖”的空中安全防控体系。一是投资100余万元,购买对讲机80部、手摇式报警器40台、口哨1000个、帆布6000多米,在全镇设立了紧急避险点200个。确保尾矿库驻库员、镇村领导及各村组长对讲机每人一部,手摇报警器每个居民组一台,口哨每个居民组10个,一旦发生险情,在道路、通讯中断情况下,通过无线通讯网络,确保第一时间与尾矿库安全员和镇、村、组干部取得联系,快速通知群众安全撤离;二是投100余万元,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派出所
安装红外监控系统,在镇重点部位安装15个摄像头,实现了镇区电子监控无缝隙覆盖;建起了直达马圈的电子监控专用光纤,实现了企业监控与110的联网;三是在10个村安装了平安大喇叭和技防监控系统。安装10户联防200组,自动报警器30多组320个,安装气死贼300个,电子狗200个,技防覆盖面95%以上;强化巡逻防控工作。在6个村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巡防队,由派民警带队驻村巡逻;四是建立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四联动服务工作运作机制。实行部门联动,综合运作信访稳定,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实行一条龙服务,坚持做到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归档,从而形成了“各个有任务,人人有指标”的工作局面,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全镇信访量较往年有了大幅度下降。
XXX镇盘活全镇发展气魄,运筹帷幄,把镇盘新、路盘亮、产业盘优、效益盘高、人盘安。不久的将来,一个具有现代色彩和北方山地特色的小城镇将会展现全县人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