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中小学校歌免费作词谱曲公告
中国教育品牌研究所文件
所办【2014011号】
关于免费为全国中小学创作校歌的通知 校歌——学校的精神图腾。两千多年前,孔子创办私学,诗与乐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弦歌不辍就成为形容学校生活的一句传统用语。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它在激励学生成长、凝聚学校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丰富学校精神内涵,弘扬校园核心正能量,经所办研究决定开展为全国中小学校免费作词谱曲创作校歌活动,校歌作词可由学校提供相关资料至研究所请词曲作家作词,也可由学校提供歌词,谱曲由研究所聘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创作,经学校同意后请歌唱家或童星演唱录制,请乐队或MIDI制作成伴奏和视唱两个部分。前期都是免费的,后期制作成本约5000元由学校支付。
认同以上活动内容并有需要的学校可给***手机留言,工作人员会专程与你联系和沟通。
特此通知。
中国教育品牌研究所办公室
2014年7月8日
第二篇:2012年全国中小学和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
2012年全国中小学和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
【来源:联创世华 编辑:zhouwenjing 更新时间: 2012-5-7 点击数:2336 】 分享到: 0 2012年全国中小学和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
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2012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扩大到河北、上海、浙江、湖北、广西、海南六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2012年我省将组织两次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试点考试(简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具体安排公告如下: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由教育部制定考试标准、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科目,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考务管理工作。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采用计算机考试(机考)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进行,面试通过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2012年笔试部分除幼儿园和小学各科目采用机考方式进行外,其余科目均采用纸笔考试方式进行。2011年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单科成绩合格的,该科目今年可以免于考试。笔试各科成绩均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笔试、面试都合格的考生,将获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是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
2012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报名、考试时间为:笔试报名时间为5月14日-21日,其中,网上信息输入时间为5月14日9:00-17日20:00,现场确认时间为5月19日-21日(每天9:00-17:00),笔试考试时间为6月30日;面试报名时间为8月23日-27日,其中,网上信息输入时间为8月23日9:00-24日20:00,现场确认时间为8月26日-27日(每天9:00-17:00),面试考试时间为9月22日-23日。
2012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报名、考试时间为:笔试报名时间为10月8日-15日,其中,网上信息输入时间为10月8日9:00-11日20:00,现场确认时间为10月13日-15日(每天9:00-17:00),笔试考试时间为11月11日;面试报名时间为12月10-15日,其中,网上信息输入时间为12月10日9:00-12日20:00,现场确认时间为12月14日-15日(每天9:00-17:00),面试考试时间为2013年1月5日-6日。
符合报考条件者,可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登陆教育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网站(www.xiexiebang.com),依照栏目指引及相关要求进行网上信息输入。去年已在报名网站上注册成功并通过现场确认审核的考生,可以使用去年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网站,并进行网上信息输入。所有考生需在信息输入后按各考区确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现场确认(包括报名资格审查、照片信息检验、缴费等)。考生应在考试之前登陆教育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网站报名系统,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按照准考证上明确的时间、地点和其他要求参加考试。
(责任编辑:山东联创世华公考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88-636)
第三篇:潼关教育局教宣股长刘阳作词的《潼关三中校歌》歌词
潼关县教育局教宣股长刘阳作词的《潼关三中校歌》,喜好者,请欣赏。
【温馨提示:中国原创音乐基地 5sing 有合唱音乐和伴奏音乐,欢迎欣赏。】
潼关三中校歌(永远刚强)词:刘阳 曲:陈大明 1.我们点燃心中的渴望,向着蓝天展翅飞翔。我们意气风发搏击长空,迎着太阳播种希望。啊自信自爱,勇往直前,德学兼备成为栋梁。自立自强,团结奋进,奠基未来创造辉煌。啊,三中,三中,我们的潼关三中,你为我们培育坚强的翅膀。啊,三中,三中,我们的潼关三中,把我们心灵点亮。2.我们凝聚智慧的力量,向着大海扬帆远航。我们斗志昂扬搏击风浪,迎着风雨收获梦想。啊自信自爱,勇往直前,德学兼备成为栋梁。自立自强,团结奋进,奠基未来创造辉煌。啊,三中,三中,我们的潼关三中,你为我们培育坚强的翅膀。啊,三中,三中,我们的潼关三中,啊引领我们胜利向前方!2012-3-26
第四篇:第四届全国中小学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忆不完的江南景,道不完的江南情
-----《忆江南》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
(1)、反复诵读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者创作本诗的背景。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形式;识记并书写“谙”字,能读准白居易的“居”,能不忆江南的“不”字的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其一,理解词义,体会情感;能诵读《忆江南》其二、三,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读诗句想画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品味“红胜火”,“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等语言,培养学生初步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三、教材分析
1、教材解读:《忆江南》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八册第一组的讲读课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词,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是一次新的文学形式的接触。《忆江南》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这首词诗人选取了自己脑海中记忆最深也最难忘的两个画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同时,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又自然而然的抒发出“能不忆江南”的真切情感,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之情。
2、设计思路: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流利读——节奏读——想象读——情感读——品味读”,使学生对词的内容的理解一步步的深入,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一步步升华。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通过每一次在读中形成的每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最后达到情感交融,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
3、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
之情。
4、教学准备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忆江南》的相关教学材料:
(1)、利用百度搜索在网上找到《忆江南》写作背景等资料;
(2)、利用百度搜索课文的《忆江南》朗读视频;
(3)、利用百度搜索江南美景图;
(4)、利用百度搜索范读用的配乐;
(5)、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忆江南》其
二、其三,做成PPT,拓展阅读教学。
(6)、利用百度搜索歌曲《忆江南》
四、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以读代讲法、探究法、查阅资料与补充理解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赏景入情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时间过的可真快啊,一晃就已进入初夏了,可是,那美丽的春天仿佛依然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么你觉得春天最美数哪儿呢?(生:公园里,小河边,田野里„„)
2.感知江南,了解江南
师:春天处处皆美景,可是春天最美数——江南,因为有古诗为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因此,江南不仅是“鱼米之乡”,而且被誉为“人间天堂”。那么,你们知道江南指的是哪儿吗?
!)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这儿也属于江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春天,感受江南的迷人风光!
2)播放江南美景图,感受江南的美。
【百度搜索】http://pdwq123.blog.163.com/blog/static/***072143113/
3、切入诗题,感知诗歌
师:同学们,这江南的风光多美啊!这里有小桥流水,烟雨蒙蒙;这里有古典园林,如诗如画;这里有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好一派江南风光!这么美的景又怎能不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呢,现在就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起来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烟雨江南!
板书课题:忆江南
唐 白居易
4.【百度视频】
学生听《忆江南》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诗歌。
5.简介《忆江南》的创作背景。
【百度搜索】http://tongbu.eduu.com/e/20100210/4b8bd73c19cd0.shtml
6.二、初读古词,感知词情
1.学生自由诵读,自读自悟自记,初步感知词情。
2.【百度音乐】http:///yinyue/282720/,师配音乐范读。
3.指名读,并对读的字音、节奏适当的加以引导。
4.师生合作读,达到一唱一和的良好效果。
5.全班随着音乐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解词意,感词情
学习1、2句,理解“忆”
1)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都读的很投入,那么老师想请问大家:“忆江南”这三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2)“江南好”和“旧曾谙”呢?(旧:以前曾:曾经谙:熟悉)
3)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怎样的情感?(赞美,思念,喜爱„„)
学习3、4句
1)是啊,江南的美景作者曾经是那么熟悉,江南的一草一木都令作者魂牵梦绕,那么,江南那么多的美景,作者最忆的是哪道景呢?(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请问你读到这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的?你
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交流你认为这两句描写“好”哪儿?
3)带着对江边美景的喜爱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习感悟最后一句
1)师:江南的风景多好啊,难怪诗人走来就用一句“江南好”来赞美她,这“好”字怎能不让诗人“能不忆江南”?从“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江南的赞美,对江南的怀念,对江南的的极度思念?
2)带着对江南的不同感情反复诵读“能不忆江南?”加深情感体验
2、拓展想象:除了“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如果你是作者来到江南,还会忆起江南的那些美景?(生展开想象谈自己的理解)
3、升华情感,设置悬念:是啊,江南处处都是作者熟悉的美景,这红似火的江花就好似那作者对江南的炽热情感,那绿如蓝的江水就犹如作者那诉不尽的江南情,叫作者“能不忆江南?”但是,作者怀念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
(二)忆江南之故人
1.师利用课件给学生讲述白居易年轻时在江南的故事和他的好朋友刘禹锡的诗“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2.假如你就是诗人白居易,面对这送别的感人场面,又怎能——
齐读“能不忆江南”?
每当诗人忆起江南人们对他的深深爱戴,诗人又怎能——
齐读“能不忆江南”?
3.这时,诗人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民对他的深情与爱戴,)
4.江南人民对诗人是依依不舍,白居易对江南人民又是那般魂牵梦绕,带着这份深厚的感情再次深情诵读整首词。
【百度音乐】http:///yinyue/282720/学生配乐诵读。
5.如此绝唱怎能不叫人深深感动,反复吟诵啊!同学们,现在你能不能不看课文,把这首词背诵下来?(全班齐背)
(三)忆江南之往事
1.【百度搜索】
《忆江南》其
二、其三,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自由读,指名读,并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
3.从这两首词中你还知道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江南往事。如:在杭州灵隐寺、天竺寺中散步寻找从月亮上飘落的桂花;到钱塘江看大潮的汹涌澎湃;在杭州城喝酒喝得一醉方休,欣赏美女翩翩起舞。)
4.在江南那些快乐、幸福的往事,诗人统统都忘不掉,这就是诗人的江南情结,请带着对江南往事的苦苦思念再读三首词。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百度音乐】
欣赏歌曲《忆江南》,在歌曲中用心感受江南的美。
2.汇报交流自己欣赏歌曲后的感受。
3.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
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带着对江南的深深喜爱与眷恋再次一起诵读三首词。
4.鼓励会背的孩子一起背诵三首词,传递心中的那份深深的情。
五、拓展练习,延续词情
1.请你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笔下最美的江南。
2.请你当一回小作家,写下一首诗或一段话来赞颂你心中最美的江南。
六、教学反思:
记得有人说过:好课如茶,只有慢慢品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而上完《忆江南》之后,我却觉得好词如酒,愈是细品,愈能品出其中的芳香!
不知为什么,把《忆江南》的教材钻研得越透,就越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诗人白居易,回到洛阳以后,依然魂牵梦绕着江南。忆着江南的景,也忆着江南的人和往事,那悠悠往事,那碧水深情,光是一个“好”个就已表达得淋漓尽致。也许只有亲身体验过离别之苦,才能真正的懂得“能不忆江南、”的思念之深,想念至苦!虽说这篇课文在以前接触过,可从前只是浮光掠影,雾里看花,只有真正走进词的深处,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只有悉心钻研,才懂得这是何等的感触:“忆不完的江南景,道不完的江南情”!江南,如诗如画,江南,小桥流水,江南,烟雨蒙蒙!突然庆幸,自己选择了这篇课文来上公开课,因为一篇《忆江南》,成就了我对江南一生的爱恋。
正是怀着对江南的这份深情与热爱,因此我在教学这首词时别具匠心,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层层递进,步步推开,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情景创设感受美。
虽然我们这里的孩子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但对身边这些熟悉的美景,并没有细细的观察和品味,所以孩子们对作者提出的“江南好”这样的赞叹与感慨是清浅的,模糊的。正是基于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我极力通过语言的渲染,以及江南美景的图片和视频的播放,让孩子们不由自主的陶醉其中,发出由衷的赞叹:“江南真美!”从而生动直观的理解理解了文本,也理解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很好的感受了词本身的意蕴之美。
二、反复诵读体验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早就提出:小学语文课要以读为本。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个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流利读——节奏读——想象读——情感读——品味读”,使学生对词的内容的理解一步步的深入,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一步步升华。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通过每一次在读中形成的每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最后达到情感交融,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这不同形式的读中,孩子们既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更能体验古诗词语言的美感。
三、一咏三叹升华美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引领孩子们品味语言,感悟文字,还要注重孩子“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因此,在引导孩子们充分感知了江南之美,理解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后,我适时的利用课件给学生讲述白居易年轻时在江南的故事和他的好朋友刘禹锡的诗“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的百姓为他送别的感人场面。让孩子们对词,对作者那份深深地江南情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接着,马上让孩子们赏析,诵读《忆江南》其
二、其三,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了情感体验,也深深的爱上了江南。
总之,一堂好课总能将牵住所有孩子的心,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能和孩子们一起构建更多的好课!
第五篇:第三届全国中小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准备:学生搜索苏中园林的图片、资料;按导学案预习课文;查阅作者情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在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的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创设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味苏州园林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苏州园林》一文是叶圣陶先生应承香港一家出版社为苏州园林摄影集而作的序。文章条理明晰,结构简单,语言生动,词藻丰富,富有表现力。序文尽显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追求一
幅完美的图画目的。文章虽然是介绍性说明文,但它为我们打开了窥探苏州园林艺术之门的奥秘,让我们领略到祖国壮丽的山河。我着重引领学生走进文章,积累语言,学会感悟,发现苏州园林的美。通过拟广告词,发现美等环节,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不够深刻。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品读感悟法,抓住重点词句知道学生自主学习法,运用百度搜索法,想想体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苏州园林的图片导入新课了 百度连接:
http://baidu.com/201326592
二、讲析 :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显示课题、作者叶圣陶 百度衔接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
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
3、播放(幻灯4)视频《央视走进苏州园林》
(幻灯5)出示问题:
1、你认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
(二)逐步展示(幻灯片)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
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出示(幻灯片)教师小结
(三)、反馈和迁移 ——我是大导游 教师出示(幻灯片)
问题:如果你是导游,你最想把苏州园林的那幅画面介绍给大家? 提示:解说时一定要用导游的语气,抓住某个画面的特点,运用恰当地说面方法,准确的解说。
1、学生讨论交流,并在小组试讲。
2、学生展示。3.教师及时评价。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教师展示(幻灯片)
提出要求:运用学到的知识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学校。
六、教学反思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我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设计“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四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简介:
高发英,山东省安丘市金冢子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任教语文20年。邮编:262111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