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意义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包括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导向、辐射、激励和陶冶等多种功能。针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北京召开,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我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作出安排,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部署“文化兴国”战略。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不仅影响师生的审美情趣,还影响师生的智能。校园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清新优雅,就可以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呈现出浓郁的育人氛围。而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着尤为重大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我国学者在对校园文化进行的二十几年的研究中,通过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种极为广泛的理论视角对校园文化大的概念进行了多种界定。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特殊环境中,经过长期教育实践创造出来的,以师生互动价值观为核心并体现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它包括以下四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以校园物质设施为载体,包括校园、校舍的设计布局,校园绿化、图书馆建设等方面;二是制度文化,反映校园的机构和文字为载体,包括学校中所特有的规章制度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执行的组织机构;三是精神文化,以学校理念为载体,包括学校中每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情感方式、审美情趣等。四是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各类群体、社团的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校风、班风、学风等校园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的四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物质文化是载体,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行为文化是表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处于较低层次,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浓郁的校园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高校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高校师生的软环境,对于形成浓郁人文氛围、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弘扬主旋律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的重要载体,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高校校园文化起到育人、导向、辐射、激励和陶冶等多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一)育人功能
育人功能是校园文化最根本的功能。校园文化凝聚着社会、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影响无处不在,校园人只要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这种特定的亚文化对其心理、思想、行为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教育和熏陶,以其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影响校园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及性格的美化 与净化。
(二)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过自身各种文化要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亚文化,是以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价值观念为指导,依据教育目的,对开放的社会文化分析、鉴别、认可,精心挑选、提炼浓缩、整理改造之后的积淀,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年轻一代成长发展的期望。良好 的校园文化,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过滤和改造,转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质的内在动力,会把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适应社会的新要求,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三)辐射功能
校园文化不仅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它也能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从而表现出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际间的辐射,主要是通过高校之间的学术、文化、信息交流来实现。比如,现在高校之间普遍实施的互相选课、互聘教师等措施,以及普遍开展的校际文体活动,使各校文化实现优势互补、特色互补,促进了校园文化的校际辐射。二是校园文化向社会的辐射,主要是通过向社会输出高校的精神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要,以及向社会输送经过高品位校园文化熏陶的、高素质的人才等途径来发挥的。高校通过向社会输送人才和科技成果,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而人才和科技作为一种成果,孕育和生长在大学的特定校园环境中,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人才的质量,影响着高等学校以什么样的面貌和精神状态走向未来。
(四)激励功能
大学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大学师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又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工作学习中争取更大的成绩。
(五)陶冶功能
陶冶功能是指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不是强行灌输的,而是寓教于生动形象的情境中,通过有形的、无形的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于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从而最终塑造理想的人格。
(六)稳定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容易被接受的载体,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陶冶、熏陶、凝聚等内在力量,给学 生成长提供优良的土壤,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集中于学校内部,集中于自我全面成才的追求与奋斗中,防止学生在校期间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或过多沾染不良社会习气,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效果,对学校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七)展示功能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自愿参加,它象一种无形的模具,引导着人才的塑造。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位置就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补充和锻炼自己,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的潜能和风采,使其发挥独特的作用,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之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八)调节功能
由于学习生活紧张而单调,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形态,需要适当的调适,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最佳调节方式,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校园广播站、学生歌咏比赛、美术书法、技能操作比赛、武术锻炼等多样的文化活动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三、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充分认识
人们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仅仅看成标志建筑、书画艺术和社团活动,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大量的功能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过多地强调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其成为承载精神文化的载体,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离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
(二)缺乏长效性和系统性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文化活动多,且偏重于娱乐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短期行为,忽视将这类活动纳人高校长远规划,缺乏长效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创造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文化活动、组织机构、工作队伍、文化设施、文化环境、校园精神等多方面的工作,要使得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全面系统规划,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 全面发展。
(三)缺乏全员参与意识
当前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学生业余活动,从而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就缺乏学校整体建设这个大环境,势必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
四、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开展的途径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三个层次中,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属于较低层次,精神文化处于较高层次。浓郁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由于对校园
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一些高校将校园文化狭隘地理解为活动文化,认为校园文化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不能明确突出精神文化大的意义,于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品位低、不系统、不规范、不重视思想性等现象,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积累与探索,物质、制度层次的建设渐趋饱和,应该努力发掘现有的物质文化设施和制度文化的精神文化意义,明确突出精神文化层次的建设。
(二)总体规划,充分重视
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学校特色,将校园文化建设纳人学校长远与总体规划,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人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人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人进行素质教育。同时,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大力宣传,全员参与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相应的效果。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各个层面的创造活动和特定的创造目标体现出来的,反映着高校师生员工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高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广大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的意识,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校报、校刊、校园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形成全员参与的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才有可能得到和谐、健康、向上和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篇: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
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
摘要:新时期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新世纪优秀接班人才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无论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还是实际操作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从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现阶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有机组成,起着整合高校资源,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师生员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重要功能和作用,已经成为培养新时期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在获得自我更新,实现变革机遇的同时,其过分强调物质文化建设和过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忽略学生个性品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做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观念冲突。因此,必须认真总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教训,加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应新时期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一、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目前,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的界定也不是非常明确。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综合后,可以认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应该即包括校园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和由此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以及创造的全过程,也包括校园的一切物质条件。具体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为全体师生员工所创造和拥有的,约束和规范全体教职员工和大学生各种行为的,对高校生存和发展有着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的所有文化要素[1]-[3]。这些要素包括物质的(校园物质设施以及校园的“缘生”,“美化”等基础文明建设)和精神的(师生员工的理念信仰、人文素质、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等)。
从组成上看,按照文化学关于文化的层次分化理论,应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分解成物质层面的实体文化、精神层面的观念文化、管理层面的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来展开。
(一)物质层面的实体文化建设。实体文化是指体现学校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一切建筑、环境和设备的集合、构成学校教育的“物质情境”。它包括高等学校的自然环境、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包括反映学校历史、光荣传统、治学成就的景点和典型人物的雕塑或有代表性的建筑)、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设施、科研仪器、校旗、校服、校徽、校花、校歌和校园纪念品等,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一种深思熟虑的形象设计,使学校的每一处建筑、景观,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最终体现着高校所特有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
(二)精神层面的观念文化建设。观念文化是指一所高校所追求和实践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整套价值观、教育观和精神氛围、理想追求、人文气象等等。它最深刻地、稳定地体现了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信念和情操,也最能在每个师生员工心灵深处刻上高校的印迹,让师生员工对所属高校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对整个社会文明做出贡献的崇高使命感。高校的观念文化产生于高校的-1-
历史传统。其核心是办学思想和精神氛围,它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它决定着对学校历史传统的取舍、继承和发扬,决定着对社会文化影响的吸收、拒绝和整合,决定着大学校园文化的积淀、发展和走向。弘扬时代旋律、高举理想信念大旗、崇尚科学、讴歌各类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校园观念文化可以激发师生员工对祖国的责任感以及为祖国的事业做出贡献的光荣感、自豪感,使得高等学校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创造出大量高水平的科学文化成果。
(三)管理层面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和习俗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教学管理的规范条例、规范师生员工言行的行为守则,另外还有习惯、礼仪、校风、班风和学风等。它反映了高校的文化准则,表明学校提倡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师生员工的思想意识、作风作为有很强的制约性和鲜明的导向性。优良的班风、校风、学风、教风、严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更能对师生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素质教育和交流,最终塑造着高校人本、科学、民主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
二、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10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绝大多数的高校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培养新世纪青年知识分子的重要工作来进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许多高校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积极向上的、能够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学校园文化。然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只注重校园实体文化建设,忽视校园观念文化建设。观念文化建设隐含在实体文化建设中,它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和大学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忽视观念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校园实体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大学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中的观念文化与精神文化因素。校园实体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观念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实体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5]-[6][4]。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背离了这一宗旨。许多高校由于长期受计划体制制约,内部长期缺乏高层位大学校园文化赖以产生与生长的文化土壤——办学民主与学术自由。高校办学思想长期缺位、模糊或在大学校园文化结构中的地位极不巩固。从而导致有的高校甚至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意义简单于学生业余生活的丰富,建设的基本手段局限于生活文化层次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在评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实体文化建设津津乐道。这种忽视观念文化建设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行为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二)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而没有把它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系统工程来抓。这些高校着重强调大学校园文化的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仅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学生业余活动开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从而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放在高校整体发展的大
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建设、后勤管理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大学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这实质上是一种对大学校园文化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的表现。
(三)从办学制度看,校园制度文化的隐性规范作用力度不够。学校的办学制度文化的形式体现出来是指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既包含一些显性的通过文字加以明确表述的规章制度,也包括一些隐性的通过无意识认同和简单行为规范而构成的道德规范。前者如《学生手册》《教师岗位职责》《办公室岗位职责》等等,后者如高校成员内部日常交往的方式,师生员工学习生活中的语言和行为禁忌等。而我们在过去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常常忽略后一种制度文化既潜规则的作用,造成高校内部的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特权意识强烈,而服务意识淡薄。这就严重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四)从办学方式看,很少有高校能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设置结合起来,大学校园内忽略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的教育价值取向。“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然而物质的膨胀伴随着精神的萎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道德滑坡。人文精神的缺失极大地影响着四化建设的进程”。对此,杨振宁先生曾告诫:“忽视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7]。然而,综观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重科技、轻人文一直是主流趋势。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仅被当作德育工作的一个小环节而难得受到重视。高校开设的选修课中,那些能够对大学生素质修养提高起到很好作用的诸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爱国主义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教育、各种艺术的评价鉴赏的课程往往成为一种点缀。
(五)从大学校园文化特色角度看,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并未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大学校园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但因各个学校的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培养目标的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正是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号召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就当前大学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现状讲,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实体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尤其是促进观念文化的核心即学校精神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千篇一律,个性不明显。
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扎实的现实培育。因此,要想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既弘扬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弘扬传统又与时俱进、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学校园文化。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的特点,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考虑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满足其心理需求,又要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政治导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和党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运用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指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抵制各种非马列主义文化思潮的能力和自觉性,用先进理论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从而使大学校园文化能够起到弘扬时代的主旋律,树立起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旗帜,成为鼓舞高校师生员工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
(二)把握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价值导向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必然要受社会文化的强烈影响,它往往是高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当“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怀疑主义”等错误思想侵入校园,并成为一种时尚和流行时,我们所倡导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就会逐步流失,最终使高校丧失了优秀文化传播者的地位,成为错误思想的集散地。因此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高等学校要以正确社会价值为导向,把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构的道德素质基础,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励师生员工追求更高的道德层次。
(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文化。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升华,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一个大学,只有其师生员工能禀承人类的优良传统并身体力行之,才能够形成一个带又鲜明特色的校园精神。因此,建设既有时代特征又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离不开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高校自身传统的继承。对历史文化传统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最终形成突出学校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校风、校训的制定中,一个好的校训与校风往往是一所学校在长久的办学历史中不断总结提炼,最终形成的一种对办学目的和人才观的特有认识。如百年名校北京大学“不断进取、严谨治学”的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校风;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70多年的建校历史中也形成了一代又一代师生秉承的“诚,朴,勇,毅”校训和“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的后稷精神,并在“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优良传统感召下,以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为己任,为我国农业及农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结合自身特点的大学校园文化也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坚持吸取和借鉴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
社会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和源泉,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开放。在当代世界己经进入信息时代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如不吸收最新信息,不学习中外先进文化,就会如一潭死水,难以清澈迷人,难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和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承担起提炼、加工各种文化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有益的成果。同时,开放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对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对社会文化中消极的因素应当具有防御能力,防止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渗透漫延。
(五)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文化传统的转向、整个文化体系、文化结构的总体[9][8]
转型客观上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在这种转型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品位层次。我们要建设营造高层次的大学校园文化,就必须从学校的历史传统、学术风尚、管理风格、课外活动、群体气氛、社团生活、景观布置和建筑设施入手提高大学校园文化品味。这种高品位的文化环境的营造,需要加强学术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统一性和系统性,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因此,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将对大学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建设的战略中去。另一方面要在高校内部树立大学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使每一个师生员工认识到自己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负有的责任,在教学、管理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最终依靠高校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到一个更高层次,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迎春,吴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理论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77-80
[2]李元元.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4):12-17
[3]王强.关于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7(2):124-126
[4]郭光华,向群.试论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125-127
[5]张福仁.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5): 122-124
[6]赵汉杰,高婧.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前沿理论,2007(7):4-5
[7]米靖,周志刚.中国大学文化百年进程若干问题初探[J].江苏高教,2007(4):22-25
[8]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8):5-10
[9]周先进.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64-67
第三篇:浅谈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内容摘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培养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青年人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青年人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
作用
问题
对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和窗口,而校园文化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水准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和窗口,而校园文化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水准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那么怎样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呢?
一、校园文化目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大学校园文化更应具有以上的优点。那么优秀的校园文化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1.提升素质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2.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 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营造积极向上 的文化氛围
3.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4.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从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来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文化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校园文化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不能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应对,导致教师在更多的场合考虑的不是怎样有利于教学、怎样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是眼前利益和效果。因此,高校应找到一个契合点,既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下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能培育更适合大学生长远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自觉地建设和正确导向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从高校内部抓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高校要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任何一部分出问题都会对高校整体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模糊不清
各个高校的发展特色不尽相同,每个学校都会有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面面俱到或者放任自流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定位不够清晰,没有鲜明地体现出要提倡什么,展示出学校特色文化,如诚信教育、责任意识培养等方面,因此高校内部要从整体考虑,达成统一的认识,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到大学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保持自身发展特色。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注意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组织、职代会、学生会及校园文化社团组织的作用,齐抓共管;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考核评价,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所以,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会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善于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新精神。
(三)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针对我们的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我建议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从我们学校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
(四)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用一固定的模式、手段来完成,要使高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想在新时期有所作为,取得更大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508978.htm 2.http://wenku.baidu.com/view/356cb8bb1a37f111f1855b07.html
第四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作业
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08国贸一班 王玮 08575112
时间过得真快,当时布置作业的时候还纳闷道这样一篇小论文老师怎么还给与我们这么多时间去写,对我们来说这种作业就是从忙碌的无聊中挤出点时间用于简单的复制粘贴,网络是个好东西,还是老样子,在交作业的前两天大家才开始真正的意识到这份作业的存在性,看着大家通过各种手段应付着这些对我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作业,我毫无紧迫感的压力毫不犹豫的将作业拖到最后一天去写,明天是最后的期限,我也是刚看了作业要求里面后才想起来这是上个学期布置的作为学科成绩的作业。
就像是每次期末考试将近的时候,大家依旧醉生梦死的忙碌着自己的各种无聊,大家早就都知道考试之前老师肯定会给出范围,范围就是不挂科的通行证,所以只要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花几个小时背熟范围就可以不挂科;就像是这样飞逝的大学时光一样,到了将要离开大学的时候才意识到那些逝去的日子,或许有些人才开始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才计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才开始学会清楚的认识自己,才开始明白如何去看待事情,才有了真正进入大学的状态,才找回了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可是大学生活已过大半。
突然想起了高三毕业之后的那段时间,解脱了中学阶段苦闷的传统义务教育,奔向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大学,可是进入大学一个月就发现,原来父母长辈眼中的那个大学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样的大学文化已经销声匿迹,我们向往长久所追求来的不是雨过天晴后的更高处,而是一下子跌入了深渊。
刚开始,每周的课程都很少,还没带电脑,空虚无聊占据了同学们的大好青春,大学开始成为游戏爱好者的天堂,成了好吃懒做者的摇篮,一些积极人士踊跃的参加学校里面的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大家开始慢慢的接触和融入这个新环境,学长们告诉你在这个大学里面可以放肆去做的一些事情,怎样聪明圆滑的在这个社交圈里游刃有余的处理问题,后来自己发现这样的环境跟他们描述的大相径庭,我们就这样或多或少的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游戏式的恋爱观似乎让恋爱的人自导自演了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偶像剧,当然大部分都是悲剧,不得不承认很多人都很投入,很多人还躲在某个角落不可自拔的舔舐着伤口。应付式的学习观使一张毕业证书成为了大学四年的最终奋斗目标,当课堂时老师再次提问到那个很简单的问题的时候,班上依旧是鸦雀无声,只有在考试那段时间才会第一次将课本翻起,报考时花费心思精心挑选的专业不敢再用爱好来形容。官僚式的作风在学生会兴起,那些人总是形式化的为不切实际又毫无意义的事情忙碌着,再也没有力气在学习上竞争与切磋,而是爱慕虚荣的盲目攀比与炫耀,一切在大家眼中那么的虚假那么现实,当最不敢提及的理想再次成为我们的话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成了公认的现实总结,我们就是跟着这样的大学文化随波逐流着,青春年华被加工着又即将成为这个社会的牺牲品,理想渐行渐远。大家可怜的望着这个自己一手捏造的骨感世界,这时候才发现,其实我们都变了,所谓的坚持已经不起作用了,所谓的理想已经湮灭了,也只剩下可怜了,真的很可怜!
文化是大众的,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大学是这个社会的,更是我们的,文化好比一潭水,我们每个人就是潭中的每一滴水,在大家可怜的抱怨的同时是否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现实偏离了原先所拥有的词性,而代表着社会中不公平的一面,有很多人总是无奈的用“社会就是这么现实”来回应大学来自己的改变,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选择重于努力,当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改变自己来解决问题?敢问同学们,你们为建设良好大学文化做出正确的选择了吗?你们的选择真的是无愧于心吗?没有走不同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你们又为选择做出努力
了吗?一切的努力一切的选择都源于自己,而你们又真正的认识到自己了吗?其实这些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得,不过你们都去做了吗?迷失的孩子们,你们找到回家的路了没有?
大学文化的建设中,校方领导者与教师工作人员站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责任也是重大的。如何去正确的引导学生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高尚的思想情操应该是所有工作的重心!向校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学校领导层要摆脱官僚化的管理,大学的管理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既然大学是教育之地,应该让懂教育的人来管理大学!不能被现代社会的不良文化侵入!第二,将思想道德课程放在首位,在种种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孕育一种民族的爱国主义的文化氛围,一种崇尚英雄献身为国的氛围,一种勤俭为民艰苦创业人民利益至上的氛围,使校园内充溢高尚的文化学术气氛,并以之去抗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第三,在心理方面给予引导与帮助,虽然进入大学的几乎都受过成年礼,但大部分学生心理理解和抵抗能力较弱,需要正确的辅导!倘若在大学期间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在一生中是不易改变的,其影响社会也是长久的,所以在心理方面的正确塑造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第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学生的爱好与接受知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个人特长得以发展,扩大视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大学生在这海洋中就是水手,教师们就摆着舵向,绕过暗礁,迎对风浪,领学子们走进人类文化的圣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们是责无旁贷的,故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我们都朝着各自的方向走着各自的路,越过前方障碍后,要记得自己所坚持的方向!
第五篇:浅谈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内容摘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培养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青年人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青年人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作用问题对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和窗口,而校园文化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水准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和窗口,而校园文化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水准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那么怎样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呢?
一、校园文化目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
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大学校园文化更应具有以上的优点。那么优秀的校园文化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1.提升素质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2.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 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营造积极向上 的文化氛围
3.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4.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从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来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文化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校园文化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不能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应对,导致教师在更多的场合考虑的不是怎样有利于教学、怎样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是眼前利益和效果。因此,高校应找到一个契合点,既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下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能培育更适合大学生长远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自觉地建设和正确导向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从高校内部抓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高校要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任何一部分出问题都会对高校整体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模糊不清
各个高校的发展特色不尽相同,每个学校都会有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面面俱到或者放任自流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定位不够清晰,没有鲜明地体现出要提倡什么,展示出学校特色文化,如诚信教育、责任意识培养等方面,因此高校内部要从整体考虑,达成统一的认识,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到大学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保持自身发展特色。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注意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组织、职代会、学生会及校园文化社团组织的作用,齐抓共管;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考核评价,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所以,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会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善于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新精神。
(三)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针对我们的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我建议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从我们学校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
(四)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用一固定的模式、手段来完成,要使高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想在新时期有所作为,取得更大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