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叙事桂花开了
桂花开了
白柳镇中心学校梁丹
关键词:桂花批评反思
内容提要:儿童进入学校后,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家长,老师在儿童心目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教师的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就是天使,老师的言行举止是孩子们效仿的对象,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无论对错。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严以律己,规范言行,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忽如一夜秋风来,千树万树桂花开”,这个秋天,似乎一夜秋风唤醒了所有的桂花,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桂花的香味。早晨,我上完课,准备离开教室,无意瞥见一位学生的桌上有一朵小小的桂花,于是惊喜的拿起,嗅了嗅,脱口而出:“好香,可以给我吗?”学生欣然点头,于是我嗅着桂花香味很陶醉地走出了教室。
中午,吃完饭回到办公室,竟发现桌子上有好几枝桂花,“好香!”,我又把它们插到了花盆里。快上课了,我来到教室里,我发现李娇在哭,两行泪挂在脸上,手上拿着两大枝桂花,见我来了仰起脸说:“老师,送给你。”我帮她擦去了眼泪,却没收她的花,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折桂花是不对的,于是告诉她,把花藏好,下个周再偷偷扔掉,不然被值周老师发现要扣我们班分数的。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就开始上课。一会儿,下了课,我才了解到,李娇哭的原因,是因为拿着桂花进校园,被值周老师批评了,所以才哭的。我的心被触动了,开始反思今天的所作所为。如果早晨我发现我的学生拿桂花,能及时教育,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文明的,应该就不会有中午的事情了;如果我不问学生要桂花,也不流露出特别喜欢的样子,更不会有
学生专门折桂花送给我了。是我误导了学生,李娇是因为我才受了委屈的,她只是因为老师喜欢,才去折桂花,才会违反校规,才会被批评,才会哭的,这一切都因我而起!还有一节课,就放学了,我的眼前老是出现李娇捧着桂花的小脸,还有那串眼泪,还有那一大束桂花,怎么也挥之不去。
终于挨到了放学,孩子们都已在楼道里站好了队,那么多脑袋,一时找不到李娇,于是我只有大声喊:“李娇、李娇······”,“老师,我在这里呢。”李娇来到了我的面前,我急切的问“桂花呢?”“在这儿呢。”原来她把桂花摘了下来,装在自己制作的小纸袋里。我接过小纸袋,看到小纸袋里装着好多好多小小的黄黄的桂花,就像是孩子那颗颗晶莹的泪珠。我说:“李娇,你的桂花老师收下了,老师谢谢你,可是你再不能折桂花了,好吗?”她愉快的点点头,背着书包兴冲冲的下了楼。望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那开心的样子,我的心里溢满了幸福,许多往事也浮上了心头。
李娇,转到我们班一年多了。她是一位智力低下的孩子,转来时已经是三年级了,可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她上课自己不听不说,还捣乱别的学生,常常在老师讲课时在教室里随意走动,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有一次,她又欺负别的同学,我去制止她,她不但不听,还用指甲抠破了我的手,和我顶嘴······没有一个同学喜欢她,没有一个老师喜欢她。同学们见她都躲得远远的,没人和她玩,老师们也觉得她头疼。可她见了老师,总是仰起小脸,笑眯眯地望着老师。这次,老师一个小小的举动,她竟然知道老师喜欢桂花,还为老师受了那么大的委屈,想起来我都觉得难受,我是一个不合格的老师。因为儿童进入学校后,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家长,老师在儿童心目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教师的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就是天使,老师的言行举止是孩子们效仿的对象,老
师的话就是“圣旨”,无论对错。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严以律己,规范言行,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给每一朵花创造怒放的机会,用心聆听每朵花开的声音,才能不辱使命。
桂花开了,这个秋天的桂花似乎特别的香,只要有香味飘来,我的眼前就会浮现李娇手捧桂花,流着泪的样子······
第二篇:桂花开了小学生日记
早晨,我一起床,顺手推开窗户,一股香气直冲进我的鼻孔,我放眼望去,原来我家的桂花开了,那浓浓的桂花香,在院子里飘荡。
那四棵桂花树在一夜间争先恐后地开了,金灿灿的,香气扑鼻。我闻着桂花的香味,慢慢地闭上眼睛,仿佛到了天堂,我好像变成了一只小蝴蝶,趴在桂花上静静地闻香味,又想把桂花当做我的床,一边闻着香味,一边进入甜甜梦乡。
中午,桂花开得更旺了。客人来了,闻见了我家桂花的浓浓香味,都陶醉了,草绿色的叶,和黄黄的桂花在一起,变得更高贵了。
晚上,桂花树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静静地看着月亮。
深夜,那浓浓的桂花香,还在我家院子里捉迷藏。
早晨,那桂花香不见了,像是一个小孩子在家睡觉,又像一个老人在家里静静地养伤。
我好想变成一位天使,让大地和祖国充满桂花的芳香。
第三篇:桂花又开了600字作文
桂花又开了600字作文
中秋节到了,桂花又开了。
在姥爷住的院子里,有一片比我年龄还要大的桂花林,妈妈常带我去闻那桂花的香味。她说世上最朴实又最典雅的花就是桂花了。它小小的花瓣却会散发出迷人的悠长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而在桂花开的最迷人的时候,那股子香气,也确实令人魂牵梦萦。桂花便成了妈妈最喜爱的花了,然而我却不以为然。
最近,我读了女作家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作者对桂花香味的“魂牵梦索”,让我对桂花有了种好奇。带着这种好奇,我又找来了《桂花香飘云天外》、《杭州:飘落一身桂花雨》等有关桂花的文章,想看看人们为什么对桂花如此喜爱。
“香气浓郁的花‘或清或浓,不能两兼’。然而,桂花却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它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总能把人带到美妙的世界。”
“满树金黄细小的花儿,点缀着红叶娇艳的季节。更有那浓郁的芳香,‘一味恼人香’袭人心怀,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带有一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
好美的语句,好美的花,文章对桂花的描写是那样的神奇,如此的有神话色彩,读着读着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就仿佛来到了一个仙乐飘飘的梦境里,融化其中,享受着美好的气息。慢慢地,我对桂花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
“桂花分金桂、木樨、银桂、丹桂„„”我装着老道的样子对妈妈说着,牵着妈妈的手,在中秋月下,走进老爷楼下的那片桂花林。
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故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一片片黄黄的、小小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味,飘到了我和妈妈的头发上、身上、鞋上。我伸开双臂惊呼“桂花雨!妈妈,这就是桂花雨!原来书上说的都是真的„„多么浪漫,多么奇妙,多少梦幻啊!”我仰起头,桂花落在了我的脸上,轻轻的,细细的,带着花香,抚摸着我的脸,对我诉说着。
桂花,曾经并未使我心动,也未使我心欢,可是当我走进它,聆听漫天花之语时,它的无言,早已胜过了有声。而在走近的那一瞬间,它告诉了我它所有的美丽,同时,它也向我倾诉了它所有的情感,它告诉我它的香气怡人,它对我诉说它的舞姿缤纷„„这怎不让人兴奋,我沐浴了一场桂花雨。那天晚上我的梦里全是它。
月亮圆了,桂花开了,今年的桂花格外的香,格外的美!
第四篇:如何写教育叙事
如何写教育叙事
今年的教研成果评比又开始了,这些天我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很多老师交来的教学叙事和教育叙事,一些老师写得不错,但有一些老师还是没有弄明白怎么是教育叙事,写来写去写成了论文的样子,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教育叙事怎么写: 什么是教育叙事
叙事研究是近几年颇受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叙事(包括教学叙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的研究成果。
叙事长期而又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特别是文化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绘画和影视)常以叙事形式呈现。它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它陈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简单地讲,叙事就是“讲故事”,讲述叙事者亲身经历的事件。
教育叙事尤其是教师所写的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故事”样式的实践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既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叙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因而教育叙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叙述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像。它十分重视教师个人的处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第二,叙述的故事中包含有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教师的亲身经历,不仅把教师自己置于事件的场景之中,而且注重对个人或学生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说明。
第三,叙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教育叙事术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非常重视教师的日常生活故事及故事的细节,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替代教育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情节,不以苍白的语言来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实。这种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对教师来说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教育叙事的优点:
●易于理解
●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
●可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认识教育实践
●使读者有亲近感,具有人文气息,更能吸引读者
●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
●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像空间
教育叙事的局限性:
●一旦与传统的研究方式混淆,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太容易与故事的线索相吻合●读者容易忽略对故事叙述重点问题的把握
●难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局内人”感觉
●结果常常不清晰明确
教育叙事、案例稿写作稿要求
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做什么。教育叙事要求有典型性,能让读者有心灵的触动。情感交流;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案例编写要按照题目、背景介绍、案例描述、案例反思、案例点评来写。其中题目要求体现反思主题,案例描述要写出课程片段,反思要求有问题思考和反思的分析,案例点评要分析通过案例得到的经验或者教训。案例可以是写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教学中对教育的反思。
参考格式:
1、教育叙事
我和学生有个小秘密
XXXX学校 XXX
新接到2年级语文实验班数学,看到那些可爱小不点,我什么都不担心,就怕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实在浓厚,七、八岁能洋洋洒洒写出千字文章,爸爸妈妈惩罚孩子的办法是不让他看书,想来都有点害怕!
开学以后,最担心的事也就出现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对数学的“淡漠”,家长也和我交换意见,怎么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呢?实在的,面对一群聪明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数学呢?对我真是一个挑战!
我除了上课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做一些动画,讲一些故事,“放宽”对他们的管教,让他们慢慢亲近我外,我与学生还有一个小秘密。
只要有家长与我交换意见,我就给他们讲:“学生对数学的没有兴趣,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的那份自信的丧失!我们要给予他们自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我打算把考题提前叫一些同学先做一遍”。有的家长问我这样好吗?我说:“其实,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样让他们今后学得更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考试的题都会在考前3到5天发布到网上,然后一个一个单独对“需要自信”的学生说:“我们隔2天要考试,题老师已经发到网上,你去下来做吧!老师只对你一个人讲了,千万别给其他人说。”于是他们都回去认真的做了一次,还有家长帮忙,考试时他们再次轻松愉快的做了一次。评讲试卷时,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突飞猛进的同学,那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
有个学生在网上这样写到:“昨天,姜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等级是A+,错了两道小问题,分数就说明是95分—99分,我唉声叹气地说:要是得了A++就好了,分数是100,平时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成绩会越来越好。啊!这真是我最满意的数学试卷啊。”还有学生这样写:“今天是11月5日,星期三。上午,我们第一节是数学课,姜老师先问:你们是愿意上课还是愿意考试呀?有很多同学都说愿意考试,姜老师一听,就说:数学书放进书包里,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们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耶!数学考试喽!一会儿,姜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们就开始做题了,我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我一看,哈哈!我全会做!我一定能得到100分!”
要知道他们都是数学有点“问题”的孩子,看到她们对数学自信的回归,我心里激动不已。就这样,班里几个上期数学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绩,上课他们特别的认真,作业虽不算很好,却能较好的掌握新内容。
真正的单元测查更令我高兴,上期班上补考也不及格的A同学也考了84分,他已经成为班上听课认真、积极举手的一员了,也成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不过我和他的秘密还要进行下去,直到他考得更好。
2、教学案例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XXXXX学校 XXX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描绘它。第一是我们学生的情感……”,因此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是我们所特别需要注意的。
案例描述: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 “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靠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案例点评:
1、该课例思考的问题有前瞻性。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体现了当代教育对学生情感领域的重视性,本文体现了一线老师对本领域的深刻理解。
2、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设计,应该在考虑教学的同时,更全面的考虑对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
3、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寻找差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回答简单问题,让他们重塑自信;同时我们要寻找“优生”的弱点,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第五篇:教育叙事
年轻真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叫aa,是cc区第c中学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今天我叙事的题目是----年轻真好
24岁,风华正茂,年轻的我,带着梦想、带着憧憬、带着一份神圣,站在了三尺讲台上,站在了几十个孩子面前。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个好老师,做个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孩子爱戴的优秀教师。
记得有老教师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孩子,要注重基础,打什么底就是什么底!哦!我想起小时候,老师有时候气急了,就会说—哼,就是不能给你们好颜色,给了笑脸就灿烂。。。我隐约觉得,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就得是行走一阵风,话语像雷轰,铁面无笑意,威严不可松。。。于是我开始回避着活泼开朗,板起面孔,紧缩眉头,全力以赴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全都在我的监控之下,我的要求就是执行,稍有差错,便军法处置。一个学期下来,身心疲惫,个中滋味,无以描述。更为可悲的是,我当初的理想变得越加渺茫,原本想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可孩子们带着戒备、对我敬而远之;原本想立下规矩,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可他们明显不怎么买账;原以为威严就是敬业,付出就要有回报,孩子们应该学业进步、团结向上。。可惜啊!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差在了哪里?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初一下学期,在领导的督促下,我开始拜师学艺。每天,我都会去bb老师那去听课,三年了,一直没有间断。一边听课,一边去感觉她怎样与孩子们沟通、交流,怎样处理孩子间的摩擦,怎样帮助孩子改变缺点,怎样鼓励孩子不断进步。。。看着bb老师一脸的慈爱,温声笑语,感受着她满满的爱心、耐心、诚心,我的脸开始发烫了。在她那里,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危言耸听,没有恐吓,没有霸气,时而是春风化雨,时而润物无声;偶尔严厉有加,孩子们也是心悦诚服,虚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深深的震撼了!是我的观念出了问题,是我的认识出了偏差。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顺应社会的变化而调整自己,把教育流于形式,公式化,要想做一位称职的教师,是不能的。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我开始改变自己。作为年轻教师,我应该有我自己的教学观念,因为我年轻,我应该把我的心与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一些;因为我年轻,我应该让学生把我当成他们成长的朋友,愿意把他们的心事向我倾诉。我一改过去不苟言笑的习惯,早上微笑地走进教室,孩子们开始逐渐地对我有了笑容,慢慢地开始接纳我,我尝到了甜头,开始更多地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现在我终于成了班级里的大姐大,他们也开始对我有了信任,有了倾诉,我也更加能够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理解他们的行为。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发现班上有个学生一直表现得很不正常,孤僻,邋遢,双目无神,表情木讷,甚至上课都不听讲,经常走神。当我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一言不发,我觉得他一定是遇到什么问题。通过询问其他学生我知道了他父母离异,他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平时工作忙,根本没时间管他,他就像个流浪儿一样缺少温暖。对这种事情我就先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询问有什么措施,课间我找他聊天,一开始他不愿意与我多说,后来我就聊到了(我决心带给他温暖,家访去他家,和他交流,关心他的生活)于是我开始耐心地开导他,在平时和他多沟通,生活上遇到困难我尽力帮他解决,功课上我帮他辅导,现在他开始变得开朗许多,下课也会看到他脸上的笑容。
我喜欢与学生们相处,我是典型的80后,而我的学生都是00后。虽然只有十几岁的差距,但在兴趣爱好上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我喜欢看美国电影,听外国歌,在我的影响下,很多同学在课下有起色周末都会看一部美国的电影。渐渐地他们的发音也标准了很多,上课发言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对英语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我也鼓励他们多阅读英语报刊书籍。我相信有了兴趣后,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也大了很多。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有太多的东西要去面对,因为我们会流泪,也会有心酸。但正因为我年轻,我才更有可能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因此年轻的我们要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最后我想说“年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