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环境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定稿]

时间:2019-05-13 16:0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善生态环境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善生态环境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定稿]》。

第一篇:改善生态环境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定稿]

改善生态环境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努力实现孟津林业生态建设新突破

孟津县2010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2010年3月25日)

尊敬的郭主席,各位常委、委员:

首先,感谢县政协各位领导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去冬今春以来,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加强生态基础建设为目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精心规划、认真组织,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把大搞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主要举措来抓,全力组织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林业生态建设高潮。下面,我把孟津县2010年春季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林业生态建设进展情况

今年上级下达我县年度营造林总任务3.9883万亩,其

中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营造2.2133万亩、林业产业工程

1.7750万亩。截至目前,我县2010年核桃产业任务5000亩,现完成栽植6800亩,超额完成116%;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工程2010年一期建设2000亩,规划栽植各类绿化苗木

12.2万株,目前已全面完成栽植任务,下步进入管护阶段;

林业生态建设总任务3.9883万亩,目前完成3.79万亩,占总任务的95%,全县生态建设总任务大头落地,月底可以全面完成。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市、县领导均把林业工作提

升到新的高度,春节前后相继召开了林业工作会议,县领导对林业工作亲自安排和部署,各乡镇也由一把手组织林业工作,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提前规划,及早行动。结合县情实际,坚持经济效

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树造林相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一规划,统一栽植。从2009年底开始,我们按照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组织技术人员逐地块调查,提前完成了2010年林业生态建设作业设计,并对各类苗木多渠道进行考查联系。春节过后班子成员分包各乡镇,深入重点区域和田间地头,定地块、定方案,狠抓落实。

3、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今年县领导把环城生态防护

林带作为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组织领导、综合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县主要领导从春节前开始,深入到工程建设一线协调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并以此推进了全县生态建设整体进展。

4、严把质量,力求实效。我们坚持“统一规划、集中

连片、形成规模”的原则,严格标准,林业技术人员对重点片区进行现场指导,对整地、挖坑、运苗、栽植、浇水、管护进行“一条龙”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一是对整地、挖坑等前期工作逐地块进行检查,确保整地质量。二是所有苗木由林业部门统一调供,在保证苗木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苗木就近供应,当天起苗,当天栽植,提高苗木成活率。三是对苗木调供、栽植、浇水等各个环节,由监理小组进行跟踪监督,确保质量、措施双落实。

5、加强管护,巩固成果。“三分栽植、七分管护”。

今年植树造林任务下达时,对管护责任一并落实,各重点片区明确了责任人,签订了管护责任书,保证了管护措施的落实。每个重点片区配备专职护林人员,落实护林员报酬。为了保证苗木浇水,规定在干旱季节每月对新造苗木浇水两次,确保成活率的提高。

三、下步林业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对春季造林成果进步巩固,及时根据天气状况对缺苗枯苗补植补栽,及时浇水保墒。

二是多方协调,群策群力,进一步完善环城生态防护林带一期工程涉及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全力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

术,提高生物防治率,加强疫情监测与查防,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清除,确保实现年初既定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

四是认真组织好2010年度全县造林实绩自查工作,并提前规划编制具体的秋冬林业工作实施方案。

五是在认真学习好上级关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基础上,结合全县林业建设实际,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护收益权”的原则,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六是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执法工作,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切实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森林资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今年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仍有许多不足,很多方面需要加强。下一步,我们将完善不足,加大树木管护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栽一株、活一株,栽一片、成一片,力争率先通过林业生态县验收,为县域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保护工作做出我们林业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夯实区域粮食基础 促进粮食经济发展

夯实区域粮食基础促进粮食经济发展

***粮食局2008年上半年粮食经济工作形势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上半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紧紧围绕县

委、县政府提出的2008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与加速粮食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大粮食、大市场、大物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强化职业化素质建设;更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加速赶超,努力做强做活做优粮食产业,实现了粮食经济工作的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粮食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为推进富民强县,构建和谐**做出了粮食人的新贡献。现将上半年粮食经济形势分析汇报如下:

一、2008年上半年粮食经济形势

粮食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经济建设离不开粮食的发展。而当前,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更加复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不足需的状况仍未改变。今年上半年以来,世界谷物产量降到了19.92亿吨,预计2008产量20.76亿吨,粮食产需缺口为5200万吨。从国内粮食供求总量看,2007年总产量达到5亿吨,产需基本平衡。但从全县粮食供求总量看,产不足需的状况非常严重,2006年粮食产量达48.78万吨,粮食产需缺口为11万吨,2007年粮食产量达49.70万吨,粮食产需缺口12万吨,产需缺口不断增长,增长率9%。

(二)粮食库存持续下降。世界粮食产量在近8年中有7年低于消费量,供求缺口由库存弥补,导致库存降至30年来历史新低,预计到2008年末,世界谷物库存将降至4.05亿吨.比上减少5%,下降到25年来的最低水平。

(三)市场粮价大幅上升。从2006年9月起世界粮价一直呈上升势头,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上涨47%,稻米实际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点。因粮价高涨引发的粮食危机可能会引发社会的安全危机。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全县人口133.95万人,耕地面积仅有73.14万亩(农田53.27万亩、旱地19.80万亩),人均耕地仅有0.55亩;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2007粮食播种面积128.9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9.60万吨,粮食消耗量达60.21万吨,粮食缺口量达12.71万吨。我县虽是一个农业产粮大县,但是个绝对的缺粮大县,缺口量高达2.40亿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趋势在明显加剧。

二、紧跟形势,求真务实,全力抓好上半年粮食经济工作

(一)以人为本强化管理职能。为加快行政职能转变,我局以新的管理理念,打造全新的机关职业化管理形象,从部门管理转变为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以及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购销活动、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依法进行管理职能。为掌握我县社会粮食行业发展的现状及企业经营情况,上半年,我局对全县社会各类粮食经营企业进行筛选,确定169户粮食经营、加工、转化企业作为开展粮食统计工作重点对象,将粮食经营报表、粮食统计台账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文书的形式告知社会粮食经营企业。上半年来我局共出动720人次对全县社会粮商等开展统计调查,摸清粮食经营、加工企业134家,目前已纳入粮食部门报表日常统计范围的有48家,纳入日常统计范围的重点转化企业3家。通过统计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县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重点转化用粮企业的用粮情况,为政府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完善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做好对粮食经营者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信息资料。

(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

今年上半年,特别是在春节前后50年一遇的特大冰灾面前,全县粮食市场面临很大危机:公路结冰,交通中断,**、**、**等产粮区粮食无法运进**,外省铁路运输由于春运紧张,短期内无法完成,全县粮食价格短期内急涨,主要粮食经营者库存急剧下降,城区元月中旬大米库存不足1千吨,不足十天销量,部分经营者的个别粮食品种很快缺销,国有粮食企业周转库存有限,县域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冰灾,县委、县政府指令我局紧急组织250吨救灾粮全面救灾,我局党组一班人非常重视,把抗冰救灾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立即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急行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积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适时轮换销售储备粮,满足市场需求,平抑市场粮价,保持了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今年1—5月份全县国有和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转化企业共购进粮食30416万吨,销售粮食30491万吨,确保了救灾以及市场供应。二是

建立了市场粮油价格监测体系。加强了全县粮食市场及粮油价格监测,及时掌握全县粮油价格变化动态。今年上半年,我局密切关注粮油价格走势,坚持每周星期二向国家粮食局报告**粮油市场价格情况,为上级领导机关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三是建立粮食应急安全保障体系。县局组织开发了***粮食供应应急指挥系统,认真做好了粮食应急供应演练的各项准备工作。为

了使粮食供应应急方案落到实处,局党组一班人认真分析了粮食应急供应中的相关因素,建立完善了各项预案设置,使粮食应急预案经得起实战检验。为积极落实县级储备粮3500吨的任务,县局指导、督促**国家粮食储备库进一步落实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高应对粮食突发事件的驾驭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确保了应急时粮食调得进,供得上。四是加强储备粮的科学保管,加快创新的步伐。在今年上半年里,我们开展了以实现“管理行为规范化、业务操作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制度科学化”为主要内容的“储备粮管理年”创新活动。2月中旬至4月上旬,我局先后组织粮食部门仓储、保管员进行培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夯实科学保粮基础。同时,还组织全县粮食保化人员开展春季粮油安全大普查工作,全县储备粮和商品粮实现了基本无虫粮,占储粮总数的99%,达到了“一符四无”的粮库100%。科学保粮率达96.1%,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为我县粮食安全作出了新的贡献。

(三)切实履行职责,服务四个确保。

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最近,海地等国因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而爆发不同程度的抗议和骚乱,就充分印证了这一英明论断。***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但也是一个绝对的缺粮大县,我局一直把保护区域粮食安全作为我们的首要职责,局党组一班人紧紧把握粮食安全这个大局去谋划工作、履行职责。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成立了***粮食监督检查执法大队,为确保**粮食市场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半年来,***粮食监督检查执法大队人员每天到全县各粮食销售点对粮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了老百姓能吃上放心粮,并得到了全社会的赞扬。

2、确保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今年上半年我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到既避免“谷贱伤农”,又防止“米贵伤民”。2007年末全县133.9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19.70万人。要实现富民强县的宏伟目标,就务必要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才能促进农村富裕、农民致富。**是粮食生产大县,粮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发展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流通,做强粮食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广大粮食工作者责任重大、大有可为。为了实现富民强县这一宏伟目标,我局在大力发展订单粮食的同时,又加快发展精深加工,通过加工增值让利于农。并加强了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保障了全县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3、确保粮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局面对新时期粮政管理的新政策、新动态、新趋势,根据**粮食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局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战略,加强人才培养,改善经营方式,建立健全现代粮食企业制度,逐步完善了公司治理机制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了发展环境,确保了粮食企业可持续发展。

4、确保行业的和谐稳定。虽然全县粮食系统基层企业体制改革比较彻底,但也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尽管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有些问题一时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我局党组时时刻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竭尽全力,依法依规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中装着群众的疾苦,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深受行业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好评。现在全局上下以形成了珍惜荣誉和自觉维护粮食系统这一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四)以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促进行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精辟论述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今年上半年来,我局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推进全局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并结合粮食行业的工作实际,把握区域粮食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在发展理念上树立“大粮食、大市场、大物流、大产业”的全新理念。提升品质,打造**粮食品牌,树立全新的行业形象。在发展战略上构建“网络健全、储备合理、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龙头带动、科技支撑、产销对接、货畅其流”的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管理到位”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在发展路径上,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发展举措,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引领粮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发展目标上,努力实现**粮食经济强县。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局上半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粮食工作。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县粮食发展的前提,和谐发展作为全县粮食发民的保障,可持续发展作为全县粮食发的的目的。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局党组一班人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立足当前粮食市场发展现状,以开拓的视野谋划粮食产业;利用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两种手段,以高效的举措发展粮食产业。重点实现了六个转变,即: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精深加工,实现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发展现代物流,实现传统商业向现代物流转变;培育产业龙头,实现遍地开花向龙头引领转变;打造知名品牌,实现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培育产业集群,实现单打独斗向产业集聚转变。

三是坚持和谐发展。局党组一班人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处理各方关系,实现统筹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保持稳定的关系,促进深化改革与构建和谐的统一;正确处理国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关系,促进不同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正确处理政府服务指导与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发展转型;正确处理放开市场与加强监管的关系,促进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实现市场繁荣。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局党组一班人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把握五点,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保持资源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重视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保持科技支撑上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谋求绿色增长,保持增长方式上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内生机制,创新体制机制,保持制度保障上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保持人力资源上的可持续发展。

上半年,我县粮食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粮食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比较弱;二是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执法工作,运用经济手段和依法行政的新办法不多,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粮食精深加工初级产品多、规模小,转化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不高,粮食科技发展相对滞后。

三、2008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主要工作目标。

下半年是各项工作出成果,创效益的半年,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再创佳绩,做新贡献的半年。在下半年里,全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尽职尽责,做到服务“四个确保”,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确保粮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行业的和谐稳定。在全局工作重点上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着力点”,即: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品品质;整合资源要素,打造知名品牌;发展现代物流,提高产业效益。

(二)主要工作举措。

1、抓好粮食购销,促进农民增收,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①认真做好早稻收购准备工作。今年,国家提高了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每50公斤达到77元,中晚稻79元。**国家粮食储备库要认真做好仓库维修工作,尽快抓好在冰灾中受损的仓储设备设施维修,保障收购有充足的仓容,同时,要确保今年3500吨县级储备粮保质保量的完成,向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主渠道作用。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指导和督促国有及非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粮食,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坚决做到不准压级压价,坚决维护农民利益。切实搞好粮食信息服务工作,引导农民合理价格预期,指导企业把握好收购节奏,防止盲目跟风抬价收购,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③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积极组织好全县粮食经纪人培训考试,按规定核发资格证书。规范粮食经纪人管理,充分发挥其中介作用。督促多元主体以质论价收购粮食,建立经营台帐,并指导安全储粮。

④努力创新基地建设模式。鼓励企业实施农田租赁,因地制宜加以推广,促进土地流转。密切农企联结,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与种粮积极性。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局在有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尽力支持、指导民营企业——东兴公司搞好**、**、**860亩优质稻开发。

⑤加强产销协作。下半年要充分发挥新粮公司自主经营的优势,整合资源,盘合资产,力争把企业资产做大、做强、做活、做优,努力实现销售双丰收。

2、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努力提高粮食调控能力。

①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下半年必须要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500吨县级储备粮规模,在新粮上市前要落实好仓容和收购资金,指定专人、专收、专管,保质保量完成储备粮收购任务。

②加强骨干粮库建设。县局要以**国家粮食储备库为重点,搞好骨干粮库建设工作,抓好仓储设备设施维修改造和储粮功能的提升。

③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建立对区域内已形成规模以上的企业粮食购进、加工、销售、库存及价格变化情况的信息监测制度,加大对全县成品粮油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力度,完善价格直报网络系统。

④加强粮食统计工作。要进一步充实统计人员,落实统计经费,加强人员培训。继续做好社会粮食统计专项调查工作。

3、牢把握四个着力点,发展粮食产业,服务富民强县发展大局。

①培育产业龙头,壮大产业规模。按照省粮食局的要求,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以紫鹊界秦人梯田为依托,开发水车优质稻米品牌,逐步建立扶持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因此,在发展粮食产业征途中,必须树立扶持龙头、打造龙头、做大龙头的理念,有效促进粮食经济健康发展。

②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品品质。县粮食行政管理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县社会粮商和民营加工米业进行科学技术指导,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加工技术和成品粮的质量。

③着力打造品牌,提升行业形象。**国家粮食储备库今年要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储藏和轮换工作,抓好库区整体建设,完成好县级储备粮任务,创建一流粮库。新粮公司要想方设法搞好销售工作,把经营向外省、市、县扩张,打造企业团队品牌,全面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目标和任务,把行业经营做大、做强、做活、做优。

④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资源、区位、政策、网络、人才优势,构建以**现代粮食物流园为标志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努力开创**粮食行业资源的大整合、物流的大集聚、效益的大提高、产业的大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粮食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4、强化市场监管,维护流通秩序,提高依法管粮能力。

①加强质量监管。下半年局将组织专人对全县原粮收购、入库、储存、销售、出库的质量卫生进行全面检查。提升科学技术含量,不断加强粮油质检队伍建设,建立规范化的粮食企业质量管理档案。

②加强粮食库存监管。局坚持把粮食库存监管作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实,确保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③加强收购市场监管。县粮食执法部门要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和管理。全面检查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及粮食经纪人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情况,严厉打击各种以次充好、压级压价、抬级抬价、坑农害农行为,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④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搞好储粮药剂、防火防盗、汛期储粮等安全工作。加强行业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继续抓好行业特殊工种安全生产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5、坚持依法行政,加快人才培养,积极促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

①坚持依法行政。县局将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三周年为契机,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切实履行条例赋予我们的职责,推进粮食依法行政步伐。同时,在8月份要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做到依法行政,不断提高遵纪守法,行政执法水平。

②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重点加强对各股室负责人、基层企业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打造一支理论业务水平高,专业技术精,职能意识好,管理能力强的新型现代粮食职业化队伍。

③加快转变职能。县局将按照政府职能定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把工作重心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指导和做好服务上来。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6、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全县粮食行业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头脑清醒、思路敏捷、工作扎实、作风严谨,要巩固2007年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建立健全局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2008年深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的有关指示精神,在局机关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并将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列入局党组工作的议事日程。因此,在加强作风建设中必须增强四种意识:

①增强大局意识。粮食工作者一定要心中装大局,工作看大局,言行护大局,坚决服从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要站在维护政治与社会稳定的高度来做好粮食工作,站在服务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谋划粮食产业,站在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立场来履行职责。

②增强忧患意识。要时刻不忘中央的“三个始终”,情牵群众温饱,心系粮食安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高度警觉。把忧患意识融人每一项具体工作,时刻牢记使命,时刻不忘职责。

③增强服务意识。要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惠民之事,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④增强实干意识。要旗帜鲜明地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大力倡导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决将县委提出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和县纪委作出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并重,加强廉政建设与勤政建没并重,强化干部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并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与加强作风建设并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吃饭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粮食安全问题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将继续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保持务实创新、尽职为民的工作作风,加快促进**的粮食生产大县向粮食经济强县转变,为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推进富民强县、构建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粮食局

二○○八年六月十八日

主词题:粮食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报送: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政研室、县经研室、县统计局

我抄送:局长书记室、副局长书记室

***粮食局办公室2008年6月18日印发

(共打印16份)

第三篇:关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关系

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

生态作为一个时髦的话题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被提到,环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经济稳定、影响民生的重要问题。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基本内容是强调人类的发展权利、环境权利与保护环境义务的统一,当代人及后代人发展机会相平等。具体实施:第一,在污染控制战略上,由以往的“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转移,推行清洁生产;第二,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并重的原则,改变以往重污染防治轻自然保护的做法;第三,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协调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改变以往片面追求经济优先或环境优先的做法。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1.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 部署。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1.3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

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不但要有量的扩张、也要有质的改善。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又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影响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不仅要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更要保障人们能够健康生活、长远发展;不仅要维护公众在个人物质财富上的合法权利,更要维护他们依法享有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权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国家。由此可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从相克到相生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成为各国重要宏观经济目标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一度成为破坏环境的正当理由。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发达国家当时所面临 的环境资源状况与现在是无法比较的,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禀赋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经过上百年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而对其需求却在不断增加,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增大了。人类经济发展所能够消耗的资源在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

传统观点是假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克的,在此前提下研究环境保护问题。但如果抛开这一假定,还会有另外一种思路,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协调发展。可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内,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自利的活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依赖于环境保护制度与管理方式的变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给予经济主体足够的激励,将环境问题内化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成为其决策的变量,这样企业在做决策之前就会像考虑劳动力与资金成本一样,将对所采取的行动作为一个决策因素,或是将保护环境本身作为一种可赢利的事业加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因此对传统环境保护制度进行扬弃,将经济政策与手段引入环境保护之中,实现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应是未来环境政策的重要取向。

2.2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所以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努力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从而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引起的酸雨危害、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等。在这些方面发达国家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按照人口平均量计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空气污染如此,其他方面也类似。

另外,发达国家需要采取行动,控制它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再被允许出口的有害物质和不安全技术。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中国在发展中,对自身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对因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将以全球伙伴的精神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广泛国际合作,认真履行中国加入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各项公约,不懈地致力于中国所应承担的义务。为此,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的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更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环境及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国际合作。

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了,不但会为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本身也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要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必须先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快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森林、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大开发 是以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为主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能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营造当地不宜的经济林的现象。森林建成后的开发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3.结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只有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长远的、健康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顾及到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要发展经济才能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第四篇: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县围绕构建“速度##、和谐##、诚信##、小康##”的目标,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列入**市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为契机,积极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县金融环境不断优化,金融机构形势较好,截至_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__._亿

元,比____年末净增贷款_._亿元,增长__;各项存款余额达__亿元,比____年末净增_._亿元,增长__;不良贷款比____年末减少____万元,不良贷款率下降_,为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____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__._亿元,同比增长_._;完成财政收入____万元,剔除政策性减收因素,同比增长__._;农民人均纯收入达____元,同比增长_._。今年_-_月,预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__._亿元,同比增长__._。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我们立足本县实际,狠抓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金融工作观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支持金融工作。一方面,形成了重视金融工作的合力。我们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纪委、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工商局、财政局等__个单位为成员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积极牵头组织,促进多方协调配合,达成共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齐抓共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合力。并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创建##县金融生态环境的方案》,明确了搞好全县金融生态环境的工作思路、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建立工作责任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供创建工作保障,力争把我县建成金融秩序稳定、社会信用良好,金融业经营稳健,服务经济能力明显增加的金融安全区。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我们充分发挥电视、刊物等媒介的导向作用,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县电视台拍摄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片——《金融生态富瑶乡》,在《##工作》等县内杂志上开辟专版,并通过上街发放各种宣传资料,持续广泛宣传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宣传诚信方面的正反两种典型,宣传省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关于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精神,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创建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流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认识到要实现我县经济健康“快跑”,必须有持续、有效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从而大力支持和参与金融生态环境的创建工作。

二、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完善机制,构建新型政企银关系。我们积极组织银行部门和民营企业参加银企洽谈会、座谈会和项目推介发布会,其中在____年**开发银企洽谈会上签约银行贷款项目_个,贷款额达_亿多元;在**市第一届企业洽谈会上,签约项目_个,贷款额____万元;在县庆招商洽谈会上,签约项目__个,贷款额____万元;今年_月份,我们又组织县内所有金融机构和__个企业召开银企见面座谈会,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达成意向资金____万元。近两年来,全县金融机构共发放小水电项目贷款近_亿元;发放扶贫贷款_._亿元;发放支农贷款_._亿;发放小城镇建设贷款_._亿元,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推进改革,培育市场化的金融机构主体。密切关注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种种新情况、新动向、新苗头,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利用优质资产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使我县农村信用社成为全市第一批符合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农村信用社,为加快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三是关注民生,积极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我们成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实现___担保。近两年,全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___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了有利保障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银信部门建立和完善了信贷咨询系统,为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搭起了良好的信息服务桥梁。四是财政支持,充分调动金融部门积极性。年初,我们与县内各金融机构分别签订了《信贷投入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兑现,对完成信贷投入任务的,实行与招商引资统一的奖励政策,给予专项奖励。____年,我们对全县金融机构分别进行考核,县财政兑现奖励资金近__万元。

三、建设诚信##,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为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树立“诚信**”新形象。一是在树立诚信政府上以身作则。县财政拨专款___万元,一次性买断**公司、**公司的债权____万元,一次性消

化了建国以来的银行呆账和滞帐贷款。同时,为解决金融机构反映突出的百里香菇旧贷问题,县财政压缩支出,主动还款__多万元,并对余下的款项重新签订了还款协议,由县财政提供还款担保。为保证在改制企业不出现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如在供销企业改制过程中,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反复协调,签订了供销系统改制按处置资产__偿还银行贷款的协议,从而确保了银行贷款的安全。二是在行政清收上全力以赴。我们连续两年组织了在干部职工中开展清收不良贷款的专项行动。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张贴《县人民政府关于清收不良贷款的通告》,并向在银行有逾期、两呆贷款或担保贷款的所有干部职工送达催收文件;对多次做工作后,既不承担债务,又不与银信部门签订还贷计划的逃债赖账的干部职工,由县委组织部和纪委、监察局找其谈话,用行政手段、党纪党规进行约束和处理,并在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两年来,全县通过行政手段收回不良贷款____多万元,其中本金___多万元,利息___多万元。三是在司法清收上提高效率。我们要求县法院对逃废金融债务的案件实行快审、快结,以提高金融案件的执行率和结案率;对横蛮无理拒不还款认账,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两年来,县司法部门通过司法程序审理金融案件__多起,收回不良贷款____多万元。四是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上措施有力。大力实施“个人信用公示工程”,即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由工商、银行、税务、公安、法院等部门共同建立一个动态的个人信用档案库,一旦个人有赖账、行骗等不良行为,我们将如实记录在个人信用档案卡上,成为个人信用史上的“污点”,银行部门将其打入“信贷黑名单”。同时每年组织工商、银行和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对个人金融信用状况进行等级考评,考评结果直接存进个人信用档案中,从而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人人守信、个个诚实的良好风气,树立“诚信##”的开放形象。

第五篇:改善辖区金融业生态环境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高峰

改善辖区金融生态环境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舒兰市支行高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打造和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金融机构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而越是经济落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就越不和谐,金融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就越多,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辖区经济金融发展现状

舒兰市面积4557平方公里,全市共24个乡镇,212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67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是个农业大县,粮食产量100万吨左右,2009年GDP110亿元,财政收入4亿元。

近年来,舒兰市金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存、贷款稳定增加,重点、优势企业得到银行信贷有力支持,中间业务有所发展,金融创新意识逐步增强,但是,舒兰市“存差”巨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外流严重,民间借贷活跃,仍是不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的主要特点。

二、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存的主要问题

由于象舒兰市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本身基础差,起点低,加之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观念下遗留的弊病,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尚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环境 1

下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经济的欠发达,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投放空间受

到限制

金融机构现在的不良贷款,很大一部分是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

体制造成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在中省直企业贷款权上划各商业银行总行后,缺少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优良客户,金融机构很难找到新的信贷投放点。虽然近几年辖区在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建成了一批中小民营企业,但其生产经营状况变数较大,所以尽管大多企业对信贷资金都十分渴求,但由于企业信用较差,真正能够达到商业银行统一评级制度和风险控制办法标准的项目和企业并不多,很难满足银行放款条件。

2、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征信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惧贷现象严

当前社会信用意识薄弱,恶意逃废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重贷轻

还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金融机构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债权困难重重,致使大量信贷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放款的积极性。使得金融机构和有关工作人员在贷款发放过程中过分谨慎。由于目前征信体系不完善,人民银行登记咨询系统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信用资料的收集和共享不足,导致银行在通过借款人信用对贷款风险作出合理评估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3、信贷管理制度限制了机构对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是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使得市、县两级商业银行

贷款权下降,对地方企业和项目的贷款缺乏决策权。二是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都执行统一信贷管理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贷款逐渐向发达地区倾斜,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贷款规模逐渐萎缩。

4、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融资面临困难

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的主要来

源一直是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很少甚至没有,一方面企业对金触机构贷款的依赖性过大,另一方面使得风险集中于金融机构,这对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三、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1、为金融健康发展创造良为好的法律环境

法律制度对金融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几年来,我们把央

行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职责,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当做工作重点来抓,把保障债权人的合法预期,防止债务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信用关系的稳定,纳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法制建设中来。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实行联合制裁,会同公检法加大对金融案件的打击力度,依法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

2、以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实力为核心,改善金融生态运行质量一是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坚持

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使经济真正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二是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务报表行为,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三是努力培育市场经济氛围,不断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四是完善融

资体制,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多元化融资道路,加快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步伐,不断完善企业融资结构,降低间接融资的压力和风险。

3、加快信用制度建设,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

一是积极营造诚信金触环境,大张旗鼓地进行诚信宣传,开展了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实施金融安全区工程,对恶意逃废、悬空金融债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经济、法律制裁,维护金融债权。企业合并、分立、中止等过程中,突出和强化银行权益。二是建立了社会信用联合制裁体系.协调地方政府妥善处埋好企业改制与保全金融债权的关系,支持银行依法参与企业改制的全过程,制止和纠正企业改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快征信系统建设,紧紧依靠政府部门,依托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信息平台,加快完善征信系统的建设。重视和发挥政府部门作用,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推动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机构和服务中介机构建设。建立一个设臵科学、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机构推动征信制度建设。依靠政府支持,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优势,推动了征信制度建设的快速发展。

4、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鉴于舒兰市农业大县,因此,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金融主体的服务功能。在现有和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村镇银行的建设,推动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的全面铺开。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成其经营机制的转换,实现“花钱买机制”的改革目标。地方政府对地方性金融机构予以大力扶持,引导县级财政预算外资金和涉农资金定向存储,防止农业资金“体外循环”外流,使之成为信贷支农资金的稳定来源。在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主体构建的同时,尽快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依托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网络,“直连”大、小额支付系统,使异地资金结算驶上“高速公路”,解决农村金融服务功能落后、结算渠道不畅的问题。

5、治理和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支持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加强协调,多方联动,治理和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辖区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信用环境;消除金融机构“恐贷”。“惧贷”心理。地方政府牵头整治县域金融生态环境,重点加强了社会信用培育,加强信用县(市)、信用乡(镇)、信用村(户)建设,优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增强社会公众的整体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金融运行外部环境,为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效、诚信的操作平台。

6、发挥中央银行职能作用,促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基层人民银行时刻关注影响金融稳定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切实履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任,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在分析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等形式,实施“窗口指导”,指导金触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充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加大辖区内金融调控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下载改善生态环境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善生态环境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夯实稳定基础 营造经济发展环境(新)[推荐阅读]

    夯实稳定基础 营造发展环境 ——中共石埠乡委员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埠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

    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服务街域经济发展

    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服务街域经济发展 侯家塘街道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是雨花区面积最小的街道,辖区内常住人口7.8万、流动人口2万余人,一般法人单位1000余家,产业活动单位400余家......

    夯实基础谋发展

    夯实基础谋发展,改革创新应未来 ——沙漠之花2019年新春订货会致辞 胥俊久 各位来宾、企业同仁、经销商、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前天,经过半年的谋划,40天的建设,沙漠之花......

    夯实党建基础

    夯实基础工作 提升党建水平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XXXX成立以来,集团党委在党建工作中始终坚持着眼于基层,立足于基础,虚功实做,大力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使......

    坚定信心夯实基础

    《坚定信心夯实基础》心得体会 2008年11月14日汽车中心陈雷总经理发表了《坚定信心,夯实基础》一文,文章深刻地剖析解读了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黑色屏障。 文章着重强调了面对......

    夯实基础工作(本站推荐)

    夯实基础工作打造过硬团队 2008-01-04钻前公司安装五队 我们安装五队现有干部职工 105人,下设五个安装班、五个电工班和五个基础班,主要承担第五项目部22个钻井队的井架拆卸安......

    夯实基础管理

    夯实基础管理,运用各种手段,确保设备长周期运行 蓝星石化济南分公司设备交流材料蓝星石油济南分公司二分厂自2004年公司领导提出装置实现长周期运行,创造装置运行周期新纪录的......

    夯实安全基础

    夯实“三大基础” 确保一方平安2005-02-25 14:58:47 ——付庄街道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纪实 付庄街道办事处在平安创建活动中,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健全责任体系,创新工作机制等措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