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方案
论文摘要 当今检警关系不外乎三种模式,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以英美为代表的检警分立模式、法德为代表的检警合体模式、日本的混合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同法系的检警关系模式也开始趋于协调、接近。但是无论哪种模式都有着自身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原因,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当然不能套用国外既有制度来健全中国的检警关系。简单的移植将会直接导致一些弊端:弱化检察机关监督效能,使得从制度上有效控制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变得更加困难。有鉴于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不断健全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制度,使之符合日益复杂刑事诉讼工作需要。
论文关键词 检警关系 检察官 监督
一、适度进行引导侦查
公安机关对开展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工作较为配合,但是由于此项工作目前并没有进一步的法律予以规范,也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细化约束,对于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配合以及检察机关的介入侦查能达到何程度等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以规范。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引导侦查进行规范化。一是明确引导侦查的目标。应当按照高检院的工作要求开展引导侦查工作:“检察机关引导侦查取证,必须立足于监督,立足于配合„„;工作的重点是引导收集证据、固定证据、完善证据。”以对证据的收集、使用加以引导和对搜集证据过程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为目的,从法律监督的高度对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的取证、讯问、准确确定罪与非罪等活动从批捕乃至起诉的角度进行“引导”,从而提高侦查活动的效率,准确打击犯罪。二是明确引导侦查的程序。确定介入侦查的案件类型,如新型案件、疑难案件、复杂案件。以下五类案件,属于应当介入侦查的范围: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案件和涉黑涉恶犯罪案件;难、复杂、新罪名或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司法解释不明确、争议大的案件;案情较为特殊、介于可捕可不捕之间的案件;社会影响大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驻所检察官一般以主动或受邀的方式介入派出所侦办的案件,必要时报部门负责人决定,需要分管检察长决定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分管检察长请示。不适宜介入的案件,检察官办公室及时通知派出所,杜绝办案人员自行联系介入侦查活动,防止随意介入产生的司法不
公行为;三是规范引导侦查的方式。驻所检察官在介入侦查时,坚持“参与不干预、引导不主导、言论不结论”的工作方式,通过查(调)阅派出所的相关案卷材料、听取案情介绍、参与现场勘验、旁听讯(询)问,讨论分析案件、就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进行指导、引导,可以有效地把握案件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严格法定量刑情节的增减。
二、规范侦查
设立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的目的不仅在于拉近与基层派出所的距离,形成打击刑事犯罪的合力,还在与加强监督,做好监督。有的驻所检察官将工作重点放在与侦查机关联合办案上,以破案为工作重心,忽视了对公安机关派出所开展法律监督的这一重要职能。随着检察官在基层派出所中工作的开展,派出所在侦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易发现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有的派出所存在立案不实,案件台帐不完善的情况,体现为不处不立、不破不立、不立不登、不登不统的现象,在案件侦破上重实体、轻程序,这些都是容易隐藏违规违法情况的地方。驻派出所检察官应当及时通过口头建议,送达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形式提醒公安部门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制止公安民警侦查中较容易出现的“小动作”,制约了侦查人员在查办案件工程中的随意性,从程序上保证了案件的正当性,而不是放弃法律监督的职权或等到出了问题再找原因,做到防范于前,制约于中,惩治于后。
三、健全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职能
在试行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制度的地区,对于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的职能有着争议,有的地区受绩效考核的影响,将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的仅仅作为侦查监督职能的延伸,工作集中在引导侦查、追捕、追诉等方面;有的认为当前检察机关应当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当前政法机关的三项重点工作,不能单打一,将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作为一个载体全面开展各项检察职能,复制检察机关所有业务全部到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豎
笔者认为,不论是围绕绩效考核的目标还是对照检察机关工作实际全盘照搬都不能离开设立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的初衷。检察机关是宪法明文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是秉承这一宗旨而设立的,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是对基层派出所开展的一种贴
近监督、靠前监督的形式之一,注重的是点的监督,就近重点解决监督病灶源的特殊监督。它的发展趋势是将“点”与“面”的监督结合起来,以点带面,结合日常开展的制度性、常规性、常态性的对侦查机关的监督,从而形成对派出所、侦查机关的有效长期、动态监督。根据这一宗旨可以将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的职能划分为必选项和可选项两个层面,必选项应当涵盖全部法律监督职能,可选项可以包含各类检察业务。
(一)加强执行监督
驻所检察官办公室引导侦查、侦查监督方面不再赘述。驻所检察官办公室为检察机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执行监督的平台。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监督的对象是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而基层派出所除了刑事侦查工作外也承担着一定程度刑罚执行工作,比如缓刑犯、管制犯等监外执行人员的考察工作。而长期以来,司法机关的工作重点集中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诉讼环节,忽视了执行环节,尤其是监外执行的罪犯的考察工作,由于被考察人员人数众多、流动性强,监外执行人员的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一直是执行监督的一块短板。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可以依托驻所便利,定期对派出所监外执行罪犯刑罚执行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察,完善缓刑犯、管制犯等监外执行人员台帐登记制度,掌握上述人员思想动态,对情绪不稳定、生活情况不好的人员及时会同公安机关进行谈话、疏导,并会同派出所共同研究、解决监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从而弥补执行监督的不足。
(二)突出共性问题研讨
驻所检察官针对一定时期内发现的不当侦查行为进行归纳总结,尔后将情况集中向派出所所有承办刑事案件的人员进行反馈,指出不当之处,提出改进要求,明确统一标准,杜绝不当侦查行为再次发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在审查起诉环节,我们多次发现基层派出所出具的书面情况说明存在较大问题,遂通过共性问题研讨加以规范、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发破案情况说明在庭审中起到重要作用,一般是由侦查人员负责提供,主要说明案件发生情况、侦破情况、犯罪嫌疑人归案情况。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公安机关承办人员出具的情况说明没有规范性,随意性大。
(三)加强类案研究
通过联席会议,围绕典型案例、新型案例、疑难案例等重点进行类案点评,结合具体案例阐释法律政策、法学理论,讲解证据规则、证明效力,探讨法律精神、执法理念,加强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理念、侦查思维的引导。驻所检察官还对近年来发生的特殊类案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一起聚众斗殴案件中,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均为在校未成年学生,有相当部分都是应届高中生即将步入大学校门,驻所检察人员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涉案少年多为讲义气打群架,与社会上成年人间逞强霸市结伙斗殴的行为有本质区别。驻所检察官以个案处理为突破,针对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分歧,对未成年人盗窃、聚众斗殴案件进行系统梳理,发现未成年人涉嫌犯罪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犯罪情节轻微刚刚符合追诉标准、初犯、偶犯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为主要内容的刑事诉讼座谈会,联合制定了《关于认定未成年人常涉几类犯罪的意见》,在现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框架下,进一步细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工作,《检察日报》曾以《为“浪子”回头创造了条件》为全面报导了这一做法。豏
(四)开展其他检察职能
其他相关检察业务涵盖检察宣传、控申举报、职务犯罪线索收集、检务公开等各个方面。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可以依托驻所便利条件,逐步延伸检察工作触角,将检察职能更好地推向基层,面向社会。
四、完善工作机制
(一)完善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工作机制
为有效避免检察人员长期在某个派出所工作所导致的人情案、关系案,驻所检察官办公室应当结合一定的轮岗机制,在同一派出所任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驻所检察官工作期限满1年的,应当由其向全院述职、并开展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下一阶段选派依据,从而加强驻所检察官的责任意识。
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自身也可以作为培养检察人才的一块基地。驻所检察官的人选不按资排辈,除应具备检察官资格、年富力强、具有丰富刑检工作经验等基本条件,全部竞争产生。在人员选派上,采用“高低搭配、老少结合”的工作模式,一般由办案多年,经验丰
富的检察员搭档年纪较轻、经验欠缺的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既融合了年轻干警敢冲敢想的工作劲头,又起到了锻炼队伍,磨练新人的目的,赋予青年干警独当一面的机会和责任,锻炼青年干警,促使青年干警加快成熟,从而解决部分地区检察人员青黄不接的实际困难。在案件分派时,部门负责人将该派出所侦办的案件相对集中的分派给对应的检察官,实行“相对集中办案”模式,由该名检察官全程负责案件审查、监督工作,借助其熟悉情况的优势,迅速准确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加强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自身监督
设立驻所检察官执法办案档案动态记录驻所检察官介入的每起案件处理情况,动态监督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运行质态,将驻所检察官工作业绩纳入绩效考核,采取定期考核来促使驻所检察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引入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外部监督
以驻所检察官轮岗为限,到挂职派出所了解驻所检察官履职情况。通过基层派出所警员的意见反馈,背靠背的问卷调查掌控检察人员工作业绩,从而强化对驻所检察官办公室的内部监控。同时,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工作者对驻所检察官进行不记名投票,奖勤快罚懒、奖优罚劣,激发驻所检察官工作积极性,约束驻所检察官言行,确保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工作质效。
第二篇:办公室存在问题汇总材料
联盛职业教育学院
综合办公室存在问题汇总材料 在“干第一,争一流,做榜样”活动中,针对综合办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人人自查自找等方式开展了全面、深刻的剖析,现将剖析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一、在思想观念方面
在工作中,自身思想逐渐发生变化,服务意识也渐渐淡化。再加上职员素质普遍较低,对学院及其他工作配合不够,也一定程度上让我部的服务意识有所淡化。但关键的还是自身的服务意识不够牢固。态度不够端正。加之,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严重,工作按部就班,因循守旧,不敢闯,不敢试,点子少,缺乏创新精神。
二、在精神状态方面
有的缺乏进取心,工作不认真,搞应付。有的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担子,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
有的人工作浮躁,不扎实,怕吃苦,沉不下去。有的缺乏时效观念,办事拖拖拉拉,推一推,动一动,对领导安排的工作和交办的事项总是要催。
四、在执行纪律方面
有的热衷于上网游戏,不敬业,玩小聪明,自以为是。
五疏于业务学习
虽然按时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学习往往停留于表面,显然学习效果不佳。导致工作经验不足,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着应付情况。还有个别同志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更重的担子,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精神状态极差。
六、工作中反思、总结不够
在每一项活动后、或在实际工作之后、在处理完问题之后,缺乏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七、工作不够讲求方法
在日复一日的办公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方法与工作模式,而自己的工作方法却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往往效率较低,虽然自己花费了
较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但是无论从工作业绩还是习惯养成、素质发展等方面来说,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工作中投入与效果并不成正比。
八、工作缺乏创新性与前瞻性
由于长期在一个半封闭的地方工作,信息较闭塞,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较少,再加上工作之余学习时间较少,让自己形成了较为保守的思维方式,在工作方法、管理办法、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按部就班,不能结合自身发展、学院工作发展、时代要求来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工作中缺乏前瞻性,所以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显得较为被动。
面对这些问题,综合办全体人员应该深刻认识、反思、探讨如何整改
综合办公室
2013年8月8日
第三篇:劳动合同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劳动合同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摘要: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叉务的书面协议,是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劳动合同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用工制度。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客、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加上劳动关系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劳动合同管理中不规范的攮作、欺诈、侵权等行为屡屡发生,从而引发劳动争议颇多。本文我将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关键词:劳动合同 问题 解决方案
劳动合同制,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并依法根据合同处理劳动关系的用工制度。劳动合同制对于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流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关于劳动合同的期限
劳动合同的期限是指劳动合同所规定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有效时间。《劳动法》第20条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在此仅就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问题进行探讨。
(一)关于试用期的问题
所谓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进行试用工作的时间。其目的在于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能互相考察,以维护相互选择的权利。《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该条款的“可以”二字应看作是个选择条件;
换言之,双方当事人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因此,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是授权性规范而非义务性规范,是否约定试用期,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当事人如果不约定试用期,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效力。
1、当事人在何种条件下可以约定试用期。按照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9条规定:“一般对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的职工可以约定。在原固定工进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转轨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原固定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不再约定试用期。”该条款规定过于笼统,很容易造成执行过程中的误解。对于再次就业的原固定工转签劳动合同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视具体情况而规定:(1)再次就业换工种或换工作单位的劳动者,有必要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2)劳动者再次就业是在原来的单位,而且仍然从事原工种或工作,并且两次就业间隔时间不长,双方当事人的客观条件也没有重大变化,就没有必要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3)在固定工进行劳动合同的转轨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涉及到调换工种或工作,也有必要约定试用期。(4)对劳动合同期满双方当事人续定劳动合同的情况,如果涉及到劳动合同的条款发生变化,如工作任务发生变化,调换工种或安排其他工作的,也应约定试用期。
2、关于试用期发生中断的问题。劳动者因意外情况而经用人单位批准脱离工作岗位,意外情况消失后,试用期是否顺延的问题,目前劳动法律和法规并无明文规定。笔者认为应视该情况为劳动合同的变更,试用期期限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出现意外情况,也应由双方及时协商是否顺延问题,应及时修改合同条款;如果未及时修改条款,应视为用人单位默认试用期没有中断,试用期满,劳动者即应转正定级。
二、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
我国劳动合同制度中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一)关于劳动者行使解除权的问题
《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部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意见》第32条规定,只要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超过30日劳动者可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如果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见,立法上对于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授权不平等,只有劳动者一方享有无条件预告解除权。这一规定虽然是出于保护弱势劳动者的初衷,但也使用人单位始终面临着劳动者走人缺员的威胁。一个关键劳动者的辞职,可能会使一个企业破产,无条件预告解除权无区别的适用于所有劳动合同,适用于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岗位的劳动者,会导致因解除权授权不平等所产生的利益失衡加重。可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性质的不同及工作岗位的不同,规定不同的预告期。对于处于企业中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或重要技术人员解除合同的预告期应加以延长,可达至3至5个月。
(二)关于用人单位行使解除权的问题
1.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预告期统一规定为30天,也存在着过于单
一、不够灵活的问题,特别是对在同一单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劳动者保护不利。应按不同情况规定不同预告期,但约定预告期不得低于同类情况劳动者预告解除的预告期。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对用人单位行使解除权限制过严。我国《劳动法》
第26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的”,用人单位可以预告解除劳动合同。这个规定问题在于实践中难以适用,因为“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的标准,在实践中难以把握,容易引起争议,而且此规定也与实现劳动关系的流动性的目标相悖,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引进和劳动力资源的优胜劣汰、优化配置。应当允许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具体规定“不胜任工作”的成立条件。
3.对经济性裁员制度,适用范围过窄,严格限定为“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这难以涵盖现实生活中种种情况;而且,裁减人员的选择缺乏原则性要求,仅规定几类不得被裁减的人员,而没有明确规定何种类型的人可以裁减,对法律中规定的裁减人员的范围应扩大,以“重大事由”来涵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将自由裁量权留给法官。
针对劳动合同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加快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的精神建设,更好的执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觉得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这些问题。
1、大力抓好学习培训和宣传引导工作;抓好对《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培训和引导直接关系到法律的顺利贯彻执行;需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学习研讨等方式、报纸、媒体广泛宣传等方式,有计划、有层次组织学习,重点宣传企业和劳动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舆论氛围。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2、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从中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在坚持《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框架基础上,不仅对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金等内容作了补充和完善,而且对用人单位民主管理、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竞业限制等内容做出了新的法律规定,是调整我国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这部法律的顺利实施,要认真研究、对上海市以前制定的相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及时按照法定程序修订或者废止。当务之及就是需要尽快修订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抓紧与劳动合同法衔接,做到不留死角,以利于企业更好的执行法律。
3、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指导和管理;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要求的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依法加强对用工单位的指导与管理,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比如建立职工名册、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结合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组织开展劳动用工摸底调查,建立完善劳动用工的数据库,及时分析劳动合同的实施情况;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动态管理;
4、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的处理力度。特别是在社会保险拖欠或者未足额缴纳上。建议加强工商、税务、劳动监察之间的联动。重点对区域内的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情况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的处理力度。进一步简化劳动仲裁办案的程序、切实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实现劳动争议快立、快审、快结,维护劳动关系和社会和谐稳定;
5、积极推进劳动关系协调队伍建设。要以劳动合同法推进为契机,合理配备劳动关系工作人员。建议劳动仲裁部门可以学习浦东劳动仲裁院聘请兼职仲裁员的做法。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的资格证书的培训工作,将劳动争议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力搭建劳动关系的信息平台,实现管理和服务齐头并进,发挥它在劳动关系中的基础作用。
第四篇:办公室工作存在问题
篇一:办公室工作中存在问题汇报
办公室工作中存在问题汇报
综合办公室作为企业综合管理部门,起着上传下达,下传上报的作用。正确认识办公室在企业中的位置,分析目前办公室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办公室工作更好的为公司领导、职能部门和职工服务。现对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1、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档案管理不规范
目前公司的档案、文件、会议纪要、各部门总结、制度,保管条件单
一、简陋,不规范,存在查找困难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将单独安排一名档案专管员着重对公司档案进行分类保管,要求达到:查找便捷、清晰明了,准确无误;
2、与部门沟通协调少
行政管理的各项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减少误会,提高工作效率;
3、员工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写作能力强员工
因人员流动,办公室人员不稳定,新员工管理经验欠缺,工作流程、业务技术不熟练,公文写作水平低,针对这一情况将加强培训,招收整体素质高人员。
4、员工招聘达不到部门用人需求
在人员录用及离职方面,办公室将加大招聘方式,通过
耒阳社区每周至少一次在网上发送各部门所需的人员。除此之外,人事部需加强与部门员工之间的联系,鼓励员工推荐身边的朋友到公司工作,从多个渠道寻找有用之才。
5、办公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有的规章制度都是以前制定的,与公司的实际情况及相关的法规存在差异,造成了无章可循,目标不明确,管理手段、方式方法欠缺的局面,在今后工作中,办公室将按照总经办的指示逐步完善相关行政管理制度;
6、在员工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监督力度不够,办公室将加强对员工的工作监督,彻底解决存在问题。
为提高工作效率,要求办公室人员做到:
1、在办理事项中,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属本部门职责范围、不能办理的,要解释清楚并及时向办事人告知办理部门,不让工作事项积压延误。
2、坚持员工监督:任何部门和员工对办公室人员的工作不满意可举报和投诉。
王增威
2013年5月6日
篇二:办公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办公室工作自查及整改措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效能提升工程工作的要求,办公室认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责任意识不够。由于办公室的工作比较零碎,很多人认为这仅仅是跑腿打杂的事务,没有技术含量,谁都可以胜任。在工作态度方面,有些工作人员自身工作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无错”,工作上只是被动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事务,积极性不高。二是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中存在拖拉、慢作为甚至不作为的现象,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三是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多,系统性学习办公室工作不够,四是创新意识不足。工作上疲于应付的多,积极应对、大胆创新的少,仅仅满足于不失事、不误事。
在今后的工作中,办公室将以提升工作效能为总抓手,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做好本职工作。重点做到强化“五种意识”、提高“四种能力”、确保“三个到位”。
一、强化“五种意识”。一是强化大局意识。要求每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都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提供建议、起草文件、执行决策过程中体现大局、服务大局。二是强化奉献意识。要求全体办公室工作人员要甘于奉献、耐得寂寞、守住清贫,保持一颗平常心。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按照“工作零差错,服务全满意”的要求,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提供建议,当好参谋助手。四是强化创新意识。工作中要善于捕捉问题,敏锐把握和深刻剖析机关事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拓展思维广度,挖掘思维深度,努力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理有据、有条不紊。五是强化效率意识。始终做到“四快”:观念转变快,思想紧跟形势,始终与局领导保持高度一致;思维反应快,准确判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信息传递快,及时准确地传递上级指示、下级呼声,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办文办事快,公文处理做到规范有序、运转高效。
二、提高“四个能力”。一是提高学习运用能力。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按照“双争”活动的要求,开展“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二是提高辅助决策能力。坚持深入工作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工作实情,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坚持 “贯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注重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沟通协调,保障办公室高效运转。四是提高狠抓落实能力。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注重效率
抓落实、健全机制抓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三、确保“三个到位”。一是责任到位。将办公室全年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形成人人肩上有责任,千斤重担大家挑的齐抓共管格局。二是管理到位。按照争创?五型机关?、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细化完善办公室管理办法,切实规范干部职工日常工作行为,做到办公室管理规范、运转有序。三是督查到位。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做好督查考核,重点加大对重点工程、项目的考核力度,促进全局各项工作快速高效推进。篇三: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梳理
部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梳理
2013年9月5日上午,副部长主持召开部办公室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专题分析讨论了部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梳理如下:
一、办文方面
(一)公文运转。存在收文处理不及时、分类不够准确等问题,致使公文运转效率偏低。建议借鉴市委办的运转模式,阅件和办件统一收文,做到当日收文当日处理。(责任人:)
(二)发文管理。对各科室拟稿文件核稿不够严格,易出现文稿错误;已印发文件未及时反馈至分管领导。建议认真细致对各科室文稿进行审核,并将印发稿件抄送有关分管领导。(责任人:)
(三)文件保管。存在文件外借不登记,文件传送不装封等问题,文件丢失、泄密等隐患较大。建议严格文件外借登记制度,传送文件必须用信封等密闭。(责任人:)
(四)网络安全。存在泄密文件在联网电脑上拷贝、使用等问题,网络泄密隐患大。建议严格执行相关保密要求,涉密文件用专用保密电脑处理。(责任人:)
二、办事方面
(一)车辆维护。车辆紧急报修、紧急加油程序较繁琐,对出差期间车辆维修和加油造成不便。建议按照常态管理和特事特办相结合的原则对车辆报修和用油进行管理。(责任人:)
(二)洗车补贴。洗车费补贴标准较低,建议先行了解其他部门的洗车补贴标准,再报部领导决定是否进行调整。(责任人:)
(三)复印室管理。复印室钥匙管理不严格,易造成财产损失;文件头等资料管理不到位,易外流、隐患大;复印机管理不规范,可以任意使用,易损耗。建议由专人负责复印室钥匙、文件头使用和复印机使用的管理。(责任人:)
(四)休息室管理。司机休息室未设臵休息床铺。因休息室位于过道旁,设臵床铺休息不太雅观,建议到车辆上休息。(责任人:)
三、办会方面
(一)会议室管理。会议室安全管理不到位,会议室电源、门窗未及时关闭的情况时有发生。建议由专人负责会议室设施的管理。(责任人:)
(二)会议服务。会议服务不周到,会议茶水、茶杯等准备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建议由专人负责管理,其他人员及时关注并提醒。
第五篇:办公室存在问题自查报告
办公室存在问题自查报告
一、存在问题(一)职能交叉重叠
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对负责部门(单位)履行着纪检监察的职能,而作为9个设立党委的市直部门(单位)的纪委,对本单位同样履行着纪检监察职能,形成了事实上的职能交叉重叠关系,在教育、监督等工作特别是信访调查、案件初核、案件调查、案件审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划分职能、明确责任、规范程序、理顺关系。(二)机构设置不配套
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过程中,保留纪委的9个市直单位中,有3个市直单位监察室被收回,其余6个市直单位中,除公安局设有督查大队,履行着监察职能外,都没有单独设立监察室,形成了只有检查机关、没有监察机构,纪检与监察两种机构设置不配套的状况,削弱了行政监察职能,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三)人员配备不足
9个市直单位纪委的人员编制中,除公安局纪委外,其余8个部门(单位)只设纪委书记岗位,没有配备工作人员,同时纪委书记还分管着其他业务工作。由于人员配备不足,无法独立地开展工作,遇有案件查办、监督检查等工作,全靠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参与完成,难以保证纪检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而要增设纪委副书记、纪委办公室主任等岗位,又受到人员编制的制约,导致市直单位纪委无法正常的开展纪检监察业务。(四)自身建设滞后
中纪委等五部委联发的9号、10号文件下发之后,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而市直单位纪委一方面处于缺编缺人的困境,另一方面又承担着繁重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区域,在人员编制、干部配备、办公办案装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的暴露出来。
二、工作建议
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按照中央关于“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直属部门(单位)纪委在预防腐败方面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发挥职能作用的空间和领域更加宽广,重视和支持直属部门(单位)纪委的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直属部门(单位)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加强市直部门(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建设
在派出纪检监察机构收归直管后,要进一步强化部门(单位)内部监督,加强内设纪检监察机构建设。成立党委的部门(单位),要在保留纪委的同时,研究解决职务设置和人员配备问题,干部总数超过100人或党员总数超过80人的部门(单位),要内设监察室,配备监察室主任;增设纪委副书记、纪委办公室主任;干部总数少于100人或党员总数少于80人的综合部门(单位),要配备专职监察员,保证有2—3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内设纪检监察机构,但涉及人权、事权、财权的重点部门(单位),要明确1名领导分管反腐倡廉建设,并设置纪检监察联络员,负责具体业务工作的开展,同时接受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业务指导。(二)明确划分市直部门(单位)纪委与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职责权限 明确市直部门(单位)纪委全面负责所在部门(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同时接受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领导和指导。对涉及科级以下干部的信访、初核、立案调查和案件审理,以及其他正常的纪检监察业务,原则上由市直部门(单位)纪委负责,需要纪工委支持配合的,向负责(联系)的纪工委提出;对“三重一大”的决策监督,以及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由纪工委和市直部门(单位)纪委共同负责,涉及需要初核和立案调查的,由纪工委负责,市直部门(单位)纪委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