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轻工业发展汇报材料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基地
促进XX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XX县人民政府
(2012年3月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县轻工业发展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XX轻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XX县地处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州市七县区结合部,特殊的地理气候及区位条件,造就了山区农业县的典型特征。县域农业产业主要以粮食、烟草、甘蔗、茶叶、林果和畜牧为主,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全国优质茶叶基地县、优质糖料基地县、名特优经济林产品泡核桃生产基地县、造林绿化百佳县、南菜北调试点县、生猪调出大县和省级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县、竹子生产基地县、商品肉牛羊出口基地县、茶文化创作基地县,被美誉为“千年茶乡”。全县轻工业主要以制糖、制茶、造纸、木材加工、核桃加工、白酒制造、蔬菜加工和畜产品加工8大产业为主,至2011年,全县轻工业现价总产值达20.5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1.89%,其中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4户,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45户。—1—
主要工业产品结构情况是:食糖4.99万吨,精制茶1.41万吨,机制纸0.81万吨,木材产品17.85万立方米,核桃产品1.13万吨,白酒390吨,疏菜4.38万吨,畜产品1万吨。
“十一五”以来我县轻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县内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得益于全县人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下的坚实产业基础,得益于广大企业家遵循市场规律不断开拓创新。一是以蔗糖、茶叶、核桃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支撑作用突出;二是以木材精深加工、蔬菜加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三是产业发展体系趋于健全,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区域特色不断彰显。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回顾我县轻工业发展,总体呈现出思路更加清晰、氛围更加浓厚、总量不断壮大、基础更加夯实、特色不断彰显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小、散、杂”现象突出。我县轻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品牌杂情况,形不成规模效应,市场占用份额不大,龙头企业和品牌支撑带动能力不强。
二是产业链延伸不长。木材、核桃等工业产品仍处于“第一车间”初级加工阶段,下游产品和旁侧产业发展不配套,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三是融投资能力不足。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分散布局的各中小轻工企业在土地、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2—
成本较大,可抵押资产评估价值低,融资能力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
四是人才匮乏。从企业自身情况看,家庭式、作坊式经营管理现象突出,专业科技人才、熟练技术工人缺乏,大多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产品更新和技术进步能力不强。
三、下步发展思路、重点及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我县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两强一堡”和保山实施“板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将XX建成“云南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澜沧江流域区域农特产品流通集散地和商贸中心”三大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资源、生态和区位三大优势,健全和完善政策激励、融资投资、特色园区和政务服务四个平台,集中打造以核桃、茶叶、蔗糖、木材、蔬菜和畜产品为主的生物资源加工产业集群,逐步实现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轻工业发展格局,为加快推进XX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一批产业基地
按照“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要求,以甘蔗、茶叶、核桃、畜牧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通过外引内培、整合提升、大小联合等多种方式,采取“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的发展模式,着力整合和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特色产 —3—
业基地,增强工农对接度。到“十二五”末,稳定和发展粮食52万亩,油菜4.4万亩,甘蔗17万亩,烤烟10万亩,香料烟
5.5万亩,茶园25万亩,核桃200万亩,工业原料林30万亩,竹子40万亩,油茶15万亩,蔬菜8万亩,水果4万亩,蚕桑8万亩,畜禽肉类总产11万吨。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XX红茶业集团总部、龙润茶业技改扩建、XX福润年产15万吨肉类食品、雄达木业年产4万立方米室内装饰板、桦东实业年产8万立方米刨花板、云南建星纸业年产5.5万吨竹浆纸一体化、XX笑果果年产4000吨核桃产品、XX耈酒年产1000吨白酒技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提升恒盛糖业、康丰糖业、红庆糖业满负荷生产能力,努力实现一个产业“树一个龙头、创一个品牌、建一个基地、拓一方市场、兴一方经济”的目标。特别在茶叶产业上,以保山XX红茶业集团公司为龙头,以稳隆、树根地、尼诺、雪兰等企业为支撑,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对外营销,重点打造以“XX红”为核心、其它产品为补充的茶叶品牌。
(三)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打造一批专业市场
按照“企业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原则,坚持走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发展道路。统筹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同步发展,以标准厂房建设为契机,以园招商与以商建园相结合,着力加快茶叶、核桃、木材三个集 —4—
加工、贸易、仓储、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园中园”建设,提升新田园城市建设品位,丰富“千年茶乡”、“核桃之乡”文化内涵;抓住XX“南菜北运”试点县的有利时机,建设优质高效的蔬菜加工、销售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中国蔬菜之乡”。把园区建成特色产业基地和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洼地,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四、工作建议
一是请求市委、政府在产业规划布局中,帮助我县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工业园区列入省级重点(特色)工业园区管理,在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及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成为保山参与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撑,促进XX与全市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二是请求市委、政府帮助我县全力打造“XX红”茶文化,将“XX红”系列茶叶产品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把XX建设成为国家级茶叶出口示范基地,使“XX红”文化成为宣传和推介保山的又一名片。
我们坚信,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轻工业发展一定会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5—
第二篇: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陈德光刘勰肖丹
〔内容摘要〕 针对我市“重工重,轻工轻”的现状,对我市轻工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轻工业 发展 调研报告
〔作者介绍〕 陈得光六盘水市经贸委
一、轻工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现全市在市场上已具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共22家,其中六枝7家、盘县5家、水城县1家、钟山区9家。2005年全市轻工业企业总产值近5.2亿元,销售收入4.95亿元,上缴税收4226万元,就业人数4000多人。其发展主要以医药、酒、农产品加工、屠宰加工、茶叶加工、包装印刷、饮料、旅游小商品等行业为主。
(一)医药行业
现有六枝大华药业、六盘水药业、贵州神奇明湖药业和六枝宏奇药业4家医药企业。4家企业中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1家,2000万元以上的1家,1000万元以上的1家。自2001年起,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实行GMP认证许可后,4家医药企业共有14条药品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现全市共获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的药品品种138个,取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药品5个,有3个新药项目正处于临床研究中,1个民族药正在进行药学审查。当前生产的药品品种为43个。4家医药生产企业中,3家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不是很理想,只有2003年建成投产的六枝宏奇药业公司,由于主要生产新特药和少数民族药品,且每年都有一些新药投放市场,公司发展前景很好,增长较快,2005年其工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增加值1100万元,实现税收230万元,2006年上半年,在全省医药行业下滑20%左右的情况下,该厂仍保持30%以上的增长水平。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从业人员628人。
(二)造酒业
全市共有酿酒企业5家,啤酒生产企业1家。几家酿酒厂均是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国有企业,由于人才、资金、技术及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亏损无法正常经营,在改革中,采取破产、拍卖、转产等措施进行改组改造。盘县二酒厂、六枝九龙液酒厂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重新恢复生产,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1997年重庆啤酒集团通过承债式兼并六盘水市啤酒厂,组建重啤六盘水市啤酒公司,市政府拥有49%的股权,重啤集团拥有51%的股权。1999年公司通过3万吨改10万吨工程改造后提高了产品质量,拓宽了市场份额。2005年产销量480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7007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147万元,上缴税金2007万元,实现利润237万元。现正在进行3万吨改10万吨二期技改工程,年底可完成改造工程,技改完成后其生产能力将达10万吨。预计到2010年,啤酒产销量达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000万元,实现税金4500万元;到2015年啤酒产销量达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0万元,税金8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0家;市食品总厂和贵州信友实业公司核桃乳厂为省级龙头企业;水城县姜业发展公司在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现有的企业中有的项目非常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也有部分企业投资不足,企业发展艰难。例如金桥食品公司、六枝雾峰食品公司,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已有好几年,但由于缺乏资金,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现在还是靠租别人的厂房临时使用。市食品总厂在1995年通过租用云南省天使土豆片厂的品牌生产“天使牌”风味土豆片,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2005年生产土豆片1115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294万元,工业增加值774万元,上缴税金210万元,实现利润128万元。2006年通过技术改造后增加了一条土豆片生产线,在“十一五”期间,企业准备新上马铃薯全粉和油炸薯片等生产线,计划在“十一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上亿元。
(四)屠宰加工业
全市现有六盘水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双水开发区奔牛食品公司等6家定点屠宰企业,钟山区、六枝特区各两家,盘县、水城县各一家。六盘水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奔牛屠宰厂已建成分割车间和熟食品加工车间,正准备生产销售熟食品。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于2005年通过市中小企业局向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贷款1000万元新建“PAC”生猪扩繁基地,引进美国“PAC”公司的优质种猪进行饲养扩繁,目前饲养基地已基本建成。基地建成后,将发展饲养专业大户饲养优质商品猪,初步形成优质种猪扩繁、养殖、屠宰分割、冷藏、熟食品加工等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产业链。2005年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000万元,税收580万元,利润 202万元。“十一五”期末,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将形成年屠宰40万头生猪能力和1.2万吨分割肉及加工能力,可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3500万元,解决500多个就业岗位。
(五)茶叶生产企业
全市有优质茶叶生产基地4万亩左右,茶叶加工生产企业5家,现形成品牌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有水城县茶叶公司生产的“水城春”、六枝茶叶公司生产的“乌蒙剑”等产品。5家茶叶生产企业中,除水城县茶叶公司有一定生产规模外,其余均为作坊式生产,2005年5家茶叶企业生产总值不到300万元,水城县茶叶公司就占216万元。水城县茶叶公司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开发绿茶等10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并对茶叶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生产茶儿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到“十一五”末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左右。
(六)包装印刷业
我市包装印刷企业大部分始建于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市印刷厂、市报社印刷厂、水城矿务局印刷厂、六枝特区印刷厂、盘县印刷厂等,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连年亏损,到目前为止,除报社主管的印务公司能正常经营外,其它企业已破产、被兼并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2005年市印务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463.6万元,税收18万元,利润-30万元。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水城县新建一家塑料编织袋厂,专门生产水泥包装袋,到2005年底已形成年产5000万条生产能力,当年完成销售收入362万元;2006年预计完成水泥包装袋3500万条,但由于水城瑞安水泥公司的包装袋由水城乌蒙山发展公司从遵义进袋,不进该厂的编织袋,因此该厂的编织袋产销量大减,预计只能完成1300万条,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左右,解决就业人员250多人。
(七)饮料业
我市饮料生产企业主要有盘县信友核桃乳厂、钟山区凉都乳业公司、盘县竹根水厂、六枝高尔夫矿泉水厂等企业。除盘县信友核桃乳厂外,其它企业规模都很小。盘县信友核桃乳厂,于1996年由盘县农业局组织建设,1997年建成投产,其“信友”牌核桃乳饮料深受消费者欢迎,在贵州饮料行业中很有影响力,但因管理不善,企业连年亏损,于2000年停产,共亏损2400多万元。2003年经盘县党委政府研究后,该厂交由盘县圣境化建公司管理经营,债务与管理经营者无关。圣境化建公司接管后于当年8月分恢复生产,生产核桃乳产品257吨,销售收入213.8万元;2005年生产770万吨,销售收入739万元,税金46万元,2006年预计生产1500吨,销售收入1500万元,税金100万元左右。该厂在2006年、2007年计划新上马核桃油生产项目和进行扩大生产规模的技术改造,力争在2010年实现产销量6500吨,完成销售收入7000万元。
(八)旅游食品、小商品业
我市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发展缓慢,有市蜡染厂、益康食品公司、六枝郎岱酱厂、六枝特区奔心牛肉干厂和一些少数民族民间能工巧匠小工艺品等。总体发展规模小,基础薄弱,其中市蜡染厂原租用钟山酒厂厂房被山体滑坡毁损后停产多年,至今无生产基地;六枝特区奔心牛肉干厂已因管理原因停产多年。但随着“凉都六盘水”城市品牌的树立及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小商品产业应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轻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相对偏小,整体实力不强
我市轻工企业总体规模小,截止2005年,现有企业中产值上亿元的1家;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2家;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6家,其余均为小规模生产。小企业过多,管理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所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差。
(二)缺乏科学指导,管理水平落后
我市轻工业发展滞后,与周边地区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就医药产业发展来看,与我市毗临的安顺、兴义相比,起步时间基本相同,但他们的发展速度比我们快了很多倍,从产值来看,这两个地区的医药产值都已超过6亿元,而我们的产值才1.1亿元,只有他们的五分之一左右。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科学指导、无序发展、管理水平落后是主要原因。多年以来,轻工业的发展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缺乏科学指导,导致了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不足,无序发展,加上优秀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市轻工业的发展处于较为落后水平。
(三)缺乏名优品牌,市场范围狭小
我市轻工业产品没有形成国内或国际知名的品牌,多数是“默默无闻”的小产品,影响企业对外的市场开拓,没有真正参与到国内大市场及国际大市场的流转贸易中去。
(四)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成本偏高
与发达地区比较,我市轻工业在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距很大,大多数企业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多数轻工业属粗放式经营,仍沿用过去的旧产房、旧设备、旧技术,科技含量低,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
(五)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矛盾突出
我市是以煤炭资源为重点的地区,以资源开发和加工的重工业项目投资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投资效益明显,回报率高,企业融资比较容易,投资业主较多。以生物医药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特色食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项目,虽然投资较小,但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长,项目融资困难,因此投资业主较少。所以我市轻工业虽然经历多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从企业规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经营状况来看,还处于较低级的发展阶段。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比较普遍。一部分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少,人才留用难,企业发展前景不明确。
三、轻工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找准优势,引导投入,发展重点
理清发展思路,确立长期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主要为:一是以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特色食品和饮料工业;二是依托大企业、重点发展为大企业生产所需的配套产品。把握六盘水市是一个地形特殊、气候凉爽的地区,适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农作物种植的比较优势,利用中药材发展生物制药企业;利用特色农副产品发展特色食品和饮料加工工业。重点发展马铃薯加工、苦荞系列食品加工、水城和六枝地区北盘江沿岸的小黄姜加工、茶叶加工、果品饮料、猪牛羊屠宰加工。
(二)培养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坚持扶优、扶强原则,走“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扶持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如轻工业中的食品、药品、饮料等深加工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市里要重点支持,力争3-5年时间,在我市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国内知名品牌的优强企业,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走优势互补、联合开发的路子,带动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起来。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加大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就业型、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产品加工型及社会服务型的中小企业,提高全市产业集中度、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充分发挥六枝特区宏奇药业、市食品总厂等已培养起来重点企业的优势,实现以重点带动全局的经济发展。
(三)抓好轻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一是抓好正在规划中的水城县红山轻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工作;二是在六枝特区规划建设轻工业示范基地。降低入住轻工业集中区和示范基地的门槛,制定相关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让更多的外来资金投资到轻工业集中区;建议市政府专为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和六枝轻工业示范基地制定以下优惠政策:
1、免收市及以下各级土管部门收取土地出让金;
2、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
3、承诺对投资者实行向广东出售的电价。
(四)构建轻工产品整体营销网络
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营销渠道。利用信息和政策引导,推动轻工业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强化企业营销意识。允许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市场营销基金,增强企业营销能力。推行企业营销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引导和推进企业有效学习和实践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
(五)全面提升轻工业发展水平
一是全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要在产业政策上明确支持、抑制和淘汰的对象,定期改进和公布《六盘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作为指导轻工企业选择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引导企业进入或退出某些行业和产品领域,防止盲目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要实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在轻工企业发展中,要区分区域经济差别,进行经济区域性指导,引导不同地区重点发展轻工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三是对有一定规模和基础、资产存量较大、产品品牌有一定知名度的轻工企业,通过增资、改造、改制等办法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散重复建设地区,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资产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要按照产业关联度,打破所有制和管理体制限制,以资本联结为纽带,鼓励企业联合和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四是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以逐步改善全市产业结构布局。
(六)树立正确经营理念,积极适应新形势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着力提高管理效能。倡导建立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多边利益最大化经营理念,培养诚信观念,消除伪劣和欺诈,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七)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家《中小企业促进法》,按照产业政策要求、行业准入标准来引导轻工企业发展。对国家要求实行行业准入标准的产业,要高标准、严要求,把好入口关。认真做好行业规划和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有效资源。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和重大决策的管理。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鼓励优强轻工企业对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构建符合市场竞争新的产业链。
(八)坚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技术,实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九)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和引进关键人才
建立有利于挥发人力资本作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造就一批熟悉市场规则,善于经营管理,用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和企业家。结合我市实际,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到六盘水讲学,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流动工作站或研究基地,通过项目合作引进人才,遵循“选人必有理,用人必有道,育人必有谋”的原则,创造一个吸引留住人才的宽松环境和激励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十)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扶持,重点支持轻工企业的发展。国家设立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贵州省财政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50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后还要逐年递增20%。为争取上级资金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支持,建议在市财政开设“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专户,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和作为国家、省级中
小企业专项资金对我市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投入的配套资金,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促进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三篇:新疆自治区轻工业行业的发展情况和重点企业情况
自治区轻工业行业发展情况及重点企业情况汇报
自治区轻工行办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六日
一、新疆轻工业基本情况
(一)轻工业经济初具规模,地位凸显。新疆轻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经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轻工业生产体系。现有制糖、造纸、酿酒、制盐、罐头、塑料、乳制品、皮革、毛皮及制品等38个行业,有工业企业2200多家,从业人员15.6万人,产品种类近120种。形成了番茄制品85万吨、饮料35万吨、甜菜制糖80万吨、乳制品15万吨、葡萄酒20万吨,啤酒60万吨、白酒15万吨、合成树脂52万吨、塑料制品50万吨、机制纸和纸板40万吨、皮革毛皮制品500万张的年生产能力。
2007年,新疆轻工行业398家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355亿元,职工6.5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28亿元,同比增长22.27%;完成工业增加值71亿元,约占同口径自治区工业增加值的5.4%。成为占自治区地方工业产值比重最大的工业体系。
(二)特色轻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前景美好。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新疆轻工业积极顺应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2005年按照自治区加快特色轻工业发展的要求,编制了《新疆特色轻工 “十一五”发展规划及 2020年远景展望》规划。提出了十三类特色轻工项目78个,进一步明确了我区轻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规划的指导下,轻工优势特色产业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拓展,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脱颖而出,成为轻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新疆已成为亚洲最大松木家具出口基地之一,我国最大的啤酒花、番茄酱及甜菜糖生产基地。啤酒花颗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2007年,新疆生产番茄制品59.8万吨,占全国番茄制品总产量的80%以上,出口番茄制品53万吨,占国际贸易量的四分之一。2006-2007榨期,制糖行业加工甜菜560万吨, 产糖70万吨,占全国甜菜糖总产量的6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以绿色资源和高新技术加工为依托的各类营养保健食品层出不穷。
(三)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以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契机,新疆制糖、罐头等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塑料工业继续做大做强,葡萄酿酒业发展迅猛,重点行业的带动作用凸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塑料,罐头,制糖三个行业,销售收入达89亿元,约占轻工行业的四成,其中,塑料行业38.4亿元,占17.2%,罐头行业25.9亿元,占11.6%,制糖行业24.7亿元,占11%。通过联合、并购和重组,企业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已形成了“中粮屯河集团”、“天业集团”、“伊犁特集团”,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扩大了优势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07年,全区轻工产品中6个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45个获新疆名牌产品称号,轻工行业新疆名牌产品数量占全疆总数的36%,位居全区各行业之首,创出了像新天牌葡萄酒、四方牌白沙糖、麦趣尔牛奶等知名的品牌。在名牌带动 战略推动下,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所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全区轻工业中小企业也逐步由粗放经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格局。
(四)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循环经济继续深化。2007年轻工业七个重点行业(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塑料制品)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综合能耗为3.30吨标准煤,比2006年下降5%。根据轻工行业部分重点企业上报的能耗指标显示,2007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06年下降6%,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有所提高,其中制糖行业达到80%、造纸行业70%、番茄制品71%。啤酒行业冷却水循环率达到90%。
二、行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展换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市场为导向,以优势特色资以源为依托,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北疆特色农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南疆特色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做大做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精深加工业,形成有独特区域优势和良好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创建品牌,形成产业优势,建设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食品、造纸、塑料、皮革、日化等传统产业,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优势产品质 量。鼓励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市场前景好的轻工新兴产业的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二)奋斗目标
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不低于17%。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工业增加值77亿元。重点行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50%左右。培育50户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5-10个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争创10个国内知名品牌,2-3个国际知名品牌。
2、“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出口创汇20亿美元。形成有独特区域优势和良好市场竞争力的食品工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成北疆特色农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南疆特色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特色农产品、特色林果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甜菜糖、番茄制品、生物提取制品、乳制品、软饮料、葡萄酒、特色果蔬、牛羊禽肉产品、高档粮油等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经济优势。
3、“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50亿美元,年均增长15%。轻工业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全疆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优势产业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强、装备先进、市场占有率高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知名品牌、技术设备一流、自主创新能力强、内部管理先进、行业优势突出、市场竞 争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特色林果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70%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稳定地位。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食品加工生产基地。
(四)主要措施
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贯彻落实《自治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依托棉花、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做大做精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规模,改造提升产业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支持特色农牧产品和优势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特色轻工产业集群。积极支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工业发展,建设国际国内都有竞争力的特色食品加工生产基地。
2.实施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在我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投资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支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的成长性企业逐步由粗放经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格局。
3.加强科技进步工作,促进科技创新,整体提高我区轻工业技术水平。积极开展科技兴行业工作,鼓励和扶持轻工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市场前景好的“名、优、新、特”产品,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支持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开发之路,推进各类行业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重点行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协助企业利用好自治区专项资金,通过技术进步项目的实施增强轻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4.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行业内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工业安全监督管理,加快行业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步伐,提高轻工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保持轻工业新疆名牌、中国名牌产品在自治区经贸系统各行业中占有率和优势地位。
5.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从存量上加快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造纸、玉米酒精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实施。鼓励和支持重点耗能企业全面实施十大节能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尽快形成节能能力。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全行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轻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情况(一)塑料工业及重点企业
新疆塑料行业已形成了以制品加工为主,包括树脂合成、辅料生产、辅助机械与模具制造、科研开发等于一体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现有塑料制品加工企业4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7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2007年,全疆塑料制品总产量51.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5.5%;现价工业总产值7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
重点企业:
1、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氯碱化工、塑料滴灌带为龙头的大 型化工、塑料企业集团。2007年PVC产能达到52万吨、滴灌带产量6.5万吨,编织袋为5000万条。在该企业带动下,我区滴灌带年产量达到10万吨、农田应用面积达到900万亩,农田滴灌规模和技术全国领先。
2、新疆天利高新股份有限公司:集化工、高分子材料、塑料制品的综合性大型企业。产品有聚乙烯(PE)农用地膜、PP编织制品、土工合成材料等,总产量超过2万吨。其中PE地膜为全疆最大规模,年产量1.5万吨左右。
3、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责任公司:疆内最大的PVC门窗用异型材的专业生产厂家,年生产能力超过5万吨。
(二)制糖工业及重点企业
新疆制糖行业有14家生产企业,其中8家隶属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4家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家为民营企业。年产糖能力80万吨,企业平均日处理甜菜能力3000吨。主要产品有:白砂糖、精幼砂,绵白糖、颗粒粕、食用酒精。2007/08生产期,共加工甜菜550万吨,产糖60.8万吨,优级品率达9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工业增加值5.6亿元,利税3.8亿元。制糖行业是新疆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之一,2007年,全疆种植甜菜142万亩,种植农户约6万户,亩均单产3.9吨,农民种植甜菜收入约15亿元。
重点企业:
1、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控股8家糖业公司,年生产能力为46万吨,2007/08生产期产糖38万吨,约占全疆食糖总产量的60%,其中中粮屯河伊犁糖业有限公司产品,成为2008年北京29 届奥运会用糖。
2、新疆绿翔糖业有限公司:隶属兵团企业,年产糖能力为11万吨,2007/08生产期产糖6.8万吨,经济效益名列全疆单个制糖企业前列。
(三)罐头工业及重点企业
番茄产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截止2007年底,生产企业60余家,具有85万吨以上的番茄制品年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和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已形成产量、质量、出口数量、装备水平均居全国第一位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世界范围内番茄制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
2007新疆种植加工番茄95万亩,收购加工番茄380万吨,生产番茄制品52万吨,占全国番茄制品产量的80%以上。出口番茄制品52.95万吨,出口额3.14亿美元,平均价格为588美元/吨,出口量约占当年国际贸易量的四分之一。
重点企业:
1、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有番茄加工企业11家(新疆),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2007年产量万吨
2、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有番茄加工企业10家(新疆),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2007年产量万吨
3、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有番茄加工企业3家,生产能力为7.5万吨。2007年产量万吨
(四)酿酒工业及重点企业
酿酒工业是新疆轻工业支柱行业之一,现已形成年产白酒18万吨,葡萄酒20万吨,啤酒60万吨的生产能力。2007年饮料酒产量(不 含酒精)45.57万千升。
重点企业:
白酒:新疆白酒企业有200家以上,现在全疆获取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44家。2007年生产白酒5.73万千升,同比增长10.2%。重点企业有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肖尔布拉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三台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新疆托木尔峰酒厂等。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有资产10亿元,以白酒酿造为核心,集多种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啤酒:全疆2007年产量35.55万千升,同比增长13.45%。产品主要在新疆境内销售。
1、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能力45万吨,2007年生产33万千升。
2、燕京啤酒集团:生产能力5万吨,2007年生产4万千升。葡萄酒:新疆现有葡萄酒生产企业40多家,其中20多家分布在吐鲁番地区,生产总能力已达到20万吨以上,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生产基地。2007年产量4.289万千升,其中成品酒0.98万千升,同比增长27.97%。重点企业有新天国际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吐鲁番楼兰酒业有限公司、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伊犁葡萄酒厂、吐鲁番驼铃酒业有限公司等。
(五)造纸行业重点企业情况
1、新疆博湖苇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规模最大的制浆造纸企业,生产规模13万吨,主要生产苇浆板、文化用纸、胶印书刊纸、静电复印纸、生活用纸等产品。2007年共生产漂白苇浆板和各类机制纸12.44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86亿元,上缴税金4757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
2、新疆天宏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制浆年生产能力2.8万吨、机制纸年生产能力3.2万吨,主导产品为双面胶版纸、胶印书刊纸、静电复印纸、书写纸、生活用纸、棉浆板等。2007 年,生产各类机制纸2.17万吨,棉纱 1.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3.79亿元,利润-0.46亿元。
3、新疆沙驼股份有限公司:拥有4万吨纸板、4000万平方米纸箱、200万平方米彩箱、1万吨红麻CTMP浆的生产能力,总资产4.16亿元,拥有控股子公司5家,员工150O余人。
(六)日化行业重点企业情况
1、新疆盐湖制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元明粉 20 万吨、精制盐年生产能力 10 万吨、洗涤用品 3 万吨。
2、新疆芳香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芳香植物的科研、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高科技企业。注册资金5003.8万元,现有员工165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生产人员145人。
(七)工艺美术工业
新疆工艺美术行业目前主要有雕刻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地毯、抽纱刺绣工艺品、珠宝首饰和民族民间工艺品等六大类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生产经营的厂家和商户有数万家,全部为规模以下的民营、私营和作坊企业,其中:生产加工企业约占30%,经营销售的约占70%。从业人员达13多万人,年生产销售额约30亿元。
重点企业有:新疆白玉城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玉沅珠宝公司、新疆徕远玖德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古铜张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喀什市新艺工艺美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田地区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地毯总厂、和田地区地毯厂。
第四篇: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01-20 17:07:28来源:中国网
前言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战略部署,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特别是《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及时出台,为轻工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轻工业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指导未来五年轻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国由“轻工大国”向“轻工强国”迈进,编制《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 年。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轻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 实现了全行业平稳较快发展。2010 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工业总体相应指标的17.9%,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和丰富国内市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保持我国轻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发挥了重要作用。
1.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2010 年,全部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3 万亿元。“十一五”期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家用电器、皮革、塑料制品、食品、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100 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
2.技术进步步伐加快
轻工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6 个行业中,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95 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的13%。“十一五”期间,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取得积极成效,全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 项,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实施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近2500 项,推进了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提升。
3.质量建设取得成效
轻工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检测方式及质量控制手段逐步同国际接轨。标准制、修订工作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1182 项,行业标准639 项,部分行业牵头组织或参与了国际标准制修订。
4.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重点行业品牌集中度、品牌附加值、产品利润率进一步提高,骨干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海尔、格力、茅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引领行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5.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
我国轻工业产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优势突出,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2010 年,轻工业主要商品出口额3555 亿美元,比“十五”末期增长83.1%。产品出口到世界2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作为轻工产品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出口贸易方式、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比重增加,新兴市场比重加大。
6.产业集群发展较
快轻工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高、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土地集约使用、污染集中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更加突出,已逐步形成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完整体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2010 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轻工业产业集群近300 个,是“十五”期间的2 倍,年产值约3.6 万亿元,占轻工业总产值的26%左右,涉及就业人数达1000 万人。
7.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节能减排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水的循环利用效率,重点行业综合消耗明显下降。造纸、发酵、啤酒等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多数大中型企业实现了增产不增污。通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能效标识管理、环境标志认证、节能产品认证、节能惠民工程等,对于企业生产绿色节能产品发挥了引导作用。以财政补贴形式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节能灯3.6 亿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8.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实效
“十一五”期间,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高排放的造纸、皮革、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行业,加强专项治理和环保核查,淘汰了环保难达标的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按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共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造纸1130 万吨、酒精190 万吨、味精68 万吨、柠檬酸8 万吨。
9.扩大就业和服务“三农”作用显著
2010 年,全部轻工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3500 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2320 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5.6%,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民生产业。轻工业 70%的行业、50%的产值涉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2 亿多农民直接受益。轻工业为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时期,轻工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多数行业整体研发能力较为薄弱,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亟待突破;产品结构不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多数行业品牌建设水平与生产制造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为数不多等。由此可见,我国轻工业既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又处于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转型期。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轻工业发展还面临着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等诸多风险挑战。
1.发展的机遇
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将拉动轻工产品消费需求稳步增长。《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以及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对于扩大市场、引领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力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消费结构升级为轻工业的发展拓宽了新的领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加快了轻工产品结构调整。农村市场对轻工产品特别是对家用电器、电动自行车等耐用消费品有较大的需求,新增人口、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新的消费需求,必然带动轻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5 年,我国将建设3600 万套保障性住房,随之带动一大批家具、家电、五金、照明等轻工产品生产、销售量快速增长。
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城镇化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测算,城镇化率提高1 个百分点,靠直接消费大约可拉动GDP 增长1.5 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年均增长约0.8 个百分点,由此带动轻工产品消费快速增长。
经济全球化仍将为轻工业发展提供诸多机遇。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发达国家对轻工产品需求的恢复和增长,为我国轻工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仍是我国轻工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技术进步为轻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联网等为标志的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正在深入推进,为轻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型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为轻工产品的丰富和完善奠定了基础,轻工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2.面临的挑战
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国际汇率波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因素,对轻工业发展构成重大挑战。
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市场对轻工产品在绿色制造、资源节约、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设立更多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将成为轻工产品出口面临的常态环境,摩擦形式更加复杂,我国轻工产品出口贸易外部压力不断增大。
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不适应轻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达国家已经提出阶段性减排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设置诸如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我国也提出日趋严格的减排措施,使得造纸、皮革、电池、照明电器、发酵等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为紧迫。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和完善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轻工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由轻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改善产品供给结构,加强消费引导,满足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层次,培育新兴消费热点。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坚持技术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坚持质量为本,保障产品使用安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企业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能力,大力保障轻工产品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
—坚持优化布局,引导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现有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构建以研发设计、知名品牌、高端人才、管理创新等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轻工产品制造基地。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坚持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加快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行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主要目标
—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全部轻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轻工行业主要商品出口额年均增长7.5%,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实验开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制修订一批技术标准。
—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推进资源禀赋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有序转移,提高有效承接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中西部地区轻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2010 年的32%提高到40%。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提升现有产业集群的质量和水平。将轻工业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 年的26%提高到36%左右。
—质量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产品适用性、质量稳定性和高端产品加工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轻工产品特别是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减少10%。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引导和支持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和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先进装备,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安全、智能化的多功能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轻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加大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创新。
专栏1: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工程
1.食品。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原(辅)料检验仪器设备、产品出厂检验设施与仪器设备、生产过程质量动态监测预警设备更新改造。产品质量数据库、企业质量信用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及配套硬件设备等。
2.塑料制品。采用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长寿命(3 年及以上)功能性农用薄膜先进生产技术、特种管材生产技术、新型环保阻燃塑料制品生产技术、新型免喷涂塑料生产技术、定岛型束状超细纤维聚氨酯合成革技术等,更新改造生产线。
3.家电。采用节能环保、智能等技术,提升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及冰箱压缩机、空调器压缩机、直流无刷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更新改造现有生产线。
4.皮革。采用防水、防污、印花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高档多功能鞋面革、沙发革、服装革、汽车坐垫革及制品生产线。
5.五金制品。应用冷凝燃烧技术生产的燃气热水器、应用智能技术的锁具。利用限流技术、恒温技术、延时自闭技术、陶瓷片密封技术制造节水节能型水龙头产品。
6.照明电器。采用高效节能灯生产技术、固态汞替代液态汞新工艺新技术等,改造照明电器生产线。采用节能环保型陶瓷卤化物灯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改造原有生产线。
7.自行车。新材料自行车产业化,智能、环保、高效电动自行车生产线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改造。
8.钟表。多功能机械钟机心、指针式电波表机心、多针石英电子表机心自动装配生产线改造,运动计时仪器产业化。
2.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在食品、造纸、家电、塑料、家具、皮革、铅蓄电池等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积极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加快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骨干企业加强联合,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向“专、精、特、新、优”方向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淘汰技术装备落后、能耗高、环保不达标等落后产能。
3.培育发展新兴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大力培育发展新兴行业。优先发展新型动力电池、微生物制造、智能家电、塑料新材料、表面活性剂、节能环保电光源等领域,抢占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深化专业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轻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推动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通过设计创新,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加快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1.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继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重点支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建设。整合相关资源,健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推动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专业化运作水平。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2.提高重点装备制造水平
专栏2:重点装备技术水平提升工程
1.食品机械。含气饮料中温高速灌装生产线,高精度定量灌装伺服旋盖生产线,用于啤酒、饮料生产的陶瓷材质错流膜式过滤机,高速PET 瓶啤酒包装生产线。利乐包灌装机,肉类真空灌装机,规模化散装马铃薯储藏设备,新型绿色分离设备,节能高效蒸发浓缩设备等。
2.塑料机械。智能型高速节能PET 瓶吹瓶机,塑料多层共挤薄膜机,多层共挤超大型中空成型机,大口径塑料双壁波纹管生产线,高效节能塑料加工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
3.制浆造纸机械。300 吨/日麦草大液比置换蒸煮技术及装备,年产15 万吨高得率、低能耗的化学机械木浆成套技术设备,年产20 万吨及以上废纸脱墨生产线成套装备,无元素氯清洁纸浆漂白设备。车速1300-1600 米/分、幅宽约6 米的文化纸机,车速800-1000 米/分、幅宽约6 米的板纸机,车速1000-1200 米/分、幅宽约3 米的卫生纸机。
4.皮革和制鞋机械。高效、节能、环保及自动化水平高的制革、制鞋生产装备及制造技术。制革、制鞋自动化生产线。
5.日化机械。热敏性高黏度表面活性剂干燥成型装备、高密度浓缩洗衣粉装备、高效脱二恶烷装备、碳酸甘油酯生产装备。
6.陶瓷机械。滚压成型机、自动注浆成型机、等静压成型机、施釉机械等高效、环保装备。
7.洗涤机械。隧道式大型连续洗涤机组、洗涤集成系统等节能、高效、环保装备。
8.缝制机械。采用数控系统的特种工业缝制设备、高速多头多功能刺绣设备
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突破重点装备关键技术,提高装备研发制造水平。食品装备重点发展新型绿色分离设备、节能高效蒸发浓缩设备、高速和无菌灌装设备、膜式错流过滤机等。造纸装备重点发展大幅宽、高车速造纸成套设备。塑料成型装备重点发展应用全闭环伺服驱动、电磁感应加热和多层共挤技术的挤出设备。缝制机械重点发展电控高速多头多功能刺绣机、特种工业缝制设备。
3.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专栏3: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1.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等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非粮原料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2.塑料制品。塑料高效节能加工成型技术、微成型及先进加工技术、改性功能新材料及农用塑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3.家电。变频技术、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太阳能混合动力技术、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智能化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4.皮革。皮革、毛皮及制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绿色皮革化工新材料、鞋类产品舒适性研究,高附加值皮革、毛皮及制品研发及产业化。
5.电池。氧化银电池无汞化技术,高功率动力镍氢电池等新型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
6.日用玻璃。研制开发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系统和控制玻璃成型设备(制瓶机)、高精度玻璃模具以及玻璃瓶罐表面增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7.表面活性剂。绿色、功能化表面活性剂制备技术,高效洗涤剂助剂及其应用技术,高效浓缩洗衣粉及液体洗涤剂研发及产业化。
8.钟表。指针式石英钟表,电波表,高档机械钟表,高可靠性、高精确性短时间计量与控制仪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9.眼镜。开发多焦点镜片、非球面镜片等产品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10.制笔。环保低碳笔类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具有特种功能的新颖记号笔及与之配套的中性墨水、水性墨水、中油墨水以及记号笔墨水研发及产业化。
重点发展对行业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电池、塑料制品、自行车、皮革、五金制品、眼镜等行业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改进产品性能和功能。加快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和产业化,推进制造业领域技术扩散,提升规模化生产能力。
4.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涉及轻工领域的院校、科研院所要加强与生产企业紧密结合,增强轻工工业设计、产品技术工艺开发、经营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开展新技术应用知识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科技交流等活动,培养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端复合型管理人才,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继续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提升企业关键岗位持证上岗比例。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梯次发展。
(三)加强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
1.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高端产品加工精细化程度。加快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立健全轻工业技术标准体系,深入推进标准实施。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提高轻工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结合家电、照明电器等行业的产品安全强制性认证及食品安全相关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加强质量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完善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立起与轻工业发展相适应,以国家检测机构为龙头、区域性检测机构为基础、企业及社会检测资源为补充的检测体系。
2.增强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和检测方法以及严格的生产工艺管理,积极推进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实施,从源头上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并对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进行严格监控,提高食品、玩具和口腔护理用品等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重点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提高企业诚信保障能力。提升现有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增强产品质量安全的预警技术能力,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性,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加快推动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通过掌握核心技术、申请注册商标、改进产品外观、包装和服务等途径,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鼓励企业制定实施品牌长远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提高品牌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品牌国际化经营运作水平的提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境外具有技术、市场、品牌等资源优势的企业。协调各方资源,合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品牌成长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培育拥有核心技术和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在家电行业培育3-5 个拥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加强区域品牌培育,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产地标记保护产品等形式,塑造特色鲜明并具有较高价值和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建立品牌评价机制,指导重点行业定期发布品牌报告,加强品牌培育过程的动态监测。
4.发展民族特色产品
有效发挥各地特色物质资源和特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工艺美术、少数民族用品等行业中,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品,如玉器、漆器、藏毯、贝雕等,培育有民族特色的自主品牌。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加大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支持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保护传统工艺的特殊原材料和稀缺资源。支持工艺美术与特色旅游工艺品创新发展,在挖掘和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运用新技术,对传统文化内涵和工艺进行创新,焕发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
(四)满足国内市场多层次需求
1.促进消费产品升级
围绕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不断丰富产品花色品种,开发生产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的产品。加大浓缩洗涤剂、高效照明电器、无汞电池等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提高智能化家电、健康环保家具、安全清洁燃气具等耐用消费品的供给能力,满足消费者对高端机械手表、运动型自行车、个性化眼镜等时尚产品和奢侈品的需求,促进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开发个性化的文体用品、特色旅游休闲产品及适合老龄消费群体的产品,扩大文化、体育、休闲等新兴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2.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加强农村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生产与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农村基础设施等相配套的轻工产品。结合农村安居工程,鼓励企业加强对农村使用环境和消费习惯的分析,提供适合农村市场的厨卫、家具、家电、太阳能热水器、灯具、电动自行车等产品,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农用薄膜、节水灌溉器材等农资产品质量,确保广大农民买到放心农资产品。围绕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推进文体用品、乐器等产品下乡,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3.增强市场服务能力
引导企业加强市场分析预测,把握市场机遇,创新服务业态和服务方式,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加大对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的支持力度,支持各种类型的展览展销活动,积极发挥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塑料、家电、皮革、五金、家具、文体用品、缝制机械等行业重点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化市场服务能力。鼓励工商合作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推动企业发展品牌联盟和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模式。
(五)巩固开拓国际市场
1.稳定传统出口市场
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巩固传统国际市场。引导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主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扩大出口商品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依靠管理和技术进步,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增强出口企业竞争力。
2.努力开拓新兴市场
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支持企业开发适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开辟新的营销渠道,提高向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比重,积极探索与发展中国家的多样化双边和多边贸易模式。推动家电、皮革等有条件的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在国外基础较好的地区投资设厂,采取收购、租赁、合资合作等投资方式设立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分销中心和专卖店。引导和帮助企业充分利用普惠制、自贸区等优惠原产地政策,享受国外关税免征优惠待遇,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3.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加强对轻工出口产品国际标准、检测和认证制度的跟踪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可体系,加强出口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质量认证及环境认证,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建立预警和应对机制,研究新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维护贸易环境的稳定。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能力,以国际先进实验室为标准,强化高端设备配置和环境设施建设,加强先进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时跟踪国际前沿技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1.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明确区域比较优势,合理选择主导产业,有效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和特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各地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东部地区要加速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原有产业基础,积极有效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互动互补的关系。
2.促进产业园区建设
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轻工产业集群。合理确定轻工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推进园区按产业功能进行布局和产业配套,促进园区建设和中心城镇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交通、通讯、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为大中型企业生产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吸引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入驻,引导集群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制定和完善入园门槛,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制定相关行业建设用地标准,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和综合性设施建设,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效率,加强污染集中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鼓励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等行业实施同类整合、园区化集中管理,加强对园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支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高、产业链完整的轻工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产业集群体制创新,发挥企业集聚优势,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在产业集群内形成企业主导开发、产业集群共同开发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发设计、知识产权运用、产学研合作、检测认证、信息检索与咨询、展销及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公共服务的信息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专栏4:产业集群提升重点工程
1.推动产业转移。建设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推动有条件的轻工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等落后产能向中西部转移。
2.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加强对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规划编制、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发挥其在产品开发、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全面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轻工产业集群。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五金、皮革、家电、家具、玩具、日用陶瓷、照明电器等发展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区,建立和完善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七)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1.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
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认证等手段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对家电等产品建立通用能效标准及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推进家电、照明电器等产品生态设计,建立健全能源、资源消耗标准。加快推进造纸、发酵、制糖等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家电、皮革涂料、日用化学制品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鼓励企业使用含有低挥发性溶剂的原辅材料,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推动浓缩型洗涤剂等低碳、节能、减排产品的生产,促进轻工行业绿色发展。加强重点领域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制定和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确保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提升我国节能减排测控技术和手段,增强在线实时监测能力,形成有效的节能减排监测体系,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专栏5: 节能减排工程
1.塑料制品。泡沫塑料生产进行无氟技术改造,废塑料改性及综合利用技术改造。
2.造纸。化学制浆采用深度脱木素、低能耗快速置换蒸煮或连续蒸煮、封闭筛选、无元素氯漂白和全无氯漂白技术。化机浆采用蒸汽回收技术。废纸制浆采用干法筛选、高效废纸碎解技术。采用节能型打浆技术。纸机压榨部采用宽压区压榨、复合压榨、靴型压榨等技术,干燥部采用多段通气及热泵完善干燥系统热回收技术。采用锅炉改造、厌氧沼气资源化利用、高效碱回收技术,实施热电联产等。
3.皮革。重点示范制革和毛皮加工主要工序废水循环使用集成技术、制革废毛和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推广皮革行业高吸收铬鞣、铬鞣废液循环利用及含铬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无硫(低硫)少灰保毛脱毛技术、制革无氨少氨脱灰软化技术、制革无盐浸酸技术、皮革和毛皮加工废水厌氧和好氧处理技术等。
4.五金制品。加快燃气具聚能燃烧等技术在燃气灶具行业的推广应用。
5.电池。重点推广电池行业胶体电解质铅蓄电池技术、铅蓄电池内化成工艺技术、铅蓄电池无镉化技术、卷绕式密封铅蓄电池技术与装备、扩展式(拉网式、冲孔式)连铸连轧式铅蓄电池板栅制造工艺技术与装备、扣式碱性锌锰电池无汞化技术、锌锰电池无汞无镉减铅技术和废旧铅蓄电池规模化无害化再生利用技术等。
6.照明。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逐步淘汰白炽灯,引导全社会实现照明节能。在荧光灯行业推广固汞替代液汞技术,推广低汞长寿命节能灯。
7.日用玻璃。重点推广节能环保型玻璃熔窑(含全电熔、电助熔、全氧燃烧技术等),提高碎玻璃的加工质量和利用比例。利用余热和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提高玻璃熔化质量,提高窑炉周期熔化率,降低玻璃熔化能耗。
8.制盐。加快盐硝联产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推广分效预热、热电联产等节能技术。
2.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废旧产品回收
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和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大力提高废水、污水处理回用率。在造纸、制革等行业采用清污分流、闭路循环、一水多用等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施节水技术改造,组织轻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成套装置技术设备的研发。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余热余压实施综合利用处理。加强塑料、皮革、造纸等行业生产过程中边角料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化。推广利用钾盐生产剩余物制作鲜皮处理剂技术。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皮革废弃物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规模化增值利用。提高废旧家电等产品的回收利用水平。加大废旧铅蓄电池等含重金属产品的回收处理力度。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继续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一步加大造纸、皮革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研究制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研究提出铅蓄电池等存在重金属污染隐患的行业落后产能的界定标准,包括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能力等,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坚决采取经济、法律、政策手段予以淘汰。统筹考虑新建、改造项目与淘汰落后产能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完善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妥善处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债务偿还、改造转产等问题。
(八)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1.创新“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轻工业的力度,支持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营销管理、物流配送、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实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在造纸、家电等行业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树立一批“两化” 融合典型示范企业,开展经验交流。建立健全轻工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行业信息化支撑体系。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区域信息化服务水平。
2.加快重点行业“两化”融合
完善家电、家具、玩具、皮革、日用陶瓷等行业个性化设计体系,建立和普及用户广泛参与的协同设计模式。建立持续改进、及时响应、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轻工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提高造纸、缝制机械、食品等重点行业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在造纸行业推广应用节能控制、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信息技术和设备,研发专用装备的嵌入式系统,加快大型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步伐,在缝制机械行业大力推广应用智能、高效、节能缝制设备。建立健全食品行业生产过程状态监视、质量控制、快速检测系统,逐步完善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3.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继续推进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强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在骨干企业推进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建设统一集成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为重点,推动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深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第五篇:轻工业设计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繁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叫**,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轻工业设计专业2009届本科毕业生。得知贵公司为积极谋求发展招贤纳才,我真诚的渴望能加入贵公司,为贵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我的才能和智慧。
工业设计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品牌专业,它的前身是1960年创建的“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
三年的大学生活,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取得较突出的成绩。校综合测评三等奖学金;校大学生科技协会优秀干事称号;CET-4。
主要学习了:大学 英语,设计启蒙,设计概论,素描,色彩,CAD,pROe,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人体工学,产品形态设计,产品设计开发,产品语义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快速表达,民族艺术考察与研究,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RHINO,3DSMAX,产品设计分析,产品系统设计,设计管理等。
系统掌握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能为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
大学三年多来,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大一参加各种学校社团活动,因此接触了很多人,懂得了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点为我在后来的兼职工作中派上了大用场。从竞选演讲开始一路打拼得以在最后的复试通过名单中出现,大一那会儿的我稚气和锐气好像并驾齐驱。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大二很快就被提升为干事,成为下一届学弟学妹们的小前辈,同时也更忙了,社团部门的工作和专业课的展开,让我每天节凑加快,不久渐渐适应了这种快节凑高效率的工作和学习,很充实也很有挑战性。由于工作表现优秀,大三开学不久被评为优秀干事,同时也获得学校综合测评三等奖学金。大三下学期被推荐参加党校 培训 学习,每周都有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资深教授为我们讲课,他们就像我们的长辈一样慈祥开导式的讲课风格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思想上提高一个层次,并顺利结业成为预备党员。
明年六月我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和祖国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并真诚希望我能够成为贵单位的一员, 为贵单位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期盼您的回音!
诚祝贵单位万事亨通,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