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案[模版]

时间:2019-05-13 17:0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桃花源记教学案[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桃花源记教学案[模版]》。

第一篇:桃花源记教学案[模版]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学案

课题:《桃花源记》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王卫华审核人:初三语文组

复习目标:

1、积累有关陶渊明的有关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3、会背诵、默写、翻译课文。

4、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5、链接一些中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复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会背诵、默写、翻译课文。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复习难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基础复习】

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横线上翻译划线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①②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④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①

②③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课文要点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又名:,字:,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诗有《》、《》

(二)古今异义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阡陌交通

3、无论魏晋

4、芳草鲜美

5、来此绝境

(三)成语

1、世外桃源。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无人问津。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四)内容及写法理解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

【强化练习】

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

二、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

寻找时还是“”。

三、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

(2)_______;(3)_______。(3分)

2答: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3、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

一、环境方面(优美);

二、物质方面(富足)

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

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拓展训练】

中考链接

(2009年)四川省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②〖畜〗同“蓄”。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A.符合B.恰好C.满足D.舒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

C.期在必醉与友期行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3、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答案:

1、C2、A

3、B

4、①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

(2009年)安徽省芜湖市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

1、(4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

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篇:桃花源记教学案

泗阳实验初中2012中考复习第一轮教学案主备人:薛胜伍校对:谢友红 审核:林云岗

《桃花源记》

一、考点透视文学常识 2重点字词 3重要语句翻译 4中考预测

二、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作者 是朝,又名,我们还学过他的诗,2重点词语:

甚异之欲穷其林既桑竹之属不复出焉便扶向路诣太守阡陌延至其家诣规问津通假字

具答之便要还家

4重点句子翻译: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⑷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随堂练习

1、填空

⑴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⑵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⑶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

2、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分析

1、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2、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3、第二段文字中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回答)

4、第三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邀还家,设久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6、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一文中进桃源一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

B.一进入洞口,眼前酒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D.文中没有具体写渔人说的话,只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带过,这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简洁凝练。

7、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得目的是什么?

泗阳实验初中2012中考复习第一轮教学案主备人:薛胜伍校对:谢友红 审核:林云岗

8、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9、说一说桃源景色有怎样的特点?

10、根据桃源人宴请渔人的情境,想一想:这体现了桃源人怎样的民风?并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原话。

11、与当今社会相比,你喜欢桃花源式的社会,还是喜欢现代社会呢?理由?

(二)(08安徽)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

(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第三篇:桃花源记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1、2、3、知识与能力:复习本课知识,了解常识,积累文言词句,阅读理解,比较阅读,背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诵默写。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初极狭,才通人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八、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复习重点:复习本课相关知识点,形成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复习难点:正确进行比较阅读,联系课内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复习过程:

自主复习完成一至八题(第一层:每人必须掌握)

一、文学常识:作者,朝代,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通假字:“要”通“邀”。

三、古今异义:

[鲜美]古: 今: [开朗]古: 今: [交通]古: 今: [妻子]古: 今 [绝境]古: 今: [无论]古: 今: [如此]古: 今: [不足]古: 今: 四、一字多义:

[中] ①晋太元中 [志] ① 寻向所志 [寻] ①寻向所志 [舍]①便舍船 ②中无杂树 ②处处志之 ②寻病终 ② 屋舍俨然

五、重点注释:

阡陌交通..()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不足.为外人道也()处处志.

之()便扶向.路()阡陌..交通()欣然规.往()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便要.还家()欲穷.其林穷()具.答之 咸.来问讯()()悉.如外人

六、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4)落英缤纷;

七、重点句翻译: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 B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理解课文,回答问题。(第二层:三分之二掌握)

九、文意理解。(读课文先完成自己理解部分,不理解部分同桌讨论解决。)1.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 2.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

示例①: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绘了一个自然环

境美好的“世外桃源”。

②: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③作者通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描绘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

3.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5.“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6.第一段描写桃花林美景又什么作用?

7.“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十、中考链接:比较阅读(第三层:有能力的完成)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1.解词

(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第四篇:教学案

班2010---2011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

第五篇:教学案

上饶县石狮小学教师备课单

(共案)

年级 学科 议课时间

课题

课型 课时 上课时间

下载桃花源记教学案[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桃花源记教学案[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案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教学案

    天上的街市 预习一看 1、作者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教学案

    1、导入:记得孔子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有等几位学生一起谈论志向问题。当问到曾皙时,曾皙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

    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教学案

    21.桃花源记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研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桃源之美。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感受......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桃花......

    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教案(共5则)

    《桃花源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能够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3、激情......

    丑小鸭教学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丑小鸭》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2.认识《丑小鸭》这一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懂得命运......

    海伦教学案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