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友访谈录活动策划
校友访谈录系列活动
“校友访谈录2010——追梦”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据成功事例了解当代社会,促在校学生坚定学习信念
二、活动名称:校友访谈录2010——追梦
三、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显严
峻,以成为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在校大学生,除保证圆满地完成学业之外,还应及时了解社会信息和就业动向。同时,由于许多当代大学生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认为只要有个大学文凭,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造成基础理论不扎实、动手能力弱的现象严重。为此我们举办此次活动以减少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困惑,改善当前不良学风。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六、活动对象:2008级本科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以及积极分子。
七、活动意义:通过采访校友的人生经历,指导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育他们珍惜时
光,激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今日我以师大为荣,明天师大以我为荣”的责任意识和作为师大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更进一步了解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差异,提早做好关于走上社会后角色转变的准备,更好 地适应工作环境。
八、活动准备:
九、活动流程:
1)寻找校友。将全体参与人员分成组,分别采用网络查询,咨询老师等不同的方式去寻找近几年从我院毕业的优秀校友人。寻找目标为曾经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毕业后小有成就,一路奋斗追梦,内心或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的,其经历能够给在校学生以启发和鼓励的优秀校友。
2)深入校友。对确定的校友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正面对该校友的大学经历和毕业后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充分的采访,同时通过曾经的老师,同学以及现在的同事进行侧面的了解。采用文字,照片,录像等多种手段做好记录。
3)宣传校友。对于所掌握的校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然后通过展牌,海报,网络等方式对位校友进行全方位宣传,让同学们对位优秀的校友进行初步了解,为参与访谈校友的积极性做好铺垫。
4)访谈校友。采用模拟访谈节目的形式,融入青春校园的元素,对 位校友进行现场访谈。访谈的过程紧紧围绕着本次主题——“追梦”展开:
①将 位校友的奋斗的经历进行浓缩定位,分别采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的歌曲名字定义(例如《倔强》、《梦的怒放》、《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等),对位校友的生活纪实与歌曲融合以mv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②邀请校友上台就坐,开始正式访谈,从在校期间的大学时光到毕业时的选择启程,再到现如今的小有成就,通过时间线展开访谈,主持人恰当把握访谈氛围,轻松而充实。期间融入信件,照片,音乐,物品等具有代表性的道具,让访谈不失乏味和枯燥,一同畅聊追梦的心路历程。
③现场互动,每个气球中提前装入了一位同学的问题,通过扎气球的游戏,位校
友来回答在座的同学们的问题。
④访谈最后,主持人进行全场总结,位校友共同献上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台下的同学跟唱并掌声感谢。
十、活动预算:
第二篇:校友访谈录
董世英:用行动谱写青春
采访人:华秀婷 联系方式:xxxxxxxxx 被采访人:董世英
编语:每个人每一天都在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篇章。或欢喜,或悲哀。酸甜苦辣。人生百态,各有各的绚丽辉煌。董世英,我们可爱的学姐,她告诉我们在大学应该要怎样去谱写,才不会愧对这珍贵的大学生活。那么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我们这位敬爱的学姐。
个人简介:她是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的一名学生,所学专业为化学教
育,在06年6月份毕业,获理学学位,同时获得“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她性格热情
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课余时间喜欢画画、旅游等,有责任心及良好的团体协作精
神,易于接受新事物,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强,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组织、宣传和交际能力,表现良好,被选为预备党员。
回顾灿烂的大学:她在大学四年期间,不断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认真学习,专业课
成绩良好,曾获院二等奖学金,被评为“三好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她还注重
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曾参加中学的科技节,去工厂见习,参与老师的科
研实验等。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还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以后胜任教师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在校连任四年学习委员,积极开展并参与班上活动,担任各个学习小组
组长,组织同学实验学习等活动,受到老师同学广泛好评。课外参加院教师职业技能赛
获创意作品三等奖,参加系社区文化节等活动,获三等奖。
华:您在工作岗位工作了这么多年,获得的荣誉也很多,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您现在的职业的呢?
董:教师这个职业比较具有奉献精神,就像以前小学课本学的,像辛勤的园丁,你们就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认真,耐心的去浇灌,而且每个人又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又要因材施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业绩,而是他们的一生,我们不仅仅要教他们一些课本知识,同时还要教他们如何做人。教师这个职业是比较清贫的职业,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是,我个人比较热爱这个职业,我愿意为这个圣神的职业奉献终身。
华:教师这个职业说真的,是非常圣神的一个职业,那么,您认为一个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董:教师具备的素质,就是铁打的身体铁打的意志。感冒发烧不能随便请假,即使请假了,回来还要照样把前面的课补上。遇到坏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且还要做到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偏心,否则会给一些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
华:用铁的意志来形容老师这个职业真的很贴切。我也是一个师范生,将来可能也会成为一位教师。您觉得我们在校师范生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提高和改善的? 董:对于需要提高的部分,师范生师范生嘛,出来当老师。
1、大学就是要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2、就是要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培养。
3、可以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开一个课,知道现在的高考考什么。
4、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增加书法课。
华:那么,面对经济危机,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在校生对未来都很迷茫,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现实问题?
董:保持平常心,现在在学校先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综合素质,谁都不知道未来的要求会怎样,但是总的一个趋势就是要求全面发展。所以现在在大学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脑袋,为将来的更多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到真正的接触社会的时候,我们依旧要保持平常心,保持的自己的专业优势。华:是啊,有了优势,我们才能和别人在竞争工作岗位的时候拉开距离,我们才有闪光点,那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
董:首先,我们学习的东西比较专一,就是老师,学习的课程也是为了我们成为一个老师所必需的,我们学习的比较全面,也就是说,我们每走的一步都是在为了做一个老师而奋斗,也就是专业对口。而且,我们在毕业之前有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普通话培训与考试,还有去真正的课堂实习,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等等。这些都为我们将来走上教师这个职业的通行证。那么,这些显而易见的就是我们的优势来。
华:学校培养人才方式确实对学生非常重要,那么您觉得在师范学院学习的几年中受益最大的是什么呢?
董:但是如果都是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最好能走进中学,去听课,去试讲,老师我感觉大学收获最大的时期就是实习的时候。那个时候才有感觉,哦,我即将成为一名教师 华:最后,请老师给我们母校师范生一些好的忠告和勉励吧!
董:给大家的勉励就是,好好珍惜人生,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不要蹉跎在游戏恋爱中,要真正的学一些东西,等毕业了工作了可以告诉自己,这四年我没有白过。年轻就是本钱,年轻是创造回忆的机会,就该用激情给自己描绘五彩的人生。等以后工作了,可以自豪的跟学生吹嘘,当年你老师我怎么怎么样。
个人心得:经过对学姐的采访,我更加认识到:大学的可贵,也让我明白了我接下去的大学应该如何去让它更加的丰富多彩。而我现在要做的,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院系活动,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同时多上图书馆,充实自己的脑袋。让自己的大学可以过得和学姐一样精彩,应该说,比她更加辉煌。我,也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谱写我的青春。
第三篇:校友访谈录
用年轻把专长磨出成绩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姓名:XX
学院及专业: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现工作单位:当报纸教育专版责编 访谈时间:2015年7月1号 访谈方式:面谈为主
2015年蒙自的夏季,知了吐着热气,有鸣潭的风,清凉了这方寸的余热,又是一年凤凰花开,又是一年毕业季。也就在这样一个季节里,很荣幸认识并采访了现任Xxx当报纸教育专版责编的陈俊学长,他是xxx升本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对于红河的成长和变化,他比任何人都感受深刻,这也成为了他不将就的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我们很荣幸有机会可以采访到这位红河州资深记者,面对学长,些许紧张,些许心跳,学长的健谈让我们这些晚辈都望尘莫及。
求职——敢于尝试
现在的大学生多如牛毛,细化出的不同专业也造就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面对每年毕业高潮,就业也越发成为严峻的话题,有多少人毕业就失业了,又有多少人还没有毕业就被公司录取了,我们缺乏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如果面临就业了,又该做出怎么的选择呢?就此,我们采访了陈俊学长,听听他对现当下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分析?
记者:学长,现在的大学生择业就业一直都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话题,我听说您在从事新闻记者这份工作之前,还做了很多工作,您可以谈谈现当下大学生应如何选择职业呢?
陈俊: 我毕业以后有机会刚好有机会,红河日报在招考,自己通过一番努力,也算是一种幸运就考上啦,并一直工作到现在,虽然在此之前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工作,但是这些,算是为自己进入红河日报的铺垫吧。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确要比我们那个时候艰难的很多,但是并不代表着找不到工作。你们需要了解很多不同的职业,可以尝试着不同的工作来锻炼自己,做一个人生的规划,然后做一个市场调查,做一个分析,在那么多的职业中究竟哪一种才真正的适合自己,才能让自己完全的投入全部的激情与热血,青春就是这样,用来拼搏,用来奋斗。或许有好几种职业都适合自己,那么要去想这几种职业,你有没有能力去胜任,老板会不会接受你,满意你的工作。但是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怀疑自己的决定。我的工作做得对不对?这个项目有没有意义?这种时不时的思量会分散你的注意力,甚至会毁掉你的计划。如果你不断的问自己这个工作不值得,你就会减少对它的努力—谁愿意在一件可能失败的事情上花时间呢?结果,这个工作定会离你而去。年轻嘛,就应该大胆,要敢于去尝试,假如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哪有会有馅饼掉下来砸到你。人生很多事情如人饮水,我只能鼓励年轻人试着喝水,尝试自己去喝各种各样的水,而不是只会彷徨问人:“你是如何喝下这口水的?”
听了陈俊学长的一席话,感慨万千。其实我们不是怕找不到工作,连尝试都不愿尝试,又怎么能找到工作了。很多大学生认为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可是高薪的工作,会要你吗?人生很多经验,是只有我们自己可以体验、别人夺不走的资产。
定位——从实际出发
认识自己,找对个人的位置。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迷茫,我该做什么,我有什么样的能力,我需要锻炼什么,我的专长又是什么?我们总会听到旁人说,现在这个年代哪个专业吃香,哪个行业热门,哪个行业最能解决温饱,就一窝蜂去做,可是连自己的定位都没有找准,又怎么能做好呢?就此关于大学生的定位问题,我们采访了陈俊学长,谈谈他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定位问题的?
记者:我们在学习中总是无法准确的找好自己的定位,连自己的专长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被渐渐磨灭了,我听说学长从初中开始就喜欢文学作品,一直延续到现在,学长的文字功底也是非常扎实的,学长可以谈谈大学生应该怎么定位,怎么把专长发挥出来吗?
陈俊:就像你们所言,我从初中就很喜欢文学作品,那时候会自己把生活费剩下了,去买书来看,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新媒体,看书都很方便了。我现在是红河日报当报纸教育专版责编,这份工作和我热爱文学有着很大的关系。做编辑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字工底,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社会阅历,成为编辑,首先是一名很有优秀的记者,编辑要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无法成为一名编辑。我觉得当你对什么比较感兴趣,那个往往就是你的专长,你对什么更乐意去做,就更容易成功。最怕的是,你没有花心思去打磨乐意做的事情,它永远只是半成品。一直困在别人口中的“你好像不错”“你好像很有潜力”,但始终没有看到这份潜力变成现实。关于定位问题,就是认识自己,找对个人的位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要从实际出发,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业的定位,降低自己的定位和要求,就业目标实际一点,在平时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来学习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定位好后,对自己做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才能去分析自己对这份工作的掌握能力。
想想我们怕是连自己的专长都还没有明白是什么,有怎么能坚持下去呢?很多迷茫的时候,我们会害怕,会恐惧,可是我们为何不从实际出发,不从自身出发呢?当我们找准定位,不再羡慕别人的时候,就是有了自己乐意做的事情了,不然永远也无法脱离迷茫。
嘱告——充实提高勿荒废
大学四年,恰似白影过隙,时间其实会很快,每一年的凤凰花开,就是一届毕业生踏出红院,步入社会的时候,会不会有很多人后悔大学四年没有好好读书,没有好好珍惜那段纯真的爱情呢,没有在曾经自己热爱的哪个社团里抛头颅洒热血呢?红河学院的社团品类繁多,各式各样,那么社团对于个人而言有什么价值呢?这大学四年我们该如何度过,才不枉青春这个美丽的词语。就此,我们采访了陈俊学长,听听他对学弟学妹们的大学嘱告。
记者:学长,我们学生啊,现在接触社会、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并不多,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名目繁多的社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吗?
陈俊:社团是一个过程,是介于社会中间的一个环节,社团本身会组织一些活动,你在社团里面参与活动,比如这次这个活动,是需要你来做策划,你来组织,这其实在无形中就锻炼了你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这对于你以后步入社会而言,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锻炼价值。就拿我来说我在大学的时候加入的是莽原文学社,一方面是我比较喜欢文学,在社团里面可以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这无形就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是莽原文学社会定期组织活动,我借此就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这些都是为我成为一名编辑做了铺垫。
记者:学长,你是03年学校升本后的第一批毕业生,见证着红院的成长和改变,所以,学长可以谈谈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吗?
陈俊:建议啊,那我随便说点了,现在的大学生呀,我见到太多了,就是太懒了,事情不到十万火急就不会去做,也太安于现状,没有一点危机感,我简单的谈谈我的建议啊,主要是有三方面。第一:树立远景:迈向自我塑造的第一步,要有一个你每天早晨醒来便为之奋斗的目标。须即刻着手建立,不要往后拖。你随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改变,但是不能一刻没有远景。第二:把握好情绪:人开心的时候,体内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获得新动力。而令你开心的事不在别处,就在你身上。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找出自己的情绪高涨期用来不断激励自己,不段充实自己。第三:立足现在:锻炼即刻行动的能力。不要沉溺在过去,也不要耽溺与未来,要有梦想、筹划和制定创造目标的时间。不过,一切就绪后,一定要学会脚踏实地、注重眼前的行动。当然你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当你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百分之百的责任的时候,你的意志就会变的强大,你也很难会因为各种困境而感到挫败,因为你已经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总之就是不能让自己懒,惰性的养成很快,要改掉就很困难了。大学四年尽量不要让它荒废,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对得起年轻这个词语。
结语: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生活的方式也一样,我们唯一可以做好的事情就是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年轻这个词语,以逸待劳,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是会被这个残酷的社会所鄙视、所淘汰,我们需要不断的充实和提高,用年轻岁月把专长磨出成绩来。
第四篇:《校友访谈录》格式标准
传递美的使者
——访94 届校友、杭州天沁服饰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敬杉
校友名片:敬杉,女,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94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校友,现任杭州天沁服饰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成品研发总监。大四时,就曾斩获第二届“兄弟杯”中国国际请你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铜奖。毕业后,成为英国 Pelican trading ltd公司的中国首代。1999年,她在法国设立公司 Dinacre S.A.R.L,2004 年在杭州设立天沁服饰工贸有限公司。
寄语:祝母校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她,怀揣理想,勇敢翱翔;她,奋勇拼搏,见证成长;她,海纳百川,优雅大方。她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走出来一条越来越宽广的道路,路上风雨彩虹,一路磨砺,一路见证。她,便是敬杉。
一个人 一个梦想
或许她是个幸运的人,自从初中在心中埋下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的梦想的种子后,梦,便不断成长。或许其中有坎坷,有艰难,甚至可能有过想要放弃,但她总算坚持了过来,终于在大学如愿以偿。
在这里,她的梦想得到了初步的成长,无论是那么一群“甘为人梯”的老师,还是丰富的学生工作,都给她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即便到现在,她依旧记得那位像妈妈一样的王迎宪王老师,正是与王老师的一次偶遇,拉开了她在校时装表演队做编导的序幕。除此之外,还有在她准备“兄弟杯”比赛之时,帮助她打开扎染工作室的大门,使得她能够顺利完成作品的朱小航老师,每提起她们,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正是在这群开放包容,积极鼓励自我发展、张扬个性的老师的帮助下,她的梦想顺利起航。
大学丰富的学生工作也为她打开了一扇门,跟喜得宝的合作、校庆音乐剪辑、管理模特等一系列的工作都让她获益良多,能力得到了锻炼。除此之外,她涉猎服装专业、励志、传记等等方面的书籍,广泛阅读,不断的充实自己,为自己的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 一段往昔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科班出生的服装设计师,敬杉深刻认识到那个时代的人对美感的需求是被压抑的。大四那年拿到“兄弟杯”的铜奖,颁奖人杜钰洲对他们获奖者说:“希望中国服装在你们这一代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这句话激励着敬杉不断前行,从那时起,她明白也承担起社会和时代的所赋予她的责任。
毕业之后适逢国际贸易人才紧缺之时,敬杉成功进入一家国营外贸公司,后被公司最大的客户看中,成为英国 Pelican trading ltd 公司的中国首代,负责中国采购。但是深谙 “ 求真求实,创新创业 ” 理念的她,心中的品牌时装梦依旧。于是,1999 年,她 在 法 国 设 立 公 司 Dinacre S.A.R.L,2004 年在杭州设立天沁服饰工贸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实体工厂。
敬杉形容自己的工作史就是中国的外贸发展史,一开始她做的是全贴牌代工的 OEM,然后发展为 ODM,设计款式给法国、意大利等外国客户选择,在竞争中与法国、意大利的品牌商进行切磋,并在巴黎设立第一个贴牌销售点。经历了 2008 金融危机后,她断然决定放弃 OEM 和 ODM 业务,发展自有的品牌,进入 OBM 时代。
与此同时,敬杉也一直在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成熟度。在早期,“劣驹驱逐良驹”,市场混乱,而近些年更多的人则愿意选择相信品牌。正是这种市场时机的到来,敬杉成功将 Comme to(i恭黛)引进中国市场,并且建立价值导向性,严格把关质量,用心、努力做好品牌,诚心对待消费者,为客户灌输精品概念。这一试水的结果是喜人的,在全国的知名百货中心,Comme to(i恭黛)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市场的正向评估也给予了敬杉莫大的力量。
未来,她想要将自己的公司和品牌发展得更加完善,也在与天使投资人进行接洽。但是她更想做的是,在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之后,自己能够成为服装界的天使,投资未来的服装界新人,把机会提供给年轻人。
一个人 一种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她的坚持。在法国学习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她对法国有着浓烈的感情,在她看来,兼容并蓄,为许多大师转型之地的巴黎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能够帮助人脱离自己的文化看待差异。在“西服东渐”的时代,东西合璧才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要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发现美,表达美,放大美。设计需要创新,而创新是继承地去发扬,她举例说三宅一生就是强调要发现和服背后的精神,但是在继承的同时也要反映当下,吸收发展,鼓励个性化。这些不仅仅是她的设计理念,更是她的精神。
她形容自己是“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物质和精神的平衡是她的追求。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位,有些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些人消极避世,她主张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社会就像森林,有参天大树,也要有地衣,这样的生态才平衡和完整”,这是她的观点,“南汀格尔和比尔·盖茨都是一种选择,我们需要的是自我定位准确,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角色”。而对于大学生,她提出了五点建议:要终身学习,这种品质永远不会过时;要有自理自控能力,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健康生活,愉快工作;要培养自己的情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要培养财商,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要培养抗压抗挫折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除此之外,她还提出“团队合作很重要”因为对就业方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团队合作。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殊途同归,而“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她淡然地面对一切,温婉而谦和,历经时光的磨砺而愈加美丽。
“花的泡沫祝福我无锚而漂泊,语言难以形容的清风为我添翼”,法国诗人兰波的这句诗是敬杉微博上的签名,也是新一季设计的主题概念。喜欢看电影的她在 2011 年秋冬季选择的“盗梦空间”的概念,这一次选择了一句诗,下一次又会是什么?我们期待着这位从容温和的女子下一次带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美丽。
原作者/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编辑部
文本编辑/李韩 施琦馨
第五篇:访谈录策划稿
关于大学生学车热背后的冷思考
————《生活对对碰》节目策划书
一、节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车的数量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飙升,学车、考驾照在社会上成为一种时尚,这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校大学生考驾照的很多,不少人都把汽车驾驶当做一项就业竞争中的技能优势,也算是为求职做更好的准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留下了隐患。同时,在学车过程中,大学生们必然与驾校要打交道,两者之间产生摩擦是必然的,而这种摩擦似乎有日渐升温的趋势。
二、节目目的
本节目希望通过教练、大学生以及相关人士之间的沟通,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大学生群体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它,并且希望驾校作为教导的一方,能够发挥它的协调作用,尽量协调好与大学生学员之间的相处关系。总之,本节目期望相关人士能够对学车热这一现象冷静思考。
三、节目主题
关于大学生学车热背后的冷思考————《生活对对碰》
四、节目时间
2010年 5月20日晚19:30分
五、节目地点 XX演播室
六、工作安排
节目策划:唐敏芳、余兴红、陶莉莉 主持人:陶莉莉
嘉宾:学生嘉宾(唐敏芳饰)、教练嘉宾(余兴红饰)
七、节目内容
主持人简称主持,学生嘉宾简称学,教练嘉宾简称教练
主持人:(以下简称主):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这一期的生活对对碰。近期,大学校园掀起了学车热,而且有愈演愈火的趋势。但是现象背后存在隐忧,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期节目,让大家正确对待,冷静思考这一现象。在我身边的,是我们请到的嘉宾。首先介绍一下,在我左手边的这位是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得李同学,你好。我右手边的是我们城南驾校的周教练,你好。
嘉宾合:主持人好,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晚上好。
主持:那么,对于大学校园里的学车热,李同学持什么态度呢?
学生: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讲,掌握开车这项技能已逐渐成为一项普遍需要,许多大学生选择利用暑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参加驾驶培训,都为获得驾驶证而努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如今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这也是为毕业后找工作增添砝码,从而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主持:不知我们的周教练对这一现象又是持什么看法呢? 教练:的确,如李同学所说,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开车这项技能是可以增添砝码。我们驾校自然对于那么多学生来报名学车,是非常乐见其成。这毕竟是对于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而且大学生学车学得快。但是,学生族学车,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取得驾照后,他们会在迟两年再接触车子,买车、开车,到那时,肯定会手生,开车会有问题,很容易出事故。
学生:周教练,这一点,我不是很认同,开车是一项技能,学会之后,就像一项运动一样,稍稍回忆熟悉一下,应该是可以再熟练的。问题也是可以克服的,可以拜托熟人带一段时间,熟悉路况。
主持:呵呵,节目一开始,我们的周教练与李同学就已经进入状态,各持观点,针锋相对。也就是说,学车作为一种就业砝码这一观点,两位都是同意的。那么,对于,这一观点,两位不知可否提供一些比较实际的例子提供参考。
学生:我的学长在上海某外企公司应聘时,和另一位求职者一起闯进了最后一关,双方在各个方面都旗鼓相当,但由于学长比对方多了一项驾驶专长,最终从这场选拔中胜出。同样,在我最近去参加培训的一位今年刚毕业于南昌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也告知,他们毕业后去竞聘时,几个差不多条件的人,公司最终录用的就是拥有驾驶证的。
教练:部分大学生暑假学车是家长要求的。一位同学的父亲说:“孩子现在有这么充足的时间,就该鼓励他多学点东西,不单是为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更是为了掌握一项技能,虽然学车后家里没车让他开,但还是先考了本再说。”
主持:如此看来,现实的确是很紧迫地要求大学生有这一技能。接下来,我们节目组也做了一些相关的调查,那么下面来看一下我们的调查数据、。
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率逐年递减。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2006年71.9%、2007年71%、2008年68.5%、2009年68%。
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每年有几十万毕业生不能在当年找到合适的岗位,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将会持续严峻。
那么,我个人也有所耳闻,驾校与学员之间,有时会因为费用明细不清,或者教练的态度等问题,与驾校产生摩擦。不知李同学是不是有亲身体会?
学生:恩,我的确有一些个人体会。我报名的驾校,报名费用是2900元,但是具体这些钱时用到什么地方,不是很清楚。问教练或是联系报名的工作人员,他们自己也有些含糊。这就导致我们学员更见不清不楚。再者,除去报名费用,到了考科目
一、科目
二、科目三的时候,还有其他场地费、保险费、包车费等等,名目特别多,有些费用究竟是必要还是不必要,都搞不清楚。
主持:李同学对于驾校学车的费用问题比较关注。那么,周教练,对于驾校的费用问题,可否给自己的一些见解?
教练:费用的话,按照实际花费,的确需要这么多费用。可能平常稍微会贵一些,驾校在针对在校大学生这块潜在的巨大蛋糕,也会在暑期这个黄金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措施。我们城南驾校报名点,凭学生证可享受一定的学费优惠,学费可以分期付款,对应届生毕业生实行优先送考。暑期是大学生学车的高峰期,也是驾校盈利的契机,优惠措施是也重要的“促销”手段。假如,学生觉得在校学习阶段学车太贵的话,可以选择在暑期报名学车,这样也更容易集中练习,提高开车技能。主持:既然如此的话,我个人建议,考驾照也不是求职必需,而且学车费用较高,大学生要考虑自身经济状况量力而行。
学生:周教练,除了费用问题,我想向您请教,很多驾校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潜规则,然后,这些所谓的规则可能就会影响学员与教练之间的良好关系,您对此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吗?
主持:我们的李同学,向周教练发难啊,希望周教练不要介意,能够在我们的节目上尽量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练:关于潜规则,这个不太好说,虽然各方面都曝料比较多,但是真假难辨。对于我自己所在的城南驾校,这种潜规则还是可以避免的,驾校提高教练的收入,月收入5000,学校一旦发现有人向学员索要好处,立马处分辞退。这种做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主持:关于学员与驾校之间的关系话题,先到这里,下面,我想请两位嘉宾重点阐述一下大学生驾驶存在的隐忧,周教练,先请。
教练:每期驾驶学员中,大
一、大二的学生和即将入学的准大学生占了八成。而合格驾驶人应具备过硬的驾驶作风,娴熟的驾驶技术,成熟的的心理。这些素质的取得,是要经过长期的精心培养、刻苦磨炼才能得到的。但是,许多大学生驾驶本一旦到手,认为目的已经达到,立刻就会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心理,很少有人再把练车、学习交通法规当回事;再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是无车可开的。
学生:那么,周教练是否想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大学生学员的交通法律、法规意识,安全行车意识和驾驶技术,不但不能得到不断强化和提高,相反,已经掌握的本领还会与日俱“退”。因此,大学生驾驶人充其量不过是一群有证龄无驾龄的持本族而已,一旦驾车上路会给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给用人单位,甚至给自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教练:对,李同学,我的观点就是如此,但是,这些如你之前所说,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克服的。首先,严把驾驶人培训、考试关。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驾校和驾驶人考试机构要不断增强对社会和驾驶人负责的责任心,决不放松或降低对大学生培训、考试时的要求和标准。
主持:我个人认为,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学驾驶。会驾驶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提前学驾驶弊大于利。依我主持人的愚见,除少数有车开的大学生外,其他同学考驾驶证的最佳时间应在毕业后、就业前。因为这时候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把驾驶技术学到手;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大学生,车管所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向他们陈述利害关系,劝说他们不要考驾驶证。
学生: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就是加强对持本驾驶人的管理。建议公安部出台规定,对长期不开车的驾驶人实行登记管理,即要求他们按向车管所提供已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和实际驾驶训练的证明,从制度上保证他们驾驶等各方面的素质能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主持:关于大学生学车隐忧,我们的周教练与李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总体来说,大学生学车热,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广大大学生莫盲目跟风,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清楚再付诸实践。包括学生在内的周边人群,也应该冷静看待这一火热风潮,不要一味褒或是贬。驾校方与学员方也可平心静气进行足够的交流,来协调彼此之间的矛盾。那么,感谢我们的嘉宾来参与我们的节目,非常感谢李同学与周教练在节目中的真诚见解,也感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收看我们的节目,下期节目准时再见!
八、节目总结 多一门技术,就如多一扇窗户,它会使房间更加明亮!同学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要边走边看,边走边学,更要的冷静的思考,不可狂热的去追随一种所谓的风尚。大学生、教练,以及相关人士在学车中的沟通也是一项考验,学问多多。希望这档节目——《大学生学车热背后的冷思考》,能带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这是“生活对对碰”节目组最大的欣慰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