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认真落实“五个”并重 实现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目标

时间:2019-05-13 17:4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认真落实“五个”并重 实现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认真落实“五个”并重 实现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目标》。

第一篇:【审计】认真落实“五个”并重 实现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目标

认真落实“五个”并重 实现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

今天我们召开2011年全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推进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工作,布署2011年执业质量检查工作。

一、开展执业质量检查是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保障

首先,我想结合7年来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实践,以及我们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谈谈做好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意义。

第一,执业质量检查是行业诚信建设的有力抓手。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专家行业,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价值是诚信,注册会计师行业为社会的贡献是诚信贡献,离开了诚信,失去了诚信,这个行业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这已经从我们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重建30年走过的道路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其中,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负面的教训。

注册会计师职业关乎社会资金的安全高效流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千百万人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作出投资决策,千亿万亿的资金凭着注册会计师提供的诚信信息加以分配,没有注册会计师诚信,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商业信用就会瘫痪。10年前,注册会计师行业曾经遭遇过严重的诚信危机。痛定思痛,我们确立了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行业建设路径,一直坚持到今天。实践证明,这个路径是正确的,这个主线抓的是对的。但是,诚信建设从来都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诚信建设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有了成绩不能骄傲,存在问题必须正视,稍一松懈都会酿成灾难,不仅是这个行业的灾难,也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坚持这样一条主线,就必须使这个行业的每一个从业人员始终牢记社会责任,始终坚守诚信原则。人才培训、诚信档案、执业标准等等都是诚信建设的措施。要把行业诚信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必须有监督,有检查。所以执业质量检查就成为我们实现诚信建设任务,提高诚信建设水平的抓手。通过执业质量检查,促进诚信理念深深植根于广大注册会计师执业实践中。

第二,执业质量检查是行业发展质量的系统检验。

如果说诚信建设是行业建设的主线,那么行业发展就是行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在诚信的旗帜下开展行业建设,在诚信的原则下推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行业发展主题。我们讲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又强又大的发展,是内部治理健全的发展,是执业准则贯彻到位的发展,是风险控制有效的发展,是人才培养有力的发展,是事务所团结和谐的发展,总之一句话,是有质量的发展。

行业恢复重建以来,特别是“四代会”以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迅速,我们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行业总收入翻一番、注册会计师人数增长50%,在市场上赢得了认可,在社会上赢得了尊重,在政治上赢得了信任,在国际上赢得了地位。我们也必须看到,行业发展质

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事务所、不同的注册会计师那里还参差不齐。既有坚持原则、恪守诚信的事务所,也有执业质量不高的个别事务所。既有谙熟会计审计准则、德才兼备的注册会计师,也有专业水平不够过硬的注册会计师。为此,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要求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实现公平分配、建立“人合”文化;狠抓人才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事务所合并联合,做强做大;完善会计审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

通过执业质量检查,就能够全面掌握事务所执业质量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强行业管理、监督和服务,促进事务所把行业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执业质量检查是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的重要领域。

今年是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在机制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建设的关键一年,行业党委把它定为“制度建设年”,即按照创先争优的要求,认真系统地评价行业制度建设成果,以制度建设提升体制机制建设,建立行业科学发展的良好机制。

对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进行改革,正是制度建设年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要认真总结7年来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实施成果,研究新问题,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使之全面体现诚信建设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的规律。

第四,执业质量检查是注协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七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社会管理创新和经济改革开放是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两个轮子。经济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实践证明,只抓经济发展是不够的,社会管理创新应当紧紧跟上。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全员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方向,其中要充分发挥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注协建设和作用发挥,注协在行业管理中履行着法定职能、委托职能和自律职能。执业质量检查是注协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探索。

二、改革完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要做到五个“并重”

第一,系统风险评估与项目质量检查并重。

检查执业质量固然要看项目,但是,光看项目是远远不够的,项目质量的高低固然能够看出事务所执业质量的高低,但是项目质量的高低,根子上还在于事务所的质量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所以,对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要从对事务所系统风险的评估着手,以系统风险的评估结果指导项目质量的检查,以项目质量的检查来支持系统风险评估。只有这样,通过系统风险评估才能把事务所工作重心引导到质量控制上来,真正达到执业质量检查的帮助、教育、提高功能,避免事务所在执业实践中的机会主义。

第二,技术程序检查与职业道德检查并重。

影响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技术程序,二是职业道德。没有职业道德的支撑,不能坚持诚信公正的原则,把专业活动混同于商业活动,技术程序的实施就没有方向,没有指导,就会受到狭隘利益的干扰。只有职业道德检查与技术程序检查并重,才能准确反映事务所执业风险和执业质量。

第三,完善检查技术与建立检查质量保证机制并重。

公司编报财务报告要承担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实施独立审计要承担审计责任,注协开展执业质量检查也是有责任的,这就是检查责任、执法责任和管理责任。如果不能充分认识这样一种检查责任,如果把执业质量检查仅仅看作是权力,而不是责任,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就不能真正达到帮助、教育、提高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目的。要在对事务所的检查程序和方法进行完善的同时,从制度上为保证执业质量检查本身的质量提供保障,包括对检查组成员的考核,对检查组工作质量的考核,对各级注协开展执业质量检查的考核。

第四,检查制度改革与检查专家队伍建设并重。

改革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固然重要,加强执业质量检查专家队伍的建设同样重要。有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检查制度,如果没有相应的合格、敬业、对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有深刻认识的专家队伍,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要加大执业质量检查专家队伍建设的力度,兼职专家和专职专家相结合。要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的要求,大力加强各地注协监管力量,通过内部调整、内部充实、长期聘用等一系列手段,在各级注协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管队伍。同时,发挥注册会计师兼职参加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作用,配合做好执业质量检查工作。

第五,落实审计责任与落实注协监管责任并重。

注协的监管职能是注册会计师法赋予的重要职能,是法定职能与民主管理的有机统一,是各级注协法定职能、委托职能、自律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解决“多头管理”、“多头检查”的治本之策。各级注协要切实承担起行业监管责任,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干部配备上要切实保证,工作安排上要切实到位。

强调以上“五个”并重,并不是说以前完全没有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只是还落实的不够,还缺乏制度和机制保障。今天强调“五个”并重,就是重在理念、制度、机制上加以落实。

三、以创先争优的精神,做好2011年执业质量检查工作

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方案以及有关制度的草案已经过多次讨论和征求意见,有相当的基础。经过这次会议的研究,可望成熟定稿发布。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实施问题。下面,我就2011年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提几点意见。

第一,要把执业质量检查人员的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落实好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方案和相关制度,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人,要把执业质量检查人员的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在五月底前组织一次全国培训。全国注协的监管干部和进入检查库的兼职专家全部参加,一竿子到底。要制定好培训方案,编写好培训教材。既要讲改革方案和相关制度,又要讲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既要讲检查原理和程序,又要讲案例。培训结束时还要考试。

第二,要广为宣传,调动全行业支持执业质量检查改革的热情。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要把这次改革的目的、内容、重点讲深、讲透。

第三,要严密设计检查计划,安排好时间表。这既是改革的内容,也是落实改革方案的重要措施。要对现场检查的程序和机制进行科学的设计。检查手册要充分阐述检查的程序和方法,使之固定化、模块化。要使检查组的组长和骨干具有评估事务所系统风险的资格和能力。

第四,要整合检查资源,做到全行业一盘棋。要合理安排好证券资格事务所检查和其他事务所检查的时间。先开展证券资格事务所的检查,后开展其他事务所的检查。在开展证券资格事务所的检查时,全国注协都要参加,抽调精兵,组成精干的团队。这样做,既能满足证券资格事务所的检查需求,也为接下来的地方注协开展其他事务所的检查培养人才。

文章来源:中国会计报

第二篇:审计项目目标实现承诺书

承诺书

如果我所有幸中标,我们将实施如下审计方案:

(一)、咨询涉及工作内容:

1、复核经建设监理单位确认的施工图预算;

2、对整个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跟踪勘察;

3、审查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设备材料购 货合同、分包合同;

4、复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涉及造价方面的经济 技术方案;

5、复核监理单位投资控制计划;

复核监理单位投资方面的咨询;

复核工程经济签证;

8、复核经建设监理单位确认的月结算、结算,为建设 单位调整投资计划、动态控制工程款拨付提供参考意见;

为保证工程节约投资提供合理化建议;

审核工程最终结算。

(二)审计方案

成立跟踪审计小组,配备土建、通风与水暖、电气等专 业人员,都具有相应的中级职称、高级职称。

2、编制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实施计划,特别是可能 引起造价上升的会审、变更、材料选配、隐蔽验收等重点部位都 亲自参加,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做好审计日志;

及时收集和整理图纸、会审、变更、实验、隐蔽验收、材 料价格等各类工程资料,并仔细复核确保其真实可靠,为最终的 竣工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用先进完善的方法进行跟踪审计,每位工程师配备一 台笔记本电脑,同事现场配备一台高保真数码智能照相机,对工 程的相关程序,特别是隐蔽部分都进行拍照,并把图像储存在电 脑中,为工程留下图像资料,也为以后的审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终审计:对于工程的竣工结算,我们将对所有的资料 都与建设单位、工程实物进行核对,首先保证了其第一手资料的 有效性,然后仔细计算,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极力维护好建设 单位的利益,使我们的报告能反映出该工程的真实造价。

(三)审计工作步骤:

1、资料收集阶段: 合同签订后,立即收集工程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施工合同及有关分包合同、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 前期工程经济签证、洽商、补充协议等资料,并查验核对其它有 关技术资料、会议记要。随着工程的进展随时备齐后续相关资料,做好实况记录,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

2、跟踪审计和初算阶段: 跟踪审计: 签订合同后,立即派一名工程师代表常驻工地,随时收集有 关资料,解决现场遇到的有关问题,并做好现场跟踪记录,熟悉 设计图纸,及时核实设计变更、隐蔽验收及其他相关资料。

初算: 跟踪审计期间,一直到竣工验收之前,进行主体工程的工程 量(包括基础和主体钢筋混凝土、钢筋用量、砌体等工程)初步 计算工作。

竣工结算初审: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施工单位提交竣工结算报告并转交我方 后,利用 7 个工作日对整个工程进行初审,期间将随时向业主、监理单位落实有异议的问题。初审完毕,向业主提交初审结果。

(4)竣工结算会审: 初审完毕后进入会审阶段。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造 价咨询各方进行会审,核对工程量及造价,形成完整的结算文件。对有争议的问题,将协调有关各方共同确认后定案。

(5)出具最终审核报告: 在工程结算定案并由各方签字盖章确认后,出具最终结算审 核报告。

第三篇:大型国企内部审计需要实现“五个转变”

大型国企内部审计需要实现“五大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诸多超级企业巨头在危机中陷入困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规模快速扩张、实力大幅提升的现状,大型国企必须重新思考其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重新梳理管理流程与运行机制,及时解决高速发展带来的矛盾,及时消除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与咨询工作,有效保障大型国企持续健康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型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推进企业内部审计的科学发展,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增加价值、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的推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型国企应着力推动内部审计实现“五大转变”,即:内部审计功能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内部审计重点要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内部审计关口要从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内部审计组织体系要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内部审计方法要从现场检查向远程在线辅助审计转变。

一、内部审计功能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增值转变

近年来,内部审计的功能逐渐从查错防弊向帮助企业进行价值增值转变。本世纪初,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通过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强调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客观的咨询活动,它旨在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新定义首次提出审计具有增加价值的功能,并认为内部审计应当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从国际大型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看,主流趋势是将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向管理导向型转变。很多国外大型企业,例如美国通用电气、意大利菲亚特集团,都采取了“价值增值”这一内审定位。

我国目前部分大型国有企业高层决策者在内审功能的观点上存在偏差,企业内审主要目的依旧是查错防弊,而内审人员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匮乏,审计理论与方法钻研不精,因此很难对企业经营管理作出有效的审计分析、评价和管理整改建议。将内审功能向价值增值转变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优化内审职能在传统的内部防范纠错功能和战略性的价值管理活动之间的资源分配,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国内大型企业中,中石化在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在审计过程中融入对企业科学管理的独立分析研究,帮助查找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审计部门定期以专题材料的形式,向公司管理层和决策层反映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对企业治理环境、运行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咨询建议,帮助企业加强管理,顺利实现战略目标。例如,集团审计局在调查报告指出该公司亏损加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多条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审计建议。这一尝试使得内部审计不再停留在财务层面,而是充分利用了内部审计这项工具,对企业的业务进行了服务、评价和咨询,改善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对中国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应顺应新的形势,学习意大利菲亚特集团和中石化的先进经验,从企业自身价值目标出发,加强管理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管理审计,成为大型国有企业改善管理水平、改进运行机制的重要辅助力量。

大型国有企业在向价值增值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领导人应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及功能,让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看家”和“守护”层面,而是通过内审的监督、服务、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好“诊断”和“增值”功能,实现帮助企业价值保护和价值创造的目标;二是建立优秀审计人才的聘用和挽留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合理评估,建立审计人才职业规划和向“准经理”过渡的机制,吸引并留住价值增值型审计人才;三是制订周密详细的审计转型计划,审计主管需要与业务经理进行充分沟通,理解经营需求并制订价值增值型内审计划,实现最大程度的“双赢”。

二、内部审计重点要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

现代内部审计经历了从传统的财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到价值增值型管理审计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以财务收支合规性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审计为重点的审计任务,已经逐步被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所取代。现如今国际上内部审计的重点已逐步转向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工作领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企业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GE和ABB集团等许多跨国企业都是推行管理审计的典型。

国内企业中,中国电子积极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以来,审计部对公司职能部门开展了大额资金资本运作审计跟踪和流程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例如,公司加强了对企业改制、重组、并购等重大经营决策的风险审核,加大了对经营异常波动的子公司的关注,并积极开展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和风险控制。这种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帮助企业时刻检查并矫正各个项目的运行机制,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改进经营管理绩效,有效地防范了风险的产生。

大型国有企业可仿效澳洲航空和中国电子的先进经验,开展以业务流程和内控系统为审计重点的管理审计,时刻检查并纠正企业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改进经营管理绩效,有效防范风险,增强企业免疫力。

大型国有企业在向管理审计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尽早设立专业的管理审计团队,招聘有相关管理经验的人员开展管理审计工作;二是明确管理审计的价值定位,根据集团业务领域和经营状况确认开展管理审计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三是合理分配传统财务导向审计和管理审计工作任务,在保证传统财务导向审计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管理审计的比重。

三、内部审计关口要从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告诫我们,经营失误、风险失控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灾难,过程管控远比事后补漏更重要。将内部审计在流程上标准化和在各质量关口的控制上规范化是全球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要真正成为企业的自我免疫系统,就必须做好审计关口前移,注重任中审计、决策中审计、过程审计,促进效益配置和风险控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和咨询等服务功能。标准化、规范化的内审强调对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典型的国外案例有英国巴克莱集团。

在国内,武钢将目前国内仅局限于对工程概预算的内部审计模式,延伸至决策、筹资、设计、招标、合同、物资采供、施工、概预算、后评估全过程的审计。

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层层把关,保证整个流程的质量。同时,对于领导干部,武钢实行100%的任期和离任审计,把对负责人的“事后检查”

变为“日常监督”。这种全面的审计不仅杜绝了发生风险失控不得不事后补漏的可能性,还在整个审计的过程中带动了部门间的合作,减少责任不清的情况,优化了资源配置。

现在不少大型国有企业的内审方式上还停留在对事后关口的监督而忽略了对全过程的控制。比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传统的内审工作只有企业成员的年终财务审计,停留在事后审计阶段。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集团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这种内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的需求。将内审关口扩展到全过程的监督、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内审流程有益于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审核企业的经营运作、风险管理和财务表现。

大型国有企业在审计关口向过程控制转变方面可以学习英国巴克莱集团和武钢的做法,为标准化规范化内审流程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内容,前移审计关口,从“事后监督”转向“过程控制”,做好审计关口前移工作,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更好地发挥评价和咨询等服务功能。

在推进全过程审计转型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制订科学规范的内审成果评价方法,明确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职责分工,避免因为内审部门参与前期可研工作而在事后审计中受到制约;二是重视精心编制审计方案,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评估为基础,明确全过程审计的重点;三是建立综合性审计工作的协调与结合方法,注重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的结合,注重财务决算审计与财务预算审计的结合,注重重大决策审计与战略审计的结合,注重风险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结合,注重效益审计与资源配置过程审计的结合。

四、内部审计组织体系要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审计功能和审计重点等方面的转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内部审计任务更加繁重,要求企业集中调配审计资源;同时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审计流程标准化和信息化,为集团实现审计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创造了条件。审计组织体制集中化是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是成功实现审计转型、充分发挥内审功能的组织保障。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结合现代审计管理新趋势和新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强化总部审计管控,推行审计扁平化管理,逐步整合集团审计资源,建立集团统一管理、各级企业有序联动的组织体系。

国际内审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在机构设置上采取下级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上级内部审计机构,按派出机构设置,与本级单位在管理权限上逐渐脱钩。下级内审机构起监督作用的审计工作向上级内部审计部门汇报,发挥评价、咨询、服务等职能的业务工作向本级单位管理层汇报。这样才能在对同级部门进行有效监督的同时,保证内部审计更好的发挥服务职能的作用。同时,这种垂直集中管理的模式也有利于审计资源在全系统内的有效调配。通用电气和哈雷戴维森等多数跨国公司都采用集中管理模式。

当前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审计的独立性很难发挥。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只是因为制度要求而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表面上是对董事会或上级单位负责,但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它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很差,很难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状况作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

中国移动为了完善内审管理体制,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内部审计双重管理机制,以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中国移动有两级内审机构:总部内审部以及31家子公司设立的内审机构。双重管理机制规定总部对各子公司内审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业务操作规范,以规范内审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同时各子公司内审机构接受总部和本公司的双重任务、双重考核,向总公司和本公司进行双重汇报,人员接受总公司和本公司的双重调用,实现了总部对子公司内审机构的监督以及两级内审机构的协调互补。此举在现有构架上减少了子公司审计单位受经理机构的制约和影响,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加化了公司内审工作的管理力度。

大型国有企业要认真研究企业审计组织体系集中化趋势,参照哈雷戴维森公司和中国移动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审计资源管理体制和审计组织方式,建立集团统一管理、各级企业有序联动的组织体系,更好地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大型国有企业在推动内部审计向集中管理转型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提高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总部内审部门的地位,推行内审部门垂直化管理;二是企业内部审计流程需要标准化,制定出明确的、约束力很强的规章制度,内审人员检查制度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差距多大,分析和评估风险并提出建议,以便于实施集中管理;三是逐步整合集团内审资源,实现集团统一调配内审资源,搭建“大监督”格局,最大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五、内部审计方法从现场检查向远程在线辅助审计转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审计管理系统的出现,国际大型企业的运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型企业普遍实施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高度统一的信息化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经营管理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远程在线审计和实时监控,增强内审工作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是内审的发展趋势。国际上,法国电信集团就是此发展趋势的代表。

我国的许多大型国有企业还处于单一的现场审计阶段,造成了审计资源的局限和审计成本的浪费。如今,传统的纸质信息大部分已经被数字信息取代,审计人员有时候已无法获得有形的审计线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远程在线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有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并促进审计结果在企业内部的广泛应用。

宝钢集团在过去几年中逐步建立了旨在提升审计项目管理水平及信息共享的数字化审计平台。该平台能够自动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实现联网远程监控审计,使得宝钢集团完成了从传统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与远程在线审计结合的转变。从 2008年起,宝钢集团审计部又进一步开发了集团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BAMS),该系统已于2010年在宝钢集团各子公司全面覆盖,有效支撑了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这些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宝钢集团得到的审计单位的数据更充分,进行的分析更实时、更迅速、也更全面,推动企业内部审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了实现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相结合,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应学习法国电信集团和宝钢集团的先进经验,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审计报告,探索远程审计和实时监控,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方法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大型国有企业在推进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内部审计部门应注重各类信息集成分析与运用,引入先进的分析与预警方法,增强内审工作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二是推动在线报告的应用,通过规范集团审计流程和审计报告格式,以及严格要求内外部审计信息电子化,促进在线报告系统地推广;三是持续改进审计手段、工具和方法,定期回顾和评价内审技术和方法,发现提高审计效率的在线远程审计方法。

第四篇:论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l墨 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修订本,以下简称<标准》)对内部审计作了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这一定义标志着当代内部审计从传统的财务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的发展。那么,怎样理解内部审计的“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实现“增加价值”呢?本文就这两个问题浅谈个人看法。

一、对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1年修订的<标准》中,对“增加价值”一词作了如下解释:“机构的设立,是为了其所有者、其他利益关系方、顾客和客户创造价值或谋取利益”部审计师在收集资料、认识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对经营与改良时机产生了深刻见解,这些见解可能会对机构带来诸多利益。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通过其他产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所有这些都传达给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对于这一解释,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建立企业的目的— — 建立企业是为其所有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创造价值和谋取利益。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创造出超过自身投入口孟建军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价值的价值,即实现增加价值,为利益关系人谋求利益,同时也维系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增加价值的目标应由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来共同完成,内部审计部门也不例外。

第二、内部审计价值信息的产生— —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开展保证审计和咨询审计活动,在收集资料、识别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对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可能产生比企业管理层及其他职能部门更为深刻的见解,而且这些见解是富有价值的。

第三、内部审计价值信息的利用— — 内部审计部门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通过其他产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企业经营决策部门及相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和管理提供帮助。

第四、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 — 企业管理者采纳、利用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届,一方面可以借此消除各种减值因素,包括风险因素、控制漏洞、治理缺陷等.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作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创造出超过预期价值的价值。

二、实现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目标的途径如前所述,内部审计通过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帮助企业实现增值目标。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完善其自身管理机制、更新审计手段等改革措施,提高审计质量,节减审计成本,为企业增加价值。

(一)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为企业增加价值。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种风险因素,确保企业拥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并使其发挥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价,这些风险因素主要包括:(1)财务与经营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2)财务与经营的效果与效率;(3)资产的维护;(4)法律、法规及合同的遵守情况。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这一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和报告,帮助企业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二)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对企业风险管理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其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深入的评价,包括企业管理、经营及信息系统控制等。评价体系可以设定为制度建设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和制度保障评价三大部份。制度建设评价属于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评价范畴,主要评价企业制度建设是否健全,制定的经营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回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制度执行评价蜃芋内部控制遵循性评价范畴,主要评价企业各部门执行内控制度的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制度保障评价主要是对企业监管保障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治理程序,为企业增加价值。企业的治理程序是企业管理者所遵循的旨在对管理层执行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的程序,它包括确定目标与战略的程序、监控目标实现情

况的程序、衡量业绩并定义为“责任机制”的程序和维护价值的程序。企业的上述治理实务反映了不断变化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内部审计人员以其公认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职业技术,通过对上述治理程序的定期评价,对治理程序的完整性、有效性、合法性等做出结论.并提请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遵守法律、法规、道德和社会责任.推进企业依法管理经营,帮助企业完成各项治理目标。从而实现“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部门还通过定期评价企业的道德环境及其战略、战术、信息流通和为了实现期望的遵纪守法水平而采取的其他过程的有效性,披露企业内部违反道德规范、政策和其他不正当行为的嫌疑,规避道德和法律风险,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四)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为企业增加价值。就国内内部审计现状而言..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改革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内部审计隶属于谁,即受谁的领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般地说,内部审计所隶属的层次越高,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就越强。反之就越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大多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负责人领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建立,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对内部审计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在公司制企业中,内部审计应由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未实行公司制的企业中。内部审

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总经理)直接领导,以改变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负责人领导下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的问题;对于“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下的中央直属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可实行“统一领导、自成体系”体制下的逐级派驻制,以解决“检查难、报告难、处理难”的三难问题。

二是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有效的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审计工作具有较高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为此,企业应选拔、聘任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从事内审工作; 内审部门委派的审计人员应具有符合审计项目所要求的专业构成和胜任能力:实行审计项目负责制,具体规定项目负责人、主审及一般审计人员的相关责任;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审计项目的质量及审计项目创造或增加的价值进行检查和评估。

三是建立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审计工作制度、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有重大工作过错以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审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五)通过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降低审计成本。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应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使其工作成本小于其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即所得大于所费。同时,内部审计还应遵循效率原则。而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方法就是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目前大多数企业存在的内审人员数量与企业规模、业务量的非对称性矛盾和扁平化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的内

在要求等诸多因素,客观上要求企业内审部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同时,电子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非现场审计工作在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当前,非现场审计工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展开:一是落实专人,明确职责,为非现场审计进行组织上的准备;二是创新手段,设计开发审计软件,实现审计手段电子化,为非现场审计进行技术上的准备;三是定期地、连续地采集企业各经营单位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为非现场审计进行资料上的准备;四是利用审计软件,依据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分析、评价和检测企业的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和控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五是随机抽取非现场审计样本进行现场复核,以评估其准确性;六是向相关权力机构、管理层报告非现场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整改和处理意见。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靠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制约的。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西方国家都在根据不断发生的新隋况完善和发展其有关规范,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应如此,但这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

在实践中,公司在恰当委托外部从事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应重点向内部控制评审、管理(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合约)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和管理舞弊审计等领域。

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

通过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有三项:领导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审计师协商,检查财务报告。审计委员会的建立,会保证审计质量。随着全球经济—体化的发展,审计委员会将进一步关注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道德等众多方面。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一方面通过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协调,协助国家机关进行自查自评,大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另一方面领导内部审计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进而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工作效果。

第五篇:双效并重 和谐发展 奋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

2004年,##县环境保护局按照“常规工作提质量、重点工作上水平、特色工作求突破”的思想和“抓班子带队伍、抓工作创一流、强素质树形象”的目标,不断强化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双赢之路,始终把保护汉江、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夯实责任抓落实,扎实工作求实效,整体工作继续保持在全市十县区之首,先后荣获全省环保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全省环境监察先进集体;全市环保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全市环保目标综合考评获市政府一等奖。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0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被县委授予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被县政府授予全县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一、抓班子,增强内部合力。

县环保局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把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一是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会议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岗位执法责任制等25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理事。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发挥班子集体的智慧。二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政策理论水平。局党组高度重视理论学习,把学习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牢牢把握学习重点,保证学习效果,增强班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团结协作,努力维护班子内部稳定,在工作中主要领导既总揽全局,又对班子成员有明确分工,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帮助,使班子成员的事、责、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配合协助主要领导,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成员彼此坦诚相待,形成了互敬、互信、互谅、互让、互补的团结和谐的氛围。四是为人表率,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局党组议定的事项,领导班子成员一身作则,率先垂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扎实有效。

二、抓队伍,提高综合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环保工作干部队伍。一是抓好学习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干部职工参加在岗学习教育,有10人参加了与环保业务有关的在职研究生和本、专科函授学习,有12人参加了计算机培训学习,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为环保事业注入新活力。二是扎实开展行风政风建设暨“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以创佳评差和行风评议为载体,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的工作环境。焕发了开动脑筋想实招、兢兢业业干工作的良好精神状态,塑造了行业新风,提高了服务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三是推行竞争上岗,激活用人机制。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全局15名干部通过激励角逐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到了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切实解决了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出现了目标同向、干部同心、困难同当、责任同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局面。

三、抓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高度重视环保宣传工作,坚持保护环境,宣教先行,牢牢把握宣传教育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抢抓媒体时效,展示##环保,宣传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提高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领导重视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关键。为增强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主动向各级领导作好汇报,

下载【审计】认真落实“五个”并重 实现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认真落实“五个”并重 实现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