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19: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国有林场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森林资源枯竭与林场生存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劳动优化组合、资源优化的配置还未到位;思想僵化、经营粗放、包袱沉重、经营机制运转不灵;风险机制与激励机制尚未纳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轨道等等。那么在新形势下,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国有林场的管理呢?我认为,国有林场应该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生态效益,把生态建设的任务纳入林场的首要职责。改变过去“以木材生产为主、以经济效益为先”的工作指导思想,转变观念,转变职责,全面贯彻“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方针,促进林场尽快从旧体制、旧机制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加速实现林场改革的历史性转变和真正意义上的跨越。下面我就结合本场实际简单的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二、存在问题

从我们叶胜林场发展全局看,主要问题有:一是产业结构单一。①由于以浙南商品材生产为基地的林场,近几年在积极保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造成可采资源逐年减少;②市场建材代用品的大量生产使用和大量进口材、省外木材的涌入,造成本地木材销售市场疲软,价格直线下降,成本费用剧增,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二是职工人数多,国家不断出台增资增贴政策,职工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公伤保险费用大幅度提高,林场财务收不抵支的形势,难以摆脱经济亏损局面;三是森林旅游的开发举步维艰,由于林场财务困难,资金不足,制约了对森林公园的投入;四是干部职工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新。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大部分干部职工头脑中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缺乏市场经济和危机感,更没有改革创新意识;五是职工子女逐年增多,子女就业成为历史性的难度;六是从综合情况看,我场管理制度很大程度是计划经济带来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效果差,难以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我们许多思想观念、规章制度、改革措施都保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或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当我们规划新的发展思路时受到了旧观念的干扰,当我们思考新的政策时,受到了旧框框的羁绊。如从林场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看。①劳动用工方面,如死水一潭,少动而不活,林场职工子女历来都不能参加社会招工,林场职工根本不可能外调,历年都是实行场内“自然增长”的招工制度,为了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难,由县人事劳动局批准招工计划,职工子女符合招工年龄的,通过考核,根据招工名额不分好差招满计划,形成林场职工文化水平低,林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差,职工队伍综合素质难以提高的局面;②人事管理方面,林场的管理人员多,人浮于事现象严重,人人不干事,有事无人干,给林场带来很大的负担,这说明了“一纸定终身,常败将军常挂帅”的干部职位终身制现象还较普遍;③收入分配方面,实行以工龄、任职时间为主的工资制度,岗位、能力、贡献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等因素所占比例很少,没有体现出效率优先、公平兼顾的原则。因此,体制的制约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促使林场效益上不去,新路创不出,大大地仰滞了林场的建设和向前发展的步伐。

三、体制改革的建议及对策

林场是我县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林场要在当今形势下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大力抓好林场的改革,根据林场实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搞好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抓好当前形势教育。深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党的重大决策,当前全国各地都在逐步推进,我们林场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教育干部职工只有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参与市场竞争,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教育职工把立足点放在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上来,才能使林场进一步求生存、求发展。要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认识到:抓好林场经济收入是林场之母;科学技术是林场之父;管理体制是林场之脑;资金和资源是林场之血;优秀的员工是林场之手。其次是抓好场情教育,使职工更加了解新形势下林场的实际情况,增强危机感。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果林场不及时转制和改制,自己的生产经营上不去,经济发展不起来,林场不仅将逐渐成为社会遗忘的角落,甚至被淘汰。三是对停薪留职和发放待岗补差工资的职工进行分流。四是抓好“场兴我荣,场衰我耻”的主人翁思想教育,宣传林场改革的有利条件,同时开展“假使我是场长”为主题的大讨论,把林场和职工紧密联系起来,使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为林场献计献策。

(二)合理配置,增强林场内在活力。

我场主要担负着生态林建设和管护的社会公益性重要职责,鉴于国有林场承担生态公益林管护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实际,生态公益型人员偏制由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两部分组成,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偏制安1万亩生态公益林配备10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偏制按林场经营面积0.5万亩配备1人的规定和标准,核定我场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共40人,其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需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林场的实际,积极做好劳动用工、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

1、劳动用工制度方面:要砸烂铁饭碗,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一是打破场外人与场内职工的界限,取消固定工与临时工区别,不再实行“自然增长”的招工制度,不限制场外能人进场就业,一律择优录用,合同上岗。二是建立林场内部劳动用工市场,实行双向选择,鼓励职工毛遂自荐,选择岗位工作。三是实施再就业工程,对精减下来的富余职工,准予承包山林、经济林等,发展自营经济,或实行转岗培训、离岗退养、停薪留职自谋职业等,尽可能地帮助职工找到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2、人事制度方面:一是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变林场所有干部、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为林场员工,打破干部与工人、不同所有制职工的身份界限。二是端走铁交椅,推行干部竞聘制,对管理人员实行一手一评一聘制,即场长向外竞聘产生,副场长由场长聘任,科室负责人由场长或副场长聘任,其他员工由科室负责人聘用,这样有才干的人才会脱颖而出,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在工作中就会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3、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建立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公平兼顾的分配机制,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一是理顺各部门的收入比例关系,改生产单位的全年项目计划款为工程项目完工验收结算款,促使各生产单位把好数量、速度和验收质量关,对职能科室实行配额管理,有偿服务,按劳付酬。二是取消等级工资,实行计量工资,生产单位按完成劳动的质量、数量领取报酬,科室管理人员按岗位工作及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并结合劳动纪律的考核结果来领取报酬。三是鼓励职工对林场加工企业、森林公园建设及服务性的行业,实行优势资源资产投资,或实行股份制的改造,由国家、社会、职工个人三方共同持股,允许技术、设备计价折股,收益按股分成。

(三)同等享受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

因为林场是我县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各项工程项目建设、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项目多,经济条件有限,所以要本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根据总体规划,量力而行,速度缓慢,所以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有关支农政策中,统筹予以安排,对原来在农村已经实施的康庄工程、饮用水、农网改造等惠农支农工程,应在林场范围继续实施。

(四)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林场发展步伐。

我们要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本场优势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一是在产业结构上,继续重视营林生产,把速生丰产作为目标,缩短生产周期,继续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强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在这个基础上要抓住我县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县”的目标为基础,把生态旅游发展作为主导产业的良好机遇,发挥我场山高、水清、林茂、景秀的优势,增加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二是在树种、林种结构上,在保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药材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笋竹两用林等基地的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培育壮大林场自身发展能力,发挥资源优势,增强“造血功能”,要求省、县两级财政加大对林场的扶持力度,每年都要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以支持林场发展经济林、竹林、生态公益林和森林旅游等生产项目,帮助解决林场危房改造、林区道路、防火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林场各项工作不断的持续向前发展。

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过去多年所形成的许多观念、做法和体制,已经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只有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这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加快科技发展,增强竞争能力,根据现有的经济成份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坚信林场一定能够闯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第二篇: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国有林场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森林资源枯竭与林场生存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劳动优化组合、资源优化的配置还未到位;思想僵化、经营粗放、包袱沉重、经营机制运转不灵;风险机制与激励机制尚未纳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轨道等等。那么在新形势下,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国有林场的管理呢?我认为,国有林场应该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生态效益,把生态建设的任务纳入林场的首要职责。改变过去“以木材生产为主、以经济效益为先”的工作指导思想,转变观念,转变职责,全面贯彻“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方针,促进林场尽快从旧体制、旧机制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加速实现林场改革的历史性转变和真正意义上的跨越。下面我就结合本场实际简单的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二、存在问题

从我们叶胜林场发展全局看,主要问题有:一是产业结构单一。①由于以浙南商品材生产为基地的林场,近几年在积极保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造成可采资源逐年减少;②市场建材代用品的大量生产使用和大量进口材、省外木材的涌入,造成本地木材销售市场疲软,价格直线下降,成本费用剧增,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二是职工人数多,国家不断出台增资增贴政策,职工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公伤保险费用大幅度提高,林场财务收不抵支的形势,难以摆脱经济亏损局面;三是森林旅游的开发举步维艰,由于林场财务困难,资金不足,制约了对森林公园的投入;四是干部职工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新。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大部分干部职工头脑中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缺乏市场经济和危

机感,更没有改革创新意识;五是职工子女逐年增多,子女就业成为历史性的难度;六是从综合情况看,我场管理制度很大程度是计划经济带来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效果差,难以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我们许多思想观念、规章制度、改革措施都保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或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当我们规划新的发展思路时受到了旧观念的干扰,当我们思考新的政策时,受到了旧框框的羁绊。如从林场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看。①劳动用工方面,如死水一潭,少动而不活,林场职工子女历来都不能参加社会招工,林场职工根本不可能外调,历年都是实行场内“自然增长”的招工制度,为了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难,由县人事劳动局批准招工计划,职工子女符合招工年龄的,通过考核,根据招工名额不分好差招满计划,形成林场职工文化水平低,林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差,职工队伍综合素质难以提高的局面;②人事管理方面,林场的管理人员多,人浮于事现象严重,人人不干事,有事无人干,给林场带来很大的负担,这说明了“一纸定终身,常败将军常挂帅”的干部职位终身制现象还较普遍;③收入分配方面,实行以工龄、任职时间为主的工资制度,岗位、能力、贡献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等因素所占比例很少,没有体现出效率优先、公平兼顾的原则。因此,体制的制约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促使林场效益上不去,新路创不出,大大地仰滞了林场的建设和向前发展的步伐。

三、体制改革的建议及对策

林场是我县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林场要在当今形势下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大力抓好林场的改革,根据林场实际应该从以

下几方面着手:

(一)搞好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抓好当前形势教育。深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党的重大决策,当前全国各地都在逐步推进,我们林场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教育干部职工只有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参与市场竞争,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教育职工把立足点放在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上来,才能使林场进一步求生存、求发展。要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认识到:抓好林场经济收入是林场之母;科学技术是林场之父;管理体制是林场之脑;资金和资源是林场之血;优秀的员工是林场之手。其次是抓好场情教育,使职工更加了解新形势下林场的实际情况,增强危机感。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果林场不及时转制和改制,自己的生产经营上不去,经济发展不起来,林场不仅将逐渐成为社会遗忘的角落,甚至被淘汰。三是对停薪留职和发放待岗补差工资的职工进行分流。四是抓好“场兴我荣,场衰我耻”的主人翁思想教育,宣传林场改革的有利条件,同时开展“假使我是场长”为主题的大讨论,把林场和职工紧密联系起来,使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为林场献计献策。

(二)合理配置,增强林场内在活力。

我场主要担负着生态林建设和管护的社会公益性重要职责,鉴于国有林场承担生态公益林管护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实际,生态公益型人员偏制由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两部分组成,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偏制安1万亩生态公益林配备10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偏制按林

场经营面积0.5万亩配备1人的规定和标准,核定我场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共40人,其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需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林场的实际,积极做好劳动用工、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

1、劳动用工制度方面:要砸烂铁饭碗,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一是打破场外人与场内职工的界限,取消固定工与临时工区别,不再实行“自然增长”的招工制度,不限制场外能人进场就业,一律择优录用,合同上岗。二是建立林场内部劳动用工市场,实行双向选择,鼓励职工毛遂自荐,选择岗位工作。三是实施再就业工程,对精减下来的富余职工,准予承包山林、经济林等,发展自营经济,或实行转岗培训、离岗退养、停薪留职自谋职业等,尽可能地帮助职工找到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2、人事制度方面:一是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变林场所有干部、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为林场员工,打破干部与工人、不同所有制职工的身份界限。二是端走铁交椅,推行干部竞聘制,对管理人员实行一手一评一聘制,即场长向外竞聘产生,副场长由场长聘任,科室负责人由场长或副场长聘任,其他员工由科室负责人聘用,这样有才干的人才会脱颖而出,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在工作中就会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3、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建立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公平兼顾的分配机制,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一是理顺各部门的收入比例关系,改生产单位的全年项目计划款为工程项目完工验收结算款,促使各生产单位把好数量、速度和验收质量关,对职能科室实行配额管理,有偿服务,按劳付酬。二是取消等级工资,实行计量

工资,生产单位按完成劳动的质量、数量领取报酬,科室管理人员按岗位工作及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并结合劳动纪律的考核结果来领取报酬。三是鼓励职工对林场加工企业、森林公园建设及服务性的行业,实行优势资源资产投资,或实行股份制的改造,由国家、社会、职工个人三方共同持股,允许技术、设备计价折股,收益按股分成。

(三)同等享受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

因为林场是我县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各项工程项目建设、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项目多,经济条件有限,所以要本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根据总体规划,量力而行,速度缓慢,所以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有关支农政策中,统筹予以安排,对原来在农村已经实施的康庄工程、饮用水、农网改造等惠农支农工程,应在林场范围继续实施。

(四)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林场发展步伐。

我们要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本场优势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一是在产业结构上,继续重视营林生产,把速生丰产作为目标,缩短生产周期,继续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强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在这个基础上要抓住我县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县”的目标为基础,把生态旅游发展作为主导产业的良好机遇,发挥我场山高、水清、林茂、景秀的优势,增加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二是在树种、林种结构上,在保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药材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生态公

益林建设和笋竹两用林等基地的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培育壮大林场自身发展能力,发挥资源优势,增强“造血功能”,要求省、县两级财政加大对林场的扶持力度,每年都要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以支持林场发展经济林、竹林、生态公益林和森林旅游等生产项目,帮助解决林场危房改造、林区道路、防火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林场各项工作不断的持续向前发展。

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过去多年所形成的许多观念、做法和体制,已经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只有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这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加快科技发展,增强竞争能力,根据现有的经济成份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坚信林场一定能够闯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第三篇:促进国有林场加快发展的思考

促进国有林场加快发展的思考

西宁市塔尔山林场 张鸿英

西宁市塔尔山林场始建于1970年,建场前身为财贸农场,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时中央领导人提出的“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方针的号召上,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绿化积极性,使林场的绿化建设有了较大的提高,经周边村民和各大厅局干部群众义务劳动和林业职工的不懈努力,使场区所辖的近80%以上的林地全部整地或播种过柠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是荒山造林初见成效。截止目前,林场所辖的8960亩荒山,其中已成林3860亩,灌木林1800亩,疏林地870亩,宜林地1430亩。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过30多年的建设,林场已修建上山道路8.3公里,修建砖混结构护林房2间,瞭望塔1座,土木结构护林房4间,场部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水、电、路三通,办公区修建二层砖混楼200平方米,修建砖混平房、车库约780多平方米。三是育苗得到重视。我场苗圃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建场初期为适应荒山造林要求,我场开始培育苗木,已建成 20多亩较规范的苗圃地,并对苗圃地有林地充分利用开发,发展第三产业,开办餐饮业,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我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增强群众意识,努力提高林场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努力培育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林场各项事业发展。

改革二十多年来,国有林场在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推进林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二是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中林、幼林多,针叶林多、阔叶林。三是以苗木销售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四是经营管理机制落后,基本上延续计划经济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六是收入分配不合理,不能较好的体现多劳多得。七是林场内部管理薄弱,缺乏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八是林场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国家拨款和贷款基本没有,靠林场自身积累难以解决林场扩大再生产。为此,必须加快国有林场改革,理清发展思路。其发展思路主要是:以直接追求解决效益我目的,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和保护下,按照市场解决规律的要求落实林场自主权,使林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并确保国有资产

当前,林业事业正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国家林业局实施的六大工程,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为林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有林场有着数十年创业积累的基础,有着吸纳人才,为人才大展身手提供广阔舞台的条件,因此,国有林场要站在更高的起点,始终不渝地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和第一要务,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加快国有林场建设步伐。今后工作的思路是:

一、坚定不移地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一是搞好科学总体规划,依托大南山总体规划,做好塔尔山景区规划。二是严格选用优良树种,经过几十年的造林实践,适应林场造林的主要树种有云杉、油松、河北杨、白榆、山杏、暴马丁香、青杨等。三是培育壮苗。四是大苗上山营造混交林。

二、建立项目储备库。积极申报油松采种基地、有害木处理中心、干旱浅山地区油松造林示范基地、大果沙棘种植基地等项目。

三、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腾飞。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振兴科技,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应技术和引进新品种,促进科技成果转换为现现实生产力。确保科技经费的投入,舍得投入,善于投入,把科技经费用好、用活。建立人才机制,使各类人才脱颕而。

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管理制度不严、管理水平低的状况,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加强林场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场务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狠抓管理的薄弱环节,重点抓好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坚持做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重点增强林场积极实力。

五、拓宽发展空间寻找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思想上引导,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有效地发展壮大自营经济队伍。林场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林区发展的局限性,在林区外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走出去拓展道路,发展外向型经济,可采用股份制、联营等方法解决投资问题,走出林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国有林场经济工作步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继续实现“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以人员优化重组结合资源的优化重组,将有限的行业资金与人员分流结合起来,实现资金―人员-资源一体化的改革;大力兴办经济实体,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强林业的活力,劳动者转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资产拥有者和经营者,有效发挥国有林场职工积极性。

七、继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要不断改革林场经营机制,充分调动每个职工参与林场改革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股份制改革和国有民营化造林机制改革的力度,扩大林场非公积极成分,创造一切条件让职工尽快致富。

研 报

二00五年十二月一日 告

第四篇: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调查报告

一、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

我州国有林场于1957年在天柱县十里冲建立第一个国有林场后,到目前为止,全州现有国有林场18个,经营面积70.29万亩,有林地面积64.8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756.93万立方米。在国有林场现有的森林面积,材种多为用材林,树种多为杉木和马尾松;在有林地面积中,公益林为39.46万亩,商品林为30.8

3万亩。全州国有林场在册职工总数为2048人。其中:在职职工人数为1277人,离退休人员771人。在在职职工中,上岗职工467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699人,下岗待安置111人。在全州18个国有林场中,除州国有林场为定额拨款单位外,其余

17个国有林场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二、改革脱困的情况

我州除从江县外,其余17个国有林场都处在天保工程区内。实施天保工程以前,多数林场的经济来源都靠采伐木材,经营结构单一。加上有木材作为经营来源,调进林场的职工越来越多,人浮于事。实施天保工程以后,停伐了木材,林场没有了经济来源,停发了职工工资,国有林场出现了经济危困。为摆脱经济危困,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我州各国有林场都编了改革脱困实施方案。

我州国有林场改革脱困实施方案力求在以林为主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和森林景观,大力发展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同时,强化内部管理,精简管理机构,加大职工分流安置的力度,维护了林区稳定。我州各国有林场改革脱困方案都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几年来,我州国有林场的改革脱困工作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从2001年开始试点,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以下的成绩。

(一)强化内部管理,推行全员竞争上岗

为改变林场职工多,人浮于事的局面,我州国有林场首先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推行全员竞争上岗。该项改革首先是精简林场管理机构,第二是定岗定员,第三是全面竞争上岗。以黎平县花坡林场为例,该场经营面积7万多亩,通过改革,内设机构由9个股室减少到4个,后勤管理由67人减少到16人,生产岗位204人减少到36人。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竞争上岗,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

(二)加大了分流安置的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我州国有林场强化内部管理,定岗定员后,产生了大量的富余职工,给林区稳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为确保稳定,我州国有林场积极开展了分流安置工作。一是通过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的实施,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从事森林管护工作;二是通过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安排富余职工从事营造林工作;三是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开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安排富余职工。通过努力,全州共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699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积极开展国有林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近几年来,由于林场经济危困,发不起职工工资,职工生活非常困难。为解决林场退休职工的养老生活费,我州积极开展了国有林场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到目前为止,在全州18个国有林场中,已有14个国有林场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69人,参保率为71.73%。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职工,都能按时足额地领到了基本养老金。

(四)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为加快国有林场改革脱困步伐,近几年来,我州国有林场积极向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从1998—2005年,全州有14个国有林场获得国家和省扶贫项目24个,扶贫资金达55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林场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有些项目建成后,解决了部分富余人员就业,经济效益显著。

一是在种养业上,黄平县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成立了黄平县且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县委书记黎平同志亲自任指挥长,县国有林场场长任总经理,以贵州大学为科技支撑单位,采用胚胎繁殖技术,为该场养牛基地和全县养牛大户提供优良种牛。天柱县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建立了科技含量较高、示范效益较大的养猪场,还解决了10多名职工的就业。黎平县花坡林场建立了种草养畜基地,解决了31名职工就业困难。榕江县国有林场通过扶贫项目危房改造和输水管工程的实施,解决了3o余户职工住房问题和5o余户家庭的人畜饮水以及13oo亩果园用水问题。丹寨县国有林场利用各护林点,建立了养羊基地等,既管护了森林,又增加了场员的收入。

二是利用国有林场丰富的森林景观和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在省厅的帮助下,目前,我州建立了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这些森林公园,都以国有林场的森林景观为核心。目前,已有丹寨、黄平、镇远、雷公山和州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并初见成效。

三是黄平、丹寨、台江、镇远、雷山、三穗、黎平等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进行危房改造、维修公路等,改善了国有林场生产生活条件。

三、困难和问题

我州国有林场在改革和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一经营林业的思想根深蒂固,等、靠、要等守旧意识难以突破;二是对中央9号文件学习得还不够,改革的意识还很差;三是天保工程区内国有林场依靠天保工程资金发基本生活费,维持运转,林场的经营非常

困难;四是我州还有施秉、锦屏、榕江、镇远四个林场职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参加养老保险的林场中,到目前为止,还欠交养老保险金1146.68万元。五是全州国有林场累计拖欠职工工资达20oo多万元,拖欠工资涉及职工160o多人;六是全州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还有349o万元金融债务尚未免除;七是国有林场没有享受天保工程区一次性安置政策;八是国有林场尚未启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国有林场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尽快在国有林场进行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的改革工作,公益型林场列入财政开支,商品经营型林场按市场运作。由于我州地方财政非常困难。请中央加大公益型林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二)加大对贫困林场的帮扶力度,在项目和资金上给国有林场更大的倾斜,使林场尽快脱困。

(三)请求给国有林场安排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经费,以解决国有林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和拖欠保险费的问题。

(四)请求给国有林场安排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补助费,帮助国有林场解决社会保险问题。

(五)请求解决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一次性安置问题,使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同国有森工企业一样,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第五篇: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与发展思路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与发展思路

我国的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经过50多年的建设,全国国有林场总数已达到4507个,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市、旗、区)。现有职工总人数6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47万人,离退休职工19万人。经营总面积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7.5亿亩,森林面积6亿亩,森林蓄积量22亿立方米,分别约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18%、23%和17%。

国有林场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森林培育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但是,国有林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如林场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展后劲不足等,国有林场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有林场也和其他行业一样,进行了多方面改革探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国有林场改革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国有林场内部经营管理展开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推行场长负责制,确立场长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以实现责任和权力的统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使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缩小经济核算单位,推行一级管理两级核算或两级管理三级核算,以提高经济效益。在此期间,国家提出了国有林场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的办场方针,许多林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广开生产门路,兴办多种产业,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是单一营林生产的格局。由于当时处于物资短缺时期,国有林场通过开展多种经营生产的各类初级产品不愁没有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收入显著增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二阶段:时间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后期。这一阶段改革,是围绕着强化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展开的。重点改革内容:一是推行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上,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线,推行干部聘任制;在劳动制度上,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推行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根据岗位技能和实际劳动贡献确定职工的收入。二是强化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岗位责任制、生产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规范内部管理,形 成了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三是大力提倡发展职工家庭自营经济。林场创造条件并提供优惠政策,允许并鼓励职工发展种植、养殖和小型加工项目,增加职工收入。通过上述改革,国有林场的内部管理得到一定加强,经营机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林场多种经营生产的初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滑,林场经济危困局面开始显现。1997年,全国国有林场出现全行业亏损。为此,中央财政从1997年开始安排国有林场扶贫专项资金,帮助国有林场解决面临的经济困难。

第三阶段:时间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国有林场如何摆脱困境,建立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对林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及时调整,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林业工作的重点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了以生态建设为主。为适应这一变化了的新形势,国家从9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在加大对林业投入的同时,调减木材产量,特别是地处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省区实行了禁伐。国有林场以木材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受此影响,国有林场的经济危困加剧,进入了长达6年的全行业亏损。国有林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解决林场困难和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各级政府和 林业主管部门就如何解决国有林场面临的困难问题、建立国有林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1999年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重点是在对林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明确了将生态公益型林场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促进国有林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包括理顺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解决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配套改革政策措施。几年来,各地从不同角度积极探索解决国有林场问题的措施和途径,为全面推进国有林场综合配套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有林场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1.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国家投资设立国有林场的目的是大力造林、育林,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以保护和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为根本任务。在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新时期,必须对国有林场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也就是要集中精力把培育扩大森林资源作为根本任务。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造林绿化进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强化经营措施,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二是要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国有林场实行了近20年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已不符合新时期林业发展的要求,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益性事业主要由政府负责、商品经营性活动主要由市场运作的职能分工,把国有林场承担的社会公益事业和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商品经营性活动相对分离开来,使以承担生态建设这一公益事业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其建设所需投入主要由政府财政负责,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使以商品经营性活动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以及场办经营性项目,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运作,给予更灵活的政策,让其在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好的发展。

三是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有林场特点的运行机制。要彻底改变国有林场管理机构庞大,供养固定职工多,管理成本高,经济负担沉重的现状,变国家出钱养人为国家出钱办事。生态公益型林场要按照所承担的任务和管理的难易程度,合理核定事业编制。用人上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林业生产性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由社会力量来完成,商品经营性活动面向市场经营。2.改革的主要任务

国有林场的综合配套改革,主要涉及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两个方面。

在管理体制方面:

一是界定两类林场,明确各自的性质和相关政策。将生态区位重要、以公益林营造和管理为主要任务、主要发挥生态效益、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生态产品的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将自然条件较好、以商品林和其他产业经营为主要任务、主要发挥经济效益、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林场界定为商品经营型林场,逐步推行企业化管理。

二是生态公益型林场要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精简、效率”的原则,重新核定事业编制,其人员经费和机构经费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三是对于森林管护人员,与林场订立劳动合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产品等方式,加大对生态公益型林场的投入力度。

在经营机制方面:

一是生态公益型林场要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商品经营型林场的劳动人事制度,可以参照国家对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二是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各类商品经营性活动和产业开发项目,都要按市场机制运作,组建独立法人实体经营。国有林场的造林、抚育、森林采伐以及其他生产性活动,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承包或向社会招标等形式进行

三是生态公益型林场范围内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取面向市场的办法进行。

3.改革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国有林场改革的顺利实施,切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改革的目标,必须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妥善安置国有林场职工。生态公益型林场除纳入事业编制的人员外,其余人员要通过长期聘用森林管护人员、利用林场现有经营性项目转为企业职工、内部退养、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后自谋职业等多种途径进行妥善安置。

二是解决好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险问题。需要分门别类制定具体政策,解决不同类别职工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问题,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三是解决国有林场积累的债务问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国有林场各类债务的具体政策,为国有林场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四是切实解决国有林场建设投入问题。要通过制定具体政策,把国有林场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营造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投 7 入,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扶持力度,为国有林场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下载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促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现就深入推进我市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

    国有林场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

    [键入文字] 国有林场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我国的基层林业单位是国有林场,主要经营内容是对生态公益林的维护,对我国的森林资源以及木材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

    国有林场改革与探索

    国有林场改革与探索国有林场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扎兰屯市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是一个拥有万公顷林地,资源较丰富的国有次生林区。在国家实施天然林......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思考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思考 作者:谭中和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社会保障制度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统......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地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 自治区重点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管理总站:根据新公益林便函[2014]2号《关于组织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调研活动的函》的要求,我局组织人员......

    周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周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周宁设有腊洋和香洋两个国有林场(下称周宁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85225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9120亩。占经营总面积的69.4%,属于生态......

    中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范文

    中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实现和确保国有林场持续健康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森林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

    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于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按照局党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活动的安排部署,我们课题组将“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与x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作为此次调研的课题。为此,我们结合xx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