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考察成果说明
成都考察成果说明
本次成都考察,收获颇丰,在短暂的行程内,走访调查了两座成都重点院校,与校方相关领导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和交流,并对新老校区做了详尽的实地调研。从学院的办学理念到新老校区结合发展;从规划方案的设计特点到模块化分期实施方案;从校园环境建设到学生入学就业模式;从新校区征地规划及审批到代建办托管和政府扶持力度;等等这些经验和方法及实施历程,都给了我们切身的启发和激励。在此特别要感谢的是成都大学的苏蓉副校长和李兴泉副指挥长对本次考察工作的大力协助;同时感谢宝塔石化和银川大学的相关领导对考察工作的细致安排和支持。
成都大学现有十多个分校区,分布在成都市各处。成都市府及学院领导,在努力创办“城市型的综合大学”的指导思想下,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将各个老校区逐步迁至十陵校区,纳入到统一的规划当中。远期建成后学院总占地12.6公顷,总建筑面积63万平米,在校生1.5万人。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成都市大区域社会经济服务,最终实现“三最”目标,既与社会城市发展最密切;就业率最高;对区域经济文化影响力最高。我们细致入微的参观了新校区的三套规划方案模型,并听取了校方对三个方案的评述:一方案规划思路严谨,模块化分学科布局,公共部分集中布臵于校园景观轴上,水系及水体面积适中,投入运行经济,东西南北主轴清晰,路网交通组织合理,生活区和体育健身区布局紧凑;二方案整体性强,强调建筑机理和组团关系,结合地形地势规划,打造中心水体空间景观,大气豪迈,但投资不菲,可实施性较弱;三方案强调平面构图,寓意两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轴线清晰,整齐队列和放射布局方式相结合,视觉冲击力强,但此种规划方法已经老套,缺乏新意,强调构图的同时也失去了项目分期实施的可行性。之后我们又冒雨对十陵校区的现状做了详细的实地考察,研究了新校区一期工程的规模和建筑风格,以及建设资金筹措和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法。在热情洋溢的讨论和交流当中,我们结束了对成都大学新校区规划的考察工作。
之后我们又走访了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与校办领导做了简短但清晰的交流,收集了大量学校详尽的文字图片资料,在历史悠久的校主行政楼内看到了总体规划模型,望江校区沿府河布局,分东西两个校区,在老城区外部城市道路限制的复杂条件下,规划做到了内部分区合理,景观环境建设因势利导;但也看到了交通组织拥塞,停车场配臵明显不足的现状。与老校区相比,川大双流新校区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了,穿行其间恍若进入了一个人文与自然结合紧密的城市公园中。从新校区总体规划图来看,学院规划围绕着明远湖这一自然水体展开,借江安河的流畅曲线为灵气,用景观水道和长桥作为学院的东西主轴线,自由和规律融于一身,内环线交通方式简洁经济,绿化水景亲和力强,这都是其非常明显的规划特点。在对园区内各个单体和群体建筑的内外空间实地观摩后,我们切身感到新校区总体规划思路是站在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人性化与经济性等的交汇点上做文章的!通过此次考察,我们真正意识到了好的校区规划不仅仅是一张悦目的彩平图,而是切实可行的蓝图,从交通组织到组团布局,从环境建设到轴线景观,从总体风格到单体个性,从学生生活到师生交流空间的建设,甚至从新老校区结合到新老办学模式,等等的方方面面都是规划的重点和遵循的主旨,只有认认真真的依循它设计,总结先进的经验到实际工作的细节中,此次考察的意义才会彰显!
第二篇:成都考察心得
成都考察心得
东骏幼儿园苏玉
2011年4月9日至14日,区教育局组织全区9所公办幼儿园以及5所民办幼儿园园长一行20人赴成都锦江区学习考察。参观了成都市第三幼儿园、省属机关红星幼儿园、成都三幼城华成都蒙台梭利双语幼儿园我们聆听了曾园长、王园长、陈园长的介绍,参观了四所幼儿园环境,几天的学习,让我的眼前耳目一新,深受启发,让深深感受到成都锦江区学前教育集团化模式和名园带民园的魅力。以下是我这次参观学习的心得。
一、重视软件建设,稳定和充实师资力量
1、培训教师队伍:
(1)重视新教师培训:我园是一个教师队伍年轻的幼儿园,在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方面都有待提高,参观成都市第三幼儿园以后,深有感触,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理念新,接受能力强,为她们搭建教学、教研平台,使她们得到不断地提高。还有就是让她们走出去,到民办园区指教,从中得到锻炼。
(2)开展常规性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轮流主持,以此提高她们的组织能力,不断积累管理能力。
2、规范教师行为,创建优良园风统一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是园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所参观的四所幼儿园,都体现了人文化的管理,特别重视检查和规范教师们的教育行为,使教师们的言行符合师德规范,成为幼儿的表率;首先要求教师讲礼貌、待人热忱,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要尊重孩子,教师的语言、动作应文雅大方,批评孩子应注意讲究方法,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等等。并把对教师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写进绩效考核之中,在每周的例会中表扬做得好的老师,把欠规范的行为重点提出批评,让每位教师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变得越来越优秀。努力地把工作做细做到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挖掘潜力,调动积极性。提倡人与人之间友好合作,以诚相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以工作为重,以个人情感为次;在工作中,尽量做到多一点商量、少一点命令,将自己溶身于教职工之中,注重把爱平均分给每一位教师,积极看待教师的闪光点,营造一个人人平等、宽松、融洽的人际氛围,每到一所幼儿园,从领导和教师热情周到的服务和讲解,每个人脸上发自内心的微笑,都值得我们学习。
二、强化安全工作,落实安全措施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四所幼儿园中,有两所是建园时间很长了,但是,我们看到每一件玩具都保护的很好,如:柱子、洗手池、地面都做了相应的防滑、圆角等处理,让幼儿生活在一个安全祥和的环境里。通过参观,给我的启示是;
1、定期检查全园安全设施,排除安全隐患设立园安全领导小组,每月对全园的水电设施、户外玩具器械消防设施、班级设备、食堂设施、周边环境等进行安全检查并记录,提出整改措施。
2、抓好幼儿接送安全
2、健全凭卡接送幼儿制度:强调要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发挥接送卡的信息记录功能。为保证安全,防止不法分子和精神病人入内及接错、接丢孩子,要求保安与班级教师并设两道关卡,即家长持“幼儿接送卡”到园接孩子,保安验卡确认是我园家长才准入内,家长到班级接孩子时,教师要确认身份再将幼儿交到家长手中。保安对外来人员进行盘查和登记,确定不是危险分子后方可准其进园
3、注重班级安全工作期初与各年段保教人员人人签订班级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让她们积极主动地做好安全工作。通过定期学习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每周的教师例会上都会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安全案例分析,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每周五各班级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但由于本期新教师和新班级的增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可见安全之警钟应时刻长鸣,一刻也不能松懈。今后对教师和保育员的培训中,安全都应当放在首位,在教育教学中对安全知识和安全教育的渗透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
三、以教学促教研,以活动促发展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把《幼儿园教育纲要》贯彻落实,始终放在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指南,该园的“游戏大创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让幼儿自
主学习,让教师自主学习和提高教研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习惯、认知、情绪、健康、体能、音乐、美劳发展及公民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展。利用每周的教研例会对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的讨论及,教师们通过教研活动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老教师们也在“大创游”的研讨活动中,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形式渐渐多样化,观察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需要变得主动了,并开始尝试创新教学了。同时,新教师通过入职培训和以老带新,跟踪指导,公开活动评析等方式使其尽快适应工作,扎实工作,创新工作。每周组织一次年段教研活动,从教学实际出发,集体协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组织教师自评、互评,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都三幼在多年的教研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集体辐射管理形式,这是我在本次参观学习的最大收获。
通过在成都参观四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经验,是值得我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学习。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信念,兢兢业业履行自己的职责,踏踏实实做好每件工作,带领东骏幼儿园这个年轻的团队努力工作,发扬成绩、修正不足,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成都BIM成果汇报
成都BIM成果汇报
10月12日下午,在我院东校区教八成功举办了成都BIM成果汇报座谈会。我系苏宝兵老师来到现场进行指导,建工系李强,邓一公,许汉和建环学长进行了成都BIM成果的汇报。
首先上台的是李强学长,他具体地讲了团队的分共合作的重要性,在公司里面要懂得基本的社交礼仪,同时也要有不懂就问的精神。邓一公学长重点介绍了BIM建模的一些经验,比如集水坑,混凝土标号要写清楚,自己建立族的一些技巧。许汉学长强调了BIM是一个很大的一个范围,不只是Revit软件的应用,还有BIM VR效果实例的分析,并且叙述了BIM在国内发展应用的前景。李利宏学长全面地讲解了BIM的价值体现,并且从三维渲染,虚拟施工多个方面介绍了BIM在施工方面的各个应用,通过视频讲解了VR技术的应用,很是生动。
最后苏宝兵老师对这次报告进行了总结,鼓励同学们要抓住BIM在国内发展的机遇,广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充实自己的专业储备,争取在建筑BIM方面取得自己的成就。
通过这次BIM成果汇报会的举办,让同学们开始真正了解BIM,离BIM更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BIM的兴趣,同时为自己的专业道路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
第四篇:成都考察学习情况汇报
关于就业实名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考察报告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4月23日至27日,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埠生带领下,市就业局、渝水区就业局、仙女湖区人事劳动局和城北办、河下镇、电工厂社区、洋田村委有关负责同志赴成都考察学习了该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先进经验。考察期间,考察组听取了成都市劳动就业局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来到社区、农村,现场观摩、查看、询问了成都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通过考察学习,考察组深切感受到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上取得的巨大成绩,认为有许多有益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就业实名制
1、工作目标。就业实名制,是指运用劳动力市场电子信息网络,掌握城乡适龄劳动力的就业、失业、培训、社会保险等基本状况,实行劳动就业动态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到人的工作体系。就业实名制主要包括:就业统计实名、培训统计实名、再就业援助实名、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实名、社会保险实名等内容。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工作要求,从2006年起在全市实施就业实名制,按属地原则,建立全市城乡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城乡适龄劳动者就业、失业、培训、社保等基本情况,建立起城乡劳动就 业动态管理服务机制,使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到每一位劳动者,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情况。(1)工作步骤。根据“一次规划,统一实施,滚动完善”的原则,建立以城乡适龄劳动者电子信息档案为基础,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平台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相结合,及时掌握劳动力流动情况,形成反映就业基本情况的动态信息登记管理服务制度。
一、全市实施就业实名制工作。完成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的调查登记;完成城乡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有转移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农民基本情况的调查登记;完成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建立以上三类适龄劳动者电子信息档案。建立我市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数据库。
二、全面完成全市一、二、三产业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建立完善全市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起全市城乡劳动就业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和全市城乡失业预警系统。(2)主要做法。一是成立了就业工作督导组,就业实名制工作办公室等机构,确保就业实名制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2005年底,成都市劳动保障局制定了《就业实名制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3月,成都市就业实名制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成都市就业实名制调查工作方案》;三是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劳动力资源调查培训落到实处,该市对调 查指导员、调查员制定了工作职责,编制了调查方法和各阶段质量控制细则,使得调查录入工作全面顺利完成;四是将就业服务工作引向深处,就业实名制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成都市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标准考核办法>的通知》,编制了《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标准》。保证各项数据一季度更新一次。
3、基本经验。一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通过全面建立起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实名制制度,实现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实名制管理和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将持《再就业优惠证》、《城镇登记失业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灵活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实名制管理范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实名制管理进一步拓展到城乡就业、失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等各个方面,不断充实实名制管理工作内容。二是建立制度,稳步推进。通过研究推进就业实名制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分步实施目标、步骤、措施、保障手段等。重点抓好就业实名制调查制度、劳动力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管理制度、就业实名制调查的保密制度和资金保障制度等4项制度的建立完善,确保就业实名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强化基础,着眼长效。通过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将劳动力市场网络覆盖区(县),并向街道、乡镇和社区延伸。通过充分发挥出信息网络在实名制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尽快实施实名制的动态管理,最终 实现对城乡劳动者提供“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受益一生”的劳动保障和就业管理服务。四是加强互动,实现对接。通过社会保险网络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并网运行,就业实名制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互动,增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提升市场服务水平,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确保网格化管理区域就业、社保工作管理无缝隙、无盲区。五是科学规范,体系完善。通过制定的一系列工作标准、操作规范、考核办法,将就业实名制工作细化、科学化,对调查工作全程实行质量控制,无论是领导机构还是基层人员,无论是工作机制还是技术支撑,都做到责任到人,清晰明确。
4、考察建议。
一、尽快在全市开展就业实名制试点工作,力争明年在全市全面铺开,并将就业实名制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责任体系,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抓,对相关部门工作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在我市去年全面完成建立“两个合同、三个台帐”的基础上,将就业服务工作引向深处,对网络数据实现动态管理,对求职人员实行有效服务。
三、建立就业实名制监督检查制度,对就业实名制的实施及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城乡适龄劳动力就业、失业、培训、社会保险等的变动情况及时录入网络,做好就业实名制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从2001年到2006年,成都市每年有11.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从2001年的4%降低到2006年的2.8%。从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999年到2006年,成都市一产劳动力比重下降了15.7个百分点,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绩可观。
1、主要做法。(1)、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网络,自上而下建立了转移就业工作机构。实施城乡统筹战略4年多来,成都市一直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并在就业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系统性的创新实践。从2004年2月至今,成都市相继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涉及规划管理、户籍改革、产业布局、乡镇区划调整、机构改革、公共财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众多领域,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坚冰,构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成都,普惠、扶持、援助三大就业促进制度已经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培训体系、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就业援助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体系、政府目标责任体系等六大体系业已成形
(2)、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了目标考核体系。在就业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成都市着重实施目标考核,既重视培训数量,也重视培训质量,既重视技能培训,也重视引导性培训,并将培训指标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培训全程管理。
(3)、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和转移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全市的再就业人员和农民享有了免费接受培训、就业援助和创业优惠等 待遇。全市就业容量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就业与经济同步发展,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已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5.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据2006年上半年开展的就业实名制调查,已转移就业201.42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89.3%。
(4)、狠抓农村劳动力培训。
一、采取 “部门包村”的办法。教育农民树立城市规则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城市公共生活意识,尽快融入城市。此外,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的培训。锦江区以红砂村为代表的三圣乡已成为全省闻名的花卉生态旅游基地。
二、开展“订单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由学校开设专业培训班,农民经过培训后,到企业务工。
三、开展“定向培训”。依托大中专院校的技术、师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免费巡回教学,重点进行家政服务、餐饮、酒店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5)、与26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成都市与拉萨、北京、上海及珠三角、长三角等多个城市建立了较固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农村转移就业渠道畅通。
(6)、重视驻外机构建设。在各劳务协作关系城市中,成都市甚至县、区大多设有驻外机构,在维护务工人权益,沟通两地关系,传达就业信息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2、基本经验。一是在劳动力资源调查基础上抓基础工程建 设,对劳动力资源各项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实施转移工程,确保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锦江区三圣街道办,过去是有名的穷乡,2003年起,农家乐“五朵金花”相继绽放,将农村环境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民打造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城里人提供了休闲场所,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三是实施拓展工程,进一步拓展成都在重点劳务市场上的份额。四是狠抓品牌工程,建设劳务输出品牌。成都市锦江区依托花木产业优势,着力塑造“锦江花工”品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民的收入连年得到大幅度增加。现在,“川妹子”“川厨师”“川建工”“川数控工”“川保安”已成为成都五大劳务品牌。五是实施回引工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经过多年的劳务输出,成都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不多。适应成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成都劳动部门开始有针对性地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3、考察建议。
一、政府的高位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非常必要。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成都市政府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尤其在运作初期,此举显得愈加明显。
二、发展都市农业和服务业是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方向。继续发展花卉、水果、无公害蔬菜等收益高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和农家乐休闲产业等“都市农业”,并向企业化农业方向发展,仍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有利于改善我市的生态环境,避免走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同时,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避免过多地发展重化工业,既是保护环境,又可以增强对外来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增大他们的就业机会。
三、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解决“人往哪里去”的就业之困。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的强大就业带动力。
就业实名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考察组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成都考察学习报告
基于学习教育核心素养基础上的成都四所学校考察报告
桑成宝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学习
1、基本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教育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1)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1)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二、学校在核心素养中的角色
1、学校在传统教育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校承担的是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尤其是在考试作为基本的选拔制度的背景下,学校更多承担了,知识的传递者,甚至是知识的灌输者。相对于国家的教育指导理念与教育的本质来说,学校的是知行不一。知行不一实质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认识与实践自相矛盾、互相否定。具体表现为: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追求,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分轻能的现象;课堂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但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言堂仍较普遍;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恶评不断,但仍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对学生苦、学生累、学生书包重、学生作业多的批评声不绝于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对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核心目标、基本规律、重点要求、工作路径未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解,以育才教育取代育人教育。具体表现在:育人片面化,以智育代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才轻德;育人特殊化,以少部分尖子生、特长生代替全体学生;育人形式化,课堂教学改革重形式轻实效,不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背离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育人盲目化,校训校规原则空洞,没有凸显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育人简单化,以开展体音美的活动等同于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仅满足于墙壁文化呈现,把社会实践仅仅局限在军训、农训或志愿者服务等少数有限的集体活动中。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尴尬的角色,自己作为教育的推动者,而用一种扭曲的手段曲解自我作用。
2、学校如何改变思维 在以考试制度为背景下,学校做出一些变化非常的难,尤其是在高中选拔的作用 大于一切,在高中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初中和小学把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可能的。尤其是在小学,考试往往是反映学校的检测能力,甄别和选拔能力比较弱,实施核心素养会有很大的实施空间。
核心素养与知识和技能相比有非常大的区别,知识和技能知识核心素养的体现。核心素养是人的全方位的教育,能够塑造和培养学生自身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的品格,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所具备的能力。学校要以人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实施多方位的评价策略,全方位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在成都学习过程中有几所学校是这样做的,他们有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有自己学校的特色,有全方位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方法,能够在应试的基础之上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四所学校的教学理念的阐释
1、棕北中学
棕北中学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国际化教育。棕北中学以国际化教育为特色,打出创一流名校与国际接轨。在与国际接轨的理念的引领下,学校通过校园建设塑造与国际接轨的校园文化,对老师进行国外交流和培训,通过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合作,共同营造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国际化接轨的范围。
2、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小 康永邦校长的“五指教育”,即尊重孩子的个性为基础,承认孩子的之间的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生态校园,做现代教育。让每个学生“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坐得住、看得远、行得正、懂得爱、想得通、管得住、处得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切实的50分钟大课间,全员兵乓、全员网球、全员跳绳、全员快跑,学生大课间结束全员喝开水、全员吃水果等有效措施为学生健康提供保障;通过年年都有时节课程”、“月月都有主题课程”、“处处都有活动课程”、“人人都有自开课程”、“素质课程超市”等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学校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课程保障;通过人人都是小干部,人人都是小主人,人人有奖状,个个都自信。
3、成华小学
尚美教育,以“爱相伴、美相随”为学校校训,以美术为基础,打造美的育人文化,为学生提供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美的素养。学校20多年来坚持修养与能力是不可以“速成”和“打造”的,学校将秉承“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让教育的边际不断扩大,让美的追求不断延伸。让每一个成华小学老师都以温和和从容的态度,尊重人性,遵循规律,牵着孩子的手,让孩子从起步的每一阶段都能踏踏实实感受到“美”的存在,让他终身都能与爱相伴,与美相随。
4、高新区和平路学校
其核心教育理念是“和融教育”,于建校长通过学校的体系化建设,把学生教师课程社会融为一体,是一所体系化完善,功能各个方面都比较强的学校。“和融教育”涵义:是一种追求生命可持续的教育;是一种追求生命全面而个性成长的教育;是一种追求生命高品质的教育;是一种追求生命过程愉悦和谐的教育;是一种追求生命与环境交融共生的教育,其核心思想为“九年一贯,和融共生”。
5、思考与总结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个理念性和宏观的问题,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关键。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会有不同的方法。作为高新区的学校,物质比较丰厚,本部学校山东省实验小学教学体系完善,如何利用两者结合的特点,进行学校的资源优化利用,这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四所学校的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
1、教师的考评制度
棕北中学教师考核制度没有过多的讲解和介绍。成都电子科大附小,教师以知识分子考核的荣誉激励为主。在考试方面学校给教师划定界限,考试不能低于平均分5分,及格率不能低于98%,优秀率不能低于10个百分点。教师的绩效工资差距不大。
成华小学的教师,无具体介绍。观感比较人性化,为学校3位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
成都市高新区和平学校,教师考评制度非常完善,具体细则在和平学校的材料中有具体细则。学校各种规章制度非常体系化,尤其是教师的考核制度,通过日常工作、荣誉获得、考试与特别贡献相结合的制度对学校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规章制度完善,体系合理,实施的力度和可行性都非常大。尤其是学校把财权和人事权部分到教研组进行综合考核,笔者觉得很特殊,但是实践性。
2、教师的学习培养活动与专业发展
棕北中学的教师培养制度是,让外语教师走到国外去交流,至少一年,而且同时引进国外教师。在其他教师专业方面引进优秀的专业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把教师的培养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养生和教师健康培训方面有着很有效的方法。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对教师实施奖励,鼓励教师出成绩,出效果。学校中层领导以培养教师作为工作的重心。教师专业发展方面,1-3年的教师每年入格课,3-5年青年教师展示课,每学期一节优质资源课程入学学校优质资源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成华小学,教师鼓励发展,没有听到和观察到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简单的寻走以及拜访之后,成华小学以名师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教师,形成非正规性而且积极有效的措施,此方法在美术教师培训之时显得非常明显。
程度高新和平学校培养新教师的方法,实行积分制60分教师毕业,从新教师升级为青年教师。新教师的积分的内容包括,上优质课、公开课、各类听课、发表的论文等,进行赋分量化,通过老师结对活动帮助新教师成长。成立教务处与教研处,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研质量。
3、小结
教师的积极性的调动与教师的培养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只有教师在学校里有归属感,才会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专业培养,有效提供给教师发展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水平提高以及归属感的增强,会对学校工作提供积极的动力,从而顺利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也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
五、学校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1、家校沟通的时间以及方式
棕北中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进行基本的家长交流,其中包括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学校的建设活动,在学校公共场合(学校史馆)进行亲子互动的照片摆放。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与方法非常全面。在学校层面,开学前一周进行家长培训,每月一次家长会,每年一次家长资格证的考试和颁发(由校外专家进行考核)。每学期四次家委会主席联系会,在班级层面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家长会的安排。
成华小学,学生入学前家长培训前置,提供幼小衔接帮助;学校组织隆重的开学典礼,由于班级比较多可能分批次;每学年校长亲自两次家长培训;每学年校长组织两次家庭与孩子亲自活动;每学期与家长一起展开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五、六年级进行家长有关青春期的培训;学校组织小升初的家长学生培训;隆重的毕业典礼。
高新区和平学校,家校沟通也是比较有特色的,2、家校沟通的体系建设 对家长进行培训,获得家长的理解,能够充分发挥学校与家长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的顺利完成。四所学校的家长体系建设大同小异,都是把与家长沟通作为基础工作,在基础工作至上扎实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增加家校之间的了解。
家校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家长会、家庭亲子活动、家长培训都是常见的家校沟通的方法。社会机构与学校合作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进行培训和引导也是非常常用的方法,提高家校沟通是学校重要任务之一。
3、总结家校沟通的成功模型
总结四所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的方式,笔者总结了个基本的模型,搞好入学新家长培训,润滑学生在校期间家长观念,稳定每学期的家长培训计划,提升有教育潜质的家长,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的力量。
新入学家长具有首因效应,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校期间,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进行家长培训,促进学生学习的立体化。形成稳定的家长培训体制是制度保障,每学期2次家长培训,2次家长会,1次家庭亲子活动,形成制度保障。学生表现好的同学的家长可以作为榜样的力量进行分享,家长之间更加容易沟通,家校之间的沟通会更加有效。
六、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1、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安排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社会课程为课程体系三大内容,其中学校课程为普通知识传递课程,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的课程。三个学校基本是按照高效课堂的原则,学生做好预习,教师做好备课与课堂反馈,进行阶段性的知识掌握评价。校本课程多为依据教师的能力、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进行课程资源的挖掘从而形成体系,四所学校侧重点有所不同,社会课程由于外出实践,安全等问题难度较大有较少的涉猎。
棕北中学课程的整体规划为,基础课70%、拓展课20%、特色课10%,根据学生的能力划分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基础课提高了的基础上才能有跟多的选择。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的课程安排以月份为主,1-2月为传统文化月、3-4月为科技文化月、4月英语文化月、5月为音乐文化月、6月为美术文化月、7-8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月、9月为阅读文化月、10月为体育文化月、11信息技术文化月、12为数学文化月,依照月份为基础进行整体的课程设计。突出重点,完善主题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中间会有经典的校本课程穿插进行。
成华小学学校特色课程美术课程在8-10周结束国家课程,8周学校自主课程,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尚美的能力。
高新区和平学校,在国家课程基础之上实施特色体育课程:1-3年级4+1+1(体育舞蹈);4—7年级3+2(中考课程)。
2、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考察与考评
特色课程的开设与考评我们学校基本相似,学校成立课程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评估。
3、学校校本课程的展示
主要在学校活动中展示,运动会、元旦、十一等节日进行特色活动展示。美术作品会利用学校的文化墙进行展示。
七、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1、主题中心建设
棕北中学,以校史馆为基础的国际化建设。通过校史馆,把学校的国际化的进程,和学校的取得各种成就作为校园文化主题中心建设。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中心广场为“五指雕塑”,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把五指雕塑作为学校的文化主题中心,学校角角落落都是乒乓球桌子,体现学校的以“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教育特色。
成华小学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非常细致(有图为一些细节),主题中心是各种各样的“美”字,以及学校的教学理念“爱相伴,美相随”。教学楼内墙壁上是学生的美术作品,各种各样,以外框装裱的形式存在。校园外出有文化角落建设“c型龙”、陶罐、鱼缸等角落文化建设。
成都和平学校与传统学校没有差异,大门进入有一小广场,路上挂着校训。
2、教室内容规划
教四所学校教师内容与我校大同小异,都是展览学生的作品,学生的作业,以及作业记录板。与我们不同的是教师内绿色植物比较多。
班级指示牌通知板建设的比较有特色。
3、功能室使用情况
功能室都在使用,尤其是美术教室美术材料齐全,与我校大同小异。
4、小结,学校的主题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理念的客观载体是实实在在体现在学校的环境中。文化建设能够最为直观的表现学校的教学成果,也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学生的三观。
八、学校的特色发展 依据学校自身条件进行充分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核心素养下的自我特色之路,也充分体现了萨特的他人即地狱的哲学。
1、棕北中学的国际化教育。
2、成都科技大学附小的五指教育理论。
3、成华小学的尚美的发展。
4、高新区和平路学校的和融和教育体系建设。
九、总结
1、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学校特色的建立。学校教育理念是学校整体力量的目标,在成都之行中,四所学校目标明确,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形成鲜明特色,棕北中学依据学校家长的特点主打国际化,成都电子科大附小主打运动教育,成华小学主打美术教育,和平路学校主打九年一贯制的融和教育。每个学校都是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寻找突破口,实施名校战略。
2、人力资源的优化,人力资源是每个学校中心工作,提高学校教师家长的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是每个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这几所学校都把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提升作为出发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家校沟通提升家长的积极性。真正向人尽其才的方向推进。
3、教育核心素养的回归,在电子大数据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容易和多元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现在考试引导下的单一知识能力学习比较普遍。教育核心素养,形式为上,高屋建瓴,为学校的改革提供了方向。我们要积极学习成都四所学校的有点,紧随其后,能够在核心素养起步的阶段,在中国教育上能够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