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7: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共)》。

第一篇: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共)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有以下四点

一、精选案例。案例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到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案例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不但不必可少,而且还决定着实施效果的好坏。因此,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精致、简练、具体、真实、富有时代感和幽默感,并且适合学生特点,学生比较感兴趣,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设计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应,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能反映时代特色,要有典型性和说服力,难易适中。

(一)直接从课本中选取案例,方便适用。如在教学《享有财产继承权》时我选用课本中的案例:王教授有一儿一女,自己单过。老伴去世后,得到女儿、女婿精心的照料。儿子、儿媳则显得十分冷淡。王教授对于女儿、女婿数年如一日的关爱十分感激,于是立了一份遗嘱,将自己购买、居住的两居室楼房留给女儿,并作了公证。王教授病故后,姐弟俩为继承父亲的遗产发生了争执。姐姐坚持按父亲的遗嘱处理遗产,弟弟不同意,起诉到法院,要求与姐姐均分。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学生就很容易弄清我国继承法的两种继承方式和有效遗嘱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查阅资料收集案例,针对性强。如初二思想品德课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我选的案例是:某消费者夜间到公用电话亭打长途电话,被多收了1.2元。该消费者通过多种途径,均未能解决,最后向人民法院起诉。几经周折,最终胜诉。对此,人们反应不一。有的人认为,“一块二”的官司不值得打。因为既费钱又花精力,只为区区1.2元不值得。1.2元的官司,到底值不值?为什么?学生通过这一案例的讨论分析,既了解了维护权益的途径,又增强了维权意识。

(三)从电视、网络上搜集案例,直观鲜活。还如《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将小品《打工奇遇》片段搬上课堂,学生立即兴致高涨,教师适时点拨:“赵老太打工的酒楼,180元

一杯的“宫廷玉液酒”其实是……80元一盘的“群英荟萃”其实是……”这样,弥补了思想品德课内容、形式单一的缺陷,调动了学生的其它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致。

(四)学生自己编案例,事半功倍。学生自己举得案例比较适合学生口味,能事半功倍在教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时一位学生编了这样一了案例:15岁的留守儿王小新,刚读初三因上课纪律差,不做作业,经常被老师赶出教室,于是他经常旷课,父亲让他辍学随父亲外出打工。但他大多数时间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还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一记者为抢新闻,将他的姓名、年龄、学校、住址及表现在报纸上进行了登载。通过这一案例设计,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轻松的学到知识。

二、呈现案例。这既可在讲授知识之前,也可放到讲授知识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块知识时呈现,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呈现。常用的呈现方式有:

(一)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分文字案例;

(二)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黑板上;

(三)教师口述或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中的内容;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案例;

(五)利用即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学生自己表演案例;

(六)用活动的形式模拟再现案例,如小品、短剧表演、记者采访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受。

三、分析讨论。要控制好课堂教学中的分析环节,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便于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闪现思维的灵活性,在互相启迪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入领会和把握,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分析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一)个人分析。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分析。(1)先快速的阅读一遍案例,了解其大意,然后再仔细阅读一遍,确定案例中哪些材料较为重要。(2)分析案例材料、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在练习本上写下关键性内容。(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

(二)小组合作。具体做法如下:(1)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人数一般以2—4人为宜。

(2)在上述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简介自已所作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3)针对不同的见解及存在的疑难,谈谈自已的见解。注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规定时间,以提高效率,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学习和探索。

(三)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各组交流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事例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概括起来,交流方式主要有三种:(1)辩论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能够引起较大争论的问题进行辩论。(2)宣读分析报告式的交流。这种方式让学生扮演主讲人的角色,来接受其他同学的咨询,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推理性的事例。(3)角色扮演式的交流。这种方式让学生模仿事例中的情景,挑选一些学生分别扮演事例中的角色,解决事例中的疑难问题。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情节比较复杂、角色分工较为明确的事例。其实,在全班交流中,经常是两种甚至三种交流方式同时使用。

在分析环节中,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做好笔记,它既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又可在自已发言时,避免重复别人的观点,还可为日后的回顾保留有关的信息。教师的职责,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概括、提升,对回答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建议,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存在的不足或问题给予弥补。

四、总结指导。一个案例展示讨论之后,一定把案例体现的观点、规则、规范落到实处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反思提炼,向更深层次思考。在讨论中学生提出的想法有的客观正确,有的幼稚偏激。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加以引导、点拨,做认真细致的总结。教师要及时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重难点,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时还需要对案例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分析。当然这既不是标准答案,也不是大家发言的简单罗列,而是使教师自己的分析在合乎逻辑的情况下,能有所创新,让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认识能进一步扩展、升华。同时让学生在方法论方面再受启迪和提高。教学实践中应经常在案例课后布置学生写相关的小论文。

实施案例教学法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要典型。不是越多越好,注重要精,切合教学目标。围绕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材。问题本身有较强的思考性,最好有一个两难情景,可引起学生深入思考。

(二)展示案例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案例展示以后,还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问题,如讲未成年人保护,我们还可以设置正反两方面的问题。以多种方式如图片、文字材料、音频材料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到有变化。

(三)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归纳,一个案例展示讨论之后,一定把案例体现的观点、规则、规范落到实处,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

反思提炼,向更深层次思考。把自己得出的观点做好笔记。可用多种方式总结,如矫正性总结、纲要信号性总结、强调性总结、激励性总结等

总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案例教学法只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 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的要求,在品德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知识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京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我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 教育 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应、少用。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 发展 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

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步骤与方法

1、精选案例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2、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3、学习理论 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问题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4、讨论案例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 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 教育 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5、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

体行动。

总之,品德课中只要案例选用得恰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一堂死水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呆板地接受教条为主动地探索理论,这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在品德课教学中大力推广。

第三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文化。众多学者都曾提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虽然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大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文化内容多依附于语言教学之中,没有必要,也很难从语言教学中剥离出来。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开设文化专题课了,而过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以“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教师教学的难易度来分析,文化因素小像语言点那样容易讲清楚。其次,从学生接受度来分析,学生而对的是完全小同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异质文化,仅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起来难度相当大,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中高级阶段的文化专题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文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巧妙融介,希望以此来开拓、丰富中高级阶段文化专题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 方法。

二、概念梳理: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众多学者如Lawrence, Lang,Kowalski,Shulman等纷纷著书立

说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f21它除了可以用来传授资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3]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4]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而国内的《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而在教育学中,人们又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敌人的考试方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教材+黑板+粉笔)已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主体,而且也不再拥有惟一的信息话语主导权,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阶段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实践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案例素材,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体味、感悟,进而让学生进行仿真的实践操作。因此有人曾简明地概括案例教学的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与中高级文化课的要求小谋而介。从某种程度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课并小是单纯的输入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师生基于实际情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从这个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要求是相吻介的。

2.从互动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奉献并获得。因此,案例教学提倡“四个自由开放”,即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案例讨阶段,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案例”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非常适介于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文化专题课。因为本课程针对的是处于异文化圈的留学生,文化课的目的并小是简单的单项灌输,而是在与其本国文化的对比讨论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法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讨论氛围,正可以为文化专题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从适用对象来分析

分析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强调在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如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案例小能较好地理解,那么也就无从讨论,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对于初级阶段有所提高,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优势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法主要以讨论为基础,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角色,使之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只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者。

(三)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并进。

五、案例教学法现存的弊病及其发展方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诸多优点。但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彻底贯彻的难点。有下几个方面

在教师中有些人认为案例教学仅仅是以案例为媒介,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将其本质看作是简单的归纳法而不是发现法,自然就不能从案例中发现一般性的假说,更谈不上对假说的实证分析,这样的理念不能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此外,案例教学加重教学者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目前,适用于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限,主持案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和引领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 引领能力,而不是只能喋喋不休向学生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由于案例教学过分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陷人困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事先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沉默寡言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出现完全相反的局面,发言内容过于分散影响其教学的主题。而且,案例教学课堂对班级人数也要有所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讨论。可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人数较多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中等程度以下的学习者不十分适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教学。

综合上述分析,从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史,人们给予的各有侧重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可以确定,该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理性地去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另一方面也要明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如何解决目前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缺乏,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足,考评学生困难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21世纪教育的中心必须由知识的系统积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一定的空间能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必须经过学习者的主动接受,积极反思内化而得。

第四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也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传统的思品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接收器,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要把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整合。所谓整合,也就是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新形式,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品内化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确实提高教学实效。通过对这两年新课程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整合的重要意义首先表现在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了生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亮出你自己》一课时,课的伊始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2004年中国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录像,在这段录像中集纳了各种体育项目。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运动员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动物身上,给予动物更多的关注,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又如在教学《法律是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时,在讲“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特点时,我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播放胡长清受贿案的视频,重点播放胡长清被法院审判这一重点情节,最后展示胡长清被法院宣判为死刑并立即执行这一决定。这一段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对法律的这一重要特征牢记在心。

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道德情感,灌输为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难道这些人生来就是这样糊涂吗?那么他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引起学生思考。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如教学《师生之间》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的事例,表露出自己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录像《烛光里的微笑》,再出示一幅平时老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录像中赵老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联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体会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课件MTV《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老师说什么,想为老师做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了。可谓情到深处,一触继发。

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我在教学《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一课时,发现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懂得自尊与自耻”,而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不足,于是我找来《2004年奥运冠军录》这套光盘,节选下“刘翔勇夺奥运冠军”这一精彩片段。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分钟,但美丽的画面、亲切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自信,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再如我在讲《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时,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调查资料后,我适时播放2003年上半年,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支援抗击“非典”的斗争的影片片断。这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的情感。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品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四、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思品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着我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例如,我在教《直面挫折》一课时,发现大家对挫折及如何面对挫折这一材料并不很熟悉。我就号召同学们去收集资料,增加对材料的了解。自己则找到展现一些人物在挫折面前的事例的视频,让同学们观看。孩子们被一些人物所深深震撼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信服了,也乐于向榜样学习。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活现了榜样形象,强化了正面教育的效应。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因素,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态下,在令人信服的实事中,接受教育,明白道理,对提高思品教学实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品课堂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例如,以往的思品课往往是一只粉笔、一言堂的灌输式,而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孩子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他们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在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应该更多的让孩子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传统的先分析典型事例再导行的固有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例如,我在教学《理解诚信》一课时,首先通过看图、听故事、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明确了诚信的重要性及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的实质。学生们当即展开了大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样的明理过程远比分析课文中的单纯事例更有意义,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和思想,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品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如教学《公共生活中的礼仪、礼貌》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而这不正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将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1、陈庆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2004年

2、丁玉英 《运用多媒体 优化思品课》 2003年

3、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4年

第五篇: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任城区教育科研优质课说课稿

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南张中学 文霞

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说科研课题研究达成的目标】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农村中学而言,由于受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制约,各种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很不理想,很多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生源参差不齐。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必要进行分层次教学。一般网上强调的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分层教学”在数学、化学、英语和物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几乎没有涉及到政治领域。于是通过简单地尝试和参考其他科目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的科研课题研究预计达成以下五个目标:

1、学生通过分层次教学的学习和参与分层次教学相关的系列活动,获得潜能的开发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师生共同参与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将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教与学的方式,确立新的教学行为模式,在实践与反思过程中探索、提高;

3、丰富和完善分层次教学的教育内涵。

4、构建渗透分层次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和实施策略。

5、探讨体现学生主体性、合作性、创新性精神,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多种潜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简言之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分层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说在本节课或本次活动中落实达成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特色与创新】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更好的落实达成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手段: 首先,学生水平的动态分层。

在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根据学生政治学科成绩和作业、学习态度、课堂反应情况,我们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为高中低三层。高层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浓厚、抽象思维能力强、成绩好;低层学生思维混乱、记忆力弱、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成绩又不理想;中间层次学生介于以上二者之间。当然,以上三个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的,要随着教学进程的开展,作不断的调整,以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要在精心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和细致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目标,量身定做,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达标的喜悦。当然,在具体制定达标要求时,要注意认知、情感和技巧相结合,注意与本地、本校、和本班学情相结合。为了让各层次的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教学目标,我们利用学校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设施,设计和组织了有趣的、让学生喜闻乐 见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生动的场景动画、小品表演、故事讲述、即兴演说、生活写真、幽默漫画、提问抢答、时政知识小竞赛等。每次教学活动尽力做到气氛活跃,以趣激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既能激起学生们学思想品德的兴趣,教师又能从中分析评估学生们的进步情况,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的实施。

再次,教学设疑的分层

分层设疑需讲求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使学生有所得,有所思,激发潜能,促进创新。一般情况下,课前复习、新课导入、基本概念和理论都可以整体设疑,带有规律性探索、要求深入理解等内容需分层设疑。在教学中要把面向全体和个别对待的关系调理恰当,使每位同学都有所得。对于低层次学生,提出最基础的问题,一点一点地启发诱导,避免因知识跨度过大而使其无所适从,失去信心;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要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加提高,提出一些需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的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一些较难、较深的问题,启发、锻炼其概括、抽象思维的能力。

下面,我举一个教学实例加以简单说明:如七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关于“民族精神”这一概念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进行如下的分层设疑:

对低层学生的设疑:(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对中层学生的设疑:(1)新时期发扬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

(2)新时代有哪些体现民族精神的事迹、人物? 对高层学生的设疑:(1)现阶段爱国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2)今天,我们应怎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明确什么是民族精神?同时对于中、高层学生来说,他们通过思考、探究,能明确新时期发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中学生怎样为弘扬民族精神做贡献等道理。

第四: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练习不单是使学生再现、巩固、理解、深化所学知识的手段,也是保持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手段,因此,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计除了突出重点、难点之外,特别需要注意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做到从整体着眼,照顾局部。使低者学有所得,中间者有所思考,高者有所创新。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5课《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时,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必做题:

1、调查、了解我们的班级和校园里在近段时间发生的让你感触很深的真善美或假丑恶的行为,并说明它的影响。(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选做题:

1、请同学们搜集颂扬真善美的名言警句,并把它们写出来。

2、2011年10月13日下午,佛山市南海2岁女童小悦悦(化名),几分钟内先后被两辆车辗轧,十几个路人经过却未施援手,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见并将悦悦救起。请利用所学知识评析此起事件。

必做题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要求有能力、有余力的学生尽力完成。这样可以给低层次的学生一个能完成作业的机会,提高他们向上递进的信 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抄作业现象;让中等层次学生拥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和辩证的思考过程,让他们达成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同时让高层次的学生拥有一个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的过程,他们必须在搜查资料、开展探究活动、主动的建构对外部信息解释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才能完成。这样就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使获得成功的学生能再接再厉,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放下包袱,迎头赶上。

当然,在分层次教学中我们还进行了评价分层和复习考试分层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上我们力争达到: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不过,这些目前做的还不够好。

【说参与本课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困惑】

实施分层教学法后,我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信心也增强了,同时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极大地优化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及时捕捉时事政治热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等,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当然在探索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存在一定的困惑,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落实情况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分层教学仍不够到位,目前成效显现的不明显。

2、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但这样一来,会不会引发低层次学生的自卑心理,对自己降低要求,而优秀的学生会不会产生骄傲心理,对基本要求不屑一顾,眼高手低。

3、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虽然为各层次的学生都创造了参与课堂的机会,但一节课难的问题不易太多,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容易受挫,觉得自己缺乏回答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不愿举手回答问题。有时问题设计不合理时会出现不同层次学生乱起哄的现象,怎样达到一种“活而有序”的局面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的层次性

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批改作业时,对低层次和中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批改的格外仔细些,有时需要进行面批,对高层次的学生可让他们探讨一些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但这给老师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面面俱到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感到力不从心。

但是,我认为无论怎么做,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爱心是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灵魂所在!有一颗爱人之心,其他都不在话下!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分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就会让分层次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加以指正。谢谢!

下载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大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西充县凤鸣镇小学 杜圣 内容摘要: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范文)

    府谷县2016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 李慧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中学生逐......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内容摘要:案例教学法已成为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措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还只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课堂教学也由传统的模式逐渐向现代模式转变。一支教鞭一根粉笔和几本资料就上课的老一套模式正与我们渐行渐......

    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作者:孙长顺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

    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到品德课教学中 倡导新理念、教学新思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

    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段建芬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其核心......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共5篇)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