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分析思考(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16:2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分析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分析思考》。

第一篇: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分析思考

针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应用标准化系统工程结构模型和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总体框架模型,构建了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模型;讨论了充实该标准体系框架具体内容的策略;结合上海市应急管理的标准需求,分析提出了上海市亟需建立的关键标准。研究成果为各相关组织和部门进一步完善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提供了分析框架和理论依据。

0 引 言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以下简称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是保障应急指挥和应急联动的关键因素,该课题组在针对该专题进行的多方访谈与调研中,深切感受到了应急管理领域的工作者对标准化的迫切需求。

城市应急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在发达国家尚处于发展初期。例如:在美国由于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的实施从2004年才开始,加上应急管理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因此,美国的应急管理相关标准体系至今尚未完全建立。在nims实施之前,各标准组织已经建立了不少标准,里面也有许多是和应急管理相关的,如社会公关安全、报警系统、公共卫生标准等。但该标准大多是按各专业的角度而非应急管理的角度来细分和组织。另一方面,在按专业细分的现有标准中,大多是就某一方面的某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标准,很少有应急管理所需的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标准。为了完善围绕应急管理的标准体系,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委托第三方组织对现有标准进行评价和鉴定,确定完善的重点和顺序,并由其下属机构来推动新标准的建立。而且随着应急管理相关理论的逐步发展,美国的各标准组织也都不断在填补这一空缺,纷纷制定了不少满足应急管理规范化需求的标准。

我国城市应急管理相关标准有着和美国类似的问题,标准体系建设也是刚刚起步。为了应对突发紧急事件,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在2004年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采用快速程序制修订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相关单位向国家标准委提出应急标准项目建议。各地方也积极参与标准的建立工作,如上海就在已有的危险品以及安全防范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重点将应急管理标准的建立深入到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中去。

参照发达国家应急管理标准化过程,我国在完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适应我国国情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对应急管理标准化需求的分析,尤其是标准体系的整体框架。因而就难免在工作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抓住主要矛盾,合理地安排完善标准体系的顺序与重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来自国外、国内的先进成果,构建了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模型,然后结合访谈调研的成果对上海市城市应急管理的标准体系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确定了一系列应优先予以保证的城市应急管理标准。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模型

1.1 框架模型的构建思路

构建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模型的困难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如何完整地描述标准体系都应具有的共性特征;其次是如何在模型中体现出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应用领域的个性特征。这就涉及到从以下两个模型出发来考虑问题,以保证该模型既完备又不会笼统,且能充分用于指导现实工作。标准化系统工程结构模型? :在标准化理论的现有研究中,该模型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能够全面反映标准体系的框架模型,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它不仅包括了方法论的内容,还有从国际到企业各个层次的标准体系,因此,笔者所关注的内容是其中的一个子集。

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总体框架模型:由于标准体系所依存主体也决定着框架模型的结构,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是整个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一个局部,故在讨论前者时必然要兼顾后者对其产生的要求。笔者的研究步骤为:先截取标准化系统工程中城市级的维度空间;然后截取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总体框架模型中的属于标准系统的维度空间。通过二者的结合构建了完整的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模型,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1.2 地方级标准属性空间

标准化系统工程结构模型的构建方式是将标准属性的三维空间与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空间相结合。

标准属性空间能较为全面反映标准的各种属性:专业维代表标准化活动的各专业领域,如建筑、运输、通讯、卫生、教育、文化艺术、科研、金融、保险、行政等等;级别维分为国际级、区域级、国家级、行业级、地方级、企业级;性质维包含管理类、工作类和技术类。该标准属性空间是所有标准的集合。模型中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空间主要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指导标准化开发过程。其时间维包括规划、制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或退役7个大阶段;逻辑维包括摆明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组织实施7个大步骤;条件维包含组织计划、情报资料、物质保证、技术措施和仪器设备、人才、知识和资金等项。如图2所示。其中级别维、逻辑维和时间维中的内容具有严格的序列关系,因此,在维度轴上标有

箭头。

系统工程方法论空间主要关注标准化工作如何按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开展。该空间实际上讨论的是标准化工作系统,而不是标准系统。鉴于笔者研究的目的是要建立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因此,在后文的讨论中将隐去其中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三维空间部分。

同时,尽管

在构建地方级别的标准时要引用国际、区域、国家、行业级的标准,并给企业级的标准留有发展空间,但不同级别的标准都有着其严格的定位,因此,在讨论城市级标准时需要将级别维限制在地方级标准上。为了把标准化系统工程结构的一般标准属性空间具体化为城市应急管理的标准属性空间,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沿着级别维中的地方级对标准属性空间进行截取,如图3所示。

1.3 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标准维度空间

现有研究中大多采用二维结构来描述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但在很多时候二维结构不能满足分析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需要。笔者就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了研究,在中外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与研究的基础上,参考caisr体系结构模型、zachman框架模型 以及国内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由应急基础维、应急业务维和应急保障维构成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总体框架模型(另文论述),如图4(a)所示。由于这里的业务维是按照应急管理的4个阶段来划分的,有一定的前后关系,因此,业务维应该是有向轴。但保障维和基础维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序列限制,因此不带箭头。

在该框架模型中,业务维根据应急管理的4个阶段分为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4个部分。

业务维描述了应急管理各阶段的任务、活动、资源及信息流。

基础维描述了支撑应急管理过程的基础要素子系统,包括组织系统、资源系统、预案系统和技术系统。

保障维是由应急管理系统实施、安排、交互相关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标准构成的集合。在该模型中标准是保障维的一部分,为了集中讨论标准体系问题,需要沿着保障维中的标准部分对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总体框架的维度空间进行截取,如图4(b)所示。

基础维

(a)总体框架模型

基础维

(b)标准维度空问

1.4 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模型

地方级标准属性空间从专业领域和类别的角度为地方级的标准体系搭建了描述框架。尽管它完全适用于描述城市级标准体系的需要,但是却没有针对应急管理系统的需要。而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标准维度空间从应急管理过程与基础的角度所进行的描述虽然满足了上述需求,但却缺乏对标准本身属性的刻画。

参照标准化系统工程六维度模型的构成方式,综合地方级标准属性空间与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标准维度空间得到了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标准体系框架模型,如图5所示,其中轴箭头的取舍规则同上所述。

在该模型中来自地方级标准属性空间的专业维和性质维确保了城市级标准属性的完备性,来自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标准维度空间的业务维和基础维确保了标准体系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完备性。二者的结合完整解析了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标准体系,表

1对各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标准体系框架模型的内容策略

成功应用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模型的关键在于解决框架内标准体系具体内容的来源问题。总的说来,具体标准应该从国际标准、发达国家标准、我国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需求分析中,找到符合时代要求,适用于中国国情的标准,例如:

1)从国际标准中引用。虽然国际标准中与城市应急管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也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其基本上代表了全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在制定标准时也需要考虑和国际接轨。因此,若iso,iec等国际标准体系中已经建立,该标准体系可以从中直接引用而来,或做必要的修改,等效采用。

2)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借鉴。美国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内成立了大量的机构专门对应急管理进行研究,形成了以nims系统为代表的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9·11”事件发生以后,应急管理的相关研究和各项标准的制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就算是国际标准中,也有不少是从美国等发达国际的标准中直接引用而来。因此,我国的标准和规范体系中也应该合理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3)从国内已有标准引用。国内目前也在不断建立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标准、规范,而各大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中也陆续建立了不少地方标准,这里应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地方标准化建设的已有成果,如南宁市提出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系统基本功能要求》就是全国首部城市公共安全地方标准。

4)从需求分析中得来。虽然调研而来的实际需求不一定考虑全面,但是实际需求可能是整个标准空间中最为迫切的,从而已被人们认识到的部分。因此,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不仅应该包括国际、国内已有的相关标准,也要包含目前尚未建立,但又有需求的那些标准,这样才能反映出未来标准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标准体系框架模型的上海实践

借助上述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模型,该课题组分两个步骤对上海市城市应急管理中的标准体系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第一步是比较理论上的标准体系与目前已经建立的标准体系,得到需要增加和完善的应急管理标准。直接根据框架模型得到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是一个理论上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也是各城市都应该具有的、全面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

各个城市应急管标准的发展现状均不相同,通过和各城市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就能发现各城市现有标准和理论标准体系之间的差距,这些空缺就是尚未制定的标准。这样一种筛网式的全面过滤,就能保证各城市尽快、准确地得知应该补充、增加哪些标准体系。

第二步是在应该增加和完善的应急管理标准中根据调研得到的需求分析来确定最为关键的标准。从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来看,构建标准应该综合考虑标准之间的相互关联,按照一定的程序,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

在需求分析中反映最为强烈的标准,往往是各种矛盾的汇聚之地,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最需求的标准人手进行分析,能够带动一大批标准的建立、补充和完善,不仅有助于标准体系本身的建设,而且有助于对应急管理体系内在矛盾的把握。按照上述步骤对上海市应急管理标准进行理论标准体系、现实标准体系以及紧缺标准的梳理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限于篇幅,这里仅结合上海市应急响应阶段亟需建立的关键标准,如表2所示,来对标准体系框架模型在分析中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说明。

在讨论应急响应阶段的标准体系时,就需要在图5所示的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的业务维上对应急响应部分进行维度空间的截取。其结果是由性质维、基础维以及专业维构成的三维空间。

按照前文所述的两步法,借助由性质维和基础维构成的二维空间,对上海市应急管理应急响应阶段的标准需求进行分析,就得到了如图6所示的关键标准分布图(其中的编号见表2)。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可以在专业维中选择主要专业领域来对各标准进行逐步细化。

图6 在性质维与基础维的二维空间中的关键标准分布结 论

1)笔者的研究对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的以下特征进行了诠释:

① 作为整个标准体系空间的子集具有标准体系的一般属性;

② 必须面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适应其在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的定位;

③ 该体系的构建应视为从应急管理角度对标准体系一般属性的维度扩展。

2)该标准体系框架的应用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① 构建现有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在标准属性空间模型中的分布状况,对现有标准体系进行完备性评估;

② 考察现有标准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分析该标准亟待完善之处,以及与其他标准相互补充和支撑的程度;

③ 结合实际需要增加标准体系框架的维度,或对其中某一维度进行切割,实现更为细致的分析。

3)城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向上与国家、国际等应急管理标准体系间的关系,以及向下与行业、企业等标准体系间的关系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思考

在对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特点和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只有与信息管理相融合,以信息管理连接和支撑应急管理,才能更好的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城市对现代技术的空前依赖等导致城市日益处于一个既十分复杂又异常脆弱的人工系统中。各种社会不安全因素急剧上升,一旦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出现,可能会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对人类生活安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当代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多部门协同应对,多部门的统一指挥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便需要依赖有效的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要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要加强社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

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特点

1.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是指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为基础,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和方法.进行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信息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而为城市应急指挥决策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公众提供足够、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

1.2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特点

应急管理的目的是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因此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以便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所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呈现出至少如下几个特点。

(1)数据量大:应急管理不仅受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还与灾害发生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当地的警力、医疗等应急人员和物资量有密切关系。

(2)覆盖面广:涉及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环保、市政、安全生产、工商、气象、地质、防汛等众多部门和行业以及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在应急中,需要做出关于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物资调度和通讯指挥等影响整个城市的决策和行动。

(3)时效性强: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和严峻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才能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勉害。因此,它比其他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如公安l lo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医疗急救120指挥系统、交通122指挥系统等。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且运行和管理着一些重要数据库,如消防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等。由上述可知,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当代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所以,为克服各应急指挥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弊端.政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集成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以便实现对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实时监控和协同作业。一般来说,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为本专业信息的监测、处理和应急响应提供服务;而统一应急指挥系统则要为政府应急决策和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服务,所以,统一应急指挥系统既需要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的专业信息。也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的宏观管理信息,还需要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提取的基础信息等。

因此.基于城市较为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笔者提出建立以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枢纽,以各专业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协同、相关政务信息资源为支撑的集成分布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政府网络是指电子政务专网或外网:政务资源库群是指人口、法人机构、宏观经济和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四大公共基础信息库以及煤、电、水、气、道路、公交、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应急中心元数据库是指链向各专项应急信息库的指示库,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应急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城市应急信息库是指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协同管理而建立的全局性信息数据库.如统一接处警信息、统一指挥调度信息等:专项应急信息系统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建立的单一灾种应急指挥系统,如公安l10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等;专项虚急信息库是指围绕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的专门数据库,如公安系统的犯罪数据库、卫生系统城市医疗急救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交换是指根据专项应急信息系统与统一应急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利用数据交换中问件自动实现系统之问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信息提取是指利用

程序自动从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搜索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图1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集成分布式模式

3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过程

美国著名信息管理学家霍顿提出由人类信息活动中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储存、传播、利用等7个阶段构成了一个信息生命周期,即由“信息需求”出发,经过“收集”、“传递”等信息流程环节,再到3期 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 353“信息利用”,满足信息需求,但是,就某一种现实的信息所经历的生命历程来说,这只是满足了用户某一个阶段的信息需求。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用户必然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生命历程。因此。人类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活动之中会包含多次连续的信息生命周期循环,一方面,在每一次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的循环中。从需求定义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伺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明显,会交织在一起,但就一次循环来说。每个环节肯定都会出现的,只是明显程度不同而已;另一方面,这种循环不是简单重复式循环,而是一种类似螺旋式的循环,每次循环中随着应急管理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各项信息工作都有新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个循环在同时进行.但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最终成功地预防或化解危机。

3.1 需求定义

在进行信息收集之前要进行需求定义.明确收集目标。它是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起点,也是每次信息生命周期循环的起点。包括以下内容:

3.1.1信息服务的对象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主要为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应急专业人员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1.2 信息收集的内容

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危机事件信息:危机形成的原因、前兆、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影响范围、破坏强度、传播速度、动态变化情况等信息。

(2)受灾对象信息:受灾区域、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等信息。

(3)救灾资源信息:救灾可调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信息。

(4)受灾损失信息: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损失等信息。

(5)其他相关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知识、应急预案和案例、模型和方法等信息。

3.1.3 信息收集的范围

应急信息包括突发事件事态信息、环境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和应急知识等,这些信息来源于各种信息载体,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方面需要从电子政务资源库提取辅助决策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各专业应急信息系统收集突发事件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在信息,如监测信息、发生征兆信息、暴发标志信息、影响数据信息等;最后.还需要收集为进行统一指挥和协同应对所需要的全局性管理信息。

3.2 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应遵循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原则。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收集。信息收集的方式除了信息系统、民众报告、公文传递、预测推算、评估计算、学习总结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政府应急相关职能部门和应急专业人员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地区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获取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危机事件信息。也可以是当地人财物信息、救灾资源信息、受灾损失信息等。实地调查可以弥补那些目前无法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的信息,并可以对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验证。所以实地调查是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3.3 信息传递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的传递有三条主线:

(1)为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保障的信息传递。传输为政府应急管理和决策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这其中还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将采集的有关专业信息提交给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加工并收集处理结果的信息:

(2应急指挥中心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的下达和反馈。应急指挥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下达各种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同时各应急联动单位将应急处理的反馈信息返回给应急指挥中心;

(3)应急指挥中心和公众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可称为信息传播。应急信息传递对于应急信息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是连接决策者与收集者、利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应急信息的传递应尽量采用蜘蛛网式的优化传输模型tsi。一方面保证健壮性。通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防止应急信息传递的瘫痪;另一方面保证准确性,通过优化传输路径、缩短传递渠道,从而避免应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被过滤,保证应急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

3.4 信息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高度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与应急管理所需要信息的高选择性和针对性形成了尖锐矛盾。必须经过信息处理,才能解决应急管理和决策中的信息需求。

(1)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应急指挥中心的元数据库便是信息组织成果的体现。为便于信息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第一,描述并记录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息的性质和内涵;第二。评估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信息的价值;第三,帮助应急决策者、应急管理者、应急处置者决定是否使用收集到的突发事件信息:第四,确定所需突发事件信息的位置和存取方式。通过上述功能,使得应急信息系统能够自动监测最新出现的有用信息并进行自动分类以及对重复和相关度低的信息进行自动过滤。大大提高信息组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信息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深~jn-r活动。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产生具有决策支持作用的增值信息。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只有在经过加工、分析后,才能使信息从不可用变为可用、从低可用变为高可用、直至使信息转换为应急决策的知识。一般来说,应急信息研究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具备较强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可以说是危机决策者的智囊团.他们对应急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提炼,经过分析、评价、研究、综合和推理,形成针对性强、可靠性高并带有预测性的判断、建议、方案或背景。应急信息分析研究要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注意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入挖掘信息内涵,坚持实事求是,喜忧兼报,为政府应急管理及时提供预警。专家们通过对汇聚的应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模拟仿真等,可以得出能够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比如对于毒气扩散突发事件,他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得出毒气扩散的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疏散人员最优路径等信息。

3.5 信息存储

经过收集和处理的基础或关键性信息应该存储在磁盘数据库中,以保证它们的高可用状态。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为存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需要的基础和关键性信息应至少建立以下数据库:

(1)政策法规信息库:存储国家、地方、行业各种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

(2)应急预案信息库:存储各种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紧急救助标准化流程。

(3)应急组织体系数据库:存储领导机构、指挥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与专家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和通信联络等方面的信息。

(4)应急调度资源数据库:存储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财力分配、应急反应队伍、应急器材装备等方面的信息。

(5)统一接处警数据库:存储报警类型、报警电话、报警地址、报警事由、警情性质以及处警等方面信息。

(6)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库:存储城市基础设施如水、电、煤、气等地下管线数据,重大危险源。重点保护目标,公安局,派出所,治安卡,消防队,医院,公交路线等地理空问数据。以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地图的方式可视化的展现突发事件现场的地理、地貌、建筑、道路、交通、人口分布,以及周围可供调用的救急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7)案例库和知识库:存储国内外历史上发生的类似突发事件信息以及应对的经验和教训、使用的模型与方法、专家知识等信息。

以上数据库是从逻辑上进行的分类,但实质上它们可以存储于同一个物理实体数据库中。

3.6 信息传播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传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真相,以及政府采取的防范应对措施,达到政府与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人们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巨大的紧张和压力,避免或减少谣言和恐慌的发生;有助于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救助,开展自救与他救。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传播披露应遵循真实、及时、完整、引导、适当保密的原则。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受“都江堰一化工厂发生爆炸”、“成都水质受到污染”的谣言误导,四川都江堰、崇州等地上万居民朝郫县集体迁移,成都市民开始恐谎性蓄水,一度导致超市、商城矿泉水被抢购一空。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紧急辟谣,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居民进行积极引导、悉心劝慰,很快劝止了郫县万人大迁移,使当地局势和社会情绪归于平静。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 l。2006年1月8日颁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此外,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应急门户网站等开辟公开、顺畅、权威的信息传播渠道,一方面可以为各类应急专业人员提供一个学习、沟通、交流、在线培训等的平台;另~ 方面,公众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各种应急信息服务.如预案法规、公民防范自救措施等,政府还可以了解公众的反应,对应急信息的发布及时做出调整。与民众形成双向良性的互动,共同推进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3.7 信息利用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利用就是指应急指挥决策者有目的地运用应急信息去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决策以预防、化解突发事件所造成危机的过程.应急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应急信息来成功地应对或化解危机。具体地。应急信息的利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警:利用对应急信息的评估分析结果判断可能出现的事件并采取一定的预控应对措施,如煤矿生产中瓦斯浓度的增加可能导致爆炸.一旦瓦斯的浓度超过某一阈值就可以事先报警。并迅速采取通风手段降低瓦斯的浓度来避免可能的爆炸。

(2)响应决策:当突发事件一旦不可避免的发生,政府应急决策层即需要利用收集、传递、处理、存储的应急信息进入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循环周期。

(3)学习总结: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事后恢复工作完成以后,应急指挥中心还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对突发事件应对指挥和救助措施中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其应对能力和薄弱环节、以及预案和工作流程设置的合理性等,并把总结、分析和评估结果补充或更新至预案库、知识库和案例库等信息资源库中,以便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乎。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循环贯穿于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之中。并将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利用各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不断改善和满足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需服务。结语

由于城市系统的日益复杂和脆弱。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且越来越复杂,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因此.在建立多部门协同应对的当代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中。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信息管理相融合,以信息管理连接和支撑整个应急管理,才能实现多部门真正的协作,从而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处理。更好的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第三篇: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思考

方发达国家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开始研究城市应急管理并建立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和机制。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快速化发展、生态恶化、灾害频发和社会危机和冲突的加剧,给城市应急管理带来了持续的新挑战。因此,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作为应急救援管理的重要领域,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西方发达国家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逐步建立了一体化应急救

援管理机制和管理系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急救援管理机制和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类事件的频发,城市灾害应急事件管理成为执政为民要事。所以从我国1 1 0 报警服务台成立到1 1 0、1 1 9、1 2 2 及1 2 0 等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整合以及近年来各省市应急总体预案及专项预案的出台等,标志着我国城市应急管理的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模式及机制的重构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城市应急管理的快捷性、有效性和政府的公信力。

一、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城市的应急机制建设是以1 9 8 6年1 月1 0 el 广州在全国率先开通了1 1 0 统一报警电话额为标志,其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1 1 0 报警服务台。2 0 0 2 年3 月,南宁市投资1 . 7 亿元建设应急联动中心大楼,成立了城市应急联动中心。该中心将1 1 0、1 1 9、1 2 2、1 2 0、防洪、防震、防控以及水、电、气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整合起来,采用同一接警、同一处警的方式实现了应急联动,为城市应急管理提供了较成功的范例。2 0 0 4 年公安部进一步提出了将1 1 0、1 2 2、1 1 9 三台合一的要求,有条件的城市甚至建立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全市只设一个号码,统一受理市民紧急报警求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应急处理的反应速度。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城市应急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城市是以公安机关1 1o为依托来建设指挥平台,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开展城市应急工作。

2004年5月在我国北京召开的“中国城市经营与发展高峰会”上,城市应急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作为主要的议题之一在大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统筹建设内地大中城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讨,会议提出并建议我国争取用三到五年在内地主要大中城市建成城市应急和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实现城市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尽可能扩展系统覆盖范围。且认为目前我国内地已具备技术及物质基础,推动信息系统连动建设的时机已然成熟。同年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国办函[2004]39号),明确规定了各省市提交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组织机构与职责、预测与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宣传培训和演习等。这说明我国政府已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在政府管理职能中的地位,也标志着城市应急管理全面正式纳入到城市的常态化管理且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具体表现为,在国办函[2004]39号文出台前后,各省和直辖市相继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应急管理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总指挥部。该机构的第一责任人基本为省市主要领导负责,并有常设机构,该机构负责城市应急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专项灾害应急管理指挥部(如抗震救灾指挥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消防灭火指挥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防汛抗旱气象灾害指挥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 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等),这些指挥部门则直接领导为政府对应部门的责任领导。从目前我国各省市建立的应急管理的行政架构来看,已基本完成了应急管理体制。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25件专项应急预案,8o件部门应急预案。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i)、重大(it)、较大(e1)和一般(iv)四级。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预案体系设计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五个层次。我国政府还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将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政府要求对发生的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不得迟报、缓报、瞒报和漏报,并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分别完成了省级总体预案的制定工作,许多市、区(县)也制定了应急预案。

二、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已初步建立应急管理的架构和基本制度,但还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城市应急管理模式不完善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已基本构建,即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及机制的框架已基本建立。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所限,普遍形成了条块分

割行政管理体制,并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单一灾害管理模式,不利于统一指挥和调度,因此造成了缺乏统一、协调及有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看似各司其职的灾害管理体系,在面对重大灾害及群灾齐发的复杂局面时,却无法形成统一应急力量,也不能及时有效地配置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资源,势必造成救援迟缓、应急低效、信息不畅等的被动局面。因此。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研究制定切实能够形成应急高效、信息畅通、机制灵活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模式。

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共性:其一,建立了城市应急管理中枢常设机构,明确了职能权限;其二,基本建立起了城市的应急联动机制; 其三,已开展了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北京市已构建的大城市应急管理模式是目前比较超前且完善的管理模式之一

2004年4月,北京市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1 3-f-专项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按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分工,由分管市领导担任,市委、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相关委办局、北京卫戍区、武警北京总队负责人为成员。市政府秘书长为总协调人,市委、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配合,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主管副主任协助,协调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加挂市应急指挥中心牌子。市应急指挥中心备有指挥场所和相应的设备设施,作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委员会的指挥平台。

委员会聘请专家顾问组成市突发公共事件专家顾问组,整合与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有关的各领导小组、指挥部,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补充其职能、强化其作用、规范其名称,完善应急体制。各区县建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区县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县政府办公室。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相关委办局和区县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资源共享、条块结合”的原则,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为构建北京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北京市充分利用多年来信息化建设和科研的成果,建成了功能齐全、系统完善、便于指挥的技术支撑系统,并实现了信息共享:依托北京市电子政务专网,与各应急专项指挥部和各委办局建立起信息沟通渠道;接入了公安信息网和因特网;初步整合了气象、公安和遥感影像等信息资源等等。北京市政府面将这些已有的数字集群无线通讯系统、城市图像监控网络、有线电子政务专网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盘活了大量过去已经建成的信息化基础资源,迅速建设起具备六大功能的市级应急指挥平台。

北京市的城市应急管理模式可简称为“三加二”应急管理模式。所谓“三加二” 应急管理模式,具体为: “三”是指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区县级应急管理机构和1 3个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二”是指分设以“1 l0”为龙头的紧急报警中心和以市长电话(同市信访办)“12345”为统一号码的非紧急求助服务中心。同时,从2005年开始至201o年,北京计划建立市区(县)街(乡)一社区(村)四级综合减灾应急管理网络,并打造全市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另外,拟建立以预防为主,预防、处置、救援和善后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必须看到北京在应急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各灾害管理部门问协调和配合的应急措施尚不完善;各种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预报准确率、精度和时效不高;预报预警作业流程和业务服务规定尚未真正建立;各种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预警发布的覆盖地区存在空白,特别是易受灾害影响的农村和山区;灾情收集上报工作薄弱,各部门问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也很少进行灾情的独立和综合调查;各种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灾前、灾中和灾后评估工作尚未建立等等。北京市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模式的建立和存在的问题,其实也必将是其他各省市今后面临的问题。

(二)城市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

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

有了完备的机制,才可保证城市应急管理的有效运转。在我国业已完成的应急管理体系情况看,已具备了一定的应急管理能力和运行机制,如责任机制、决策机制等,但大部分的机制尚未建立,要达到应急管理的真正目标管理水平,尚有很大的距离,任重而道远。

(三)城市应急管理理念不科学

所谓科学管理,一般遵循四大原则,即管理行为科学原则;科学选择员工原则;协同合作原则; 责任划分原则。

城市应急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管理系统,是考验政府管理水平的风向标。须借助科学管理手段、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队伍、协同合作管理且责权清晰等才能使此庞大的管理系统正常、有效的运转。对现行行政体制下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需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责任体系划分、协同管理信息技术平台等进行全方位构建,以期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来保证此复杂管理体系的高效、协同运转。

(四)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不完备

科学的应急管理理念是应急管理实现科学化的基础,要真正实现城市应急管理的科学化,需要有完备的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科学化的关键平台。我国目前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只是刚刚开始起步。

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em i s)。em i s包括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应急业务处理系统、应急管理决策系统、数据库系统、安全管理系统、gi s管理系统、灾害评估系统、预警预报系统、监控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该系统是多种系统的集成。显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对其建立并逐步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从系统功能上,em i s可以划分为五层面:核心层:主要指政府应急决策中心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专业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系统。资源管理层:应急指挥需要许多应急资源,应急资源分为服务(应急)资源和信息资源。通讯层:通讯层联结指挥中心、应急处置分中心及与现场指挥等。协助力量层:包括相关应急机构力量,如气象局、消防、医疗、交通、电信等提供相关资源和信息。处置力量层: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实力,如消防车辆、巡逻车、抢险车辆、医疗队伍等。

要建立完备的e m i s信息系统,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通力合作。

在em i s信息系统的建立水平方面,目前上海、北京等省市已走在了全国前列。

(五)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待检验

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制定的应急总体预案和部分专项预案。在这些预案中也较详细地对灾害发生时的责任体系、应急方案、灾害恢复及灾害评估等方面有了较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应急预案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通过演习或灾害实际灾害发生时的检验,缺乏可操作性,如遇突发事件难以有效应对。基本上是一项停留在制度层面上的预案。另外,应急预案还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动态性。

(六)城市灾害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不适应

城市灾害应急本身就决定了需要以最快捷的速度来应对在城市中发生的任何灾害,这势必要求城市灾害应急分指挥通信系统应该是目前各种先进通讯技术手段的聚集系统,包括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影像/视频、固定/移动、实时/动态等多种类、多渠道的高科技通讯系统的整合体。

同时,应确保应急指挥灾害应急管理总系统和各分系统之间、总指挥部与各分指挥部之间、各分指挥部之间、城市应急接处警平台和各应急指挥中心之间以及现场信息应急通信畅通,否则,应急指挥与管理很难做到快速、准确、及时。

(七)城市灾害应急装备与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的应急救援装备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技术落后和低层次重复建设等问题,即时在我国已经非常完善的公安消防系统,在相当一部分城市存在应急装备和器材数量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的现象,就更不用说装备针对性强、特殊专用的先进救援设施。这些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跟政府资金困难有关,但更重要的跟政府对城市应急救援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关。

(八)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缺乏整体合力

该问题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客观反映。条块分割的政治体制和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是造成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缺乏整体合力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我国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的构建是重塑该管理体系的重要契机,是全面提升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整体合力的机遇。

三、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重构

所谓重构(reconstructiol1),就是根据系统的目标,对已有的制度、体制和模式等进行重新构建,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重构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日益频繁的各种灾害事件对城市灾害管理提出的挑战和需求,客观上要求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要能应对这种已逐步成为城市常态化管理的各种应急事件。另外,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与我国目前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模式、管理机制、责任体系、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等的不完备性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城市灾害的发生,往往对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汶川大地震等,为了真正落实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最大程度的减少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重构的必要性是显然的。

(二)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重构

主要指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重构。

就管理模式而言,鉴于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目前已构建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共性,具体呈现为:

第一,已构建了城市应急管理的层次和网络管理结构,明确了各自的职能权限,设置了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一般由主管最高行政领导担任负责人,能做到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和统一调度等。第二,已初步构建了城市的应急联动机制,具备了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快速反应、联合行动的能力。第三,各省市已基本完成了应急总体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第四,条件具备的省市已经搭建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和部分功能。

应该说以上管理模式是我国政府初步重构了城市应急管理的框架模式,各省市需结合本地区的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构建,包括应急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的构建。

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的重构是对管理模式重构的两个主要方面。

具体地讲,城市应急管理机制包括责任机制、决策机制、灾害预警机制、灾害评估机制、联动机制、协调机制、信息沟通机制、资源(含信息、物资等资源)共享机制、财政机制、法律机制、培训和演练机制、全员参与机制等管理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需在完善上述机制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

(三)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责任制的重构

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执行力不足是政府机构常见的管理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则与责任界定不清、相互推诿有直接关系,故制订并界定完善的城市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是提高其管理效率和执行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四)城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重构

城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重构,主要指两个方面的重构:一是应急管理信息网络的重构;二是指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应用软件的重构。

关于应急管理信息网络的重构,首先,我国主要大中城市目前已建立了电子政务专网,这为城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重构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其次,各省市已基本建立了专项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地震、防汛、交通、公共卫生、消防等,这为各单项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为综合性的城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关键的基础。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网络下的分布式技术重构原有不同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服务模式(包括指挥模式、信息共享模式、决策模式等),同时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也将重构为以网络和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支撑的分布式紧急响应救援系统。

关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应用软件的重构,其目的把应用多智能体系统(mu1ti-agent system,mas)的思想和建模技术,对业已建立的各专项灾害管理部门孤立的、有限的资源和信息管理支持系统经重构后能够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把刚性、单一的管理变成柔性、综合的管理,使系统经重构后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各应急救援部门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应急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统一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联合行动”的应急管理。

上述两方面的重构,其实是其他所有重构的载体和平台,是实现现代化城市应急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建议我国各省市有关部门将城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作为城市应急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开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发展为城市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水平已不能适应该要求,这就需要对现有的管理模式、体制和机制进行变革和重构,才可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灾害应急_管理的需求。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_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需要进行重构的主要内容,意在为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有益的思路。

第四篇:城市园林绿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城市园林绿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快速应对城市园林绿化突发事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危害,加强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提高紧急处置和协调救援的反应速度,将突发事件对园林绿地、公园游乐设施、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园林绿化设施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设立园林应急抢险队 队 长:***

队 员:绿化管理科、工程科、社会绿化科、城管监察队、各养护管理单位的全体男职工均为应急抢险队队员。

3、突发事件报告电话:****

4、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挂靠单位 *** 负责处理、协调全面工作

*** 负责指导绿龙工程有限公司辖区范围 *** 负责城北绿化管理站辖区范围

*** 负责中心广场管理办公室、威尼斯乐园辖区范围 *** 负责城东绿化管理站辖区范围 *** 负责青年公园辖区范围 *** 负责城西绿化管理站辖区范围 *** 负责动物园辖区范围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养管单位(科室)、园林应急抢险队的主要职责

1、由主要领导(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和各单位负责人(领导小组成员)组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主要职责是全面主持、领导(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其他分管领导按分工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决定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事项,事件中由王建辉同志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2、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突发应急事件的日常工作,负责领导小组的指挥调度畅通,负责车辆、通讯和工具的调配和供应。

3、各养管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在各自的养管范围内要及时处理好绿化养护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并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应急预案启动前,各单位、科室应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前预测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人员、车辆、工具准备工作,以保证抢险工作的正常进行。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单位、科室应当服从突发事件指挥机构统一指挥,雷厉风行地立即到达指定岗位,采取相应的抢险措施,以保证抢险工作的胜利完成。

4、园林应急抢险队主要职责是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出现的、养管单位自己不能处理的突发事件实施救援抢险。

三、城市园林绿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城市行道树及公共绿地的安全、城市公园游人与设施的安全、城市公园及游乐场游艺设备和游艺船只安全的突发事件,特别是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时的预警响应等工作。

1、城市绿化建设施工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2、城市绿化养护管理中(含广场、公园)出现的突发事件;

3、恶劣天气造成的园林绿化突发事件;

4、其它城市园林绿化突发事件。

四、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天灾除外),常抓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相互合作的原则。

五、突发事件分类

园林绿化突发事件依据发生过程、性质分为以下两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大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植物物种外来入侵,暴发性和大规模植物病虫害等。

2、事故灾害。主要包括: 城市公园游人安全事故,园林设施事故,及城市公园、游乐场游艺设备和游艺船只、娱乐设施、园林绿化施工安全等事故。

六、应急事件处置、抢险抢修规程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

2、强化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把做好经常性工作作为预防工作的中心环节,强化督导检查,强化措施落实。

3、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及时观测掌握和报告动态信息,对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做到重点防范,重点督察。

5、严阵以待,积极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组织园林应急抢险队员进行战前培训,演练,提高救援技能,增强应对突变情况和自救能力。

6、认真做好救援设备的维护、维修、检测,确保行动迅速,抢险救援及时。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救援抢修措施

1、各养管单位在应急预案中的分工与人员配备(1)东站

***:负责城东绿化站辖区内应急任务的总调度。***:负责应急任务所需的工具、车辆准备与保养,协助抓好辖区内应急任务的实施。

***:负责张辛路、儿童公园、开放式小区及散居绿地的应急任务具体实施,临时工40人。

***:共青团东路、人民东路、商场东路、东三路,临时工15人。

***:负责东一路、东二路应急任务具体实施,临时工10人。

***:负责新村东路应急任务具体实施,临时工10人。***:负责应急任务工作的统计及上报。(2)西站

***:负责绿化西站辖区内应急任务的总调度。***:负责昌国路、西五路应急任务具体实施,负责应急任务工作的统计及上报,配临时工4人。***:负责和平路、体坛小区应急任务具体实施,配临时工5人。

***:负责西四路、西六路、太平路北二巷、王舍路应急任务具体实施,配临时工5人。

(3)北站

***:负责城北绿化站辖区内应急任务的总调度,包括应急车辆、工具的准备及保养。

***:协助抓好辖区内应急任务的实施,负责新村路-西四路-中心路-开发区交界范围内道路及小区的应急任务的具体实施,临时工15人。

***:负责潘南路-中心路-华光路-东四路范围内的道路及小区的应急任务的具体实施,临时工10人。

(4)青年公园

***:负责青年公园辖区内应急任务的总调度。***:负责应急任务所需的工具、车辆准备与保养,协助抓好辖区内应急任务的实施。

***:负责城区道路、开放式小区、散居绿地及昌国路的应急任务具体实施,临时工30人。***:负责湖罗路的应急任务具体实施,临时工4人。***:负责张博路的应急任务具体实施,临时工15人。***:负责应急任务工作的统计及上报。(5)中心广场

***:负责广场辖区内应急任务的总调度。

***:负责山泉路、张南路、柳泉路、新华社区、王舍东一路应急任务具体实施,负责应急任务工作的统计及上报,配临时工5人。

***:负责金晶大道、西一路、杏园路、兴学街、华泰社区、火车站应急任务具体实施,配临时工4人。

***:负责和平路、中心广场、西二路应急任务具体实施,配临时工5人。

(6)威尼斯乐园

***:负责威尼斯管辖区内应急任务的总调度。***:负责应急任务所需的工具、车辆准备与保养,协助抓好辖区内应急任务的实施。***:负责所辖城区道路、小区的应急任务具体实施,临时工23人。

***:负责昌国路立交桥绿地的应急任务具体实施,临时工27人。

***:负责应急任务工作的统计及上报。(7)公司(科技工业园)

***:负责科技工业园辖区内应急任务的总调度。***:负责三赢路、东支一线、张田路、张柳路应急任务具体实施,负责应急任务工作的统计及上报,临时工3人。

***:负责英雄路、双岛路应急任务具体实施,临时工3人。

***:负责一凡路、创业园区、崛起路应急任务具体实施,临时工3人。

各部位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按要求迅速准确地向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信息,情况紧急的还要立即与110或119联系,请求支援。对迟报、瞒报的,坚决严肃追究其人员的责任。

2、局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即刻启动实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快速组织,指挥救援。

3、当大风、大雨袭击市区时,各养管单位根据天气预报或应急处理领导办公室通知,提前做好准备,人员、机械、车辆、材料全部到位。风雨来临时,各养管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在第一时间,率领本单位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处理情况。各养管单位应对步骤:

(1)各养管单位负责人负责辖区内绿地的应急处理,副职及其余人员按照应急预案划定的职责范围对绿地进行巡视,及时统计倒伏苗木量、绿地损坏情况,第一时间汇报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绿化管理科。

(2)各养管单位抢先处理阻碍交通,容易对人、物造成二次伤害的倒伏树木。

(3)风雨停歇,及时对倒伏苗木修剪、扶正、支撑。(4)整理、修剪树木上的断枝、残枝,补植缺失苗木,修复损坏的园林设施。

夜间发生大风暴雨时,各养管单位负责人必须于次日凌晨6点前,率领本单位应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理。于7点前将倒伏苗木量、绿地受损情况汇报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绿化管理科。

4、连续降雪达15公分以上,危及城市树木及行人安全,各养管单位必须按职责范围立即采取人工方法,清除树枝结雪消除隐患,预案启动前应评估事件严重程度,分三级:一级(指积雪厚度达15公分),由养管单位组织人员进行除雪。二级(指十年一遇的大雪并连续降雪达15公分以上),动员局全体干部职工,投入抗雪救灾。三级(指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雪,并可能伴有严重冰冻出现的现象)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抗暴雪救灾行动,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5、各养管单位注意预防管辖绿地内火灾事故。夏、秋季高温干旱,苗木干燥,极易造成火灾。当发现火情,立即报告拨打110,争取消防大队救援,在消防车到来前,用自备消防设备灭火,尽量把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6、各养管单位管理的水体及其水面设施或照明系统用电等造成游客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管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拨打110同时进行人工自救。平时要对设备定期检查,确保这些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将追究相应责任。

7、园林工人生产、施工、病虫害防治等发生的安全事故。保障园林工人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积极教育和引导园林工人在进行苗木整枝、抹芽、工程施工及病虫害防治等园林绿化常规工作时,严格遵循技术操作规程,做到有效预防,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防止中毒、受伤等事故的发生。

9、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和肇事者进行调查,及时写出事故报告,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

城市园林绿化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局属各单位、科室一定要认清形势,树立抢险第一的意识,精心部署,扎实工作,加强协作,发扬奉献精神,以大局为重,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遇有险情及时处理并上报,做到不拖拉、不推诿,围绕城市园林绿化安全,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关于加强城市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为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推进密云城市化进程,解决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一头重一头轻”,发展不平衡问题,县委县政府对我县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05年8月,县城地区两个街道和一个地区办事处正式成立,拉开了加强城市管理的帷幕,2008年我县召开了城市管理工作大会。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鼓楼街道如何履行好城市管理职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城市管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街道办事处成立四年来,我们围绕加强城市管理,突出服务主题,不断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逐步形成并确立了“一个保障,三个体系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即: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按照这个思路,街道上下共同努力,真抓实干,不断创新,使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城市管理工作,我们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打造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和社会治安秩序为目标,以整合街道管理资源,建立街道办事处与辖区单位、各专业管理部门统一协调的高效工作运行机制为核心,建立了街道城市网格管理信息指挥中心平台,全面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街道的城市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肯定我们过去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城市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贯彻落实县城市管理工作大会精神,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条块关系,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城市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面,街道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是小区物业管理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建、管脱节,街道对开发商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建设中遗留的问题给我们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如:小区配套设施不配套、路面不硬化、绿地不绿化等。街道在协调物业公司方面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一区多物业,有的物业无管理资质,物业人员队伍参差不齐,与业主、居委会之间形不成协调工作的合力。

三是在如何处理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方便居民生活之间矛盾问题上,存在管理与服务不统一,管理工作加强,服务居民工作削弱的问题。以市场建设为例,由于我县早期城市规划和市场建设追求大而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原因,服务居民生活的市场建设相对集中,而自发形成的蔬菜、水果经营市场(摊群)和游商虽然方便了居民,却由于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缺乏规范管理等原因又在依法取缔范围内,出现一方面居民有需求,一方面城市管理不允许,造成居民购物不便。

四是社区建设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社区硬件建设上,居委会办公、活动用房不足。近两年来,街道虽然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也改善了大部分居委会的办公条件,但由于受场地、资金的限制,社区硬件建设与市里要求和工作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五是居民的文明素质还有待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要求市民必须具备好的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由于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增加,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农转居,各种旧有观念和不良习惯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城市空间,在意识观念、自我修养、言行举止、人际关系的诸多方面,同城市文明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无疑给城市管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二、充分认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城市管理是指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能。这是由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在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新密云的新形势下,地处县城中心区的鼓楼街道不仅在密云区域发展中起着中心主导、骨干作用,还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起着示范和指导作用。做好街道城市管理工作,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将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们生活的居民区,每天都发生着大量的经济活动,保障这些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城市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我县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直接展示我县城市市容市貌和形象,直接反映出居民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我县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因此,在街道工作中城市管理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支持城市管理工作。

三、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围绕我县“立足好,突出快,集中精力抓发展”和我们街道提出的“立足实,敢于拼,围绕服务抓创新”的工作要求,我们加强城市管理工作

应遵行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是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三是坚持注重社会公平,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四是坚持正确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五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量力而生,分层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街道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现阶段,城市管理要努力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一是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二是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是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适时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是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以加强“两新”组织管理为重点,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民主自治”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四、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任务措施

做好我街道城市管理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围绕为人服务,为城市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服务,正确处理好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关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新密云和街道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总体要求,抓好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稳定、社区文化和社区环境等七方面工作,使城市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当前街道城市管理工作要围绕坚持以人为本,了解居民的新期望,解决居民的新要求,首先在解决居民日常生活购物不便和游商侵街占道扰民问题上有所作为,主要措施:一是变堵为疏,本着方便居民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小区内规划建设小型蔬菜、水果摊群。二是积极争取县里支持,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利用小区陆续停用的锅炉房,建设3至5个小型便民菜市场。这项工作作为街道为民拟办实事,已列入09年重点工作,街道牵头领导和责任科室要认真抓紧落实。

2、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我们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以加强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为重点,充实和调整街道管委会成员单位及其组成人员,完善管委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利用和发挥好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指挥中心平台作用,在规范和提高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一批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职能部门管理责任,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和各方力量,积极争取县领导支持,切实解决好不同程度的部门交叉、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协调不利问题,正确处理好网格巡查与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及作业单位间的关系,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要按照责权相等,责权一致的原则,解决块上管理责大权小问题,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素质

一是在教育中提高。街道要认真组织开展好社区大讲堂活动,各社区要以市民学校、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形式,有步骤地对全体居民进行深入广泛长期的文明行为、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二是在宣传中促进。要大张旗鼓的宣传社区志愿者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励广大市民向先进看齐,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三是在环境中陶冶。要通过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文明氛围,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逐步告别不文明行为和习惯。四是在参与中养成。街道和社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使人们在参与中逐渐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养成关心县容县貌和城市形象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规,自觉参与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下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分析思考(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分析思考(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思考

    新形势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思考摘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执行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的基本方......

    发达国家农业应急管理体系分析探讨

    一、美国的农业应急管理体 当前美国的农业应急反应完完善而具体。经过多年的改进和加强,美国已基础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了联邦、州、县、市、社区5个层......

    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 主管领导 :XX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中共XX省委统一领导。 领导机构 :XX省人民政府是本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XX省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管理体系

    兰渝铁路LYS-11标段项目部二分部 为了提高我项目部防汛应急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兰渝铁路LYS-11标段项目部二分部施工段落够安全度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城市供水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纲

    乐清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供水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纲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城市供水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

    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思考分析材料

    城市户籍人口占有数量比例的上升,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市户籍人口的比例会上升到50%左右,这是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与......

    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几点思考(五篇范例)

    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几点思考中波轮船股份公司 龚宇鸥前不久在各地发生了各种突发事件,从“H7N9禽流感”的肆虐,到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的特大火灾,各类交通、安全责任事故频......

    中国城市洪涝灾害下的应急 管理体系研究

    魅力科学论文 题 目 中国城市洪涝灾害下的应急 管理体系研究 姓 名 段海朦 专 业 交通运输 学 号 201334019 指导教师 张志强 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二○一六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