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有效平台
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有效平台
阅读:5 次 时间:2011-7-19
——龙山区检察院“检察服务联络室”工作综述
少东 关怀 洪易 本报记者 李志民
近年来,龙山区检察院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依托,以“检察服务联络室”为平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和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法律效果。
管理领域由“点”到“面”,形成体系。2008年,龙山区检察院率先在全市检察系统建立了一个名为“检企共建同步预防犯罪办公室”,并于2009年在寿山镇成立了“服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这是现今“检察服务联络室”的雏形。到2010年底,“检察服务联络室”工作全面铺开,基本做到了检察职能全覆盖,即在全区各乡镇、街道、社区共设立了37个检察服务联络室,与30家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加强了联系和服务,并以建立警示基地等形式,将检察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金融、水利、国土资源、税务、学校、林业、部队等领域,初步形成了检察服务联络体系。同时,与公安、法院、司法等执法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进一步畅通了法律诉求渠道,从而为该院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管理内容由“单一”到“宽泛”,日趋丰富。最初在寿山镇成立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由于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范性的文献,所以重点是在农村村际情况调查、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方面投入了主要精力。随着“检企共建同步预防犯罪办公室”的发展,管理内容拓展到了对重点项目派驻人员,从招投标及项目建设进行“全天候”、全过程跟踪监督的同时提供法律服务和支撑、开展警示教育、进行职务犯罪的同步预防、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检察建议,促其整改等。特别是在与辖区30家重点企业建立联系、在全区乡镇、街道和社区设立了37个“检察服务联络室”以后,管理服务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从而为该院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提供了多项内容。
管理手段由“简单”到“多元”,不断完善。随着社会管理逐渐纳入重要日程,近年来,龙山区检察院在管理手段上也不断有所创新,由最初对执法部门执法行为的刚性监督,到深入社会进行法制宣传、开展警示教育和法律咨询等柔性服务,发展到同步预防、媒体传播、画廊宣传、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到棚改现场直接与群众对话、为金融企业干部赠送预防职务犯罪讲座、联合有关单位到监狱参观等“多元化”手段相结合的“立体式”结构。这些手段的创新和采用,不仅进一步深化了社会管理的内涵,也使得管理的形式更加活跃,更加丰富,更加直观,更加让人容易接受,并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有很强的社会实践价值,从而为该院提升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水平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具体措施由“刻板”到“活跃”,有所创新。他们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制作了服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通讯录,分送到每位代表和委员手中。他们变单一的职务犯罪的专项预防为社会化的犯罪大预防,广泛开展了“送法到社区进住户、到村屯进农家、到企业进工厂、到学校进教室、到部队进军营、到金融进银行”活动,进行警示教育;配合有关单位组织干部群众到市监狱参观,进行面对面的警示教育;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督促作用,帮助一些企业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从而提高了预防犯罪工作的质量;充分发挥“宽严相济”的刑事和解功能,对5起由刑事犯罪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了有效的化解;对部分刑事和解案件当事人进行了案后回访和跟踪教育;为推进“群众工作年”活动开展,进一步突出帮扶困难群众,他们与联系街道一起,确定了重点帮扶对象62户,其中特困户
8户,分别由班子成员帮扶,其他重点户分别由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帮扶,现在都已对接,并保持了经常的联系。
第二篇:四个平台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四个平台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薛少仙
台州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区和民主诉求活跃地区,“四个多样化”表现明显,加上流动人口较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台州市抓社会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结合台州的实际,台州市地方人大主要从搭建四个平台着手,夯实四个基础,以促进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深化“民主恳谈”,搭建畅通群众诉求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民主基础。地方人大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台州市各级人大支持政府把尊重群众的意愿放在首位。1999年原创于台州市温岭的“民主恳谈”,是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村、乡镇、部门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举措,是台州市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项关联度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具体的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实践活动。
“民主恳谈”主要就群众普遍关注的某一民生问题,干群之间进行面对面的诚恳交流。这一做法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方式,变“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教育为平等对话,给群众创造了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和机会,通过双向交流,沟通思想,解疑释难,从而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协调了分歧,建立了互信,达成了共识,创建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机制。实践证明,“民主恳谈”活动,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协调了利益关系,注重了在源头上解决社会问题,使社会管理的关口得到了前移。作为地方人大,近几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支持并努力完善“民
主恳谈”活动,并引导各地把“民主恳谈”纳入到代议制的民主中来,使之成为协调、沟通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和各个阶段利益诉求的重要载体,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秩序的认同感和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夯实了社会管理的民主基础,促进了各项民生问题落实和发展的决议、决定,推动了事关社会民生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
推行“参与式预算”,搭建保障群众“四权”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决策基础。在社会管理中,人民群众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他们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是社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效果的参与者和检验者。因此,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民主政治进步的落脚点,也是对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和管理过程的角色定位。
“参与式预算”以预算民主为切入点,让人大代表、普通群众广泛、自由、民主地参与基层财政“蛋糕”切分过程,以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在人大、政府、公众之间搭起有效的对话平台,并在各方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培育更加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是扩大群众“四权”的有效探索,为公民自由、广泛、直接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强了公民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促使政府预算走向公开,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更为科学、细化、透明,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中国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改革的重大突破。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如何解决预算审查监督从程序性走向实质性、如何实现少数人决定到多数人参与、如何抑制不断增长的“三公”经费及乡镇债务规模等问题,开展了持续的探索实践,从2005年开始,在新河、泽国两镇率先“试水”公共预算改革,充分发挥人大的制度优势,有序组织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共
同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形成了对预算开展实质性审查监督的“参与式预算”。
“参与式预算”实质上是不断汇聚民意,让公众广泛有序参与,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财政预算管理合力的一种社会管理创新。通过“参与式预算”,让公民享受到更多的民主权利和社会管理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了公民意识和民主观念,提高了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体现了公民与政府对公共生活的共同治理这一社会管理的本质特征。
开展“两院”绩效评估,搭建对司法人员监督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法治基础。法治是社会结构最为稳定、运行成本最为经济的社会治理方式。在法治社会,司法是调整社会关系,救治社会冲突的最终方式,也是社会管理中最具强制力的方式。
有力的监督能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人大对司法权进行监督,是我国宪法和监督法所确定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更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体现。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搭建对司法人员监督的平台,对法院、检察院的司法人员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确定评估对象,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的“绩”为业绩,“效”就是效果和社会效果。具体评估其政治和业务学习的情况、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监督情况以及自身勤政廉政的情况,促进“两院”司法人员公正司法和廉政建设。
在对法官绩效评估时,为了解司法过程中实际效果,还组织人大代表随机旁听、评议庭审活动,对法官的仪态形象、表达能力、庭审驾驭能力、庭审公正程度、庭审效率等五个方面进行评议,当场予以反馈。评估分准备动员、调查、评估和整改四个阶段,在广泛、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由人大法制工作机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提交常委会审议,把评估的意见函知两院,并要求转达到每一位评估对象,还经常性开展案件质量抽查,促进司法公正。只有坚决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才能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并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正,保证公共权力在民主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建立“代表活动工作站”,搭建代表与选民沟通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分布在各个行业,既是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要求:“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代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反映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意见和要求。”为发挥闭会期间代表的作用,更好地反映选区存在的问题,体现选民的利益表达,促进政府与群众的良性沟通,同时便于代表在闭会期间学习、交流等正常活动的开展,近几年来,我们在基层以选区为单位,设立“代表活动工作站”,每月定时定点接待、服务所在选区的选民,倾听社情民意并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民生难题,促进了选民对本行政区域内所关心的重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时帮助政府及部门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向群众做好解释协调工作。
“代表活动工作站”的建立,创建了一个“群众―代表―政府”三方的互动平台,使人大代表在选民、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信息沟通、对话协商的桥梁,从而突出了代表的主体地位,既使政府通过人大代表深入调研清晰地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又使选民通过人大代表获得政府服务和了解到政策的相关信息,并通过代表对他们利益诉求的有效整合和有序表达,促使政府对有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使代表在社会管理中起到“预警器”和“安全阀”的作用,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方式。
地方人大与各方面的广泛联系,是一大政治优势。在基层建立“代表活动工作站”的同时,我们根据《代表法》提出的“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保持联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活动工作站”制度,从而形成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选民之间的沟通链条,进一步畅通国家权力机关与群众联系的渠道,使之成为人大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有效平台,从而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作者系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三篇: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必须回答并创新探索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繁荣,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方式和结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诸多现实问题。面对这样的社会新形势,在全国、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我市各县(区市)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求凝聚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引线针”,以网格化建设为载体,对„„
(秘书乐园温馨提示:本文只显示了开头和结尾部分,全文去掉空格共14928字)
„„管理服务向末端延伸,通过增设网格长的“会签”制,来提升网格长的知情权和影响力,持续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和排查化解社会矛盾能力,为实现“加快老区崛起,再造两个**”目标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四篇: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习题
第一章
判断:
1、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2年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奠定基础的阶段(错,现代与传统反了)
2、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没有紧近感,也不要长期努力(错)
单选:
1、在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从早期的(古典自由主义)到凯恩斯
主义、再到新古典主义的过程,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进行了几次重大的调整,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和平稳,比较有序地解决了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社会公平、公正、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
2、社会建设的动员机制是建立协调各阶层利益的机制,充分动员(民众)参与社会建设。多选:
1、十四届四中全会把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同时明确提出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大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
2、在法国,地方政府通过组织咨询市民的活动,以(公共商议、公共调研)等方式直接听取市民的意见,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上,法国地方政府总是通过开展公众调查和民意测验等办法解决问题。
第二章:
1、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列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专题,这一论述和报告中对社会建设的全面部署,标志着党的社会建设理论正式形成。(正确)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旗帜。(正确)
3、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C社会建设)理论。
4、科学发展、(A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我们做到(ABCD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6、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社会管理中应急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从(ABCD要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要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要加强应急管理法律和预案体系建设、要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几方面加强社会管理应急体系建设。
第五篇:食品药品创新与加强社会管理[范文模版]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体目标,通过推进机制创新,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工作活力,构建矛盾预防控制体系,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一)完善监管责任体系。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责任,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主体”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二)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一是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机制。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构建完善的县、乡、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统筹推进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监管、城市监管和农村监管、专项整顿与示范创建,围绕“四个突破”,实现餐饮服务监管规范化、药品监管全程化、保健品监管有序化、化妆品监管清晰化的四突破,逐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有效干预、快速反应为核心,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餐饮服务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二是完善食品药品科学评估机制。
探索构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立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专家库,明确权责,加强对食品药品中有害因素的检测和风险监测,对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和风险做到时时排查,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防患于未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综合评估体系,客观评估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的工作绩效,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三是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和信息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化解”的原则,落实防范措施,妥善处理涉及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和药品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发展机制。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强对监管相对人的政策指导和产业引导,寓监管于服务,食品药品监管人员要在熟悉掌握全国、全省乃至全州食品医药产业政策、行业监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食品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清晰有效的指导性意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充分发挥各类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药品龙头企业的作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加强行业自律和行规行风建设,积极引导、督促企业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和服务行为,使企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提高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食品药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依法严惩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大市场巡查和搞风险产品抽检力度,严把餐饮服务环节和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道关口,同时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针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与公安、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建立监管联动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要善于发现、准确掌握案件线索,对发现的问题查处要快,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隐患变成大事件,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并及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要以“情报灵敏、网络健全、行动迅速、反馈及时、信息准确、处置高效”为要求,制定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配套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切实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置系统、应急处置队伍、应急保障能力、应急管理示范、应急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的重点建设。同时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保证在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时,应急处置工作能有序开展、有效组织、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