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检技术思考题
比较速测卡法和酶抑制率的异同。
共同点:两种方法的原理、缓冲溶液pH值、测定中的干扰物质和排除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速测卡法检出限:在使用速测卡法检出蔬菜样品为农药阳性时,即可视为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已超标。在有条件的单位,可用气相色谱仪或质谱仪对阳性试样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酶抑制率法操作要烦琐些,夏天时,试药需要冷藏运输,但以数字形式读取数据,较为直观。速测卡法快速筛选,方法精度低,检测速度快;酶抑制快速筛选并提供总量抑制率指标,方法精度比速测卡高,检测速度较慢。简述各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1)当样品类型为蔬菜时,在市场,车站,乡镇等地现场检测:当检测灵敏度要求低时,用速测卡法检测,当检测灵敏度要求高时,用速测卡法进行初检检,然后用酶抑制法进行复检;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检测就直接采用酶抑制法。2)样品类型为茶叶,肉等,直接采用酶抑制法。
影响速测卡法和酶抑制率法测定农药残留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少其影响? 1)酶剂失去活性或生理活性下降。实验前判断酶品是否过了有效期,确保它的活性,并控制酶的反应条件和贮存条件。2)样品放置的时间。样品放置的时间应与空白对照卡放置时间一致才有可比性,样品加液后的放置延长时间应以空白对照卡用手指捏3min时可变蓝来确定。3)样品测定方法不合适。酶抑制率法测定农药残留时,叶绿素含量高的蔬菜,或者蔬菜中含有较多可使酶失活的成分,如韭菜,辣椒,葱,姜等,应整株浸提,且浸提时间不能太久。4)实验者操作因素。实验者应该秉着认真,细心的态度,减少人为带来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5)实验室的卫生环境条件。速测卡很是敏感,容易造成假阳性的产生。实验前应该认真检查是否存在这些状况。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虾中氯霉素含量准确性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1)温度。温度影响酶活性。各试剂如氯霉素标准溶液,浓缩萃取稀释液,酶标记物,底物溶液等以及微量测试孔条应置于室温下,回温30min2)洗涤不充分。残余酶标记抗原会影响底物与酶作用显色的结果,使得最终的反应显色比正常显色淡。3)温育时间。温育时置于暗处,温育时间不够,随意取出会使得Na、Si过氧化物酶遇光易分解,使得反应不充分进行。4)其他微孔的污染。加样品或试剂时枪头接触微孔,或微孔间不同浓度样液的污染,另外加样时溅出微孔外,造成样品量的减少。5)酶剂过了保存有效期,生理活性下降,或者贮存条件不当,导致失活,使得底物不能被酶催化显色。6)样品制备过程操作不当。如洗涤是否彻底,操作步骤应尽可能准确,规范。实验中,为什么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与显色呈反比?
氯霉素与酶标抗原竞争与抗体结合,氯霉素含量越多,与抗体相结合的数量就越多,而酶标抗原与抗体结合的数量则变少,残留的酶标抗原就会被洗涤掉,酶催化底物显色就少。说明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与显色呈反比。计算结果时,本试验样品的稀释倍数是多少?为什么?
取6g的虾肉,加入6ml乙酸乙酯提取,然后再从中取出2ml,其量即是:6g/6ml *2ml=2g。又加入原倍萃取稀释液0.5ml,即有公式2g/0.5ml=4倍。简述肉制品中盐酸克伦特罗的主要检测方法
1)GS/MS法:固体样品剪碎,用高氯酸溶液匀浆。若为液体试样,则加入高氯酸溶液,进行超声加热提取,用异丙醇+乙酸乙酯(40+60)萃取,有机相浓缩,经弱阳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用乙醇+浓氨水(98+2)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经N,O-双三甲级硅烷三氟乙酰胺衍生后于气质联用仪上进行测定,以美托洛尔为内标,进行定量;2)ELISA法:微孔板包被有针对克伦特罗IgG的抗抗体;加入克伦特罗抗体,经过温育和洗涤后;加入酶标记物、标准或样品溶液,克伦特罗与酶标记物竞争与抗体结合;没有连接的克伦特罗酶标记物在被洗涤除去;加入酶底物和发色剂并且温育,结合的酶标记物将无色的发色剂为蓝色的产物,加入反应终止液使颜色有蓝转变为黄色。在450nm处比色测定。
影响组胺含量测定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①偶氮试剂是否临配先用②正戊醇提取三氯乙酸溶液中组胺时的PH③盐酸提取时溶液的PH④组胺与偶氮试剂反应时,溶液是否为弱碱性⑤组胺与偶氮试剂反映显色时间 组胺与偶氮试剂的反应中,酸碱度控制不当会给实验结果造成怎样的影响? 组胺与偶氮试剂反应必须在弱碱条件下进行,且反应时间严格控制10min.若酸碱度控制不当,过酸时部分组胺与酸反应,组胺减少,则与偶氮试剂反应后导致结果偏低;过碱时,偶氮试剂的量会减少,也会导致结果偏低。只有在弱碱条件下,组胺与偶氮试剂方可完整反应,才会有准确的结果。
薄层色谱法分离检测合成着色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水溶性酸性合成着色剂在酸性条件下被聚酰胺吸附,而在碱性条件下解吸再利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后,于标准系列比较其Rf值定性和用分光光度计定量。
影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检测食用合成着色剂含量的因素主要哪些?如何降低其影响? ①样品前处理:选用合适的预处理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排除干扰物,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②展开剂的选择:根据样品的极性大小选择相应的极性匹配的展开剂,以便着色剂的展开;③吸附着色剂是否完全:用聚酰胺粉吸附必须保证吸附完全; ④着色剂解吸是否完全:所用乙醇—氨解吸时应以颜色为准判断是否完全解吸;⑤:PH值:注意调节PH,以保证在酸性条件下吸附,碱性条件下解吸。
食用合成着色剂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除了薄层色谱法外还有哪些?试简述其基本原理? ①高效液相色谱HPLC:被测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用聚酰胺吸附法或者液—液分配法提取,制成水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经反相色谱奋力,根据保留时间定性,根据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②示波极谱法:食品中的合成着色剂,在特定的缓冲溶液中,在滴汞电极上可产生敏感的倒数极谱波,波高与着色剂的浓度成正比。当食品中存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互不影响测定的着色剂时,可用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常用的色谱检验技术有哪些?各自的主要优缺点?
1)薄层色谱法(TCL):优点:TCL不需要特殊设备和试剂,方法简单、快速、直观、灵活,TCL除用特殊的显色剂观察斑点颜色和用Rf定性外,与其它技术联用,不仅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对样品中待分离的一种或多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缺点:灵敏度不高,多把它作为分离手段。可同时分析多个样品,多用于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和筛选。2)气相色谱(GC):特点:速度快、选择性高、分离效能和灵敏度高等。易气化,气化后又不发生分解等的农药均可采用。3)液相色谱法(HPLC):优点:HPLC可以分离检测极性强、分子量大及离子型农药,尤其适用于不易气化或受热易分解的化合物。HPLC的检测效率、灵敏度、速度和操作自动化程度都较高,现已成为农药残留检测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缺点:溶剂消耗量大,检测器种类较GC少,灵敏度不如GC高。4)GC-MS(气质联用)联用技术:既具有气相色谱高分离效能,又具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可达到同时定性定量的检测目的。对需要高灵敏度、宽适用范围、复杂基质的多残留快速筛选工作是首选的最佳检测手段 速测卡法、酶抑制率法、酶抑制法各自的测定原理?
速测卡法:胆碱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红色)水解为乙酸和靛酚(蓝色),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过程发生改变,由此可判断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酶抑制率法: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其有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酶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胆碱在显色剂的作用下产生黄色物质,该黄色在412nm处有特征吸收峰,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或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进行测定。酶抑制法:利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动物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抑制作用的原理,在乙酰胆碱酯酶及其底物(乙酰胆碱)的共存体系中加入农产品样品提取液(样品中含有水),如果样品中不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酶的活性就不被抑制,乙酰胆碱就会被酶水解,水解产物与加入的显色剂反应就会产生颜色;反之,如果试样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农药,酶活性就被抑制,试样中加入的底物就不能被酶水解,从而不显示。
简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基本原理?1)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2)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活性;3)结合物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后,结合的酶仍能催化底物生产有色物质生成,而颜色的深浅可定量抗体或抗原的含量。
采用竞争性 ELISA测氯霉素含量,为何样品中氯霉素的含量与显色呈反比? 答:氯霉素与酶标抗原竞争与抗体结合,氯霉素含量越多,与抗体相结合的数量就越多,而酶标抗原与抗体结合的数量则变少,残留的酶标抗原就会被洗涤掉,酶催化底物显色就少。说明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与显色呈反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虾中氯霉素含量时注意哪些事项?
1)使用前先将氯霉素各标准溶液,浓缩萃取稀释液,浓缩洗涤液,酶标记物,底物溶液及微量测试孔条置于室温下,回温30min。回温后,取出所需微量测试孔条,将剩余板条立即放回铝箔袋中用胶带封好,置于4℃保存。2)浓缩萃取稀释液和浓缩洗涤液使用前必须稀释。3)试剂盒较贵且量很少,请准确量取,不要造成浪费,且每次吸取不同液体时一定要换移液枪的吸头。4)加样时必须小心勿溅出微孔外,以免造成其他微孔的污染,加样品或试剂时枪头请勿接触微孔。5)洗涤必须充分,重复3次,注意加洗涤水的移液器枪头尖必须置于微孔板上板面约0.5cm处打出洗涤水,绝对避免注入板孔中的液体接触到或溅到移液器管尖上而将孔中的物质带回洗涤用水中。6)温育时,要盖上塑料片或标签纸,置于暗处,温育时间不够不要随意取出。
免疫亲和柱-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曲霉毒素的原理及优点?
原理:试样中的黄曲霉毒素用一定比例的甲醇/水提取液经过过滤稀释后,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甲醇将亲和柱上的黄曲霉毒素淋洗下来,在淋洗液中加入溴溶液衍生以提高测定灵敏度,然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优点:具有准确、简单、快速、安全等优点,可以满足少量和批量样品的检测需要。它克服了TLC和HPLC法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剧毒的真菌毒素作为标定标准物和在样品预处理过程中使用多种有毒,异味的有机溶剂毒害操作人员和污染环境的缺点。同时分析速度快,一个样品只需10-15min,比传统方法快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仪器设备轻便容易携带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直接读出测试结果,可以在小型实验或现场使用;可以进行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的测定检测限可达到1ug/kg,达到黄曲霉毒素标准限量值以下测定范围为1-300ug/kg。
政府与企业为什么均迫切需要快速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哪两方面的含意? 政府:1)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局势的需要;2)提高检测效率;3)节约人力资源成本;4)与国际接轨。企业:1)市场销售环节要求快速出货,尤其是一些保质期较短的产品;2)减少物流压力,尽可能减少仓存,加快资金周转;3)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尤其外企);4)对于运行HACCP质量保证体系的企业来说,快速检测方法尤其重要。可以快速检测原料及半成品的污染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最终产品的微生物超标情况。两方面:快速方法并不专指在检测时间上能够提前,还有一些快速方法是用在简化操作上,比如,样品制备、实验准备(培养基、实验器具的改进等)、操作过程的简化或自动化、培养条件的改善等等。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
实验原理:速测卡法原理是根据胆碱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红色)水解为乙酸和靛酚(蓝色),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过程发生改变,由此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高剂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酶抑制率法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酶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胆碱在显色剂的作用下产生黄色物质,该黄色在412nm处有特征吸收峰,用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步骤
速测卡法①滴2~3滴洗脱液在菜叶正面近叶尖部分,用另一片菜叶在滴液处轻轻摩擦②取一片速测卡,将菜叶上洗出的水滴1滴在白色药片上,静置10min,保持药片润湿③将速测卡对折,用手捏3min④打开速测卡,白色药片变蓝色为正常反应,不变蓝或显淡蓝色说明有过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每批同时做一片无农药对照。酶抑制率法① 将样本置于提取瓶内,加入20mL提取试剂,震荡1~2min;倒出上清液,静置3~5min。加入100μL酶液、3mL样品提取液、100μL显色剂,在37~38℃下培养15min②于待测的小试管内加入100μL底物,倒入比色杯内,进行仪器测定。同时做对照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实验原理:抗原与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化学反应。酶标记抗原与样品或标准品中的非标记抗原(氯霉素)具有相同的与抗体结合的能力,两者竞争与固相载体包被的抗体结合反应。洗涤多余的酶标抗原,加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显色,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在整个反应中,样品中氯霉素含量越多,反应显色就越淡。反之,样品中氯霉素含量越少,则显色越深。实验步骤
实验准备:①将氯霉素标准溶液、浓缩萃取稀释液、浓缩洗涤液、酶标记物、底物溶液及微量测试孔条置于室温下回温30min②配制原倍萃取稀释液及洗涤液:用蒸馏水将10倍浓缩萃取稀释液及浓缩洗涤液分别用蒸馏水按1:9的比例稀释。
样品制备:①将3g对虾肉剪碎后放入50mL带塞离心管中,加6mL乙酸乙酯,用均质机均质约1min,再震荡约30s②离心(3000rpm,10min),取2mL上清液至玻璃管中,于50℃下氮气吹干③于上述玻璃管中加入正己烷2mL,待残余物完全溶解后,再加1mL原倍萃取稀释液,震荡约30s④离心(3000rpm,10min),吸弃上层液及中间乳化层部分,取下层液备用
操作步骤:①取一定的微量测试孔条,于适当微孔中分别加入100μL标准溶液(六个浓度)②在另外的微孔中加入100μL已完成前处理的样品溶液③在每一微孔中加入50μL酶标记物④轻敲盘子四周,使其充分混合后于室温下避光静置温育1h⑤甩掉微孔中的反应液,再将洗液加满每一微孔后甩掉,重复洗3次⑥最后一次甩掉洗液后,在吸水纸上拍干⑦于每一微孔中加入底物溶液100μL后,轻敲盘子四周,使其充分混合⑧于室温下避光静置温育20min⑨于每一微孔中加入100μL反应终止液,用酶标仪于波长450nm下判读。组胺分光光度法检测
实验原理:鱼体中的组胺用正戊醇提取后,与偶氮试剂反应显橙色,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最低检出浓度为5mg/100g。实验步骤
组胺标准曲线的制作偶氮试剂的配制:甲液:取0.5g对硝基苯胺,加5mL盐酸溶解后,用水定容至200mL,冰箱内保存。乙液:0.5%亚硝酸钠溶液,临用前现配。取甲液5mL,乙液40mL混匀后,成偶氮试剂,临配现用。组胺标准溶液的配制:取0.2767g于105℃干燥至恒重的磷酸组胺,定容至100mL,制成lmg/mL的组胺标准液。再用水稀释50倍成40μg/mL的组胺标准使用液。
样品中组胺的提取:取10g鱼肉于具塞锥形瓶,加入20mL三氯乙酸(100g/L),60℃水浴中浸泡30min,过滤。取2.0mL滤液于分液漏斗中,加氢氧化钠溶液(250g/L)使其呈碱性(pH 9~10)。加入3mL正戊醇,充分振摇5min,静置分离,取正戊醇提取液。重复萃取三次,合并三次的正戊醇提取液并用正戊醇定容至10.0mL。吸取2.0mL正戊醇提取液于分液漏斗中,用盐酸(1+11)振摇提取3次,合并盐酸提取液并定容至10.0mL,备用。
样品中组胺的测定:取1.0mL盐酸提取液于10mL比色管中,加水至2mL;同时取0.00、0.20、0.40、0.60、0.80、1.00mL组胺标准使用液分别置于10mL比色管中,加水到1mL,再各加1mL盐酸(1+11);标准管与样品管各加3mL碳酸钠溶液(50g/L),3mL偶氮试剂,加水至10.0mL,混匀,放置10min后以零管调节零点,于480nm处测比色测定,并绘制标准曲线。
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原理:不同样品经提取后,将提取液过滤,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峰面积定量。测定步骤
样品的制备:称取10.00g样品,放入小烧杯中,水浴加热搅拌除去二氧化碳,用氨水(1+1)调pH约至近中性后移入25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经0.45 μm滤膜过滤,滤液待上机分析。
色谱条件:1)色谱柱:C18柱,250mm×4.6mm或150mm×4.6mm,5μm2)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5+95)3)流速:1mL/min4)检测波长:230nm5)进样量:10μL。测定:取样品制备液和混合标准使用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以其标准溶液峰的保留时间为依据定性,以其峰面积求出样液中被测物质含量,供计算。样品分析完后,用10%甲醇溶液冲洗流路和进样口,然后再用70%甲醇溶液清洗系统后关机。
样品前处理:样品的制备和对样品中待测组分进行提取、净化和浓缩的过程。在整个食品安全性的检测分析中,70%~80%甚至更多的时间用在样品的前处理上,而给实验带来的误差有60%以上来自样品的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就是浓缩被测物质、消除基质干扰、保护仪器、提高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选择性和灵敏度。
样品制备的基本要求:1食品危害残留物质分析,特点:基体复杂;目标化合物检测限量越来越严格;某些危害残留物质在食品样品中存在的浓度极低;各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差异较大;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组分。
2、评价前处理方法是否合理,应考虑的因素:操作是否简便、省时;被测组分的回收率是否高;成本是否低廉;对人体及环境是否产生影响。
萃取:用有机溶剂等方法把被测物从试样中提取出来,净化后供测定使用。萃取技术要求溶剂尽可能选择性溶解残留危害物质,而不是不溶解和少量溶解食品基体,萃取效果的关键是溶剂的选择,残留危害物质提取回收率的大小直接决定整个分析步骤的精确度。
超声萃取(SAE)就是在溶剂萃取过程中引入超声波,提高溶剂萃取的过程。基本原理:空化效应、热效应、机械作用。高频声波空化作用产生的极大压力造成生物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破碎,同时超声波产生的振动作用加强了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和溶解。影响SAE的因素:超声波的强度、频率、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等。SAE的操作方法:将样品和溶剂放于密闭的容器中,置于一定能量的超声波水浴中,数秒后拿出,再放入、拿出。
微波萃取(MAE)就是在溶剂萃取过程中引入微波,加速溶剂萃取的过程。基本原理:1)微波辐射能穿透萃取介质到达物料内部,物料吸收微波能,内部温度迅速上升,细胞内部压力增大而破裂;2)微波所产生的电磁场,加速被萃取成分向萃取溶剂界面的扩散速率。微波提取流程:粉碎、预处理、微波提取、料液分离、浓缩系统等五个环节。影响因素:萃取溶剂、萃取温度、时间、溶剂体积、试样中的水分或湿度、基体物质等。
微波提取优点:①微波辅助提取是里外同时加热。没有高温热源,消除了热梯度,有效地保护功能成分;②由于微波可以穿透式加热,提取的时间大大节省;③微波能有超常的提取能力,大大简化工艺流程。④微波提取没有热惯性易控制,所有参数均可数据化;⑤微波提取物纯度高,可水提、醇提、油提;⑥溶剂用量少(可较常规方法少50%~90%);⑦微波设备是用电设备,不需配备锅炉,无污染、安全、属于绿色工程;⑧生产线组成简单,节省投资。
加速溶剂萃取(ASE)就是采用常规溶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自动萃取的技术。基本原理:1)提高温度(50~200 ℃)能加速溶质分子的解析动力学过程,减小解析过程的活化能;降低溶剂的粘度,减小溶剂进入样品基体的阻力;增加溶剂进入样品基体的扩散;降低溶剂和基体样品的表面张力,有利于萃取物与溶剂的接触。2)升高压力(10.3~20.6 MPa)使溶剂的沸点升高;可保证易挥发性物质不挥发;在压力下可快速充满萃取池。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把所需要的组分从复杂的样品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特点:
1、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具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点;
2、密度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十分敏感;
3、来源广,价格低廉;
4、不燃烧、不助燃、操作安全;无毒、易挥发、操作后残留物少;
5、对设备无腐蚀;临界温度低。基本原理: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
超临界萃取的特点:①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不存在物料的相变过程,不需回收溶剂,操作方便,萃取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节约成本;②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因此工艺流程短、耗时少;③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可以改变,一定温度条件下,只要改变压力或加入适宜的夹带剂即可提取不同极性的物质,可选择范围广;④SFE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萃取物绝无残留溶剂,无污染;CO2容易取得,且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真正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降低生产成本;⑤萃取温度低,可以有效保留生物活性,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性、易热解的物质在其沸点温度以下萃取出来。
固相萃取(SPE)是在液-液萃取和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的萃取技术。基本原理:利用高效高选择性的固体吸附剂(固定相)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使其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用合适的洗脱液(另一种体积较小的溶剂)进行洗脱或加热解吸,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第二篇:食品原料学_粮油思考题 文档
《油脂生产安全技术》
第一章:粮油食品工业安全概论
1、粮油食品生产企业不安全的原因有哪些?
2、粮油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的意义是什么?
3、安全生产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4、安全生产技术涉及的学科有哪些?
5、安全生产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二章:粮油食品安全生产事故
1、粮油食品生产企业的事故有哪些?
2、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事故有哪些?
3、与管理有关的安全事故有哪些?
4、安全事故对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5、通过学习,写出你对生产安全事故有什么样的认识。
第三章:防火防爆技术
1、燃烧和爆炸事故有哪些特点?
2、燃烧和爆炸的双重性表现在哪些?
3、能减小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4、什么是燃烧?
5、什么是可燃性气体的爆炸?
6、可燃性气体燃烧与爆炸有什么区别?
7、燃烧的条件有哪几个方面?
8、燃烧的类型有哪几个?
9、影响自燃的因素有哪些?
10、闪燃在安全生产中的意义表现在哪些?
11、解释自燃点,闪燃点,燃点的定义?
12、生产实践中有哪些点火能源?
13、燃烧的过程是怎样持续下去的?
14、爆炸有哪几种方式?
15、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16、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17、工艺上是怎么防火防爆的?
18、灭火方法有哪些?各用在什么情景?
19、灭火器材有哪些?如何使用
20、粮油食品生产企业有哪些燃烧的条件?
第四章 电气防火
1、燃烧危险场所有哪几类?
2、电气的防爆安全分组分级是什么样的?
3、电气防爆的方式有哪几种?
4、产生静电的原因有哪些?
5、静电危害是哪些?
6、防止静电的措施有哪几种方法?
7、产生雷电的原因有哪些?
8、雷电危害是哪些?
9、防止雷电的措施有哪几种方法?
第五章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1、压力容器按压力分哪几类?
2、压力容器按危险性分哪几类?
3、压力容器的设计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4、压力容器验收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压力容器的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举例说明粮油食品生产企业中用压力容器有哪些?
第三篇:校区食品安检自查自纠报告
校区食品安检自查自纠报告
近几年,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杜绝学校学生食物中毒等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长抓不懈,警钟长鸣,每年均按照上级下达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专人负责,平时有检查有记载,从而保证了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校共有学生900人,校园周边有小卖部两间,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健康证持证率100%。
二、工作措施
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校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展顺利,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截止目前,全校无一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我们的作法主要有:
1、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管理组织健全。学校成立了“后勤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分管副校长具体抓,相关人员配合抓,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职责,层层签定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平时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记录。
2、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学校将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列入日常教学内容,加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六要六不准”的个人食品卫生习惯。
3、进一步规范学校商店经营行为。对学校校门口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违规经营小摊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坚决取缔。同时,教育广大学生不吃零食,不吃“三无”食品,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三、今后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
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杜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广大学生的身体和生命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打算:
1、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责任意识和广大学生的食品卫生知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2、增加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日常检查、监督的频次,及时排查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服务师生,保障安康,努力营造学校安全、良好的食品卫生环境,不断构建人民满意及和谐校园。
3、继续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巩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果,共同营造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双语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2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AECT′1994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始、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教育传播媒体
是传递以教育教学为目的,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学信息的工具 教学设计
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问题。学习理论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分析和探讨学习研究的途径与方法,解释与学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试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传播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收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传播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源、信宿、信息、媒介、信道和反馈。Webquest Webquest模式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Webquest分短期webquest和长期webquset两类。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包括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储存、表示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1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一个完整的系统。媒体技术具有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适时性等特性。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就是各类信息化教学系统 问答、填图
1、对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的理解
(1)界定的概念名称是教育技术,而不是技术教育。(2)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3)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4)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创设、使用、管理
(5)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6)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技术性。
2、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1)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阶段(2)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阶段(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阶段
3、教育技术的主要实践领域可以分为中哪几方面内容。(1)视听媒体辅助教学(2)个别化教学(3)现代远程教育(4)信息化教学设计(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4、我国教育技术起源与发展。
起源:我国教育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陶行知在大规模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了幻灯教学,并且积极提倡。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在上世纪20年代曾摄制过教学影片。30年代以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电化教育学社”等一些旨在促进教育技术发展的组织相继成立,并且设立了有关的行政机构,一些学者借鉴西方的教育技术,开展了教育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
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后期,我国电化教育经历了教育改革运动中学校电化教育的大发展、“文革”时期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和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得到全面恢复,电化教育再度兴起的三个阶段。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2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入开展,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被引入我国,为电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80年代初电视开始广泛应用与我国教育,在远距离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80年代末,在总结我国电化教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理论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逐渐形成了我国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使电化教育实践从盲目无序的状态走上了正确的轨道。进入90年代,研究人员借鉴国外的研究结果,产生了我国自己的教育技术学。90年代是信息技术得到巨大发展的时代,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冲击,我国的电化教育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
5、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哪四个方面。(1)意识与态度(2)知识与技能(3)应用与创新(4)社会责任
6、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ICT技能。(1)信息检索技术(2)表达展示技术(3)实践反思技术(4)探究教学技术(5)教学评价技术(6)思维汇聚技术(7)网络教学技术(8)资源管理技术
7、各种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较大的是华生的刺激反应学说、桑代克的试误说和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其共同之处是将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新联结的过程,但对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如何建立,或个体学习的产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三种理论的观点有所不同。①华生:学习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②桑代克:学习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过程 ③斯金纳:学习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3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学习的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①布鲁纳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生主动的形成认知
结构的过程。
②奥苏伯尔认知同化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同
化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
③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
化。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4)情境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对知识进行了新的定位和假设,认为知识不是抽象的,而是一种高度基于情境的实践活动,是情境性的社会实践;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
8、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 P39
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造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已有知识的重组。
(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0、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4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作用,利用情境、写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11、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
12、戴尔的“经验之塔”的构成,哪三大类,哪十个层次。
13、传播主要有哪些类型?(1)人际传播(2)组织传播(3)大众传播(4)教育传播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14、贝罗传播模式
15、教育传播的一般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是由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以及编码、译码、干扰、反馈、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确定为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和调整再传送六个阶段。
16、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投影机的使用。多媒体投影机的使用:①按下屏幕下降按钮。
②用投影仪遥控器打开投影仪电源(ON),投影仪的投影
灯点亮大概需要30秒的时间,在使用时切不可心急反复按ON按钮。
③在遥控器上按computer2进行显示切换,电脑信号的传
输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进行一次切换后要等待5秒左右,才会有显示,使用时不能心急不停地进行切换。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④调节画面的色彩、亮度、对比度:按遥控器的菜单按钮(Menu),出现菜单,按遥控器的上下箭头,选择视频,按“确认或者Enter”按钮,进入视频子菜单,然后按遥控器上下箭头,选择各级子菜单,按左右键头调节各菜单的值。视频展示台的使用:P234
17、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
(1)双绞线:是由两根相互绝缘的铜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在一起而成的网络传输介质。
(2)光纤:光纤是以光脉冲的形式来传输信号,材质以玻璃或有机玻璃为主的网络传输介质。
18、视听演示型教学系统由哪些设备组成。
视听演示型教学系统一般由多媒体计算机、数字投影仪、视频展台、大屏幕、音响设备等现代教学媒体组合成在一起,再配以必要的遮光设备,就能将传统的教师装备成视听演示型教学系统教室。
19、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包括哪几方面
20、微格教学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反馈及时、直观,自己教育自己 利于创新 心理压力小
21、网络检索基本知识。P89
22、校园网硬件设备主要有哪些?其功能作用。
(1)服务器:网络上一种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2)工作站:可以与计算机网相连,在更大的范围内互通信息,工作站共享资
源。
(3)网络互联设备:①集线器:连接多个计算机或其他设备;②交换机:功能与集线器相似,传送速率更快,网络性更高,也具有路由器功能;③路由器:数据通道功能、控制功能;④网关:对两个网络段中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从而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能进行互联;⑤防火墙:过滤攻击,保护网络安全性。(4)传输媒质:传输数据、信号
TCP/IP表示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互联协议两个协议组。(怎么都觉得这题是个填空题。)
23、主机的域名结构
24、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适时性
25、多媒体课件主要有哪些类型? 课堂演示型 交互式 网页型
26、常见的图像、声音、视频文件扩展名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27、PPT支持的图片、声音、视频格式有哪些 图片:bmp、jpg、gif、png 声音:wav、wma、mp3 视频:avi、mpeg、mov、wmv、rm
28、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流程
29、教学设计方案一般有哪些内容?请加以简要说明。(学教并重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30、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
31、规范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法和内外结合法
32、教学目标陈述的要求P197(1)确定定位目标对象
(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33、新课标教学目标分为哪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34、学习者特征如何分析
(1)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学习学科有关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信仰,文化、习俗、先前经验、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
(2)初始能力的分析:指学生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①对预备技能的分析。②对目标技能的分析。③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分析。
(3)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把学习风格由五个要素组成: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生理性要素、心理性要素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2011级历史教育
35、教学策略的分类?
36、几种教学策略:
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抛锚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
37、选用教学媒体时应遵循四条重要原则 目标控制原则 内容符合原则 对象符合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
38、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1)诊断功能:通过对教学结果及其成因的分析了解到教学各方面的运作情况,判断成效诊断问题,以便为教学的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
(2)激励功能:评价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评价能帮助师生清楚教与学的差距,对教与学活动能起到鼓舞和推动作用。
(3)调控作用:评价的结果是一种反馈信息,为师生完善教与学的策略、过程和行为提供了依据,使教学效果越来越接近预期的目标。
(4)教学功能: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
39按教学评价的功能分类有哪几类?按对象分类有哪几类?
按功能可分为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填空、判断、填图及问答
第五篇: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一、限制主题的思考题
1.反思总结“技术及其性质”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技术的两面性。即,任何一项技术和技术产
品,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如,火药既可以用于生产建设,也可能用于战争。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是非观念是行为的指
南,“是”的行为,要肯定支持;“非”的行为,要否定打击。如,对用技术制作
促进人类健康食品的行为,要肯定支持;对用技术制作危害人类健康食品的行为,要否定打击,使技术的“利”得到发挥,技术的“弊”得到遏制。2.反思总结“设计过程”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学会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即,发现与明确问题→指
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认识到制作一个模型或原型应该遵循“设计的 一般过程”。以前,我们都是“直接制作”模型或原型,不仅效率低,而且浪费
大。如果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很多问题就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暴露并解决,减少折腾与浪费。
3..反思总结“设计交流”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学会了看三视图。主视图是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
看到的视图;俯视图是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上看到的视图;左视图是由左向
右投影,在侧面看到的视图。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懂得设计要用“技术语言”表达。以前学校艺
术节我们设计了舞台道具请工人师傅加工,又比又划地都不能让别人清楚自己的 设计,最后返工了多次才勉强做好。今年我们绘制了标准的三视图,没费口舌交
流,一次就做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4..反思总结“设计评价”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评价设计的一般原则。即,安全性、创新性、经济性、实用性、道德性、美观性、可持续性等。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一般性评价。例如根据台
灯的设计要求与评价原则,用雷达图对班上A、B、C、D四组同学的台灯设计
方案进行了评价,确定最佳方案为D方案。
5..反思总结“结构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支撑面面
积、重心高度、结构形状,如,台灯用重的底座就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照相机三脚架是增加结构稳定性的典型,既增大了支撑面面积友采用了稳定性较
好的三角形结构。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以用于自我保护。
例如在发生电梯下坠的事故瞬间,我们可以迅速双脚分开(增大支撑面面积)、蹲下(降低重心)、双手抱头并将脸贴近膝盖(结构形状从I形改变为S形),提高自身的稳定性,降低受伤的可能性。
6..反思总结“流程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流程的含义。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
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这些活动、事项或行为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
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学习也需要合理的流程。例如。学校的作息时
间表就反映了师生在一天活动的流程;上课增加随手将重点记在书上的环节,能
提高听课的效率;调整做作业的时序,交替完成文、理科作业,能提高思维活跃
度等。
7..反思总结“系统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系统的整体性。它“说明”系统的任何一个
问题都会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一个系统的性能无绝于它的短板)。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 懂得我们的学习不能偏科。它“说明”与其
10门课程得90分,一门课程得30分,不如每门课程得85分。8..反思总结“控制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控制的含义。控制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
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如,通过制冷与保温的手段,使电冰箱的温度控制在适宜保存食物的范围。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看到了生活中的控制。骑自行车时,车速太快,我们会通过刹车,控制车速;室内亮度不够时,我们会打开电灯,控制亮度。
二、不限制主题的思考题
1.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②说明自己解决该问题的主张。答法一:
任务①我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新产品造成新的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义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快餐饭盒一类的新产品仍然在不断地生产,造成新的污染。
任务②我解决该问题的主张是:新产品的设计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般的设计
过程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新产品这集的问题放在 “制定设计方案”之前,在设计时就要求解决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新产品造成新污染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答法二:
任务①我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设计时如何保证作品的稳定性。这个问题需要
我们在设计时考虑作品形状、重心及支撑面等对稳定性的影响。
任务②:通过对该问题的解决,我理解了一个物体的重心位置的高低(越低越稳定)、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越大越稳定)和结构的形状是影响结构
稳定的因素。2..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不满意的一项内容,②说明你对该项内容的改进建议。答:任务①我最不满意的一项“内容”是:“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这部分提供的案例
较少。虽然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也介绍了设计交流的多种方式,但
在如何学会设计交流与评价的案例的可操作性有限。
任务②我对该项内容的改进建议是:增加多个简单、易行的案例可供选择。如:模型桥
结构设计的交流会;台灯、小书架或相框的设计交流会等。3..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次实践活动或参与过的一项实践活动,②说明该活动的特色。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次实践活动是:钢锯的使用。以前使用钢锯,锯条很容易折断。这
学期老师教给我们钢锯的操作要领“远端15°起锯,推锯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我照此理论操作,很轻松地就锯断了角铁,而且锯条也没有折断。
任务②该活动的特色是:理论联系实际。钢锯使用的实践使我们对钢锯操作的理论有了
清楚的概念,较快地学会钢锯的操作。如果不经过实践,我们很难理解“远端
15°起锯,推锯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的意
义,很难掌握这些操作要领。
4..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学会的一个重要方法,②说明该方法对自己的帮助。
答:任务①:学会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设计的一般过程。即,发现与明确问题→指定设计
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
任务②:给自己的“帮助”是认识到制作一个模型或原型应该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
以前,我们都是“直接制作”模型或原型,不仅效率低,而且浪费大。如果遵
循“设计的一般过程”,很多问题就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暴露并解决,减少折腾
与浪费。
5..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懂得的一个重要道理,②说明该道理的意义。答法一:
任务①:我懂得的一个“重要道理”是实际操作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前使用钢锯,锯条很容易折断。这学期老师教给我们钢锯的操作要领“远端15°起锯,推锯
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我照此理论操作,很
轻松地就锯断了角铁,而且锯条也没有折断。任务②:该道理让我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理论告诉我们前人总结的操作要领“远
端15°起锯,推锯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如
果没有理论的指导,我们要经过很多次失败才能摸索出这些道理。答法二:
任务①:我懂得的一个重要“道理”是结构的强度原理。结构的强度指的是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它的大小与结构对象的结构形状、使用材料及构件之
间的连接方式有关系。
任务②:强度原理在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地使用它,可以增强我在设计活动中对
作品强度设计能力的把握,也增强了我对生活中强度问题的判断和应用能力。
6..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得到的一个重要收获,②说明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
答:任务①我得到的“一个重要收获”是:知道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支撑面
面积、重心高度、结构形状,如,台灯用重的底座就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
性。照相机三脚架是增加结构稳定性的典型,既增大了支撑面面积友采用了稳定
性较好的三角形结构。
任务②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以用于自我保护。例如在发生电梯下坠的事故瞬间,我们可以迅速双脚分开(增大支撑面面积)、蹲下(降
低重心)、双手抱头并将脸贴近膝盖(结构形状从I形改变为S形),提高自身的稳定性,降低受伤的可能性。
7..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②说明这个进步对自己的帮助。
答:任务①:我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是:学会了看三视图。主视图是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看到的视图;俯视图是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上看到的视图;左视图是
由左向右投影,在侧面看到的视图。
任务②:这个进步对自己的帮助是:懂得设计要用“技术语言”表达。以前学校艺术节
我们设计了舞台道具请工人师傅加工,又比又划地都不能让别人清楚自己的设
计,最后返工了多次才勉强做好。今年我们绘制了标准的三视图,没费口舌交
流,一次就做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