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市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管理规定
东莞市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根据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等有关活动的,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基基础检测(以下简称检测)包括地基基槽检验、地基处理效果检验、桩端持力层检验、桩身质量检验和桩基承载力检验。
第四条从事检测(属工程勘察范围的检验除外)的单位必须取得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并通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的计量认证,其从事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上岗证。属工程勘察范围的基槽检验和挖孔桩超前钻持力层检验,应当由具备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的勘察单位承担检测任务。
第五条检测工作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市质监站)实行统一管理。市质监站负责检测单位管理、检测过程监督、对检测报告进行登记备案以及对检测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处理。
各镇(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组(以下简称镇区质监组)协助市质监站进行检测管理。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六条在进行检测前,建设、施工单位应当向检测单位提供施工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基基础设计文件和地基基础的施工记录等资料。
第七条检测点位的布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一般情况下应当在整个施工场地均匀布置检测点;
(二)当施工场地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当尽量在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布置检测点;
(三)当对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有怀疑时,应当在相应部位布置检测点;
(四)应当在基础荷载较大及对变形敏感的部位布置检测点;
(五)检测点位的选定应当在项目质监员的监督下,由建设、设计、监理和检测单位共同确定。
第八条检测方案应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制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按下表
房地产项目、学校、医院、酒店、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建筑的检测方案应按甲级或乙级制定。
第九条检测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名称、工程地点、设计指标要求、检测目的和检测日期;
(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名称;
(三)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四)检测点平面布置图;
(五)检测方法与采用标准;
(六)检测情况及结论;
(七)检测单位名称、检测人员、报告审核人和批准人。
第三章检测工作程序
第十条检测应当由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授权的监理单位提前5个工作日向项目质监员提出申请。项目质监员填写《桩基工程检测申报表》或《地基工程检测申报表》,并向市监督站申报。
第十一条市质监站收到申报表后2个工作日内确定检测方案,委派检测单位,并发出《检测通知书》。
第十二条被委派的检测单位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将《检测通知书》送达建设单位,并与建设单位签订检测合同和商定有关检测事宜,同时知会项目质监员。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协助检测单位做好检测现场准备工作。第十四条检测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应当做好现场签证工作,并由项目质监员对现场签证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检测完成后,检测单位持检测报告和现场签证资料送市质监站加盖桩基检测登记章备案后生效。检测报告应当在现场检测完成后5个工作日(抽芯检测7个工作日)内发出。
第四章检测方法和数量
第一节 桩基工程
第十六条桩基施工完成后,应当按要求分别对桩端持力层、桩身质量和桩基承载力进行检验。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数量应当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桩基类型和现场条件确定。
第十七条桩端持力层检验一般采用钻孔抽芯法。
第十八条桩身质量检验一般采用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钻孔抽芯法、高应变法。
第十九条竖向承载力检验一般采用高应变法、静载试验。
应用高应变法检测桩基竖向承载力时,应当采用曲线拟合法。
当大直径嵌岩桩的设计承载力较高,受到试验能力和条件的限制时,可由设计单位根据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桩的竖向承载力。第二十条对抗拔和抗水平荷载桩的检验由设计单位根据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检测方法。
第二十一条钻(冲)孔、沉管灌注桩的抽检方法和数量要求:
(一)直径d<800mm
桩身质量检验,采用反射波法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对甲级工程抽检数量不少于20根,其他工程不少于10根。
竖向承载力检验,按以下方式进行: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工程,一般采用静载试验抽检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总桩数50根以内的抽检2根)。对于桩身完整性较好,满足高应变法检测条件的,也可采用高应变法抽检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以上(含乙级)的工程,采用静载试验抽检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总桩数50根以内的抽检2根)。
(二)直径d≥800mm
桩身质量检验,采用反射波法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每个承台下被检测桩的数量不少于1根。
竖向承载力检验,采用静载试验抽检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总桩数50根以内的抽检2根)。
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5000kN的工程,因受静载试验的条件和试验能力的限制,可采用钻孔抽芯法抽检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5根。对桩径1.5米以内的桩抽1孔,桩径1.5米以上(含1.5米)的桩抽2孔。每桩至少有1孔深入桩底3d或5m的深度,查明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和软夹层等,并提供岩芯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检测完成后,由设计单位根据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并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单桩竖向承载力。
第二十二条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抽检方法和数量要求:
(一)桩端持力层检验
人工挖孔灌注桩终孔时,应当采用超前钻逐孔对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持力层进行检验,查明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和软夹层等,并提供岩芯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凡在终孔时未采用超前钻逐孔对桩底持力层进行检验的工程,应当按总桩数的20%进行钻孔抽芯法检验,并要求每桩至少有1孔深入桩底3d或5m的深度,查明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和软夹层等,并提供岩芯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二)桩身质量检验
采用反射波法对全部工程桩进行桩身质量检验,并同时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抽检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总桩数50根以内抽检3根)。
(三)竖向承载力检验
检测完成后,应当由设计单位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桩的承载力。
第二十三条各类预制桩的抽检方法和数量要求:
(一)桩身质量检验
采用反射波法抽检总桩数的20%,或采用高应变法抽检总桩数的5%。
(二)竖向承载力检验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工程,采用高应变法抽检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以上(含乙级)的工程,采用高应变法抽检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同时,还必须在同一工程中采用静载试验进行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数量要求:总桩数50根以内试验1根,总桩数50~100根试验2根,总桩数100~600根试验3根,总桩数600根以上抽检总桩数的0.5%。
建设或设计单位要求采用静载试验检验桩的竖向承载力的,抽检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第二十四条各类钢桩的抽检方法和数量要求:
钢桩只要求对承载力进行检验。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和乙级的工程,采用高应变法抽检总桩数5%且不少于3根。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工程,采用高应变法抽检总桩数5%且不少于3根,同时,还必须在同一工程中采用静载试验进行对比试验。对比试验数量与预制桩的要求相同。
第二节 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第二十五条以天然土层为地基持力层的浅基础,基础施工前应当进行基槽检验。各类经加固处理的人工地基,基础施工前应当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效果检验。当施工揭露的岩土条件与勘察报告有较大差别或者验槽人员认为有必要时,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勘察工作。
基槽检验和地基处理效果的检验报告作为基础分部验收的必备工程技术资料。
第二十六条地基检验应当根据土质情况及现场条件选择袖珍贯入仪、圆锥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平板载荷等原位试验方法,结合室内试验测定土层的分类指标和物理性质指标,综合评价地基土的承载力,并由检测单位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七条天然地基抽检方法和数量要求:
(一)岩石天然地基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工程,可不进行地基原位试验,直接由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岩性情况,共同签认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的意见,并报质监部门备案作为基础验收的工程技术资料。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以上(含乙级)的工程,应当进行岩基载荷试验。试验点数的要求: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内的工程,不少于3个试验点;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在3个试验点的基础上,对超过1000平方米的部
分按每增加1000平方米增加1个试验点。
(二)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天然地基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工程,采用袖珍贯入仪、圆锥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试验,并结合勘察报告、室内土工试验检定土层的特性综合评价持力层承载力。原位试验点数要求: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内的工程,不少于6个试验点;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在6个试验点的基础上,对超过1000平方米的部分按每增加300平方米增加1个试验点。对在原位试验过程中发现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应当在不良地质的部位加倍增加试验点数。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以上(含乙级)的工程,应当在对丙级工程地基基础试验的要求上增加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点数要求: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内的工程,不少于3个试验点;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在3个试验点的基础上,对超过1000平方米的部分按每增加1000平方米增加1个试验点。
第二十八条人工地基处理效果检验以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为主,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和圆锥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试验方法,对处理后的人工地基进行综合评价。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试验点数要求: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内的工程,不少于3个试验点;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在3个试验点的基础上,对超过1000平方米的部分按每增加500平方米增加1个试验点。
第五章检测结果验证和处理
第二十九条同一工程安排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时,应当首先采用覆盖面较大的方法进行检验,后进行的检测方法应当选择前一种方法检测结果较差的桩进行检验。
第三十条对采用基桩反射波法检测结论为Ⅲ类和Ⅳ类的桩,可采用高应变法、钻孔抽芯法或静载试验进行验证。当对其他检测方法的检测结论有怀疑或争议时,应当以静载试验结果作为桩基承载力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当检测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除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工程桩进行处理外,还应分析原因并对未检测的桩进行扩大复检。扩大复检的方案应当在项目质监员的监督下,由工程各方共同确定,并由项目质监员报市质监站安排检测。
第三十二条对不满足设计要求桩的处理,应当根据全部检测结果,在项目质监员的监督下,由工程各方共同确定处理方案,并将处理方案报质监机构备案。第三十三条对桩基检测报告有异议时,可向市质监站或省质监总站申请仲裁检测。
第三十四条对地基基础工程按本规定进行抽检或按建设单位要求进行其他检测的,所发生的检测费用由建设单位负担,列入工程造价。对因检测不合格而进行的扩大检测或验证检测,所发生的费用由责任方负担。对由于检测单位检测报告错误造成损失的,由检测单位负责赔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检测现场管理
第三十五条为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科学和公正,实行检测现场签证制度。检测单位应当在开展检测工作前通知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项目
质监员到场。检测完成后,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项目质监员均应在现场签证表上签字确认。
第三十六条市质监站负责组织对地基基础检测现场进行监督和抽查。抽查内容包括:
(一)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及计量检定情况;
(二)工作人员的资格和上岗证;
(三)检测过程和原始数据记录;
(四)现场协调及签证。
第七章检测单位管理
第三十七条在本市开展检测业务的外来检测单位应当到市质监站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经批准后由市质监站统一安排检测业务。检测单位应当切实做到:
(一)服从统一管理,在资质规定和批准的范围内开展检测工作;
(二)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的有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科学和公正;
(三)确保检测器具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并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
(四)做好试验原始数据的记录和存档,检测报告及时送市质监站登记备案;
(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得弄虚作假和敲诈勒索;
(六)热情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三十八条对违规检测单位的处罚:
(一)检测单位超资质范围承担检测任务或擅自联系检测任务的,予以警告并停止委派检测任务3个月;出现2次上述行为的,取消其登记注册资格。
(二)检测单位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测,予以警告并停止委派检测任务3个月;情节严重或出现2次上述行为的,取消其登记注册资格。
(三)检测单位不遵守我市有关检测管理程序,出现拖延进场检测时间、不按规定进行现场签证、检测报告不进行登记备案等情况的,予以警告并停止委派任务3个月;出现2次上述行为的,取消其登记注册资格。
(四)检测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伪造检测数据或敲诈勒索行为的,取消其单位的登记注册资格。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本规定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东莞市建设局
二○○二年九月十六日
第二篇:关于加强东莞市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东莞市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管理的通知(东建质安〔2010〕102号)
各镇(街)规划建设办,松山湖规划住建局,虎门港、生态园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现就我市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在我市从事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检测业务的检测单位应当向市住建局申领《信用管理手册》,未取得《信用管理手册》的检测单位不得在我市从事检测活动。
二、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的调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和《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严格我市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管理,现决定对我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方法和数量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情况见附件1。
对于2010年12月1日前已经确定地基基础检测方案但尚未完成现场检测的工程,可按原检测通知单要求完成相关检测。
三、检测申报和检测方案的确定。为确保我市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检测严格按规范执行,其检测方法和数量必须经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市质监站)进行确认,具体检测派单流程严格按《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专项检测派单管理工作的通知》(东建技【2010】273号)执行。
(一)桩基(地基)工程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质监机构提出检测申请,监督员到施工现场核对施工范围和数量后由市质监站项目联络员或镇街责任监督员进行网上申报(申报表见附件
2、附件3和附件4)。检测申报时,相关工程信息(如面积、层数等)必须与施工图审查信息一致。
(二)检测方法和数量由市质监站根据规定进行确认,市住建局在市质监站确认后对申报工程的相关信息和建设程序的合法性予以审核,审核通过后向相关检测单位和建设单位发出《基桩(地基)检测通知书》。
(三)建设单位收到《基桩(地基)检测通知书》后,应当组织召开工程设计、勘察、监理和施工单位参加会议(如有需要可要求检测单位参加),确定基桩(地基)具体检测方案,填写《基桩(地基)检测方案会议记录表》(附件5),并送达市质监站项目联络员或镇街责任监督员签认。为确保检测工作的及时开展,同一工程检测方案会议记录表可由不同的监督员进行签认,但必须在收到后24小时内完成。
检测方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内容包括检测桩位(点位)、抽芯孔数、静载吨位等。当需要检测的项目包括多个单位工程时,检测桩位(点位)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除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数量外,还应覆盖到所有的单位工程。
(四)检测单位收到《基桩(地基)检测通知书》后,须在2个工作日内与委托方取得联系,对施工现场进行踏勘,确认工地现场检测条件是否符合检测要求,并使用便携式卫星导航仪记录工地的具体坐标,坐标值应报市质监站。坐标应与市住建局“一张图系统”坐标要求一致。
检测单位收到《基桩(地基)检测通知书》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与建设单位签定检测合同。如施工单位与建
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里已明确检测费用由施工单位支付的,检测单位可与施工单位签订检测合同。未签订检测合同的不可进行检测。
四、检测必备条件。
(一)建设单位在检测单位正式检测前应准备好如下资料:
1、《基桩(地基)检测方案会议记录表》
2、工程概况表
3、试桩参数表或检测桩设计施工参数表
4、成桩记录表(高、低应变检测需提供)
5、基桩施工平面图
6、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为确保现场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检测单位正式进场检测前,建设单位应做好试验场地的平整和供水、供电(220V和380V)工作。
(三)在检测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派不少于一名技术人员负责现场的协调和安全工作、提供不少于两名工人协助检测单位的现场检测工作。
五、检测开工告知。检测单位应在签订检测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进场检测,正式进场前应提前1个工作日告知工程的建设单位及市质监站项目联络员或镇街责任监督员,将现场检测具体时间、检测人员、检测仪器设备和工地具体坐标位置通过质监站网站报告市质监机构。工程各方由建设单位负责通知。
检测单位现场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必须与网上申报的内容一致。
六、检测异常情况报告。当存在下列情况无法进行检测时,检测单位应填写《基桩(地基)现场检测异常情况反馈表》(附件6),并于2个工作日内向市质监站进行报告:
1、工地现场不具备检测条件
2、地基基础已完成并进入下一工序施工3、7个工作日内未能签定检测合同
4、需调整检测方案
5、其他影响工程检测的情况
现场检测时,若发现现场所选桩位(点位)与检测方案存在明显不一致的情况时,检测单位有权拒绝检测并书
面向市质监站进行报告。
七、检测不合格报告。对检测不合格的项目,检测单位必须在确认不合格后3个工作日内将有关资料收集汇总并书面报告市质监站(附件7)。市质监站收到有关资料后将安排监督员进行跟踪处理。
八、检测过程的监理跟踪检查。检测单位每次进场检测时,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对现场检测人员、检测仪器设备、操作程序、检测原始记录以及检测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并填写《基桩(地基)检测现场检查记录表》(附件8)。对于基桩钻芯法检测和地基超前钻检验,监理单位还应在检测现场对每根桩(点)的检测情况进行签认。检测完成后,监理单位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基桩(地基)检测现场检查记录表》送达镇街监督员或市质监站联络员。若检测过程中发现检测单位存在超出资质范围、转让资质证书或转包检测业务,现场检测人员不符合条件、不规范操作、弄虚作假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监理单位还应以即时监理报告的形式报告市质监机构。
九、检测过程监督检查。监督机构在收到检测单位进场检测告知后,应安排监督员对检测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方案执行、检测过程是否规范、检测记录是否完整有效、异常情况是否及时进行上报和协调等,并填写《建设工程检测现场检查评价表》(附件9)。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检测单位存在不符合要求时,监督机构应及时签发监督文书,责令限期整改。
十、检测报告的出具。检测完成后,检测单位应在承诺期限内出具检测报告,基桩静载、低应变、高应变、声波透射法、地基动力触探、压板、锚杆(土钉)抗拔力等检测不应超过7个工作日,基桩钻芯、超前钻、基岩钻芯等检测不超过12个工作日。检测单位应通过建设监督网将检测结论进行登记。
当一份检测通知书包含多项单位工程时,检测单位可分批出具检测报告,但检测桩(点)总数应与检测通知书一致;同一单位工程属大型工程且需要分区施工时,可按施工区域分批出具检测报告。
十一、检测报告备案。检测报告完成后,检测单位应将检测报告送市住建局登记备案。未经登记备案的检测报告不得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检测报告登记备案所需资料和办事流程以东莞建设网公布的办事指南为准。
十二、罚则。
(一)检测单位存在超出资质范围、转让资质证书或转包检测业务,现场检测人员不符合条件、不规范操作、弄虚作假或不按规定上报检测不合格事项,检测报告未按规定签字盖章、检测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等违规行为的,建设主管部门将按有关规定给予不良行为扣分,情节严重的,将暂停开展检测业务,并给予行政处罚。
(二)对检测过程中,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行职责或串通检测单位弄虚作假的,将给予不良行为扣分。情节严重的,将给予行政处罚。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干预检测工作或影响检测数据公正性行为的,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对监督机构和备案部门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责、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利用职务上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将依法处理。
十三、本通知从201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我局先前所发文件同本通知相抵触时以本通知为准。
附件:1.各类工程基桩、天然地基和支护工程检测方法及数量.doc
2.东莞市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申请表.doc
3.东莞市地基工程质量检测申请表.doc
4.东莞市支护工程/基础锚杆质量检测申请表.doc
5.基桩(地基)检测方案会议记录表.doc
6.基桩(地基)现场检测异常情况反馈表.doc
7.基桩(地基)检测不合格情况反馈表.doc
8.基桩(地基)检测现场检查记录表.doc
9.建设工程检测现场检查评价表.doc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东莞市建筑施工企业用工管理规定
东莞市建筑施工企业用工管理规定(试行)
序上月结余加班工资本月借支扣除项目累计应付本月实发工累计工资余姓 名身份证号码本月工资金额(元)号工资(元)(元)工资(元)名称工资(元)资(元)额(元)******8制表: 班组长: 项目负责人: 公司领导审核:总包公司见证人: 监理公司见证人: 投诉电话:签 名 9
建筑劳务授权委托书
编号: 系我单位法定代表人,现授权 同志为我方委托代理人(职务:项目负责人,居民身份证号码:),代表我单位就 工程进行全面劳务管理工作,其权限:
1、作为我单位的全权代表,负责合同约定范围内的一切劳务施工工作。
2、管理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生产技术工作。
3、办理合同外的工程量签证工作。
4、负责本工程项目工人劳务合同、劳资信息管理、工资支付等工作。
5、委托有效期:与本工程合同有效工期一致。(注:实际施工日期超过本工程合同有效工期的,本公司另行出具授权委任书)
被委托人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落实本项目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所负责的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2、执行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质量、按进度做好项目各项施工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3、督促、检查专职安全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明确各作业班组的安全生产责任,对本项目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时上报。
4、督促、检查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和设备验收工作。
5、严格执行公司的用工和工资管理制度,督促、检查资料员的“六统一”和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工作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1、兹委托(身份证号)为钢筋班劳务负责人,行使管理工人考勤记录、工作情况等权限。
2、兹委托(身份证号)为抹灰班劳务负责人,行使管理工人考勤记录、工作情况等权限。
3、兹委托(身份证号)为混凝土班劳务负责人,行使管理工人考勤记录、工作情况等权限。
4、兹委托(身份证号)为模板班劳务负责人,行使管理工人考勤记录、工作情况等权限。
5、兹委托(身份证号)为脚手架搭设班劳务负责人,行使管理工人考勤记录、工作情况等权限。
6、兹委托(身份证号)为木工班劳务负责人,行使管理工人考勤记录、工作情况等权限。
7、兹委托(身份证号)为砌筑班劳务负责人,行使管理工人考勤记录、工作情况等权限。
8、兹委托(身份证号)为油漆班劳务负责人,行使管理工人考勤记录、工作情况等权限。
授权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授权日期: 年 月 日
建筑工人进退场情况周报表项目名称: 劳务单位:(盖章)序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平安卡号职务/工种(班组)新进场或离场进场日期或离场日期班组负责人签名******8本周:新进场人员 个;离场人员 个 现有总人数:统计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记录人(签名):11
第四篇:东莞市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东莞市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Ⅰ类和Ⅱ类民用建筑工程,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Ⅰ类民用建筑工程是指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Ⅱ类民用建筑工程是指办公楼、商场、旅店、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等。
第三条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筑和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含量或释放量检测
1、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放射性核素;
2、人造木板、饰面人造木板:游离甲醛;
3、室内用水性涂料、室内用水性胶粘剂、室内用水性处理剂: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游离甲醛;
4、室内用溶剂型涂料、室内用溶剂型胶粘剂: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苯;
5、聚氨酯漆固化剂、聚氨酯胶粘剂:游离甲苯二异氰酸脂(TDI)。
(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
氡、氨、苯、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第五条 工程使用的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有产品出厂检测报告和合格证。出厂检测项目不全或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必须进行进场复验。
没有产品出厂检测报告和合格证或复验不合格的建筑和装修材料不得在工程上使用。
第六条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设计。当室内装修中多次重复使用同一设计时,应先做样板间,并对样板间进行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其他部分的装修施工。对检测不合格的工程,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监理等单位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七条 监理单位应将室内环境质量作为民用建筑工程监理的重要内容。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和装修材料不得批准在工程上使用, 对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不合格的工程不得签署《工程竣工验收申请表》。
第八条 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不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定的,不得投入使用。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要求,对室内氡、氨、苯、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浓度指标进行检测(毛坯房工程可只检测氡、氨、甲醛三项指标)。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指标经检测合格
后,建设单位方可组织竣工验收。
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工程应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的,由工程各方研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九条 对不按照设计图纸和强制性标准施工,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无出厂检测报告和合格证的建筑和装修材料的,不按规定对有关建筑和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或释放量进行复验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规定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第十条 对民用建筑工程未进行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
第十一条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费用按工程承发包合同执行。合同未作规定的,由建设单位承担。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复验费用由材料购买方负责。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执行。
第五篇:珠海地基基础检测题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地基基础检测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
1.地基──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基础──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3.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的方法。
4.复合地基──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同承担荷载的地基。
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6.换填垫层法──挖去地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处理方法。
7.强夯法──反复将夯锤提高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8.强夯置换法──将夯锤提高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形成夯坑,并不断夯击坑内回填的砂石、钢渣等硬粒料,使其形成密实的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9.振冲法──在振动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松砂土层振密,或在软弱土层中成孔,然后回填碎石等粗骨料形成桩柱,并和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10.灰土挤密桩法──利用横向挤压成孔设备成孔,使桩间土得以挤密。用灰土填入桩孔内分层夯实形成灰土桩,并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11.柱锤冲扩桩法──反复将柱状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冲击成孔,然后分层填料夯实形成扩大桩体,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12.基桩──桩基础中的单桩。
13.桩基础──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结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
14.低承台桩基──
15.高承台桩基──
16.桩身完整性──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性指标。
17.桩身缺陷──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径、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18.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在桩顶逐级施加竖向压力,观测桩顶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以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19.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测──在桩顶逐级施加竖向上拔力,观测桩顶随时间的上拔位移,以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20.单桩水平静载检测──在接近桩顶的承台底标高处逐级施加水平推力,观测加荷点标高处随时间产生的水平位移,以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21.混凝土桩钻芯法检测──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桩端岩土形状的方法。
22.混凝土桩声波透射法检测──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23.单桩低应变法检测──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试验方法。
24单桩高应变法检测──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试验方法。
二、填空题
1.单桩水平静载检测,当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级荷载应小于预估水平极限承载力或最大试验荷载的1/10。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后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观测。试验不得中间停顿。
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每级加卸载量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时,应选用液压操纵的钻机,钻机设备参数应符合定额最高转速不低于790r/min;转速调节范围不少于4档;额定配用压力不低于1.5MPa。钻机应配备单动双管钻具以及相应的孔口管、扩孔器、卡簧、扶正稳定器和可捞取松软渣样的钻具。
4.声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时,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符合圆柱状径向振动,沿径向无指向性;外径小于声测管内径;有效工作面轴向长度不大于150mm;谐振频率宜为30~50kHz;水密性满足1MPa水压不渗水。声波检测仪应符合具有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以及频率测量或频谱分析功能;声时测量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5μs,声波幅值测量相对误差小于5%,系统频带宽度为1~200kHz,系统最大动态范围不小于100dB。声波发射脉冲宜为阶跃或矩形脉冲,电压幅值为200~1000V。
5.桩高应变动力检测所用的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应低于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30551999中表1规定的2级标准,且具有保存、显示实测力与速度信号和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功能。A/D转换器:分辨率≥12bit;单通道采样频率≥20kHz。
加速度测量子系统:频率响应在幅频误差≤5%时3~3000Hz,在幅频误差≤10%时2~5000Hz;幅值非线性(振动、冲击)≤5%;冲击测量时零漂≤1%FS;传感器安装谐振频率≥10kHz。应变测量子系统:零点输出≤±5%FS;应变信号适配仪电阻平衡范围≥±1.5%FS,零漂≤±0.5%FS/2h,误差≤±5%时的频响范围上限≥1500Hz,传感器安装谐振频率≥2kHz。单通道采样点数≥1024。系统动态范围≥66dB。输出噪声有效值≤2mVms。衰减档(或称控放大)误差≤1%。任意两通道间的一致性误差幅值≤±0.2dB,相位≤0.05ms。
6.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中,所用的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7.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测中试桩的竖向变形观测:每级加载后按第5、15、30、45、60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并仔细观察记录混凝土桩身外露部分开裂情况。变形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变形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3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8.岩基载荷检测中每级荷载下的沉降观测:加荷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读数一次。各级荷载下的沉降必须达到相对稳定后,才可进行下一级荷载的加荷。各级荷载下的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是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时则认为已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9.浅层载荷平板检测中每级荷载下的沉降观测按每级加荷后,1小时内按间隔10、10、10、15、15min进行一次沉降观测,1小时后按每30min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各级荷载下的沉降必须达到相对稳定后,才可进行下一级荷载的加荷。各级荷载下的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是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少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10.复合地基载荷检测中每加一级荷载前后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以后每半小时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各级荷载下的沉降必须达到相对稳定后,才可进行下一级荷载的加荷。各级荷载下的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是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少于0.1mm,此时可加下一级荷载。
11.初步设计检测方法与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或成桩质量可靠性低及桩数较多的建筑桩基,应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检测数量在同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在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试桩宜有不少于1根的桩身应力应变检测。
施工质量验收检测:进行高应变法验收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
施工质量验收检测:正常情况下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低应变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对于预制桩或其它桩基工程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每柱下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12.钻芯法成桩质量评价时,判定单桩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四种情况是什么?
①.桩身完整性类别为Ⅳ类的桩。
②.受检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桩。③.桩长、桩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桩。
④.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强度)或厚度未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桩。
三、选择(判断)题
1.当前进行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应依据下列哪些标准?(在括号中依据的标准打√号,不依据的标准打×号)
①《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②《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97;(×)
2.当前进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应依据下列哪些标准?(在括号中依据的标准打√号,不依据的标准打×号)
①《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②《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
3.当前对桩进行钻芯法检测应依据下列哪些标准?(在括号中依据的标准打√号,不依据的标准打×号)
①《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②《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140292004;(×)
4.当前对桩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应依据下列哪些标准?(在括号中依据的标准打√号,不依据的标准打×号)
①《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②《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5.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可适用:(适用在括号中打√号,不适用在括号中打×号)
①检测桩身缺陷及位置。(√)②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6.对地基土进行浅层载荷平板检测,各级载荷下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对在括号中打√号,错在括号中打×号)
①在1小时内,沉降量小于等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②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③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等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④在连续三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等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7.对岩石进行岩基载荷检测时,圆形刚性承压板的直径为:(对在括号中打√号,错在括号中打×号)
①150mm;(×)②200mm;(×)③250mm;(×)④300mm;(√)⑤350mm;(×)⑥400mm;(×)⑦600mm;(×)⑧800mm;(×)8.声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桩,每根受检桩的声测管埋设数量为:(对在括号中打√号,错在括号中打×号)D──混凝土桩的直径
①D≤600mm,2根管。600mm<D≤1600mm,不少于3根管。D>1600mm,不少于4根管。(×)
②D≤800mm,2根管。800mm<D≤1200mm,不少于3根管。D>1200mm,不少于4根管。(×)
③D≤800mm,2根管。800mm<D≤2400mm,不少于3根管。D>2400mm,不少于4根管。(×)
④D≤800mm,2根管。800mm<D≤2000mm,不少于3根管。D>2000mm,不少于4根管。(√)
⑤D≤1000mm,2根管。1000mm<D≤2000mm,不少于3根管。D>2000mm,不少于4根管。(×)
9.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桩,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宜为:(对在括号中打√号,错在括号中打×号)
①桩径小于1.2m的桩钻1孔,桩径为1.2~1.6m的桩钻2孔,桩径为1.6~2.0m的桩钻3孔,桩径大于2.0m的桩钻4孔。(×)
②桩径小于1.2m的桩钻1孔,桩径为1.2~1.6m的桩钻2孔,桩径大于1.6m的桩钻3孔。(√)
③桩径小于0.8m的桩钻1孔,桩径为0.8~1.6m的桩钻2孔,桩径为1.6~2.0m的桩钻3孔,桩径大于2.0m的桩钻4孔。(×)
④桩径小于0.8m的桩钻1孔,桩径为0.8~1.2m的桩钻2孔,桩径大于1.2m的桩钻3孔。(×)
②桩径小于1.2m的桩钻1孔,桩径为1.2~2.0m的桩钻2孔,桩径大于2.0m的桩钻3孔。(×)
10.进行高应变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选择:(对在括号中打√号,错在括号中打×号)
①应大于预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3%~5%,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800mm或桩长大于20m时取高值。(×)
②应大于预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1.5%,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800mm或桩长大于20m时取高值。(×)
③应大于预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2%~4%,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800mm或桩长大于20m时取高值。(×)
④应大于预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1.5%,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600mm或桩长大于30m时取高值。(√)
11.判断声波透射法检测对错(对在括号中打√号,错在括号中打×号)
①要求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应将检测管预埋于桩体内。(√)
②声测管在埋入桩中时要有一定程度的倾斜。(×)③要求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可不同步上升或下降。(×)④检测过程中,发射电压值不应固定,并随时调节。(×)
⑤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桩径大于600mm的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