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梭鱼高产养殖管理技术
梭鱼的高产养殖管理技术
梭鱼又称肉棍子、红眼鱼、赤眼梭、红眼鲻、斋鱼。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体呈青灰色,腹部白色,体侧有黑色纵纹。各鳍浅灰色。梭鱼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北多,南少,性活泼,喜跳跃。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并可进入淡水。
梭鱼鱼苗的运输,一般在5月初至6月中旬进行,内地养殖户多从沿海地区的梭鱼繁殖场购苗,运输苗种的车辆为普通面包车或农用运输车。水库养殖梭鱼,以有池滩、苇草的生态环境最为理想。在保持养殖水体有一定肥度的前提下投喂饲料,在水面下30--50厘米处每0.067公顷设饲料台1个。饲料台用竹杆扎成,缝制上密眼的网纱,中间稍凹,周边稍高。鱼苗放养后第2天开始投喂。
以后根据水质变化及时换水注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一般梭鱼养殖一年就可以捕捞,但个体重只有150克左右,第2年生长较快,鱼体重可达650--1200克。生产者捕捞梭鱼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行情,选择不同的方法。
晨辉饲料
第二篇:梭鱼养殖管理技术
梭鱼的养殖技术
梭鱼又称肉棍子、红眼鱼、赤眼梭、红眼鲻、斋鱼。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体呈青灰色,腹部白色,体侧有黑色纵纹。各鳍浅灰色。梭鱼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北多,南少,性活泼,喜跳跃。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并可进入淡水。幼鱼喜欢集群,有明显的趋光性及趋流性。
梭鱼鱼苗的运输,一般在5月初至6月中旬进行,内地养殖户多从沿海地区的梭鱼繁殖场购苗,运输苗种的车辆为普通面包车或农用运输车。水库养殖梭鱼,以有池滩、苇草的生态环境最为理想。鱼苗放养后第2天开始投喂。
以后根据水质变化及时换水注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产者捕捞梭鱼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行情,选择不同的方法。晨辉饲料
第三篇:北方地区斑节对虾高产养殖技术
低盐度养殖斑节对虾高产技术
斑节对虾,又称草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广盐性、养殖周期短、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名贵虾类之一,该虾已成为当前养殖的重要对象。但由于斑节对虾养殖要求水体盐度在5‰以上,因此北方内陆地区养殖量很小。从2004年开始,****结合本地区水体情况,利用海盐及卤水提高水体盐度,进行了斑节对虾养殖探索。通过3年养殖,证明北方地区低盐度养殖斑节对虾效果好,产量高,发病率低。2006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130亩,收获对虾48802kg,平均亩产375.4kg,平均规格33尾/ kg,最高亩产525公斤;总效益117.125万元,平均亩效益9009.6元,最高亩效益12600元。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池塘条件
1.池塘选择 面积5—10亩为宜、池深2米左右、水深1.5—1.8米;形状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底平坦、保水性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
2.清塘消毒 虾苗放养前10—15天,用75—100kg/亩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3.进水消毒 虾池经过清整消毒处理后,进水80~100cm,进水时用60~80目筛网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用二溴海因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
4.盐度调节 虾池盐度应与育苗室水体的盐度相吻合。斑节对虾 属广盐性虾种,盐度适应范围为5‰~25‰,养殖水体盐度必须保持在5‰以上,虾才能正常生长。本地区来自蓟运河的水源一般盐度在4‰—5‰之间,因此在虾苗放养前用粗海盐或卤水调节虾池盐度,为节省成本,一般调到7‰—8‰左右为宜。
5.培养基础饵料 虾苗放养前7天左右,根据池水肥瘦程度,适当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保证虾苗入池后饵料充足,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一般每米水深亩施用市售的生物复合肥2—3公斤,水色转为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为宜。
二、虾苗选购与放养
1.虾苗选购 从信誉高,质量好的生产场家选购仔虾。2.虾苗淡化与暂养 将选购的仔虾在本地区进行淡化培育,淡化10天左右,盐度降至7‰—8‰,规格达到0.8—1.0cm。为提高养殖成活率,将淡化后的虾苗放入大棚暂养池中进行暂养。暂养密度3000尾/立方米水体;每一暂养池中配备一台充气泵增氧;饵料以卤虫为主,遵循足量多次投喂,投饵率为100%—150%,保证虾苗的营养充足;暂养期间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一般暂养20天,虾苗规格达到3cm左右即可放苗。
3.虾苗放养 6月初,水温稳定在20℃以上,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放苗。注意放养前的试水环节,经过1~2天的试水,池塘水环境对虾苗成活率无影响即可批量放苗。虾苗个体大小均匀、健壮、活力强、逆游能力好、体表光洁无附着物。放苗密度要根据虾池的条件、管理水平等来确定,一般虾塘水深1.5米左右,每亩放苗2万尾—3万尾。
三、养殖管理措施 1.水质管理
1.1水位调节 虾苗放养半个月之内,养殖池塘基本保持原水位。6月底开始加水,平均每7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5cm,加水后应注意保持水体盐度不变,养殖中后期水位保持在1.5—1.8米。后期则根据水质情况适当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10%。
1.2合理增氧 一般5亩左右的池塘配备3千瓦的增氧机2台。虾苗入养成池后半个月内,每天中午开机2小时;中期后,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每天定时测定溶解氧,保持溶解氧不低于5mg/l;后期要保持每天24小时开机,阴天或天气闷热,可结合泼洒增氧剂,保持水中溶氧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1.3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分解有机物,同时抑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养虾生产过程中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能较好地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可根据各种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不同养殖时期施用不同种类的微生态制剂。前期,每半个月施用1次光合细菌,可有效地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平衡水体酸碱度,保持水体稳定;中后期,随着养殖水体中残饵、排泄物、有机碎屑等有机物的大量积累,导致有机耗氧量增加,底质恶化,藻相不佳,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失调,为此应每半个月施用芽孢杆菌或硝化细菌1次,分解利用有机物,为藻类提供营养,维持藻相稳定,增加水体溶解氧,从而达到净化水质,改良底质,维持良好养殖环境的作用。2.科学投喂
放苗后的10—15天内,虾池中基础饵料丰盛,基本能满足虾苗的摄食,可不投饵,以后随着虾苗摄食量的增加,开始投喂全价配合饵料。饵料的选择非常关键,要求质量高、营养全面。前期饵料蛋白质含量要达到45%,中后期可适当下调,但不能低于42%。投饵坚持“四定”原则,每天分5次投喂:早晨6:00、上午10:00、下午2:00、晚上18:00、夜间22:00,晚上和夜间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0%。投喂量根据虾的生长、天气、水质、水温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投饵率为3%—10%。养殖中后期可适当补充鲜活饵料卤虫,促进对虾的快速生长,每天投喂1次,投喂时卤虫要消毒冲洗干净。每月投喂添加Vc、VE、免疫多糖及保肝功能的中草药制剂药饵1次,5天为一疗程,增强对虾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3.日常管理
每日早、中、晚巡塘检查,观察水温及水质变化,检查虾摄食活动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每半个月测量虾体长1次,根据生长情况,结合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调整生产措施,保证虾的正常生长。
4.病害防治
由于养殖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人为控制,因此一般的非病毒性疾病应以改善养殖环境即池塘微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具体防治措施:彻底清塘消毒,改良底质,杀灭病原体;合理放养,减少水体的承受力;投喂优质的全价饵料,降低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定 期投喂药饵,增强对虾的抗病力及抗应激能力;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改善和优化水环境;合理利用增氧设备和增氧剂,保持养殖期间水体溶解氧在一个较高水平;定期消毒,杀灭病原菌,改良水质。
病害治疗遵循早发现、早治疗原则,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有病乱投药,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生产纪录,建立完善的生产制度。
第四篇:高产鹿饲养管理技术
高产鹿饲养管理技术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育成品种(品系)鹿,并取得高技术经济指标和高效益的根本保证。近十几年,我国育成高产梅花鹿和马鹿品种(品系)共7个。对于引种和饲养这些鹿,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各生育期的生理特点,结合圈养方式,除采用对一般鹿的常规饲养技术外,还应采用以下主要的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1 成年鹿1.1 分区、分群饲养 按照鹿的生产和生理特点及繁育的需要,分成:①成年公鹿区 它包括种公鹿圈、“退役”种公鹿圈、后备种公鹿圈和各龄生产公鹿圈、淘汰群公鹿圈,并把这些圈安排在上风向,目的在于减少公鹿在配种期嗅到异性的气味而角斗。①成年母鹿区 包括育种核心群各年龄圈、各年龄生产群及淘汰群圈,并安排在下风向。公鹿与母鹿区用幼鹿区隔开。③幼鹿区 包括离乳仔鹿圈和育成鹿圈。以上分区分圈目的是实施不同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措施。1.2 圈舍结构合理 高产鹿的圈合长25--30m、宽14―16m,一般养梅花鹿20只左右,养马鹿15只左右,若养特级和超特缎种公鹿时只数应减半。棚舍里的地面不铺砖,用三合土压平,夯实,上面铺上沙子,并经常更换,冬季铺垫上喂剩下的碎秸叶保暖。饲槽和水锅设在圈舍中央。水锅设在饲槽下方,饲槽一般长10m左右,在饲槽一端设盐槽。在运动场鹿群常活动处堆埋黄土拌盐的“盐窝子”。做好这些能确保高产鹿的运动量,减少配种期争偶角斗伤亡和蹄伤感染坏死杆菌病的机会,保证高产鹿安全、充分地采食、饮水、反刍和休息,有利于鹿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1.3 合理配制精、粗饲料 精饲料由饼粕类、玉米、麦麸、骨粉、盐、添加剂组成。高产梅花鹿成年公鹿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后期及配种期和配种恢复期的日粮量分别为1.5kg、2.0kg、0.5kg、0.75kg,其中,饼粕类分别占 40%、50%、30%和25%,盐、骨粉和添加剂各占1.5%-1.8%。成年母鹿配种与妊娠初期、妊娠期和产仔哺乳期分别为0.8kg、0.6kg、1.0kg,其中,饼粕类分别占25%、28%和32%。高产马鹿的日粮量是高产梅花鹿的2倍,各种精饲料的配比相同。在增加和变换精饲料时应逐渐进行,尤其3月份及10月份,以每星期增加50g至100g为宜,防止加料急而引起“顶料”。粗饲料满足供给,随季节变化而品种各异。在生茸前期和生茸期每日粗饲料的品种至少3种以上。一般6--9月喂青绿灌木枝叶和蒿草(马鹿);10月至翌年9月投给黄柞树叶、玉米秸或铡短、揉碎、粉碎的玉米秸、青贮玉米秸、豆秸、豆荚皮、青干枝叶或杨柳叶、果树叶等。1.4 科学饲喂 每天饲喂次数:粗饲料于夏季喂4顿,全年做到天天喂1顿夜草。精饲料生茸期喂4顿,其它季节喂3顿,晚上必喂1顿夜料。每次饲喂前扫净饲槽内的残料。喂饲时先添精料,待10分钟左右耙精料吃净后再添粗饲料,尽量做到看槽饲喂。要根据鹿的采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量。2 幼鹿的培育幼鹿培育是高产鹿优良特性得以表现的关键技术环节。幼鹿出生6个月内生长发育迅速、消化器官不完善、消化机能弱、可塑性和适应性强,因此要对幼鹿实施有效的培育技术。2.1 妊娠和哺乳母鹿仔鹿初生重大小、生活力强弱和生长发育快慢,既取决于鹿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又取决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母鹿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有研究表明,公仔鹿的初生重与2―5岁时的产茸量之间呈强正相关,因此要供给母鹿足够的蛋白质类、青绿多汁类及矿物质类饲料。可在母鹿妊娠期每天每只喂蛤胡萝卜1kg;妊娠后期每天喂1顿青贮玉米,并保证足够的黄柞树叶、盐和骨粉等。母鹿分娩后到离乳阶段,精饲料量逐渐增加,到7月中旬前后加到全年中的最高量;并且豆类饲料占30%以上。4月上旬始喂杨柳枝,6月上旬始喂青绿枝叶饲料,以提高母鹿的泌乳量和
乳汁品质,幼鹿生长快速,日增重平均可达O.29--0.55kg。此外,应在初产母鹿圈早放进几只无恶癖、温驯、经产且妊娠产仔早的母鹿。2.2 哺乳仔鹿的补饲 仔鹿出生20天以后,在保护栏内设补料槽和水槽。精料配方为;豆饼50%、高粱粉 5%、玉米面35%、炒热大豆粉5%、麦麸5%,加少量盐和复合维生素等,并投给嫩枝叶。在哺乳期看护母仔鹿,用鹿代养或用牛奶、羊奶喂养被弃仔鹿或弱仔。以固定信号、食物和其它环境条件来驯化仔鹿。2.3 离乳仔鹿 于8月20日前后仔鹿离乳,公、母、仔鹿同时分群。母鹿留原圈,公鹿到新圈,并用无仔温驯鹿稳群。仔鹿刚离乳时喂给少量精料,做到不能剩料。每天定时投给6次嫩绿多汁的鲜枝叶、青刈大豆秧或铡短的青玉米秸,到10月初每天喂4次粗饲料。精饲料量到年末时加到:梅花鹿每天每只1kg,马鹿2kg。精饲料中应有 50%豆饼,并喂给熟豆浆。2.4 育成鹿 育成鹿仍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但是公、母育成鹿的生长发育、体型大小及所需营养已有显著差异,由此在管理上和饲料营养上要区别对待。投给的精料日量渐增,每天每只
1.5kg,马鹿加倍。饲料中,豆饼占 50%,骨粉和盐各15g,马鹿30g。采取上述培育技术,高产鹿的育成率可达95%以上,育成母鹿90%以上发情受配,仔公鹿于当年12月即可“冒桃”,其初角茸鲜重一般可达1kg(梅花鹿)、2kg(马鹿),最高个体可达3.4kg(双阳梅花鹿)和10.41kg(清原品系天山马鹿),为成年时更高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五篇:桃树优质高产管理技术
桃树优质高产管理技术
摘要:总结了桃树优质高产管理技术,包括:改良树形,提倡长枝修剪;及时、适量疏花定果;科学合理施肥;应用套袋技术;分批、适时采收等内容,对当前桃树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关键词:桃树;优质;高产;管理技术
桃树以其成形快、易挂果、管理简单等优点,深受广大果农喜爱,在各地均有栽植,但是笔者近年来在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发现果农在桃树生产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桃树果实的品质改良和产量提高,制约着果农收入的提高。针对桃树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出桃树优质高产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
1逐步改良树形,提倡长枝修剪
优良的树形是桃树优质高产生产的基础,也是提高果农劳动生产效率的需要。目前,在XX区桃树生产中多选用三大主枝开心形。这种树形枝条级次多,内膛容易密闭或者光秃,结果部位易外移,所产果子质量参差不齐,且修剪管理工作量大而繁琐。经过笔者在当地多年来的研究、试验,认为“V”字形、纺锤形2种树形优于开心形。这2种树形管理方便、简捷,改善了光照、通风条件,使果实品质和产量都有了大幅的提高,应在生产中积极推广。采用这2种树形在修剪中应以疏枝为主,轻剪长放,只对主枝打头。其中“V”字形树只留两大主枝,单轴延伸,不留侧枝,只留大、中、小各类枝组,错落排开。纺锤形树要求培养强壮、笔直的中央领导干,其上螺旋错落排列主枝及枝组,主枝与中央领导干开张角度为80~90°,主枝粗度要小于中央领导干的1/3。
2及时、适量疏花定果
桃树易成花,正常年份花量很大。因此,一般当地果农认为桃树花量多,坐果有保障,多不进行疏花定果工作。但笔者在该地区的试验证明,适当地疏花节省了树体养分,所留的花坐果更加可靠,果子也更大。疏花的最佳时期在花蕾期,具体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抹去枝条上下的花蕾,留两侧的花蕾即可。花后2周开始进行第1次蔬果。先疏除并生果、畸形果、小果、黄萎果、圆形果、朝天果及病虫果,留枝条中上部的单果、大果。坐果率高的品种疏果、定果一次完成,坐果率低的品种疏果分2次进行。第2次疏果叫定果。定果时间大约在硬核期,按一定距离定果。定果距离具体为:大型果品种树每25~30cm留1个果,中型果品种树每15cm留1个果,小型果品种树每10cm留1个果。
3科学合理施肥
桃树易成花、坐果,产量很大,消耗也很大,所以需要充足、良好的水肥供给。目前果农施肥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桃树需要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的比例为1.0∶0.5∶1.5。由此可见,桃树需钾肥较多,比氮肥多0.5倍,满足钾肥的需要是桃树丰产、优质的关键。而在当地生产实践中,果农重视氮肥、磷肥的供给,而忽略了钾肥施用。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钾素的吸收量占全年吸收量的80%,而且这一时期的钾素也决定着果实的品质。试验证明,果实膨大期钾肥供应充足的桃树比一般常规方法管理的桃树产量高出近20%,而且优果率也大大提高。因此,桃树施肥要在前期重施氮肥,果实膨大期重施钾肥。在采果后及时施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最好能达到每1kg果实施3~4kg农家肥。只有施好基肥,才能充实花芽,提高树体储藏营养的水平,为翌年开花、坐果打好基础。
4应用套袋技术
科学合理施肥从根本上满足了树体和果实生长的营养需要,提高了桃树果实的内在品质,但要进一步提高桃树果实的外在商品品质,最有效的方法是果实套袋。经笔者多年试验发现,有些外在品质不佳的品种经套袋后外在品质有了较大改观。如燕红、川中岛等品种经过套袋后果实颜色由嗜红变成粉红,果色艳丽,娇嫩可爱,市场价格大大提高。果实套袋还可以有效防止桃炭疽病、桃褐腐病、白粉病、食心虫、蝽象等桃树病虫害的危害,从而提高优果率、商品果率。同时,套袋也避开了果实与农药的直接接触,减小了农药残留,使果实成为绿色、无公害的果品。笔者多年试验证明,苹果的套袋及套袋方法也适合于桃树。
5分批、适时采收
分批、适时采收是获得桃树优质高产的重要工序。经笔者多年来观察沙红桃、川中岛发现,桃树果实的膨大期至成熟期在28d内。在这28d内桃的重量增长了2~3倍,特别是在后8d增长速度最快。从成熟到完熟只有7d左右,重量稳定不变。因此,桃树果实膨大至成熟期是产量、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加强水肥管理。果实完熟期是最佳的采收期。一般桃树果实采收分2~3次进行,采收时先选大果、着色好的果子采收,余下的果子膨大、着色更快。一般间隔3~5d即可再次采收。分批采收比一次性采收的果实品质更好,而且产量增加2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