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洪英先进事迹
浙江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杜洪英先进事迹
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从山东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至今已31年。一名普普通通的档案员,成了数千万党员的优秀代表、全国组工干部的学习榜样。
朴实之中有华章,平淡之中见精彩。杜洪英的可贵之处,正是她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档案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组工干部和省市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2009年10月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今年4月,杜洪英作为全国组织系统的两名代表之一,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位爱岗敬业的档案员
在不少人眼里,杜洪英是个守旧的人。
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室坐一坐,你就会发现,吱吱响的空调用了五六年了,发灰的旧地毯用了十多年了,褪色了的办公桌已用20多年了。当然,最旧的,还数那台西湖牌缝纫机,算起来“工龄”快30年了。
当然,令人印象更深的,还在于杜洪英坚守了30多年的老规矩:担心外来人员鞋底带来湿气,进档案室前必须换上拖鞋;外来人员在查档案时不能喝水,避免水滴弄湿档案;档案室里的温度和湿度,永远处于恒温恒干状态。为了保护档案,杜洪英不允许有人破例。
杜洪英的守旧,还表现在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上。
刚到玉环参加工作,杜洪英发现部里的档案就散放在几十只旧的木箱子里,有的见头不见尾,有的见尾不见头,翻一翻,没有几份是完整的。杜洪英下决心把它们全部补全。
“补齐这6000多份材料,实在是不容易。”杜洪英说,对玉环人来说,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但对一个北方人来说,到鸡山、海山等海岛去,坐一趟船就是遭一趟罪。“一坐上船,我就开始吐,最后连黄胆水都吐不出来了。同事们见状,纷纷劝我别再出门,材料由乡镇干部带上来好了。”
但杜洪英坚决不肯,这倒不是她不相信别人,只是考虑到一些材料甄别,只有自己亲眼所见后才更加放心。杜洪英说,在档案材料鉴定方面,她认为还是保守一些更为妥当。就这样,花了3年多时间,杜洪英硬是把涉及玉环全县6000多名干部的档案,全部给补齐了。
很难相信,就是这么一个守旧的人,身上还有无数创新潜能,硬是把枯燥乏味的档案工作,搞得亮点纷呈,成绩斐然。
在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室,有一扇铁门,随着岁月流逝,门框与铁门-1-
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看到这一情况,杜洪英灵机一动,请人在边上钉上了一圈橡胶密封条,结果门框与铁门又能严丝合缝地关上了。
类似的巧思还有不少。考虑到大雨时水会溅进来,档案室装上双层玻璃窗,墙壁也筑厚几厘米。“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雷雨台风天了。”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搞的几套档案快速查找法。
查档案费时费力是档案部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不断摸索,杜洪英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办法。凭借这些方法,查档案的人几分钟之内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由于简便易行,这些方法已在全省组织系统进行推广。
再过两年,杜洪英就要退休了。可眼下她不但没有闲下来,反而越来越忙。去年,省里要求用5年时间,用全国统一标准对各地所有档案重新整理一遍。杜洪英说,希望自己今后还是像以前一样,在档案管理上,该守旧的守旧,该创新的创新,争取赶在退休之前,加班加点把档案重新梳理一遍,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名刚正不阿的老组工
不论做人做事,杜洪英的热情是出了名的。
“我评上了中级职称后,材料没有加到档案里,自己都忘了这事。可杜大姐知道后,主动给我打电话,催我补齐材料。我的工资,因此也加了一级。”在县委大院里工作的小张,提起这事,至今一脸感激。
对待工作,杜洪英有着火一般的热情。整理档案过程中,她发现哪份档案中材料不足,会马上通知对方补齐;档案中情况变动,会通知更新;基层上报的表格,一有差错马上纠正。正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她管理的档案,装订规范,材料齐全,次次抽查,次次达到国家级标准。
1983年被称为玉环的“转制年”。县里的印刷厂、标准件厂、工具厂等1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170多位厂领导,由于来不及填写干部履历表,致使档案散失。杜洪英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跑到劳动人事部门,专门为这170多名厂领导办齐了保留干部身份的证明函。
近几年来,这批厂领导要陆续退休了,由于不能提供干部身份的证明材料,县有关部门准备将他们按职工身份办理退休手续。杜洪英获悉这一情况后,赶紧从档案室里翻出证明函,最终替这批厂领导“要回”了干部身份。
“多份热情,多操份心,别人就少点麻烦,少点遗憾。”杜洪英说,档案无小事,热心顶要紧。
但就是这位大伙口中热情似火的杜大姐,也有固执的时候。
一次,玉环县一位领导向组织部打来报告,要求办理离休手续。自传
里,这位领导写道:“1949年8月15日,我到单位报到上班。领导说明天是中秋节了,单位要放假了,你还是回家吃了月饼再来上班吧。”
杜洪英做事好较真,她向这位领导一打听,才知道这位领导参加工作时间填的是农历,再买来万年历一查,发现这位领导离1949年10月1日前的离休标准,迟了一天。
当杜洪英把这一结果告诉这位领导时,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这时,不少熟人跑来做杜洪英的工作,希望她能够通融通融,照顾一下这位领导,但杜洪英拒绝了。
“态度应该谦让,原则不能退让。”杜洪英说,有些东西,该坚守的还是要坚守。
规矩如石,原则似铁。别小看了杜洪英是个小小的档案员,有时候她的权力还真不小。考虑利益关系,现在的档案中出现了“出生年月越填越晚,入党入伍时间越填越早,学历学位越填越高”等怪现象。每当发现这些情况,杜洪英在与对方沟通后,就会坚持改过来。为此,她得罪过不少人。一次,一名干部想改动档案记录被拒绝后十分生气:“看她还能管到退休吗?”杜洪英听后心里笑笑:我偏偏要管到退休。
杜洪英说,对待工作和事业,我问心无愧。
一个淡泊名利的老实人
玉环县委组织部里,流传着杜洪英三拒调升的故事。
一次,是杜洪英刚参加工作时,被借调到地委组织部帮忙整理档案。看到杜洪英态度热情,手脚勤快,部里的一位领导十分满意,希望她能够留下来。但杜洪英想到玉环这摊子档案没人管,谢绝了。
还有一次,是玉环县委组织部的一位领导,看到杜洪英长期在部里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表现出色,就想给她调到一个待遇好的部门去。谁知杜洪英却说,档案工作更适合自己,她又一次谢绝了。
前些年,县档案局一位领导退居二线,组织部领导找她谈话,说准备推荐她到一个能够发挥她专长的领导岗位工作,她又婉言谢绝了。
“父亲是个南下干部,常常教育我们,跟先烈们相比,我们饭够吃,衣够穿,生活够幸福了。相比之下,什么权位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每次有人问杜洪英,她总是这样回答。
有人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杜洪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来都不局限于个人职位的升迁,而是工作一年比一年更出色。
一次,浙江省委组织部派人来玉环抽查档案,偶尔在一份档案的骑缝里发现了一枚订书针,玉环县委组织部当年的档案工作因此没有评上省里先进。面对这一结果,杜洪英非常难过。她花了1个多月时间,把档案室
里的6000多份资料全部检查了一遍,直到没有发现一枚订书针为止。“我高兴的是,这些年,尽管职务没有进步,但档案工作质量却一年比一年提高。如果不比职务比工作,我问心无愧。”
一位和蔼可敬的好大姐
再过两年,杜洪英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与档案打了几乎一辈子交道的杜洪英,回忆走过的人生,说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亏欠家人太多了。
1997年3月,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希望她抽空回去照顾一下。当时,正值玉环全县机构改革,工作忙,杜洪英没有向部里请假。一个星期后,再次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杜洪英才匆忙赶回了家。她守在父亲的病榻前,忍不往潸然泪下:作为女儿,自己对父母的照顾,实在是太少了。
在一般人的眼里,档案工作是个轻松活。但在杜洪英眼里,档案工作却是个干不完的细致活。为此,她经常晚上加班,总爱把手里的每一份档案整理得完美无瑕。每当工作一忙,不少家务活就摊到了丈夫和儿子的头上。自己业绩的背后,是一家人默默的支持和付出。
杜洪英一心扑在档案工作上,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自己的家人,也很少有时间回山东老家看望亲人,但对部里的同志,她却胜似亲人。作为部里年龄最大的同志,每当逢年过节,她总是挨家挨户登门看望机关离退休老同志;每当部里同志家有喜事,她总是像家人一样忙里忙外。
县委组织部一位干部的妻子说起杜洪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她怀孕时,每次产前检查,因为丈夫经常出差,杜洪英就帮她记下检查的日期。时间一到,就主动打来电话,并经常陪她到医院检查。孩子生下后,杜洪英又一趟一趟往医院跑,忙前忙后。邻床的病人羡慕地说,你这个“婆婆”,对你可真好。
诚实奉事,真心待人。正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使杜洪英赢得了大伙的敬重。如今走在玉环县委大院,不管是县级领导还是普通干部,不管年龄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熟悉杜洪英的人,都会亲切地喊她一声“杜大姐”。
第二篇:杜洪英先进事迹
人物简介
杜洪英,女,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1957年8月出生,1979年4月入党,高中文化。
杜洪英同志30多年如一日,勤勉敬业、无私奉献,在档案室的一方小小天地里,始终践行着“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进步”的理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优良作风。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杜洪英,女,1957年8月出生,1979年4月入党,高中文化,现任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
杜洪英同志祖籍山东莒南。父亲是一名南下干部,两岁时,她随着因公致残的父亲迁回山东。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一直与档案打交道,至今已32年。杜洪英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的进步
1979年,杜洪英到玉环县委组织部从事档案工作,从此便整日“窝”在档案室里剪剪贴贴、装装订订,一干就是32年。
杜洪英刚接手档案管理时,干部档案就放在几十个旧木箱子里,材料残缺不全,但困难并没有吓倒杜洪英。她一个乡接一个乡,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地跑,寻找、清查、整理„„硬是在3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6000多份材料,救活了大量的“死”档案。[2]
玉环是个海岛县,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部里的同志见杜洪英晕船,经常对她说别跑海岛了,材料由他们带来,可杜洪英总是坚持一路颠簸、呕吐着去偏远海岛收集材料。同事们无不为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1983年被称为玉环的“转制年”。县里的印刷厂、标准件厂、工具厂等1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170多位厂领导,由于来不及填写干部履历表,致使档案散失。杜洪英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跑到劳动人事部门,专门为这170多名厂领导办齐了保留干部身份的证明函。近几年来,这批厂领导要陆续退休了,由于不能提供干部身份的证明材料,县有关部门准备将他们按职工身份办理退休手续。杜洪英获悉这一情况后,赶紧从档案室里翻出证明函,最终替这批厂领导“要回”了干部身份。
都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30多年了,玉环县委组织部先后换了12任部长,同杜洪英一起工作的许多同志相继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许多同志劝她换个环境,到实惠、轻松的单位工作,她都婉言谢绝。“我觉得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
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这层含义。
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决定了杜洪英只能和无言的卷宗打交道,且不说工作的枯燥寂寞、生活的清贫乏味,人生的天地也似乎因此变得狭小了,但杜洪英乐在其中。很多人称赞杜洪英干档案工作细致入微,甚至是精雕细琢。
在这里,每一页破损的材料都由她亲手裱糊,每一页卷角材料都由她亲手抚平,每一页参差不齐的材料都由她亲自裁齐。档案室里的窗帘、地毯、铁柜,甚至墙角的盆栽花草,都是杜洪英亲自添置的,杜洪英对档案室的一切充满了感情。档案室的湿度是严格控制的,湿度太高档案就容易发霉,湿度太低档案又容易变脆,杜洪英像呵护婴儿一般不差毫厘。每年刮台风季节,杜洪英总是要把档案室里里外外检查个遍,做到万无一失。就算这样,她回到家后还是一直惦念着室内的卷宗,生怕某个门窗会漏风渗水。为此,她曾多次冒着大风大雨,半夜回到档案室“坚守阵地”,直到窗外的风雨渐渐平息„„而在平时,只要一离开椅子她就自然伸手去关窗,这手势成了职业习惯,以致在家中也是如此。家人总说:“你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都说杜洪英熟悉档案室的一切胜过自己的家,不看档案检索目录,也能马上查找出任何一个县管干部的档案。通过不断的实践,她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方法,并在全国各地推广。
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
也许在外人看来,档案室太平静了,甚至平静得有点压抑,但也有不平静的时候。杜洪英深深懂得,干部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党性觉悟,自觉坚持档案工作原则和制度,秉公办事。
为了更好地管住这个“家”,杜洪英修订完善了《查阅档案制度》、《保密制度》和《库房管理制度》等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挂在墙上醒目处。这是为了告诫自己,也提醒别人一定要照章办事。
当然,也有碰到过个别人不照章办事的尴尬事。少数干部在填写履历表时,出现出生时间越填越晚,入党入伍时间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的现象。有些人甚至托亲戚朋友走关系说人情,想擅自改动档案记录。每当碰上这类事,杜洪英始终坚持“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一概回绝,刚正不阿。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来找杜洪英,要求把他的干部身份改为职工身份,把档案退回原单位,以便早日退休,让子女顶职,被杜洪英婉言回绝。
“不能让一个投机钻营者得利,也不能让一个老实人吃亏。”这是杜洪英一直坚持的原则。在县委机关工作的小张在评上中级职称后,没有及时将相关材料加到档案中,甚至连他自己都忘了这事,可杜洪英知道后,立即给他打电话补齐材料,他的工资也因此加了一级。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她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更赢得了大家的爱戴。
杜洪英同志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档案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组工干部和省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公仆”、县“十大巾帼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
第三篇:杜洪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有人说: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每个人都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人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每个人都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面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的人生,该如何书写?怎样打造更加精彩的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前不久,我在题为《她的人生档案很精彩》和《奉献的人生最精彩》的两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杜淑英31年淡泊名利、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祁爱群为了工作,把生命留在了藏北高原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精彩人生是平凡、无私、奉献。人生会因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变得激情荡漾、美丽绽放。
也许有人说,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追逐名利与自我,还有谁能够做到平凡、无私、奉献。但我要说,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爱岗敬业、勤奋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社会的主流,因为它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与价值的追求。
全国创先争优代表杜洪英,31年如一日,与无言的卷宗打交道,窝在档案室里除了剪剪贴贴、就是装装订订,把别人看来简单枯燥的档案工作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来对待。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是她赋予进步的含义。规矩如石,原则似铁。态度应该谦让,原则绝不能退让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曾有人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而杜洪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来都不局限于个人职位的升迁,而是工作一年比一年出色。因此在玉环县委的组织部里,流传着她三拒调升的故事。杜洪英,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抓紧学习,对组织工作的政策法规熟记于胸,努力成为组织工作的活字典、业务通;就是在这样31年如一日的坚守里,杜洪英赢得了尊敬,赢得了属于她的骄傲。
还记得莽莽藏北高原上那朵圣洁的永不凋零的雪莲吗?党的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一位女同志,在海拔4700米的藏北高原扎根群众,面对艰苦的环境、艰苦的岗位、一生都在默默奉献。可她,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员都做到了!一句鱼儿离不开水,我离不开藏北牧民道出了她一心为民的崇高之心声。祁爱群虽然走了,但她留下了一座组工干部胸怀磊落、公道正派的丰碑。她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忘不了在2008年雪灾中,贵州怀化组工干部们用实际行动唱响的那一曲曲防冻抗灾的英雄赞歌。由于大雪封山,交通运输不畅通,粮油等生活必需物资无法供给。为了解决灾民的温饱难题,是他们冒着摄氏零下5度的严寒,翻山越岭,背着一袋袋大米徒步进村,也是他们,多次上高山、下深沟,踏冰趟雪,修复了10多处高压输电线路和设备,为37万苗乡人民送去了光明,他们是在用党性、品行向人民群众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风采。
回望身边,在我所在的企业宁夏能源铝业,也有这样的党员干部。他们带头学习,带头接受急、难、险、重的生产任务,带头完成党员模范工程;他们服务职工,及职工之所及,想职工之所想,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也是他们,为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视奉献为己任,视创新为快乐,视拼搏为荣耀。
是啊,正是这样的人,舍去浮华,舍去光彩夺目,去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忘我的境界,一种无私的品格。他们用微笑回答,用眼睛诉说,用爱传递着一个答案:
中国我们是这样的人,一个无怨无悔为祖国,为人民,为企业奉献了青春和力量的新时期组工干部,一个时刻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无愧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因为他们心中坚信:漫漫人生路定会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大放异彩。
第四篇:杜洪先进事迹
坚守岗位三十载
无私奉献不为名
杜洪英,女,1957年8月出生,1979年4月入党,大专文化,现任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
杜洪英同志祖籍山东莒南。父亲是一名南下干部,两岁时,她随着因公致残的父亲迁回山东。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一直与档案打交道,至今已32年。杜洪英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的进步
1979年,杜洪英到玉环县委组织部从事档案工作,从此便整日“窝”在档案室里剪剪贴贴、装装订订,一干就是32年。
杜洪英刚接手档案管理时,干部档案就放在几十个旧木箱子里,材料残缺不全,但困难并没有吓倒杜洪英。她一个乡接一个乡,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地跑,寻找、清查、整理„„硬是在3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6000多份材料,救活了大量的“死”档案。
玉环是个海岛县,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部里的同志见杜洪英晕船,经常对她说别跑海岛了,材料由他们带来,可杜洪英总是坚持一路颠簸、呕吐着去偏远海岛收集材料。同事们无不为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都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30多年了,玉环县委组织部先后换了12任部长,同杜洪英一起工作的许多同志相继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许多同志劝她换个环境,到实惠、轻松的单位工作,她都婉言谢绝。“我觉得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这层含义。
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决定了杜洪英只能和无言的卷宗打交道,且不说工作的枯燥寂寞、生活的清贫乏味,人生的天地也似乎因此变得狭小了,但杜洪英乐在其中。很多人称赞杜洪英干档案工作细致入微,甚至是精雕细琢。
在这里,每一页破损的材料都由她亲手裱糊,每一页卷角材料都由她亲手抚平,每一页参差不齐的材料都由她亲自裁齐。档案室里的窗帘、地毯、铁柜,甚至墙角的盆栽花草,都是杜洪英亲自添臵的,杜洪英对档案室的一切充满了感情。档案室的湿度是严格控制的,湿度太高档案就容易发霉,湿度太低档案又容易变脆,杜洪英像呵护婴儿一般不差毫厘。
每年刮台风季节,杜洪英总是要把档案室里里外外检查个遍,做到万无一失。就算这样,她回到家后还是一直惦念着室内的卷宗,生怕某个门窗会漏风渗水。为此,她曾多次冒着大风大雨,半夜回到档案室“坚守阵地”,直到窗外的风雨渐渐平息„„而在平时,只要一离开椅子她就自然伸手去关窗,这手势成了职业习惯,以致在家中也是如此。家人总说:“你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都说杜洪英熟悉档案室的一切胜过自己的家,不看档案检索目录,也能马上查找出任何一个县管干部的档案。通过不断的实践,她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方法,并在全国各地推广。
杜洪英同志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档案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组工干部和省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公仆”、县“十大巾帼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曾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第五篇:我市干部档案工作者学习杜洪英体会(二)
我市干部档案工作者学习杜洪英体会
(二)(海盐县委组织部
朱建妹)
提起先进人物,我们总是把目光投向那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王彦生等等,在感受他们优秀品质的同时,也总感到离先进距离甚远。而杜洪英同志,是我省组织系统干部档案战线上的先进代表,与我同为干部档案工作者。在先进事迹报道里,当那些我所熟悉的工作术语、那些我也曾经历过的工作情景在我的眼前呈现时,我倍感亲切。我为自己的同行能在全国创先争优而感到自豪,也为我们的干部档案工作能受到如此关注而深感欣慰,主要三点感悟:
一是对工作要始终怀有激情。干部档案工作是一项繁琐的日常工作,更是一项幕后的基础工作。收集材料、鉴别整理、装订打印等等,每天忙忙碌碌,反反复复,永远做不完、理不清,且工作成绩又难以显现。时间久了,就会有所倦怠。但杜洪英同志却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31年,简陋单调的档案室,杜洪英把他当成家一样热爱,她说“这里就像我的家,呆得再长也不觉得久。”枯燥乏味的档案,她把它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细心照顾,她说“在我眼中,一份份档案,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里不仅像一个温馨的家,还像是一个热闹的小社会……”这一句句朴素的话语道出的是一名组工干部对本职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激情源于热爱,如果没有这份对档案事业的热爱,我想,杜洪英很难坚守31年。人生需要激情,工作也需要激情。有了激情,就能够焕发出蓬勃朝气,就会想方设法地把工作干好。没有激情,就会精神不振,暮气沉沉,就会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激情,要做好干部档案工作尤其需要激情。我们要像杜洪英同志一样,牢固树立坚守岗位的意识,积极负责的意识,奋力争先的意识,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干部档案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县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干部档案基础工作,为组织上发现人才、使用干部提供依据。二是组织原则要始终坚持。干部档案涉及到每一名干部的切身利益,一份材料一旦进入个人档案,就会永久保存,成为组织上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目前我们的干部档案中,有的干部在年龄、工龄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在办理干部退休、组织干部履历表填写工作中也时常遇到。2009年、2010年正好我县各遇到了两例退休干部因档案年龄与身份证之间的不一致引起的上访问题。在经过了认真仔细的调查取证后,任凭他再闹,我们还是按照政策给予了处理。正如杜洪英说,“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有些东西,该坚守的还是要坚守。我想,作为我们组工干部,在执行党的政策中,就应该如杜洪英一样,在做好热忱服务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工作原则不动摇,凭良心做事,对事业负责,凡是有悖原则的事不干,凡是有损群众利益的事不做,努力做到对待工作和事业,问心无愧。
三是平和的心态要始终保持。我们进组织部工作的同志都是经过组织精心挑选后调入的,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进了组织部要“进步”什么?职位?待遇?杜洪英说“我觉得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我的进步了。”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成熟,更体现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职。正是这种信念,杜洪英才能在31年的档案工作中始终保持热情,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以平静之心对己,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这是一种人生修养、一种思想境界。如今,在市场经济下我们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尤其是作为干部科的同志,由于岗位的特殊性,乡镇部门的同志往往“高看一眼”,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往往会“厚爱一层”,面对这些,我们应该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高看”与“厚爱”是出于对我们岗位的尊重,切不可错误地认为自己多强的能力、多高的水平,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我想,我们都应该向杜洪英同志学习,立足本职岗位,坚守党性,默默奉献,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职位的升迁,以扎实苦干的工作来提升能力素质,以勤奋敬业来积蓄经验、储备知识,把个人的进步融入事业的发展,把名利淡化在踏踏实实的工作里,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体现组工干部本色。在此,我想同时引用李源潮同志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大家共勉:在每一个干部的成长历程中,要始终追求心灵的平衡与和谐,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不为浮名所累,不为私利所缚、不为权欲所惑,如此,就能无欲则刚,宁静致远。
组工干部就应该是党性最强的(中共海宁市委组织部
许伟坚)
在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干部人事档案业务培训班上,我再次聆听了杜洪英关于“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的报告,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进组织部为了什么,该干些什么和跟人家比什么。邓小平曾说,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不仅要做好普通人,还要以党性最强的要求,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一个公道正派的人、一个甘为人梯的人。一是做“扎实型”组工干部,争当勤奋工作的表率。组织工作政策性强、程序严格、任务繁重、质量要求又高,工作的特殊性,对组工干部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组工干部必须做到工作积极主动,凡事有计划,平时注重积累。常言说,勤能补拙。一个善于积累的人,一定是一个工作上有心之人,业务能力肯定会提高很快。前辈们常告诫我们“组织工作无小事”,一个微小失误,都有损组织工作的良好形象。因此,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学习杜洪英“爱岗敬业,三十一年如一日的档案员”,要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做到谨小慎微、周到细致,争取达到工作“零失误”。二是做“奉献型”组工干部,争当的敬业奉献的表率。奉献是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作风,也是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修养。组工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如果没有吃苦奉献精神,是很难做好工作的。王彦生、尹中强、杜洪英等优秀组工干部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做到不比待遇比奉献、不比基础比精神,怀着对名利的知足之心、对能力素质的危机感,以“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态度去面对工作,要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抱怨、不攀比,不求掌声、不求闻达,以平常之心在烦琐中摸索简洁,在烦燥中演绎快乐,为组织工作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争做杜洪英式的“淡泊名利,默默耕耘不图报的老实人”。
三是做“廉洁型”组工干部,争当严于律己的表率。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关系到组工干部整个队伍的形象。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自律意识,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一要修身养德。由于组工干部特殊的工作性质,在社会上往往被人高看一眼,如果在自律上稍有松懈,就会成为一些带有不良企图的人拉关系、套近乎的对象。面对这一切,我们一定要冷眼看待,不断增强自控能力,要真正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二要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核心,更是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政治责任。因此,组工干部一定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塑造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三要严守纪律。要自觉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做到“五个不”: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办的事不办、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要把自己从事组织工作看成是组织对自己的一种信任,是一种荣幸,一种锻炼。
立足本职,争做优秀组工干部(中共桐乡市委组织部
周伟红)
7月21日,全国组织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视频会议上,听取了杜洪英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后,我内心受到强烈震撼。8月12日在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干部人事档案培训班上,又现场聆听了杜洪英同志作的先进事迹报告,我再一次被深深感动。
杜洪英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尽是些工作中的小细节和生活中的琐事,她用自己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正是这种信念坚定、始终如一的执着精神,使她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不仅是我们组工干部学习的榜样,也是所有从业者应该学习的楷模。同是档案管理员,我更要以杜洪英同志为榜样,对照检查自己,明确努力方向,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是要热爱本职,具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也许很多人会问,三十年如一日干同样一份工作,难道不会厌烦吗?杜洪英的回答是:“把档案室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谁又会厌烦自己的家呢!”杜洪英把小小的档案室当作自己的家,把每一份档案都视作一个婴儿,认为每一份档案都关系着一个干部的命运,正是这种对工作的至爱,对事业的炽热忠诚,对岗位的珍惜,才使她始终保持着工作激情,31年如一日坚守档案工作,把别人看来烦琐、乏味、吃力的档案工作,看作是幸福、使命和责任。有了这种“爱”,自然而然就会对工作产生一份责任感,只要对工作有了责任感,那么无论她做多久,都不会感到厌烦。我们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岗位没有肥瘦轻重之别,每项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终归要有人去做,可能某项工作枯燥乏味,“没有权力,没有油水,没有兴趣”,但也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无怨无悔地去做。我们从事每一项工作都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热爱本职,我们才能完成好工作任务,发挥出我们的光和热。二是要认真细致,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杜洪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有着火一般的热情,整理档案过程中,她发现哪份档案中材料不足,会马上通知对方补齐;档案中情况变动,会通知更新;上报的表格,一有差错马上纠正。她对待档案,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细心照顾。材料有破损她亲手裱糊;材料有卷角,她亲手抚平;材料参差不齐,她亲自裁齐。正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她管理的档案,材料齐全,装订规范,每次抽查,都达到标准。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想在本职岗位上取得成绩,不能仅凭“三分钟热血”式的激情,而是要有专注执着、一丝不苟、坚持如一的心态,切勿心浮气躁,只有踏下心来从细微处着手,对工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我们才能从繁杂的组织工作中缕出头绪,创造佳绩。
三是要勤学善思,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以前,我总认为,做档案工作没什么创新可言,档案材料的分类、编目、整理都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去做,不允许、也不需要你去创新,但是学习了杜洪英的先进事迹后,我发现自己错了,再平凡、再普通的工作也有创新的空间和可能。杜洪英就是在日常的档案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办法,有效地解决了查档案费时的“老大难”问题。只要我们平时工作中多学习,多思考,做有心人,那么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都可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努力在平凡岗位创先争优(中共嘉兴市委组织部 谭霄红)
聆听了杜洪英同志的先进事迹,使广大组工干部特别是干部档案工作者精神振奋、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作为一名从事干部档案工作二十余年的组工干部,心中更是感同身受,难抑平静。大姐的事迹,犹如吹响了创先争优的结集号,使我们在比学模范,赶超先进中更加坚定信心、充满激情、奋发有为。在学习先进的同时,我们更应结合日常实际工作,牢固树立创先意识,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优良业绩,为组工干部争光,为组织部门添彩。
一、面对先进典型,尽力真学真懂
杜洪英凭着31年的坚韧与坚守,从“小档案”干出了“大业绩”,既为我们树立了创先争优的榜样,也为我们作了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的正确解读,那就是:在平淡中坚守,在宁静中追求。
一是学习她那一份忠诚与执着。她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因为爱岗才会敬业,因为坚持才有成就。她在档案工作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呆就是31年,从青春年华到年届退休,走过了最美好的岁月。她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始终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并且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创新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为干部工作服务。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她信守了入党誓词,实践了对党的承诺。
二是学习她那一份责任与正直。她没有丰功伟绩,却背着如山的责任。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凭借着对事业、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她硬是从各个部门和单位收集到了六千多份档案材料进行归档,不仅为干部档案的规范整理打好了基础,而且也救活了大量的“死档案”。同时还想方设法收集到一批干部确定身份的文件,为日后办理干部退休手续提供了决定性的依据。每当台风季节,她总是人在家里心在档案室,甚至常常半夜跑回档案室查看门窗是否关紧,有无雨水渗漏等情况,档案的安危时刻牵挂在她的心头,真正做到了“爱室如家”。可面对原则问题她却是丝毫不含糊,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到了“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让步”,体现了不为权贵而折腰,不为人情而低头的优秀品质。
三是学习她那一份从容与淡定。她没有高官厚禄,却守着难得的宁静。人们总说“现在的人太浮躁。”是啊,谁都这么说,但谁都难以摆脱。当她面对升职转岗时不为所动,当她面对各种荣誉时依然荣辱不惊,总是那么胸怀坦荡、安心本职,很好地为我们诠释了宁静与淡泊的真谛。她与世无争却并不与世隔绝,部里的其他工作从不事不关己、干部群众的困难从不高高挂起,她总是那么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以大姐式的情感,关怀温暖着周围的人,成为大家信赖的知心者。
二、立志潜心实干,无愧心中事业
在我们的周围,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刚开始时胸怀大志、满腔热情,过一阵子斗志减半、安于现状,再到最后萎靡不振、混混日子。而杜洪英却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抱负成于小事。
要从小事做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志向,必然要制定一定的目标和计划。目标的实现、计划的完成,都是靠一件件小事垒积起来的,只有把每件小事都做好,点点滴滴的积累起来才能干成大事。而在无数件小事中,还能够逐步培养起坚强的意志,磨练出扎实的作风,锻炼好实际工作能力。就象干部档案工作,这不是靠什么现代化设备或什么创造发明能够一下子解决的工作,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凭借一双勤劳的手,经过一份份的收集分类、一张张的粘贴裁剪、一页页的编码编号和一格格的拟题抄写,才形成了成千上万卷真实、精炼、条理、美观的干部档案。
要从细节做起。在工作中要关注细节,重视细节,把细节做透。一些小改小革,细节调整同样是一种创造。不一定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才算作是创造。有时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但是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我部之所以能够获得干部档案工作全国先进集体的荣誉,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基础工作都很扎实,每道环节、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哪怕是档案目录,我们也是力求精致完美,从版式字体的反复比较征求意见,再到每个标题的拟写要点,都有我们自己摸索的一套方法,使改版后的档案目录既清楚美观又方便实用,取得了较好的利用效果。要从本职做起。脚踏实地、立足本职的大道理人人都懂个个会讲,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到行动中。作为一名组工干部,首先要明白业精于勤的道理,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谈贡献、比业绩,这也是对党、对社会和对人民的最大贡献。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做一颗合格的螺丝钉,拧到哪里都有用、都可靠。凡事不等、不靠、不推,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并且要善于利用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养成良好习惯,做个有心人。要象杜大姐那样,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渐摸索了四角号码法、姓氏笔画法等档案检索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投身创先争优,实现自我价值
杜大姐的事迹催人奋进,杜大姐的话语简短朴实,但令人深思,给人启迪:普通工作同样创先,平凡岗位也能争优。首先要有精神、有激情。人生就是在不断的追求中成长,要追求就要打起精神,显示风貌,这也决定了一个人对待事业的态度。如果忠于党的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就会为此奉献青春,贡献一生,并且感到内心无比充实,人生很有意义。当然工作中也会遇到挫折、困难,关键需要我们坦然面对,从跌倒处爬起来,从坎坷上跨过去;当然时间久了也会产生厌倦烦躁,关键是要及时调整心态,纵然整天面对沉默无语的档案,工作也不会显得枯燥无味。只有体会着工作的快乐,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视一页页档案材料为人生的重要见证,一卷卷档案为无声的人生记录片。将平淡枯燥的工作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干出“大名堂”。其次要讲精准、讲原则。因为组织工作无小事,我们每做一项工作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为确保工作质量,须事前制定标准要求、事中认真组织实施、事后仔细复查核实,力求精准到位。一份份干部任免表准确而规范,就是因为反复推敲与仔细核对;一卷卷干部档案完整而条理,也是因为及时收集与精心整理。而坚持公道正派,也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组工干部不防脱俗些,少讲人情世故,不能随波逐流。正确对待名利、荣辱、诱惑,有骨气,有守节,有原则。如干部档案中的每一份材料,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认定后归档的,不是某个人想改就能改,想撤就能撤的。有时为了维护档案的真实性与严肃性,就得敢于“得罪人”、敢于“做凶人”,从而坚决抵制企图损毁、篡改档案的行为,杜绝假材料、假档案的发生。
再次要求精进、求进步。正如杜大姐说的,“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进步”。这是一种包容大度的心态,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需要对“进步”有着比常人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在追求进步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守自己的岗位,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更是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探索新的规范化整理程序,逐步建立数字化干部档案,这样既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又确保档案的政治安全和物质安全。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关键需要我们养成思考分析的习惯,善于从普遍中寻找规律,从实践中提炼更好的方法。以实践促思考,以思考促成效,最大化地发挥干部档案的作用,最优化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
“雨季奉献给大地,使泥土不再干枯;星光奉献给长夜,使黑夜不再漫长;季节奉献给岁月,使人生不再孤单。”杜洪英总是以默默无闻的方式,在默默耕耘、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不讲索取。犹如落花无语护春泥,又如春雨无声润万物,但带给我们的却是巨大的力量,长久的坚持和不懈的追求。相信我们在部领导提倡的“四如”精神指引下,以“八个第一”为奋斗目标,全心于本职、全力于服务,不断在平凡岗位上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