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某县林业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某县林业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按照林业可持续发展关于建立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目标,林业产业建设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实现“三大效益”协调发挥,才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进而实现以林养林的目标。我县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农业
一、关于“十一五”我县林业发展态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林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根本扭转治理与破坏相持状况的关键时期。一是林业六大工程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继续实施;二是实现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即将现有林份划为商品林和公益林两类,商品林实行集约经营,公益林实行生态效益补偿;三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五是人工商品林采伐计划松开,林业产业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实施。按照我县《林业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我县十一五林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为: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贵州省“生态立省”战略,立足**实际,巩固成果,稳步推进。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紧紧抓住国家林业“六大工程”的机遇,切实推进林业“五大转变”,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加强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森林生态旅游建设步伐,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挥;结合县内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研究实践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实现林业产值的更大突破。加强林业“三防体系”建设即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巩固建设成果。具体归纳为:以营林为基础,林政执法为保障,以产业建设为核心。
重点发展领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以县城为基点,延伸至万佛山省级森林公园、西部茶海森林公园、马瑙山古军事城堡等景区为线条,着力开发我县生态旅游。二是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座。以保护进化岩孔坝古银杏林为核心,力争十一五内申报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三是争取退耕还林计划。结合打造“西部茶海”战略,实施退耕还茶或林下种茶1.5万亩。四是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每年管护面积不低于90万亩。五是实施城郊风景林建设。以县城两山为中心,在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提升绿化品位,力争在2007年实现一次性绿化。六是实现林业分类经营。首先是通过今年二类调查数据,将我县林业用地划分为两类即公益林、商品林。其次是着力进行商品林基地建设,力争通过低产林改造等建设、申报商品基地30万亩。七是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林业部份)35万亩。主要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进行实施,重点对五大河流进行绿化治理。八是进行林木产品的深加工。重点进行松脂加工和林木产品加工,稳步推进5000吨松脂加工和胶合板厂各一座,力争引进木模加工厂一个,在5年内引进建成2—3个年产1万立方米的林木深加工企业。九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四在农家”建设,争取资金大力支持村寨绿化和茶园绿化建设。
二、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十一五”产业目标
近年来,我县林业建设主要以森林植被的恢复和重建为主,而在林业产业建设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应该说尚未起步。林业产值偏低,目前林业产值仅站全县总值的5左右(2005为1.15亿元)。这与我县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现状极不协调。且林业产值的组成更是以传统的林副产品(如茶叶、经济林)为主,林业主要产品产值则更为低下。根据这一现状,“十一五”期间将应重点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和稳步推进传统林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增加林业产值,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实现林业产值达到2亿元。
三、我县林业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初步统计结果,我县有林地面积达到85710公顷,灌木林面积达到9418公顷,森林蓄积达到4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8.7,加灌覆盖率达到50.6。五年来,资源数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得到增加:一是商品林木禁伐后,林份的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二是通过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荒山变林地;三是退耕还林9.53万亩,从而相应增加的林地;四是县内发展的茶叶及经果林,增加了覆盖率。
目前我县林业资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林种、树种结构单一,纯林、马尾松林比例大,易受病虫害侵害;二是林份密度不合理,不是过密就是过稀,林分生产力偏低;三是布局不合理,北部多灌木林,林相质量较好一点的多集中在琊川、进化、何坝、龙泉、绥阳公路沿线;四是已发展的经济林由于经营管理技术、适地适树等原因,效益低下。
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当前,发展我县林产品加工业既有优势也存在困难,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1、优势分析:一是国家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实施禁伐6年多来,目前商品材
计划已逐渐松开,争取商品林采伐计划变为可能;二是各级对林业产业建设越来越重视,产业政策越来越明显,如产权制度改革即将推开、森林分类经营战略进一步明晰;三是我县有大面积马尾松林,县内气候、土壤适宜马尾松生长,对建设速生丰产林非常适宜。马尾松是生产高档纸和胶合板的很好的原料,也是坑木原料。
2、劣势分析:一是国家对木材仍然是实行限
额计划采伐,对计划控制得比较严,这也是国家妥善处理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两者矛盾的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如十一五期间,国家下达我县的商品林生产计划每年蓄积量只有20000余立方米,如需增加采伐计划,则需另外争取,能争取到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二是由于多年来农民在林木的经济效益上还未获得多少利益,因此对营造速生丰产林和森林集约经营的意识不高,积极性不够,难以自发规模地营造和经营速生丰产林;三是现有林业产权制度和分户经营的现状限制进行规模经营,不利于集约经营,这是我县林份质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关于我县发展林产加工业的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所述,我县发展林产加工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结合当前林业发展形势,必须将发展林产加工业作为今后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来抓,重点是结合林业产业政策作好基础性工作和项目对接工作;
二是积极争取速生丰产林、低产林改造等建设项目,进一步搞好我县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区划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2—3家木材深加工企业,为扩大林木生产加工规模打好基础。
三是积极引进外资建设上档次、上规模的木材深加工企业,鼓励投资方通过收购、土地(山林)入股等形势建立其自身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实现公司加农户的规模经营和产加销一条龙。提升林木附加值和产品的产地增值。
四是规范管理,严格控制和限制经营性小作房粗加工木材生产,农民自用材部份来料加工则应采取保护和管理并举的措施,搞好布局方便农民群众。
总之,林业产业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林业建设的组成部份,应是相互相承,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只是在林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侧重不同。因此,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在实施林业产业建设过程中宜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和以开发促进保护的方针,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毁了多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果,同时也要避免单方面追求生态效益而降低了市场对促进林业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于某县林业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某县林业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二篇: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
蓟县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的典范
——不断发展壮大的蓟县国营苗圃
多年来,蓟县国营苗圃在县委、县政府和林业局的大力协助和积极政策的扶持、引导下,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求实创新,转变思路,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蓟县林业生态建设保驾护航,在林业产业建设上闯出了一条集苗木生产、花卉生产、绿化养护工程及观光型生态园(即天管渔阳绿食基地)为一体的高附加值的林业产业之路,在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体制建设、绿化工程及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一、生产经营不断发展
目前,国营苗圃的经营面积已扩大到了1500亩,比2000年以前增加了1300亩,下设小屯、青甸、店子、李庄子、兴林、开发区六个基地。年新育苗面积发展到了100亩,栽植和定植苗木达30多万株,苗木生产直接投资60多万元,培育国庆节用草花10万盆,扦插培育美洲槭树、大叶黄杨、金叶女贞、卫矛、月季等花木15万株。
到2008年年底,经营品种已由过去的20多个增加到了目前的60多个,而且重点培育了白皮松、雪松、元宝枫、皂角、国槐、石榴、紫薇等适销对路的高档次、大规格的乔木、花灌木及珍稀彩叶树种。
为提高科技水平,2007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培育和驯化蓟县野生园林植物,现已筛选出孩儿拳、叶底珠、黄荆条等10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树种。同年,又合作开发引进瑞典能源柳项目,到目前已扦插50万株。
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到2008年全年收入已达到了500万元,销售各种苗木30万株,是建圃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其中:苗木收入250万元,绿化养护工程收入150万元,绿化工程收入100万元。全年实现利润60万元。
绿化工程收入逐年攀升,从2004年至2008年共承揽了蓟县飞播区人工造林、天津钢管公司绿化养护、塘沽水景花都小区绿化养护、天津铁路沿线绿化等十几个工程,收入达到860万元,绿化养护面积达500万平米。
目前国营苗圃实现了三个超千万即:注册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1050万元,流动资产1000万元。拥有自动化智能温室4000平米,日光温室2000平米,东风运输车一部,绿化用喷药车两部,面包车两辆,桑塔纳汽车一部,丰田汽车一部,机械设备、绘图仪、模具、模板等设施齐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设备齐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三、经营思路快速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国营苗圃在围绕 “创收”和“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跳出苗圃看苗圃,用战略眼光谋篇布局,靠不断创新为苗圃发展提速,努力打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林业产业,实现了经济新的腾飞。
(一)转变观念,拓宽销售渠道
在原有的基础上,苗圃确定了多条腿走路,多种收入渠道的基本方针,积极与天津钢管公司、天津大方集团、天津农学院等单位合作,从过去单一经营苗木的模式中迅速解脱出来,走联合路,打工程牌,使经营方向有了很大的改变,经营理念有了很大增强,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在与天津钢管公司合作的同时,全部承揽了厂区绿化养护工程,全年绿化养护收入达到了150万元。2008年,合作开发了天管渔阳绿食基地项目。这一项目将成为苗圃今后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使苗圃真正实现了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二)调整布局、改良品种,增加发展后劲
根据绿化市场的发展变化,苗圃及时调整布局,在青甸苗圃发展培育大规模落叶乔木生产基地和内部苗木供应基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减少因年年外购苗木受市场价格的冲击和影响,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李庄子基地是我们的窗口,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苗木精品,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地区苗木生产、劳务和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兴起,很好地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狠抓苗木质量,实现了三个转变,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实现了由过去小而全向高档树种的转变,重点发展了白皮松、黄金槐、金叶槐等树种;二是实现了由过去自然生长向培育高质量工程苗的转变,重点是使苗木的粗细一致,高矮一致;三是实现了由过去小垅密植向培育大苗的转变,重点是加大了株行距,实行机械化作业。使苗木生产达到了规模化、标准化、优良化。
四、天管渔阳绿食基地项目全面启动
2008年国营苗圃和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建绿食基地的合作意向。国营苗圃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新机遇,本着“谋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的原则,通过一年的努力,该基地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吸引外资270万元,单位自筹30万元,共完成14项工程:
1、果品采摘园建设:建设果园15亩,栽植梨、红果、枣、葡萄、柿子等1200株。
2、景观垂钓园建设:总面积8000平方米,放养白鲢、花鲢、鲤鱼、鲫鱼5000多尾,护坡3000平方米,建造木桥40米,木制亭子1个。
3、智能温室建设:建钢管结构智能温室一栋面积2000平方米。
4、蔬菜园建设:建蔬菜园10亩。
5、配套工程建设:在景观垂钓园四周及果园架竹竿篱笆2000米,修路500米。
6、林中散养鸡1000只。
7、建警卫室20平米,水冲卫生间25平米。
8、餐厅装修改造250平米。
9、楼房改造装修640平米。
10、伙房建设120平米。
11、建日光温室3栋总面积1000平米。
12、修建竹制绿色走廊2000平米。
13、建宿办室200平米。
14、建小游园500平米,建竹亭子1个,藤架200平米。
目前,整个基地设施齐全,配套完善,已经达到了集休闲、旅游、渡假、吃住娱为一体的观光型生态乐园。
总结过去,放眼未来。国营苗圃将继续本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以生态建设、环境绿化和科技兴林为主线,为今后的发展开创一条大开发、大发展、大飞跃的健康振兴之路,为真正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努力奋斗!
蓟县国营苗圃
2009年4月17日
第三篇: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县
今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我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县、实现兴林富民”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全力推进全县造林绿化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夯实了林业后续产业,增加了全县林业资源总量,圆满完成了各项林业生产建设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20**年造林绿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营造林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今年我县营造林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本,狠抓工程造林,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绿化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春秋季营造林为突破口,加强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年来,全县共完成营造林任务6.8万亩,其中天保公益林建设3.9万亩(人工造林0.9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退耕还林配套封山育林0.9万亩,原料林基地建设2.0万亩。育苗250余亩;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2公里,其中公路绿化18公里,河流绿化4公里;零星植树650万株。全面完成了上级下**的营造林任务。
(二)天保工程顺利推进。我局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如期完成上级下**的3.9万亩公益林营造林任务。一是科学制定营造计划。认真执行“踏查-复核-设计-再核实-计划下**”的程序,克服了计划的盲目性,避免了工程建设的重复,做到了决策的科学和准确。二是狠抓技术培训。今年我局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森林管护人员培训,培训人员**55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强化责任,创新工程管理技术。全面实行规划设计人员、检查验收人员、技术指导和项目法人、施工单位负责人终生负责制,落实了责任。在工程管理中,使用了林业GIS信息管理系统,使工程作业设计更科学合理,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四是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全县落实管护人员571人,新增管护人员300人,管护森林75.4万亩。
(三)退耕还林工作稳步推进。20**年以来,我县累计实施退耕地还林11.3万亩,由于退耕还林是一项政策补助持续时间长的惠民工程,为了既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又能保证老百姓按时领到国家补助,我县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一是大力开展补植补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我们紧紧抓住春秋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对历年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地进行了调查,并及时进行了补植补造。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面积2.23万亩,补植补造用苗325万株,涉及58个乡镇,215个村。二是狠抓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去冬今春,我局继续对20**年以来的退耕还林任务11.3万亩全面进行了检查验收,于5月底前将20**年的退耕还林补助兑现给了合格的退耕农户,确保了退耕农户的利益。三是及时兑现退耕还林政策。为了配合财政与粮食直补实行“一卡通”,我局组织对全县实施的退耕还林进行了全面核查,分逐村、逐社、逐户进行面积核实,为政策兑现提供准确的依据,杜绝了抵扣现象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老百姓的利益。四是按照国务院国发〔20**〕25《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精神和省、市会议精神,县政府委托我局牵头,编制了《**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规划》以及《**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和《**县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方案》,圆满完成了县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并通过了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审批。五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精神和**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府办函〔20**〕316号《关于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工作的通知》和**市林发〔20**〕203号文件精神,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将阶段验收成果工作交与我局完成,全县组织10余名技术骨干,历经半个月,逐乡镇、逐村、逐小班进行了全查,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退耕地还林阶段县级自查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组织的的阶段性检查验收。www.xiexiebang.com
(四)义务植树蓬勃开展。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通过对全民义务植树重要性、全民性、法定性和义务性的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全民义务植树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了参与义务植树的自觉性。今年是全国开展义务植树运动的第27个年头,为了开展好义务植树运动,我县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县政府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20**年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义务植树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县级义务植树活动。今年先后开展了两次义务植树活动,春季义务植树在3月7日开展,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及县绿委各成员单位、南外镇、青年学生等300余人,在雷音铺村6社滴水湾参加了义务植树,栽植湿地松5500余株,面积50亩,为我县全面义务植树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同时为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推动国土绿化上台阶。10月10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及县绿委成员单位、河市镇政府干部以及青年志愿者130余人在河市镇机场南大街开展秋季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米径为8厘米的天竺桂260株,一条长600余米的绿色走廊得到了绿化。为了抓好河市镇场镇的绿化工作,县政府投入绿化资金100万元,栽植园林大树1000余株,加强场镇公共绿地绿化,修复完善阁溪桥至机场绿色通道建设,把河市镇打造成全省环境综合治理的示范场镇。斌郎、麻柳、赵固、万家等乡镇均举行了大型的春秋季义务植树活动,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三是兴办领导绿化示范点。今年县委、县政府领导绿化示范点在百节镇菜家坡村2社村茶场,面积80亩,栽植树种为香椿,带动了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层层兴办义务植树或造林绿化示范点。四是不断拓展公民义务植树形式,组织公民参与育苗、管护、认养、宣传国土绿化、以金代劳等多种形式履行义务植树义务,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性极为高涨。对农村部分的义务植树,我县采取杨树原料林基地造林与农民义务植树相结合,今年我县在百节、石桥等十个乡镇发展杨树原料林基地2.0万亩,涉及73个村、378个社,7751个农户,仅此一项植树**180万株,老百姓通过栽植杨树发展原料林,既履行了义务植树义务,又种下了增收的希望,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义务植树工作。截止目前为至全县应参加义务植树61万人次,实际参加义务植树**59万人次,义务植树建卡率**到100%,尽责率**到95%,累计义务植树285万余株。
(五)积极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20**年我局积极开展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绿化工作,成立了工作机构,落实了工作资金。通过对林农的科技服务,实物帮扶等措施,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我局以福善镇八庙村为重点,支持道路建设14公里,其中公路12公里,生产路2公里;维修堰塘12口;建沼气池40口;建蔬菜基地100亩,养鱼100亩,养羊3000只,养猪200头。全面地完成了县委、政府下**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改善了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深受老百姓欢迎。
(六)狠抓种苗基础,提高种苗质量。种苗是造林绿化工作的基础,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两大工程的造林质量。为此,我局进一步加强了苗木的管理,规范了种苗运作,实行了定点育苗、定向培育,特别是对马家苗圃的苗木进行了统一管理。全县共育苗250余亩,为工程造林提供各类合格苗木890余万株,主要有柏树、杉木、马尾松、香椿、元宝枫、桤木等10余个树种,满足了工程造林所需种苗。在种苗生产中,采取多种措施抵御冰冻霜雪灾害影响,抵抗洪涝灾害的破坏,加强田间水肥管理,除草、施药、杀菌兼施,预防病虫害发生,力求培育大苗、壮苗。在种苗管理中,严格“两证一签”制度,种子合格率**到95%、良种使用率**到30%以上,苗木合格率**到100%,一级苗率**到40%。
www.xiexiebang.com
(七)加强营造林后续质量管理,巩固造林成果。按照“造一片,成一片”的要求,切实加强营造林后续质量管理,巩固造林成果。一是认真落实了管护责任,加强对退耕还林造林地的管护,将政策兑现与管护效果直接挂钩,督促农户管护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加强造林地缺窝补植,对造林存活率(保存率)**不到栽植密度的小班,组织补植补栽。三是狠抓幼林抚育,指导、督促农户采取松土、除草、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幼林长势良好。四是认真抓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规划和城乡绿化专项规划。从规划入手,力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营造林后续质量管理,巩固造林成果。五是加强了对林农的培训。我们以搞好林业两大工程为主题,充分利用专题集中培训和“科技下乡(含科技赶场、科技咨询等)”、“科技活动周”等有利时机,进行“科技赶场”活动,向广大林农发放技术资料0.8万余份,培训林农0.6万人次。
近年来,我县造林绿化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乡镇多,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退耕还林工作量大面宽,个别乡镇政策兑现仍然存在抵扣现象,群众来信来访时有发生;由于连续洪灾和旱灾的影响,个别地方退耕还林保存率差,补植补造不到位;过去实施的退耕还林,产业发展意识不高,国家停止补助后,退耕农户收入减少,退耕成果巩固难度大。二是荒山造林项目由于国家只补助种苗费,没有管护经费,荒山造林质量差、成效差,特别是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保存率较低。三是公民义务植树意识淡薄,一些地方义务植树宣传发动不够深入,组织不到位,适龄公民植树率不高。四是资金严重不足,工作开展困难。退耕还林的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分户建卡、合同签定、政策兑现,义务植树的宣传、组织、种苗费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绿化美化工作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却没有资金来源,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二、20**年造林绿化工作打算
20**年造林绿化工作总的指导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县”为目标,在继续抓好重点工程造林基础上,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突出以人为本,以通道绿化、村镇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为重点,多栽树,栽大树,努力推进全县造林绿化工作。
(一)稳步推进工程造林。两大工程是“十一五”期间我县造林绿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按照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作风,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造林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对作业设计、造林施工、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抚育管护、档案建立等关键环节的管理。退耕还林工程要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巩固成果上来,把巩固现有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乡镇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
(二)进一步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营造林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营造林质量。从作业设计、种苗建设、施工作业、检查验收到抚育管护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兑现。进一步强化工程造林监理制度,对造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整改。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强化营林措施,大力营造合理密度的混交林、复层林,使混交林在新造林面积中**到30%以上。采取有效的技术经济措施,因地制宜搞好低产林、低效林改造试点,切实解决林分“过密、过疏、过纯”的问题。
(三)加强绿色通道建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好道路、河道等宜林地段的植树造林,使全部**到绿色通道建设标准;继续搞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绿化,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
(四)加强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充分发挥绿化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国土绿化中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促进部门绿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加强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营造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宣传活动和评比表彰活动,采取植纪念树、造纪念林、建绿化基地、认种认养,以及推行“绿色图章”制度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发展;积极开拓创新,不断拓展林业生态建设空间,努力开创国土绿化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关于建设现代林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现代林业的几点思考
王永文
(2010年1月10日)
现代林业,是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按照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发展和谐的要求,建设具有较高生产力、社会广泛参与、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根据多年来我县林业发展的实践,浅谈一些对建设现代林业的理解和想法。
一、全县林业建设现状
截至2009年底,有林面积达到7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1%,活立木蓄积达到2495万立方米。有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市的23%和43%,占全省的11%和24%,占全国的2.9‰和1.8‰。现有未成林造林地76万亩。是河北省森林资源第一大县、华北地区用材林基地县、北方人工造林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仅2000年以来,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中德合作造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78.1万亩,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96万亩。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建立了为京津阻沙蓄水的生态屏障,蓄积了资源财源,增强了富民强县能力,推动了主导产业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业的协调发展。
围场林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全县现有90万亩沙地和潜在沙地以及80万亩干旱阳坡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城镇周边、村庄、河流两岸和通道绿化任务仍然很重。个别乡镇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和目标措施落实不到位,人为破坏和牲畜毁林现象屡禁不止。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病虫害防控能力不足,与建设林业强县的要求还不适应。林业产权制度、经营管理机制不活,发展动力不足,产业规模总量小,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弱,综合开发水平相对滞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二、建设现代林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着力构建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每年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0万亩以上,加强对新造林地的经营管护,到2010年,新增有林地40万亩,有林面积达到7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2%,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10%以上,活立木蓄积达到2570万立方米。新增果树3万亩,全县果树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到2015年,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业产业得到较大发展。新增有林地134万亩,有林面积达到8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22%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900万立方米。新增果树10万亩以上,全县果树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投资千万元以上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达到8家以上。林业及其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农民人均靠林业增加收入达到800元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林业体系和比较发达的生态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由生态林业大县向生态林业强县的跨越。新增有林地200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89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活立木蓄积达到3600万立方米。新增果树30万亩,全县果树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农民人均1亩果。投资千万元以上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林业及其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农民靠林业人均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
三、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突出造林绿化,强化经营管护,加快建设林业生态体系。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导,农村集体和农户个人投入为主体,企业和社会民间团体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项目建设重点向生态脆弱区和经济后进乡村倾斜。工程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统筹规划,规模实施,集中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重点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决议》和《河北省义务植树条例》,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制订并落实全县义务植树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努力实现义务植树基地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城镇义务植树要与街巷、小区、庭院及主要交通干线的绿化美化相结合,农村义务植树要同“四旁”、“四荒”、村屯、旅游沿线绿化及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相结合。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发展林业的惠民政策,落实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调动群众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落实管护责任,加大对损毁新造林地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严防前造后毁现象。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县封山禁牧管理办法》,确保各项管护措施落到实处。制定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对公益林按要求和规定标准进行管理,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严格限制采伐。商品林按基础产业进行管理,分离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由市场配置资源,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实行限额采伐。全面落实林改各项配套措施,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活立木流转市场,做好流转服务,加强对木材市场的监管。严格采伐限额的使用和管理,优先保证全县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建设需要;优先保证农村公益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优先保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严格林木采伐全程监督,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开发中保护。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认真履行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依法从严查处乱砍滥伐林木、滥采滥挖野生植物、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乱占林地、毁林开荒等行为。狠抓防火责任制和各项防火措施的落实,不断加强和改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杜绝和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扑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防扑火能力。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针,防止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严防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的传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二)调整经营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巩固壮强林业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广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形式,促进农民增收。发展专业化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规范林产品和林业生产要素市场,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力争每年重点培植一个果树专业乡,集中抓好3-5个以上果树专业村。积极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实现多次增值。突出发展果品深加工、山杏和沙棘种植加工、林木种苗、生态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林草林药间作、林下养殖、林副产品采集加工、花卉和野生食用菌培殖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生态林业经济增长点。深入落实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新的管理经验,集中资源优势发展林业。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广泛吸纳外资和各种民间资本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业产业。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投入林业建设,发展林业经济,形成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浓厚氛围。
(三)广泛宣传教育,加大传播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认识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解决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推动人与自然良性互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要求。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认识、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建成相对完备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专群结合的生态文化建设队伍,健全有效的生态文化工作机制,覆盖广泛的传播教育网络,比较发达的生态文化产业,推出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生态文化作品和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使全社会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风尚,明显提高生态文明素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理论指导,加大传播力度,广泛开展教育,丰富文学艺术创作,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保障能力。在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发挥生态文化对社会意识的引领作用,对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对政府部门决策的影响作用,对国家形象的维护作用,对科学技术的推广作用,对林业事业的凝聚作用。
四、正确处理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关系
推进现代林业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这些决策的做出和施行,给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课题,如何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林业主管部门,必须从过去以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为主的物质文明建设转变为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并重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建的现代林业。特别是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已经成为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林业的三大奋斗目标、三大支柱之一。没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支撑,是缺乏先进文化内涵的林业,就不能称为现代林业。生态文化是在生态环境和林业产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和林业产业是生态文化的物质基础,没有生态环境和林业产业的发展也就不会有生态文化的产生,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本身就是创造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的过程。所以,生态文化建设必须有强大的生
态建设作先导,必须建立完备的生态防护林带、突出的林业生态工程、厚重的生态基地规模、稳健的发展速度、和谐的发展模式;必须有发达的林业产业作基础,大力发展产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品牌、开发森林旅游;必须与各种文化相结合,搞好与历史文化、道德文化、社会文化、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物态文化的衔接和融合;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实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从而促进三大体系有机结合,协调有序发展。
第五篇:关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客观促进了我国的林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林业科技大会中,提出了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与目标,各地区在林业发展中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同时,还要强化对于各类林业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1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重视程度不高 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虽然国内林业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对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已经普遍提高,但是却长期存在重视程度不高的现实问题。在国内部分地区的林业发展中,很多领导仍是将林业种植作为工作的重点,缺乏信息化意识,对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的信息化发展。1.2信息化技术应用缺乏深度,信息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在国内现阶段的林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信息化技术应用缺乏深度,信息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各类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缺乏针对性,单纯的追求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了其实际应用效果。例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森林资源核算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在林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功能仅限于林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以及各类专题图制作、属性数据的管理等方面,对于空间数据分析、森林资源信息处理等功能的应用则缺乏深度,导致信息资源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1.3精准预测、监测技术等应用不足 目前,在国内的林业信息化建设中,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技术,以及各类生物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防治荒漠化、病虫火害防治、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红外监测、飞机与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林业的经营与管理中,精准预测、监测技术等应用不足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森林培育、生态系统监测、森林灾害预测、森林养分信息管理等方面,必须依托于对各类信息的精准预测、检测,这也是完善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条件。1.4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投入不足 在林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