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电影学院校园绿地模型设计调研报告
北京电影学院校园绿地模型设计调研报告
根据造型基础课的要求,本小组成员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北京电影学院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北京电影学院现状
(一)校园总面积较小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面积是比较小的,查阅资料显示具体数据是160亩,步行大约20分钟可以绕校园一圈。
(二)校园内部分区明确
东南校区是宿舍区,东北部分是运动健身休闲区,西北部分是办公区,西南部及中部是教学区。
(三)校园空间利用不合理
校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地区闲着或用作停车场,未能起到高校校园应有的功能。因为总体面积小,空间的不合理利用就更加显出功能不足。
二、北京电影学院存在主要问题
(一)校园景观设计不美观且无特色
校园景观缺乏美感,并且没有特色,不能体现北京电影学院做艺术学院的特色。另一方面,校园植物配置凌乱不合理,且缺少正确护理,考察发现主楼前竹子枯死性状明显。
(二)校园功能分区设计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未能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场所,如可供休息的绿地或树林等私密活动区,校园规划缺乏人性化。
三、北京电影学院绿地改造思路
(一)景观设计体现现代感和北影人文气息
北京电影学院作为艺术学院本身特色是十分明显的,我们的改造主要是想体现其艺术特色,另一方面,景观设计契合时代感,主要是考虑到北影建校时间晚,建筑为现代建筑,如西门南边的建筑通过镂空方块的设计就很有现代感。
(二)合理设计功能分区弥补现有设计的不足
北影校园设计缺乏学习交流区,所以我们想通过部分改建提供这方面的功能。
第二篇:校园绿地调研报告
校园绿地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蒋逸飞
唐存彬廖
祥
一.调研准备
1.绿地定义:绿地城市规划术语标准中指出,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绿地是城市绿地的简称,主要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
2.校园绿地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布局要求,合理配置绿地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绿地功能和观赏特性。绿地植物配置是绿地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绿地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与其他绿地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小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绿地的作用:(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2)改善城市小气候(3)降低城市噪声。(4)安全防护
4.绿地的使用功能:(1)日常游息娱乐活动1)文娱活动。2)体育活动。3)儿童活动。如,滑梯、转马、爬梯等。4)安静休息。如,散步。2)文化宣传、科普教育。
5.校园绿地设计指导思想与宗旨: 总 则
1、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调研对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园、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后绿地、玉渊潭。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绿园调研结果及分析
1)调研原因: 绿园作为北航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块校园绿地、校内公园,坐落于北航新建的男生公寓和老旧女生公寓之间,充分发挥了其作为校园绿地的作用,本组成员认为其极具借鉴意义,是北京为数众多的校园绿地中的佳作。
2)调研结果:经过本组成员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绿园的空间分布十分独特且别具匠心,用绿植和亭子以及湖泊、小桥等元素自然而然的引领游人的行进路线,并辅以众多土丘带来的高差和空间上的大小区别给人不同视角下截然不同的观感体验。而且公园中既有中正笔直的大道,也有幽静蜿蜒的小径,充分迎合了不同受众的喜好需求,这种空间分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绿地调研结果及分析
1)调研原因:相比于北航的绿园公园式的正式正规,这片没有名字坐落在北医主校舍后的绿地显得更为写意随性。感觉就像是随意地伫立在街角却能令匆匆赶路的学生的偶然一瞥刹那间眼前一亮,带给人们心跳的喜悦和一整天的好心情。我们认为这更契合我们本次创作的主题。
2)调研结果:相较于绿园空间上的丰富多变、高低地势的起伏连绵、大路小径的缠绕结合,这片绿地让人没有过多的遐想。一眼望去,大半景致可尽收于眼底,简单、轻松似乎就是它的特点,让人很容易放空心灵、思索人生。小路统一用红砖铺成,不宽不窄,容纳两人比肩而行也绰绰有余却也不直到无聊,随性的弯曲就像中国的泼墨山水画般心随意动,行随意止。居于正中的枯枝小亭则更是点睛之笔,给人带来历史的沉淀感。
3.玉渊潭调研结果与分析
1)调研原因:本组成员一致认为,只调研大学校园绿地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观察更专业的绿地形式来丰富眼界,于是我们选择了颇为著名的玉渊潭公园进行调研,玉渊潭作为本市最著名的公园之一必有其独到之处。而且本次小组成员前往玉渊潭公园调研正值樱花节期间,正是展现玉渊潭公园魅力和真正布局意义的时候,红白交映的樱花与绿意盎然的垂柳相映成趣。
2)调研结果:玉渊潭公园总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樱花园、东湖、西湖。樱花园部分大量采用柳树、低矮灌木丛、小型假山和亭子等来给樱花树营造适当的高低差和合适的氛围,西湖较小,较浅,多搭配沿岸岩石及少量柳树和亭子作为障景,营造中国园林式的意境。东湖较大,采用了较为现代化的大型深水湖,辅以沿湖宽敞的大道和草坪,较为符合西方人的审美。公园整体通过样式多变的路径看似随意地将三个部分有机结合,使整个公园自然而然的融为一体,迎合了大部分受众的审美观念。
3.总结
经过调研三个不同类型、大小、作用、功能的绿地,对绿地设计有了新的概念: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它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园林绿地应与工业区、公共建筑、道路分布协调配合,密切协作,不能孤立进行。如在居住区布局时,要设置防护林带,起隔离作用;在河湖水系规划时,要注意设置水源涵养林;在居住区范围内,要开辟公共绿地;在城市街道网规划时,尽可能将沿街建筑红线后退,留出沿街绿化用地,绿地的植物配置,要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要选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乔木、小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合理配置,尽可能增大绿量。充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尽可能使设计的植物景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观赏效果。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不同的地区,由于历史发展、文化水平、风俗习惯、自然状况及绿化水平不同,在规划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原有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湖,组成美好景色。我国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如杭州市充分利用西湖及钱塘江的自然条件、历代名胜古迹遗址,建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优美城市;北京市充分利用历史遗留的古迹建成了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为满足居民休息游览的需要,不同的园林绿地有着不同的功能,应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别规划,即点(公园、游园、花园)、线(街道绿化、游憩林荫带、滨水绿地)、面(分布广大的专用绿地)相结合,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是由于各部分的协调作用,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改变了城市环境及小气候。
绿地规划应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不断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设计理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规划要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
三、结合网上资料,总结
在绿地的整体景观中,需要运用乔灌花草的高度差异,创造出层次有致的绿地空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过渡自然。既可以体现建筑物的特色,又可与周边的园林景观相协调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1,注意色彩的搭配
由于树种分为有常绿树种、落叶树种;观花树种、观叶树种等,为保证绿地景观色彩的丰富度,使得四季有花,常年有绿,所以在选择树种时,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从而使得该园地的色彩丰富,具有层次感。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2,合理调节采光率
为达到春观花、夏遮荫、秋变色、冬落叶的景观效果,落叶的开花乔木树种是较好的选择。在选取树种时,不同开花季相的树种相搭配,使得春夏有花,好遮荫,秋冬落叶,迎暖阳。在乔木中间或配植长势较高的花灌木,满足植物景观层次和色彩上的丰富。(3)花灌木的选择:
1,绿篱的选择可以考虑有刺花灌木:
首先可以避免因设置人工护栏影响整体造景,其次可以有效防止人群进入所保护绿地,最重要的是绿篱的色彩丰富、层次多样,很好的为整体景观增光添色。2,垂直绿化时可采用花灌木:
在坡岸、围栏、花架、围墙等处配植常绿开花型花灌木作为垂直绿化时,使原本灰暗的建筑变得生机盎然,特别是在一些不雅的建筑周围,如厕所、仓库等,景致丰富、生动的花灌木不仅仅起到了很好的遮蔽作用,而且创造出一个层次有致的私密空间。3,分割绿地空间采用花灌木 在小型游园或者小区的集中绿地中利用花灌木可以很好的分割空间,或开阔、或封闭、半封闭,满足各类人群对游憩、私聊、晨练等不同的需求,达到明快、幽雅、清秀等景观效果(4)草坪的选择
草坪用于地面覆盖,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二次飞尘,或者创造绿毯般的富有自然气息的游憩活动与运动健身空间。1,草坪最适用的应用环境是较大面积的集中绿地,尤其是自然式的草坪绿地景观面积不宜过少,因为就空间特性而言,草坪是具有开阔明朗特性的空间景观,许多观赏树木与草花错落布置于草坪四周,可以很好的体现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功能与审美特性。
2,对于狭窄的的规则式建筑环境绿地,如未采用边界植篱造景,且树木较少而规整排列,则设计低矮的草坪会使环境更为整洁明朗。
3、功能不同的草坪,选择的草坪植物也各异:游憩活动的草坪和体育草坪应选择耐践踏、耐修剪、适应性强的草坪植物,如狗牙根、马尼拉、早熟禾等;观赏草坪则要求草坪植株低矮,叶片细小美观,叶色翠绿且绿叶期长,如天鹅绒、早熟禾、马尼拉等。
4、水体
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都不能生存。水的比热大,是调节气候、稳定气温的重要物质。植物白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蒸发散失,既能调节空气温度,也能改善小气候温度。水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在更多情况下,水与山石、植物等共同形成美好的视觉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后形成宜人的人居景观环境。
一般水的引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天然水体,自然的水体中没有经过或者基本没有经过修改的水体,园林设计的时候一般都是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这种方式最为经济和自然,再充分利用河边的天然树木就成为最天然的园林设计经典
2.改造水体,在充分考虑到经济和环保的基础上,进行较小的引入即可形成园林设计的自然水体,比如河流改道,拦截等等手段
3.人工开凿,这是在以上两种都不能实现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开凿河流,人工河道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可能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会产生正面影响,所以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证实和考察,谨慎使用人工开凿手段
4.喷泉,这是在干旱少雨地区水分蒸发较快的地方使用的一种方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安的喷泉广场,巨大的喷泉池中有数百个喷泉,成阶梯状分布,在河流较少的情况下,又考虑到天气少雨,水分蒸发较快,所以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考虑到这几点,合理布局,成分了园林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5、其他景观---凳,假山、石,指示牌,灯 1.凳 2.假山、石
假山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堆叠制作的山,是仿自然经假山制作师傅制作而成的。随着塑石假山技巧的进步,假山在园林中的应用也愈来愈普遍。不论是土山还是石 山,只要它是人工制作的,均可称为假山。作为我国园林景观的假山,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建设项目,对于我国园林民族特色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
所谓的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 山水景物的通称。其中,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造景或作附属性的配置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组合,不具备完整的山形。一般地说,假山的 体量大而集中,可观可游,使人有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置石假山则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较小而分散。假山根据堆叠材料的不同可分为 石山、石包土和土包石3种类型。置石则依布置方式的不同分为特置、列置、散置、群置等。我国岭南的园林中早有水泥塑石假山的工艺,后来又逐渐发展成为用水 泥塑的置石和假山,成为假山工程的一种专门工艺。
园林假山景观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我国人民对山石有着特殊的爱好,有“山令人古,水令人远,石令人静”之 说,给石赋予了拟人化的特征。置石虽是一种静物,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活力,勃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园林置石能创造意境,寓意人生哲理,使人 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城市绿地中叠山置石,使园林富有形态变化,虚中有实,柔中带刚,使其小中见大,近中见远;在企业,别墅庭院中假山景 观、寓意着立于根本,稳如磐石;置石利用名称、题刻、或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活动结合起来造景,创造意境,使人们能景生交融,引人 遐想。可见,运用园林假山,巧建园林景观,点缀院落门庭,收效奇佳,方寸之地能让你体会山河之美,天地之宽的意境。
3、指示牌
标识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体,是城市环境和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也是环境设施大家族的重要成员。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地中,存在着很多标识,如常见的标识牌、指标、揭示板、解说板、注意标识、名牌等,它们起着向游人指引路线,提供必要的信息等多种功能,是现代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标识的种类
依标识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和功能不同,标识可分为五类:标识牌、指标、解说板、宣传牌、注意标识。
1.标识牌:常出现于公园入口和具体设施旁,主要有园名、设施名、位置图,其目的是让游人了解园内整体布局,帮助游人确定具体设施及名称等。
2.指标:常出现于园路旁,主要说明距离、方向、时间,其目的是指引游人路线,帮助游人确定园内的具体位置等。
3.解说板:常设于公园或某些建筑物外,起到宣传和广告的双重作用。解说板主要以文字说明为主,为的是向游人介绍某公园的历史渊源、建造规模,或向游人介绍某些重要的园林古建筑。
4.宣传牌:宣传牌包括标语牌、展览牌、科学知识说明牌、报栏和宣传画廊等,都是园林绿地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的一种设施。利用它可以展出国家建设成果、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容,所以它是对游客进行政治思想宣传与普及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形式之一。一般用图文并茂的版面吸引游人的注意力,使游人能在消遣中增长知识。由于它有形式灵活多样,体型轻巧玲珑,占用地少,造价低廉和美化环境等特点,适宜在各类型的园林绿地中布置,既可以分散与园中,也可以集中放置在一起,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宣传形式;而且不论白天、夜晚,均可展出,所以它又是利用率高、效果明显的一种宣传工具。因此,它是目前园林绿地中普遍采用的重要设施。
5.注意标识:为了防止灾害、保护自然、维护公共道德,通常利用注意标识。主要有警告标识和管理标识。警告标识是由于安全的需要而设立的标识,如公园的危险处、凶猛野兽的出没区、不能攀缘的山体等,常用较醒目的黄色标识向游人提出警告。管理标识是向游人宣传游园的管理规则、开放时间以及社会公德的一些常识,如提醒游人勿折花草、勿践踏草坪等。这类标识一般要设计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很多都用图片的方式表达。
二、标识的材料
标识的材料应具有耐久性,可抗风雨日晒。适于做标识的材料多种多样,既有人工材料,又有自然材料。
1.人工材料人工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铸铁、不锈钢、铝材、塑胶等,其中水泥经济实惠,坚固耐用,但较笨重,通常用于构筑较大型的牌示,或通过一定的手法做成仿自然的材料;而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体量轻盈,美观大方,但寿命较短,一般宜布置于屋檐下或在金属表面涂油漆等加以保护。
2.自然材料自然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竹材、石材等,其中木材能反映植物的本质,易于与周围植物协调,是园林中常用的标识材料,但其本身易于腐朽,需采用一定的人工保护措施;竹材更能直接反映出竹子的特点,适于应用在竹林边;石材朴实稳重,可布置于岩石园附近。
三、选材的标准
选用人工材料还是自然材料,要依标识所处的环境而定,在现代气息为主的建筑物旁边,选用人工材料做成的标识能同环境相互映衬,而在古色古香的园林之中,却需要自然材料做成的标识与之配合。
四、标识的设计及其应用
1.标识的选型:标识不仅仅是向大众传播信息、介绍情况,在城市环境中还分担着装饰、导向、分划空间的职能,因此造型设计应考虑在景观环境中易于识别的统一性及区别于其他领域的个性,造型不能拘泥于某一定式,而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情况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使之与周围环境能调和,如放置于草坪上的圆木剖面做成的标识,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又如宣传书廊与报栏等的建立,可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作直线形、曲线形或弧形的布置。它的形式有单面、双面、立体和平面等。如在人流很多的地方,建立地点也需适当地向后退缩一些,减少观众受过往行人的干扰;夏日亦须有浓阴树庇护。板面高度,须按展览品的内容而浮动,如展览品需近看和细看者,上下边线的高度,宜在1.2-2.2米之间。这样廊的高度至少应为2.3米左右。
2.标识的内容:标识的内容应以简洁、单纯、明快为主,这就需要设计适宜的内容,并恰如其分地搭配色彩。标识的内容应以图示为主,因图示表达内容最为直观,且给人的印象深刻。在确实需要文字表达时,一定要注意文字规范,组句简洁,并要保证字体大小适当。标识的色彩布置要求有较高的明视度。一般而言,背景色与字色之间有较大的反差时,才能反衬出字体的颜色。这就是说,背景色与字色最好选用互补色,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等。
在环境设施布置较密集的场所,为争取尽大的活动空间和凝重而丰富的环境意象,标识不仅需要一定的雕塑感,并能与计时、大门、照明、亭廊以及建筑处理等有机结合。为便于标识展示内容的更换、照明、维护、管理,并防止雨水侵入,在设计时需注意开启方式及其密封性能。
3.标识的地点选择:标识的主要功能是让游人能清楚地理解设计者所表达的信息,因此标识的地点选择一定要显眼,要保证其在正常状态下有最大的能见度,要易于被人们发现,又不在环境中过于显目。故其位置一定要在游人常经过的路边或道路交叉口中央、建筑物和公共场所出入口、广场出入口附近为宜。在风景观光和古旧建筑保护区,对标识的高度、面幅要进行规限。
一般标识的高度设计要使标识的中心内容与游人的视线在同一高度,这尤其适用于较复杂的导游图。而对于较简单的指示牌,则可通过抬高或降低的技法增加情趣。设置宣传牌的地点,宜选在人流停留较多之处,例如出入口广场、大广场、道路交叉口、建筑物前、亭廊附近、休憩的凳、椅之旁,均可设立。此外还可与挡土墙、园墙结合,也可与花坛、花器以及园林环境相结合。宣传牌宜立于人流必经之处,但不可使来往行人妨碍观众,故须设在人流路线之外;标识前应留有一定空地,作为观众参观展品的空间。该处地面必须平坦,并宜有绿树庇荫,以便观众悠悠地阅览。人们一般的视线高度为1.4-1.5米,故宣传牌的主要展览面,应置于人们视线高度的范围内,以利观众舒适地参观展品。
4.标识与植物间的搭配:在园林中,标识首先要与园林绿地的风格相统一,规则式风格的绿地旁,可用有规则外形的标识与之搭配,自然风格的园林边,则用自然形体的标识。同时,标识与周围小范围内的植物搭配也要合理,要用不同的植物去配植不同的标识,使它们之间既有对比,又有统一。
4、灯
园灯是园林环境空间的重要景观,白天,园灯丰富了园林的环境空间,可作为园林景观的点缀,成为引人注目的小品;夜晚的灯光更是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灯光可丰富景观空间的色彩,渲染和衬托景观氛围,使园林景色变幻莫测,为人们夜间活动提供安全的保证。园灯应征对特定的环境和景物,如建筑、雕塑、喷泉的需要进行灯光设置,以丰富园林的景观,烘托不同的环境氛围。园林景灯按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一)路灯:路灯的灯头可用单头、双头、或多头。设计时注意灯柱及灯头的造型和比例。整齐排列的路灯常用于表现道路、广场的节奏和韵律,丰富园林的空间层次。
(二)矮杆园灯、草坪灯:高度低于人的视平线,大多在90cm左右,主要用于照射草坪、地被和局部道路。其主要布置在花隅、草坪旁边等幽静之处。灯头设计可风格各异,与灯柱浑然一体。
(三)庭园灯、石灯笼:以造型优美、温文而雅著称。庭园灯的设计体现了不同风格,其中以日式、中式和西式为典型代表。尤其是由石灯笼演化过来的庭园灯,能与山石、树木、屋宇配合,与自然取得协调,将庭园之美发挥到极致。其设计着重于文化内涵的表达,反映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墙头灯的设计能丰富墙的造型;柱头灯能增添柱子的特质。
(五)高杆灯、塔灯:设置在交通枢纽处,也用于广场、体育场、立交桥等,高度为20-40米,多采用强光源,在环境中有较强的标志作用。
(六)水池灯: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常采用卤钨灯作光源。水池灯点亮时,灯光经过水的折射和反射,产生绚丽的光景,成为环境中的一个亮点。
(七)地灯:指埋设于园林、广场、街道地面的低位路灯,含而不露,为游人引路并创造出朦胧的环境氛围。
(八)霓虹灯:是一种辉光放电灯、灯管细而长,根据设计需要,霓虹灯可弯成各种图案和文字。色彩丰富、造型多变变得霓虹灯被广泛应用于广告、照明以及艺术造型的照明中。
四、调研结语
绿地景观设计应根据实地情况而定。
第三篇:大专院校校园绿地设计探讨
大专院校校园绿地设计探讨
摘要:指出了大学校园绿地景观是对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展现,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通过对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的绿地规划设计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大中专院校校园绿地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路,提出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如何让校园绿地环境做到既能体现生态理念,又能蕴含文化内涵。
关键词:校园绿化设计;以人为本;文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02703
引言
校园建设具有学校性质多样化、校舍建筑多样化、师生员工集散性强及其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等特点。学校园林绿化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精心施工,才能显出各自特色并取得优化效果。大专院校的学生们各方面正逐步走向成熟,思维判断力都很强,因此,校园环境设计在满足基础的应用功效后,更应重视构思和表示主题的含蓄性。同时,还应重视学校本身所具备的特有的文化气氛和特色,并融入到环境设计中去,从而创造出不同特点的校园环境。
本文以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绿化设计为例,探讨大专院校校园绿地设计的一些思考。研究区概况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址位于郑州市桥南新区,东邻文化路,西接东风渠,南靠英才路,总占地面积636亩。
新校区周围分布着黄河迎宾馆、省体育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和黄河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地处邙山绿化生态带区域内。新校区绿化设计总面积为318960 m2,绿地面积为122090 m2,绿地率为38.3%。设计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提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同样的,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应蕴涵启发性和引导性。故结合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所特有的校园特色,采用具有现代环境艺术的新理念,通过新颖的立意构思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园林艺术手法,将学校内各种功能性空间精神化、艺术化;将清新、隽永的文化气息及校园特有的青春朝气自然地融入环境之中,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绿色的、放松身心的家园、乐园、花园。设计原则
4.1 以人为本
在把握校园总体规划,满足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绿地,系统地划分空间,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统一的绿化体系。设计中注重人的主观感受,充分肯定学生钟情自然,寄畅绿意的审美需求,为师生们提供一个能够交流学习、启发智力;沉淀思绪,憩息心灵的舒适生活空间。同时,各类景观设施不以单一的景观效应为目的,更考虑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达到人性化设置。
4.2 突出学校文化特色
充分挖掘河南商专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商专丰厚历史的深层挖掘,用一系列校园景观、小品展现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的目的。
4.3 注重生态
校园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采用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以校园院墙为界构筑一条东西走向的休闲林荫景观带及南北走向的城市景观绿化防护林带,使生态环境建?O和功能建设同步进行,也使生态环境在校园中得以充分体现。在整个规划过程中营造一种贯穿统一的自然主题,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要素,探索创造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再生的空间联系。景观构思及园区划分
5.1 景观构思
本环境绿化方案将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景观规划提炼为“一轴、一带、一环、六景区”。
5.1.1 一轴
规整的构图,直线的分割构成了主入口景区简洁流畅的整体印象。主入口景区是校园的景观主轴线,在此轴线上,依次分布着校志牌、旗台、世界地图地雕广场。正对大门的立体景观――大理石斜面浮雕上面凸现出河南商专的校标与校志,多边形的高层叠水自顶部的三角涌泉汩汩流出,成为校志牌活泼的背景(图1)。
欧式的几何形大草坪,层层跌落的池水,静与动,平面与立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表现了商业在中原大地的源远流长,又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商业及其文化的重视。
世界地图地雕广场放置在一个被抬高的平台上,周围的草地由发射状的道路分割成块,形成四通八达的景观空间,喻意着商业及其文化的发展需要放眼世界,开拓广阔的空间。
5.1.2 一带――商贸之路
这是一条贯穿学校东西的以植物为主的景观带,浪花形的模纹图案让人联想起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贸易船队,这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笔,也是商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古代的“重农抑商”、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直至今天中国商业的蓬勃发展,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商业步履维艰地从远古走来,为今日的文明史添上绚烂的一笔。景观带中间散落着一些刻字景石,形成悠然随意的风格,同时又展现了学校的文化特色。
5.1.3 一环――海纳百川
为综合实验楼内、外两环道所围合而成的环状绿带空间,波浪形的道路穿插其中,形成自由活泼的步行空间,间放景亭、文化景墙、休闲坐凳等休憩设施,游路又被延续中心水景的水溪、草溪所分割,阡陌交织,高雅而妙趣纵生。
此处广植白玉兰、碧桃、日本晚樱、红叶李、郁李等观花植物,形成春花烂漫、桃李缤纷的植物景观,营造出一种学习、交流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
5.2 主要景观分区
5.2.1 中心水景广场
中心水景广场位于景观主轴与景观带的交汇处,半圆形的空间被折线分割为中央旱喷广场和两个对称的水体。下沉式的旱喷既界定了空间,又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交流场所。两个水体中分别立有四大发明雕塑,它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同时也喻意了学子们要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发扬下去。
5.2.2 清流叠翠
为综合楼的外环与宿舍楼之间的绿地,微螺旋的多层跌水和弧形花架构成景观的主体,流动的水源自然地成为人们视觉的聚焦点。曲折流畅的游路、草溪和花带穿于绿地中,构图优雅,植物配置简洁疏朗,乔、灌、草合理结合,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效果,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可赏,可憩的优美环境。
5.2.3 玉帘听音
位于宿舍楼中心广场区。以铺装为主的绿地,排列整齐的树池形成规整的欧式风格,水帘亭则是整个区的景观要素,水自亭顶倾流而下,形成一圆形的帘幕,落入池中达到一种飞珠溅玉的景观效果,尤其在夏季,在浓密的合欢树荫下,听水珠溅落的清音,格外神清气爽。而“流淌”于男女生宿舍楼间的鹤滩与花溪似乎是以水帘亭为源头的延续,花溪以珍珠梅,各色月季,迎春和南天竹汇成,多彩芳香;鹤滩由白色水洗石铺就,间植三五白皮松,滩中有石代礁。整个景区,音、色、味俱全,实为一个休闲、会友的好去处。
5.2.4 七彩流香
位于学生餐厅区,为学校北部一处主要景观点,也是生活区较为重要的人流集散地。故构图上采用了直线与圆的结合,空间分割简洁明快,形成具有现代园林风格的小型广场。旱喷、花坛、水池、模纹成为视觉中心,花台、拉膜廊则为学生们提供了茶余饭后停留、歇息、交流的场所。
5.2.5 疏林草地
该处是后勤服务浴池周围的一块绿地,简单实用的景观小品及坐凳巧置于游路中,植物以红叶李、红叶碧桃、龙柏、圆柏、黄杨球为主,?I造出季相丰富,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其中又有私密感强的“镜湖残雪”景点,为一个长形的水面,如一面明镜,沉静简洁,倒映着天空和大地,纤细的堤道,规整的绿篱,优雅的银杏和高贵的雪松围合了一个静谧的园林空间,以秋冬之景最胜。绿篱间散布园椅,是读书,交谈的佳处,同时又与外围的疏林草地形成一个闭合一个开放的一个静谧一个疏朗的强烈对比,令人产生“别有洞天”之感。
5.2.6 春华秋色
该处为后勤服务浴池以东的一块绿地,简单实用的景观小品及坐凳置于游路中,绿荫浓郁的紫藤花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半私密的交流空间,植物以红叶李、红叶碧桃、银杏、黄山栾、石楠为主,营造出季相丰富,色彩缤纷的植物景观。
5.2.7 水庭和草庭
该处是主教学楼的天井部分,分为水庭和草庭两个主题。同样的构图,不同的气质与风情。水庭别致小巧,选用核桃树配景,散发出山野的香气;而草庭隽秀清幽,横斜几杆翠竹,竹下散卧几方拙石,流露书院气息。
5.2.8 书院幽香
该处位于图书馆的东部,包含竹韵箫风和梅径松影两个主题景观。竹的风韵雅致,梅的幽香清寒,松的肃萧挺拔都描绘出藏书之处的优雅高尚。
5.2.9 夏荫爽憩
该处位于图书馆与城市景观绿化防护带之间,构图以弧线为主,景石和老松构成图书馆出入口的对景。花坛与坐凳在高大乔木和紫藤花架的浓荫下,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休憩的清爽环境。简洁的空间形式赋予图书馆理性、严谨、快捷、高效的时代精神(图2)。校园植物种植设计
针对校园及各景区的人文特点,植物既配置突出了季相变化,层次搭配错落有致做到四季有景,季季有花。又使其形成的季相景观符合特有的文化内涵及主题景观。在春天,碧桃、樱花、玉兰竞相开放。到了盛夏,紫薇、合欢、小叶女贞、栾树花开络绎不绝,各显其美,争相斗妍。仲秋时节,丹桂香飘校园,红叶李、银杏、栾树等色叶树,层林尽染。寒冬时,梅花、望春玉兰绽蕊吐芳,雪松、白皮松傲霜挺立。在植物配置中,注意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搭配,高低层次的错落,疏密有致的序列,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成的植物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邱玉华,陈幼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2).[2]吴国训.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析[J].科技广场,2004(9):107~108.[3]刘 聃.大学校园空间设计[J].基建优化,2001(1).[4]金敏华.浅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5]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6]胡 琦.立体绿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6(7).[7]张 霆.浅谈高校校园景观生态文化建设[J].绿色科技,2013(3).[8]张 艳.高等院校校园景观建设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6(11).[9]廖敏娜.大学校园养护现状及发展的几点建议―以福州大学城校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5(6).
第四篇:常州绿地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常州绿地建设调研报告
行政管理(2)班 H09800325 陶顺
摘要:本调查研究立足江南城市常州,瞄准近年来发展较快,使用率较高的城市公园绿地,对其使用人群,配置情况,无障碍设施情况,使用满意度,设计的和谐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等进行问卷和实地调查,分析,并提出设计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公园绿地 设计和谐性 地域特色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常州不同区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五个公园绿地:红梅公园、清风公园、武进新天地广场、新区公园和兰园,进行调查。调查采用发放问卷,实地访谈,拍摄等方法,从公园概况、使用人群特征、配置情况、使用满意度、无障碍设施设计、设计地域文化特色等若干大类24个小项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问卷有效率为98%,访谈192人次。实地拍摄照片300余张。同时,在金色新城绿地、荷园、荆川公园、东坡公园等社区公园、带状绿地进行实地访谈和拍摄,搜集研究资料。
二、调查结果
2.1常州简介
2.1.1 自然条件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 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 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常州现辖金坛、溧阳 2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和戚墅堰 5 个行政区, 市域面积 4 385km2。别称/龙城0是江苏省 13个省辖市之一。北临长江,南接太湖,濒临东海,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2.1.2水文条件
常州南临太湖, 北枕长江,星罗棋布的河塘湖泊,大小河道构成了江南水乡的景观特色。据调查,河道1 700条以上。在常州老城区内, 内环水系主要由市河构成, 总长约 611 k m, 外环水系则由京杭大运河和关河围和而成, 加上环状水系外呈放射状分布的北塘河、丁塘河、横塘河、采菱港、龙游河、南运河、后塘河等河道, 常州市的市区呈现出城河相依的城市格局。目前, 常州市水系绿化主要集中在主河道 2边和滆湖周围,错综复杂的河系绿化构成了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骨架。
2.1.3城市植被
从地带性植被来看,常州应属于常绿阔叶林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渡类型。植被资源多分布在多山地区, 如茅山风景名胜区、溧阳的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太湖椒山岛丘陵地,湖荡地区有部分自然植被, 其余平原地区均为人工植被。森林建群种为马尾松、青栲、青冈、苦储、石栎、木荷等,其中落叶阔叶树如槲栎、麻栎、栓皮栎、朴树、枫香树、化香、白栎、三角枫等树种在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近年来,由于人为开发与破坏,已造成森林植被质量下降,森林景观逐渐单一的危险境地。在常州主城区、风景名胜游览点、寺庙、古墓遗址、名人故居、基督教堂等处, 生长着许多苍劲挺拔、翠云如盖、体态巍然的古树名木。常州市现有古树名木370株, 不含盆栽和苗圃中临时假植的树木,其中古树 348株,名木 22株,分属 27科 42属 49种。植物种类有高大挺拔的银杏、青檀、榉树、朴树;也有树姿婆娑、蜷曲如龙的紫薇、瓜子黄杨、构骨等;还有绿荫如盖的广玉兰、桂花、香樟;还有花香四溢、枝繁叶茂的灌木腊梅、山茶、牡丹 1
以及攀援植物紫藤等。
2.2常州公园绿地发展状况
2.2.1发展阶段
从 1949年到 2012年的 60 年间,常州公园绿地面积呈现大幅度增长,公园绿地类型不断丰富,绿化质量不断提高, 常州的绿地发展概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49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在战乱中, 一些私家园林被毁,或逐渐荒芜, 常州园林大多名存实亡。公园绿地面积仅为 1 h m2,行道树 480株多,城区绿化覆盖率不足 012 % ,人均绿地面积只有 0105 m2。这个时期的公园绿地面积不仅少, 而且分布不均, 年久失修。
(2)重建和缓慢发展阶段(1950~ 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常州的公园绿地建设随之开展。在这期间,改建了人民公园、于 1954年新建了面积达 40hm2的东坡公园。1958年, 改建了首个大型综合性公园)))红梅公园并对公众开放, 成为常武地区最大的公园绿地。截止 1978年,常州市区公园绿地总面积达 40 hm2。拥有各类树木 314万株。
(3)相对稳定增长阶段(1979~ 2001年)1978年后, 常州园林重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1998年底, 市区公园绿地面积为 389 hm2;人均公园绿地 5103 m ,绿地率 1817 %, 绿化覆盖率 3015 %。1999年以来,常州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绿地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改善常州生态环境这个目标,遵循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 号召/见缝插绿0、/拆墙透绿0、新建了一大批公园绿地。截止到 2001年底,常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到 516m2。
(4)科学发展阶段(2002 ~ 2012年)2002年以来,绿化建设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由以往的/见缝插绿0进入/规划建绿0的时代。2004年, 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江苏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城市绿化建设大刀阔斧地开展,仅2008年,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就增加了 150 hm2。在2002~ 20012年的 10 年间, 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 500hm2,绿地率增加了 7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4 m2。
2.2.2建设形式
由于公共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旅游价值、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上个世纪末,常州市政府就未曾停止过对城市绿地的建设。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 常州市城区缺乏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因此,常州人民千方百计地采取多条途径建设公共绿地、多个渠道筹措绿化资金、多种形式领养认管绿地,并在公共绿地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常州市自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的 /五五绿化工程0开始,加速了公园绿地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几年来,政府财政对公园绿地的建设资金呈几何级数增长,尤其是在 2006 ~ 2012年的 6 年间, 公园绿地建设面积呈直线上升。公园绿地的建设途径和资金渠道也由单一的建设部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规划建绿
根据5公园设计规范6的要求,公园设计应突出植物景观, 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 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 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 常州市规划部门和市园林部门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 参照公共绿地服务半径的原则,在市民居住、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保证居民出行 300 m有 1处面积 300~3 000m2的小型公园绿地、出行 1 000m有 1处面积2 h m2的中型公园绿地供游憩之用,每个城市组团至少规划 1个 20 h m2以上的大型公园绿地, 又结合旧城房屋拆迁、道路交叉结点改造、工厂企业搬迁等制定控制性规划,以政府投入为主体,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如近年来改建和扩建的圩墩公园(1988年)、东坡公园(1954年)和新建的武进新天地公园(2007年)、青枫公园(2008年)等大型公园和五星公园(2003年)、毓秀公园(2005年)、翠竹公园(2006年)、椿桂园(2006年)、荷园(2007年)等中型公园以及广化桥绿地(1997年)、政成桥小游园(2006年)、同济桥小游园(2006年)、戚大桥游园(2008)等广大中小型游园绿地。
(二)项目带绿
项目带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政道路工程、大型文体项目、交通建设项目、人防设施、古迹保护等相关项目带动公共绿地建设。结合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绿地有青洋匝道游园(2002年)、娑罗巷小游园(2006年)等;结合大型文体项目兴建的绿地有体育广场绿地(2006年)、新北区科技园广场(2006年)等;结合运河、关河整治建设的绿地有桃园滨河绿地(1999年)、新城绿地(2007年);结合兴建人防设施项目带动的绿地有怀德广场绿地(1998年)、武进市民广场(2007年);结合古迹保护方面建设的绿地有淹城广场绿地(1988年)和即将正式启动建设的南市河东段青果巷历史文化保护区绿地。
(三)拆墙透绿
1995年, 大连市开始/拆墙添绿0工程,公园、路街主干线 2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封闭式砖墙全部被推倒, 取而代之是造型典雅的通透的欧式栏杆。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 拆墙透绿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如火如荼的展开。常州市通过城市道路建设、企事业单位围墙的通透改造,一部分绿化条件较好的单位围墙根据场地开阔情况适当向里建设,原沿街的单位绿地改做公园绿地(2009年),兼有单位绿地和公共绿地的双重功能。
(四)开发配绿开发配绿主要是以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独立于居住小区的街头公园绿地, 如天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常澄路西侧天安工业村绿地(2001年)、武房集团的晋陵北路东侧桥头的时代广场绿地(2004年)、新世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竹林南路北侧的红梅假日广场绿地(2008年)等。
(五)整治增绿
通过城郊结合部及中心城区馅心村的市容卫生综合整治和市河水环境整治,对一些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或荒废用地改建为游园公共绿地,如市容环境整治方面的戚大街南侧八号桥绿地(2000年)、红东与竹林新村之间的红东小游园(2006年)、河道整治方面的北环横塘浜西支小游园(2007年)等。
(六)企业认建
由企业采取冠名、设立主题雕塑、共建、认捐或认建等形式建设公共绿地, 是当今绿地建设的一个趋势。如博爱路椿庭桥西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承建的博爱苑小游园、世界财富 500强企业之一美国亚什兰公司认领的常州高新区标志性公共绿地蓝港广场、怀德南路由红星家具集团公司捐助部分资金建设的勤业桥绿地、常戚路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提供用地共建的东方广场绿地、武进奔牛镇由常州液压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捐资重建的奔牛公园等。
2.3公园绿地作
(一)社会文化功能
休闲游憩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和科研教育基地。
(二)经济功能
防灾减灾功能,预留城市用地,为建设未来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三)环境功能
绿地上的绿色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产者,在消费者密度大得惊人的城镇生态系统中,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城镇空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氧气的比重。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绿地上的植物还能吸收或吸附一些其他有害气体,它们承受了被污染的压力,再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使有害气体发生转化。
过滤空气,使其中的悬浮粉尘浓度降低,流动空气经过绿地时,绿色植物的浓密枝叶吸附了大量粉尘,使空气变得洁净一些。
杀死某些致病微生物。例如针叶树放出的挥发性气体,对许多细菌、某些感冒病毒有相当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降低风速、减弱噪声,屏蔽或吸收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
调节水份循环的过程,增加干噪时期的空气相对湿度。
美化市容和其他效益。独具匠心的公园绿地布局,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突出城镇的个性,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小型生存空间,对常住居民和旅游者都有持久不衰的魅力。
(四)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人类居住、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理应服务于民众。公园是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除具有旅游价值、文化教育、休闲游乐的功能外,还折射该城市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城市往往因公园的存在而变得更有文化魅力。在国际上,城市公园绿地被公认为优效物品,所有人都有到公园游憩、活动的权利,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园绿地一般被作为基本福利提供给公众,实行免费开放,以保障所有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权利。
城市公园绿地具有物理功能和精神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精神功能的意义更大。公园绿地固然承担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的作用,更能满足市民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后者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绿地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像阳光、空气、水与人一样。城市绿地公园的周边人多地少,提高土地综合使用效率是当务之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让公园这种城市公共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及社会效益,在城市发展和公众利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真正让公园发挥应有的功能,让每个市民享有一份绿色的安宁,一片晴朗的天空。
(五)其他功能
除以上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功能外,城市公园在阻隔性质相互冲突的土地使用、降低人口密度、节制过度城市化发展、有机地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改善交通、保护文物古迹、减少城市犯罪、增进社会交往、化解人情淡漠、提高市民意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和作用。
三、评价与建议
评价一个城市的绿地建设质量,有很多指标,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以及绿量等。这几项指标的特点在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做横向比较时较为直观, 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这些指标又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公园绿地建设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评价因子是公园的可达性, 即居民到达公园的便捷程度以及公园绿地带来的生态效益。
常州水系众多,从目前调研结果来看,常州市的水系利用还处在初步阶段,对于自然条件较好、居民集中、工程实施难度较小的水系要合理利用,营建水景秀丽的滨河绿地等。
公园绿地建设要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景观的优劣与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有着直接的联系。首先,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形式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研究表明多层次植物群体比单植草坪的生态效益高 7倍;其次,要充分挖掘适合当地生长的植 物种类,营造独特的植物景观类型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地作用(}
[2]李伟, 胡玎.由外及内)谈大型开放式公园布局模式 [ J].园林, 2006(1): 16217.[3]荚德平.G IS和 RS技术支持下的常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研究 [ 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9.[4]常州市人 民政府.常州 市公园 绿地 建设管 理体 制创新.2009, 526.[5]谢星安.常州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及建议 [ 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7.[6]唐继刚.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模式研究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 324.
第五篇:北京调研报告
北京调研
实习报告
1天坛 故宫 颐和园 2清华 北大 798艺术中心 CCTV 国家大剧院 鸟巢 水立方 当代MOMA 三里屯 怪院子 国家博物馆
北京调研实习报告
身为帝都,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历史非常悠久。它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所以我们来到了北京,来看看首都的建筑,感受它的风采。
关于北京,想必大家的第一印象会是长城吧,不是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吗?还有天安门广场,那里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毛泽东纪念馆。或许你还会想到那个声音空灵的西单女孩,唱着《西单的女孩》,还有北京的烤鸭之类的小吃等等,但是,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及文化背景而且发展迅速的首都,北京的建筑也非常值得一看,值得细细品味一番。
从9月6号到9月11号,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天,却也让我对北京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漫步在皇家园林,感受着明净舒适;堂而皇之地走过只有皇帝才能走的正门;来到古代祭祀的天坛,体会着这里的庄严氛围。历史的车轮飞快地驶过,画风一转,我们又来到了现代化大都市,走在鸟巢里,惊叹着结构的错综复杂,站在高高的站台上俯视,弥补了我没在这看北京奥运的遗憾;在水立方中,了解各国的文化;又来到学子云集的高校清华北大,感受到这里不一样的学习氛围,也欣赏到不同色调、不同风格的建筑;不可不提的是798艺术中心,艺术氛围真的很浓厚,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店,风格迥异的建筑;我们还去了很多很多地方,在不同的建筑中穿行,体验着空间,惊叹于它们奇妙的构思。
我们由古到今看一下吧。
北京老建筑——天坛
天坛的建筑主要在内坛内,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我们从南门进入,所以先看了圜丘坛。我们站在圜丘坛最上面的圆石上说话,想体验一把古代皇上的威风,听听到底这声音有多震撼人心,但是由于人实在太多,听到的只是周围嘈杂的声音。这圆石叫天心石,其外环砌石板九块,在外一圈为十八,依次递增,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
后来,我们接着往北走,接着是皇穹宇。
皇穹宇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有东西醅庑各五间,整点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园墙之内,人们站在不同的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可以清晰听到,此为回音壁。
转过皇穹宇,走在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上,由南往北,渐升渐高,象征着步步高升。
祈年殿是古都北京象征性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神殿。它的卓越不仅在于其精巧的建筑设计,更在于其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天文知识,殿内的内容丰富多彩。可惜,不知是何原因大殿暂不开放,我们无法进去观展、拜谒,只有在殿外听听介绍、合影留念了。
从天坛宫殿里出来,看到一群爷爷奶奶在做活动,脸上洋溢着轻快的笑,让人的内心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他们给这个古老的建筑加入了浓浓的生气。
天坛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所注重的或者说想表现的是对上天的敬畏,所以天坛修建得并不很是高大,也没有像故宫那样声势浩大。
中国古建筑——故宫
初见:刚见到故宫时,便被它巍峨的气势所震撼。高高的城楼,金黄色的琉璃瓦顶,朱红色的大门,在蓝天白云以及远处绿树的衬托下,显得辉煌而灿烂。走进故宫,沿着中线一路走来,从跌宕起伏的建筑乐章中,可以体会到盛世皇朝的浩瀚。
总体布局:整个故宫呈南北纵长的矩形,城墙内外包转,四面各开一门,外绕称为“筒子河”的护城河,四面各有一角尺平面的角楼。故宫东西基本呈中心对称,若延伸中轴线,向南有直出皇城抵达北京内城正门的前导空间,向北有作为故宫背景的景山作为后续收束。故宫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上举行大典、召见大臣、行使权力的地方。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妃们居住、游玩、奉神的地方。
九五之尊:中国古代都是非常迷信的,皇帝身处高位,尤为的迷信。而“九五之尊”导致了“九”和“五”,象征最尊贵最威严的皇权。如天安门城楼的开间为九间,进深为五间,合而即为“九五”。北京城由外城正门永定门到太和门为止,共有九座,而由皇城正门大明门到太和门,则为五座,也是“九五至尊”的象征。还有太和殿宫苑之宽与前三殿台基之宽的比值即为9:5.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古代的设计者是多么地用心才能将这座宫殿设计出来。
尺度:从故宫里面可以看到设计者对于尺度的把握。在举行盛大典礼时会在太和殿里进行,所以太和殿内部很高,渲染出皇权的威严,震慑民心;而像东西六宫是嫔妃居住的地方,房间则尺度小了一些,有生活居住的感觉。
另一方面,建筑尺度过大,会使得建筑显得大而无当;或尺度过小,建筑则会显得像是模型了。故宫各尺度处理得很好。太和殿是整个宫殿的核心,象征着皇权的最高权力,必须具有特别巨大的体量,但实际上平时并没有多少人在其中活动,也没有太多的室内陈设,显得室内尺度过于高大而空旷。为了减弱过大尺度给人留下的不良印象,设计者强调了当心间:有六根金色大柱矗立着,上空有金色藻井;下方设置须弥式宝座,后面放置金色屏风和御座,宝座上及其附近集中布置陈设。当心间光线也比较明亮,显得格外突出。
感受:故宫的建筑真是非常令人震撼。我们可以感觉到皇权的至高无上,不仅仅从建筑的高与大体现出来,那些精雕细琢的雕刻及彩绘也可以展现。但是我也能从其中感受到孤独,这么大的地方,很容易产生空虚寂寞之感。
北京的老建筑——颐和园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次,我要去看看皇家园林是个什么样子。
细节:颐和园内很多窗子形状不一,很耐看。不仅看着大气,也增添了很多趣味性,很好得体现了古典皇家园林风味。
统一与变化: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长廊内的建筑形式是有韵律的,这体现了统一;而随着在长廊内的移动,随着长廊的高低起伏和曲折变化,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致,这就是变化。这种统一与变化既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庄重,同时也不会过于呆板,给园子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布局:颐和园的布局有两大特点。一是自然的山水骨架影响布局,有山有水是颐和园最初的布局,后来经改造形成万寿山和昆明湖,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大的整体布局定下了大的框架,再加利用和改造,就形成了古典皇家园林所特有的“一池三山”的特点。二是功能的分区显示布局特点,颐和园根据使用功能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区:政治活动区、生活区、风景区。前两个区集中在东宫门,而风景区则主要集中在万寿山和昆明湖周围,众多的建筑和景点构成了颐和园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显示出了颐和园布局的整体脉络,主次分明。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很好的和原有的地形相结合,也成就了这座古典皇家园林的使用功能。
空间:颐和园用对比的手法很好地展示了空间的概念。在佛香阁对面的西堤则是一块细长的堤岸,两者体量和空间大小的对比很鲜明的体现出了万寿山的高大和威严,烘托出了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的威严和大气。另外在局部的设计中,设计师也通过植物,假山,建筑等通过障景等手法使得空间产生开合变化,给人们的视觉产生刺激,体现出空间的多变合趣味性。例如颐和园的苏州街,设计这通过夹景的手法,利用两边自然的山石使得整条街几区几折、空间开合变化,使得人们视线反复变化。这种手法无意间使得空间的纵深感加强,有效得实现了空间上的变化。
局部形式美:色彩与装饰。故宫的建筑,绝大多数是金黄色的琉璃瓦顶,红柱,红墙,红的气氛。建筑的室内色彩多根据其功能加以处理。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地位重要,殿堂内天花和梁枋多施青绿彩画,朱红门窗,大量使用金色装饰,以浓墨重彩烘托庄重华贵的气氛。但在帝后休憩娱乐的寝宫里,色彩处理则完全不同。门窗、槅扇、天花通常保持木材本色,内墙为白色粉壁或糊以白纸,装饰物的风格与色彩偏向素朴淡雅,加上室内的红木家具和陈设,整体色调趋向平和宁静。
感受: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很是精致和美丽。整个园林按照固有的山和水进行改造,构成了现在的框架,又经过精巧的布局,使整个园林整齐而生动,再运用多种手法,使得景色丰富,空间富于变化,我们可以获得不同角度的美丽景色。我们可以学习它的手法,在以后的建筑道路上更进一步。
看完北京这些承载着文化老建筑,我们不禁叹服于它们的精致与华美。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以几何形状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建筑只不过被拉长了,倒立后成了摩天大厦,像北京的京广中心等,北京的建筑造型有了本质的变化,它冲破了传统的理念和思维。像国家体育馆,中央电视总部大楼,国家游泳中心等申奥成功后。接下来,我们来感受一下北京的现代化的建筑。
北京建筑——清华
综述:清华校园以南门主路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包括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大礼堂、科学馆、西体育馆以及图书馆(一期)。东区则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有九十年代开始在主楼前后新建的建筑馆、法学院、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而我们参观的主要是墨菲设计的“红区”。红区”是西片包括图书馆、大礼堂、西操场在内的“老清华”,清华红区的建筑大多是20世纪20-50年代的建筑作品。
材料:红区内的建筑都是以红砖铺面,远远看来,给人以典雅古朴的感觉。当日光从天上洒下,照在红砖墙上,我们似乎来到了古老的欧洲。红区之所以称为红区,就是这些红色建筑的缘故。
不足之处:建筑师墨菲用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方法,利用建筑轴线来控制园林布局,与以柔见长的中国古典园林结合甚为生硬,此外,规划图中大量东西朝向的建筑,显然也忽视了中国建筑文化中对朝向的重视。
感想:走在清华大学的路上,感觉到有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清华大学的绿化环境很好,路旁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是人的心情变得很愉悦。远处的教学楼掩映在树荫下,有一种朦胧感油然而生。清华红区的建筑总体来说是洋式的,虽与北大是同一个设计师墨菲设计,却与北大的古典风格很是不同,不过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北京建筑——北京大学
美丽的未名湖畔
总体布局:北大以未名湖为中心,呈四周分布。主要建筑有校门、办公楼、图书馆、外文楼、体育馆、南北阁1-6院、岛亭、水塔和男女生宿舍等,全部为清宫式建筑风格。建筑大分散,小集中,主轴线为东西向。各群组大都为三合院式,总体布局合理,局部尺度适宜,与自然地形地貌结合紧凑。
形式:建筑物多为二、三层,主要建筑用灰瓦红柱,石造台阶,浅色墙面,檐下有斗拱梁枋,施以彩画;次要建筑取民居园林形式,湖边水塔为八角密檐式。北京大学的建筑多是以青灰色为主色调的,与清华大学很是不同。同时,北大的建筑多为中国古典风格,很是高贵典雅。同时,清华大学体现了一种奋进的精神,而北大的建筑则给人一种悠然感,能够让你的心灵平静下来。
感想:在北京大学仅仅逛了一小圈。看了图书馆,未名湖,博雅塔,还有凯旋楼。实在是遗憾,来北大竟然不能看到它的完整环境。未名湖与博雅塔实在是一不错景致,湖面波光粼粼,博雅塔巍然耸立,两相映衬。北大校园里有一种莫名的人文气息,或许是以前的无数文人以及这里奋发的学子留下的。
北京的新建筑-央视大楼
第一印象:在还未去北京之前,对央视大楼很是久仰。像是两条悬臂,在空中相接,微微倾斜的角度,悬空的相接处,感觉随时会倒下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事实上,它很牢固,经受着时间的考验。
外形:我们自然不能进入这么机密的地方,只是绕着CCTV走了一圈,所以我只能谈谈对它外形的感受。
CCTV外形奇特。它像是将一个环扭曲而成,有一种流动的生命感。两栋塔楼估计有两百米高,分别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在空中由悬臂连接,而底部还有几层楼,像是想以它自己的重量,去拉住倾斜的塔楼,防止它们倒下去。两个Z字形的斜塔,像一对恋人一样拥抱在了一起。颜色以灰和白为主色调,渲染出一种庄重的氛围。在远处来看,竟与蓝天白云有着奇妙的和谐感。表面有着凌乱却不失美感的格子,很好地融入了艺术。同时,表面看起来光可鉴人,有着现代化特有的感觉。
总体感受:央视大楼备受争议,因为它的——高造价、体量巨大、无法融入周遭环境的设计,但我觉得,它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以为不可能实现的力学问题,却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了。同时,它具有雕塑般的美感,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不再是追求高层建筑,却以独特的形体吸引了大众的眼光。
北京新建筑——三里屯village
初见时,觉得三里屯与当代MOMA有些相似,同样是色彩缤纷,不过一个较为低调,一个分外开放,另外两者都采用了格子的外表。
形式:三里屯village是为开放式购物区,由19座低密度的当代建筑布局而成,整个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既与周边建筑融合在同一个区域之中,同时也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南区建筑风格前卫个性、色彩缤纷,多用兴奋神经的红和橙色调,独栋建筑之间纵横交错的连接体现了老北京胡同的风味;北区开放庭院式格局、多栋钻石型建筑的设计灵感主要源自北京的四合院,建筑风格更多地突出了城市财富和生活时尚,浅绿色的色调相对沉稳。
材料:三里屯village的一大特色是多种建筑外表皮材料,各种玻璃、金属板材、石板、格栅、金属装饰架等等。自然材料运用,是典型的隈研吾建筑风格。木头,石头和竹子都是这里的主要建材或是装饰性材料。玻璃幕墙出现地最为频繁,几乎所有商店都用透明玻璃窗来突出里面的商品。
细节:三里屯里的灯设计地简单大方,没有很是华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中央有一个喷泉,可以变换着花样喷出水流,增添了趣味性,许多孩子甚至年轻人都在里面玩,氛围很好。人与建筑很好地进行了沟通,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建筑。同时,在顶部,还可以看到对面的三里屯sohu的全景。
感悟:在营造精致华丽的时尚氛围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个建筑是亲切宜人的,而不是没有人情味的,它没有钢筋水泥的冰冷,也没有摩天大楼的震撼,更没有政府建筑的庄重与压抑具备了作为一个购物区该有的亲和。我想,建筑的高度、尺度、丰富的空间及外表形式是形成这种感觉的主要因素。
北京的新建筑——798艺术区
到北京,说什么都得来看看来看看798艺术区。
2003年美国的《新闻周刊》评选世界城市时,首次把北京列入其中,不是因为奥运,也不是因为快速成长的经济,而是“798艺术区的存在与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潜力与发展”。世界闻名的潜力与发展,竟来自于民间力量造就的艺术区,也让世界对北京有了不同以往的城市印象,艺术影响的力量,真不容小觑.去之前,我以为798艺术中心只是一个小小的建筑,到了之后,真是震惊了一番。
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店。艺术空间,画廊,时尚店铺,酒吧饭店,个人工作室,还有公司。总的来说,非常的有艺术氛围。这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等,他们安静地进行着自己的艺术创作,我们在旁边静静地欣赏,宁静而美好,周围涌动的是一种共鸣,一种知己的感觉。随便走走,可以看到很多家自主设计的小店,店主的脸上热情洋溢,让你不好意思不去看一下那些独特的设计。
我最喜欢的是街上随处可见的涂鸦。在长长的红砖墙上,小小的角落里,以及各种可以画得地方,你可以看到那些肆意张扬的涂鸦,或明艳,或纯净,或清新,或可爱,深深地吸引着路边的人。大家纷纷拍照,合影,将这张扬的青春留在照片上。
798艺术中心的功用也很不小。在这里,可以举办各种艺术展览,还可以进行商业活动,同时,我们可以在这里收到来自国际的关于艺术的信息。这里的交通路线也设计得流畅,在里面转转是不会迷路的,北京的新建筑——国家大剧院
外部:首先,我对国家大剧院的外形很惊奇。正如人们所说,它就是一个蛋。一个很简单的建筑。水仿佛赋予了建筑以生命,我似乎感觉到蛋内所孕育的蓬勃生命力。外壳是由铝合金和玻璃两种材质结合,就像是缓缓拉开的帷幕,夜晚时分,人们便可透过玻璃看到里面灯火辉煌。入口处涂成了红色,是为了与故宫交相呼应
内部:走过一个长长的台阶,我们来到了入口处。头上是朱红色,面前是一米宽左右的柱子,营造了一种古典美,很符合大剧院的氛围。然后我们经过了一个长长的走廊,头上有水在欢快地流动,一层层的波浪袭来,我好像来到了水底,我很喜欢这种设计,给人带来美好的想象。同时,上面也有良好的光线射入,节省了用电。之后就来到了三个剧场所在的大厅,分别是音乐厅,歌剧院,戏剧院。三个剧场完全独立,却可透过空中走廊相互连接。歌剧院以华丽的金色为主色调,音乐厅则呈现白色清新的风格,而戏剧院一丝布墙面展现传统京剧的气氛,分别体现了各自的特色。
结构:人们透过钛金属的表面可觑见内部深红色的木饰,歌剧院半透明的金壳内的猩红大厅以及大剧院观众的所有活动。音乐和剧场的外部为银色立面,从外部可以眺望大剧院内部的街道、广场、楼厅、休息室内活动的人群。大剧院内部的不断运动体现出建筑物的活力。它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
这是一座为动作、舞蹈、音乐、戏剧、声音、舞台而设计的建筑,是一个感性化的人的设计。里面营造的氛围很不错,周围墙壁上贴的各类展出,廊道上摆放的各类模型,古代服饰,都能营造出艺术氛围。
北京新建筑——国家体育场(鸟巢)
初见: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体育场,鸟巢向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因为它外露的钢架。
结构外露的鸟巢
见到鸟巢时,很是震惊。照片上的鸟巢到底没有真正见到的鸟巢有气魄。整个建筑是灰色的,巨大跨度的钢桁架竟能交织成像鸟巢似的网,层层叠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明亮的光,让人赞叹于她的美丽。而灰色的钢构与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其实就是结合了北京的灰砖建筑和故宫的红两种色调,表达了中国的东方意象。
红与灰的结合
形式:鸟巢的形式具有颠覆性,它将我们从传统的体育场印象中解放出来,完全是一种浪漫的诗意的解决方案。互相交织的钢价看似很混乱,但是在这一种“乱”中又隐隐体现出一种“序”。鸟巢的形式除了表皮外,建筑的形体却是完全顺应体育场的技术要求所产生的马鞍状。
结构:鸟巢的网状结构表现出理念“外观即结构,结构即形体”。体育场由一系列辐射式门式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旋转而成,室内观光楼梯做成外部网架的延伸。形象明确纯净,外观即为纯粹的建筑结构,建筑与结构完整统一,为国内外特有建筑。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时的构架,他就像树枝编制的鸟巢,其立面、楼梯及屋顶有机的融为一体。
以人为本:鸟巢的设计中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比如为残疾人考虑的无障碍卫生间设置;提供助听器及比赛讲解无线广播系统,为听力及视力损伤的观众提供好的观赛条件;连续的碗状看台保证全场观众据场内中心视距在140米以内;合理的流线设计,使得观众、运动员、记者的路线无交叉,机动车与行人无交叉。
赛后:奥运会后国家体育场成为既能开展各项体育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市民健身娱乐需求,又能为各类商业活动提供相关服务,成为集体育竞技、文艺演出、展览会务、健身娱乐、广告开发、宾馆餐饮、购物休闲、都市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的国际文化体育中心。
小小不足:厕所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如果不是认真寻找,很难发现厕所的门,门与周围的颜色完全融为一体,我觉得,可以将门单独设计一个图案或是特殊的形状,方便观众寻找。
北京新建筑——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形体:提到“水立方”,我就想到了这句谚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水立方”就是以这样的方形格局呼应了中国建筑里的合体体系,并与邻近的“鸟巢”构成了“天圆地方”关系,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文化。在外观上,圆弧线条的鸟巢与棱角分明的水立方彼此产生了对应关系,而且,隐约透出红色看台座位的鸟巢,与泛着蓝光冷色调的水立方,在色系上也有着独立鲜明的特色。
构思:水立方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以模仿水分子结构的巧思,博得世人的惊叹,其建筑立面酷似水分子结构的几何形状,就像蓝色的泡泡墙,能够马上令人联想到相关的水上运动,甚至当我们置身其中,也能有像在水中流动的感觉,很好地体现了“游泳中心”的功能。在晚上,建筑会呈现五彩缤纷的色彩,分外美丽。
材料:为了打造像水泡般的分子结构视觉效果,PTW建筑师事务所使用了新型材质-ETFE
膜。这种材料特色在于具热学性能、透光性,并能防腐蚀,不仅夏季容易散热,冬季还能保温;也因为质地很轻,不需以厚重的钢结构支撑;加之清洁容易,即使沾染灰尘,只要用水就能够清洁,ETFE膜是目前用在大跨度空间建筑的主要材质之一,为21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新型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需要先将ETFE膜充气,使之成为3000多个气枕,然后再铺设于水立方上。
细节:从水立方出来时,看到出口处有着浅浅的清澈的水,水下面光滑的鹅卵石清晰可见,顿感设计很精心。这处小小的水池与水立方上的泡泡交相呼应,相映成趣,一真一假。
总结:盛宴落幕,标志着新征程的起航。水立方将承载着北京奥运会绿色、科技、人文的精神,为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发展增光添彩,为北京走向世界之城的历史进程中发出光和热,共同为锦绣中华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北京新建筑——当代MOMA
构思:美国著名建筑师史蒂芬·霍尔在2005年公布了当代MOMA的设计概念,让人震撼的是,灵感来源于法国绘画大师马蒂斯的名作《舞》,以“穿越城市”为主要目标,八栋高层公寓楼及一栋酒店在16-18层的空中通过大型钢结构连廊连成一体。
材料:从外观来看,当代MOMA采用磨砂氧化铝般的立面,从而使整个建筑体显得十分轻盈。
空间:当代MOMA以9个公寓连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环状,围绕着中间的水上乐园和电影院。水上乐园凌空在水上,周围以喷泉应景,看上去宛如仙境,水上乐园彼此间以水上廊道连接,远看,就像是水上的一处乐园。
最大特色:通过设计组织功能。以九个公寓环绕,并在空中形成通道,位于裙楼围合中的水中影院在屋面通过连廊与裙楼屋顶花园相连。地面、空中、地下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从居住、商业到娱乐、休闲的立体化建筑空间。这是建筑最大的特色——通过设计组织功能,提供人们更为积极的生活方式,开放、交流、内外融合以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区环境。
我喜欢的地方:色彩的运用。第一次见到
这个建筑,便被它丰富的色彩所吸引。立面的色彩看似毫无规律,却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以及水上乐园橘黄色的颜色,清新愉悦,与周围环境融和得很好。还有大片水域的使用,给这栋建筑增添了灵动之气。
结论在当代MOMA的规划设计中,更多考虑了未来城市的生活模式,引入了复合功能的概念,实现开放功能的城市社区,在这里不单是居住功能,而且能够和谐的工作,娱乐、休闲消费、交通,作为一个汇集精品商业与国际文化的开放社区,充满生气与活力,将创造更和谐的国际化生活氛围,不仅为社区创造更舒适的环境,更多的交往机会,也将完善城市区域功能
北京新建筑——长城脚下的公社之怪院子
一听“怪院子”,就知道这个院子不是普通的院子,待见到了,恍然大悟,原来是以这个院子不规则的外形来命名的。
结构:这栋房子的设计者是严迅奇,他以传统合院建筑作为主体概念,但他认为,传统合院建筑并不注重外部景观,在意的是内部结构,所以特意将坐落于长城脚下的院子呈现扭曲状,希望这栋房子想嵌在山坡上一样。而我看来,怪院子扭曲的样子,和蜿蜒的长城交相呼应。
形式:这个院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分别有着不同的样子,很是有趣,可见设计者的匠心独具。同时,从正面看,白墙上特意留了几个类似摩斯密码组合般的洞口,与现代钢构的玻璃立面交相辉映,成了现代感十足的院落建筑。而一层的白色墙面与二层错开一部分,形成一种错落的美感。
材料:这栋建筑以单纯的元素——白色的墙面、木质地板、石材铺面还有砖材的使用传达出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人以回归纯朴自然的感觉。遮挡外露西南向立面的竹子格栅表现了浪漫的气氛,与建筑及变形的庭院相映成趣。而黑色的部分开了整片的玻璃幕墙,使得室内明亮通透。
空间:它维持了传统提供了一个私人而舒适的空间,却也提供了以一个开放空间的手法,引入外部混沌的环境来消灰原有的空间感。同时,它又满足了大家对现代房屋的多功能需求,因此,社区空间并不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功能分区内,而比较像一个多功能空间,可以以滑轨屏风来分隔不同的次空间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团体,同时,这些空间可以交流、重叠和间隔。
北京的新建筑——国家博物馆
北京有一个很特殊的建筑,它不像北京的其他建筑,比如央视大楼,鸟巢,国家大剧院那样追求高和另类,反而选择了“正常”,它就是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国家博物馆。
形式:国家博物馆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厚重,柱子很粗,墙体很厚,连休憩的长凳都分外的厚,当然,这种厚重感正是博物馆需要的。而入口大厅异乎寻常的高度,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庄严肃穆。
功能空间组织:进入国家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个很大的南北展开的“入口大厅”,它净高有30米,这个通高大门厅非常有震撼力。这里是整个国家博物馆的交通枢纽,承担着人流缓冲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同时也有展厅的功能。入口大厅东面正中间是中央大厅及二层的二号中央大厅,中央两侧分别为南北区,均为四层的展示空间,中央大厅下方是报告厅和剧院。南面老馆为五层的科研,办公场所。机房,卫生间,工作间均被放置在不同位置的交接处,既方便,又不妨碍大家的观赏。
垂直交通空间:国家博物馆的入口大厅两侧布置了对称的交通廊,分别有直跑式楼梯和自动扶梯,向东上升,分别作为南北区的交通轴。入口大厅南北侧还设有分别向南北上升的大楼梯,到达南北两侧的连廊,可通向上层展厅。这种在垂直交通上使用朝一个方向逐层上升的扶梯或楼梯,不仅能让参观者一目了然,能准确到达所需楼层,同时创造排比的气势,使空间更有深远感。
材料:在主入口大厅,一个石材基座托起木顶结构的墙面,上面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藻井”模式,地面和基座各层墙面的铺装采用了花岗岩,使主入口大气磅礴却又有一个舒适温馨的氛围。博物馆的屋顶由略带弧度的古铜色金属铝板覆盖,这是对故宫宫殿金黄色琉璃瓦顶的重新演绎。
感想:北京的几个大型建筑物因其奇特的造型饱受建筑业的质疑。而公众对它们的看法也由新奇到自豪,再而不安,其中原因就是没有保证新老建筑和谐共生。我们应当使新老建筑和谐共处,使城市空间更为均衡,这样,城市才不会成为建筑的垃圾场。另外,财大气粗并不一定是好的建筑,要保证合理实用才是关键。
报告总结
我们由古到今走了一些北京的建筑,看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慨。由过去的琉璃瓦顶,红墙砖瓦到如今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建筑风格真是变了许多,技术在进步,材料也在更新换代,我们的建筑也不再局限于一个中国,而是勇敢地接受了外来的建筑,学习他们的长处,增强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次北京之行,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如何去观察建筑,要观察它的材料使用得是否合理,为何采用这种材料;我懂得了如何体验空间,仅看照片是体会不到内部空间的奥秘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到它是如何引导及秩序性;并且,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博物馆设计得需要高大厚重一些,而798艺术区则需要更亲切,尺度可以小一些。看完故宫、颐和园和天坛,我分别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宫殿、园林还有祭祀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我初步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建筑特征,看到了斗拱、藻井、吻兽等等;看完清华北大,我了解到了不同于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感受到不一样的建筑风格;看完798艺术区、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当代MOMA、三里屯、怪院子还有国家博物馆,我见到了不同于古代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建筑,看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建筑,还有打破常规思维的建筑,也在真正的别墅里游览了一下。
虽然这次北京之行很累,毕竟每天要跑三、四个地方,还要暴晒,大家都黑了一圈,也瘦了好多,但是我们的收获也不小,学到了很多东西,每个人都觉得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