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3 16:4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通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通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南通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办法

南通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南通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运行、使用的管理,促进校园网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南通市所有接入互联网、完成“校园网”建设的中小学校以及各学校内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 南通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规划、指导工作,各县(市、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所在县(市、区)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规划与指导工作。

第四条 南通市教育信息中心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具体负责全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各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电教中心)具体负责所在县(市、区)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建网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或书记分管、职能科室负责人和网络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校园网络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园网络发展规划、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协调处理全校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各建网学校应成立校园网络管理中心,负责落实本校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制订校园网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技术规范,实施对师生上网技

能的培训。

第七条 建网学校须明确网络中心负责人、网页管理责任人、信息发布审核责任人、各栏目信息发布安全责任人,校园网络信息发布的内容需经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登记,学校网站不得违规转播、链接、集成境外电视、视听节目的网站,不得链接含有不良信息的网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校园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内容:

㈠违反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

㈡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泄露国家机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

㈢侵犯国家、社会、学校、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㈣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㈤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宣传封建迷信;

㈥散布谣言,编造和传播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㈦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教唆犯罪;

㈧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第八条 校园网中应使用正版软件,尊重、保护知识产权。

第九条 校园网主要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倡中小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但不得以各种名义变相经营网吧。

第十条 各建网学校和单位要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许可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 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或建有校园网的学校应积极

采取技术防范措施确保校园网络安全。校园网络中心和配线间应配备消防、防雷、防水、防静电和防盗等设施,校园网络边界应设置防火墙和内容过滤设备或软件,并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

第十二条 建网学校应配备相应的专(兼)职校园网络管理人员。专(兼)职校园网络管理人员须具有计算机、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通信等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并具有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100信息点以下的校园网应配备1名专(兼)职网络管理人员,100-250信息点的校园网应配备2名专(兼)职网络管理人员,250信息点以上的校园网应配备1名专职及2-3名兼职网络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 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专职校园网络管理人员须取得江苏省基础教育网络管理人员培训高级班合格证书或相应证书,兼职网络管理人员须取得江苏省基础教育网络管理人员培训中级班合格证书或相应证书。专、兼职网络管理人员应参加公安部门组织的网络安全培训。

第十四条 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应模范遵守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采取技术措施,确保校园网络设备安全运行。校园网络值班人员应及时升级系统补丁,封堵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漏洞,更新防病毒软件,对重要数据定期备份,定期检查服务器、网络存储等设备,防止黑客盗用校园网设备发布不良信息、发送垃圾电子邮件,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节假日网络中心应安排专人值班。严禁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私自出租服务器空间的行为。

第十五条 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应认真监测网络运行状况,有权

对不正当使用网络资源的现象进行制止和追查,并上报学校校园网络管理领导小组,情节严重的应及时上报市、县(市、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

第十六条 学校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应定期组织对全校计算机的使用安全情况的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应及时上报学校校园网络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校园网络管理领导小组责成使用部门或个人进行整改。

第十七条 各校要加强师生上网的账号和IP地址的管理,用户在申请联入校园网时必须实名注册。对师生上网进行登记,上网日志应进行备份登记内容,登记内容和记录备份保存时间不得少于60日,并在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登记内容和记录备份在保存期内不得修改或者删除。

第十八条 校园网用户应按照网络中心指定的IP地址接入校园网,同时妥善保管好账号、密码,不得外传、外借,校园网络用户因外传、外借账号、密码而造成非法用户使用合法用户的账号进入校园网的,追究该账号拥有者的安全责任。

第十九条 各校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教育活动,提倡师生文明上网,开展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活动

第二十条 各建网学校发现有关计算机病毒入侵、危害国家安全、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行为的,应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市、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和属地公安机关计算机网络监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新建校园网的学校在校园网建设实施前应向市、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电教中心)报送方案,方案包括以下材料:

㈠校园网络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㈡网络中心负责人、网页管理责任人、信息发布审核责任人、BBS安全责任人名单;

㈢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名单及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

㈣校园网络拓扑图及IP地址分布图;

㈤校园网拟运行的软件平台及提供的服务;

㈥校园网络安全有关技术防范措施;

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和使用的相关制度;

㈧校园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以上材料所涉及内容发生变更时,应在两周内将相应变更内容重新报送市、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电教中心)。

第二十二条 市、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电教中心)应加强对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定期对中小学校校园网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应及时责成使用单位或个人进行整改,并及时上报市、县(市、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对拒不整改的单位或个人由市、县(市、区)教育局给予取消当年相应的评先资格等处分。

第二十三条 校园网络因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而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由市、县(市、区)教育局给予取消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当年相应的评先资格等处分,并建议有关机关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南通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通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2年3月15日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南通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以及具有本市户籍在县(市)之间或者在县(市)与南通市区之间流动居住的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居住证,是流动人口在本市居住的证明和享有国家、本省及本市规定权益和公共服务的凭证。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以及居住证的申领、发放、使用等相关服务与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外国人、无国籍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不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公安机关是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制作、发放以及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发展改革、教育、民族宗教、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交通运输、卫生、人口计生、工商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关工作。

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及其他组织,应当积极协助公安机关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将居住证管理以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七条

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实现市、县两级政府及其政府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其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安全保障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

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

第八条

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居住地之日起7日内,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其委托办理机构申报居住登记,并填写《流动人口居住登记表》。

用人单位或者学校为流动人口提供住所的,可由用人单位或者学校集体申报居住登记。

第九条

年满16周岁的流动人口,拟在居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在申报居住登记的同时,应当申领居住证。

第十条

房屋所有人、承租人或者房屋中介机构为流动人口提供居住服务的,应当督促居住人员申报居住登记;居住满7日仍未申报居住登记的,房屋所有人、承租人或者房屋中介机构应当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报告居住人员情况。

第十一条

对申报居住登记的下列人员,除本人提出申领,可以不发放居住证:

(一)未满16周岁的流动人口;

(二)探亲访友、就医、旅游、出差的;

(三)在本市全日制教育机构学习或者在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的;

(四)已办理旅馆业住宿登记的。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和申领居住证的,除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居住处所证明外,还应当根据情况分别提供下列材料:

(一)在本市有固定职业的,由用人单位提供就业证明;

(二)携带未满16周岁子女的,提供子女户籍证明或者户口簿;

(三)18至49周岁的成年女性提供婚育状况证明。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应当对流动人口提供的材料进行审验,材料齐全、有效的,当场给予居住登记。

申领居住证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发给居住证。

对提供材料不齐全的,当场一次性书面告知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十四条

居住证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居民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等主项信息发生变更影响使用功能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7日内到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换领居住证。

居住证持有人居住地址、工作单位、政治面貌、婚育状况等登记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日内到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五条

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时,应当真实、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不得提供虚假信息或者虚假材料。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可以委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综治工作中心(站)、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用工单位等从事居住登记、居住证受理、发放等工作,并在辖区范围内予以公告。

第三章

居住证使用

第十七条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一)按规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

(二)依法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免费享有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三)按规定享有传染病防治和儿童计划免疫保健服务;

(四)按规定申请参加本市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职业(执业)资格考试或者职业技能鉴定;与本地居民享有同等的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

(五)参加本市组织的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的评选;

(六)符合条件的可接受免费法律援助;

(七)依法参加就业单位、居住地社区组织有关社会事务管 理和党团组织活动;

(八)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达一定年限,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纳税且无违法犯罪记录的,可按当地规定申请保障房待遇;

(九)申请办理车辆登记和机动车驾驶证;

(十)享有当地规定的公共交通乘车优待;

(十一)享有当地规定的惠民殡葬、文明办丧补贴待遇;

(十二)享有当地规定的急难险困、重大疾病等临时性救助,特困家庭妇女可参加两年一次的免费妇科疾病检查;

(十三)随行子女接受学前、义务教育的,由居住地教育部门等相关单位根据居住证持有人现居住地幼儿园和学校分布情况以及招生计划,按照相对就近、统筹协调的原则安排入托、入园和入学;

(十四)国家、省、市和居住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权益和公共服务。

居住证办理未满6个月的,不适用本条第八项至第十三项的规定。

第十八条

居住证持有人符合本市居住地户口迁移政策的,可以申请本市居住地常住户口,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研究、拓展和完善居住证的使用功能,并适时将变化扩展的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的相关权益和公共服务事项向社会发布。

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商业组织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要求流动人口使用居住证,不断拓展居住证的使用功能。

第四章

居住证管理

第二十条

居住证由公安机关每年签注一次,居住证持有人应当自居住证签发之日或者信息变更、签注之日起的第12个月到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其委托办理机构办理签注手续。逾期不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使用功能自动中止。

对使用功能中止的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自中止之日起30日内办理恢复使用手续的,其居住证的使用功能恢复,在居住地的居住期限连续计算;居住证持有人自中止之日起30日内未办理恢复使用手续的,其在居住地的居住期限自居住证的使用功能恢复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注销居住证:

(一)居住证持有人有关情况发生变化后不符合居住证申领要求的;

(二)居住证持有人在申领时提供虚假材料取得居住证的;

(三)其他情况需要注销的。

第二十二条

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流动人口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和联通共享。

第二十三条

国家行政机关、其他履行法定职责的单位和个人在履行法定职责时可以查询、使用与其履行职责相关的居住信息,相关单位应予以配合。

居住证持有人向公安机关查询或者授权他人查询本人居住信息的,公安机关或者其委托办理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服务。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执行公务时,可依法查验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不得拒绝。

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为流动人口提供相关服务需要明确流动人口身份等信息时,可以查验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应当配合。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在居住证制作、管理、使用过程中获悉的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进行买卖,不得擅自披露,不得用于法定职责或者居住证持有人授权以外的用途。

第二十六条

首次申领居住证以及办理居住证签注、信息变更的,不收取费用。

居住证遗失、损坏的,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及时申请补领或者换领。因遗失、损坏而补领、换领居住证的,应当根据价格部门核定标准缴纳工本费。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依法申领暂住证的,在暂住证有效期内可以继续使用;暂住证持有人也可以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其委托办理机构换领居住证,视作首次申领。

第二十九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办法,可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合肥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合肥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合肥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保护管理的领导工作,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相应的技术支持、监督和协调工作。合肥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保护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各区县可成立相应的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并负责本区县的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保护管理的领导工作。

第三条建立校园计算机网络或有对外发布的学校主页以及开办网校的学校应报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登记备案,并负责本校网络或主页的安全管理。

第四条建立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学校应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保卫、网络管理等人员参加的网络安全管理小组。学校必须设置至少两名经过统一培训的网络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学校网络的使用及审查上网信息。为便于统一组织和协调,各学校须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与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的联系并及时向合肥教育信息网报送相关的学校信息,联络人员如有变动,要及时报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备案。

第五条建立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包括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登记、并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核的制度、上网信息日常检查制度、安全事故和案件报告制度、黑客入侵和有害信息上报制度、对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网络机房管理制度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发生的案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公安机关报告,并报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登记备案。

第六条校园计算机网络进行国际联网(以下简称国际联网)的中小学应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网络安全和保密知识教育培训。校园计算机网络仅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非营利性活动,严禁利用网络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干扰其他网络用户、破坏网络资源和破坏网络设备及侵犯知识产权的活动;严禁利用网络从事商业活动;严禁在网络上发布、传播有害数据或应该审查而未经审查的数据;不得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的信息;不得在网络上公布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以不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

第七条建立网站的学校应当有专人管理,并建立管理责任制。在BBS服务器上,采取有效的身份识别、安全审计措施。在电子邮件、新闻组、WWW服务器上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和信息过滤技术,应当有安全审计功能。网络系统应当建立用户上网日志记录。

第八条涉密的信息、文件不得上网,确定密级的界限应根据国家保密法和国家保密局的有关法规、规定执行。单位载有秘密(含秘密级以上)信息的计算机不得上网,用于上网的计算机要与内部局域网物理上隔断。

第九条 各重要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应当采取备份措施,应当有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和灾难恢复措施。

第十条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在电源防护、防盗、防火、防水、防尘、防震、防静等方面,采取规范的技术保护措施。

第十一条各中小学在信息技术课中应当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方面的教学内容。

第十二条各联网学校应根据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的规定,利用我市教育系统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每天定时接受市教育局的相关信息以及上报学校信息。

第十三条市属学校新建计算机网络或对外发布的网站前,应将规划情况和技术方案报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审核。

第十四条其他教育单位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濮阳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最终版)

濮阳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了加强对我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保护,有效使用各种网络资源,保障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河南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办法》精神,结合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情况,针对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濮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濮阳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保护管理的领导工作,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相应的技术支持、监督和协调工作。濮阳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保护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各区县可成立相应的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并负责本区县的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保护管理的领导工作。

第三条建立校园计算机网络或有对外发布的学校主页以及开办网校的学校应报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登记备案,并负责本校网络或主页的安全管理。

第四条建立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学校应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保卫、网络管理等人员参加的网络安全管理小组。学校必须设置至少两名经过统一培训的网络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学校网络的使用及审查上网信息。为便于统一组织和协调,各学校须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与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的联系并及时向合肥教育信息网报送相关的学校信息,联络人员如有变动,要及时报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备案。

第五条建立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包括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登记、并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核的制度、上网信息日常检查制度、安全事故和案件报告制度、黑客入侵和有害信息上报制度、对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网络机房管理制度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发生的案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公安机关报告,并报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登记备案。

第六条校园计算机网络进行国际联网(以下简称国际联网)的中小学应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网络安全和保密知识教育培训。校园计算机网络仅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非营利性活动,严禁利用网络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干扰其他网络用户、破坏网络资源和破坏网络设备及侵犯知识产权的活动;严禁利用网络从事商业活动;严禁在网络上发布、传播有害数据或应该审查而未经审查的数据;不得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的信息;不得在网络上公布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以不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

第七条建立网站的学校应当有专人管理,并建立管理责任制。在BBS服务器上,采取有效的身份识别、安全审计措施。在电子邮件、新闻组、WWW服务器上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和信息过滤技术,应当有安全审计功能。网络系统应当建立用户上网日志记录。

第八条涉密的信息、文件不得上网,确定密级的界限应根据国家保密法和国家保密局的有关法规、规定执行。单位载有秘密(含秘密级以上)信息的计算机不得上网,用于上网的计算机要与内部局域网物理上隔断。

第九条 各重要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应当采取备份措施,应当有处理突

发事故的应急措施和灾难恢复措施。

第十条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在电源防护、防盗、防火、防水、防尘、防震、防静等方面,采取规范的技术保护措施。

第十一条各中小学在信息技术课中应当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方面的教学内容。

第十二条各联网学校应根据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的规定,利用我市教育系统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每天定时接收市教育局的相关信息以及上报学校信息。

第十三条市属学校新建计算机网络或对外发布的网站前,应将规划情况和技术方案报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审核。

第十四条其他教育单位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南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

南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根据《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的对象为本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条 继续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培训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 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继续教育新机制。

第二章 内容、方式、实施周期和学分

第六条 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结合本职工作和本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

第七条 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学习内容等情况,结合生产、科研实际,继续教育可采用培训、进修、研修、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和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

第八条 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为3年,一个周期内的学习时间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在同一实施周期内,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公修课程的学习,公修课程的内容、时间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确定。

第九条 继续教育采用学分制,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年不少于40学分;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年不少于25学分。

第十条 继续教育活动中的学分按以下标准计算:

(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家级学术会议的,每天以5学分计算,参加其他级别学术会议的,每天以3学分计算。

(二)参加培训班、进修班、学术讲座的,每天以3学分计算。

(三)参加市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培训的,每天以4学分计算。

(四)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作完成该周期内的继续教育学分: 1.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包括同等档次奖项)的主要完成者;

2.出版1部以上专著;

3.参加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获得第二学历。

(五)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作完成当的继续教育学分:

1.市级科技进步四等奖项和县级科技进步三、四等奖项(包括同等档次奖项)的主要完成者;

2.在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篇(市级3篇、县级4篇)论文;

3.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合格的。

(六)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由单位根据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等折算学分,但不得超过本规定学分的三分之一。

(七)其他特殊情况的学分计算由市人事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三章 基地、师资和经费

第十一条 逐步建立境内外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定期选送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 员参加培训。除符合第十条第(四)项规定者外,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实施周期内应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并不少于10学分。

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由市人事局从具有《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专门培训机构中评估认定,实行动态管理。市级及以上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主要承办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县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主要承办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第十三条 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公修课程的培训,受企事业单位委托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举办公益性讲座等。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应从实际出发,面向社会,按需施教,努力提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市人事局应定期进行培训质量的检查、评估,对达不到培训质量要求的,按规定取消其继续教育培训资格。

第十四条 继续教育教师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由科技、经济、教育和其他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并逐步形成梯队结构。有条件的地方可聘请外地或境外专家、学者来通讲学。

第十五条 继续教育经费按国家规定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总额的2%,并做到逐年有所提高。

第四章 组织管理和实施

第十六条 市、县(市)、区人事局(以下统称人事行政主管部门)为继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继续教育规划制定、宏观管理、指导协调,组织开展高质量的示范培训活动。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实施本行业、本单位继续教育计划和管理。

第十七条 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根据本行业、本单位经济、科技发展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并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十八条 行业部门、大、中型企业及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应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其他企事业单位应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并明确分管领导。

第十九条 企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并按照规定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其他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在脱产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期间,与在职职工享受同等的工资、保险和福利等待遇。

第二十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在国内外脱产培训3个月以上或半脱产培训6个月以上的,应与单位就接受继续教育后的服务事项订立书面合同,并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在聘用合同期内,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向其他单位流动的,应按人才流动的有关规定向原单位交纳培训补偿费。

第二十一条 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管理,按照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十二条 实施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应登记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内容和聘任、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企事业单位应结合考核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检查验证。验证采用周期验证和晋升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周期验证是指一个继续教育周期结束时对专业技术人员所接受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验证。周期验证主要查验:

(一)本周期内所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学分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二)本周期内参加的公修课经考试(考核)是否合格。

晋升验证是指对下一拟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的验证。晋升验证主要查验:

(一)聘任期内每年平均继续教育学分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二)本周期内参加的公修课经考试(考核)是否合格。

周期验证不合格的,当年考核不得定为优秀并不得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验证不合格的,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人员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进行晋升验证以及对周期验证进行抽查,行业部门负责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进行周期验证。

第二十三条 实施继续教育统计制度。由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人数、时间、内容、办班种类、形式、经费等基本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和随机统计。

第二十四条 实施继续教育工作评估制度。由人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行业部门,定期对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工作的活动过程、内容及个人学习效果等实施评估。

第二十五条 实施继续教育奖励制度。对认真执行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部、省属企事业单位及外地驻通机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各县(市)区、市各行业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情况,制订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二○○二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下载南通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通市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通市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

    南通市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医疗保险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以下简称定点零售药店)服务与管理,根据《南通市市区城镇职工基......

    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

    ※六枝特区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六教通字〔2010〕44号六枝特区教育局 关于印发《六枝特区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办法》的 通知各乡(镇)中心小学、各中小学: 学籍管理是教育、教学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档......

    芜湖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芜湖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一、为了使骨干教师的建设逐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订本办法。 二、骨干教师的评定 1、中小学骨干教师分别由学校和各级教委组......

    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

    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

    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校园网络系统安全、促进学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发展、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用户的使用权益,为师生提供一个先进、可靠、安全的......

    校园招聘管理暂行办法[精选五篇]

    广东金融学院校园招聘管理暂行办法为促进我院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广开就业渠道,将用人单位请进校园,积极组织、安排校园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真实、可......

    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号:皖政[1999]31号 发布日期:1999-7-30 执行日期:1999-7-30 第一条 为加强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