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情测报员
农情测报员
职业概述:21世纪的中国农民已具备更高的科学水平,因为他们有这样的重要帮手。农情测报员是指从事农业田间试验和农情调查、测试、分析的人员,他们为农民朋友的科学耕种提供指导和依据。农情测报员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而出现的职业。他们对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工作内容:进行试验田的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烤种;
进行定期定点和面上的发育期、生长动态、气象灾害及病虫鼠害等农情状况调查,并进行田间工作记载;
进行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基本农田小气候要素观测;
提供农情测报、农业科研与生产管理的基础信息数据
职业要求教育培训: 农学、农业技术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工作经验: 有耐心、对气象灾害及病虫鼠害等农情有一定的了解;对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基本农田小气候要素有所了解; 有一定播种和田间管理经验; 动手能力强,思维敏锐,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善于学以致用,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薪资行情农情测报员薪酬水平依地区不同而存在差距,全国的月薪水平大概在2500元左右
作物种子繁育工:
二、职业编码:5-01-01-0
3三、职业分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 种植业生产人员 >> 大田作物生产人员
四、标准发文:劳社厅发[2003]3号
五、包含工种:作物种子繁育员(*)
六、职业描述:在科技人员指导下,从事农作物种子繁育作业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实施田间种植方案;(2)进行试验地的测量、规划、平整及种子准备等播种前准备工作;
(3)进行播种;(4)进行田间施肥、浇水、防治病虫鼠害、除草、去杂、杂交、授粉等田间管理工作及常用农机用具的使用和维修;(5)进行产比试验的调查、取样、观察、测量记载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6)进行收获、脱粒、晾晒、烤种和种子贮藏;(7)编写试验报告;(8)参与新品种的生成示范和推广。注:职业描述以已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内容为准 农艺工
二、职业编码:5-01-01-0
1三、职业分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 种植业生产人员 >> 大田作物生产人员
四、标准发文:劳社厅发[2007]19号
五、包含工种:农艺工(07-001)粮食作物栽培工(*)棉花栽培工(*)油料作物栽培工(*)糖料作物栽培工(*)麻、烟类作物栽培工(*)
六、职业描述:从事农田耕整、土壤改良、作物栽培、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进行农田的土地耕整、土壤改良;(2)选种、制种、育苗、播种、栽插等;(3)进行施肥、灌溉与排水、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4)对农作物的长势长相、营养、群体、生理保障等进行诊断以及产量预测;(5)对旱、涝、干热风、低温冷害等开展抗灾活动和生产自救;(6)提纯复壮、杂交制种,储藏、保管种子;(7)收获农作物;(8)对收获的农作物及其产品进行脱粒、晾、晒等初加工工和储藏;(9)维护和保养农具。注:职业描述以已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内容为准
本教材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颁布实施的“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写而成。
全书分基础知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部分。除基础知识,每一部分均包含预测预报、综合防治、农药(械)使用和植物检疫等内容。本书除作为农作植物保员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教材外,也可供植保科技工作者参考。
图书目录:
序言
前言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职业道德
第二节 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节 农业昆虫基本知识
第四节 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初级
第二章 预测预报
第一节 大田作物病虫识别
第二节 病虫田间调查
第三章 综合防治
第一节 综合防治原理
第二节 实施综防措施
第四章 农药(械)使用
第一节 准备农药(械)
第二节 配制药液、毒士
第三节 施用农药
第四节 清洗药械
第五节 保管农药(械)
中级
第五章 预测预报
第一节 经济作物病虫识别
第二节 病虫田间调查
第六章 综合防治
第一节 起草综防计划
第二节 实施综防措施
第七章 农药(械)使用:第一节 常温烟雾机的使用第二节 远程宽幅机械喷雾机的使用
第三节 农药中毒及预防
高级:第八章 预测预报第九章 综合防治第十章 农药(械)使用
技师:第十一章 预测预报第十二章 综合防治第十三章 农药(械)使用第十四章 植物检疫
高级技师:第十五章 预测预报第十六章 综合防治第十七章 农药(械)使用第十八章 植物检疫 第十九章 技术培训主要参考文献
农业实验工 封面
本书是在总结多年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纳了近年来农业生产和实验实习的成果编写而成。书中对实验室的安全,用药的安全;作物(包括果树)的生长发育、设施栽培、病中虫害的合理防治、作物的栽培、遗传育种、整形修剪、种子种苗的生产和繁育技术;动物的生长与发育、遗传育种、家禽营养与饲养的相关技术;以及动植物生产的相关试验和技能作了相应的介绍。本教材涉及大田作物、果树、动物生产,以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范围广,内容多,反映了当前农业生产的新成果,新技术。本书共分 11 章。第一章为实验安全管理;第二章为药品保管与使用安全;第三章为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第四章介绍作物生长发育基本理论及栽培学基础;第五章介绍果树栽培基础知识;第六章阐述动物遗传及家禽育种基本知识;第七章阐明家禽营养原理;第八章为动物常规的实验技术;第九章为果树栽培实验;第十章介绍作物实验;第十一章介绍常用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第二篇:农情测报员
农情测报员
【是什么】
农情测报员是指从事农业田间试验和农情调查、测试、分析的人 员。
【做什么】
①进行试验田的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烤种; ②进行定期定点和面上的发育期、生长动态、气象灾害及病虫鼠害等农情状况调查,并进行田间工作记载; ③进行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基本农田小气候要素观测; ④提供农情测报、农业科研与生产管理的基础信息数据。
【怎么样】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将越来越重要。只有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才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举施。
【谁能做】
①能够热爱这个职业,有耐心、最好对气象灾害及病虫鼠害等农情有一定的了解; ②对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基本农田小气候要素有所了解; ③有一定播种和田间管理经验; ④动手能力强,思维敏锐,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善于学以致用,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贴士】
作为合格的农情测报员,除了能做到上述要求外,更应该有良好的专业精神,这是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
第三篇:测报员具体工作
测报员具体工作
一、林业有害生物数据的上报:
1、自3月份开始,每月各区应上报有害生物月报,今年新采用的有害生物数据库系统中所要求填报的基本数据必须从乡镇级开始填报,县级以上的数据只能汇总生成,市级不能手工填写也不能修改。我市常见的有害生物包括以下几种:病害包括松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板栗疫病和枣疯病;虫害包括赤松毛虫、侧柏松毛虫、松阿扁叶蜂、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和红蜘蛛。下面将这几种有害生物的上报时间要求一下:
松树烂皮病的上报次数1年2次,分别为阳历的5月份和9月份;杨树溃疡病的上报次数1年2次,分别为阳历的6月份和8月份;板栗疫病的上报次数1年2次,分别为阳历的6月份和7月份;枣疯病的上报次数1年1次,为阳历的7月份;赤松毛虫的上报次数1年3次,分别为阳历的4月份、8月份和10月份;侧柏松毛虫的上报次数1年3次,分别为阳历的4月份、8月份和10月份;松阿扁叶蜂上报次数1年1次,为阳历的5月份;光肩星天牛和桑天牛的上报次数1年2次,分别为阳历的4月份和10月份;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的上报次数1年4次,分别为阳历的6月份、7月份、8月份和9月份;红蜘蛛的上报次数1年3次,分别 为阳历的5月份、7月份和8月份;美国白蛾情况特殊,关于美国白蛾的虫情上报基本贯穿全年,后面单独强调。
为了将我市的有害生物月报工作搞好,各级测报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调查上报时间上报我市常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可预先设几个点进行抽查,查看具体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各测报点人员在需要上报月份的15号前必须将我市常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报到市站然后由市站将上报的数据统一汇总后上报省站。为了顺利完成报表的上报,各测报点人员一定要弄清楚三个基本概念:
世代(次)发生面积:针对某一病虫害而言,本次调查实际发生面积;发生多少计多少。
发生合计(新发生或新扩散):针对林地而言,本次调查新增加的面积即为“发生合计”。等于“世代(次)发生面积”减去“世代(次)发生面积”中当已发生过的任何(同种、异种)病虫害的面积。小于等于“世代(次)发生面积”。
同病虫新发生:针对某一病虫害而言,指该次调查中该病虫害新增加的面积。等于“世代(次)发生面积”减去当该病虫害已发生过的面积。
2、各测报点测报人员在每一代的有害生物发生上报结束后要提前对下一代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要做出详尽的预测(内容包括有害生物在这个乡镇发生的始见期、高峰期、始末期、发生量多少、发生面积等),在每年有害生物观测结束后,各测报点测报人员要在本有害生物防控结束后进行本辖区的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摸清本辖区的虫口基数,再结合往年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给出一个合理的预测发生情况分析,预测发生情况分析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发生情况。发生地点、受害树种面积、发生面积、危害程度(轻、中、重),及有虫株率(病株率)、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调查时间、虫态。
2、防治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组织领导和技术措施、投入、防治面积、预期防治效果。
3、发展趋势。描述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态势。
二、启动美国白蛾专报
美国白蛾虽然每年月报表上报次数仅为3次,但由于其特殊性,自每年3月7日起,省林业厅要求各地市继续启动美国白蛾专报,为了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及时上报我市的美国白蛾疫情,各测报点测报员必须每天下午4点准时进行观测,并于每天的下午五点前对本观测点的观测数据直接向市林业局报送,除市里规定的这6处重点观测点之外各区及各管委会也务必于每天下午五点前对本辖区其它观测点的观测数据向市林业局报送。美国白蛾日报制度截止至阳历10月底结束,日报制结束后,各测报点每年还应于阳历的12月 份、及2月份各进行一次美国白蛾的越冬基数调查,并将越冬基数调查情况及时上报,上报内容包括:标准地面积、共发现蛹数、死蛹数、活蛹数、死亡率等并分析其死亡原因是否冻害还是寄生。
三: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周报 上报条件:
一、新发生(发现)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面积50公顷以上。(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1种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1.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 2.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3.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4.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5.杨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6.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7.苹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L.8.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9.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Waterhouse)10.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 Takikawa et al.11.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12.蔗扁蛾Opogna sacchari(Bojer)13.枣大球蚧 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14.落叶松枯梢病菌Botryosphaeria laricina(Sawada)Y.Z.Shang 15.杨树花叶病毒Poplar Mosaic Virus 16.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17.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18.冠瘿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and Townsend)Conn 19.草坪草褐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20.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 21.枣实蝇Carpomyia vesuviana Costa)
二、达到当地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突发紧急事件防治预案二级及以上。(市一级启动二级预案的上报)
三、直接危及和影响人身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突发紧急事件。
四、新发生(发现)从国(境)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
报告内容要求:应急突发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扩散的区域和蔓延趋势,包含发生突发事件接壤相邻地市、县市区名称和距离及范围等。同时,填写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表。
第四篇:气象站测报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一样中的不一样 ―― 气象站测报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当杨站长被问及是否有特别值得一提的事迹时,“ 我没有特别要提的事,基层工作的观测员不都一样?”是的,在基层工作的测报员都一样辛苦,一样的默默耕耘,一样的无私奉献。但是,作为杨站长的同事,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样中的不一样。作为**岛气象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杨站长和其他的测报员一样要上业务班。不一样的是他从来没有行使休班做报表及业务主管只上2/3班的权利,二十几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在自己岗位。不一样的还有从观测到编报,从仪器到网络,只要出现问题及出现灾害天气,除了当班员,肯定还有另外一个身影,那就是我们的杨站长。记得有一次我站的仪器多出现故障,所有的观测数据都异常,值班员一个电话就把休假当中的杨站长叫了回来,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杨站长终于排除了故障,使自动站正常的运转。其实他可以不回来的,可以让测报股长维护的,可他是这样回答的:“自动站就像一根牵动我大脑转动的弦,它一出现问题,我就感觉那根弦断了,大脑也就不能正常运转,干什么事都觉得没劲。所以,我必需让自动站正常工作,那样我才能正常。” **岛地处北部湾海面上,最主要的灾害天气有雷雨大风等,其中大风尤为突出,每年都会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出现大风暴雨天气现象。每到这种天气,杨站长总是坚守在值班室,有时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第五篇:情系三农
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经与管理学院2010级4班 行政管理专业
小组成员:张英 沈玲玲 王威力 朱国超 张玉 王元捷 阿种达石 邵茂勋 辜丽玲 郑彩美 黄丹
张茜 姜攀 指导老师:贺玲
摘要:
早在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就显示,我国农民工正在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当前,农民工问题与我国解决城乡结构性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密切相关。而农民工问题,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 社会保障 教育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截至2011年2月,我国的农民工总数已达到2.4亿之多,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但同时,他们也在忍受着这个社会不公平的对待,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频频出现农民工讨薪难、就医难、出行难、农民工子弟入学难的尴尬局面,员工跳楼案件更是多次出现。在很多地方,农民工的诸多权益与城镇职工还存在不平等的方面,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发人深思。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2011年10月20日-2011年11月20日,我组共13名成员在思政课贺玲老师的指导下,对内江市区及周边乡镇的农民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主要了解了农民工的工资、社保、住房、教育等现状,发现当前我国农民工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结合政府已采取的相关措施,我们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生存现状 1.工资水平低
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2.工资拖欠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几百万名劳动者遭遇工资拖欠问题,拖欠总额上千亿,尤其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最为突出。2004年,国务院部署有关部委联手掀起建筑领域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的高潮,共追回被拖欠工资331亿元。尽管如此,拖欠行为还是屡禁不止。随着《劳动合同法》个《实施条例》的出台,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劳动关系的管制的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但依然是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最普遍且最严重的问题。
2.社会保障状况
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衍生了中国特色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一套保障体系,农村居民一套保障体系,而对农村的保障力度明显低于城镇的保障力度。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农民工这一群体徘徊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时,国家没有相应的保障体系。国家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和法律上的缺失开始凸现出来。
3.住房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 城郊之间。为省钱,图方便,喝生水,私拉电线,板房明火烧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隐患,除了电灯,电风扇,电磁炉,电水壶,充电器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而且乱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用电器明火烧菜也让我们心惊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结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当问起为何不去集体食堂或外面的餐馆时,他们表示:当然愿意。只是外面太贵,长期下来消耗不起,只能自己“开火”,更方便,节省些。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近40%的农民工长期在工
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二、教育现状 1.学历低技能差
在农民工进城求职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中,有48.9%的农民工表示是“缺乏职业技能”,有42.5%的农民工表示是“学历低”,两项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这意味着农民工自身文化与技能素质比较差是影响其进城就业的最主要障碍。
缺技能和学历低成为农民工求职的两大软肋。目前全市349.1万名外来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只占28.69%。也就是说,七成以上的外来工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在全市外来劳动力中,拥有初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只占30.64%,其中高级工及以上技工仅占2%。而从目前情况看,近七成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有要求,六成以上的单位要求求职者具有技术等级。
2.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23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0%还多,另外许多孩子上学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三、社会现状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四、农民工生活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千差万别,但主要是来自经济方面,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来源。进城后虽然过着城市生活,但他们的生活习性,政治待遇,生活条件,社会保障等还没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和解决,与城镇居民仍有相当大的差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建国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在城乡关系上采取的是“一国两策”,即对城市和城市居民是一套政策,对农村和农民是另外一套政策。“一国两策”实际上没有体现国民待遇的理念,在保障基本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赋予了社会群体严格的身份归属,致使农民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之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城乡个别政策作了一些调整,给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和空间,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一国两策”的局面。农民工的出现,直接冲击了这个制度的合理性,使传统的制度安排和管理过程的弊端进一步显现,导致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并引发政府和社会共同探索破解二元结构的答案。
(二)客观原因
1、偏见等错误观念的存在。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是普遍存在的,“农村人”与“城市人”不只是地理学上的意义,更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城里有些人在自我优越感的驱使下,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那些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民工。有些人在内心深处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与人格的差异联系在了一起,视农民工为“二等公民”。此外,其他一些错误观念的流行,更使农民工的处境雪上加霜。如“民工抢了城里人饭碗”、“民工潮是盲目无序的”等社会流行语,在贬抑农民工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农民工与城市人的隔阂。
2、政策性、制度性歧视的存在。观念上偏见,必然导致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工资待遇、用工规范等方面的制度缺失或滞后。
在农民工所遭受的各种歧视中,就业岗位和劳动报酬的歧视,是最具实质性的。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但农民工目前仍面对着三个方面的歧视:雇佣歧视,工资歧视,政治歧视。这些歧视的存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就业机会不平等和工资待遇不平等。农民工一月的微薄收入,不可能完成劳动力再生产、承担不了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而且还随时承受着被拖欠工资的心理压力。在对“城市工”和“农民工”实行分别工资待遇的同时,农民工的岗位不稳定,随时还面临被解雇的危险。
对农民工而言,户籍制度、教育制度、保障制度、人事制度、医疗制度、传统的城市管理制度等,仍然只承认和保护稳定的居民。农民工在城市中,“安家”与“立业”这一矛盾依然存在。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也让农民工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如:能否减免农民工自谋职业中的各种税费,怎样打破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属地原则,农民工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近几年来,为确保统筹城乡发展的顺利推进,重庆市委、市政府,渝北区委、区政府,集中精力与财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平等就业和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法规不完善,又仍然面临资金困境。
目前,农民工的最大资源是劳动力,配置劳动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靠农民工自己的组织。只有民间组织把劳动力资源配置起来,与其他资源相结合,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最大化。此外,因为一些政策不到位,对农民工吸引力还不够,致使农民工不愿进城登记办证,身份转变不能顺利完成,从而使服务管理无从到位。
更为严重的是,法律制度是农民工用不起的奢侈品。改革开放以来,加快了法制进程,立法工作成效较为显著,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在法律法规的落实、执行与监督上还很不够。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人们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律需求与法律满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以至于有些问题还不能通过法律渠道得以解决,出现到上级部门或进京上访的群众连续不断的态势,其中包括了不少的农民工。一个农民工一年可支配的收入连养家糊口都困难,怎么打得起官司?怎么请得起律师和法官?弱势群体是用不起法律这个奢侈品的。调查中不少农民工反映,由于有些政策的不透明,他们的命运掌握在部分人手中,有的出了工伤事故得不到及时救治和妥善处理,用人单位故意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他们办理社会保险,加班不给加班工资,甚至拖欠工资等。明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怕被炒鱿鱼,请律师打官司更耗钱耗时,农民工难以理直气壮地依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用不起法律的时候,法就是一些麻木不仁者用来鱼肉弱势群体的工具了。不打官司又没有其他
方式救助,一般的情况就只有忍气吞声;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们则采取过激的行为,或群体上访或阻碍交通或干扰正常的办公秩序。
在调查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当前的农民工中,有两个值得引起足够警惕的发展趋势:一是社会最底层的民众不得不违法来降低自己的生存成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农民工的仇富心态在加剧。
3、“产业壁垒”和“知识壁垒”。城市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因此,发展新兴高科技产业并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是城市当前的主要任务。农民工在向城市进军的过程中,除了遭遇原有体制的阻碍,又遇到了新的壁垒,即“产业壁垒”和“知识壁垒”。城市中的各种产业面临升级换代,主要需要的是高学历、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而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并且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从而在向上流动中面临着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
4、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的矛盾,使得用工单位长期以来认为农民工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农民工根本没有与用工单位讨价还价的筹码,只能任人摆布。在此背景下,用工单位就无视相关的劳动法规,不与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并且随意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等等,加重了农民工的弱势地位。
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存在,所以长期以来,面对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我们总是过多指责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不适应城市社会,不适应市场经济等等,大多是歧视性的语言。很长时期,我们在谈就业、失业问题时,大多只谈城市居民,农民工则不在这个话题里。直到今天,我们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还是主要保护城里的职工,失业保障与农民工没有关系。
(三)主观原因
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与农民工自身的局限性直接相关。对于农民工来说,要融入城市生活,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障碍,就是自身素质不高。大多农民工的文化技能水平较差,没有接受岗前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所从事的职业大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个别的还有违法犯罪现象,成为破坏城市形象的不安全因素。第一代进城务工农民,基本上只停留在能够养家糊口的水平上,他们的终极目的,仅仅只是挣点钱回乡。而现在的农民工的终极目标是能够融入城市生活,最终成为城市的一员。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明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小农意识的农村情结让农民工难以完全认同城市生活规则和方式,而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更使
得农民工对处于技术进步中的城市感到手足无措。与此同时,为了寻找心灵慰藉,农民工又自设了社会交往圈,寻找同质文化,寻找“都市里的老乡”。由此也更进一步扩大了与城市居民的距离。
五、农民工给社会带爱的巨大考验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我们在内江市的调查过程中强烈感觉到: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由于农民大多数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地区,他们不懂国家现行交通法规,更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如: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乱闯红绿灯,车辆乱停乱放,行人跨越栏杆的事时有发生,结果农民工常常成为生活中受害的对象。
六、社会针对农民工问题虽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七、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期盼
调查表明,挣钱并非是农民工惟一的希望。除了金钱目标外,他们也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理解。金钱、知识、技能是当前农民工最缺乏并最想得到的财富。农民进城务工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民工自身既增加了收入,又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从农村到城市,外出务工农民开始更新观念,转变生活方式。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农民工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还有少部分务工农民在城里买房置业,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思想观念也有明显改变。对此,他们对政府切实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条件提出了如下一些希望:
一是政府出资建立廉租房片区,便于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二是规范行业的用工及工资制度。三是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维权机构。四是加大力度切实解决伤残医疗、失业养老保险问题。五是投入资金,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术培训。六是严厉打击非法侵犯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七是在全社会开展尊重人格,尊重劳动的和谐社会教育活动。
八、思考建议
随着我国保障农民工政策的施行与完善,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更多的农民将会有序地转化为城镇居民。只有不断跟进机制设计和制度创新,通过改善大环境,有效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把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口,为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我们认为,要从机制体制上的一系列创新,才能保障农民工放心进城,安心
工作和生活。为此,我们建议,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大力营造关爱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
深入学习和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在全社会掀起“我为农民工办好事办实事”活动,教育我们的干部和市民,懂得农民工的人格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必须得到尊重。新闻媒体对侵害农民工的人和事,要及时暴光。建议开展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社会讨论,真正树立起农民工与城市共生共荣的观念。同时,针对农民工的现状,建议由共青团、妇联、在校大学生、工会和司法界的自愿者,组成专门的法律咨询机构,义务为农民工的利益鼓与呼!
当前,我们的宣传教育,要强化社会认同感。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从社会基础层面,需要解决好“三个认同”:一是市民对农民工和农村的认同,包括城市愿意提供农民工共同享有增长的财富机会和平台,愿意提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技术、资金和文化帮助。二是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不再有被歧视的感觉,对城市拥有基本的归属感,并且确信自己能够在城市获得发展的机会,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在内心愿意为渝北的城市发展发挥作用。三是社会对制度安排的认同,即拥护和支持协调社会利益,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和制度,并积极参与其间,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样一种认同的形成,可以从根本上克服基于身份归属而产生的冲突与危机,降低社会不和谐因素。
(二)建立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评估体系
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我们调查时设计了21个备选项。统计结果看见,排在前5位的选项分别是:为改变家庭生活境况137人,农村太苦、不愿在家苦熬131人,有一技之长、能在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57人,没有农业生产技术、做不成农活48人,为子女筹集学费的46人。其它选项依次为:家乡人多地少、收入太差41人,为提高生活质量39人,农村挣不到钱、城里挣钱机会多38人,为改变命运改变农民身份35人,羡慕城里人生活27人,为丈夫或妻子筹集医疗费23人,为父母筹集医疗费17,找点钱还债14人,找点钱回家修房子11人,为弟弟妹妹筹集学费11人,找点钱回家娶老婆8人,学到本领后回乡更好地建设家乡4人,愿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3人,逃婚、不愿在农村成家立业2人,不愿在农村找婆家1人。
上述数据,一方面表明,农民进城务工的初衷是由家庭的自然经济现状和农村落后的生态生存状态决定的,另一方面也看出,农民工进城务工比较理智,并没有把城市看成是满地的黄金和改变命运的唯一所在。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进城,其根本动因还
是为了彻底改变自身命运。如果在城市和农村做一个选择的话,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自愿主动地重返乡间田园。政府一方面应该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力度,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够适应城市生活;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工为统筹城乡、建立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此,我们建议,建立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评估体系,以此为平台,针对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分步骤,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务工难、子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维权难等突出问题。
(三)创新农民工的政策机制
农民工问题的存在并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与现行的城乡分割体制紧密相联。破解农民工问题,必须创新机制,消除制度性障碍。
1、改革和创新工作制度
充分运用现有的政策和制度,结合渝北区的实际,改革和创新工作制度,一切有利于农民工的政策和制度我们要坚持,一切有损于农民工的政策和制度要坚决废除。
首先,取消歧视农民工的一些不合理政策。按2001年11月,国家计委、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外出或者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通知》精神,要求各部门取消一系列附加在农民工身上的不合理收费;对农民工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
其次,落实好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相关政策。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1号),提出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等。
再次,统筹政策和制度安排。系统研究农民工的利益保障和发展问题,2006年3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对农民工的待遇、教育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第四,组建渝北区农民工维权工作委员会。为了新机制的有效运转,克服农民工维权组织分散,农民工维权难的问题,建议成立专门的农民工维权工作委员会(简称农维会),专司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区的农民工工作。
2、完善农民工利益维护和实现的机制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平等拥有社会权利,保障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首先,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降低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政策门槛,变严格的城镇准入控制为可以衡量的多元准入指标。通过市场推动与政府推动的有机结合,解决部分农民工希望入住城市的问题,指导农民有序流入城市和集镇。
其次,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就业、社会福利和保障等各项利益。通过改变社会福利和社会补偿机制,克服户籍制度的弊端,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福利问题纳入输入地管理。
3、扩大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覆盖面
近年来,渝北区在改善农民工卫生条件和居住条件上做了大量工作,不再强调儿童接种疫苗必须持有本地户口等。但农民工在城市的长久居住,更要求政府在协调利益、配给资源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在政策选择上将农民工问题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维护统筹考虑,确保农民工共享发展的成果。其中,特别需要根据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特点,突破社保的地域限制,合理调整现有的社保体系,包括提供农民工生存必须的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等。
4、探索农村土地新政策
目前,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已经进一步降低,但在农村都有承包地。为此,在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的同时,必须解决好农民工的农村土地问题,防止大量土地撂荒。一方面,要依法保护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有序流转,从而使在家农民有基本的土地保障,让进城农民工能够放心的离开土地。
(四)完善农民工培训教育体系
教育培训是农民工及其子女技能习得和素质培养的基础。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发展,提供农民工及其子女完备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一项事关国家未来的事业。、确保农民工子女全面接受义务教育
农民工子女接受完备的义务教育,是城市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转型社会的实际,科学制定教育政策,全面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教育,确保农民工子女与城乡儿童一道,共同接受完备的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
2、强化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工的劳务技能,实现农民工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为此,劳动力输出地和用工单位要加大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务技能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发挥政府、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农民工培训中的作用,我国已经制定的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得到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基本素质,增强农民工的主体意识,激发自我发展能力,在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展示自身价值,融入城市群体。
(五)加大农民工廉租房工程建设力度
目前,渝北区的相当部分农民工在农家乐打工和居住,工作和生活条件简陋。渝北区有近50%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不容乐观,居住在出租屋或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地方狭窄拥挤,室内肮脏零乱,除了被褥衣物,几无他物。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城区的拓展,繁华路段的一般房屋租金在一路攀升,再加上水、电、气费等负担,导致居住成本逐年增加,现在农民工大多选择居住在城乡接合部,几个人或几家人合伙居住在一起,生活空间狭小,周边环境差,交通不便利,安全没保证。顺应农民工的强烈愿望,建议政府加大廉租房工程实施力度,逐步解决农民工居无定所的困难。
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对他们近一步培训,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才能更好地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