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讲稿)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高产技术
一、生活习性:
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来大虾,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等特点。其最适生长水温24-30℃,当水温下降到16℃时,行动迟缓,水温15℃,开始呈假死状态,持续24小时以上则死亡。罗氏沼虾具有攻击性及独占地盘集群爬行于池边的习性。7-10天蜕一次皮;达到5厘米,15-20天蜕皮一次;规格为10厘米,30天左右蜕皮一次,水温低于20℃,基本不蜕皮。
二、池塘条件:
面积5-10亩,池深2-2.50米,长方形,坡比1:3,池底淤泥较少并且平坦,距出水口30米挖集虾沟至出水口,沟深0.3米,宽2米,逐步向出水口倾斜下去。池塘通电、通路,配有增氧设备,进排水系配套,进水口用60目,排水口用40目密网设臵双层过滤网(或进水口80目,排水口60目单层过滤网),防止野杂鱼或鱼卵等进入养殖池,错开苗种繁殖期后,可改用30-40目密网过滤。
三、罗氏沼虾暖棚养殖阶段
热水锅炉保温暂养罗氏沼虾早苗阶段成活率为60—80%。
暂养池使用1年后,第2年一般应更换地点重新开挖或清除池底淤泥5—10厘米,减少病害。
1、暖棚建设
整个暂养期正常罗氏沼虾苗密度2000—2500尾/平方米。暂养苗床宽4.5米,按养殖1亩罗氏沼虾开挖5米长度设计。
暂养池宽度一般5米,池深1.2米,有效蓄水深度0.8米。保温棚最好选用蔬菜大棚,方便拆卸。可在暂养池中间搭跳板或暂养池边留0.8米左右道路贯通大棚,便于日常投饵、管理等。
选用无水滴塑料薄膜(无蒸汽滴水)覆盖,其保温性优,又不影响暂养池水质。
注意:⑴、暖棚暂养池池埂地势较高,四周挖环行浅的排水沟——应对雨水不流入;
⑵、大棚薄膜上用绳子等加固——防风。
2、热水锅炉及管道架设
锅炉采用1吨热水锅炉,实际容量约720升,能保障400平方米暂养池,0.8米水深水温稳定。
1只热水锅炉负责邻近2个虾塘的暂养池,一般架设在2个罗氏沼虾池塘之间池埂宽敞处。
锅炉进出水管采用白铁管,管径视热水锅炉进出水口规格而定。加温管一般用(厚壁)不锈钢管或塑料管,管径6分(英制),沿暂养池底两侧U型铺设。
为保证热水循环,应在管道上安装热水管道循环泵。
3、增氧设备
增氧用罗茨(无油)鼓风机向水中充气,安装在暖棚外,以确保气源清新。100平方米用320瓦(功率)。
曝气管(即增氧管)沿暂养池贯通,每隔0.8米开2个孔,连接2根小塑料管,另一头安装曝气头(散气石)垂于暂养池两侧,曝气头距池底0.1-0.2米。
为预防停电,准备发电机组或增氧粉等。
4、早苗放养前准备
⑴、放养前15天用25PPM(25克/M³)生石灰水泼洒暂养池四壁及池底进行消毒。
⑵、罗氏沼虾早苗放养前4天在暂养池中施放发酵过的有机肥肥水,或用装入蛇壳袋,扎几个洞,堆放池水中。培育红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供早苗开食。红虫等含丰富蛋白质、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加罗氏沼虾营养全面,增强体质适应新环境。
⑶、暂养池中设臵约10%的隐蔽物。⑷、暂养池池水加热
可用泥埂一隔为二,罗氏沼虾早苗放入可加热的1/3-1/2面积进行培育,10天左右外界温度升高,条件许可,再挖除泥埂,沟通全池稀养。
放养前将暂养池水温升高至24 ℃,采用先集中加热一个暂养池,然后再集中加热另一个暂养池。
5、罗氏沼虾早苗放养
⑴、罗氏沼虾苗要求规格整齐,无伤病,活力强,没变态幼体基本无。淡化池虾苗数量实足,盐度3 ‰以下,淡化时间不低于48小时,最好60小时以上。
⑵、放苗前将原装虾苗袋浸入暂养池水中15-30分钟,待包装袋中水温接近暂养池水温,把罗氏沼虾苗沿池均匀、慢慢放出。
6、暂养期饵料投喂
⑴、虾苗入池前几天饵料以暂养池中浮游动物为主,2天后辅以蛋羹。
⑵、虾苗入池7天后,选用新鲜小杂鱼蒸熟,用绞肉机绞成鱼糜,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并逐步用罗氏沼虾0号或1号颗粒饲料驯食,慢慢转化全部用颗粒饲料投喂。
⑶、投喂量的控制:在暂养池设1-2个用60目筛绢制成的食台,位臵随机;投饲2小时拎起检查,如果饵料有余则减少投饲量,否则适当增加投饵量。
⑷、饵料投喂掌握少量多次原则。
⑸、虾苗刚下池时每天投喂4-5次,7天后改为3-4次。
7、暂养期水质管理
前期7天换、加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暂养池池水的5—10%。中期,3天换水10—20%。后期,1—2天换水20%。换水注意:
⑴、发现虾苗乱跳,有虾苗死亡,除检查虾病外,应及时换水。⑵、换、加水选择天气晴好进行。
⑶、气温过低不宜换、加水;每次换、加水测量暂养池与外水源的水温,确保加、换水后暂养池水温差小于2℃。
⑷、换、加水不能过大、过快,否则容易引起罗氏沼虾苗绕池游动,俗称“跑马”。
8、暖棚温度控制
暂养池密闭,水温高,水质易变,池底生长青泥苔;同时虾苗蜕壳频繁而易相互残杀。所以,水温一般控制在25℃左右。
低于22 ℃要加温,高于30 ℃采取换水和将大棚保温膜掀起通风。
9、暂养期病害防治
保持池水清爽,定期使用EM菌。
发现水质偏浓,有虾苗发病,及时施用溴氯海因或碘制剂防控与治疗。
10、及时散放入池塘养殖
外池水温连续3天稳定在20 ℃以上,即可加水淹没暂养池,让虾苗自行游出。
因为虾苗有恋(原)池习性,所以要在暂养池四周掘几个出水口,同时网拖赶1—2次。
继续曝气24小时以上,防暂养池残留虾苗过密缺氧。
避免或减少拖网、计数次数,减轻损伤。大规格虾苗最好原塘养殖。
四、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阶段
1、放养前准备工作
⑴、彻底清塘、曝晒。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全池泼洒。先铲除池底及四周(青坎)淤泥3-5厘米。野杂鱼等较多的可用“清塘灵”等清除。(茶粕40-50KG/亩.M水深或巴豆3-5KG),池的青坎越大越好。
⑵、易生长青泥苔的池,喷洒一次硫酸铜,浓度1PPM,再彻底晒干。(1克/1吨水)
⑶、培育肥水。每亩堆放有机粪肥(鸡、鸭、猪粪等)200公斤,提前发酵15天以上。选择放养罗氏沼虾苗种前5天堆放进池塘,加水50厘米,晴好天3天后红虫达到高峰。
2、虾苗放养
苗种要求淡化60小时以上,规格整齐,没变态幼体少,活力强,苗场培育正常。淡化苗每亩放养8万尾;暂养苗(锅炉保温苗)每亩6万尾,另外套养淡化苗1-2万尾。注意,池塘水温和出苗池水温温差不能大于2℃。
苗种优劣直接影响罗氏沼虾产量。购苗时选择信誉好的苗场,多看、多问、多打听。最好带水温度计,有的苗场为快出苗,育苗温度在33℃以上,这样苗成活率低、抵抗力差;为防人看出,温度计拔高位臵。
放苗选天气晴好,尽可能一次放足。
3、饲料投喂
饲料以罗氏沼虾全价颗粒饲料为主,4厘米/尾开始增喂螺蛳、小杂鱼等。一般每天投饲两次,沿池边均匀泼洒,上午8时一次,距池边稍远,占全天量的1/3,下午5时一次,距池边近一点,占全天量的2/3。每个池塘设臵食台2-4只,投饵2小时后查看一下各食台,以饲料略有剩余为好,否则就要调整第二天的投饵量。罗氏沼虾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比较高,整个养殖期最好只吃一种牌子系列饲料,以增强罗氏沼虾对饲料的适口性和适应性。
螺蛳要注意扎碎,最好不要带入没扎碎的小螺蛳,尤其前期易吃掉池底有机底泥,使池水肥力下降,水质转清,容易滋生青泥苔。
4、水质管理
池塘养殖罗氏沼虾对水质要求很高,尤其是高产塘,要求池水不仅肥、活、爽、嫩、新,而且溶氧不能低。
罗氏沼虾苗刚下塘时,水位应保持在60厘米左右,以利水温升高。以后,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加深水位至1.5米到1.8米。勤换水,条件许可,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3,换掉水以底层水为佳。6-9月高温闷热天气,每天下午1:30开增氧设备2小时左右。罗氏沼虾养殖池PH值要掌握在7.5-8.5,透明度35厘米,控制池水肥度适中,过肥易孳生“臭绿莎”(蓝藻),过清容易生长青泥苔。
5、日常管理
定期检查罗氏沼虾生长、蜕壳情况,蜕壳期饲料减半投喂。每天巡池观察罗氏沼虾摄食、水质情况,晚上察看罗氏沼虾浮头、缺氧程度。一般罗氏沼虾缺氧均游到池塘浅滩处,严重时人走过虾反映迟钝,要及早开增氧机或泼洒增氧剂。保证池塘里有30%左右的水草,多的须除去,水草少要种植、移栽,水草以挺水植物为好。
经常用抄网检查罗氏沼虾,以基本适量稳定为佳。
6、常见虾病防治
罗氏沼虾病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平时一周泼洒生石灰一次,每次每亩5公斤,改善水质,减少虾病出现。常见的罗氏沼虾病有以下几种:
⑴、黑鳃病:发病初期,病虾鳃丝末端开始腐烂,严重时鳃丝大部分溃烂发黑,外部几丁质膜皱缩,病虾呼吸困难,活动迟缓。此病主要是由于池底淤泥较多、清塘不彻底、水质较差、水草少等原因引起。
治疗用强氯精0.3PPM或漂粉精0.5PPM全池泼洒2次消毒,同时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3克,连喂7天一个疗程。
⑵、纤毛虫病:病虾体表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或体外壳有绿色藻类包裹。虾活动力减弱,趋光性很差,易沉底,虾体质相当差;严重者不能顺利蜕壳,行动迟缓而死在池浅滩处。病因是池水富营养化,有机物多,单孢子虫大量繁殖。
治疗用纤毛净(硫酸锌)或硫酸铜0.7PPM。严重的用1—2PPM高锰酸钾和0.4PPM硫酸锌。
⑶、褐斑病:发病初期,虾的壳上有斑点状褐黑色溃疡,中间凹,边缘变白色,严重时一直腐蚀到甲壳层下面组织,变成褐黑色。褐斑通常在病虾鳃部、腹部及其附肢上出现。病情轻的经蜕皮后能消除褐斑,感染严重时新老几丁质发生粘连,造成虾蜕皮困难而死。
该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同黑鳃病相同。
⑷、肌肉坏死病:发病初期,病虾仅尾部肌肉出现不透明状白色斑点,继而尾部肌肉发白,逐渐蔓延至虾体前肌肉。病情严重的个体,全身肌肉变成为不透明乳白色,病虾甲壳变软,生长缓慢,死亡率较高。
此病主要是放养密度过密,水体环境变化过大引起,保持合理密度,一定水位以防水温突变,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可有效防止此病发生。
⑸、烂尾病:感染初期病虾的尾扇有小泡,逐步蔓延使虾体尾扇边缘溃烂、坏死、残缺不齐,呈现红色。严重个体尾扇烂光。此病主要是过度受刺激受伤或蜕壳时相互残杀而致几丁质损伤,被细菌感染。控制合理密度,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合理投饵,定期泼洒生石灰可防止此病发生。
7、捕捞上市
罗氏沼虾规格达到8厘米/尾,就可以上市。捕捞以网拖为主,捕大留小,分批上市,尽量提早,这样能减轻池塘中载虾量,保证小虾快速生长,早达到上市规格。网拖掉池中罗氏沼虾90%左右,可以排干池水,在集虾沟中干池。
五、几种罗氏沼虾混、套养模式
1、原池套养不同规格罗氏沼虾(暖棚+直放+后期暂养苗)
2、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 3.罗氏沼虾套养青虾
吴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孙 立 新
2010年3月23日
第二篇:池塘可控化高效生态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
池塘可控化高效生态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 池塘要求
池塘进排水系统完整,面积5-15亩,水深1.2~1.5米,设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占全池2/3左右,池塘土壤以黏土或壤土为宜,四周用加塑料布的聚氯乙烯网片作为防逃设施:池中移植水草,面积占全池的1/3~1/2,水草品种有马莱眼子菜、伊乐草、沮草、水花生、水葫芦等:养殖中架设微孔增氧设施,风机功率每亩配备0.15千瓦。苗种放养
3~5月放养规格100~300尾/公斤的克氏原螯虾苗种1.5万~2万尾/亩,如池塘条件好。养殖经验足可增加到3万尾/亩以上。池水管理
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池水要掌握“春浅、夏满和先肥、后瘦”的原则。早春适当施肥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夏季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以上。养殖前期每周加水或换水一次,每次15-30厘米,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厘米。保持水体“嫩、活、爽”。养殖期间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用量为每亩10公斤,或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养殖池塘的水位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春季水位一般保持在0.6~1米之间,夏季水深可控制在1.5米左右。投饲管理
饲料应以配合饲料为主,根据克氏原螯虾生长特点,要求幼虾饲料蛋白质含量大于30%。成虾的饲料蛋白质大于26%,饲料溶散时间5小时以上。日投喂两次,分别在7~9时和17~18时,以傍晚为主,投饲量占日投量的70%,在春季和晚秋水温较低时。在傍晚投喂1次即可。饲料应在岸边浅水处、池中浅滩和虾穴附近多点散投。日常管理
(1)水草养护。早春要浅水、施肥、早投饲,促进水草生长,夏天水草旺盛时要定期刈割。避免水草老化死亡,引起水质变化。
(2)早晚巡塘。观察克氏原螫虾的生长、活动、摄食、蜕壳和死亡等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定期测定水温、透明度、溶解氧、pH值等水化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定期检查、维修防逃设施。遇到大风、暴雨天气更要注意,以防损坏防逃设施而逃虾。
(4)做好塘口记录。塘口记录专人负责,记录内容详细。数据翔实,记录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总结性的语言。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克氏原螯虾的病害主要在5~7月发生,所以在4月初就要做好防病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移植好水生植物;
(2)控制好存塘虾量;
(3)提早投喂精饲料,提高虾的抗病力;
(4)调控好养殖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等;
(5)在4~7月每隔20天用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1次;
(6)每20天投喂一次药物饲料,连续投喂5天。药物饲料的制作方法为用0.2%维生素c+1%的大蒜+2%强力病毒康,水溶解后用喷雾器喷在饲料上投喂。
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主要敌害生物有鸟类、老鼠和小杂鱼。对鸟类采取人工驱赶的办法;对老鼠采用药物灭杀的办法;对小杂鱼一是进水时网滤,二是放养适量鳜鱼控制,三是用杀鱼药物拌配合饲料杀灭。及时捕捞
克氏原螯虾由于个体生长发育速度差异较大。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捕大留小。稀疏存塘虾量,苗种放养后1个月就可捕捞,一般用地笼诱捕,地笼网目2厘米以上,减少小虾的捕出率,捕捞时要轻、快。拣出的小虾要及时回塘。在9~10月捕出所有的虾。清塘消毒,准备第二年养殖。
第三篇:在全市罗氏沼虾虾苗产销对接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罗氏沼虾虾苗产销对接会上的讲话
为了提高罗氏沼虾虾苗质量,扩大罗氏沼虾虾苗生产规模,保障罗氏沼虾虾苗的有效供给,促进全市罗氏沼虾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经研究,我委定于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罗氏沼虾虾苗产销对接会。这次会议安排扬州市罗氏沼虾良种场介绍了2011年罗氏沼虾虾苗繁育的经验,发布了提高罗氏沼虾虾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倡议,高邮市罗氏沼虾虾苗经纪人**同志和江都市仙宝水产专业合作社社长***同志交流了罗氏沼虾虾苗经纪和技术服务的经验,江苏富裕达粮食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特种水产良种场、扬州市嘉丰罗氏沼虾繁育有限公司和高邮市富达虾苗育种场做了表态发言并发布了今年罗氏沼虾虾苗供求信息,会议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了浙江省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到会举办罗氏沼虾虾苗繁育专题技术讲座,***同志还要介绍新型活水机基本原理和使用技术,希望与会同志认真听课,仔细消化,争取今年罗氏沼虾产业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就今年罗氏沼虾虾苗管理和产业发展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罗氏沼虾苗种行业管理
苗种是水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罗氏沼虾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作为从国外引进的,并成功发展壮大的水产养殖品种,罗氏沼虾虾苗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控制难。二十年来,罗氏沼虾在扬州地区的健康发展,充分证明了苗种产业对罗氏沼虾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全市罗氏沼虾虾苗产业快速发展,虾苗数量质量都得到保证的时候,罗氏沼虾的 1
产业发展就速度快,产量高,效益好。到2009年,全市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发展到18.9万亩,商品虾产量达6.8万吨,平均亩产商品虾360公斤,亩均效益3200多元,均创历史之最。当年冬季在高邮和江都的里下河地区形成了新一轮虾池开发热,虾池面积突破20万亩大关。但是,由于2010年罗氏沼虾虾苗产业遭遇波折,数量供不应求,部分虾池无苗可放,并且虾苗质量急剧下降,生产成本疾速上升,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当年全市罗氏沼虾养殖面积为16.5万亩,其中高邮有近4万亩虾改养其他品种,全市产虾4.9万吨,亩产虾297.6公斤。部分虾池由于连放几批虾苗,甚至出现亏损。尤其是2011年罗氏沼虾虾苗不仅数量供不应求,又遇上病害蔓延,虾苗规格与质量同时下降,产业遭遇大衰退,单产水平大幅降低,经济效益剧烈滑坡。该年养虾面积17.1万亩,养虾产量4.8万吨,亩产280.7公斤,亩均效益仅1500多元,比2009年下降一半多。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都证明,苗种产业是罗氏沼虾产业的生命线、生存线,也是广大虾农的幸福线。近年来,我市虾苗经纪人和水产企业逆境中奋起,兴建一批罗氏沼虾育苗场,虾苗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全市虾苗生产企业达20家,育苗水体面积8.6万平方米,生产能力150亿以上,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近几年新建的。因此,希望高邮、江都两地渔业主管部门和罗氏沼虾重点乡镇切实把罗氏沼虾虾苗行业管理作为当前渔业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二、规范经营方式,提升罗氏沼虾苗种规格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产业的生命。虾苗的规格质量直接关系到罗氏沼虾虾农的养殖产量、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近几年
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苗种质量好、规格大、活力强,虾农的养殖产量就高,商品虾规格就大,防病治病的成本就低,饲料利用的效率就高,养虾的经济效益就好。并且还直接影响到罗氏沼虾的市场供应量,水产品加工原料来源量,间接影响到罗氏沼虾产区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因此,希望参加会议的罗氏沼虾苗种企业切实把罗氏沼虾苗种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
罗氏沼虾的虾苗生产环节多、周期长、环境因素影响大。在整个罗氏沼虾虾苗生产的过程中,无论是亲本、水源、水温、饲料、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出现了差错,就可能造成单位面积出苗量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下降,甚至整个虾苗生产前功尽弃。希望与会的各虾苗企业今年把虾苗生产从头抓起。首先要正本清源,严把亲本质量关。要严格按照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水产苗种管理规定》的要求,所有用于繁育的罗氏沼虾亲本必须来自于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并认真搞好亲本的淘汰与筛选工作,把最优质、最健康、最标准的亲本用于罗氏沼虾虾苗生产。也希望扬州市罗氏沼虾良种场和富裕达粮食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特种水产良种场切实承担起省级罗氏沼虾良种场的责任,严把罗氏沼虾亲本关,扩大罗氏沼虾亲本供应规模,为提高我市罗氏沼虾良种覆盖率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要防微杜渐,切实加强罗氏沼虾虾苗生产环节的管理。严格挑选健康、怀卵规格大、抱卵质量好的亲本用于罗氏沼虾的虾苗生产,严格按照罗氏沼虾虾苗繁育操作规程开展虾苗生产,做到控制水温、不出高温苗;控制用药、不出药水苗;控制
淡化,不出咸水苗。绝不使用违禁药物,适当增加丰年虫等活性饵料的使用,以提高虾苗的规格质量。最后要旗帜鲜明,切实把好罗氏沼虾出苗关。虾农使用的罗氏沼虾虾苗质量,亲本是前提和基础,管理是核心和关键,而最终体现的是虾苗出苗质量。无论是病苗、小苗和弱苗,还是药水苗、咸水苗,你虾苗生产企业不出车间,那虾农放养到虾塘的伪劣苗出现概率就是零。2011年少数罗氏沼虾虾苗企业就是因为病苗、弱苗舍不得淘汰,销售到虾农手中,造成了部分虾农围堵苗场或到政府上访,甚至打官司索赔,虾农和虾苗生产企业两败俱伤。因此,希望与会的各家虾苗生产企业切实把好虾苗出场关,避免上年所出现的虾苗纠纷今年再现。
三、自律经纪行为,服务罗氏沼虾产业健康发展
罗氏沼虾虾苗经纪人、养虾大户和罗氏沼虾生产专业合作社是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过去20年的罗氏沼虾产业发展中,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罗氏沼虾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多年中,为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突出贡献。很多虾苗经纪人既是罗氏沼虾产业的养殖大户,也是罗氏沼虾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和参与者,有的还成为发展罗氏沼虾产品加工的企业家。2010年由于浙江湖州和苏州吴江相当一部分罗氏沼虾虾苗场由于水质、病害等原因而停产,部分虾苗经纪人和合作社经纪人利用虾苗紧张之际,与当地部分虾苗场狼狈为奸,包下苗场虾苗供应权,垄断经营,哄抬苗价,甚至喊出了“不包质量,不包数量,不包成活率”的“三不包”口号,使虾苗价格一路走高,一涨再涨,名义虾苗价格上涨了3.5倍,实际虾苗价格暴涨
7倍以上,而虾苗规格质量一路走低,当年虾苗下塘的成活率只有50%左右,比往年降低2-3成,仅此一项就使罗氏沼虾养殖成本净增2000元以上,造成了罗氏沼虾养殖业大面积保本甚至亏损。我们这次会议召集了高邮、江都罗氏沼虾虾苗经纪人、养殖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参加会议,其目的就是希望罗氏沼虾虾苗经纪人规范罗氏沼虾虾苗经纪行为,为虾农提供优质的苗种服务,只有产业做大了,你们的生意才能做大。广大虾农与在座的经纪人不是同族,就是同乡;不是同事,也是同行。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010年个别罗氏沼虾虾苗经纪人竟然提出了“三不包”口号,这种人绝对是道德沦丧,品德败坏。希望广大经纪人要严守国家法律,遵守职业道德,遵循自愿公平、平等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严格执行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水产苗种管理规定》和国家工商总局《经纪人管理办法》,接受工商部门和渔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切实树立只有为虾农服务,才能扩大虾苗业务的思想,努力学习苗种质量鉴别、运输和放苗下塘等技术,提高为虾农服务的本领,严把购苗关,搞好虾苗出场规格质量的验收,保障养殖户购进优质苗、健康苗、规格苗。广大养殖户和经纪人应逐步建立规范的虾苗经纪行为,购苗前订立合同,合同要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购苗的规格、数量、质量,逐步完善形成格式合同,并明确佣金比例、数量、违约责任、赔偿方法。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应加强经纪人的业务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行业管理,促进经纪人队伍的健康成长。
同志们,罗氏沼虾是我市农村的重要产业,对我市高邮和江
都两地里下河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市渔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希望与会同志,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改进罗氏沼虾繁育技术,提高虾苗规格质量,改进虾苗售后服务,推广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克氏螯虾(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克氏螯虾(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稻田人工养殖克氏螯虾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是农民致富的一种好的生产方式。
一、建造稻田养虾条件
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m,深1m,,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m,深0.5m,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利用开挖养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防止下大暴风雨时使田埂倒塌。田埂面宽3m以上,田埂高1m。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克氏螯虾外逃和敌害进入。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在离田埂1m处,每隔3m打一处1.5m高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待藤蔓上架后,在炎热的夏季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在养虾沟和田间里要移栽水草,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等。水草覆盖面以30%为宜,且以零星、分散为好,这样有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塞。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墙,以防克氏螯虾逃逸。
二、虾苗虾种放养
1.准备工作
1.1清沟消毒。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75公斤或其他药物,彻底清沟消毒。
1.2施足基肥。每亩养虾沟施腐熟畜禽粪肥500~800公斤培肥水质。
1.3移栽水生植物。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
1.4过滤进水。进水用筛网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虾沟水深保持0.6~0.8米即可。
2.放养
2.1夏季放养。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稚虾为主。放养时间为7~9月份。每亩养虾沟放养稚虾1.5万~2万尾。
2.2冬季放养。通常在12月份进行,每亩虾沟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种1万~1.5万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两季虾养殖,7~10月养一季青虾或罗氏沼虾,12月至翌年5~6月养一季克氏螯虾。
3.注意事项
3.1保证虾苗虾种质量,同一田块放养同一规格的虾苗虾种,一次放足。
3.2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
三、饲养管理
1.投喂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按在田虾体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在田虾体重的2%~3%。从翌年4月份开始,逐步增加投喂量。
2.水质管理8~9月份高温季节,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
3.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检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维持虾沟内有较多的水生植物,数量不足要及时补放。大批虾蜕壳时不要冲水,不要干扰,蜕壳后增喂优质动物性饲料。
四、捕捞与运输
1.捕捞。可以在6~7月和11~12月集中捕捞。先用地笼网、手抄网等工具捕捉,最后再干池捕捉。也可以捕大留小,常年捕捞。
2.运输。商品虾通常用泡沫塑料箱干运,也可以用塑料袋装运,或用冷藏车装运。运输时保持虾体湿润,不要挤压,以提高运输成活率。
作者简介:宫尚芳(1972―),女,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第五篇:田螺池塘养殖技术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
田螺是盛产于我国的大型淡水螺,多年来,田螺的人工养殖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市场供应基本上依赖于野生资源。随着人们对田螺营养和保健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于是田螺的养殖也开始受到广泛注意。由于田螺对水域的适应能力强,且养殖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益好,因此,许多地方把发展田螺养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现将有关田螺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向同仁作一介绍。
一、池塘要求
田螺在水深20cm以上的水田、水沟、水塘等水体中均能正常生活,且能适应肥水环境,只要选择池深1m以上的土池即可,池底以松软的腐殖质土壤为好,面积大小不限。为了增加田螺的爬附面积,同时也给其创造一个良好的遮阳条件,可以在池边种植空心菜;如果池塘面积较大,还可以在池塘中央种植一部分莲子等挺水或浮水植物。
二、水源条件
田螺耐寒、怕热,其生活适宜温度范围为20℃~28℃,低于10℃或高于30℃时即停止摄食而钻入泥土、草丛以避寒暑,当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被烫死。因此,为了确保高温季节能经常向池塘冲水,养殖场地的水源一定要充足,且不受工业和农业污水的污染。
三、池塘消毒
在种螺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具体做法是:生石灰干池消毒用量为60kg/亩~70kg/亩,带水清塘(水深1m)用量为135kg/亩~165kg/亩,化浆后全池泼洒;漂白粉干池消毒用量为10kg/亩~12kg/亩,带水清塘(水深1m)用量为13kg/亩~14kg/亩,溶解后全池泼洒。
四、种螺的选择与放养
种螺的规格以60只/kg~80只/kg左右为好,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成螺,也可直接从产地收购野生螺。在收购野生螺时,要剔除表壳粗糙、上有大量藻类附着、颜色暗黑的成螺,因为这类成螺往往在产仔后大批死亡,有些甚至产仔未完就死亡了,直接对养殖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种螺的放养时间应掌握在当年第一批产仔以前,因为养殖产量的高低与第一批仔螺的数量密切相关。江南地区以3月中下旬为好。种螺放养密度以130kg/亩~150kg/亩为宜;如果选用上一年养殖的1龄成螺,放养密度可提高到160kg/亩~200kg/亩。
为了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可以在田螺养殖池中混养少量的花、白鲢和泥鳅。
五、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根据田螺的食性特点,选择畜禽粪作为田螺的主要饲料,另外增加投喂部分由60%的米糠、20%的麦麸、10%的豆饼和10%的玉米粉配制的人工饲料。具体投喂方法是:在种螺入池前2天~3天,沿池塘四周成堆状放入畜禽粪,用量为200kg/亩~300kg/亩。种螺入池后,每隔10天~15天增加施入1次畜禽粪,而此时的投放地点不能仅局限于池塘四周,还应包括池塘中部位置,每次的增加施粪量约为50kg/亩~100kg/亩。为了确保饲料的质量,在仔螺产出以后,每隔2天~3天投喂1次人工饲料,每次的投放量为田螺总重量的2%~3%左右。
六、水质管理
一是在高温季节要加深水位,且经常冲水,防止水温偏高;二是要保持水体透明度30cm左右,如水质偏瘦则要增加肥料,如水质过肥则要进行换水;三是每隔1周要泼洒1次生石灰(水深1m时用量为10kg/亩~20kg/亩),用于水体消毒、调节水体pH值和增加水体的含钙量。
七、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1次巡塘,检查田螺的生长情况、饵料生物丰欠情况及水质肥瘦情况等。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螺厣吸入螺壳内较深,说明饵料生物不足,应增加投喂量,如发现螺厣四周有螺肉挤出,说明螺体已经缺钙,应增加水体和饲料中钙的含量。在田螺产仔阶段,要经常翻动成堆状的鸭粪,防止仔螺钻入其中致死。田螺养殖池中,鸭鹅不能进入。
八、病害防治
田螺的抗病力较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仅发现螺壳表面附有藻类和固着类纤毛虫,此类疾病可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治疗,具体方法是:以5ml/立方米~10ml/立方米的浓度全池泼洒福尔马林,24小时后进行大量换水;或在换水后以0.5g/立方米的浓度全池泼洒高锰酸钾,第三天再泼洒0.2g/立方米~0.5g/立方米的三氯异氰脲酸。
九、收捕
当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出的仔螺,经过8个月的饲养,个体体重可达8g~10g左右,达到上市规格,一般亩产可达1000kg~1500kg。田螺的收捕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让没有达到上市规格的小螺继续留在池中饲养,同时留足用于次年繁殖的种螺,其它成螺陆续收捕上市。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可于傍晚在池塘四周放一些草把,第二天清晨到草把上捡拾,也可采取带水抄网捕捞的方法;在水温较低的冬秋季节,一般进行干池捡捕。在捕捞操作时,要尽量避免损害小螺及种螺。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品,它肉质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磷、钙、铁元素以及维生素,是一种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营养食品。农户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螺繁殖与习性
繁殖季节。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七八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龄~2龄雌螺可产仔20个~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个~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到性成熟,每年4月~9月是产仔季节。
生活习性。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属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二)田螺养殖场地选择与建造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田螺池规格一般
宽1·5米~1·6米,长度10米~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子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
(三)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个~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菜、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天~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为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开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在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公斤~0·18公斤,每隔10天~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厘米~15厘米。一般每3天~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5、捕捞上市。田螺经过一年精心饲养,一般个体可达到10克以上。捕捞方法可干池捕捞。捕捞时,要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为亲螺培育,为翌年繁殖仔螺作准备。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肉质厚实,营养丰富、打碎后是黄鳝很好的饵料。
田螺在日本已大量人工养殖。由于饲养田螺方法简单,疾病少,苗种来源容易,因此,可以在家庭饲养。
我国田螺科分田螺和圆田螺两个属:田螺属,其螺层不膨胀,而具有螺旋色带,如长旋田螺;圆田螺属,贝壳表面光滑,螺层膨胀,有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两种。目前在我国华北、黄河平原、长江流域一带常见的是中华圆田螺
田螺可单养,也可与鲫鱼、泥鳅等混养;可在水稻田或休闲田中饲养,也可在池塘或河沟中饲养。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在15℃以下或30℃以上时,停止摄食活动,10℃以下开始入土冬眠,15℃以上时开始繁殖,每只每次产小田螺约20~30个,4龄以上的亲田螺可产40~50个。经过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田螺的雌雄在外壳上很难识别,主要根据触角识别,雄田螺的右触角呈一定程度的螺旋状弯曲(此触角兼作交接作用),而雌田螺左右两触角形状完全相同。田螺在饲养过程中,疾病较少,成活率高,但在稻田饲养时要防止鸟害和逃逸,在进出水口要设置较密的栏栅。田螺对氧较敏感,含氧量低于3.5毫克/升时摄食不良,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
田螺食性很广,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菜屑、鱼粉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田螺活动的时间,一般在晚7时后到次日上午9时。捕捉方法简单,只需将脱脂的米糠与土相拌和,投入水田中若干地方,这时田螺会聚集采食,用手拾起即可。若在稻田中放养,每10平方米可放养1500~1800个。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作者:佚名转贴自:爱农网点击数:8
4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属上等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田螺应该如何进行人工养殖?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系教授张玉贵作了以下详细介绍。
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特别在自贡等地已进入规模化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甚至作为增收而大力发展的一个产业。总体来看,我省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宜养殖田螺。
生活习性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常见的有中国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等。
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摄氏度,30摄氏度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摄氏度时田螺会死亡,水温低于8摄氏度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摄氏度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繁殖习性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种螺放养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养殖水体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水质调节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
首先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硫磺水质同样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由于田螺对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当溶氧量在3.5毫克/升时,就不太摄食,降至1.5毫克/升时,就会死亡,所以养殖用水必须清新,能用半流水式养殖较为理想。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
饲养管理最初的三至四个月成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以至二年后则不再成长。因此,田螺在人工养殖期间要抓住时机,充分投饵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成,这样螺肉大且柔软味美,为天然者所不及,产量也较高。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不需投饲。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摄氏度),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
3%。当水温在15-20摄氏度、28-30摄氏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则少投或不投。田螺在天然状态下,当年能长至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可达12-15克。
日常管理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摄氏度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 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收获与运输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 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
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
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