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东明县林业局
“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当前,积极开展林业与气象合作,充分发挥部门协作优势,做好森林火灾、经济林丰产栽培管理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对于防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加快经济林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一法两条例”规定精神,与气象局签署了《气象林业合作协议》,按照“信息共享、合作研究、优势互补、平等互利、联合发布、服务林农”的原则,围绕林业建设的需求,广泛加强在加强森林消防、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气象灾害防御等方面的合作,为全县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合作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季节、温度、湿度、小气候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我们针对气候变化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加强科研合作,把气候变化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气候变化对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危害及种群动态的影响、异常气候条件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关系以及小区域气象与生产性短期预报作为当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气象服务工作的研究重2-的涝灾,更会给全县经济林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影响了经济林效益的发挥。县气象局高度重视气象与经济林发展的内在联系,加强果树花期冻害及夏、秋季降雨气象服务工作,使林业部门对花期冻害防御和夏、秋季的防洪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协助果农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天气特点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防御技术和生产建议,为全县林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下步工作中,建议断续加强同气象部门的广泛合作,气象部门能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准确的网上信息共享平台,为全县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贴切的服务,促进全县林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O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第二篇:XX镇开展“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汇报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督促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月25日,XX镇人大主席团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通知要求和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全镇科技进步执法检查方案。5月9日,我镇组织召开了科学技术进步执法检查动员会,镇人大主席团成员、镇政府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镇直单位负责人、主要企业负责人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对在全镇开展科技进步执法检查工作作了部署,并对搞好这次执法检查提出了具体要求。5月11日—5月20日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自查,形成了自查报告。5月21日—5月28日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市、镇人大代表听取了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汇报,召开了1次座谈会,查阅了有关资料、实地察看了企业2家。现将这次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科技进步法》自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科技进步工作有了明显成效。
(一)科技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一是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有关政策文件,强化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积极营造有利科技发展的宽松环境。二是加大了对科技进步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资料、宣传车、宣传橱窗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科技人员对科技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断增强了全社会的科技法制观念。三是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积极配合好上级部门举办科技活动周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展览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科技知识。
(二)科技投入渠道进一步拓宽。近几年来,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对科技投入作了很大努力。一些企业加大了企改投入。2005年,全镇限上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3%。通过技术改造,涌现了荣昌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源诚皮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社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促进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京华陶瓷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迅速崛起。这些都为推动全镇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科技服务经济进一步深入。随着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力度加大。粮食生产良种率达到100%,除草剂、薄膜覆盖、林果套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大棚蔬菜、规模养殖等农业科技重点项目显现成效,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农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效益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势看好。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如京华陶瓷有限公司开发的造粒粉,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成为我镇镇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近几年来,我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科技兴镇、开放活镇”的发展战略,重视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改投入、优质服务等方面重点支持,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全镇工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已达5家,其中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3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仍需加强。一是工作标准不够高。科技工作虽然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但是工作没有制度化、经常化,听取科技工作的工作汇报少,解决科技工作的难题少。二是法律法规宣传不够广泛。在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上虽然力度也比较大,但对农村等薄弱环节和地区宣传效果欠佳,群众科技意识和法律观念还比较淡薄。三是科普知识的宣传不够深入。有的宣传方式比较单一,科技知识普及程度不高、效果不太好,全社会讲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不浓。
(二)科技投入相对不足。镇政府对于科技工作实行实报实销制度,每年投入也不少,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等客观原因限制,科技投入的增长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对技改、科研、新产品开发、中间试验和科技成果推广的资金投入也是不足,以致很多有发展前途的高科技项目无法引进,先进科技成果无法推广。
(三)科技人才非常缺乏。由于政策环境的原因,科技人员失去了在基层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托和立足点,致使乡镇农业科技人员非常缺乏,具有中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仅有数人。大量的科技人员集中在市直机关,形成上多下少的倒“金字塔”型分布结构。
(四)服务体系没有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够健全,特别是信息服务体系薄弱,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力量不足,时效性较差。
(五)管理职能不能发挥。现在乡镇科技工作已经并归农业服务中心,管理手段乏力,经常处于要执法无权力,要技术无人才,要支持无资金和难谋事、难办事、难成事的境地,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XX镇人大主席团
2006年5月30日
第三篇:省人大安全生产法 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省人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来源: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06-06-28 阅读次数: 1723
(2006年6月23日)
尊敬的文升副主任及检查组的各位领导: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四周年之际,省人大常委会在遵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充分表明了省人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极大关心,对遵义安全生产发展的关注和关爱,必将推动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好转。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将我市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的情况汇报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全市安全生产总体发展态势
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在各级人大的监督和政协的支持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安全生产。在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连续六年实现“双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2000年分别下降15.69%和37.5%,2001年分别下降12.3%和5.25%,2002年分别下降17.78%和2.96%,2003年分别下降19.82%和3.45%,2004年分别下降21.53%和1.78%,2005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906起、死亡346人,同比分别下降1.31%和8.47%。2001年荣获“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一等奖。“十五”期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387起,死亡1636人,与“九五”期间同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和8%。今年1-5月,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30起,死亡112人,同比分别下降10.44%和8.94%,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但煤炭、铁路等行业事故死亡人数有所回升,形势依然严峻。
二、全市重点行业基本情况
(一)煤炭行业基本情况
1、煤炭资源状况
遵义是全省重点产煤地区之一,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煤炭资源拥有量210.47亿吨,查明资源量62.1亿吨,占拥有量的29.5%;探明和控制储量9.84亿吨,分别占拥有量和查明量的4.7%和15.8%。
2、煤炭生产企业情况
2005年,全市共有地方合法煤矿313对,设计年生产能力2022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6.46万吨,其中,生产及技改矿井208对,设计年生产能力921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4.42万吨;新建矿井105对,设计年生产能力1101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10.48万吨。全市煤矿主要分布在桐梓、习水、仁怀、遵义、汇川、绥阳六县、区(市),其煤矿数量占全市煤矿总数的97.5%,东部六县共有8家3万吨的合法煤矿。
此外,我市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煤矿管理的决定》(黔府发[2001]6号)以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家庭生活自用煤矿采挖管理的通知》(黔府办发[2000]172号)精神,经当地县、区(市)政府确认,市政府批准同意的农村生活自用煤矿101个,按照《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黔党发[2003]17号)精神,我市农村生活自用煤矿全部停产整顿。
3、煤炭生产需求概况
2005年,全市地方煤炭产量1103万吨,征收煤炭税费3亿多元。煤炭产品主要流向为:供应习水电厂、鸭溪电厂、遵义电厂电煤共443万吨,供应本市工业、农业、商业等生产用煤约260万吨,供应本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煤约270万吨,通过公路、铁路、水路外销渝川、两广等地煤炭约130万吨。2006年1?5月产煤 吨,同比 %,预计全年产煤1300万吨,煤炭需求约1700万吨,产需缺口400万吨。预计到“十一五”期未,全市煤炭年需求量约为4300万吨,规划设计年生产量约为5000万吨(其中现有矿井整合后设计年生产能力2790万吨,重点项目配套建设设计年生产能力2256万吨)。
(二)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道路435条,主要道路通车里程达186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9.6公里(贵遵高速51.6公里,崇遵高速128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0.96%;国省道1714.4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9.2%;县乡道16921.6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90.8%。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41388辆,驾驶员218731人。全市有交警支队1个、交警大队14个、中队46个、有交警458人;有3个省直属高交警大队,共有警力28人(贵遵高速四大队10人,崇遵一大队9人,崇遵二大队9人)。
三、加强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搞好安全生产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是政府职责的施政体现,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2次以上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市委有2名领导联系安全生产工作。市政府每年都要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关于安全生产有关工作的市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每年组织全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以上。市人大、市政协领导每年都参加市安委全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对安全生产提出建议和意见;今年市人大主任会议还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煤炭安全的汇报。市委傅传耀书记、市政府卢守祥市长多次对安全生产重要问题作出批示,并经常深入基层、企业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各级政府按省政府要求按程序选配专职领导,市政府已选配了煤矿安全专职副市长,年产煤在100万吨以上的遵义县、习水县、桐梓县、仁怀市都选配了专职分管领导,一些年产煤30万吨以上的乡(镇)已选配了专职乡(镇)长。全市所有煤矿均派驻了煤矿安全监督员,各乡(镇)都明确了交通安全协管员。
(二)结合安全实际,创新监管机制
结合遵义安全生产实际,我市先后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和办法。1997年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安全生产事故责任金管理办法》,2001年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重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煤矿管理工作的决定》,2003年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保证金制度》,2004年制定并实施了《遵义市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遵义市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实施细则》、《遵义市加强非公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遵义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定期向社会公布制度》,2005年以来,又先后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安全生产问责制暂行办法》、《遵义市安全生产执法规则》、《遵义市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遵义市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方案》及情况通报制度、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细化或量化了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受到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安委的好评。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我市即将出台《遵义市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基本规范》、《遵义市煤矿安全生产量化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督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等级、上台阶。
(三)狠抓指标控制,落实各级责任
一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到基层。每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区(市)政府都要签定大安全目标责任书,分管煤矿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副市长要与各县、区(市)政府签订煤矿、道路交通及消防安全包保责任书。各县、区(市)也及时把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基层和生产经营单位,逐级签订包保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实行市政府领导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2003年拟制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包保”责任制的通知》(遵府办发〔2003〕34号),2004年又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包保”责任有关工作的通知》(遵府办发〔2004〕28号),各位副市长在安排、检查工作时都强调安全生产,而对“包保”地的安全生产更是倾注了很大精力,经常深入基层、企业、交通要道和重要岗位指导和督促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市安委办每月都对各县、区(市)指标控制情况以简报的形式通报全市,每季度都通过《遵义日报》向社会公布各县、区(市)指标控制情况,对超控指标的单位实施行政问责,提出警示和整改意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有效地控制了各项安全生产指标。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一是广泛开展宣教工作。各级各部门以《安全生产法》宣传为契机,以创建“平安遵义”为载体,以“四五”普法为抓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五进”活动,把《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煤炭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四五”普法、“四在农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以会代学、有奖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橱窗墙报、电视专题、远程教育、露天电影等多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重大举措、先进经验和反面典型,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百社千村、入百企千校、惠千家万民”宣传教育活动。目前,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128个、村寨2225个、企业481家、学校1450所、家庭11493户,创建“文明社区”28个、“文明村寨”33个、“文明学校”35所,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第五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二是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市、县(区、市)两级煤炭安全监管和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按照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各地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执法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资格、安全技能、安全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培训等。2005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共举办各类安全教育培训班30多期,培训乡(镇)长、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8500余人。各类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认真搞好岗前和在岗安全教育培训,共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6万多人(次)。其中,培训煤矿特种作业人员8期1872人,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值班员2期450人,煤矿工人26000人(次)。“十五”期间,全市招聘煤矿专业技术人员43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9人,中级职称的233人。
(五)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行政执法
1、煤矿安全方面:一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每次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中,都要深入现场、深入井下,对煤矿进行监督检查,既督促煤矿建章立制,又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对发现的隐患和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对不按要求执行煤炭监督管理部门下达的指令和存在安全隐患又不及时整改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手软;二是煤炭、安监、煤监部门督促煤矿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重点监督煤矿企业制定和落实防范安全事故的措施,事故应急预案,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停产煤矿整顿制度,重大隐患的防范和专家论证制度,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下井带班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对未建立或落实不力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不按规定要求整改的进行严肃处理;三是依法严格执行“六证”管理,在证照年检中,实行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检,对在检查和抽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责令限期整改。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不予年检,并暂扣有关证照。
2、道路交通方面:一是加强路面管控力度。以国道、省道、辖区主干道为重点,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严厉打击客车超员、无证驾车、超载超速、酒后驾车、违反交通信号等13类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重点违法行为,并严格执行客运车辆违法信息抄告制度,抄告率达100%,加大了交通违法信息的录入工作,有效的震摄了交通违法行为,在全市形成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二是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客运车辆、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危险剧毒物品运输车、打击假牌假证、无牌无证、挪用号牌及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专项活动,继续深化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和平安畅通县区的创建工作,切实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三是合理及时调整勤务安排,在中心城区推广“点、线、面一体化”、交、巡警合一的执法模式,在国、省干道和县、乡公路全面实施“区段化”管理,实行量化考核,提高了民警的上路率、管事率。同时又及时掌握了公路上的治安状况,积极与道路沿线派出所等部门联系,加强治安联动,严厉打击了车匪路霸和利用交通工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打促防,以打治乱,净化了交通治安环境。
煤矿和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严格执法和管理,推动了整个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六)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双基工作
煤矿安全方面:去年以来,各地共投入1亿多元用于煤矿通风系统、瓦斯监测监控联网、企业安全技术改造、设备维修等建设。所有煤矿基本实现了矿车运输、绞车提升、主扇负压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电缆下井、矿灯照明。到目前为止全市300处煤矿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60处安装了瓦斯抽放系统,160处煤矿使用了金属支护(其中49处煤矿使用液压单体支护),30处煤矿使用了机车运输。交通安全方面:去年以来,市、县(区、市)交通、交警、公路、农机等部门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危险路段整治改造、交通警示标志、交通安全村、农机平安乡(镇)等建设。安全基础方面:今年,我市各级将投入200多万元创建安全示范乡(镇),围绕抓基层、打基础、强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全市全面开展。
(七)突出监管重点,深化专项整治
近年来,我市始终以煤矿、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为重点,立足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煤矿专项整治
(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1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市政府及时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由分管煤炭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的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严厉打击非法煤矿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严厉打击非法煤矿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实施意见》(遵府办发〔2005〕125号)。市、县(区、市)两级按照“五整顿四关闭”的要求,对辖区的煤矿进行逐矿检查排查,相关部门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而被停产整改的煤矿及时暂扣有关证照,下达停产整改指令通知书。为了使所有停产整改的煤矿真正做到停得下来、改得彻底,市、县(区、市)两级加大对停产整改煤矿的监管力度,采取登报接受社会监督(2005年11月11日,市整顿关闭领导小组在《遵义日报》上公告了93家停产整顿矿井名单)、明确驻矿监督员跟踪监督、成立检查组巡回检查等措施进行督促整改。为了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市政府于去年10月份组成了五个联合检查组到全市产煤县、区(市)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并对县、区(市)验收上报合格的93家停产整改煤矿进行了逐矿复查复验。90%的停产整改煤矿按要求整改达到了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其余经整改后仍未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被列入关闭对象。(2)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黔委厅字〔2005〕56号),我市在整顿关闭煤矿工作中,第一批必须关闭的煤矿是48对,为了切实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配关闭煤矿任务,接受任务的县、区(市)随即召开分析会、座谈会。市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的筛选,按时上报了关闭煤矿,经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公告,我市第一批关闭煤矿分别为桐梓县13对、遵义县10对、仁怀市5对、习水县15对、汇川区1对、绥阳县1对、湄潭县1对。为了及时彻底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市整顿关闭领导小组于2006年4月12日在《遵义日报》上公布了46对关闭煤矿名单。4月20日,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煤矿关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市府明电〔2006〕73号),《通知》明确要求对关闭煤矿供电部门立即停止供电、公安部门立即停止审批炸材,供电、公安部门令行禁止。4月底,全市46对关闭煤矿已全部关闭停产。目前,有10对矿井停产封闭,有36对矿井停产整合,整合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我市第二批煤矿关闭指标已分解到产煤县、区(市),现正在筛选、排名,落实之中。(3)积极推进瓦斯治理。由于我市煤矿多为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市政府对此历来高度重视。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及“淮南”会议召开后,各地、各部门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瓦斯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市、县(区、市)两级政府及时成立了煤矿瓦斯整治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负责同志和行业部门联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2005年9-10月,市政府2次组织市安监、煤炭、发改委、监察、公安、经贸、国土、工商、遵义煤监分局等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的10个督导组对全市煤矿进行了督查指导、许可验收和技术“会诊”,督促企业投入整改资金432万元,解决“一通三防”问题隐患107处。指导帮助企业通风能力核定、建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目前,全市各县、区(市)均实行了瓦斯检测日报、采掘计划月报、井下采掘图纸季报、巡回检查督导等制度。
2、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按照“五整顿”、“三加强”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04〕12号)及《省公安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黔公通〔2004〕75号),重点开展了打击国道、省道及乡村道路的“双超”、“二无”和公路客运安全及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类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21次,出动警力41826人(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46178人(次),交通违法信息录入30余万条,其中查处重点违法行为:无证驾车6950人(次)、酒后驾车182人(次)、超速行驶5013人(次)、违法超车4107人(次)、违法装载行驶70231人(次),更正“大吨小标”车辆5836辆,吊销驾驶证95本,暂扣车辆8488辆,暂扣证件3735本,治安拘留325人(次)。为加强道路交通的源头管理,全市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清理从业人员127人,强制培训安全管理员160多人,危化车辆驾驶员34人,督促21个企业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145处(个)。检查乡村便道716条,整治低速黑车入户716台,强制报废低速车178台;水上交通突出整治渡运安全秩序、短途客运和旅游客运安全秩序,狠抓“四客一危”的执法检查,打击“三无”船舶非法载客运输,开展库区专项整治,检查各类船舶1656艘(次),渡口396处(次),纠正违法行为192艘(次),拆解取缔“三无”船舶34艘。去年以来,我市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校园安全、旅游等行业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消防火灾、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等事故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八)严把市场准入,严格行政许可
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为契机,依法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按照《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32号),认真做好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申请、颁证工作。全市254对生产矿井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安全生产许可申请,其中207对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另有47对已通过省、市有关部门验收,证照正在办理中;1289家非煤矿山,1235家提出安全许可申请,已受理1235家,发证925家;294家危化品从业单位,289家提出了安全许可申请,按照许可权限有关规定,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289家,其中,生产企业38家,甲类经营许可证220家,乙类经营许可证31家;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25家,其中生产企业11家、经营企业13家已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并发证;建筑企业应申请安全许可证116家,108家通过审查发证。
(九)加大责任追究,严肃查处事故
为加大控制指标执行情况监控工作,2005年10月,市政府对超安全控制指标的汇川、凤冈、仁怀、桐梓等四县、区(市)政府实施了行政问责,有效推动了全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和“四不放过”原则,对仁怀“8.25”、桐梓“10.1”、习水“10.2”等一批煤矿和交通重大事故、典型事故进行了重点查处。2003年10月以来,共有86名国家工作人员因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被处理,其中县级干部2人,科以下干部84人。2005年发生应由市人民政府和市安监局批复结案的安全生产死亡事故39起,已批复结案39起,在规定时间内的批复结案率为100%。现正在按 清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全市国家机关、国企人员投资入股煤矿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清理,全市有32名个人和3个单位投资入股,涉及18个煤矿,入资2039.61万元,现已全部撤资。
(十)加强救援建设,提高处置能力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下发的应急救援预案,市政府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去年12月,市安监局、红花岗区政府在中心城区组织进行了危化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同时,市安监局、市煤炭局、遵义煤监分局还经常督促煤矿企业开展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处置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在重特大事故抢险救援方面,我市成功处置了“2005.3.11”遵义市长征电器电镀厂危险化学品仓库垮塌,剧毒化学品散落事故;“2005.12.19”遵义县三渡镇鑫源煤矿冒项特大事故,井下18名矿工获救生还。
(十一)加强舆论监督,发挥社会效应
各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先进典型经验。2005年11月,市安监局、市煤炭局、市监察局、遵义煤监分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奖励办法的公告》,并在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了公布。市政府已安排财政资金10万元,作为奖励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专项经费。今年以来,广大群众通过举报电话和举报信件,共举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354条(次),每一件举报的隐患都及时得到处理。其中涉及煤矿生产安全等方面的举报电话、信件25起,有关部门均进行了查处。同时,市安委办每季度都在《遵义日报》登载全市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执行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四、存在问题
(一)煤矿行业安全现状较为严峻。一是煤矿伤亡事故多发、易发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形势非常严峻。1-5月,全市煤矿事故死亡51人,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45.54%;二是群众生活用煤紧缺,私挖盗采时有发生。
(二)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一是生产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安全保障能力较差,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特别是多数煤矿企业没有双回路电源,不适应安全生产发展需要;二是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完整,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规范,一些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多数凭经验办事;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特种人员、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低,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差。被动安全多、主动安全少。
(三)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意识谈薄。不少企业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学习、掌握、理解、执行不够,在安全生产上存在“要我安全”的被动行为,对安全生产管理没有真正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作用,企业抗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很大程度上安全生产还是单一的依靠政府监管、行政推动,而企业为主的安全生产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目前,市、县(区、市)两级安全监管部门在编制、人员、经费、装备等要素上与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尤其是乡镇一级无监管机构、无专门监管人员、无监管执法权,监管难度较大。
(五)铁路安全属地管理难度较大。2005年,我市辖区内铁路路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9起,死亡39人,超省下达控制指标129.4%。今年1-5月,发生事故41起,死亡18人,同比分别上升了115.7%和100%,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铁路部门不仅去年未按规定交纳11万元责任金,而且今年安全生产责任书至今未签订。
五、下步工作意见
(一)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为契机,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一是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努力营造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以“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在遵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体,进一步广泛深入宣传胡锦涛总书记3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学法、懂法、用法水平;二是制定和完善地方规范性文件,努力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二)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监察。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执法程序。尤其要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执法队伍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建设,更好地适应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双基”工作,推动安全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进一步突出和加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主体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努力推动“两个”责任主体的落实,加强“双基”工作,督促企业在生产的各环节、全过程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企业安全意识、严格安全制度、规范操作规程、约束安全生产行为,逐步实现科学化指挥、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生产。
(四)加强“十一五”安全规划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安全规划纳入“十一五”规划。
(五)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通过不断加大企业自身的安全投入,逐步解决安全生产欠账问题。安全生产,任重道远,我们将以省人大这次执法检查为契机,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认真履行政府工作职责,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加快遵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谢谢大家!
第四篇:一法一办法汇报
学校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工作汇报
一、学校概况
学校始建于1987年,位于张花营村北。于2009年确定为太原市“百校兴学”工程,在原址兴建,于201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8180㎡,建筑面积1437㎡,学校教师12人,小学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11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取得大专以上学历12人,占100%。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在国家、省教育报刊和教育学会撰写论文获奖。学校被评为“小店区班级文化先进学校”“家校联系册实验学校”“小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验基地校”。
我校坚持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校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从“一法一办法”的宣传、学习入手,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可行方案,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求真为契机,以学生为本,坚持走在素质教育的前沿。
二、工作成效
(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教育经费
生均公用经费不断增长,能及时拨付并合理使用。学校经费能保证正常运行。教师职称晋级按条件上报。
2、校舍及设施设备保障
我校为2009年“百校兴学”工程,电脑室、实验室、体育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设施设备配备向农村薄弱校倾斜,各类器材按标准配备,班班多媒体,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今年10月份准备接受标准化建设验收。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配备及津贴落实
按学生编制配备教师,能切实落实农村教师津贴补助政策。
2、教师培训
学校按计划培训教师,在区教育局、镇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师先后到河南永威学校、上海华东师大、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校培训学习,博采众长,开阔了眼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3、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狠抓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首要任务。建立竞争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我们建立一种充分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不一样的考核机制。铸高尚师德,强立教之本;练过硬师功,砺执教之技;储宽厚知识,夯从教之基;强科研之能,优施教之质。落实教书育人各项要求,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队伍师德修养,以师德水平的提高促动学校校风、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达到一个新水平。
(三)规范办学行为
1、严格落实课程计划。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严格落实减负工作
(1)严格控制作息时间。
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
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四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五至六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倡导“每周三无作业日”,提倡教师分层布置作业,创新作业形式。注重作业的实践性、探究性,给学生布置动手操作的作业。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减少机械性作业,不得布置午间作业,不得惩罚学生做作业。
(3)严格规范考试和评价。
学校每学期统一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不得以考试成绩对班级、教师、学生进行排名。学生成绩以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评价。不得以成绩排名。不得以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4)严格教辅用书管理。
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不违规组织学生征订市教育局公布的教辅材料目录以外的其他教辅材料,落实一教一辅。
(5)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要基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按照“减负增效”要求,以优质高效课堂为目标,落实镇中心校“目标引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6)全面落实阳光体育活动。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照要求保证体育课课时,并高质量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贯彻“大家唱,大家跳”活动精神,体现张花营小学特色,由我校音乐教师、体育教师自创集体舞,合理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地拓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严格收费及有偿家教。
学校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没有向学生进行摊派、搭车收取任何费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学校均没有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收费的现象发生,学校还坚决不准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活动。
4、严格按规定招收新生。为了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招生时间范围内,学校对学生报名的情况我们严格审查,只要符合政策要求的学生一律接纳,不进行编班考试,学校根据录取学生人数均衡编班。不设重点班、实验班。
5、切实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
只要外来务工子女符合“四证”条件,我们学校一律接受,满足他们渴望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1、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教育。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校级领导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统一指挥,严格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管理”。
2、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重点抓好交通、饮食、课间活动等的安全教育。我们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板报和校园网络等形式,开展安全防事故教育,对师生进行安全宣传,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学生观看“防火、交通安全教育光碟”。由于宣传教育开展地深入、到位,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得到加强。
3、自查自纠,及时整改。
(1)建立健全学校门卫、保安的管理制度。加强保安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与日常考核,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加强“三防”建设,完善学校视频监控、一键报警制度。
(2)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各班通过健康教育课、班会课对学生进行饮食安全教育,禁止学生吃三无食品。学校利用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加强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保障学生的出行安全。(3)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执行《山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治,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台帐。(4)落实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日常检查维护管理,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5)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落实《学校安全事故(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修订和完善学校应急突发事件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活动。
(五)学校特色及亮点
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努力创建“校园环境怡人,书香气氛浓郁,家校和谐奋进”。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特色一:班级文化特色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教室布置遵循“洁、齐、美、育”的原则。为学生营造和谐、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建立宽松、清新、充满人性关怀的班级文化;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班级布置采取规范要求和班级自我设计相结合。这样就形成了规范化和个性化特征,彰显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我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小店区班级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特色二:楼道文化特色
“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长、教师的言行是教育,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长寄语”彰显在墙壁上,激励师生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博学、坚强、勤奋、创新、态度、细节”六个励志标语,《弟子规》《论语》《劝学篇》《尊师》突出传统特色,体现知识性,教育性,审美性。各班教室门旁的墙壁上是由师生共同制作的专题教育板块,由“入学、阳光体育、家校、读书、毕业”五个主题组成,内容精彩丰呈:“新生入学温馨提示、师生风采、家教心得、读书感言、毕业宣言……”“祖国版图、国旗国徽队旗图标”;“目标引领、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教学法;“做事歌、文明礼仪拍手歌”,等格局特色的版面点缀其中。最醒目的是每个横梁上的励志名言:“今日比勤奋,明日论英雄”……连小小的开关我们也不忘教育学生节约用电。
特色活动一:品书香活动
我们的宗旨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好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让书籍为学生开启一扇心灵之窗,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
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实现共同读书,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校与家庭合作,共同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让每一面墙壁飘书香。让图书“走出”图书室。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名人名言;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师生共写随笔,让随笔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随笔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建立“师生读书日”制度,开展“师生读书日”活动,大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奏出校园最美的乐章。
特色活动二:家校联系活动
学校从2010年3月开始成功地使用了由大营盘校长创办的《家校联系册》,经常请王金花校长为家长做家教报告,受到家长的欢迎。在《家校联系册》的基础上创新一个高水平家校合作平台,促使我校的“家校合作”工作形成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个性化,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坚持从本校实际出发,要求教师和家长、学生正确对待《家校联系册》,认真、规范填写并做好月积分排名。教师要根据家校联系册的反应情况,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并与家长形成共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家校合作实效。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学校教师编制少,特别是专职教师少,严重地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校标准化操场的建设。
努力方向:
1、我校被确定为“小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验基地校”。在今后的三年中,全校师生将在小店区教育局、北格镇中心校的引领下,在北师大专家的指导下,不遗余力地、出色地完成基地校建设任务,真正把我校打造成一流的学校。
2、积极准备,完善资料,接受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验收顺利通过。
学校 2013、9
第五篇:“一法两条例”自查报告
三人办字„2010‟36号
三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三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发改委:
根据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010]40号文件和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10]55号文件精神以及咸发改函[2010]50号文件要求,我县对“十一五”以来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执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法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一)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8年市上下达我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2008年底我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实际下降4.98%,完成年 1
度任务的125%。在全市2008年节能降耗考核中,我县节能降耗工作综合排名列全市第二。2006年至2008年能耗累计下降17.74%,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下降20%的82.11%。2009年市上下达我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任务4.8%,据前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年目标任务可超额完成,预计全县可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二)节能工作落实情况。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抓好节能降耗工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其它各位副县长为副组长,22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节能降耗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根据各单位的不同职责,制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对全县节能降耗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和安排。并且每年定期召开由县节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专题工作会议,对节能基础能力建设、能耗统计、监测、考核、淘汰落后产能等具体工作进行安排、协调和部署,有力地保障了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县政府为了切实把节能工作抓到实处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由各乡镇、各部门及各重点用能企业参加的全县节能降耗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上节能降耗工作,科学分析面临的形势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
署本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和主要任务。同时县政府在会上与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及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对节能目标作了进一步的分解、深化和细化,明确了责任,夯实了任务。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低碳节能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9.7亿元,同比增长16.6%。在工业节能方面,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三原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严把项目审批环节能评关,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县《淘汰高耗能、高排放废旧车辆实施方案》、《建筑行业墙体设计等节能标准及实施意见》、《农村沼气池建设实施办法》等各项节能降耗政策性文件。开展了型煤下乡、天然气进村入户活动等;实施了灌溉设备节能改造工程,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发展城市天然气终端消费和扩大储存量等;限制并逐步淘汰粘土实心砖的生产,鼓励、支持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及应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搞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我县出台了《关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8年关闭了三原县秦光造纸厂;2009年10月中旬对三兰水泥厂(2号机立窑)10万吨落后产能生产线进行关停,并督促其对另外一条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采用无烟煤工艺煅烧、原材
料翻晒和水泥助磨剂的使用等节能新型工艺技术,以及对吸尘设备的技术改造,使企业用电量和原煤的用量大幅度降低;按照陕发改产业(2010)380号文件精神,今年6月初关停了富雄焦化厂8万吨的落后焦炉产能,并计划在10月份全部进行拆除。
3、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在节能宣传方面,我县每年以中、省、市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各相关单位、重点用能企业,通过上街宣传、悬挂横幅、制作宣传版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节能宣传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介,加大节约能源宣传力度。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全县各级领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进一步明确了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自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和保障。
(三)节能投入和重点工程实施情况。
为了支持节能重大工程项目和公共管理支出,我县制定出台了《三原县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先后拨付节能专款144万元,2007年,拨付节能专款170万元,2008年,拨付节能专款200余万元,2009年,拨付节能专款276万元。我们牢牢抓住国家政策向节能降耗方面倾斜的机遇,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截止2009年底全县企业技术改造投入达6亿元
以上,其中节能技改投入比例不断提升,主要用能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改,更新老旧耗能设备及工艺。县节能办先后多次在省、市推介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能量系统优化改造项目、陕西方圆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天然气替代烧油炉窑技术改造项目、郭氏玻璃熔炉技改项目等,并为宏远航空、方圆汽标争取到省级节能专项资金230万元,景盛钾肥、龙桥面粉厂、世纪明大果业、石油钻头厂等技改项目获得专项支持210万元。在节能成效方面,我县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060万元的“能量系统优化改造工程”,使企业的万元产值能耗降至0.2吨标煤,较2008年下降了11.2%,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三原昌鑫钢铁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引进先进的连轧工艺设备,所用电机全部为全自动调速电机,仅此一项节约标煤约为2500吨。陕西方园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投资1046万元进行了工业燃油炉改燃气炉项目,实现了节能节油的明显收效。
在建筑节能方面,县委、县政府以及县住建局积极宣传墙体革新与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法规,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及建筑节能技术,各建筑设计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及建筑节能标准和规划,不断扩大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面,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墙体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年来我县新建的豪诚住宅小区、交大康桥住宅小区、滨港温泉新城住宅小区等都能严
格按照“节能示范工程”标准进行施工,节能建材的使用率达到100%。
(四)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情况。
在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方面,县科技局把节能技术研发列入科技计划,使节能技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十一五”以来,全县科技三项费用共列支500多万元,主要用于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使用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农牧、住建、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各行业都把节能降耗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纳入本部门业绩考核之中,节能工作效果显著。特别是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沼气池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太阳能、地热、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入户工程、农村厨灶改造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县共新建沼气池9000余座,秸杆还田率达到80%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0余万亩,型煤下乡、天然气进村推广活动已全面启动,其中天然气用户数增长达400%以上。住建局加大建筑领域节能、城市管理领域节能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对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加大了节能审核和日常节能管理督查力度。截止2009年底全县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折合标砖3500多万块,总节能量1800多吨标煤,节地49亩。“十一五”以来,全县新建的建筑工程,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100%。县交通局加强交通线路管理,更新线路班车200余辆,全县出租车已基本上实现双燃料转型工
作(油汽混燃)。工业发展局等部门积极鼓励企业新上和应用节能新技术,积极发展和推广高效清洁燃料锅炉和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工业锅炉,提高工业锅炉的热效率,鼓励“十一五”期间十大节能重点工程的推广和应用。利用节能宣传周及科普宣传活动加大节能灯推广宣传力度,全县共推广使用节能灯14万只。制定并出台了《三原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办法》及《三原县“十一五”后两年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有效落实了全民节能行动措施。
(五)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情况。
为了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我县制定下发了《三原县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并与重点用能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企业主管部门、重点用能企业对照节能目标,认真检查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能源,加强能源综合利用。在重点用能企业中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设立节能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用能计量检测,扎实搞好能源统计。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和监督管理,突出节能业绩考核,实施节奖超罚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督促企业使用节能计量器具和设备,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节约能源的目的。
(六)法律、法规完善和执行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们先后转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等中省市有关节能方面的政策法规及文件,并将文件精神通过政府名义下发到各乡镇、各部门,要求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抓好贯彻落实。根据国家、省、市文件精神要求,我县制定出台了《三原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三原县建筑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三原县废旧车辆管理暂行办法》、《三原县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购置及管理办法》、《三原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三原县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三原县“十一五”后两年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关于重点用能单位上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任务和责任。每年年初,县节能办会同政府督查室、统计局、发改局等部门对上各乡镇、各部门以及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对能耗指标进行核查,将考核结果列入各部门考核体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切实使节能降耗各项目标任务落到了实处。
二、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收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还不够强,有些部门和企业重
视程度不够,节能降耗认识不足,思想滞后,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节能统计和计量工作相对滞后,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节能培训的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
四是节能执法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节能执法监督检查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基础,促进节能降耗管理规范化。
一是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按照国家、省、市《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强对各单位、各乡镇、工业园区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考核力度,以考核促进节能责任的落实。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县政府机构改革后县节能办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节能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对节能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节能执法水平。三是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加强能源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能源统计体系,建立健全节能基础台帐。
(二)抓宣传,全面提高全社会的节能降耗意识。
加强节能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宣传《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与《国务院加强能源工作的决定》、《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方案》、《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等,采取板
报、横幅、广告牌、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节能降耗意识。
(三)抓推广,确保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效。
切实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做好绿色照明优质节能灯的推广。利用政策、经济措施,鼓励县内企业单位积极采用节能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国家、省、市节能专项资金争取工作,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鼓励节能主力军企业积极主动开展节能技改工作。同时,抓好节能新技术的研发,扶持节能产业的发展。
(四)抓管理,建立节能降耗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准入门槛,全面落实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管理,逐步把年能耗在3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全部纳入重点用能企业范围,不断促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三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三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