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06级国贸班粤东北(客家地区)小组
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让我们粤东北地区的经济有了稳步、健康、长远的发展,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袭击,梅州政府积极应对,08年8月召开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贯彻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分析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市长李嘉在会上强调,要以“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为统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发展任务。河源地区也积极紧抓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努力贯彻省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我们粤东北客家地区调研组的5个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召开讨论会、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调研,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
一、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粤东北客家地区的经济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带领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的梅州、河源等客家地区,都是以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为主,同时,积极做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8年梅州市GDP为483亿元,增长率达到10.2,在全省排名17,占全省GDP的1.35%梅州全市生产总值477.88亿元,占省比重1.33%,其中第一产业104.75亿元,第二产业202.99亿元,第三产业170.14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21.9∶42.5∶35.6,分别占省比重
5.32%1.10%1.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04元,占省比重30.87%
2008年河源全市生产总值394.13亿元,占省比重1.10%,第一产业52.76亿元,第二产业216.57亿元,第三产业124.8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13.4:54.9:31.7,分别占省比重2.68%1.18%0.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60元,占省比重36.87%
2007年兴宁市完成生产总值42.88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11.95亿元,比增2.1%;第二产业13.63亿元,比增10.0%;第三产业17.30亿元,比增10.2%。人均生产总值3798元,比增6.9%。工农业总产值59.67亿元,比增8.0%。固定资产投资
8.86亿元,比增19.1%。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比减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7元,比增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比增3.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5.99亿元,比增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1亿元,比增9.0%。
二、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势级解决办法:
梅州地区——优势
●文化优势
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基础,而文化又是特色的灵魂。旅游归根结底是追求文化的综合体验,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广东省依托三大文化资源—广府文化、潮 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建成文化大省。梅州的客家文化一直保存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遗存,是梅州发展旅游的核心优势。
●环境优势
在绿色旅游、健康旅游成为潮流的背景下,梅州的自然环境优势十分显著。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和没有大规模工业污染,使梅州具有良好的旅游产品开发背景,符合绿色旅游的时尚。梅州的热泉热矿泥量多质优,疗效显著,适合开发康体健身产品。●潜在市场优势
梅州处在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地方,是粤东的门户,有多条交通干道与福建、江西和省内地区相连。背倚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潮汕经济区。梅州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优势。梅州是侨乡、客家之乡,众多的海外侨胞、客胞是梅州可以争取的客源群体。
●社会资本投入优势
目前梅州市己出现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旅游开发的强劲势头。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景区,富有活力,没有旧式国有企业的弊端,己成为梅州旅游开发的强劲推动力。●政策优势
梅州市委、市政府、各县(市、区)的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当作一大产业来抓,有利于确立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全方位的支持。
梅州地区——弱势
●原生旅游资源规模小、特色不浓
梅州的旅游景点规模较小,缺乏具有视觉冲击力、强大带动力作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经济规模较小
梅州市经济实力比较弱。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政府的引导性投入较少。●区位与交通制约
梅州地处粤东边陲,离珠江三角洲较远。相邻的闽西南和赣东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现实的客源产出量较少。从粤港澳主要客源产出地来的客流受到层层拦截,与主要客源城市相连的高速公路还处在规划或建设当中,旅游的可进入性比较差。
河源地区——优势
●丰富的自然资源
无论是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还是森林资源都是位于省内前列的,适宜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
拥有许多美丽的旅游观光景点,拥有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和一流的森林,被誉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同时,河源市作为一个客家聚集地,拥有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名胜古迹众多,拥有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龙川县是一座具有2222年的文化名城。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劳动力成本低廉,特别适合实施承接珠三角的“双转移”政策。
●具有成本优势
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可以更好的减少产业的生产成本,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投入,从而更好的延长产业链,加大产品附加值。
河源地区——劣势
●经济发展起点低
投入和积累能力明显低于省内其他较先发展起来的地区,财政收入和支出远低于珠三角地区。人均存款只有3000元左右远低于珠三角地区,积累能力不强。
●劳动力素质较低
河源市这些年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文盲、半文盲劳动力还是占有相当的比例,远高于珠三角地区。
三、进一步加强客家地区承接“双转移”政策: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1、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贯通阳春全境的云阳高速公路正在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可望在今年底动工兴建;贯穿阳春东西境内的湛汕高速公路已列入规划,计划于2020年动工建设。这两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在阳春境内有多个出入口,是粤西地区交通便利的黄金地带。
2、丰富的资源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二是矿产资源,三是电力资源。
3、低廉的成本优势。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我市低成本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4、优越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全市坚持“以实为首,以和为本,以干为乐,以廉为荣,以绩为准”的办事准则,弘扬“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干净干事,奋发图强”的阳春精神,努力打造了“讲法治、重信用、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务、可持续”的一流投资软环境。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人才引进、发展环境等方面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政策,给投资者以最大的优惠。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障碍:
1、观念上的障碍。珠三角地区GDP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且继续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财富来经营。我市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看在经济上,但根源却在思想观念上,特别是抢抓机遇的观念。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一次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在20世纪90年代,又抓住第二次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并朝“世界工厂”迈进。相比之下,我们却观念创新不够,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以及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能力,更缺少抢抓机遇意识,一些地方和部门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落后观念。
2、政策上的障碍。目前,我市出台了很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税费负担过重,对企业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土地使用缺乏科学规划,利用粗放,经济环境不优,部分单位优化环境意识淡薄,服务不到位,存在乱罚款、乱收费、门难进、脸难看、手续难办的现象,给外来投资者在项目申报和手续办理方面带来诸多不便。
3、机制上的阻碍。由于我市与珠三角地区政府间密切合作沟通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致使承接产业转移缺乏稳定有效的服务和政策依据,缺乏对外来投资者积极、灵活的对接措施。
(三)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实现加快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总体上还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两化(工业化、城镇化)”落后的城市,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制约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症结是“工业太弱且发展不快”。因此,我市要抓住“双转移”机遇,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园区规划建设,集中、定向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提高产业聚集度,打造特色经济,推动跨越发展。
2、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市属于欠发达地区?熏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思考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内生增长机制,通过强筋健体,加快发展。阳江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市也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阳春跨越式发展的工作重心。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产业上下游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重大项目,对于发挥全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财政税收稳步增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省内外大项目、知名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带动和培育自己的支柱产业与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利税大户;还可以带动与之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财税稳定、较快增长。
4、有利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条件。通过买断产权、转让土地等形式,既可以让部分国企职工实现平稳就业,也能使国有资产最大程度保值增值,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
(四)加快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建议:
1、加快观念对接,增强竞争意识。一是要破除“守株待兔”的思想,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培养和形成善于抢抓机遇的意识与能力;二是要树立“市场竞争不让人,敢争敢抢是能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机会是罪人”的新观念,养成抓机遇的敏捷性,强化抓机遇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能动性;三是要看到自身的劣势,更要找准自身的优势,努力克服“自卑”情绪,增强招商引资信心,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抓,努力开拓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新局面。
2、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实行承接产业转移“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落实专人具体抓;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健全党委、政府、部门、企业之间与上下级之间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联动;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成效与干部选任、奖励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对在引进重大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等方面业绩突出的镇(街道)、部门、企业,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
3、加快园区建设,精心打造投资载体。一是破解用地难题。要严格项目用地管理,既抓增量的供给,更抓存量的盘活,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政策和市场的手段,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多种投资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推进以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大力缓解资金制约。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争取融资成本低的政策性资金,激活民间资本。四是创新园区建管机制。建立健全以资金融通、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对转移项目实行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
4、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工作重点。一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招商平台。要发挥好广州、佛山、东莞、江门、中山等地的促进会和招商小分队的作用,加强与当地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沟通联系,熟悉情况、密切感情、掌握信息,推动产业转移;二是积极开展经贸、科技、教育、人才等交流活动。争取与珠三角地区城市结为经济合作区(市),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交流、沟通、协调机制。三是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工作格局。
5、优化服务环境,营造投资兴业的良好氛围。一是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投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开辟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绿色通道”,确保项目“零障碍进入和零障碍实施”。二是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要尽快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规费减免政策,以更优惠的政策、更有力的保障和更低的运作成本吸引企业到阳春落户。三是创造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深化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确保投资客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让客商投资放心、经营安心。四是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绣美阳春”工程,落实长效机制,努力做到山清水秀地干净,把“城乡清洁、绣美阳春”工程开展成为企业的信心工程,进一步增强承接产业的吸引力,加大产业转移的力度和梯度,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前,我们事先做好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并请当地学校的同学作为我们的向导帮助我们完成调查。
在当地,我们分别采访了村委会领导和许多当地村民。组员们用自己礼貌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令村民对我们敞开了心扉。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采访工作结束后,我们却得到了两种完全不用的信息。一方面,是代表官方的村委会领导发表的说辞,另一方面,是来自广大基层群众反馈的信息。
首先我们前往的是该村的村委会,这栋二层小楼与周边还比较落后的景象相比格外惹眼,宽敞的办公会议室和不斐的红木家具让我们不禁感叹这还只是一个村级政府。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职务类似助理的工作人员,他向我们介绍到:**村从2003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以矿山开采和矿石深加工为支柱产业,农作物种植为第二产业以及少量第三产业为辅的经济结构。**村背靠塔山,矿石开采以大理石,汉白玉,红砂岩为主,在就地加工后可制成各种石雕,板材,玻璃,胶水等,成品在销往北京市区、河北省等地的同时还出口到中国台湾和日本。农业作为第二产业,种植作物有玉米和小麦两种,并有少量果树。第三产业是一些企业,有月饼厂,箱包厂,福利纸箱厂,为全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有一定创收。
村里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流动人口较少,并且贫富差距不大,人均年收入5600元上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谈到**村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时,村为会领导告诉我们,07年5月市政府出资已经修好了一条贯通全村的水泥路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今后将继续加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除旧建新,即以村委会出面的形式,由投资商出资为村民推除旧房每户建起一座二层别墅,将村民住宅集中,空出的宅基地用于建设企业厂房,发展如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前,我们事先做好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并请当地学校的同学作为我们的向导帮助我们完成调查。
在当地,我们分别采访了村委会领导和许多当地村民。组员们用自己礼貌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令村民对我们敞开了心扉。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采访工作结束后,我们却得到了两种完全不用的信息。一方面,是代表官方的村委会领导发表的说辞,另一方面,是来自广大基层群众反馈的信息。
首先我们前往的是该村的村委会,这栋二层小楼与周边还比较落后的景象相比格外惹眼,宽敞的办公会议室和不斐的红木家具让我们不禁感叹这还只是一个村级政府。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职务类似助理的工作人员,他向我们介绍到:**村从2003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以矿山开采和矿石深加工为支柱产业,农作物种植为第二产业以及少量第三产业为辅的经济结构。**村背靠塔山,矿石开采以大理石,汉白玉,红砂岩为主,在就地加工后可制成各种石雕,板材,玻璃,胶水等,成品在销往北京市区、河北省等地的同时还出口到中国台湾和日本。农业作为第二产业,种植作物有玉米和小麦两种,并有少量果树。第三产业是一些企业,有月饼厂,箱包厂,福利纸箱厂,为全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有一定创收。
村里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流动人口较少,并且贫富差距不大,人均年收入5600元上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谈到**村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时,村为会领导告诉我们,07年5月市政府出资已经修好了一条贯通全村的水泥路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今后将继续加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除旧建新,即以村委会出面的形式,由投资商出资为村民推除旧房每户建起一座二层别墅,将村民住宅集中,空出的宅基地用于建设企业厂房,发展如物业公司的第三产业经济,以解决住房问题,增加就业机会。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在村委会采访的近30分钟的时间里,通过领导给我们的信息,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里人民的生活正在向小康迈进,这里的未来充满希望。尽管现在并不富足,但是在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抱负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实现小康只是时间的问题。
走出村委会,我们走进村子先看到的就是刚才提到的水泥路,路旁的砖房还算整齐,我们就选择从这里开始采访村民。
村民对我们很友好,我们在攀谈中提到想核实一下村委会告诉我们的信息是否属实,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给了我们这样的答复:全村几乎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作物种植,品种有玉米和小麦。土地资源匮乏严重,人均不足4分地(4分地约为150平方米)。一年一收,但因村里的灌溉用井被村委会所有,灌溉成本高于农作物实际收益,35元/小时的价格令农民难以接受,所以农田生长只靠自然降水。这样一来每年打下来的粮食仅够自足,基本没有富余的粮食作为商品粮出售来增加收入,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而村领导所说的矿石开采和加工厂到了群众这里则表示前几年这里的矿山和加工厂都已经不属于本村,矿石开采被一个叫天龙集团的公司买走,加工厂也已经卖给了外村。然后我们说到种田没有既然没有农业收入那生活怎么办,一位老人说农闲时村里的轻壮都会出去打工,务工的地点一般也不会太远,基本都在大石窝的石材加工厂里。农忙时回家的人也不多,这样一年下来,人均年收入4000元上下,和村领导给出的信息有一定差距。除此以外,村里的月饼厂以为经营不善已经出售,对面的福利纸箱厂也早已倒闭,所谓的第三产业只不过是两三家条件破败的小商店。其他人还告诉我们,村里的这条水泥路是今年五·一修好的,刚过一个月,路面就出现裂痕和掉渣现象,据说这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政府拨款建设的。而我们看到应该是水泥筑成的路面里却不合比例的混进大量沙子和石头。紧接着。村民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子从我们面前路过后马上催促我们赶快离开,这是村委会的人。无奈之下我们继续前进,和不远处的一个的看着摊子的老奶奶了起天来,说明来意后老人家说,现在家里没有任何耕地,5个孩子全部在市区打工,每个月依靠儿女寄回来的一点生活费度日,摆这个摊子卖的都是一些很便宜的糖果,因为村里的小孩子很多,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玩的东西,也是为了给自己无聊的生活一个精神的寄托。
调查进行了刚刚不足一个小时,我们的心情越发沉重。我们发现,在北京,还有的地方的生活水平和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于是下一步,我们准备前往村民所说的已经被收购的矿山去看一看。
强支撑。负责深加工的厂子都设在周遍的村子,在**目前还没有。走出采石厂,在来时的路上我们遇到一位放羊的大爷,听口气估计是位老红军。因为没有土地,所以只好以放羊糊口,他向我们感叹:哪个农民不想老老实实种地,但是共产党把我们活命的根子都拿走了,本来就不多的土地都拿去建厂,最后落得工厂没建起来耕地也没了。我的这些羊有二十多只,连填饱肚子还是困难呢,拿什么去提高生活水平。想想毛主席时候的领导们都是怎么为群众服务的,现在的干部,老人也只能摇摇头。再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老人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深刻:“谁要是占了共产党的便宜,算谁厉害”。从话语中,透出对当前一些领导的强烈的不满。
至此,调查已经基本结束,在返回学校的路上我们的小向导对我说,尽管大家说的都带有一定情绪,有些偏激,但是基本上都是事实。
所以,我们根据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对该地区的经济情况做一个总结:该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住房一砖瓦房土房结合居多;耕地面积少,灌溉困难,农业果实仅够自给自足,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支撑;矿石开采加工作为当地的的优势项目已经被别人占领;第二第三产业几乎崩溃;人均收入约4000元/年。
从整个调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来看,农民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仔细想来不无道理。政策的扶植是一方面,最主要的一方面,从农民对村委会的不满就可以看出,问题出在领导班子自身,作为人民的公仆,是为自己牟取利益还真正为人民服务,这就需要各位领导扪心自问了。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第四篇: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社会实践参考(精选)
调查前,我们事先做好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并请当地学校的同学作为我们的向导帮助我们完成调查。
在当地,我们分别采访了村委会领导和许多当地村民。组员们用自己礼貌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令村民对我们敞开了心扉。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采访工作结束后,我们却得到了两种完全不用的信息。一方面,是代表官方的村委会领导发表的说辞,另一方面,是来自广大基层群众反馈的信息。
首先我们前往的是该村的村委会,这栋二层小楼与周边还比较落后的景象相比格外惹眼,宽敞的办公会议室和不斐的红木家具让我们不禁感叹这还只是一个村级政府。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职务类似助理的工作人员,他向我们介绍到:**村从xx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以矿山开采和矿石深加工为支柱产业,农作物种植为第二产业以及少量第三产业为辅的经济结构。**村背靠塔山,矿石开采以大理石,汉白玉,红砂岩为主,在就地加工后可制成各种石雕,板材,玻璃,胶水等,成品在销往北京市区、河北省等地的同时还出口到中国台湾和日本。农业作为第二产业,种植作物有玉米和小麦两种,并有少量果树。第三产业是一些企业,有月饼厂,箱包厂,福利纸箱厂,为全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有一定创收。
村里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流动人口较少,并且贫富差距不大,人均年收入5600元上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谈到**村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时,村为会领导告诉我们,xx年5月市政府出资已经修好了一条贯通全村的水泥路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今后将继续加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除旧建新,即以村委会出面的形式,由投资商出资为村民推除旧房每户建起一座二层别墅,将村民住宅集中,空出的宅基地用于建设企业厂房,发展如物业公司的第三产业经济,以解决住房问题,增加就业机会。
在村委会采访的近30分钟的时间里,通过领导给我们的信息,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里人民的生活正在向小康迈进,这里的未来充满希望。尽管现在并不富足,但是在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抱负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实现小康只是时间的问题。
走出村委会,我们走进村子先看到的就是刚才提到的水泥路,路旁的砖房还算整齐,我们就选择从这里开始采访村民。
村民对我们很友好,我们在攀谈中提到想核实一下村委会告诉我们的信息是否属实,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给了我们这样的答复:全村几乎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作物种植,品种有玉米和小麦。土地资源匮乏严重,人均不足4分地(4分地约为150平方米)。一年一收,但因村里的灌溉用井被村委会所有,灌溉成本高于农作物实际收益,35元/小时的价格令农民难以接受,所以农田生长只靠自然降水。这样一来每年打下来的粮食仅够自足,基本没有富余的粮食作为商品粮出售来增加收入,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而村领导所说的矿石开采和加工厂到了群众这里则表示前几年这里的矿山和加工厂都已经不属于本村,矿石开采被一个叫天龙集团的公司买走,加工厂也已经卖给了外村。然后我们说到种田没有既然没有农业收入那生活怎么办,一位老人说农闲时村里的轻壮都会出去打工,务工的地点一般也不会太远,基本都在大石窝的石材加工厂里。农忙时回家的人也不多,这样一年下来,人均年收入4000元上下,和村领导给出的信息有一定差距。
第五篇:家乡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
501班丁蕤杰
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黄岛,那就是我的家乡。
听爸爸和爷爷说,以前,家乡的路边都是一排排简陋又矮小的土质的平方,不仅卫生差,而且下雨时,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交通也不发达,如果想出趟远门,得步行十几里路,在尘土飞扬的羊肠小道上挨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坐车的地点。下雨天,小路泥泞不堪,几乎隔绝了村子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现在再来我们村的话,你会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小房子变成了大高楼,石头路也变成水泥路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电话、手机等家用电器。人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跑来跑去传递信息,联系沟通,既节省了时间,有大大的提高了生活质量。原来荒芜的田地上长满了庄家,绿油油的玉米苗,引来了一阵阵美妙的歌声,一片片欢乐的笑声,一张张绽开的笑容,小天百花争艳,朵朵花儿面带笑容迎接四面八方来的游客。秋天果实累累,各种各样的果实从树叶中探出头来,等待着农民伯伯的盛装光临。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来到村子的一片广场上,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人们悠闲自得的打起了太极拳,跳起了广场舞,孩子们快乐的骑着单车,滑着旱冰,幸福的笑容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我祝愿,这美好的日子,会更长久,人们的笑容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