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本课程

时间:2019-05-13 16:4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校本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校本课程》。

第一篇:中小学校本课程

二OO七年秋季中小学校本课程教研工作意见

四年多以来,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学习活动方式的改变、评价标准多元上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为学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本学期要进一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本学期要加大校本课程实施队伍地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要改变由1—2人唱独角戏的现状,构建起骨干引领,部分拓展,全员参与实施的梯级队伍体制。同时,加强校本课程教师的校本培训,以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化发展水平,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不断练内功。

二、强化教学过程研究

2007年是“和谐课堂”主题活动研究年,校本课程教研要以课堂教学研究和指导为重点,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科学合理的利用好学生的经验,课程的资源,灵活的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构建起“民主、平等、互动,高效、和谐”的新型课堂文化。本学期要充分利用三课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同时在教中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修改、完善课程方案。本学期将进行校本课程案例评比活动。

三、加强教学管理与评价

在管理上,要不断优化组织网络,建立管理制度,同时制度执行要做到落实,对于教师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常规要规范管理,以促进校本课程深入开发与实施。在评价上,要以发挥评价的指导、监控和激励功能为目的,各校根据自身的课程实施情况,以学生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情况,学校课程特色形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

活动安排: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调研

2、校本课程案例评比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龙固镇李集小学

常胜钦

一、课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是由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国家课程。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已全面展开,但是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这导致了学校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学生学得枯燥无味,缺乏自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实践证明,国家课程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更难以达到国家课程的预期效果。在推行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国家课程普遍暴露出诸多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条件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脱节等。

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早就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指出,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应该直接参与到课程的编制工作中去。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形式及时间设置上都有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我校地处乡镇,虽然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但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具有乡镇特色校本课程的前景广阔。在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中,步促进了学校工作的自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乡镇小学所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确立了本课题,试图通过探索和实践,寻找到突破口,最终走出一条乡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好路子。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校本: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它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和教师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强调对学校及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特别是与校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2、校本课程。亦称“学为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校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开发:《牛津英语词典》中,把“开发”解释为“一切计划、方案的具体细节的确定或小说情节的完全展开。”而在课程开发中,指的是准备一项可操作的计划,以便去运用现有的教学大纲,包括教科书和教学材料的选择。或者也可指编制出一套教学大纲及其配套资料,以供班级教学使用,特别是指教科书、教参的编写以及教具的配备,有时还包括课程目标和评价手段。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然而,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在目前的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

全面发展是人的基本需要和基本权利,现代社会的教育必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使一切教育活动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创设适宜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实现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关键所在。校本课程正是基于教育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而开设的课程。

2、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要重视书本知识,但是也从来认为知识最深厚的根源乃在于实践之中。实践是知识之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这是现代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可以在书本之外,可以在课堂之外,可以在学校之外。

3、现代课程的有关理论

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科学全面地分析校本教学资源,组织编写以“***********”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并有效地开展实施和评价。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通过实验,更新教师观念,建立课程意识,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展现教师教育智慧,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3、强化学生独立能力、合作能力和非语言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处世态度等产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张扬。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协调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充

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是按照原先制定的研究方案,在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始终坚持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区域性原则、特色性原则,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以调查研究法、文献总结法等,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一)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前期酝酿、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先设计了一个初步研究方案,然后成立课题组,形成了研究工作网络,之后通过召开课题组会议,进一步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了有关研究制度。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文献研究阶段

本阶段,我们主要是利用假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阶段

主要是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乡镇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以“********”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3)实证研究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环节,我们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依照环境分析后所制订的校本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校内及校外推广研究经验和成果。

(二)实验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教研紧密结合,通过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反思、再体验、再反思,不断深化研究,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实验工作的开展。

2、研究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内容进行调控,以参与教师和学生在校本课程实施前后的认识和发展作为原始依据,组成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理性的总结和研究。

(三)实验措施

1、组建实验课题组。

2、成立学习型组织,建立每周学习制度,引发和推荐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信息,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以实验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参与实践和研究的积极性,及时交流、展示、推广不同阶段的成果。

4、开展听课、评课、课例分析、研讨等活动,各分项负责人直接面对每位实验教师,亲自参与研究课的备课、试讲及评课活动。倡导实验教师勇于改革,不断总结新鲜教学经验。

5、保证实验经费按时到位,专款专用。

五、研究的内容分析:

课题研究应该是务实而规范的。按照既定的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环境分析研究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环境因素分析的根本原因。环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决定了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斯基尔贝克曾经说过:“尽管选择目标的过程中涉及科目、学习理论以及对儿童的理解,但是课程目标不能仅仅从科目中推论出来,从学习理论中推理出来,或者从对儿童的理解中感受出来。相反,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

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是不同的,从一所学校获得的环境分析结果不能照搬到另一所学校。只有了解了本校的环境,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

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我们对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科学认真的分析。我镇地处汉江支源,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我镇的豆腐制品享誉海内外,可以说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学生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浓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目标设置研究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本课题组成员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三)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组织研究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编写了一套以“ ********”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内容包括“可爱的荆门、神秘的钟祥、我们的母亲河、礼仪教育、家乡特产、科技大观”等。针对特殊的学生群体、特殊的教学目标和特殊的教育场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还编写出了相关的配套材料等。

(四)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实施过程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严格遵循教科研的科学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寻找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佳切入点,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了一套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1、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正在探索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南上指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很浓郁的地域内容,更有学校特色,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视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考察探究活动中去。我们给学生创造了适合的实践情境,使学生放心、放松地参与实践研究,他们的学习表现非同一般。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采用小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先后确定了如下研究小课题:豆制品制作与销售、母亲河的变化等。我们在选题上针对本地的丰富资源,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本地特色,教师在学生的课题研究中进行有效的辅导。

由于学生身处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地位,面对的是身边熟悉的研究材料,比以往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有了更多的合作空间,有了更多难得的体验。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自由研究,努力自助和适当寻求他助,伴随着探究过程感受挫折与失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强化。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中去,在与环境的相处相适中发挥了特长,优化了个性,提升了研究能力。

2、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合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因此,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教师不仅是校本课程的当然开发者,而且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他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教师介入校本课程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着

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心,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实践表明,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发现自己比原来能够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而且效果更好。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教师逐步树立了全新的教育、教学及评价观念,认识到了教育必须从关注共性、关注社会性的要求中逐步走向满足主体性发展的要求,体会到了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文本,而是在动态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过程。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间改变了以往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科学大观》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了研究小组,由于这项课题涉及到多种学科,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同时参与指导,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集体协调一致,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教师。由于校本课程的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需要具备多项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知识视野。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外,还应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本课题研究全面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学习,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实物,积极利用网络优势,积累素材,真正成为了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同时,也加强了教师对课程的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等。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逐步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形成了新的工作方式,加强了与同伴的合作,极大地改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了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3、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和视频材料。它以其形象生物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构者,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固有的,它必须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现代媒体是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具有浓郁古镇氛围的《古镇寻踪》时,教师先用多媒体演示了用数码相机自拍的石牌古镇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尽情地欣赏,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趁势揭示课题。临近下课,朗诵由石牌本土作家蔡兴荣创作的《小巷》,学生边听边学,气氛异常热烈,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校本课程开发素材转化为具有直观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教学创造了一条全新的途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优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五)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课题组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并取得了预期的评价效果。

1、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评价又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评价方式上我们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认知内容。例如,在学习了《古镇寻踪》这课后,我们并不是着重考查学生对我镇的古代建筑、自然资源等方面记忆性的认知因素,而是让学生根据实地考查的情况,认真查阅各种资料,请教家长、老师,然后写出小课题研究报告,在撰写课题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增长了见识,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又如在学习《小豆腐闯出大世界》后,让学生进行豆制品制作表演,考察豆制品市场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市场经营策略的若干意见,为石牌豆腐走向世界出一份力。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参与到学生学业的评价中来。教师在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上,加强纵向比较,减弱横向比较,并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通过这样的学生学业评价实践,我们课题组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

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本身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一门课程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为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学校领导和课堂教师修正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提供依据。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了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学校领导参加,建立了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用数理统计和描述的方法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通过对课程本身的评

评价小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符号学生的需求,课程组织形式及内容恰当,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以上对校本课程研究内容的分析只是针对于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际,它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我们认为,只有在认真地分析不同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出个性鲜明的校本课程目标,并对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才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强化学生的独立能力、合作能力和非语言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好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关系,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最终走出一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好路子,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的品位和特色。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课题组成员几年的倾力协作,本课题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开发、收集了一批校本课程资源

编写了《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设计了《校本课程纲要》,开发了部分校本教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操作性,为今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丰富了素材资源,深受师生的喜爱。

我们在编写与实施教师指导用书时,力争做到主题鲜明,趣味性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活动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好地适应学生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我们主要本着以下几个原则进行了教师指导用书的编写和实施:

1、整体性原则:把各科融为一体,发挥其整体作用,使学生的能力、个性、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围绕一个主题的多科内容有机结合的活动方式。

2、活动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中发展个性,提高能力。活动是该课程的主要形式,基本上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去启

为学生的活动充分地创造条件。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操作来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直接知识或经验,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3、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课前准备——活动过程——评价——反思,学生自始至终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其中。

4、愉悦性原则: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到充分的快乐。努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使学生充分获得情感和审美的愉悦体验。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情感。

(二)开发了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在人类知识经验和教育教学活动之间建构起了一座桥梁,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教材内容丰富性的特点,教育教学的真谛在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以适应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因此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就要尽可能地拓展教材内容的领域,使那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内容因时因人而异地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让教师的“教”成为极富创造性的“教”,学生的“学”成为极具个性化的“学”。为此,我们构建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和策略。

1、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兼顾能力层次不同的每一类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通过参与、探索、实践、体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充分发展。

(2)科学性原则。精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同时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性的评价。

(3)开放性原则。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使资源内容更加广阔,特别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开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较充分地思考、讨论,2、开发学科课程资源策略

(1)整合策略,即:整合教学素材,深化教学内容。教材虽然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块学习的土壤,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作为教师就应把教材作为教学素材去看待,挖掘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以此为依据来走进我们的实际生活,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需要迈近,达到走出教材、深化教材、跳出教材的目标,从而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整合教学素材时,我们注意了以下四方面:①考虑学科内容及特点。②关注教材上内容的呈现方式。③思考教学设计。④设想课堂使用情况。

(2)生成策略,即:捕捉动态生成,优化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生成新的实践智慧的立足点。作为教师就应善于保护和捕捉这些资源,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留心学生的反馈,及时抓住学生的奇思妙想,捕捉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并恰如其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同时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情感。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四会:一会判断选择这些资源,课堂上信息量非常丰富,教师们学会了在40分钟内在师生交互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二会“回应”不同声音,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发出的不同声音,为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学会了根据学生不断冒出来的问题和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课时计划,不断积累实践智慧。三会延伸和拓展课程资源,面对课堂上动态性的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在课堂上来不及解决的教师把这些资源延伸到课外进行拓展,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爱学、乐思的积极情感。四会善待学生的错误,实践使我们感到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错误,教师要善待,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进行创造,发现真理,让“错误”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发展,同时也丰富着教学实践智慧。可见,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只有融进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从肤浅走向深刻,课程资源的丰富内涵才得以真正实现。

(3)和谐策略,即:和谐师生关系,挖掘潜在资源。在特别关注三维目标达成的今天,我们逐渐认识到师生关系也是一种动态的、对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影响的教学资源。实践使我们感到,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就无法对话,就无法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从知的方面来看,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而从情的方面看,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都是具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理解和尊重。因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它自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平等的交流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来自课堂和老师,很多的是来自于他们自己在课余生活中的积累,只要我们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孩子们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发现知识,从而更加喜爱学习。

(三)学生个性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张扬

1、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得到拓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丰富了学科资源,延伸了学科课堂,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继承和宏扬了优秀的本土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

2、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课程完全是为学生的需要而开设,校本课程就如同是把课程放在了开放式的货架上了,学生可以自由挑选,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3、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全校学生活泼、团结、积极向上。

(四)教师的专业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得到发展

1、是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提升。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思维碰撞中,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2、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校长、教师、学生、社会、家长方方面面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付出真诚与汗水。但是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的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肯定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了问题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交流探讨,你问我答,你的问题我补充,你写第一课,我编第二课,在来来去去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师在合作中逐步成长起来。

3、是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的论文有多篇分别在国家、省、市、县获奖或者发表。课题组在研究中,捕捉展示机遇,参与展示过程,以专题研讨、评比交流、撰写论文等方式为舞台,推出了一批老师。

(五)学校特色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凸现

校本课程的开发,课题研究的实施,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学校的教育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学校校风良好,学风严谨,受到家长、社会一致好评。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一途径促进了学校特色的逐渐形成。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如:

1、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涉及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2、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

3、如何进一步适应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开发出系列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4、如何加强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深度整合,建立学生实践基地。

5、如何进行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等等。

我们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力图通过本课题的后继研究,一方面继续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转变教师传统的课程观念,使其不断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转变引起学生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家乡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校的特色与品位。

我们的展望是:

1、组织课题组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使学校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进一步研究学校课程的发展,科学分析学校和社会课程开发因素,自觉地开发培养未来意识的课程。

4、不断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要对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为学校领导和课堂教师修正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提供依据,制定出适合学校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及实施细则,使校本课程开发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学校的整体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第三篇: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

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

南宁市第二中学

岑盛锋

2018.8.26

南宁市第二中学

课程文化和综合实践课程介绍

评价一所学校好不好,关键看

两点,一是卓越严谨的课堂教

学,二是充分全面的课外活动。

而一所学校的实力是由这所学校的课程数量和质量决定的。

一、背景:学校的样本课程应顺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2014年9月4日

教育部《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两依据一参考

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一个中心三大方面六项内容18个基本点”

2017.9.24“两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关键能力

2017年9月25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一个中心:全面发展的人

三大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

六项内容: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18个基本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于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

技术运用这18个基本要点

二、校本课程建设的关注点

1.课程原则

全面发展

个性选择

档案袋需要(新高考)

二、新形势下课程建设的关注点

2.课程目标:支撑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

(1)培养认知能力

(2)培养合作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

(4)培养职业能力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变化趋势

综合性、校本化、谱系化

【案例】上海中学课程图谱示例:上海中学的学校课程图谱由

“重立志”的资优生德育课程子图谱、“重激越”的学习领域课程子图谱、“重挖潜”的优势潜能开发课程期望子图谱三大部分组成。三个分图谱都有基础型和发展型两大部分,三个分图谱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形成了近10个学习领域的880多个科目与模块供学生选学,为高中阶段推进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变化趋势

【案例:建平中学课程谱系】

语言学科群

文史哲学科群

自然科学学科群

艺术学科群

STEAM

学科群

四、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

实效德育课程

学科拓展课程

思维创新课程

财商培养课程

STEAM

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职业体验课程

社团活动课程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

学校目标—学生需求—教研组计划—教师申报课程系列结构:

领域——学科——模块

五、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案例分享

南宁二中课程文化设计与实践

第一部分

顶层设计---构建魅力课程体系

基于促进学生潜能全面开发、个性充

分发展的生态型课程

1.创建魅力课程图谱

2.完善魅力课程体系

基于以人为本,基于加德纳多元智能

理论和马斯洛需要

层次理论,基于潜

能充分开发,基于

彰显个性气质魅力,基于因材施教原则,构建二中特色课程

体系。

完善魅力课程体系的路径选择:

(1)

国家必修课程开足开齐、吃透研透,形成校本化

(2)

国家选修课程优化分解、模块多选,形成个性化

(3)

校本必修课程精心打磨、传承创新,形成品牌化

(4)

校本选修课程开放开发、深挖潜能,形成特色化

在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开发过程

中,已提供与核心素养培养相配套的拓展选修课程150多门,涉及7大领域:

(1)

科技创新类课程

(5)公民素养类课程

(2)

学术拓展类课程

(6)国际视野类课程

(3)

艺体特长类课程

(7)社团实践类课程

(4)

大学先修类课程

形成了4大系列特色课程模块:

(1)

通用技术课程—技术实践,科技创新

(2)

心健教育课程—健康成长,终身幸福

(3)

大学先修课程—高端需求,个性培养

(4)

苗圃计划课程—专业引导,提前育苗

四大课程模块

四大课程模块

着力打造国防军训教育、绿色环保教育、校情校史教育、三典仪式教育等4门校本必修精品课程和

30门校本选修精

品课程。

国家与校本的必修与选修课程

四大课程模块

国家与校本的必修与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化课程



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7大学习领域

四大课程模块

学术拓展类、体艺特长类、科技创新类、综合实践类、公民素养类、大学先修类、国际视野类等7大类型

国家与校本的必修与选修课程

二中校本特色

化的创新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化课程

四大课程模块

国家与校本的必修与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化课程

二中校本特色

化的创新课程

从“供给型过渡到需求型”的二中显隐课程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学术拓展:元祖论坛、百家讲坛、慧弘讲堂

元祖论坛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学术拓展:元祖论坛、百家讲坛、慧弘讲堂

慧弘讲堂

百家讲坛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体艺特长:运动会、艺术节、艺术特色选修课

戏曲进校园

启天艺术节

世界冠军进校园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体艺特长:运动会、艺术节、艺术特色选修课

舞蹈选修课

书法选修课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科技创新:科技节、机器人竞赛、信息竞赛、创客(VR)

机器人竞赛

青少年科学体验

创客实践室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科技创新:科技节、机器竞赛、信息竞赛、创客(VR)

创客竞赛

科技节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综合实践: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

保护母亲河

义务植树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公民素养:道德讲坛、爱国主义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人礼、消防安全教育

感恩教育

防溺水安全教育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公民素养:道德讲坛、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人礼、消防安全教育

成人礼

反恐防爆教育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大学先修课:同济苗圃计划

结题报告

苗圃夏令营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国际视野:夏令营冬令营游学、英美国家文化选修课

全球青少年文化大使活动

英美文化选修课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精品校本选修课

认识一百种鸟类

古琴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精品校本选修课https://mp.weixin.qq.com/s/K9KZCbPBS8ezewwWWuzxeQ

生活中的物理

环境化学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始终在思考与实践这三个问题:

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二是怎样培养人?

三是为培养这些人能提供哪些支持和服务?

1.校本课程建设第一步:做好课堂内与外的平衡

工作。

现实中的学校太关注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外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课外活动、学生社团大多数都与具体的课程相联系的。课外活动是课程的延伸与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学校的实力,是由这所学校课程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的。

2.学校课程建设第二步:课程分与合的统整工作

学生在校要经历一件事情、一种项目、一个活动,理论意义上讲,这些事件都有可能成为课程,因此,学校就拥有了不计其数的课程。当

这么多课程在学校产生时,学校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这些课程进行

分类。但无论哪一种分类方法,一要能够自圆其说,二要能够反映学校

传统,三要能够体现特色优势。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

容、课程实施、课程组织、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基础上,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课程

珠海市香洲区香洲一小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是构建幸福人生素养,下设五个子目标,分别为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实践素养。为实现这五个目标,学校从四个层面三个层级分别给予落实,并设置相关课程。第一层落实在学科基础类课程,主要是打造幸福人生的课堂文化,这是按照学校的目标对国家课程进行校

本化改造。第二层次是开展活动拓展,第三层次是活动探究类课程开发。这一课程设置将原有的国

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扁平化,通过整合、拓展、补充等方式整体构建学校课程。

3.学校课程建设第三步:做好课程选择定与动的设置工作。

不同学段,课程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单科课

程与综合课程并存;高中阶段,以单科课程为主。

正因为如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特点根据培养目标,学校应该设置哪些课程是必选的,因为这

是体现了学校的意志和要求;哪些课程是自选的,因为这是反映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4.学校课程建设第四步:做好课程推进先与后的计划安排。

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定会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这个梳理包括从专家的视角、行政的视角、师生的视角、家长的视角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诊断,拟出学校课程建设最需要解决的若干个问题,然后将之排序。

在选择突破的时候,是选择最难解决的呢?还是选择最易操作的呢?教育只能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做起。在完全不可改变的地方,哪怕再强势的教育也很难发挥功效;在容易改变的地方,哪怕是在弱势的教育也可以产生影响。我们经常付出了很多,但收获却很少,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很难改变的地方停留太久,却忽略了容易改变的地方。

5.学校课程建设的第五步:课程质量高与低的研发

21世纪技能包括:一是学习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二是数字化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ICT(信息、通讯与技术)素养)。三是生活与职业技能(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生产能力与绩效能力;领导力与责任感)。

因此,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想清楚核心学科是哪些?21世纪技能如何培养?能否形成一个技能序列,尽可能体现学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育的特点、学校的特点,倘若能够实现,这样的学校课程一定是最有生命力的,一定是学生最喜欢的,一定是教师们最认同的。

谢谢聆听

第四篇:校本课程

晏子礼貌护尊严

春秋时,南方的楚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为了疏通国与国之间的渠道,齐王就派晏婴出使南城。晏婴到达楚国。前来迎接的礼宾官员见他个子矮小,就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旁边的侧门,似笑非笑地指了指小门说:“先生,您请进吧!” 晏婴轻蔑地反击道:“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洞!”礼宾官员反被侮辱了一通,只好命令士兵把正门打开。

楚王接见了晏婴,他不屑一顾地问晏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听了这话,赞颂自己的国家道:“故国齐都,如果每个人都把袖子甩开,能盖住太阳!如果每个人挥一把汗水,无异于一场大雨!”

楚王接上晏婴的话茬,冷嘲道:“齐国既然人多势众,为什么选取你来出使我国呢?”晏婴接着楚王的话讽刺道:“水平高的,出使上等国家;水平低的,出使下等国家。我水平低,就到贵国来了。”

楚王还想反唇相讥,可又觉得无理,无奈,只好吞下这颗“苦药丸”!

铁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时代的大诗人,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五岁时一家人随父亲迁入蜀地,他才开始读书人字。他的父亲是一个富商,富裕的家境,使李白养成了贪玩的习性。

这一年,李白的父母送他到学堂去读书,可他刚念了几天,就觉得读书太枯燥,太没意思。于是,他经常读着读着,便丢开书本跑到外面玩去了。

有一天,李白又逃学了。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毫无目的地东游西逛。走着,走着,他看到路边有一户人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门口低着头干着什么。他走近一看,只见老婆婆双手一根大铁杵,正专心致志地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力地磨着。

李白觉得非常奇怪,便走近老婆婆身边,好奇地问:“老婆婆,你磨这根打铁杵,有什么用呢?”老婆婆抬起头,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面前,就一边擦着汗,一边回答说:“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这话,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心理想,这不是在开玩笑吗?这么粗的一根大铁杵,的磨多少年,才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于是,他问老婆婆:“这么粗的铁杵,要磨成针,怎么能做到呢?”

老婆婆看了李白,然后认真地说:“孩子,你不要笑,也不要觉得奇怪,更

不要认为做不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非常手感动。他仔细地想了想,老婆婆的话可真有道理。于是,就向老婆婆深深行了一个礼,跑回家读书去了。

从此以后,李白便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并且不断地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后来,他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伟大诗人。

“铁杵成针”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只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学会感恩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许多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着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世匠霍金。

与霍金相比,我们有的人什么也不缺,要手有手,要脚有脚,可生活给了他一点磨难,他就开始怨天尤人了。这样的人没有感恩之心,快乐也就与他失之交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快乐。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的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晏子用礼貌维护尊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晏子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用礼貌维护尊严的精神。

2.体会晏子不顾个人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晏子礼貌护尊严》这个小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借助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简介晏子

四、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课文中写了几次晏子巧妙地反驳楚王的羞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体会句意,理解全文内容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句意。

①“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洞!”

②“如果每个人都把袖子甩开,就能——!”“如果——,无异与一场大雨!” ③“水平高的,出使上等国家;水平底的,出使下等国家。”

2.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理解课文。

1.让学生找出描写晏子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晏子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的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

3.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晏子用礼貌维护尊严的可贵品质。

三、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从晏子身上学到了用礼貌能维护尊严的精神,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语言的说服力。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春秋时期的故事。

铁杵成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铁杵成针”这一故事的来历。

2.学习李白刻苦学习的精神,了解“铁杵成针”这一成语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听过“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自学。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简介李白

四、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这一段,想一想李白为什么养成了贪玩的习性。

①学生汇报,老师帮助归纳。

②出示句子“他才开始读书认真„„富裕的家庭,养成贪玩的习性。”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李白是怎样逃学的?“毫无目的”是什么意思?

②李白在逃学路上看到什么?“专心致志”怎么理解?

③老婆婆是怎样回答李白的问话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2.李白从老婆婆的话中明白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思考:

①李白从此以后是怎样做的?他终于成了什么?

②“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让学生谈谈心得体会。

四、布置作业

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学会感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霍金的感人事迹,学习他那颗感恩的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简介主人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霍金遇到了怎样的打击?

2.他是怎样不怕困难战胜一切的?他在取得辉煌的成就时是怎样感恩的?

3.谈谈你对本文的认识。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霍金是怎样对待命运之神的?重点理解霍金说的一段话。

2.讨论交流:你是怎样对待感恩的?

四、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懂得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

五、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感恩的看法。

第五篇:校本课程

高中实用英语词汇与表达

一、指导思想:

依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能力。本学期的校本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并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的差异和跨文化交际,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加强英语的实用性,让英语走进学生们的实际生活。

二、课程目标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学习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的交际用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网络探究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三.实施原因

1.英语的地位;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扩大了交流渠道,英语也日益显示出其独有的重要性。

2.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七级)即:能在日常交际中对一般的询问和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能根据熟悉的话题,稍做准备后,有条理地作简短的发言;能就一般性话题进行讨论;能根据话题要求,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意图。

3.与高考紧密联系;

口语交际是高考的必考题。而且根据语言的学习规律,先听说后读写,只有可理解性地输入,才能够输出,进而促进其他的语言技能的提高。

四、学生情况分析:

当前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比较吃力。主要是缺少对英语作为语言的了解。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使用英语词汇与表达的学习和应用,对英语国家的背景和文化风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要求与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最终确定该题目作为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底蕴和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并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语言差异并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五、研究的内容

(一)餐饮

(二)旅游

(三)购物

(四)健康

(五)校园英语

(六)交通

六、教学措施

运用上网查询、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信息的思考分析,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七、校本课程的准备和实施

(一)发现问题-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结合我校学生学习现状确定题目

(二)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

1.英语口语大赛 2.情景剧大赛 3.英语演讲大赛

七、拟定评价和考核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来考核学生。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下载中小学校本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校本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大全

    《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

    校本课程

    滕州市教育局 关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时间:2014.2.25 主讲:韩正强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中的思考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校本课程,也称为“学校本位课程”和“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十岁那年》教学设计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孙晶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读懂书中的故事,并能通过书中的语言文字感知其人物形象。 2.技能目标:学......

    校本课程

    1少先队礼仪------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1课时) 学校大队部要求每个班级举行一次以“森林防火”为主题的主题中队活动。这可难倒了各个班级的少先队员们,大家都不知道规范的队......

    校本课程

    《二年级阅读欣赏》第16页中实现了缺“现”, 第28页最后一行的“坐位”应是“座位”, 第32页“没头脑”后的“对不起”前引号打错了。 第35页第六行的“眼珠子”写成了“眼珠......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古城浚县风土人情》教学设计 善堂第四初级中学语文组 柴瑞敏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浚县的风土人情,培养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2、多角度介绍浚县风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