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于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6: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于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于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于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按照局党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活动的安排部署,我们课题组将“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与x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作为此次调研的课题。为此,我们结合xx林业实际对全局八个国有林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就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与x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xx林业局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全市林业建设

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xx林业的发展现状

xx市xx林业局始建于1979年元月,属县级建制的市直事业单位。局下设八个国有林场(即和尚塬林场、张家湾林场、直罗林场、药埠头林场、槐树庄林场、张村驿林场、任家台林场、岔口林场),一个森林消防大队,一个中心苗圃,三个木材检查站(即五里埔木材检查站、岔口木材检查站、寺峪木材检查站)。

全局现有干部职工915人(天保工程编制总人数1165人,其中森林管护人员558人,社会公益人员73人)其中:离退休222人,在职职工693人(其中男职工475人,女职工218人,内退68人)。全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179 人,其中高级职称74 人,中级58人,助理 74人,技术员41人。现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

1979年元月建局伊始至1985年以前,属市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由上级下达木材生产计划任务,所需经费由财政全额拨付。1985年以后,林业进行内部改革,管理体制变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收自支”,成为财政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2000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采伐全面停止,林业局(场)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天保工程方案核定数配套供给。天保工程规划实施期从2000—2010年,共计11年。

(二)xx林业在全市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xx林业局为xx市直四大林业局森林面积最大的一个林业局,辖区总面积453万亩,经营面积423.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13.5万亩,非林业用地9.8万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22.6万亩,灌木林地48万亩,疏林地7.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8.3万亩,宜林地27.2万亩,全局森林覆盖率76%,林木蓄积1072万立方米。林区内设有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柴松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主要有:油松、侧柏、华山落叶松、辽东栎、白桦、山杨、小叶杨、刺槐等。野生动物较为丰富,列入国家保护的ⅰ级、ⅱ级动物有10多种,其中金钱豹、黑鹳、金雕、白鹳闻名遐迩。这片天然次生林萌发生长于清朝同治年间,这片森林不仅福泽xx,而且是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的天然屏障,属陕西五大林区之一,被誉为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陕西的“一叶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xx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8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8%,土壤侵蚀约为平均在1万吨/平方公里以上, 侵蚀区高达1.8万吨/平方公里,全市年流入黄河泥沙2.58万吨。近年来,随着xx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xx水土流失和生态脆弱的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xx终于“脱下了黄布衫、穿上了绿衣裳”。xx林业局作为xx生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和桥头堡。长期以来,xx林业局在全市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科技推广、支援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20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在xx林业局近千余名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和团结拼搏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xx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xx林业局(场)的主要职能实现了由以采伐木材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二是森林质量明显好转。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活立木蓄积稳步增长。截止2007年底,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38万亩,封山育林12.21万亩,飞播造林13.6万亩,退耕荒山造林1.24万亩,昔日的荒山秃岭被今日的油松、侧柏、落叶松、小叶杨等树种所覆盖,森林覆盖率由72.1%提高到76%,可比增加3.9%,森林资源实现了面积、蓄积双增长;三是森林管护体系、制度建设明显加强。在森林资源保护过程中,加大林政执法力度,有力打击偷砍乱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三大热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由经验型管护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转变,林区8年内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四是林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森林旅游业为主的产业项目得到了初步发展;五是建立了陕北黄土高原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填补了革命“圣地”xx没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白,并建立了柴松省级自然保护区、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国有林场改革与林业产业发展剖析

改革开放30年国有林场改革与林业产业发展

一、国有林场改革

呼伦贝尔市总国土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其中:大兴安岭林区为16.3万平方公里,呼伦贝尔草原牧区为8.1万平方公里,嫩江平原农区为0.9万平方公里,全市有林地面积为11.4万平方公里,森林总蓄积量为9亿立方米。浩瀚的大兴安岭森林和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一块天然绿色宝地。

建国以来,国家对大兴安岭林区实施了科学利用与培育的开发战略,其中:北部以成过熟林为主的原始林区以利用为主,实施“以场定居,以场轮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建设方针;滨洲铁路线两侧经沙俄和日伪严重破坏及当地移民砍伐后残留的地方国有林场经营的次生林区以培育后备森林资源为主,实施“以营林为基础”的建设方针。呼伦贝尔地方林业从1958年建局开始到1979年的改革开放之前,始终坚持“封护为主、育造并举”的营林方针,只进行抚育性的经营活动,地方林业是完全的事业单位,二十一年来,地方林业累计生产商品材250万立方米(该时期严格执行计划经济管理,不存在瞒报、不报等现象),年均生产11.9万立方米,次生林区的森林资源得以迅速恢复,森林生态质量和林分质量明显提高。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林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实行全额事业拨款,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式,由于林业自身经济发展和职工生存的需要,林业的经营方针转到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为主上来,林业的经营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得到发展,小而全、大而粗,滥拍板的一些项目,给地方林业造成了沉重的包袱,林 地、湿地的破坏和森林采伐量的加大给森林生态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到2000年国家正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前的二十一年,地方林业累计生产商品材1012万立方米,年均生产48.2万立方米,是前21年平均值的4.1倍(不含超采、乱砍滥伐的数量,按国家驻牙克石专员办的最低认可,剩余物按商品材的30%折算,累计生产在1300万立方米以上,年均生产61.9万立方米,是前21年平均值的5.2倍)。2000年开始,国家正式实施了“天保”工程,地方林业年均木材产量降低到20万立方米左右。“十五”期间,地方林业主要开展以森林保护为主的经营性活动和处理由于实施“天保”工程带来的人员过剩下岗、社会职能移交与一次性安置等问题,过去小而全、大而粗、结构单一的经营性项目逐渐萎缩处于停滞的状态,一些新型的生态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项目开始启动,经过多年的努力,森林生态有了一定的好转,林业经济开始从低谷回升。在“十一五”期间的开局之年,国家林业局提出了 “森林生态、林业产业、森林文化”三个体系同时并进的建设思路,并同时确立了国有森工和国有林场在“三个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生态体系的建设在“十五”期间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森林文化体系的建设也将随着国家实施的“新农村”建设得以加快,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更需要我们林业人发挥大智慧、围绕大生态、发展大产业、振兴大林业。

(一)措施与效果

上世纪90年代,呼伦贝尔市林业六局全面推行以局自立、以场自立的“两自立”改革,各旗市国有林场全面推行以场自立的改革,推行“三项制度”改革、环节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施岗位与工效挂钩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对机关科室和教育、医院、公安等系统部分环节干部的任职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实行竞聘上岗和 任期制、试用期制,对局属实体如林业商场、加工企业等实行承包经营,部分公司如原局属基建工程处还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1998年“天保”工程试运行以来,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养老和医疗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职工社会保障体系,2000年基本实现了离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2005年全员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对医院进行重组改制,成立门诊部,对外开放创收,减少林业局的投入。

2004年以来实施了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如:电视台整体剥离,人员全部移交内蒙古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等;2004年2月,实现剥离中小学改革,5月份完成中小学资产及首批选录教职工档案移交,2006年8月,完成首批未移交人员再次移交工作。另外,林业电厂、电讯等也分别划归相应的行业系统管理。

富余职工一次性安置。2004年8月林业六局一次性买断职工4406人,大大地减轻了林业局的负担。

部分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2005年10月免渡河林业局完成了劳动服务公司集体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归位的改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条例》和《公司法》的要求,经过大集体职工及其职代会的民主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

撤并部分机构,整合配置资源。实施“天保”工程后,各局根据木材生产情况先后撤销了面粉厂、石油站、驻外办事处等辅助后勤供应机构,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对过去由机关负责的供水、供暖等全部划转相关部门。

上述改革措施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减轻了林业局的压力,为林业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林业当前主要面临的是森林资源质量差、产业发展滞后、经营机制缺乏活力、林业办社会负担重、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天保”资金不足和林权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

⒈ “天保”工程实施后对木材加工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乌奴耳林业局木材加工厂属地方林业的龙头企业,七十年代就开始组建,先后投入几 千万元资金,虽然现在仍有十多条木材加工生产线和近百名技术工人,但因木材产量大幅调减,加工原料严重不足,致使不能正常生产。

2、优势产业严重滞后。大兴安岭有着宝贵的天然绿色资源优势,经营面积大、生物量大、生物种类多、湿地和淡水资源丰富、森林景观独特,还有寒冷的区位优势,但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由于过多地注重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到目前仍然没有形成有带动作用的一个龙头企业。

3、经营机制缺乏活力,单一国有经济难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权主体不明晰,责、权、利不对等,无疑要对国有经济的发展形成障碍,林业的改革和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是缓慢和滞后的,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资源利用的互补性、循环性的特点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形成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和新产品研发产业链条。单一的国有经济很难在市场中融得到资金,国家又缺乏产业化发展资金的投入扶持,林业企业又负债率高、资信度低,难以从银行和社会渠道得到贷款和融资,职工生活十分困难,又不具备内部集资入股的条件。

4、林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目前林业六局仍然承担着医疗、公安消防、幼教等政社性支出,教育尽管已经移交,但目前仍按规定的比例承担费用。

5、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很大。一是林业六局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运行,在事业单位工资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因林业局无力发放,从1997年起,采取了将职工按事业单位增资标准记入职工工资档案,实际工资按企业效益发放的做法,到目前为止,职工的档案工资拖欠巨大,仅免渡河林业局到2006年末就累计拖欠职工档案工资17071万元,在职职工对这种做法还能以理解,但“天保工程”一次性安置人员已经与林业局脱离了劳动关系,这些人员已经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向林业局讨要其过去的档案工资,他们目的明确,矛盾突出,如处置不当,极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二是缴纳“三金”标准问题。如果全部按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缴纳,林业又会形成新的拖欠。呼伦贝尔市政府综合考虑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企业的具体困难,决定从2004年起,“三金”缴费基数按实发工资核定,以后职工退休享受企业退休人员 生活费,这对那些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和即将退休的职工,在职时因为林业局经济困难工资很低,生活很艰苦,指望着退休后多开点生活费,老有所养,而这样一来,这些职工势必陷入无助无望的境地,这是一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三是建局以来遗留下来的职工工伤、长期病号、建国前老干部和老工人、文革致残人员、未纳入社保的职工遗属、退居二线的环节干部及内退人员的工资、护理费、医药费等给林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四是在“天保”工程实施前形成的债务和欠税无法偿还。

6、“天保工程”补助资金投放不足。一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二是各项补助标准没有动态调整,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仍按1997年工资标准执行,已不能满足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实际需要。

7、林权矛盾突出。地方政府乱批乱占林地并发放了相应的土地使用证,严重侵害了林权证的合法地位,造成了林农、林牧矛盾突出。在林区腹地乱批滥占林地已经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兴安岭几乎年年出现过去从未有过的干旱现象就是证明。

二、林业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方林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林业的经营方针转到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为主上来,林业的经营性项目迅速发展,小而全、大而粗,滥拍板的一些项目,在实施“天保”后造成了沉重的包袱,形成了沉重的债务。柴河的水电站直接投资达3000多万元,至今未能建成;南木的钢纸板厂投资1000来万元,建成之时即停产之时;巴林的板厂多次改造扩建不仅未给带来任何利润,还形成了较大包袱;乌奴耳的木材加工厂投资几千万元建成后,通过原料价格内部补贴实现利润;免渡河的纸浆厂因当时在任领导的周旋,只进行了前期工程后就搁置,未造成更大的损失;红花尔基的松针粉场建成不久也腰折。所有这些项目造成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这一时期林业的收入是完全依靠采伐的木材来维持的,所以也造成了这一时期木材采伐量急速加大,乱砍滥伐最为严重的局面。

“天保”工程实施后,木材产量大幅调减,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区经济滑入低谷,林业产业结构单一和机制僵化所带来的林区矛盾越发凸显。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林业产业和全面建设林区小康社会已成为摆在林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国家对林业政策的调整和林业工作重点的转移,呼伦贝尔市林业局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机制、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和非公有制林业、调整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工作思路。从而使林业产业在“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林区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经营性企业股份制改造破题。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各局在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与林区实际相结合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目前,免渡河、南木、巴林、红花尔基林业局和扎兰屯、额尔古纳等旗市在改革管理方式、转变经营方式、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生产结构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闲置资产得以盘活,一些经营性企业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公司+基地+林户”的产业化模式正在形成。二是林下产品加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林下产品加工产业化方面,扎兰屯市以蒙森公司为龙头,充分利用榛子林资源,通过承包管护的形式交给林业职工管护经营,改变了原来榛材林无人管护,群众肆意砍烧、牛羊任意践踏,病虫害高发,榛子在未成熟前遭抢采的局面。目前,该市已经形成了由职工负责榛子林的管护和果实采集,由蒙森公司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的产业链条。该公司计划在5年内实现年加工5000吨榛子的产业规模,销售收入实现3亿元。目前,蒙森牌山产品系列已经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打开了销路,市场前景十分乐 观。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经济林果及林木种苗基地快速发展。粮食产量达到26476吨,产值3976万元。经济作物产量达到7370吨,产值698万元;养殖业实现产值15539万元,其中:特色养殖业产值7048万元。柞蚕养殖2315吨,产值4875万元;采集4611吨,产值5767万元。中草药种植226吨,产值1019万元;林果产量达11220吨,产值9050万元;苗木产量13053万株,产值达到5493万元。三是不断加快林产工业发展步伐。各级林业部门和林业企业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森林食品加工业和肉类加工业。其中:木材加工锯材2370795立方米,木片77399实积立方米,人造板933立方米,卫生筷子9025标准箱,加工产值达64753万元;森林食品加工2407吨,产值7963万元。四是森林生态旅游业产业得到发展。我市森林公园建设起步晚,森林公园发展极不平衡。经过努力,全市现建成森林公园 4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建成自然保护区9处,总面积1236900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面积760100公顷,生态旅游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以海拉尔为中心的达赉湖、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生态特色旅游产业,以扎兰屯为中心的巴林喇嘛山森林公园、柴河、南木森林生态特色旅游产业,以鄂伦春嘎仙洞为中心的鲜卑文化和林区狩猎民族特色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二)新林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强领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成立了地方林业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旗市林业局和林业六局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办事机构。二是确定新林区建设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领导小组成立后,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和林区实际,提出了“资源增长、经济发展、职 工富裕、局场文明、民主和谐”的新林区建设目标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林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前提,以发展产业为基础,以致富职工为目标,以环境优美为标志,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林区经济、优化林区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林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指导思想。三是确定新林区建设试点林场。经过深入调研,综合考虑地方林业84个林场的经济发展情况,道路交通情况,饮水、通电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确定六个林场作为试点林场(红花尔基林业局诺干诺尔林场、南木林业局三七林场、柴河林业局固里河林场,额尔古纳市自兴林场、阿荣旗大时尼气林场、扎兰屯市伊其罕林场)。其中,诺干诺尔林场为全市新林区建设试点林场。为有利于将新林区建设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开,还确定了11个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林场作为重点建设单位:伊列克得林场、乌奴耳林场、爱林源林场、牙克石林场、海拉尔林场、莫和尔图林场、拉抛林场、姑子庙林场、罕达盖林场、嘎仙沟林场、特尼河林场。

第三篇: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调查报告

一、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

我州国有林场于1957年在天柱县十里冲建立第一个国有林场后,到目前为止,全州现有国有林场18个,经营面积70.29万亩,有林地面积64.8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756.93万立方米。在国有林场现有的森林面积,材种多为用材林,树种多为杉木和马尾松;在有林地面积中,公益林为39.46万亩,商品林为30.8

3万亩。全州国有林场在册职工总数为2048人。其中:在职职工人数为1277人,离退休人员771人。在在职职工中,上岗职工467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699人,下岗待安置111人。在全州18个国有林场中,除州国有林场为定额拨款单位外,其余

17个国有林场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二、改革脱困的情况

我州除从江县外,其余17个国有林场都处在天保工程区内。实施天保工程以前,多数林场的经济来源都靠采伐木材,经营结构单一。加上有木材作为经营来源,调进林场的职工越来越多,人浮于事。实施天保工程以后,停伐了木材,林场没有了经济来源,停发了职工工资,国有林场出现了经济危困。为摆脱经济危困,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我州各国有林场都编了改革脱困实施方案。

我州国有林场改革脱困实施方案力求在以林为主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和森林景观,大力发展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同时,强化内部管理,精简管理机构,加大职工分流安置的力度,维护了林区稳定。我州各国有林场改革脱困方案都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几年来,我州国有林场的改革脱困工作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从2001年开始试点,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以下的成绩。

(一)强化内部管理,推行全员竞争上岗

为改变林场职工多,人浮于事的局面,我州国有林场首先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推行全员竞争上岗。该项改革首先是精简林场管理机构,第二是定岗定员,第三是全面竞争上岗。以黎平县花坡林场为例,该场经营面积7万多亩,通过改革,内设机构由9个股室减少到4个,后勤管理由67人减少到16人,生产岗位204人减少到36人。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竞争上岗,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

(二)加大了分流安置的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我州国有林场强化内部管理,定岗定员后,产生了大量的富余职工,给林区稳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为确保稳定,我州国有林场积极开展了分流安置工作。一是通过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的实施,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从事森林管护工作;二是通过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安排富余职工从事营造林工作;三是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开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安排富余职工。通过努力,全州共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699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积极开展国有林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近几年来,由于林场经济危困,发不起职工工资,职工生活非常困难。为解决林场退休职工的养老生活费,我州积极开展了国有林场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到目前为止,在全州18个国有林场中,已有14个国有林场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69人,参保率为71.73%。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职工,都能按时足额地领到了基本养老金。

(四)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为加快国有林场改革脱困步伐,近几年来,我州国有林场积极向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从1998—2005年,全州有14个国有林场获得国家和省扶贫项目24个,扶贫资金达55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林场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有些项目建成后,解决了部分富余人员就业,经济效益显著。

一是在种养业上,黄平县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成立了黄平县且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县委书记黎平同志亲自任指挥长,县国有林场场长任总经理,以贵州大学为科技支撑单位,采用胚胎繁殖技术,为该场养牛基地和全县养牛大户提供优良种牛。天柱县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建立了科技含量较高、示范效益较大的养猪场,还解决了10多名职工的就业。黎平县花坡林场建立了种草养畜基地,解决了31名职工就业困难。榕江县国有林场通过扶贫项目危房改造和输水管工程的实施,解决了3o余户职工住房问题和5o余户家庭的人畜饮水以及13oo亩果园用水问题。丹寨县国有林场利用各护林点,建立了养羊基地等,既管护了森林,又增加了场员的收入。

二是利用国有林场丰富的森林景观和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在省厅的帮助下,目前,我州建立了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这些森林公园,都以国有林场的森林景观为核心。目前,已有丹寨、黄平、镇远、雷公山和州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并初见成效。

三是黄平、丹寨、台江、镇远、雷山、三穗、黎平等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进行危房改造、维修公路等,改善了国有林场生产生活条件。

三、困难和问题

我州国有林场在改革和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一经营林业的思想根深蒂固,等、靠、要等守旧意识难以突破;二是对中央9号文件学习得还不够,改革的意识还很差;三是天保工程区内国有林场依靠天保工程资金发基本生活费,维持运转,林场的经营非常

困难;四是我州还有施秉、锦屏、榕江、镇远四个林场职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参加养老保险的林场中,到目前为止,还欠交养老保险金1146.68万元。五是全州国有林场累计拖欠职工工资达20oo多万元,拖欠工资涉及职工160o多人;六是全州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还有349o万元金融债务尚未免除;七是国有林场没有享受天保工程区一次性安置政策;八是国有林场尚未启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国有林场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尽快在国有林场进行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的改革工作,公益型林场列入财政开支,商品经营型林场按市场运作。由于我州地方财政非常困难。请中央加大公益型林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二)加大对贫困林场的帮扶力度,在项目和资金上给国有林场更大的倾斜,使林场尽快脱困。

(三)请求给国有林场安排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经费,以解决国有林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和拖欠保险费的问题。

(四)请求给国有林场安排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补助费,帮助国有林场解决社会保险问题。

(五)请求解决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一次性安置问题,使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同国有森工企业一样,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第四篇:国有林场改革与探索

国有林场改革与探索

国有林场改革与探索

内蒙古扎兰屯市林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是一个拥有万公顷林地,资源较丰富的国有次生林区。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工程前,扎兰屯市林业局根据自身森林资源特点,在国有林采伐限额逐年缩减的情况下,把各项林

业生产建设纳入生态林业建设轨道,实施科技兴林,彻底改变传统林业单一生产木材的观念。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围绕林业做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挖掘林业多种生态利用、经济利用的生产潜力,在浅山区开展了大面积次生林分户经营管护工程;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林区职工畜牧业工程;林区农业种植业;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的山货产品采集加工业、蒙森食用菌生产加工业、蒙森炭棒业、蒙森酒业等系列林下产业;国营林场林下畜牧业经营,野生灌木榛子林经营利用产业;林区特色养殖业等产业。通过保护、培育、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木材、林下资源,长中短结合,以短养长,以林、以副、以工、以商养林。安排了大量林区、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浅山区归户经营管护为重点的次生林保护开发利用

扎兰屯市东南部农区村屯附近拥有大面积残破国有次生林地,由于经过长期反复破坏,森林的生产能力下降,生态功能低下。长期以来,作为国有森林资源不能发挥经济、生态效益。为了摆脱国有资源潜在的浪费局面,从世纪末,林业以归户经营管护的形式作价给农民经营,经过几年的运行,林地植被恢复较快,特别是灌木榛子林果实经营经济效益显著。由于林地经营主权年不变,农民在林地内自发进行更新造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发展林下牧业,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盈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全市归户经营国有次生林面积已达万亩,以每年万亩增长,而农民以每亩—元经营林地收入,除去每年交元管理费,全市次生林个体经营农民纯收入达—万元。由于林地产权明确,效益显著,农民对经营林地认识更加提高,在经营上舍得投入,林业部门在经营手段上给予了更加宽松的政策。通过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榛子林、食用菌原料林,林地经营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览生态布局

在呼伦贝尔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格局下,扎兰屯市畜牧产业格局计划发展万羊单位的畜牧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接近万头只,随着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禁牧的实施和扎兰屯市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外来畜牧种群的急剧增长,林下畜牧业发展正面临着生态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矛盾,根据这种状况,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建立植被条件可允许范围内的林下畜牧业准入补偿费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近年来,国营林场深山区根据局部生态恶化的情况,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在国有次生林区运作。通过业内专业人员测算,林下草场畜牧载量初步应以草原倍的数量载量标准。

三、发展林区农业,促进林区养殖业发展

世纪年代初,由于林区植被丰厚,森林大火隐患多,林区利用机耕防火线开展了农业种植,到目前为止,国有林场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年产粮食万公斤。粮食及秸杆,青饲料的种植,加大了畜牧养殖技术含量,促进了林区畜牧业的发展,职工农牧业缓解了林区资源危困的局面,林区护林员一方面从保护资源上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形成农牧业种养的发展模式。

四、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狠抓林下产业开发利用

我市森林面积大,林下野生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野生山货产品销往外地,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年,以集野生山货产品为龙头企业的蒙森公司在林业局成立,公司主要以全市野生山货产品为原料,蒙古栎为企业品牌商标、对山货产品进行深加工,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公司对主要山货产品采取高质量标准要求,开局出现良好的销售局面,初步在深圳、威海建立了销售网点,产品年加工能力吨,产值万元。年,公司由新近开发了野生玫瑰茶、金瑰茶、瑰芪茶、蒙森榛子王等系列产品。以成吉思汗林场为蒙森公司原料基地的食用菌生产、炭棒生产已初具规模,食用菌年产量达万袋,纯收入万元;炭棒产量达吨,产值达万元。以林业局南木养鹿场为蒙森原料基地的蒙森鹿产品系列滋补酒正在研发运作中。

五、加强国营林场野生灌木榛子林管理,发展野生榛子特色产品

长期以来,扎兰屯市野生榛子产品一直属于无序管理,全社会共有。榛子果实产品一直在市场走俏。上个世纪年代禁止了山区农民打柴、垦荒,榛子林地受到保护,榛子坚果产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榛子林地分布零散,面积不集中,林业经营不便,掠青、提前采摘、病虫害等逐多问题困扰着榛子的产量和质量。每年掠青提前采摘减少产量,虫害率达—;进入世纪,林业把野生灌木榛子林资源纳入森

林资源管理范围,开展榛子林地分户经营和承包租赁经营,在榛子成熟前期进行人为巡护管理,国营林场收取承包租赁费、管理费,榛子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年,国营林场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开展榛子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六、国有林场改革与创新应坚持以生态建设及保护的前题下,发挥自身的林下资源优势

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以生态经济理论指导林业,围绕林业作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在全社会关注生态利用,新时期生态建设的相持阶段,坚决预防新的生态破坏,要求全社会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自然资源利用中找准依托和产业方向。通过对资源现状的调查和适宜性分析,找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展地区经济,使林区职工收入稳定提高的发展思路。

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与分类经营工程之后,作为扎兰屯市重要资源和农牧业经济构成的林业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制、转产问题。作为农牧业大市,在传统农牧业受分类经营的冲击下,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尖锐。区内天然草场严重不足,退化,林下草场严重超载,植被退化,制约了传统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生态恶化的局面。因此,确定合理的农、牧、林、草比例,建立林下草场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在控制外部流入畜牧种群的同时,以“立草为业”来缓解对草场、林地的压力,调整生态林、经济林、高效多牧草种的布局,发展依托当地资源特色经济产业,是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必由之路。

第五篇: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地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

自治区重点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管理总站:

根据新公益林便函[2014]2号《关于组织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调研活动的函》的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对区域内国有林场进行了调研。**地区共有4个国有林场(站),即**市胡杨管理站、**县三塘湖胡杨林管理站、**县淖毛湖胡杨林管理站、**县河谷林管理站。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有林场林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1、企业的相继入驻加大了林木管护难度

如**县三塘湖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对三塘湖乡石油、煤炭、风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各大中小型企业相继入驻**三塘湖乡,林木管护难度进一步加大。

为此我地区要求开工前,各企业的总体规划必须征求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意见,能避开公益林的尽量避开,能少占的尽量少占。定期召开各大企业进展通报会,要求林业、国土、发改委、草原等相关部门参加会议,及时掌握各大中小型企业的工程进展情况,规范企业施工行为,尽可能减小对地面植被的影响,督促其在开工前办理征占林地手续。

2、存在少征多用现象

当前,有些林地征用单位,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少征多用。将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地方产业的扶持等作为理由,对林地管理政策法规视而不见,很多林地在征用时往往没有完备的审批手续就对其进行开发,甚至出现非法占用林地的情况,给国有林场林地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进而导致管理效果低下。

因此要加强林地征用项目的审查,当有项目需要征用林场林地时,县市林业局应切实做好项目的立项、批复、规划、用途等审核,并选派专业的人员实地勘察所征用的林地,在审核达标之后上报地区、自治区林业厅进行审核,凡未审核合格的一律不得与征地方签订征地合同,以确保林地征用项目审查的有效性。

3、无禁止加工、运输、买卖胡杨制品的法律法规

因目前没有禁止加工、运输、买卖胡杨制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损坏胡杨的现象时有发生。建议出台禁止加工、运输、买卖胡杨制品的法律法规。

4、制度不够完善,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不同岗位间、同岗位间工作的质量与职工的收益挂钩不直接,没有形成较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不能发挥职工劳动潜能,职工生产生活较困难。

因此要创**场体制机制管理,强化生态林保护责任制度,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提高管理水平,按照管护合同的要求,把森林管护责任具体落实到管护人员。

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经营方案的编制质量不高

方案编制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在市场经济中应变力差,不能为经营单位排忧解难;与实际有脱节,对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上过于理想化,致使一些规划项目无法实现,影响了方案实施的效果。如**县规划的抚育、封育面积太少,不切合实际。

建议增强森林经营方案的应变能力。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时,很难对经营期内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做出完全准确的预测。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允许经营单位根据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的变化,通过生产计划对经营方案的计划量进行调整。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经营效果的检查、评估,适时地对森林经营方案进行修订。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才有活力。同时,修订方案要按照程序办理,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修改已审定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

2、森林经营方案缺少必要的保障机制 虽然《森林法》明确规定森林经营单位要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但对不编案或不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行为没有制定相应的法规进行约束。同时,也没有建立必要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使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

因此要加强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及经营效果的评价。对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是保证其顺利实施的必要手段。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定期对经营部门的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通过这项工作把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益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挂钩,并把检查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依据。

三、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险问题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1、社会保险现状

**市南湖胡杨管理站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人,已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人,已退休职工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2658.3元。三塘湖胡杨林管理站现有编制5名,临时聘用护林员65名。聘用护林员中有30人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四险一金。编制人员中,2人工资由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支出,其余3人和聘用人员工资由森林生态补偿基金中支出。**县淖毛湖胡杨林管理站现有职工43人,其中正式编制职工3人(事业拨款),聘用林木管护员40人(公益林管护经费),均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县河谷林管理站现有职工41人,其中正式编制职工2人(事业拨款),聘用林木管护员39人(公益林管护经费),均参加职工社会保险。

2、存在问题

一是四险一金中有的只参加了一项,如**市南湖胡杨管理站解决了2名职工养老保险,其它五项保险一直没有落实。二是职工正式编制数少,聘用人员素质不高,缴纳的社保费用过高。如三塘湖胡杨林管理站职工正式编制数过少,聘用人员均为当地农民,文化水平以初、高中为主,工作积极性不高,素质有待于提高。聘用的林木管护员缴纳的社保费用过高,导致拿到手的工资过低,生活经济负担较重,住房困难,地处偏远,文化生活单调。

3、解决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将生态公益型林场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纳入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出台国有林场及职工合理权益保障政策。给予国有林场与乡镇同等待遇,在招商引资、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养殖等方面给予国有林场与乡镇同等支持,允许在国有林场设置公益型岗位并有限安排富余职工及家属。三是通过科技培训,提高林场职工文化素质,建立一支过得硬的管护队伍。

四、国有林场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1、人事、财务管理现状

各管理站均是公益型林场,地处生态脆弱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公益林,经费没有来源,人员工资、管理经费均由森林生态补偿基金中支出。各管理站地处偏远,土壤贫瘠,人口稀少,自然条件恶劣,人员为事业编制人员,在编职工少,四个管理站仅有12名正式编制职工,其余均为聘用,生产、生活困难。

2、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缺乏。如**市胡杨管理站位于**市南部,处于库木塔格沙漠北缘,是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立地条件差,林地盐碱、沙化、低洼,水资源匮乏,生产力低下,发展门路窄,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不能形成规模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经济困难。电力设施不能配套,没有林区公路,没有通讯工具,交通极不便利,巡护工具得不到配备。严重制约着林场的发展,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二是国有林场属生态型林场,主要经营目的是保护生态公益林,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由于历史积累下来的问题多,贫困状况严重、贫困面大,缺乏资金扶持,职工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问题亟待解决。

三是管护面积大,管护任务重,正式在编人员少。如三塘湖乡石油、煤炭、风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三塘湖胡杨林管理站不仅人均管护面积大,而且管护任务重,只有5名在编人员;**县两个管理站才有5名在编人员;**市胡杨管理站只有2名在编人员。

3、解决对策

一是建议设置护林员正式编制,稳定管护队伍,提高管护质量。

二是通过经营方案的实施,道路修建和旅游开发,拉动当地劳动力市场和旅游产品市场发展,促进旅游相关产业的联动开发,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步伐。增加职工收入。鼓励职工参与森林培育、森林旅游业、多种经营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如南湖胡杨林管理站森林的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为地方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能解决职工子女、家属的就业工作问题。此外,森林旅游开发达到一定规模后,将带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林业科技水平。经理期内通过科技创新、引进技术、教育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科技进步。

五、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及扶贫工作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有待加强。**市南湖胡杨管理站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自然形成的便道现有林区道路40公里,长期得不到维护,通行能力差,现办公设施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进入林区尚无公路、无交通工具、无通讯设施。职工生活困难,存在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子女上学就业难、文化生活单调等问题。三塘湖胡杨林管理站供暖设施需要尽快给予解决。近年来三塘湖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大,管护难度也进一步加大,管护任务重,管护人员的交通工具急待解决。**县胡杨林管理站和河谷林管理站目前有办公用房,但缺少物资储备库,配发的防火物资、没收的胡杨没地方存放,加之管护面积大,进入林区的道路崎岖,缺少交通工具,管理站各项工作开展困难。

2、解决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把管理站扶贫工作作为林业建设项目之一,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改善职工办公条件。从实际出发,逐步改善基层林场办公条件及环境。包括办公设施、林区道路建设、交通工具配置、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附属设施设备。三是建议出台基础建设优惠政策。将国有林场基础建设纳入政府村村通工程、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农村路网建设工程和电网改造工程范围,确保林场在2015年前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将国有林场贫困居民纳入政府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开发一批扶贫项目,使国有林场职工早日脱贫。四是建议对没有经济收益的国有林场的生产经营资金列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内容,巩固和强化林场组织管理,保障林场全力投入森林资源的培育经营和保护管理工作。

六、国有林场发展森林旅游特色生态的机制和模式探讨

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目前多数国有林场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如果开发国有林场的森林旅游,都是按临时征占用林地手续办理的,办理手续繁琐、复杂、需缴纳不少的费用,导致好多旅游项目无法立项建设。为搞活、发展国有林场经济,建议出台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开发管理办法。优化国有林场外部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国有林场发展的周边环境。

**市计划在南湖胡杨林区进行小规模的旅游开发,在胡杨林集中、密集区进行旅游开发。旅游项目主要是森林观光和沙地游乐。建设内容:①大门及广场:古树大门,门区广场,面积500平方米;②门房和游客服务中心:平房,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0平方米;③道路整治:林区内道路修整,总长25公里(结合林区管护道路);④沙地休闲游乐区:包括沙漠卡丁车、沙漠摩托车等;⑤环卫设施:规划环保厕所2个,设垃圾桶10个,垃圾集放点1处。⑥森林旅游道路整治:在森林旅游开发区新修和整治旅游道路20公里,包括旅游公路和旅游步道。**县三塘湖胡杨管理站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目前也没有进行旅游开发。随着三塘湖矿区的大力开发,规划在三塘湖胡杨林区进行小规模的旅游开发。三塘湖胡杨林区旅游资源以胡杨为主,景点以胡杨林和沙漠戈壁景观为主,通过大漠、戈壁、胡杨凸显大自然的多变和生命的执着顽强。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和国家对林业投入的扶持政策,采取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林业建设投入机制,确立生态建设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补助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尽可能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拓宽投资渠道。

下载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于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于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周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周宁设有腊洋和香洋两个国有林场(下称周宁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85225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9120亩。占经营总面积的69.4%,属于生态......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与发展思路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与发展思路 我国的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

    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现就深入推进我市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

    国有林场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

    [键入文字] 国有林场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我国的基层林业单位是国有林场,主要经营内容是对生态公益林的维护,对我国的森林资源以及木材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

    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国有林场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森林资源枯竭与林场生存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劳动优化组合、资源优化的配置还未到位;思想僵化、经营......

    林业经济学论文-关于国有林场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共五则范文)

    林业经济学论文 关于国有林场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 摘要: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目前,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河北......

    中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范文

    中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实现和确保国有林场持续健康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森林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七坡样本”

    国有林场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构成,特别在森林培育和保护方面无可他代。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国有林场在发展过程中较普遍存在林场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