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安县桐梓中心校简介
江安县桐梓中心校简介
桐梓中心校位于宜宾市江安县桐梓镇,始名为建国小学,后改名为桐梓小校。1971年学校迁往桐梓镇街村现校址,迄今已走过60多年的办学历程。学校现有班级13个,在校学生660人,教职工39人,占地面积15493平方米,建筑面积7461平方米。
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为教师终身成长铺路”,秉承“夯基础,改善教育设施;固根本,提高教师素质;抓关键,升华素质教育;添后劲,推进教育科研”等办学措施。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将学校办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队伍优良、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的小学。在历任校长的带领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初步形成了“团结、勤学、文明、健美”的校风和“严谨、求实、善教、奉献”的教风。学校先后被评为江安县巾帼文明示范岗、江安县示范家长学校、宜宾市卫生单位、宜宾市文明单位、宜宾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连续9年荣获江安县教育教学综合督导评估“优秀奖”;连续7年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评比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三名;连续9年荣获全县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宜宾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先进单位; 2010年被评为江安县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先进单位。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参加市、县级各种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第二篇:桐梓煤化工循环经济二期工程项目简介
内容提要:桐梓煤化工循环经济二期工程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
桐梓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二期工程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条件
(一)区位优势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理坐标: 东经106°25′-107°17′,北纬27°57′-28°54′。东邻绥阳、正安
桐梓煤化工循环经济二期工程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
桐梓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二期工程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条件
(一)区位优势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理坐标: 东经106°25′-107°17′,北纬27°57′-28°54′。东邻绥阳、正安县,南接汇川区、仁怀市,西界为习水县、重庆市綦江县,北连重庆南川市、万盛区。全县辖24个镇(乡),国土面积320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83%,全市面积的10.4%。全县总人口为68万人,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6632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6亩。
桐梓县位于云贵高原北东部、大娄山脉中段,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的县域,处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与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接复合部位,北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盆地连接,南与古生代的黔中隆起衔接。全境基本上呈中山峡谷地貌,间有少许山原、深丘、宽谷及山间盆地。由于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三大河流的强烈切割,构成了沟壑纵横、山峦重叠、坡陡谷深的奇特地貌景观。总体上是西高东底、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海拔最高(狮溪镇柏芷山牛角寨)2227米,海拔最低(坡渡镇羊磴河入重庆谷口)310米,相对最大高差1917米。境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265.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12mm,多年平均气温12-18摄氏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县地震烈度为Ⅵ度。
桐梓县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较为突出,自古为川黔大道必经之处,山高谷深、地势险峻,素称“川黔钥匙”。县城位于重庆——宜昌的长江沿岸能源材料开发区结合部,是沿江开放城市重庆与内陆开放城市贵阳的开发辐射交汇点,是四川省与重庆市通往云、贵、粤、桂及东南亚的南下走廊,是贵州北上的跳板及参加沿江经济开发的桥头堡。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将带动与促进桐梓县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县城北距重庆246公里,南距遵义60.5公里、贵阳246公里;以G050崇遵高速公路、川黔电气化铁路、G210国道纵贯南北为骨干网,结合全县十五规划完成的“三纵四横一连线”的公路建设总体规划,届时公路里程覆盖所有的镇(乡)及村,里程由2001年494公里增加到703公里;县境内12个火车客运站,4个火车货运站,内河航道40公里(航运可直达重庆)。
境内有同属长江流域的以桐梓、羊磴、松坎河流为骨干的大于20平方公里流域的河流57条,总长度831.48公里;地下暗河24条,总长度137.15公里;河流总落差303.16米,总迳流量18.48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0.33万千瓦,可供开发量9.7万千瓦,占全省总量(1683万千瓦)的0.6%、遵义市总量(428万千瓦)的2.3%,开发量至2000年为0.8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9.2 %,至2005年将达到4.93万千瓦。森林、植被覆盖率为31.5%,动、植物种类多,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11种,占我省总数的15.3%,其中一级2种,占全国总数的1/4,占贵州总数的1/2。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奇山、秀水、原始森林等自然风光为特色,如柏箐方竹林自然保护区、黄莲原始森林保护区、娄山关风景区、小三峡风景区、凉风垭森林公园、天门河水库风景区等,著名的遗迹如娄山关战斗遗址、周西成故居等,以及历史文物古迹如古人类遗址、古墓、亭、碑、桥、寺庙、石刻等,使该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二)资源优势
1、煤资源
桐梓县是全国100个产煤大县之一,境内煤炭资源总量达42.72亿吨,品种齐,既有无烟煤,又有烟煤。其中:无烟煤储量40.34亿吨,烟煤储量2.38亿吨,低硫煤储量19.8亿吨。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煤层赋存稳定,发育较好,埋藏较浅,适宜机械化开采,块煤占比达40%以上。
根据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桐梓县煤炭开发规划》,全县矿区内建设规模总能力为1184万吨/年~1354万吨/年。全县现有矿井生产能力达300万吨/年,并正在加速扩能技改,目前桐梓县通过招商引资新建矿井17对,生产能力达300万吨/年。此外桐梓县还规划拟建生产规模达30万吨/年~180万吨/年的矿井13对,生产能力达885万吨/年。到2014年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可确保煤化工项目的用煤需求。具体原材料供应如下:
(1)吉源井田:吉源井田位于桐梓矿区南部,距县城南面约21km处,勘探范围走向长约12.7km,倾斜宽约3.5km,井田面积45.7km2,煤炭资源量约20587万吨,可采储量7514.2万吨。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59.6年,目前正在建设中。
(2)官仓井田:官仓井田位于桐梓矿区南部,距县城南面约26km处,勘探范围走向长约8.3km,倾斜宽约2.2km,井田面积16.4km2,煤炭资源量约6979万吨,可采储量2917.3万吨。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46.3年,目前正在建设中。
(3)容光井田:容光井田位于桐梓矿区西部,距县城西面约68km处,勘探范围走向长约7.8km,倾斜宽约1.1~3km,井田面积17km2,煤炭资源量约18836万吨,可采储量8740.6万吨。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52年,目前已建成投产。
(4)花秋一井田:花秋一井田位于桐梓矿区西南部,距县城西南面约60km处,勘探范围走向长约10.5km,倾斜宽约2.4km,井田面积25.5km2,煤炭资源量约34810万吨,可采储量13104万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62.4年。
(5)花秋二井田:花秋二井田位于桐梓矿区西部,距县城西面约47km处,勘探范围走向长约11.4km,倾斜宽约3.6km,井田面积41.2km2,煤炭资源量约58696万吨,可采储量21920万吨。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86.9年,目前已建成投产。
(6)大河坝井田:大河坝井田位于桐梓矿区中部,县城北部约30km处,勘探范围走向长约12.5km,倾斜宽约2.0km,井田面积23.0km2,煤炭资源量约15034万吨,可采储量7206.3万吨。可采煤层3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只有1层。大河坝井田设计规划矿井生产能力90万吨/年~150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57.2年。
(7)松坎井田(松南、水柴坝、大竹坝、铜锣台):这一区域包括乐坪背斜、松坎向斜及新站向斜北翼井田的煤炭资源,位于桐梓矿区北部,距县城北部约70km处,这一块井田勘探程度较低,目前已启动煤矿建设,煤炭资源量约10亿吨,规划中矿井生产能力约为180万吨/年~270万吨/年。
(8)茅坝井田(狮子山、螺丝田):位于桐梓县茅石乡境内,距县城20km,煤炭资源量约5-7亿吨,规划中矿井生产能力约为30万吨/年~60万吨/年。
2、煤种及煤质
(1)煤种:从煤质分析数据看,本项目所采5个煤样中除了木瓜镇万顺煤矿所产为焦煤外,其余均为贫煤或年轻无烟煤。
对于本区域内的这部分焦煤(资源量约2亿吨),目前在木瓜镇当地有一个小型焦化厂,将来这部分焦煤资源仍将用于焦化,故不在本规划考虑范围内。除此之外的贫煤及无烟煤资源均可以作为基地 煤化工项目的用煤来源。
(2)煤质:本地区煤的全水分(Mt)含量在1.3%~3.7%左右;灰分(Ad)一般在10%~15%之间(新站桐河煤矿例外),属低灰煤;挥发分(Vdaf)一般在10%~15%之间,属低挥发分煤;煤种属贫煤或年轻无烟煤,不具或具弱粘结性。
本地区原煤硫分含量(St,d)较高,一般在2%~4%之间(新站桐河煤矿例外),属中高硫或高硫煤,硫的赋存形态以黄铁矿硫为主,有机硫次之,硫酸盐硫最少。分析新站桐河煤矿煤样,其硫分含量超高(达到13.89%),灰分也远高于其他煤样(达到24.25%),灰成分中Fe2O3含量超高(达到64.08%),初步认为该煤样在采集过程中可能采到黄铁矿含量很高的样品,不足以代表该地区的真实煤质情况。
原煤发热量(Qgr,ad)在30MJ/kg左右,属特高热值煤。
原煤灰成分中以SiO2为主,其次是Al2O3、Fe2O3、CaO和少量MgO等,其中Al2O3的含量并不太高,只有23%~30%,Al2O3+SiO2总含量也只有65%左右,而有助于降低灰熔点的Fe2O3+CaO含量则占有一定比例(约为23%~33%),这种煤灰组成决定了煤灰熔融性温度(ST)适中,在1110℃~1370℃之间,为较低或中等软化温度煤,适合多种气化方式选择。原煤反应活性较好,1100℃时的反应性在70%左右。
本地区煤的可磨性好,为易磨煤;可选性较好,硫分中黄铁矿硫占绝大比例,通过洗选可有效脱除大部分黄铁矿硫;筛分结果表明原煤的出块率较高,6mm~25mm的块煤率在30%~40%之间。
总的来说,本地区煤属低灰、中高硫、高发热量、中低灰熔融性的易洗选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
3、石灰石资源
桐梓现有已进行详查工作的大型矿区1个(东山岗石灰岩矿区),资源储量为23000万吨。规划矿区开采规模为水泥用石灰岩开采量170万吨/年,制碱、化工、电石等用石灰岩100万吨/年,砖瓦、建筑用石灰岩及其它辅助原料矿产650万吨/年。
(1)石灰石资源分布:石灰岩在县境内分布极广,厚度大,厚几十米至数百米,资源丰富,总量达100多亿吨,碳酸钙含量达95%以上,氧化钙含量达54%以上,而且开采条件好,露采为主。以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和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地层中之石灰岩质量最佳,大部分达到化工、水泥、玻璃和冶金用石灰岩Ⅰ、Ⅱ级标准。现已进行详查工作的大型矿区1个(东山岗石灰岩矿区),资源储量为23000万吨。
(2)石灰石储量:现已完成详查工作的大型矿区1个(东山岗石灰岩矿区),位于桐梓县城东北8公里,川黔铁路与川黔公路并行通过矿区边缘,离凉风垭火车站3公里。矿体产出层位属下三迭统,矿体长1200米,宽400~600米,厚度191~217米,呈单斜层状产出,倾角55~660,化学成份平均含量Ca051.26%,MgO1.08%,SiO24.23%,Al2O31.2%,Fe2O30.61%,烧失量40.35%。开采技术条件好。资源储量为A+B+C级23000万吨。
(3)石灰石开发现状及规划:水泥用石灰岩,砖瓦、建材原料等矿山155个,其中水泥用石灰岩36万吨。规划矿区开采规模为水泥用石灰岩开采量170万吨/年,制碱、化工、电石等用石灰岩100万吨/年,砖瓦、建筑用石灰岩及其它辅助原料矿产650万吨/年。
4、硫铁矿资源
桐梓县硫铁矿储量经探明的有1.5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主要分布在大河镇以南的娄山关镇、楚米镇、燎原镇、花秋镇、九坝镇、官仓镇等乡镇。其中燎原矿区储量5000万吨,为中低品位硫铁矿(Ts8.82—21.03%),官仓矿区储量5000万吨(Ts16.65—20.09%),容光矿区储量5000万吨(Ts17.23—24.60%)。目前有开采矿山3座,官仓硫精砂洗选厂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设计总开采规模为10万吨/年。
5、水资源
桐梓县城区域主要有天门河、漆溪河等主要河流,在县城官渡桥汇流后称官渡河,经葫芦坝流至蟠龙洞洞口,蟠龙洞口以上流域面积478km2,年径流总量25600万m3。漆溪河与天门河汇口以上漆溪河流域面积177km2,年径流总量9500万m3,多年平均流量2.79m3/s;汇口以上天门河流域面积238km3,年径流总量1368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4.34m3/s。目前,已完工的天门河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03km2,年径流总量12050万m3,多年平均流量3.82m3/s,坝高46.50m,总库容2560万m3,正常蓄水位库容1270万m3,死库容320万m3,兴利库容950万m3。已完成初可研的天门河上游新桥水库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7.8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74.7km2,年径流总量4550万m3,总库容2500万m3,正常库容1960万m3,死库容96万m3。
打秋坝水库是县城防洪体系中的“上蓄”关键工程之一,其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2.5km2,年径流总量2110万m3,坝型为单曲拱坝,最大坝高48.5m,总库容750万m3,正常库容723万m3,打秋坝水库以供水为主,并能兼顾灌溉。
煤化工基地位于县城南面,地处官渡河下游,紧靠蟠龙洞口,流域面积478km2,其水资源年径流总量25600万m3,多年平均流量7.87m3/s,最小年平均流量4.23m3/s。厂址河段p=97%枯水流量0.79m3/s。
6、电力供应
桐梓位于贵州北部电网,电网建设已初具规模,电力充足,目前境内有220kV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63+150MVA。110kV变电站6座,变电站容量分别为2x50MVA+2x30 MVA+31.5 MVA+2x20 MVA+2x20 MVA+63 MVA。35kV变电站9座,容量总计81.3MVA。已开工新建容量为2×600MW的大型火力发电厂,专为基地提供电力供应,加上煤化工一期基地自建的100MW的热电站与煤化工二期基地自建的175MW的热电站,因此,煤化工一、二期基地的电力供应非常可靠。
(三)交通优势
桐梓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介于重庆、贵阳之间,距两大城市在230km-210km之间,现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横穿其中(途经成都、重庆、贵州、广西、广东,到海口),桐梓县城到重庆和贵阳均在两小时左右,交通水陆并举,十分便捷。陆路可依托纵贯全境的川黔铁路、即将开工建设的黔渝高速铁路、210国道和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直达重庆、成都和“两广”,是南上北下、通江达海的大通道;水路因三峡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万吨级货轮可直抵重庆,形成黄金水道,将大大方便货物进出。桐梓县交通运输主要以公路、铁路为主体,G210国道、GZ50国道主干线和川黔电气化铁路均纵贯桐梓县南北,交通优势明显。
1、铁路
桐梓县境内有川黔铁路93km,沿途12个车站,其中设有桐梓站、凉风垭车站和松坎站三个煤炭集运车站。目前,桐梓火车站货场将出现有的10万吨/年吞吐量扩容为70万吨;即将扩建的元田坝铁路货场年吞吐量将达300万吨,能够运输危险物品。即将开工建设的黔渝高速铁路,计划2011年开工建设,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50公里。
由于煤化工一、二期工程规模较大,配套建设直通厂区的专线铁路,已经铁道部门同意。建成专用铁路线后,本项目的原材料及产品运输将更加便捷。
2、公路
桐梓县境内主要有G210国道101.6km;GZ50国道主干线(兰海高速公路)境内段80.55km;桐赤公路40km(县道省养);县道桐花、桐官、桐绥、松小公路183.3km,列养公路15条206.6km,桐茅公路公路12.5km。
G210国道由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入境,经桐梓、楚米、大河、新站、松坎、天坪6个乡镇进入綦江县的崇溪河。其中(K2098-K2162)为二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余路段为三级公路,沥青路面。
省道S303东段,县境内33km,为部颁三级沥青路面。规划建设中的桐梓至仁怀公路、S302,桐梓县境内里程分别为74km、98km,为三级公路(其中:桐梓至容光段为二级运煤公路,全长60km),现已建成通车。
三、项目概况
桐梓煤化工二期工程厂址拟选在燎原镇,距桐梓县城7公里,整个区域范围内地形较缓,距GZ50国道主干线5.6公里,已建设的煤电公路穿过该区,交通便捷。
本项目主要建设装置有甲醇转制烯烃、高效复合肥,热电联产装置,废料综合利用,凝石水泥生产装置,煤渣制砖生产装置。以桐梓县丰富的煤炭作为起点,形成以煤气化为龙头,多品种联产为核心的循环模式。除在每一个装置的生产流程构成一个环以外,还将各种废弃物的处理、回收、节约与产业链“融”起来,再叠加成一个个圆环,在产业链上实现“吃干榨净”。
(一)动力车间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将利用传统意义上的废物——煤矸石和中煤作为原料进行发电(以汽定电),既解决了煤矸石的堆放问题,又解决了环保问题。产出的电和蒸汽供该厂址内各装置作为生产用汽;待规模进一步扩大后,还可以实现对周边居民冬季供暖;动力车间在产出的同时,还将吸收煤制气、合成氨等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废气作为锅炉燃料,使废热、废汽在产业链中得到循环利用。燃煤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渣粉煤灰和烟囱灰,将送往砖厂或水泥厂作为原料。
(二)煤制气装置作为基地整个产业链的龙头产业,将分别按煤制合成气——合成氨——尿素——复合肥、煤制合成气——甲醇——烯烃两条工艺路线发展,煤气化后所得的合成气将为液氨、甲醇等下游产品的生产提供合格的原料气。在煤制气过程中还将利用动力车间背压发电后抽取的蒸汽作为热源。同时利用化工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制取蒸汽供动力车间进行发电。煤炭燃烧后产生的大量废渣——粉煤灰,将送入砖厂或水泥厂作为原料或配料,对废渣进行彻底的利用,改变过去陈旧的生产工艺,使之符合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
(三)合成氨是煤制尿素——复合肥产业链的最核心部分。本次规划将直接利用上游装置煤制气产生的煤气(CO、H2)作为原料气,经空分、低温甲醇洗、变换、合成等工序得到中间产品液氨,将其作为下游尿素产品生产原料使用。将液氨经增压、压缩、合成等工序形成最终产品尿素,为下游复合肥的生产提供原料。
在合成氨废气循环链中,废气主要来源于合成氨装置的弛放气和放空气,经处理后将作为燃气产品,供城镇居民生活用气。
(四)复合肥将直接利用上游装置的产品尿素作为主要原料,经过挤压造粒等工序形成高浓度复合肥,生产所需热源仍然来自动力车间的蒸汽。
(五)甲醇装置作为煤制甲醇——烯烃及废渣副产建材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利用处理后的合成气作为原料气,经压缩、合成、精馏等工序形成产品精甲醇,待规模进一步扩大后,将利用MTO工艺技术将上游产品甲醇转变为附加值更高的低碳烯烃产品,实现产品的增值。甲醇的合成过程属于强放热过程,驰放气、闪蒸汽这部分热值较高的气体可送入余热锅炉作燃料,副产蒸汽作动力车间的部分热源;甲醇生产更换的废催化剂将同合成氨装置中产生的废催化剂一同送回催化剂厂家进行回收利用。
(六)水泥厂、砖厂作为产业链的一个最下游产业,在产业链的发展中扮演“吃废渣”的角色,为解决厂区内的环保压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产业链中动力车间、煤制气等装置产生的工业废渣都将送往水泥厂、砖厂作为制原、配料。
通过对上述方案的具体实施预计基地运营后每年将回收硫磺产品4.5万吨,减少排放粉煤灰146万吨,基地总用水量为182620m3/h,其中循环水量为180320m3/h,循环水利用率达98.74%。
四、项目建设规模
(一)项目建设规模:复合肥80万t/a,甲醇180万t/a,烯烃60万t/a,水泥100万t/a,砖3.5亿块/a,热电联产100MW。
(二)项目建设内容:厂房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安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
五、项目投资规模及投资来源
(一)项目投资规模:本项目估算总投资110亿元人民币。
(二)项目投资来源:投资企业自筹44亿元人民币(40%)资本金,投资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或合资66亿元人民币(60%)。
六、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近日指出:“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核心技术,做好商业化示范装置建设和运行,是发展煤化工的根本途径。”其中,煤气化技术是发展煤基化学品、煤基液体燃料、联合循环发电、多联产系统等过程工业的基础,是这些行业的关键技术和龙头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在煤气化技术方面的研发起步较晚,被迫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引进国外的煤气化技术。由于引进的煤气化技术并不都是完善技术,使得我国成为国外气化技术的“试验场”。
煤气化指煤在特定设备内,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使煤中有机质与气化剂蒸汽或氧气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含有CO、CH4等可燃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气体的过程。煤气化时,必须具备气化炉、气化剂、供给热力三个条件。其中,煤气化炉是煤气化技术的核心。煤气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系统装置能否长周期、安全、稳定地运行,也决定了成本效益。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煤气化炉技术发展,就是由开始只能利用较单一的优质煤、所产的煤气只能用于某一方面,所产气体有效成分不高、对环境有一定污染的第一代煤气化炉技术向煤种适用范围宽、能利用劣质煤、气化效率高、所产气体有效成分高、能量利用合理、一气多用、环境友好、消耗低的第二、三代煤气化技术发展的历史。”
据了解,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清洁煤技术,缩小了与国际差距,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示范,使得我国煤气化技术水平得到整体提高。但由于一些国内煤气化技术缺少大型商业化示范装置,不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因而还难以支撑新型煤化工的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表示:“一些煤化工项目所在地的煤种,与项目所选用的煤气化技术不相适应,反映出当前国内煤气化技术适合煤种范围窄的问题。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煤种适应性还存在提升进步的空间。”
目前,包括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等在内的新型煤化工正处于发展的前夜。同时,煤发电也是煤气化技术的潜在市场。因此,煤气化技术在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介绍,到2020年,我国对煤气化炉的需求量将达到2250套。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气化炉市场。
面对这一机遇,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煤气化技术研究稳步推进,目前正在研究的技术有四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灰融聚流化床气化技术等,这些技术正在从工业化试验装置阶段稳步进入示范厂建设阶段,有的已经投产。同时,国产煤气化炉等装备也取得突破,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不同煤种适合于不同的煤气化技术,各种技术都有适用性。同时,煤气化技术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以随便拿来使用,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比较选择。业界专家还表示,我国煤气化技术改进的方向主要有:简化流程,显著降低煤气化装置投资的技术;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提高气化装置稳定性;扩大气化煤种和粒度的适应范围,突破现有成熟煤气化技术的限制;扩大单炉生产能力,达到环保要求等。
借助大规模技术革命提升煤的利用方式,将煤转变成一种清洁能源。通过气化使用煤,使中国的煤炭利用达到一个世界级的水平。这是解决问题的一条大出路。
第三篇:小街基中心校简介
前进中的小街基中心校
开鲁县小街基镇中心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座落于小街基镇中心部位。始建于1922年(民国11年)。当时只有5间小房,5名教师,4个班级,52名学生的哈拉毛吐第一初级小学,历经90余年风云变幻,承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蒙几代贤达栉风沐雨,经14届校长(负责人)及广大师生的发愤图强,逢中华盛世,教育增设,如今的小街基中心校已焕然一新。2012年9月校安工作竣工,发展到现在具有24210平方米的校园,四层8100平方米的教学楼,五层3700平方米的宿舍楼,二层2700平方米的餐厅楼,集现代化教学设施、优美的教学环境于一体的寄宿制完全小学。
小街基中心校生源来自于除本镇外的原兴安、三棵树等乡村的部分学生1900余人。其中住宿生1100余人。设有46个教学班,4个学前班。另外中心校下设八个教学点及一所完全小学。目前,中心校学生人数为2000余人,教职工220余人,学前幼儿300余人。
近百年的建校史,积淀了小街基中心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精湛。小街基中心校是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校,在全县中心校评比中历年都名列前茅,是教书育人双赢学校。2014年小街基中心校被评为市级教育教学示范校。在职教师中,国家级优秀教师1,自治区级优秀教师 2,市级优秀教师11,市级骨干教师42,县级优秀教师 25,县级骨干教师90人、教学能手87人。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本着国家教育方针,学校把改革的希望和力量用在每日进行的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以强素质教育之本并最终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
一、规范办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校领导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业务学习,读书活动,组织研讨,业务评比,竞赛等方式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用正确的方法为导向标,探索适合我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在对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对于授课能力的训练更是紧锣密鼓。每个年级组每周都要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教学问题。学校每个学期都要组织教师进行优质课评选。每年还不定时选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开展教师蓝青工程,组织青年教师听课。指派有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跟踪听课,全面辅导。努力把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型。
二、全面进行教育改革,把素质教育推向纵深。
按照《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要求,检查修正课程设计,严格校正学生集中学习时间。坚决杜绝课程及时间安排的随意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调整好“第二状态”。把课内的基础知识与课外的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促进了知识的延伸、拓展。形成学生素质发展的完整机制。积极开展与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学实践与创新走在全县乡村学校之首。从自身发展到片上教研,以至于全县,我校多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都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尤其是2014年按教体局的要求,我校“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建议”的教研实践活动,不但自己搞得有声有色,还带动了其他兄弟学校做好此项工作,并很好地承担了由教体局主办我校承办的“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建议”的观摩活动,而且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2、少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个班级每学期都要举行三到四次中队会。少先大队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大队会。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演讲、朗诵。手抄报展示、手工制作、舞蹈、歌曲、相声、小品„„而且,这诸多的活动都是学生自行设计和编排的。
3、“书香校园”工程使整个校园书声琅琅,书香四溢。学校把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工程作为学校日常工作。先后开展了“书香伴我行”朗读比赛。书香班级、书香学生评比活动。阅读已成为大多数师生的习惯。学校图书室已被充分利用。
4、校刊《七色光》溢花香,结硕果。小街基中心校的校刊《七色光》自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一个春秋。《七色光》本着根植校园文化,围绕新的教学理念,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格局的办刊宗旨。设有“教研天地”、“安全之窗”、“信息快递”、“文学空间”、“小作家园地”、“艺术长廊”、“家长论坛”等多个版面。展示学校风貌。而且其中部分教师的作品已在县、市级刊物上发表。
4、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创建了发挥才能的空间。多年来,我校第二课堂活动发挥了学生特长,推出了优秀人才。电子琴、竖笛、书法、演讲、朗诵、舞蹈、象棋、手抄报、手工制作等多项竞赛在全县小学生第二课堂展示中屡屡获奖。
5、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砸紧夯实,不定时开展安全演练,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6、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性而且惠及学生一生的工作,为此,小街基中心校利用多种渠道开展了德育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校园广播站、环境布置、综合实践课„„让德育教育遍地开花。“交通小卫士”、“为敬老院献爱心”、“为帮联村、校送爱心”、“为灾区捐款”、“为烈士扫墓”等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也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
7、发展体育,提高素质,提升品位,学校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加大管理力度,重视每天的眼操和课间操。早操,晨练风雨无阻,大课间,体育课百花齐放。体育运动队展校园风采。而且,每年的“六一”运动会更是有声有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小街基中心校将乘上素质教育的巨轮,扬帆起航,开拓奋进,攀登时代教育之巅峰。
第四篇:江安司法所工作汇报
江安司法所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江安司法所围绕市司法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紧扣“融入中心、服务民生”两条主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我所今年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层基础建设
(一)、加强硬件建设,改善服务环境
今年江安司法所在江安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搬入新的办公楼办公楼。搬入新办公楼后的江安司法所办公面积达600余平方米,环境整洁、功能齐全、设施完备,集接待区、调解区、办公区、文库区于一体。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江安司法所也十分重视服务软环境的打造,实行一站式办公和柜台式服务,按照“谁受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确保做到有求必应、有来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公。
(二)、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
江安司法所始终将自身队伍建设视为司法所建设的生命,江安司法所目前共有工作人员12人,其中:政法专编3人,全部具有法律专业或法律背景;专职调解员4人,这4人具有较高的群众威信、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专业社工5人,全部在35周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二、人民调解工作
2011江安镇镇村全年共调解成功各类纠纷320起,其中镇调处成功33起,占比为10.3%。镇调处中心着力于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主要集中于赔偿纠纷及合同纠纷,全年共化解各类疑难纠纷10起,涉及金额70多万元。村级层 面的矛盾纠纷中,邻里纠纷与婚姻家庭纠纷占比达76.2%,多为相邻界址、赡养类纠纷。
(一)、加强村级人民调解工作硬件设施建设
江安镇全面深化市委政法委加强村级综治警务室标准
化的要求,全面建立集综治办、警务室、信访接待室、依法治理办公室、调解工作站、帮教工作站、防邪反邪工作站和司法维权工作站于一体的“八位一体”的村级标准化综治服务中心,镇财政对通过验收的村居补贴4000元,年底统一发放。同时,江安司法所将各村居综治服务中心工作纳入月度考核,同各村居工作考核挂钩。
(二)、建立健全专职调解员队伍
1、深化市委政法委的要求,每村配备三名专职调解员。我镇按照每村配备3名专职调解员的要求,在全镇25个村居建立了一支拥有77名专职调解员的专职调解员队伍。
2、民主选举产生专职调解员队伍。今年4月25日在徐葛社区举行了专职调解员选举现场会,通过村委会推荐、村民代表选举、公示、由镇村共同把关民主推荐选举产生专职调解员。目前全镇25个村居专职调解员均已全部选举到位。
3、加强专职调解员业务培训。今年以来,江安司法所采取跟班培训和现场观摩的方式,组织全镇25个村居专职调解员进行业务轮训。同时在各片组织工作交流会,通过介绍工作经验、心得体会,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健全专职调解员队伍激励保障机制。江安镇由政府财政全额为专职调解员拨付补助金,对于考核合格的专职调解员,按照每人500元/月的补助标准发放;同时为专职调解员办理意外伤害险45人、老龄险24人、社保险13人,有力地维护了专职调解员的生命健康权益。
(三)、加强对各村居人民调解工作考核
1、制定考核细则。江安司法所(调处中心)作为我镇人民调解工作考核的具体实施部门,专门制定了《江安镇村(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考核细则》,考核细则从组织建设、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其它工作四大类共21个方面对我镇所有村居调解工作进行考核打分。
2、组织专职调解员互查互评。我所对各村居的人民调解工作采取“推幕式”检查的方式,组织各片的专职调解员
互查互评,在对比中取长补短,从而对各村居的人民调解工作起到激励的作用。
(四)、深入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
1、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江安司法所(调处中心)将今年5月份定为“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月”,在“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月”重点排查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通过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月活动,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84起,化解纠纷82起,解决信访老户1人。
2、做好重点时期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我所在“两会”、“两节”期间,通过建立矛盾纠纷监测预警体系、信息日报制度、以及排查化解制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力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重视大调解信息化建设。江安司法所坚持做到大调解信息系统由专人操作并能够实时更新,并组织各村居专职调解员到司法所进行大调解信息化平台业务培训。同时,做到调解一键通覆盖到全镇所有村居,方便老百姓寻求调解。
二、特殊人群管理
今年来,江安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对象32名,解除社区矫正27名。目前在册的社区服刑人员有54名,其中缓刑38名,假释8名,剥夺政治权利8名。目前所有在册的社区服刑人员均未发生又犯罪现象。今年来,江安司法所累计衔接刑释解教人员15人,安置13人,目前在册的刑释解教人员有47人。为了做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专业社工队伍建设。今年11月份江安司法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名工作人员,全程主动邀请市纪委驻司法局纪检组、镇纪委监督招聘工作,做到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二)、重视日常管理
1、采用“三三三”管理模式。江安司法所在日常管理
中坚持“三三三管理模式”,即依据矫正对象风险评估和月度考核情况实行司法所长、专业社工、公检法三级管理,依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和季度评审考核情况实行绿色(宽管)、黄色(普管)、红色(严管)三色管理,依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分别采取“情法并举”、“一管、一教、一监督”、从严管理三种不同的管理方法。
2、严格请假外出。江安司法所为请假在外社区服刑人员办理了GPS定位手机22部,坚持“一月一请”,入矫三个月以内的不得请假外出,同时对外出请假人员要进行请假评估,综合矫正对象的表现、社区矫正监督人、帮教协议人以及司法所所长的意见做出是否批假的决定;另制定病休假请假制度,社区服刑人员凭相关证明方可免除劳动义务。对请假在外的实施“劳动补课制度”。今年以来,共为社区服刑人员办理事假67人次,病假16人次。
3、实行信息员盯防。利用信息员能贴靠、意识好、群众工作方法好的优势实时关注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预防又犯罪现象发生。
4、开通社区矫正短信平台。江安司法所运用企信通平台,通知各种矫正相关事项、公示各类矫正相关信息,表扬好人好事、通报违法违纪行为以及进行法制教育。今年以来,累计发送短信57条。
(三)、丰富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学习形式
1、成立德育教育基地。今年6月4日,江安镇在江安敬老院挂牌成立了南通市首家社区服刑人员德育教育基地,建立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教育辅导员队伍,每月定期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德育教育。
2、开展红色教育。江安司法所依托江安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红色教育。7月1日,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江安镇鄂埭村参观如皋第一个党支部遗址,听取鄂埭村老党员讲述革命史、奋斗史。8月1日,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观红十四军纪念碑,让社区服刑人员亲身感受革命先
烈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注重培育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责任感。江安司法所鼓励社区服刑人员检举揭发犯罪活动、为有关机关提供重要破案线索,同时积极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参与社区法治文化共建,组织社区服刑人员签订“秸秆禁烧”责任书,积极培育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在江安司法所的鼓励和引导下,社区服刑人员张女主动将通缉在逃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带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社区服刑人员毛某某出资1万元帮助江安镇中心社区建设法治文化园;社区服刑人员苏某某出资数万元邀请南通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为江安镇新建村绘制四面民主法治文化墙。
4、开展“一帮一”、“一带一”、“一对红”等结对活动。在社区服刑人员中开展互帮活动,以先进带动后进,共同进步。选择平时表现好的社区服刑人员对后进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谈话沟通,解开心结,使得他们自觉地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监管规定。目前已结成11对,转化9对,另有2对正在转化中。
(四)、加强人文关怀
1、创立就业基地。建立阳光就业扶助基地,安置无业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今年来,共安置社区服刑人员8人、安置劳改、劳教人员7人。
2、推行身体、心理、思想三体检制度。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生理、心理及思想方面体检。今年共为43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身体体检、为32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心理测试。同时注重三体检结果的运用,藉此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
3、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帮助45名社区服刑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有效化解社区服刑人员参加集中活动往返途中及工作生活中的意外伤害风险。
4、建立社区服刑人员互助基金。江安司法所建立社区服刑人员互助基金,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并将银行账号向全体
社区服刑人员公开,鼓励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社区服刑人员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捐款捐物。基金建立以来,共组织捐款捐物188人次,捐款总额6899元,捐物193件。
5、自觉接受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维护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权益。在入矫时,江安司法所都会向社区矫正对象发放廉政建设监督卡,设立举报热线,自觉接受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同时,司法所也积极争取政府财力帮助,对生活困难社区服刑人员给予临时性补助5人,为符合条件的对象积极联系办理五保1人、低保2人,维护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权益。
三、法治创建
今年江安司法所法治创建围绕法治文化及民主法治示范村“强基升级”工程开展,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公民法治驿站高标准建设
今年来,江安司法所积极推动公民法治驿站建设,25个村居均建立了公民法治驿站。同时要求已建成的公民法治驿站在场所设置、人员配备、规范职责、制度明确、台帐建立等方面均要求达到标准化。
(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江安司法所江安司法所协助镇政府建成龙游法治文化广场和映泉法治文化街,协助各村居创建村级法治文化园14个。同时,江安司法所还组织我镇中心社区申报首批“如皋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三)、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我镇共建立“民主法治示范村”22家,其中南通级18家,江苏省级4家。今年来,江安司法所抽调精干力量,为我镇新建村创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朗庙、马堡、鄂埭、徐葛等四个村居的南通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提供业务上的指导。
四、法律服务
(一)、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今年来,江安司法所按照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江安司法所积极开展辖区内的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应援尽援。今年江安司法所共接受法律咨询310起,帮助符合条件的对象申请法律援助31件。今年9月24日,我所依据市司法局的工作部署,联合黄市法律服务所、江安法律服务所开展“双促双助”、“三融三推”集中服务日活动,通过分发法律宣传资料、接受法律咨询,为江安广大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学法普法的良好平台。
(二)、坚持法律宣传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所坚持法律宣传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依据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侧重点,有所选择地进行法制宣传。通过短信平台、法制宣传栏等渠道,宣传小城镇建设、土地流转、征兵、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安全等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全镇干部群众的法律水平。
(三)、指导管理江安、黄市法律服务所开展业务 今年以来,江安司法所指导江安、黄市法律服务所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供温情服务、拓展发展空间。今年以来,江安法律服务所接受法律咨询197人次、为12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诉讼代理64起、非诉讼代理9起、代书95起、法律援助8起、挽回经济损失161万余元;黄市法律服务所接受法律咨询186人次、为10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诉讼代理70起、非诉讼代理8起、代书82起、法律援助6起、挽回经济损失168万余元。
今年来江安司法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是专业性调解组织缺乏;二是特殊人群管理多部门联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现有计算机的数量还不能满足信息化办公的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克服困难,对照差距、加以改进,为维护江安镇和谐稳定再立新功。
第五篇:桦树镇中心校简介2
为孩子的明天做准备
——临江市桦树中心学校简介
临江市桦树中心学校坐落在临江市桦树镇西大川村,于2004年由桦树镇中心小学和桦树镇中学合并而成,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辖八个林场小学和四个村级小学,学校占地面积 12290平方米,建筑面积 4119平方米,全学区学生600多人,其中中心校学生225人,教职工115人,中心校教师51人。专任教师105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 48 人,初级教师55 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省级科研型教师1人,白山市优秀校长1人,白山市骨干教师11人,白山市科研名师1人,临江市学科带头人3人,临江市优秀教师15人。
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积淀出了“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桦树精神,确立了“为孩子的明天做准备”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不断增强。2004年学校被白山市确立为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示范校,2007---2011年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劳动实践场所”先进单位,2006----2010连续五年获临江市教育局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临江市教育工作优胜单位称号。2003年代表临江市接受省“质量万里行”的检查,五项指标获“四优一良”的好成绩,2009年代表临江市接受省随机督导检查并获好评,2012年代表临江市接受白山督导评估检查获得好评。2007年临江市首届艺术节获优胜奖,2008年临江市第二届艺术节评比中获得三个奖项,2009年在临江市举办的中小学运动会上,我校分获乡镇组小学第三名和初中第二名的好成绩。2010年获得吉林省“绿色校园”荣誉称号。2009年—2011年获得临江市科研先进单位,2010年获得白山市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获白山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先进单位.作为一所乡镇学校,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明确认识到教育科研是争创“名师,名校”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倡导研究型教育教学,打造研究性课堂,培养研究型教师,构建研究性文化。“十一五”期间,学校也先后有13个课题被各级科研部门立项研究,其中,省级课题《偏远山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9个课题先后结题并运用。2010年学校被评为白山市教育科研先进校。
“重基础,抓规范,分层次,求效益”的方针是我校教学管理的主要策略。建立教学常规制度,规范教学五个环节,建立常规教研,校本教研,学生自我学业管理,质量管理等教学制度,积极开展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上遵循理念—原则—过程---环节----细节的原则,让教师明白:“细节的把握------教学的艺术”。理念明确方向,原则指导行动,细节决定成效。
2009年6月,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白山正基卓岳集团董事长邹籍锋先生致富不忘家乡教育,无私捐助400万元,为我校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为了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2010年,邹籍锋先生又捐助150万元,改建操场、食堂、幼儿园。政府又投入100万元,更新学校的办公设施和实验室建设,增设电子
备课室。现在,学校已建成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塑胶足球场、塑胶羽毛球场,标准化实验室、食堂、幼儿园。
为了不断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的师资也在逐年充实。近三年,学校先后从林场校整合素质高、专业强,知识过硬的青年教师11名充实中心校,2009--2011年,又从师范高校招聘13名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充实学校的薄弱学科。目前,学校一线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5%,专科学历100%。学校的整体办学条件已达到白山一流水平。“春风吹绿白桦林,今日更要发新枝”。今天,我们桦树镇中心校全体师生正以饱满诚实的工作热情,积极端正地工作态度,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治学风气,和谐共进,不断发展,向着更高的目标扎实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