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事管理体系文件-档案管理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程序
1.0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1.1人事档案是劳动者个人经历和社会实践的记录,是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工作情况的具体反映,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掌握劳动者详细状况,是培养、选拔和正确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1.2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保卫、保密制度,严密保管,保证人事档案的绝对安全。
1.3任务:
1.3.1保管人事档案;收集、鉴别和整理人事档案材料
1.3.2办理人事档案的查阅、借用和转递;
1.3.3登记干部职务的变动情况;
1.3.4通过档案熟悉人员,提供人事信息;
1.3.5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1.4人事档案的内容:
1.4.1个人履历材料;自传材料;学业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材料;
1.4.2政治情况和审查材料;入党材料
1.4.3受奖罚材料
1.4.4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参加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材料;
1.4.5有关工作业绩、成就、贡献以及考核、考察材料;
1.4.6其他有关材料
1.5材料的收集和补充
为了能真实地反映个人人事档案的记录,要经常有计划地补充个人档案材料
1.5.1收集关于任免、审查、考核、晋升技术职称、调整工资、奖惩等材料
1.5.2通过党团组织,收集入党,入团材料和奖惩材料,及时归档;
1.5.3对新招收入厂、新分入、调入人员的各类材料及时查对、整理、补充,2个月内建档;
1.5.3.1对于从大中专院校录用的毕业生,应在毕业后将档案材料按就业协议书上的地址转递至公司
1.5.3.2对于从社会其他单位调入或招入的人员,应在转正之后将档案材料从原单位转入公司,然后再鉴订劳动合同。如因特殊情况转递确实有困难的,由本人写出情况说明在人事部门备案,经过公司领导批示后再决定是否鉴订劳动合同。
1.5.3.2对于公司特殊招聘的无试用期或实习期的人员,应在正式和公司鉴订劳动合同之时将档案材料转至公司。如因特殊情况转递确实有困难的,由本人写出情况说明在人事部门备案。
1.5.3.3对于因特殊原因没有档案的人员,从试用期或实习期开始由人事部门按以上
1.5.1及1.5.2规定内容收集相关材料逐步建立档案。并按办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管理和维护。
1.5.4零散材料定期整理归档
1.6人事档案的管理
1.6.1严格按照档案分类内容划分、整理和装订;
1.6.2归档材料、均应认真鉴别,确认完整无缺手续完备后,方可归入本人档案。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不得归入档案。
1.6.3严禁在档案中涂改,圈划和撤换材料,杜绝丢失、污浊和撕裂现象的发生。
1.6.4对在职和离退休员工的档案均登记上册;
1.6.5每半年要核对一次所管档案的顺序号,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每年要按登记册或卡片全面检查一次档案,发现缺少,及时查找;
1.6.6档案室要保持清洁,经常检查防盗、防火、防潮、防蛀的设施和安全措施。
1.6.7对调转工作人员的档案,传递要有时间和去向的详细记录和有效凭据。
1.7档案的查阅和借用
1.7.1查阅单位应按照档案查问的办法和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7.2人事部门应根据查阅用途,确定是否提供材料及内容;
1.7.3查阅一般干部和工人档案,必须由两名党员凭基层组织或党委工作部开具的“阅档介绍信”经部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查阅;
1.7.4查阅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档案,必须是经批准与被查人同级或上级的党员干部;
1.7.5档案一般不外借。在特殊情况下,经过档案负责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可以借用,借出时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并应按期归还,档案材料不得抽页复印;
1.7.6查阅人员不得查阅或借用本及其亲属的档案;
1.7.7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或向外公布档案内容,违犯者应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1.8凡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需转递档案,属外市(县)、外省区的必须严密包封,以机密件通过机要交通转递,不准公开邮寄或交本人自带;属本市内的,须有调入单位政工或人事部门党员干部凭正规调档介绍信提取。提档人必须是与档案人无直接亲属关系的人员。不允许档案交本人自带。
1.9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9.1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热爱本员工作,忠于职守,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业务和工作能力,熟悉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和条例规定。
1.9.2保护档案的安全,严禁擅自转移、复制、分散和销毁档案;
1.9.3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提供档案或向他人泄露档案内容;严禁在不适当场合谈论他人档案内容;
1.9.4坚持党的原则,严格按照档案工作的各项规定制度办事;
1.9.5档案库房严禁未经批准外人随便进入;
第二篇:人事管理程序
人事管理程序程序文件
修改内容:
因组织结构变动而变动相应的职位。
1.目的为使行政人事部规范在人事方面的各项管理,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使从事影响环境和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及其他人员能够胜任其工作,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人事管理。
3.职责
行政人事部负责执行招聘、退工、考勤管理、员工评估、员工奖惩和员工变动审批等工作,并确保所有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程序内容
4.1招聘
4.1.1副总经理、行政人事总监、财务总监以及技术质量总监的岗位描述由其本人提交,并经总经理批准;部门经理级员工的岗位描述由其直属上级提交,并经总经理批准;主管级员工的岗位描述由其直属上级提交,并经第二层上级批准;主管级以下员工的岗位描述由其部门主管(经理)提交,并经第二层上级批准。岗位描述应包括工作职责(其中,从事质量或环保相关工作的人员应突出质量、环保方面的职责)和岗位要求(其中,各岗位人员应具备的资格和能力要求是行政人事部招聘和培训人员的依据之一)等内容。
4.1.2行政人事部在接到部门提交的“人员招聘申请单”后,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招聘:人才市场,登报,网络,猎头公司,职介所等。
4.1.3收到“人员招聘申请单”后一周内组织面试,并在一个月内确定录用人员。
4.1.4对录用人员发“录用通知书”。
4.1.5在新员工报到当日向相关部门发出“员工调配通知单”。
4.1.6新员工报到当日签订劳动合同。行政人事部在新员工报到之日起一个月内办理录用手续,所需资料如下:
(1)职工录用名册;
(2)劳动手册(或农村富余劳动力证明)、劳动合同。
4.2退工
4.2.1无论是员工本人提出辞职(须提交辞职报告)、公司解聘员工(根据处罚调查表),还是任意一方不愿续签合同,将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劳动法及公司的相关规定通知对方。
4.2.2对于辞职的员工,行政人事部应在一个月内履行辞职审批程序。
4.2.3员工在离职之日前两个工作日内办理离职手续。
4.2.4行政人事部在接到“离职手续单”后开具退工单,其中一联交员工本人。
4.2.5行政人事部自开具退工单后一周内办理退工手续。
4.3考勤管理
行政人事部根据公司现行的“考勤制度”,严格监督员工的出勤情况并做好与考勤管理有关的文件管理工作。(详见《作业指导书》之“员工考勤”)
4.4员工评估
4.4.1 通过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提高员工的素质。
4.4.2每一位新员工或被调到新职位的员工都要经过一至三个月的试用期跟踪评估;公司在每年年底要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评估。行政人事部执行员工评估过程的控制和评估文件的准备、存档工作。(详见《作业指导书》之“员工评估”)
4.5员工奖惩
行政人事部根据公司现行的各项“奖惩制度”,严格监督其执行情况并做好与员工奖惩有关的文件管理工作。(详见《作业指导书》之“员工奖惩”)
4.6 员工变动审批
4.6.1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前至少一个月向行政人事部提交本部门的员工变动的申请(包括人员招聘、员工解聘和职务调整等)。
4.6.2行政人事部汇总各部门提出的申请,根据当年制定的人员预算,并结合调查、考评提出初步意见后报公司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审批。
4.6.3行政人事部将根据最终审批意见完成具体的工作。
5相关文件和记录
5.1相关文件
《员工奖惩作业指导书》(CWI-44-06)
《员工考勤作业指导书》(CWI-44-07)
《员工评估作业指导书》(CWI-44-08)
5.2 记录
《奖惩条例》(CR-P2044-02)
《质量奖惩条例》(CR-P2044-01)
《试用期考核表 》(CR-P2044-03)
《员工评估与发展系统》(CR-P2044-04)
《质量处罚调查表》(CR-P2044-05)
《质量奖励调查表》(CR-P2044-06)
《员工违纪处理调查表》(CR-P2044-07)
《员工奖励调查表》(CR-P2044-08)
《合理化建议奖励调查表》(CR-P2044-09)
《人员招聘申请表》(CR-P2044-10)
《员工职位调整审批表》(CR-P2044-11)
《部门集体评估表(勤杂工、门卫、操作工及辅助工用)》(CR-P2044-12)
《关于质量事件经济处罚办法的规定》(CR-P2044-13)
6.分发对象:
行政人事;财务;物流;工程;生产运作;质保;实验室;技术支持;市场;采购;客户服务。
第三篇:人事管理体系
人事管理体系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一、公司战略
公司三年发展战略
二、核心人力资源能力需求分析
人力资源部工作职责
一、核心职能
作为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选拔、配置、开发、考核和培养公司所需的各类人才,制订并实施各项薪酬福利政策及员工职业生涯计划,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潜能,对公司持续长久发展负责。
二、工作职责制度建设与管理
A 制订公司中长期人才战略规划;
B 制订公司人事管理制度,总分公司人事管理权限与工作流程,组织、协调、监督制度
和流程的落实;
C 核定公司人员需求计划、确定各机构人员编制计划;
D 定期进行市场薪酬水平调研,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E 指导、协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机构管理
A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分支机构设立、人才储备、筹备设立等方面工作;
B 公司系统各级机构的设置、合并、更名、撤销等管理;
C 制订公司机构、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D 公司及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考察、聘任、考核、交流与解聘管理;
E 监督、检查与指导分支机构人事部工作。人事管理
A 员工招聘、入职、考核、调动、离职管理;
B 公司后备干部的选拔、考察、建档及培养;
C 公司干部和员工的人事档案、劳动合同管理;
D 协助组织各专业序列技术职务的考试与评聘;
E 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数据统计及分析;
F 管理并组织实施公司员工的业绩考核工作。薪酬福利管理
A 制订并监控公司系统薪酬成本的预算;
B 核定、发放公司员工工资,C 制订公司员工福利政策并管理和实施。培训发展管理
A 公司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B 监督、指导总公司各部门及各分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
C 制订公司教育培训经费的预算并进行管理和使用;
6其他工作
A 制订公司员工手册;
B 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开发沟通渠道;
C 协调总部及各分公司间的关系;
D 公司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
第二章 招聘
一、招聘目标通过系统化的招聘管理保证公司招聘工作的质量,为公司选拔出合格、优秀的人才。2 招聘流程规定人员需求的申请、招聘渠道的评估、面试程序及录用程序,以保证招聘工
作满足公司需要并有效控制成本。
二、招聘原则
招聘适合公司需要的人,合适的人招聘到合适的岗位上。
三、招聘方式
各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参照制定相应政策,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后执行。招聘政策
招聘工作应根据每年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进行。如属计划外招聘应提出招聘理由,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方可进行。招聘程序
I
招聘需求申请和批准步骤
II 招聘费用
招聘费用是指为达成招聘计划或专项招聘计划,在招聘过程中支付的直接费用。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第四章 薪酬与福利
第四篇:记录(档案)管理程序
记录(档案)管理程序 目的
对各类质量活动记录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2 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检验工作质量记录的整理、保存和借阅,不适用于技术标准的管理。3 编写依据
本中心《质量手册》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4 职责
4.1 办公室负责以下档案资料管理:
a.质量体系文件以及审核和评审(含比对实验和能力验证)等质量保证活动记录,申诉、投诉处理档案资料;
b.检验报告副本、检验原始记录、送检单及检验报告备份软盘(以上资料由检验科室负责整理,定期上交办公室);
c.开展新检验项目、检验分包的申请书及其调研、评审全部质量记录; d.标准文本和技术文件、被采用的技术文献以及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资料; e.检验检验人员专业技术业绩档案;f.计量认证资料; g.仪器设备档案。
4.2 办公室档案室负责以下档案资料的管理: a.全中心人员技术档案;
b.实验室建筑设计图纸资料;
c.建制文件(包括人员任命和聘任文件); d.法律、法规;
e.上级文件和会议、交流文件。
4.3 各检验科室负责以下档案资料的管理: a.各种申请、登记、记录表格; b.中心内外文件。
4.4 其他各科室负责以下资料的管理: a.各种申请、登记、记录表格; b.中心内外文件。5 工作程序
5.1 各科室档案管理工作应派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员应仔细认真,责任心强,切实做好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5.2 档案管理员应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存放位置固定,做到档案清晰明了,查阅方便。
5.3 建立严格的档案资料借阅制度,一般情况下,档案资料应在资料室内查阅。如需要借阅时,应进行详细登记,并明确规定归还日期和档案资料外借期间的保管责任。
5.4 档案资料需保密的,应严格遵守执行我中心为用户保密的声明,保护委托单位的利益。
5.5.检验报告一般情况下不准外单位人员查阅,确实需要查阅时(不包括委托方要求保密的检验报告),应由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后方可在办公室资料室内查阅。
5.6 档案室、资料室应满足档案保存条件,档案室内严禁吸烟,并加强防蛀、防潮、防盗、防鼠工作,保证档案室资料的安全
5.7 档案资料管理员应定期对保存的档案资料按照不同档案的存档年限进行清查,并分类造册。已过存档期的档案资料由档案管理员提出申请办理销毁手续,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档案管理员负责销毁,销毁时应有两人以上在场,并详细记录。记录表格
*****-GSWJ-CXBG-018 档案资料登记表 *****-GSWJ-CXBG-019 *****-GSWJ-CXBG-020
档案资料借阅登记表 档案资料销毁申请表
第五篇: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
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 目的
为对与检测过程相关的记录和质量体系运行记录进行控制,保证对检测活动的复现、验证和追溯,确保记录(档案)的安全,制定本程序。范围
适用于本试验室各种检测记录、质量记录和档案的管理。职责
3.1 试验室办公室负责对记录实施总体控制,并负责做好试验室记录的控制和管理。
3.2 试验室办公室负责做好本试验室记录的控制和管理。试验室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检查执行。
3.3 所有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试验室的记录制度,质检工程师负责与检测过程相关的记录的标识、管理和归档。
3.4 档案管理员负责归档的记录的保存、保护、检索和处置,协助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程序内容
4.1 记录的分类与格式
4.1.1与检测过程相关的记录为技术记录,主要包括抽样(当参与抽样时)、样品接收和处置、样品的准备和原始观测记录,仪器设备购置、自校和使用记录,检测过程、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出具证书(报告)记录,不合格品处置记录。试验室负责人应根据承检产品或项目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制定出原始检测记录的格式。
4.1.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记录为质量记录,主要包括内审、管理评审、体系运行检查、文件收发、反馈与纠正预防措施、抱怨处理、人员培训、体系改进运行等。质量记录格式由中心质量负责人组织制定。4.2 记录的填写与更改
4.2.1所有的检测原始记录应按规定的记录格式真实、及时、完整地填写,书写时应用黑(或蓝黑)墨水笔填写,野外试验检测记录可以用铅笔填写。4.2.2填写记录应字迹清晰、易于识别,并不得随意涂改。当记录中出现错误确需修改时,应在其上划两条水平线,在旁边标上正确数据,并加盖更改人印章。4.2.3所有的检测原始记录中均应包括检测人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字。
4.2.4对计算机采集的原始记录应避免原始数据丢失或变动,记录的更改必须由原记录者更改,其他人一律无权更改。
4.2.5记录可以是各种载体形式,如纸张、电子媒体、胶片等,在电子媒体或胶片上的记录必须有相应的原始记录资料备份。4.3 记录的保存
4.3.1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保存期不少于5年。
4.3.2检测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内部审核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记录保存期不少于3年,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档案则应长期保存。
4.3.3抱怨处理记录、不合格品处置记录、文件控制记录等,保存期不少于5年。
4.3.4检测原始记录、仪器设备运行检查记录、现场检测记录等,保存期不少于10年。
4.3.5 委托检测的检测报告保存期不少于10年。监督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副本等的保存期不少于5年。
4.3.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记录、实验室的环境维护记录,保存期为5年。4.3.7
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外来文件保存期根据其性质确定。
4.3.8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或自校证书原件、仪器设备档案记录、仪器设备维护记录应保存至该仪器设备报废或注销。
4.3.9 当记录有追溯性意义或对工作改进有参考价值或作为修改质量体系文件依据时,应进一步延长其保存期限。4.4 记录的管理
4.4.1试验室设有工程质量检测档案专柜。记录经整理编目后,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并认真履行交接手续。
4.4.2 存档的记录未履行审批手续不得查阅。
4.4.3 存放记录的场所应干燥整洁,具有防盗、防火设施,室内严禁吸烟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
4.4.4 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登记存档记录,以方便检索查阅。4.5 记录的借阅和复制
4.5.1 因工作需要借阅和复制记录须经质量负责人批准。
4.5.2 外单位人员一般不得借阅和复制记录,确因需要须经主任批准。4.5.3 借阅、复制记录应办理登记手续,借阅人不得泄密和转移借阅,不得在记录上涂改、划线等,阅后及时交还管理人员,并办理注销手续。4.6 记录的保密
4.6.1 记录应存放在指定场所,并采取保密措施。
4.6.2 借阅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摘抄或将记录带离指定场所,不得查阅其他无关记录。4.7 记录的销毁
保存的记录如超过保存期,由档案管理人员提出销毁申请,经中心质量负责人审核,报中心主任批准,由管理人员执行销毁。相关文件
(1)《保护委托人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CRSRI-CX-01-2004(2)《文件的控制和维护程序》CRSRI-CX-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