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时间:2019-05-13 16: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林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林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第一篇:浅谈林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1充分认识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与“三农”关系密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独特作用。主要表现为:1)发展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林业。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是林业的主战场,农民是林业的主力军,通过大力发展林业,可以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二是发展林业有利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因为林木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在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方面具有独特效能。据实地观测,农田防护林能使粮食平均增产15~20%;三是发展林业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通过大力发展果品,不仅丰富人们的果盘子,改善饮食结构,而且还可减轻农产品的生产压力。2)发展林业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农民增收,是生活宽裕的前提条件,而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林业产业的效益日益显著。在我市林业集中产区,板业已经成为主要发展项目,其中郓城黄安,曹县庄寨最为突出。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关键措施。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农村社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发展林业,1)可绿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通过构筑农田林网,搞好村屯四旁绿化、庭院绿化,能使农民的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和谐优美;2)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态道德意识。通过倡导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能提高农民的自身修养,又有助于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形成自觉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新风尚。发展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管理民主是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使农民获得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2正确处理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1)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兴林为了富民,富民才能兴林,兴林与富民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只有把富民做为林业建设的重要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林业改革和发展注入活力;只有广大农民群众富裕了,才能为林业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

广州市办证gzb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林业建设标准(试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林业建设标准(试行)

盐城市林业局

林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对于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改善农村环境,保障农业增产增效;对于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环境;对于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绿色盐城,建设百亿产业”的总体部署,坚持“改善农村生态,提高抗灾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设原则,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加快发展,到2010年以乡镇为单位确保林木覆盖率达23%以上,为全面实现小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一、栽足林网,建好农田防护林

1、农田林网建设是农村林业建设重中之重,要达到应栽尽栽、栽即栽足的标准。即:有路就有树,有沟就有树,有圩就有树,有村庄就有树,确保林网控制率95%以上,其中高标准林网率80%以上。

2、沟、渠、路不配套的,要在健全田间水系的基础上建好林基,每一个林网网格的面积控制在100亩以内;

3、农田林网建设必须以农田防护为出发点,坚持以高大乔木为主。适度配置经济林、灌木林,乔木比例不得低于70%;

4、凡地面真高在2米以上的高亢旱地,条沟年内蓄水少

木、果木、花木等,努力使农民人平来自庭园林业经济的年收入达到300元以上。

五、栽美集镇,建好优美景观林

1、确保建制镇镇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

2、集镇绿化,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植物造景,压缩草坪面积,栽植高大乔木,保证足够绿量。

3、积极培育集镇的环镇林带,不断提高集镇人居环境的质量。

六、深化改革,吸引社会投资林业

对四旁植树要继续坚持公开拍卖,谁栽谁有的原则;对农田林网要采取公开竞争整体发包的办法,并界定好树与田的关系,确保农田林网建设的成效;对大中型河堤和沿海生态经济林的建设,要按照“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快与林木加工企业对接,通过公开竞争,列为龙头企业原料林基地。总之,要通过改革、改制的办法,坚持谁栽谁有、合栽共有。这样,既能解决林业的投入问题,也能保证造林绿化的实际效果。

七、严格验收,确保林业建设标准

按照上述的要求,各地要在认真制定好规划的基础上,确立每年的实施计划,每年的建设要求不少于区域内(乡、村)总面积的1.5个百分点以上的覆盖率(四旁高大乔木按50株折算1亩,经济林按实折算)。到2010年,以乡镇为单位林木覆盖率必须达23%以上。每年建设达标的验收,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市一级验收到乡镇,县(市、区)验收到村,验收结果向社会公布,享有年终其他考核表彰的一票否决权。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大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大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大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这一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通

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今年中央1号文件;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同志和温家宝同志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又在中央党校等五个干部教育基地举办了县委书记、县长专题培训班。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举措,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已经逐步付诸实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这里,我就十个重大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并请大家一起来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们党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上一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也就是说,上溯过去,下及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是我们的重大战略任务。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党今天提出这一战略任务,重点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我们决不能因为强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淡化了今天的奋斗目标,淡化了紧迫性。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前途和命运的历史任务。因为,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有一个庄严的承诺,这就是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在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奔小康”的目标实现后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一个执政党要取信于民,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必须践行自己的承诺,实现自己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原则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同志们应该记得,党的十六大在论述我们进入小康社会的时候,讲的是“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因为我们在2000年尽管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824美元即达到了原定的小康社会指标,但农民人均1200元的原定指标没有达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要100建成的原定指标也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讲,已经建立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正是鉴于这一点,我们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且,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必须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20年战略机遇期,已经过去5年多,剩下已不到15年。我们要有紧迫感。“三农”问题解决得如何,已经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今年2月14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深刻地指出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站在这么一个战略全局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第一,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前途的时代使命;第二,我们要有一种责任感,这是为中国广大农民谋发展、谋利益的政治责任;第三,我们要有一种紧迫感,这是一项长期的但在今天又直接关系到我们在未来15年中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紧迫任务。

二、新农村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都知道,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我想,这是毫无疑义的,也不需要多加说明或论述。

我只是想在这个大题目下,讲一讲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关系。

首先,我们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解决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农”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明确地说过:“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应该讲,“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目了然,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在实践中并非完全如此,我们有许多地方,一讲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想到的就是拆旧房建新村,把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同于韩国的新村庄运动,单纯地建设新村庄。现在各地都组团去韩国考察那里的新村庄运动,不能说没有价值,但不能有盲目性。我们要牢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而不只是“一农”――农村问题。我理解,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归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命题,不是要放松农业、农民这“两农”,而是把农业、农民问题

纳入农村问题之中。中央1号文件一共讲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部分讲“推进现代化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第三部分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第四部分讲“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第五部分讲“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第六部分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第七部分讲“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第八部分讲“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八个部分内容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这就是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总要求出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总命题下统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顺便说一下,“农村”是属于“社会”范畴的一个概念。“社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农村”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社会,就是与自然界相区别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诸要素在内的物质世界;狭义的社会,则是与个人和国家相区别的社区、社团、社会事业等。广义的农村,指的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包括林牧副渔业)为主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诸要素在内的,由县城、乡镇和村庄组成的社会;狭义的农村,指的是农民居住的村庄。我们这里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义农村与狭义农村相结合的意义上所讲的农村。从它的建设范围讲,主要指的是农民居住的村庄,不包括乡镇和县城;从它的建设内容讲,则包括广义农村的一些内容,如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诸要素,也包括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致富和发展。

因此,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明确的要求,这就是五个方面二十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要以建设新农村为载体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根子在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这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突破。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实质和根本要求,是要解决城乡不平等。但是,城乡要平等可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要缩小乃至于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只有到共产主义实现之日才能最终解决。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稍不清醒,急于求成,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需要提请大家再注意一个问题,中央的提法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统筹”而不是别的。

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从实际出发,逐步撤除城乡之间的壁垒,现阶段我们实行的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从上述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关系这两个问题的简要论述中,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战略

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有人提出:是不是前两年实施的城镇化战略要停止了?也有的人说,这几年我们一步步在倒退,开始提“城市化”,后来改为“城镇化”,现在又改为“新农村”。应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前面我已强调指出,这次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就农村讲农村,而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战略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实施城镇化战略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离开实施城镇化战略,实施城镇化战略也不能离开新农村建设。两者之间要协调发展,相辅相成。之所以要这样考虑问题,是由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们13亿人口,农村户籍人口9.4亿,其中乡村劳动力4.9亿,农户2.49亿户,而耕地只有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乡村劳均耕地面积3.67亩,户均耕地也只有7.3亩。既不像欧洲人均几百亩,也不像北美人均上千亩。如果单凭这些耕地来发展农业,要解决9.4亿人口的富裕问题,要解决2.49亿户农户的居住条件以及生态环境问题,是无法想像的。也就是说,按照传统的思路是难以解决农村落后和农民贫穷等问题。必须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问题,即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城镇化推进力度使之能够大量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以缓解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

过去20多年的经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外出打工,既有利于城市和市镇的现代化建设,又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到目前为止,乡村4.9亿劳动力中,已经有1亿多进城打工,今后一二十年内还可以消化农村一二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如果达到这一目标,农村剩下1亿多劳动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比现在好解决了。这个有没有可能性呢?我看有可能。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加快城镇化的发展,甚至会形成一个个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群。现在,我国已经有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个城市群,这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的地方。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沿海地区还有可能出现三个新的城市群,即大连周围、山东半岛、台湾海峡两岸城市群。老三个城市群和新三个城市群,沿海六大城市群将成为21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与此同时,有专家估计在内地也将出现6个甚至9个城市群,如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群等等。这些城市群区域中的城镇和城市,将需要大量的新增劳动力,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挑战,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条件。因为,一旦出现这种发展态势,一可以使这些城市群区域中的城镇和城市管辖下的农村迅速成长起来;二可以促使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这些城市群。

当然,实施城镇化战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如何有效地互动,而不是导致城乡分化的加剧,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战略相互配套,才能打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攻坚战。

四、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工”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战略实施过程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发生了。这就是“农民工”问题。有的地方已经把“农民工”问题与“三农”问题联系在一起,称为“四农”问题。

“农民工”问题怎么看?怎么解决?媒体上各种意见都有,看法分歧也比较大。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加以调查研究。

第一,应该看到,“农民工”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发挥了巨大的建设性的作用。“农民工”在实施城镇化战略过程中,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和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农民工”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人们讲得比较少,但是只要考察一些乡村,就可以发现凡是外出打工比较多的地方,有外出打工的家庭,都是率先致富的地方和家庭,他们对于新农村建设也作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至于有些地方反映,“农民工”对社会治安带来的问题,也是事实,但不是主流,而且主要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第二,应该看到,“农民工”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如果不解决将影响全面小康的实现和社会和谐的发展。“农民工”问题在媒体上频频曝光,有工资待遇问题、工资拖欠问题、子女就学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已经成为维护公平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确实应该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认真地加以解决。同时,我们也不要过于渲染这一问题。本来,“农民工”的参照系是家乡的农民,他们对比家乡的农民,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在,引导他们以城里人为参照,同城里人相比较,不满意情绪迅速增长。我感到,这样的舆论引导对于我们执政党来说,是有压力的。但是话要说回来,“农民工”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地加以解决。

第三,应该看到,“农民工”作为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重要形式,在相当长时间里,还要保持下去。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最终是要把富余农民转变为市民。许多学者提出取消“农民工”这种形式和称号,这个意见在理论上是说得通,能成立的。但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要注意到两点:一点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城镇就业岗位增加之间、城镇就业岗位增加与政府提供社保能力的提高之间有一个复杂的函数关系:只有当城镇提供的就业岗位大于或等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只有当政府提供社保的能力大于或等于城镇就业岗位的增长,这个社会才是安全的,反之就是不安全的。这就是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从实际出发,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存在一大批“农民工”。如果把全部“农民工”即刻都变成市民,其后果将是负面为主的,因为转移出来的农民的就业岗位、社保如何解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于改变了农民身份的新市民能否迅速融入城市而不为城里人歧视,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我们要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城镇就业岗位增加速度、政府社保能力提高速度相统一的基础上,来理解“农民工”现象出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另一点是“农民工”的特殊优势。“农民工”之所以称为“农民工”,就在于他们在农村有土地,在城里打工。从其社会身份讲,是农民;从其职业身份讲,是工人,两者兼而有之。他们作为工人,待遇比城里工人要低,这个问题要妥善解决;他们作为农民,由于有土地,这是最基本的社保。不要小看了这个社保,我们在非典期间一亿多农民在两三个月里没有工作而没有闹事,就是因为他们在家里有土地,可以回家去。所以,对于“农民工”问题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中的作用,要全面地、历史地加以认识。在这个问题上,要多讲辩证法,少搞形而上学。

五、新农村建设与

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来强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要靠高素质的新农民;实施城镇化战略,归根到底,也要靠高素质的城市工人和“农民工”。正如邓小平说过的,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要靠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要靠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已经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注意到,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城市比较活跃,甚至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口号,如大连、常州、上海、北京等地都召开过创建学习型城市论坛。我觉得,现在有必要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我们过去20多年里,转移出来1亿多富余劳动力,为城镇化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转移某种意义上是带有自发性质的,没有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素质培训,因此他们进入城市后形成了城市人与“农民工”之间的落差。在未来的几年里,如果农村劳动力还按照前20年的方式转移,中国的社会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农村的发展也缺乏持续的动力。唯一的出路是从现在起,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点尽快地、迅速地转移到农村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特别是劳动技能。

措施是两条:

一条是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必须更加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央和国务院已决定,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这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基础工程。

另一条是,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中央已决定,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对留村务农的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务农技术,促进科学种田;对转移出去的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提高培训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中央已经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积极建立政府扶助、面向社会、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这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点工程。

要做到这两条,我们在财政预算和资金投入上必须改变以往那种重生产轻教育、不重视对人的投入的观念,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认真地加以贯彻落实。

六、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建设和

生态环境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建设既有利于生产力持续发展,又有利于人居的良好环境。这个良好环境,既包括社会人文环境,也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首先,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我们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的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文化、卫生、社保三个方面着手改变农村的社会风貌。一是要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在硬件方面,要加强文化站(室)、图书馆(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软件方面,要加强农村群众性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二要进一步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针对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要下大力气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包括要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每个县都有一所中心医院、一所妇幼保健医院、一所疾病防治中心,每个乡都有一所卫生院,每个村都有一所卫生站;包括要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医术和业务水平,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对乡村医生实行补助制度和进修制度;也包括要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去年合作医疗统筹是30元/人(10元 10元 10元),今年提高到50元/人(20元 20元 10元),以后中央和地方财政还要提高补助标准,现在合作医疗试点已有678个县,占全国总数的23.7,覆盖农村人口2.36亿,到2008年将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这一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三还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许多人关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包括在有条件的地方像城里一样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通过这三方面努力,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和谐、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与此同时,要建设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以及人居环境治理,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着手改变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是在生态保护方面要抓紧治理被污染的江河湖泊,要防止水土流失,要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二是在生产基础设施方面要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三是在生活设施方面,要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和电网建设,还要加强村庄规划、村庄建设和村庄治理。通过这三方面努力,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环境友好、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们要懂得,环境可以改造人,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可以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必须转变过去那种重生产轻生态、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的落后观念,形成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以现代文明的理念引导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创造我们的新生活。

七、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收入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人为本,以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我们必须掌握的重大原则。中央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就是为了能让农民多增加收入。

从中央来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要在“多予”上下功夫,尽可能让农民增加收入。从地方来说,我认为应在“放活”上下功夫,也就是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探索农民增收之道。要做到这一点,一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二要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减贫力度、减少返贫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2.5亿人减少到2365万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多予”下功夫,为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使农民人均减负140元;实行种粮、良种、农机三项补贴,2003年至2005年就补给农民350亿元;在生态建设、退耕还林中,农民获得了大量的补偿;在救灾救助方面,2003年至2005年补助了180多亿元;在扶贫工作中,仅仅2003年至2005年就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了366亿元。应该讲,中央政府为农民增收下了大功夫。有的地方农民反映,中央给了我们那么多钱,我们怎么没有看到?中央很重视这个问题,措施之一就是实行和完善直接补贴的办法。

我们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归根到底,要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功夫还是要下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上,通过产业的发展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比如,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包括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再投入市场,尽可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开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难写的文章。大家有些什么办法、什么点子,尽可能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

八、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

解决中国的问题,要靠改革和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也要靠改革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深化综合改革中求得大发展。

深化改革,首先还是要研究土地问题。我们的改革,是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其重要经验,就是把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分离开来,把耕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户,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这项政策、这个制度是成功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现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和城镇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土地的收益更好地更多地留给农民。有的地方在发展农业的时候,正在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的地方在开发征地的时候,正在探索让集体所有、农民承包的土地入股而不是简单地征用。这些探索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即使在实行征地办法的时候,也要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并对他们提供社会保障。与此相联系,还有比如集体林权制度如何改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如何改革,都要很好研究。

深化改革,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农民筹资融资难,农村金融改革已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多项改革设想方案,比如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县城内各金融机构可以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己运用范围,等等。还提出可以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县城内设立的社区金融机构等等。这些政策都非常好,可以探索用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家更加关心的财税体制改革问题也要认真研究。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当然,这些问题相当复杂,要认真试点,认真总结,分步推进,确保万无一失。

深化改革,再次要加大政府改革力度,以提高基层政权履行职能的能力为中心深化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关键。政府要领导好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改革,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乡镇机构改革要切实推进,努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乡镇事业站要创新运行机制。乡镇政府和事业站都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在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序地推进改革,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九、新农村建设与建设的主体

新农村建设,政府是关键,主体是农民,这也是我们必须确立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讲以人为本,讲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并不是说农民是客体,是恩赐的对象。以人为本的“人”是主体,新农村建设中的广大农民是主体。这一点必须十分明确。

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一要让农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二要让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要在不断完善的村民自治和协商民主中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三要让农民通过终身学习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四要让贫困农民在党的开发式扶贫政策中不断脱贫致富,创造自己的新生活;五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领导农民建设新农村中,始终尊重农民的意愿。

对于这第五点,我想多说几句。马克思主义在农民问题上,历来强调要尊重农民的意愿。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对此有过专门的论述。我们党在农民问题上,凡是取得成功的政策,都是尊重农民意愿的政策;凡是有失误的地方,都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因此,从事农村工作,一定要牢记农民“自愿”这一原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有些同志感到很委屈,自以为是为农民办好事,而农民还要上访告自己,问题可能就出在有些决策没有尊重农民的意愿,没有能够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开展工作。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农民的自愿原则。

十、新农村建设与

中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统一的要求,又不能搞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做法,即不能搞一刀切。也就是说,要把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在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提出这一问题,是由中国复杂的国情决定的。我们的国情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我们必须尊重这一国情特点,在尊重各地发展不平衡性的基础上逐步改变这种不平衡性。各地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善于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同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

我们在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述时,不仅要注意到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20字要求,还要注意到中央紧接着提出的三句话或三个原则,这就是“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我感到,这个精神非常重要,既有统一要求,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前进。这才是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要求。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把“统一要求”具体化,构建一个既符合五个方面20字要求的,又符合本地实际的,可以考察的指标体系,决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统一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推进,收到实效。

以上讲的十大关系或十大问题,既是我学习中央精神的一点体会,又是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一点思考。这十个问题,前两个问题和后两个问题是管总的,中间六个问题是大家关注的具体问题,这样的具体问题还有一些,不在这里论述了。尽管这十个问题都提出来了,并不等于说我们的认识都很清醒了。我提出这十个问题,只是希望大家重视这些问题,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以正确的答案,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

第四篇:XX市林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加快林业发展 创建绿色家园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XX市辖五区一市,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即68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75.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5.7%。近几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文明、以绿化促富裕,加快了林业事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53.6万亩,森林覆盖率27.5%,比2000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全市林业总产值15.9亿元,比2000年增长299.4%。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林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运筹

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意义重大。我市山区面积249.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6.5%,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种粮产量低、效益差,同时由于森林资源总量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我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炭、建材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消化污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市委、市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市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立足市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五大生态工程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全市林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近几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XX的决定》、《关于加强林业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XX市绿色通道重点工程实施方案》、《XX市40万亩经济林和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文件,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把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党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局(站)长确定为林业建设的“五职责任人”,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有力调动了各级党政干部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市春季、雨季造林和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市人大每年都视察并审议一次林业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搞绿化的可喜局面。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新造林48.6万亩,比2000——2002年全市造林面积增加72.9%。

二、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突破口,带动镇村绿化快速发展

我市共有64个乡镇(街道)、2095个行政村,镇村占地70余万亩,植树绿化的潜力很大。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我市农村实际,在全市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以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2004年搞好46个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的基础上,每年确定100个村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2005年创建了106个,今年又确定了104个,推动广大农村向着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扎实迈步。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是明确标准,坚持把造林绿化列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在30多项创建指标量化考核总分105分中,绿化占20分。各级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以“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老百姓在受益中”为目标,大力组织创建村庄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52个村达到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21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60万株,绿化率均达到35%以上。创建村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带动了全市镇村绿化的快速发展。三年来,全市新增农田林网42万亩,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810公里,村镇植树2400万株。

二是因地制宜,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各区(市)、乡镇坚持因地制宜,庭院内、村庄内、村庄外三位一体,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既要绿化美化,人与自然和谐,又让农民在创建绿化中切实得到实惠。庭院内以果树为主,适当配以四时花卉;院外村内的空隙,以用材林为主,有条件的村主要街道、健身园、文明广场等规划成园林绿化小景;村庄周围规划成围村林。滕州市坚持以生态创建特色化,立体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打造“串成线、造成片、高标准、强带动”的样板,涌现出一批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种模式的绿化示范村,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机制。搞好村庄绿化,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是保障。我们按照“一个为主、几个一点”的原则,整合资源,形成政府推动、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协调的格局,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个为主”就是村民自己投资、投劳为主;“几个一点”就是市里奖一点、区乡财政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有关帮包部门及责任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据统计,近几年全市用于镇村绿化的资金达到2800余万元。市创建办联合市林业局对全市文明生态创建村进行绿化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有效提高了绿化水平和效果。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加快林果专业村、林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以林业生产带动农村生产发展。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XX品牌优势的特色林业产业。石榴花是XX的市花,栽培面积占全国的1/9,产量约占全国的1/3,我市的峄城区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XX因枣得名,枣树是XX的市树,面积和产量在全省也有一定位置。因此,我们认为,石榴、大枣最具XX特色,市场前景广阔,是XX的名牌和王牌,同时,也是搞好村庄绿化的良好载体。我们把做大做强石榴、大枣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重点,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专题研究石榴、大枣两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并印发全市石榴、大枣发展规划,努力把石榴、大枣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了林果业发展的后劲和市场竞争力。3年来,全市新发展石榴、大枣20.3万亩,有效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林果专业乡(镇)、专业村。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山岭薄地及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闲地,大力发展林果业。全市把石榴、大枣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乡镇(街办)有29个,林果专业村已发展到360个,涌现出一大批石榴、枣、樱桃、桃、柿子、葡萄等专业村,2005年全市干鲜果品产量达到30.6万吨。山亭区水泉镇林果面积10.5万亩,冬春暖大棚果已发展到1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4500多万公斤,全镇林果纯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2/3。该镇一个400多人的倪庄村,2005年仅樱桃一项人均收入达到9000余元。

三是大力发展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林果加工龙头企业的兴起。我们注重围绕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渠道,重点培植木材加工业、果品保鲜加工业等方面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林业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市用材林资源的增加,木材加工企业蓬勃兴起,涌现出薛城捷利、东盛、天顺、台儿庄宏润、市中区韦伦嘉禾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木材加工企业有500余家,年产值6.5亿元。重点扶持店子镇长红枣开发公司等10多家石榴、大枣加工龙头企业,年贮藏能力7800吨,贮藏增值1000余万元。龙头企业的兴起,反过来又带动了林果产业基地的发展,广大农民靠林果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四、以可视山头绿化为重点,加速绿色、生态XX建设

我市目前尚有35万多亩荒山需要绿化,荒山绿化已成为制约我市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矛盾,尤其是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覆盖率低,与建设绿色XX、生态XX及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市委、市政府把可视山头绿化作为全市林业建设和生态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荒山绿化的突破口,2005年召开了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暨雨季造林现场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三年内完成市内九条主干道路可视山头绿化。一是建立可视山头绿化目标奖惩机制,切实把荒山绿化任务压在各级党政肩上。市委、市政府将各区(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XX高新区党委主要负责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及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列为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责任人。把该项绿化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制定了具体奖惩办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荒山造林需要。市政府对验收合格的荒山成片造林市财政每亩补助50元,疏林地补植每亩补助25元,各区(市)、乡镇(街道)也拿出专项资金给予相应配套。三是普遍推行工程造林和专业队造林,切实提高造林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组织造林工程队和专业队300多个,人数达20000余人。四是搞好检查验收,兑现奖惩。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组织了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人员组成的考核验收工作组,对2005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工程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市委、市政府近期召开了全市雨季造林会议,对各区(市)可视山头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给予了表彰奖励,对没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奖惩政策的兑现,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党政搞好荒山绿化的积极性,全市迅速掀起了可视山头绿化高潮。

五、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保障,推动林业健康发展

农民是植树造林的主体,维护农民在林业方面的合法权益,始终是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原则,进一步稳定政策,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全市大力开展林业权属年活动,认真抓好林地和林木的权属落实工作,做到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对现有林业承包等经营管理体制,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护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承包经营的合同约定,依法完善;对长期得不到绿化的林业用地,依法调整承包关系,限期绿化。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绿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峄城区古邵镇杨林村对村内外的绿化树坑进行公开拍卖,100余名村民争相竞拍,最高拍出了“50元一个树坑”的高价,4000余个树坑植树权拍卖了20余万元。杨林村的做法推广到周边12个村,带动这些村栽植各类树木6万余株。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积极建立市、区(市)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市已有60.85万亩生态公益林纳入国家省、市补偿范围,为生态公益林的营造、保护和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同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毁林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林农果农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好、巩固好和发展好绿化成果。

领导和同志们,我市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一定以这次全省现场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努力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林业建设

统筹城乡绿化 加快超常追赶

在建设“魅力林业”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在全县林业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局党委书记、局长 余燕辉

(2010年3月10日)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市林业工作会议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9年林业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林业工作,动员全县上下振奋精神,以更大的工作热情、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投入林业,推动林业实现超常追赶。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政府办和县农村办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亲自参加会议并将作重要指示。下面根据局党委集体讨论的意见,我先讲三个方面:

一、客观总结过去,理性研判形势,在把握发展大局中提振超常追赶的信心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林业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是林业发展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挑战之年,是加快林业灾后恢复重建的机遇之年,也是近十年来我县造林力度最大、造林成效最明显的一年,同时是我县林业工作争先创优、取得较好成绩的丰收之年。一年来,全县林业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危中求机,开拓奋进,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共争取各级林业投资7000多万元,全县森林覆盖率增长0.8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0.4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35 万立方米,占全市增幅的30%。

一是林权改革顺利推进,林业活力全面释放。全县各级始终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农增收致富的利民工程来认识,作为激发林业活力的最大契机来把握,坚持强化领导,高位推进,各级乡镇坚持“一把手”牵头抓林改,主管领导具体抓林改,县局党委成员也分别联系乡镇促林改,确保了林改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宣传到位,督导到位。全局攻坚克难,把林改作为一号实事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力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年调处纠纷2335起,已完成勘界确权、勾图填表面积387万多亩,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现场勘界率90%,数据输机率60%,林权发证率35%,纠纷调处率达80%以上的目标。

二是资源管护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过去一年我们立足“封、造、管、育”,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实现了资源增值、山地增绿。造林绿化力度前所未有。通过抓争项造林、引资造林,社会造林、义务造林、迹地更新造林,全县营造林总面积达到10.8万多亩,完成中幼林抚育30万亩,造林力度和投入为全市之最。封山育林持续加大。全年,全封山乡镇由过去的8个增到了12个,新增加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6.8万亩,并规划好了42.3万亩县级生态公益林。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98.67万亩,封山面积达到210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49%。限额采伐全面加强。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发展的意见》,我们把去年确立为“资源保护年”,限额采伐得到加强。上级下达我县采伐指标10.65万立方米。为加强生态建设,尽快提高森林蓄积量,我

们只下达5.98万立方米,采伐指标全部进村入户下达到了林农手中,剩余的4.67万方指标退回了市局。乱占乱捕现象有效治理。全年共查处违法占用林地案件5宗,补交森林植被恢复费20万元;申报办理工程建设使用林地的行政许可17宗;全年足额收取上交国家的植被恢复费2138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收缴率达100%,占用林地办证率达100%。在开展“雷霆一号”行动中,没收放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382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果子狸活体8只,打击处理违法人员5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0余万元。森林火灾得到大力控制。严格执行平发[2008]3号文件,全面落实乡镇森林火灾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全县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了一名村级护林员,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森林消防大队,并充实和完善了27个乡镇的森林扑火队伍,编印并发放了10万份防火禁令、20万份宣传画册等宣传资料,破获森林火灾案件30起,抓获案犯30名,其中网上追逃4人。火灾次数与上年同比减少了96起,过火面积减少了近万亩。同时,加强了森林植物检疫,成功遏制了松褐天牛等病虫害在我县的扩散蔓延。病虫害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6.3%,监测覆盖率100%、防治率为92.8%,无公害防治率81.8%。

三是产业建设得到加强,发展实力走势强劲。大力抓好生态旅游、楠竹、油茶主导产业,引导加工业迈向精深发展。全年新造楠竹1万亩,低改5万亩,比去年递增了10%。通过向县政府争取,出台了油茶补贴政策,全年共新造油茶2万亩,低改3万亩,在伍市镇东山、石桥村建立了油茶标准示范基地2000亩,新建良种油茶苗圃基地100

亩。与长沙天登实业公司达成在我县开发油茶产业的意向,拟建设20万亩油茶基地和年产精炼茶油1.5万吨以上的加工厂。

加大了对幕阜山、福寿山、连云山等国家、省级森林公园的开发,投资200多万元,加强了幕阜山、福寿山景区道路及景点的建设。全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封停在全封山乡镇内的木竹加工企业31家,对非全封山乡镇的194家木竹加工企业,停封62家。

四是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发展大局和谐稳定。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学习型、效能型、节约型机关。积极开展了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集中学习,邀请纪委、检察院、宣传部为机关干部职工授课2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选派了技术人员到浙江安吉,学习楠竹栽培、加工技术。狠抓财务管理,全年机关各项费用开支比去年同期减少60多万元,下降了20%,节假日小车封存入库这一做法,县纪委作为典型在全县推广。全年投入6万多元,帮助新农村建设联系点连云村发展经济。大力科技下乡,为4万多名林农上油茶辅导课12场,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工会、党建,信访工作得到齐头并进,全年处理来信来访27件,调处山林权属纠纷7起。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主动参与,投资5万元完善了软、硬件设施。规划了两个乡镇林业站的站房建设。林业宣传全面加强,全年共在省、市刊用信息110余条,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稿件30多篇,出版了12期《平江林业》和5期《平江林改》简报。率先在县直单位中成立了老年协会,组织机关退休干部参观旅游。一年来,营造林工作、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获全省先进;目标管理考核全市

排名第一、森林防火获市先进;行政绩效、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林业行政执法、提议案办理、帮扶企业工作等12项获得全县先进。

成绩的取得,来之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来之于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来之于林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林业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林业效益低下、林分质量较差、林业基础设施滞后等等,这些有待我们今后逐步解决。

2010年,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规划实施打基础的一年,我们必须科学地把握形势,敏锐地捕捉机遇,提振信心,科学应对。

1、要看清宏观形势的利与弊,从而破弊求利,奋起直追。去年,11月10日,省委林业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张春贤书记强调,坚守生态环境底线,抓好林业建设,是真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去年,12月21日,省财政厅专门下发了《关于保障林业部门基本事业经费的通知》,明确“明年将基层林业站(所)改革纳入农村综合改革范围,理顺关系,分流人员,并对实行了改革的县(市、区)予以转移支付补助。”县委县政府对林业投入力度全面加大。县委工作会议上,彭书记强调: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悉心善待、精心呵护,共同把平江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家园。政府工作报告中,王县长花大篇幅强调:“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和修复工程”。随着各级对林业的认识全面提高,林业政策环境的全面优化,昭示着林业发展的强劲走势和美好前景。

在看到利好因素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进入“后危机时代”,林产品进出口受限,主要林产品价格下降,林产加工业运行艰难,经济任务完成的压力加大,林业发展倍受制约。同时周边兄弟县市发展的势头十足;我县其它行业发展态势咄咄逼人,在此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超常追赶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2、要看清我县林情的优与劣,从而扬优去劣,乘势而上。随着生态文明的深入人心,生态产品的日益紧缺,生态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对改善投资环境,争创生态优势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林业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估量,势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吸引投资的“洼地”。重视林业,就是重视民生大计,重视科学发展;建设林业,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林业,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平江林业发展的环境将越来越好,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广。我县目前林业发展态势良好,当然,我们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以亩平蓄积量为例,世界为7.03立方米,全国为5.65立方米,全省为3.03立方米,而我县不足1立方米。如果我们能抓好森林经营,提高林分质量,林业效益将会成几何级数增长。以油茶产业为例,目前我县亩产只有3-5公斤,收入在200元左右,如果通过新造优良品种或低改,亩平可达30—50公斤,收入可达2000元。林业发展存在质量不优、效益不高、速度不快、实力不强的问题,缺少大块头企业作支撑,广大林农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还比较低。在综合保障上,既

要维持经济正常运转,又要挤出资金用于林业建设,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还要保护好资源,如何克服不足,趋利避害,对我们来说是考验,是压力,更是责任,更是动力。

二、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落实举措,在全县上下联动中提升超常追赶的质态

今年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打造实力平江,建设魅力家园”的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王县长“多栽树、少砍树、少烧树”的指示,树立“规划立林、改革活林、依法治林、产业富林”四种意识,着力打造魅力林业,全面推动平江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目标是:造林12万亩,其中:速生原料林4万亩、油茶1.5万亩、楠竹1万亩、其它生态林5.5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35万亩、楠竹低改5万亩、油茶低改2万亩;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下,限额采伐大力压减,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活立木蓄积量增加5%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树立规划立林意识,提升林业发展谋划力

加快林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

一要树立规划的先决理念。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争取更多的林业项目进入“十二五”规划最为重要的一年,为此,要切实树立规划先行意识,要结合我县林业的具体实际,高起点做好

林业发展规划,认真编制包括生态、产业、项目建设等在内的一系列专项规划,做到思路清晰、目标可行、措施具体、重点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确保能引进更多的林业项目,确保有更多、更大的项目进入上级计划笼子,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条不紊、科学有效地推进。

二要树立规划的全局观念。要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科学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根据林业的不同功能和不同的发展目标,科学设计林业的发展模式。特别是要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水源、不同的林种树种,建立发展模式、增强辐射。要争取编制森林公园长远发展和近期发展规划,推动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油茶、楠竹、速生丰产林、生态脆弱保护区等等专项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争取通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油茶、楠竹、速生丰产林等几大产业片区。特别是木材加工业的发展规划,要有效整合资源,促进有序发展。要加强规划前期工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把握我县林业发展状况;要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通过规划来指导我县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建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林业产业区和产业带。

二是树立依法治林意识,增强林业发展保障力

生态资源破坏容易恢复难,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倍加珍视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福祉,心怀忧患,牢守生态安全的底线,当好森林卫士,维护生态安全。

一要突出抓好森林防火。严格落实各项防火措施,要加大防火责任追究力度,在防火的重点时期、重点区域要加大人员值班,加强林区防火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纵火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全县森林火灾受损面积低于省市规定的目标。

二要严防病虫灾害。认真开展好森林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加大病虫害测报监控,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大限度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确保监测覆盖率达100%,无公害防治率在80%以上,成载率控制在3‰以下。

三要严格限额采伐。完善木材采伐进村入户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林木采伐责任追究制,今年要继续与采伐调查设计员、监管员、验收员签订责任书,对发生乱砍滥伐的行为,按责任书进行从严处理。把好伐前规划、伐区拨交、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四关”,确保全年林木生长量远远大于采伐量,推动森林蓄积量大幅增长。

四要严厉打击林业违法活动。强力推进依法治林,加大林政稽查力度,进一步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的一切违法行为。今年省厅定为“林地管理年”,重点整治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确保林地占补平衡。

三是树立改革活林意识,激活林业发展生产力

要加快推进林改,通过林改使森林资源“活”起来,使森林资源“动”起来,使森林资源进入市场整体流通,释放林地生产力,焕发林业活力。

第一,要加快进度。各乡镇要进一步充实领导力量、工作力量,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快实施。重点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扫尾

工作和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要对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督导,并将检查督导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县委、县政府。今年6月份前要在全面完成明晰产权、勘界确权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配套改革,努力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健全森林资源流转和评估制度、探索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新型林业管理机制。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真正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切实解决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投入难、科技兴林难等突出问题,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促进林农增收。

第二,要注重方法。要充分尊重林农意愿,切实保障林农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还权于民”、“还山于民”、“还利于民”,要加大山林纠纷调解力度,理顺山林权属,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方案,不能搞一刀切。要正确处理好严格保护与放活经营、合理利用的关系。对商品林要放活经营,要让经营主体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自主销售林产品;对公益林要严格依法依规保护,但也不能机械地管死,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要兼顾发挥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努力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要坚持规范操作,依法依规进行改革,对假借改革之名乱砍滥伐、违规低价流转山林、套取集体资产等违法行为,要严格问责,严肃查处。

四是树立产业富林意识,释放林业发展助推力

发展林业产业是加快现代林业建设,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我县魅力林业的有力举措;是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林

业繁荣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看待林业产业;以战略的思维谋划林业产业,以战略的举措发展林业产业。

首先,要大力发展油茶、楠竹、生态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油茶、楠竹、生态旅游业是我县的品牌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县委、县政府着力主抓的战略项目。要以楠竹主产区为基地,以抓好现有楠竹技术改造为主,适度扩大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株数。同时,要以鸿泰竹地板开发为基础,辐射、带动一批楠竹深加工企业,实现楠竹深加工产业化。要坚持低产改造和标准化种植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广“德字1号”和两系杂交后代,打造全国知名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和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培育油茶优质苗木,增大种苗科技含量。要突出抓好幕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福寿山、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幕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芦头林场景区的生态特色建设,拉动摄影、餐饮、购物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创收增收。

其次,要着力抓好引资造林、项目造林、社会造林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要通过引资造林、项目造林、社会造林加快城边、路边、水边的“三边”绿化,确保今年完成全县三边造林调查工作,在县城边,汩罗江边、大江洞等5座大中型水库边,京珠高速公路、我县几条省道沿线造林2万亩,其中路边1万亩,城边2000亩,水边及水库边8000亩。乡镇林业站要负责总体规划、作业设计、苗木准备、质量把关、检查验收等工作,每个林业站争取完成好2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纳各种社会主体投入林业开发,参与林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积极配合武汉凯迪公司,加快完成造能源林20万亩和油茶林5万亩的计划落实。加大项目造林力度,加

快落实已申报引进德国政府无偿援助洞庭湖区生态造林项目,继续争取国家和省、市扶持,争取进入生态修复建设县,力争争取生态公益林到位资金、长防林项目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后续工程、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县等项目资金4000万元。加强引导和鼓励社会造林,积极探索私有林业发展的模式,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个体企业、经营大户造林。鼓励个人、团体以投资入股、联营等多种形式进行合资、合作造林,全年力争大户造林面积突破2万亩。利用春冬两季植树的黄金季节,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建立县乡义务植树样板基地12个,确保全年义务植树突破300万株。要将造林“成活率”作为衡量造林质量的重要依据,切实改变往年“栽树不见树,包栽不包活”的做法,力争造一片、管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再次,要盘大以提高科技含量、附加值、贡献率为主的林产加工业。运用市场的办法和有关质量、环保标准, 实施扶大控小、优势优先原则,对规模小,能耗高、浪费大、效益低的竹木加工业,继续进行关停或淘汰,促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要切实加强资源保护,确保规模企业的原材供应,促使加工企业走精深加工道路,通过资源就地加工升值来实现林农增收、财政增收。

三、科学谋事干事,努力争创一流,在打造忠诚团队中提高超常追赶的能力

队伍建设决定着林业的地位、业绩和形象。全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要视忠诚为灵魂,视事业为生命,要在反复的磨砺中成长进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闪光业绩。

一是要做到求实求精。要始终求真务实。一位知名学者提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

共产党员理想信念,锤炼品格做好人;继续巩固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紧密结合林业建设实际,优化目标做好事;要坚持抓细节、抓末端、抓到位,切实做到工作效率“零延误”、工作质量“零差错”、服务水平“零距离”,力求精益求精。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奢侈浪费和执法犯法行为的发生。要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执法、规范管理、规范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制止“三乱”行为的发生,大力推进林业行风建设。要对干部职工形成严格的管理和考核,要大力发现人才,启用人才,决不能让注重实干、善于做事,业绩突出的人吃亏;决不能让乐于吃苦、老实正派、埋头苦干的人吃亏,使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给奖励。

二是要做到创新创优。要实现我县林业超常追赶,需要全系统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以宽阔视野、宽阔胸襟、宽阔思路推动各项工作。要致力创新。树立创新发展的眼光,破除小富即安的观念;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自觉从纵向比照中总结经验,从横向比照中寻找差距,从多向比照中探求新路。今年县委工作提出各个部门工作要进入全市的目标考核先进,也就是一个争先创优、优上加优的过程。因此,全局的各项工作要瞄准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的目标,切实增强创优意识,提升工作品位,确保进入全市先进。

三是要做到合心合力。人走到一块不是团队,心到了一块才是团队。过去常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从动车组发明后,人们则发现,“光靠车头带,火车跑不快”。动车组为什么在时速在350公里的情况下跑得又快又稳呢?原因就在于每节车厢都有动力,实现了联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把方方面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局党委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上来,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热情,引导到加快林业超常追赶的进程中来。要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努力营造同心同德、上下一心、集思广益的团结局面。工会、计生、安全生产、综治稳定等工作要齐抓共管,实现争先创优。要大举宣传林业在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到户后林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形成林业建设的强大合力。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着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工作局面。

四是要做到高效高能。办事高效不高效,是检验我们工作的一个标尺。要做到“手勤”、“脚勤”、“脑勤”。“手勤”,就是要确保政策传达、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保证本单位、本地方工作情况的及时上报、反馈;“脚勤”,就是要多深入林农,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脑勤”,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学习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业务知识。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矛盾,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夯实干事创业的基础。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延伸,林业项目不断扩展,棚户区改造、林区卫生、教育、扶贫、电网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将会全面启动,这就考验我们是否高效高能,是否能抢抓机遇。如果先人一着、快人一拍,就很有可能抢到项目、争到项目。

各位领导,同志们,生态建设紧迫而艰巨,林业事业神圣而光荣。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沿着现代林业建设的康庄大道,以更加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得力的举措,合心合力,高效高能,加速追赶,在建设魅力林业的征程奋勇前进!

下载浅谈林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林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中国林业沿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镇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文章标题: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全......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代林业具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为社会创造多种福祉。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

    浅谈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五篇模版]

    文章标题:浅谈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看,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指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及职业技能的提高,对政治......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关系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关系 廖翼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

    新农村建设

    通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 “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2007年以来,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

    新农村建设(汇编)

    【字体:大 中 门及直属商会 小 】 湖南省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0-08-11 湖南省工商联 2006年初,湖南省工商联、省光彩会开始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