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十七大召开、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展开及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新形势下,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使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有新的突破,寻找与发现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近期我县组织人员进行了残疾人生活就业情况调查摸底,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梳理出了“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并根据“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及残疾人事业主体活动的逻辑总结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为今后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一)xx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各类持证残疾人1794人,平均每5户中就有一个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其中视力残疾321人,占我县残疾人总数18%;听力残疾160人,占9 %;言语残疾71人,占4 %;智力残疾102人,占6 %;肢体残疾1076人,占60 %;精神残疾55人,占3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属一级重度残疾人占全部残疾人的20 %;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属二级残疾的占26%;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就业的,属三、四级或聋哑残疾的占54 %。
(二)xx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目前,全县残联拥有13名专职工作人员,分管康复科、教就科及办公室事务,各尽其职。对我县残疾人职业专业化、康复培训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县残联下分设14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办公设施,配有专职理事长、干事,17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共同协调工作。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今年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县加大了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开展了“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残疾人救助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县完成手术 余例,手术脱盲率100%,脱残率98%,基本实现无障碍县的目标要求;实施“助听工程”免费为 名聋儿进行听力检测、耳膜制作、配发数字式助听器;实施“助行工程”,2008年助残日期间,县残联组织将100多辆轮椅、手摇三轮车直接送到贫困残疾人手中;实施“安居工程”,县残联本着“穷中选穷”的原则,确定对14乡镇的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实施改造;实施“医保工程”,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村残疾人就医难的困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创业以及残疾人劳务输出等就业渠道,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
按照市残联的工作安排,开展了残疾人就业生活状况和0—6岁各类残疾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县残疾人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情况,扎扎实实的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经过3个月认真细致地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各项数据汇总、分类、存档、分析,为今后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残疾人自身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处于劣势,残疾人与正常人的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残疾人在康复、就医、生活等方面需要救助人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与扶残助残的形式单
一、救助资金不足之间形成很大矛盾,造成残疾人奔康步伐较慢。2008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中央开展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强调人权、人民的利益,残联的工作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服务,同时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残联工作应该注重实践调研,了解基层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情况,分析残疾人需求,发现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寻找新环境、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十七大的三民政策应辐射到农村的残疾人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应该得到特殊照顾和重视。可以说,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任重道远。经过调研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概括为“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
(一)残疾人工作人员扶助意识、理论水平仍然薄弱,需要加强思想学习。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作为指导,人道主义理论、以人为本、增能理论、正常化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内涵,我们应该注重学习与积累,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发展理论抽象思维能力。
(二)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发展职业化道路。近些年来,民政部、计生委、共青团等部门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残疾人专职委员不论是工作层面和范畴,还是服务内涵和属性,都属于社会工作者范畴,我县应该积极自省自身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专业的指导,专业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的工作人员很明显知识水平不够,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三)残疾人工作人员反思能力仍然很弱,需要提高救助工程中建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近些年,我县开展了一系列的残疾人救助工程,只有认真反思工程项目的程序、环节、理念支持等才能锻炼出建立工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而我们的工作人员恰恰缺乏这种思考,工作盲目,思维系统混乱不能很好的为残疾人群体服务。
(四)残疾人服务文体宣传工作仍然不到位,需要加大力度开拓多元化宣传手段。我县开展了很多残疾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较高的知晓率,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解,项目开始工程及结束阶段宣传不到位,不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宣传职责不明确,在宣传工作上往往忽视其重要性,且宣传工作比较琐碎,需要耐心与细心。因此责任明确非常重要。
(五)残疾人事业资金仍然不足,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尽管残联征收社会保障金,残联的工作项目多,服务范围广,办公设施及康复设施都需要很多资金,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开拓多重资金渠道是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资金充足了,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指标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
(六)农村残疾人生活仍然困难,需要提高基层工作水平。从上述调查表格中,我们发现农村残疾人工作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农村残疾人户数、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农村纳入低保的范围明显处于劣势。辖区内残疾人总人数共计1790人,纳入低保残疾人总人数只有900人,还有相当大比例的残疾人没有得到保障。农村与城市享受低保的金额也有很大差距。城市每人每月可得到276元的救助,而农村每人一月只有166元的救助。农村未就业的绝对人数也很大。这些充分表明,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需要迫切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
三、打动我县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残疾人事业发展包涵三大相互联系的主体:残疾人工作人员、残疾人服务活动及残疾人群体。上面总结的“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也是围绕这三大主体展开的调查思考,从中可以看出,残疾人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思想意识、专业化程度及反思能力;残疾人文体宣传服务、资金投入服务;以及各类残疾人群体生活就业状况都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此,下面继续围绕这三大主体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有所帮助。六项建议可以根据三大主体分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
(一)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思想理论水平学习工作,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以人道主义、正常化及增能等理论为基础才能做好工作,残疾人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正常化的生存环境、生活及工作能力上的增强以及人道主义关怀,残联工作更应该保障他们缺失的权利,残疾人工作者应该有这个觉悟与意识帮助残疾人补偿他们应有的权利,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是社会对残疾人缺陷负有的责任,应该具有使残疾人群体恢复的功能,使其融入与适应社会生活。经常性开展理论思想学习培训班,提高工作者的思想觉悟与理论思维能力。
(二)抓好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培养大批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2008年6月全国第一次组织了社会工作师专业考试,对于残疾人事业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学方法。基层残疾人队伍特别是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作为社会工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目前,王思斌教授把中国社会工作分为三类,即中国社会中所说的普通社会工作,由政府部门承担、服务于困难人群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和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进行的社会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属于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而当前这种社会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残障康复”服务机构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属于《规定》适用范围。很多地方残联已经开展了有益的探索,xx市残联建立了称之为“量体裁衣”的完整工作机制,培养一批专业化服务队伍。xx市出台了《xx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办法》,明确社区残疾人工作社会化。通过公开考试,175名残疾人成为xx市第一批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走上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职业化岗位。根据社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县的残联工作应该考虑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学习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展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三)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的反思能力训练,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工作。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系统思考,全面部署,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反思能力,做好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同时注意环节的连接与程序的连续性,做好档案管理,积极开展工程讨论与思考活动,不断锻炼他们的反思、思考能力。
(四)加大宣传文体工作力度,扩大残联工作透明度。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感召全县人民奋发图强、创业致富、奉献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荐本地区、本单位有关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优秀新闻作品参加评选。继续积极开办残疾人专题栏目,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进行多角度、大规模宣传。进一步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的培养,适应新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规则,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我县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加强对残疾人特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组织选拔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利用网站倾听残疾人心声,及时了解残疾人困苦,回答残疾人提出的疑问,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搞好宣传措施,1、及时宣传与实施项目紧密结合。把握好残疾人实施项目的进程,制作具体规划,做好宣传文体工作。
2、发展多样化宣传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宣传残疾人服务项目,发挥宣传画、宣传单、知识手册、宣传栏、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宣传手段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3、设立专人宣传服务,明确责任。实行宣传问责制,设立专人负责,同时做好协调工作。
(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扩大残疾人福利服务覆盖面。残联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县残疾人工作众多项目与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流通运转,物质投入是必要的,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是我县残联的重要工作,残疾人工作者应该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想法设法达成残疾人群体的愿望,真诚为他们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红十字会、慈善协会慈善团体要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做好社会捐赠,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六)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搞好农村残疾人服务。中央、省市已经相继制定了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们残联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把农村残疾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做好农村调查工作,认真汇总信息,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寻找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与体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残疾人群体看做特殊群体,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教育、就业权利,发挥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总之,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及时的调研与分析是必要的,全面贯彻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重视民生工程的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查与分析,及时总结梳理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不断反思,构建符合十七大精神、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为以后的残疾人工作指明方向,残疾人事业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全面落实“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篇: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安宁区残疾人相关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残联的文件要求,我区残联再次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及《甘肃省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并深入基层,全面了解了我区残疾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残疾人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生活状况
安宁区残疾人的生活水平较低,低收入残疾人达1114人,占残疾总人数的40.5%。整体来看,残疾人普遍收入偏低,在07年的调查中也反映出残疾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普遍感到不满意,认为很难满足自身生活需要。
在残疾人的收入来源中,和健全人相同的是工资、奖金等劳动收入占到了主体地位,而政府补助部分则相当稀少,许多人没有固定收入,靠亲友资助生活。残疾人在遇到困难时,65.9%的人选择自行解决,23%的人选择求救亲友,只有11.1%的人选择向残联等机构要求帮助,这充分显示了现时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要。
据了解,近七成的残疾人很少或不愿出门,还有一少部分残疾人对于周边环境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特别是对于盲人来说,盲道是他们最需要的助残设
施,但事实上盲道经常被占用,甚至有些盲道本身设计就不合理,两段盲道之间会有下水道、电线杆等障碍物,对盲人的人身安全是个严重的威胁。
在对残疾人的特殊照顾问题上,14.3%表示自己出门时能经常得到特殊照顾,而有近一半的人表示没有得到照顾过。就整体而言,残疾人因其特殊的身体原因,神经较敏感,对于周围健全人对其的特殊照顾,近半数的人是很乐于接受的,而另有35%的人在感谢之余,仍表示不愿接受过多地照顾,而调查中不愿接受帮助的残疾人也有将近十分之一,另有13.5%的人表示无所谓。总体来说,残疾人对于社会和他人的照顾和帮助是持积极态度的。
(二)教育培训状况
大专或本科以上等高学历残疾人只有几十人,占总数的0.7%,上大专以上的只有0.2%,而大部分残疾人的学历偏低,只有小学、初中学历,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残疾人比例也很少,大约占总数的9%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残疾人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与他们的身体条件、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关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接受过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残疾人只有300名左右,而大部分残疾人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而这些培训的主办机构多为政府和残联等部门。在接受过培训的人中,认为培训的实际效果是使自己更胜任现在的工作的人数达到46.8%,而接受培训是为了重新上岗的人数为38.9%,另有14.3%的人参加培训是为了便于找到更好的工作。由此看出,培训对他们的积极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问题是这些培训多数是短期和非系统的,很难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三)劳动就业状况
我区大部分残疾人没有固定工作,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是由亲戚朋友介绍或各级残联、劳动保障、妇联等政府部门解决。在已经就业的残疾人中,我们发现工资低、待遇差、权益得不到保障等情况比较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残疾人就业状况的严峻性。
有许多残疾人不得不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劳动,这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虽有福利企业为职工兴建集体宿舍,但能进这类企业的人数少之又少。身体缺陷、智力障碍、文化水平、职业技能,这些都成了他们在谋生道路上的拦路虎,残疾人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在社保方面,少数人拥有医疗、养老、失业这三类保险,更多的是没有任何保险或只有一到两种,这种情况给本来就缺乏生存安全的残疾人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四)法律维权状况
我区残疾人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主要依靠上访和打官司两种途径来解决问题。通过上访维权的案件,在区残联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大部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都会得到保
护;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案件,残疾人由于受到经济、法律意识、教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我区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区于2001年出台了《兰州市安宁区扶助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并在今年来都得以贯彻落实。同时,我区又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使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实惠。2006年,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贯彻意见的通知》,2007年,区委出台了《关于帮扶残困群众缩小残健差距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性文件的出台,都极大的促进了残疾人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方面的问题。但在我区贯彻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有些优惠政策受到地域限制;二是有些优惠政策可操作性不强;三是有些优惠政策牵扯部门较多,在落实过程中会有困难。
三、对《甘肃省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省的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我区认为应该在优惠政策的深度和宽度上都应加大。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应享受的更多更好的优惠待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和谐社会发展理念。
现就《甘肃省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第二条规定,我区认为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不应受到户籍限制,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很多残疾人由于生活、工作需要,长期在异地居住,如果有户籍限制,就会影响他享受优惠政策,这对残疾人本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针对第三条规定,我区认为残疾人的低保金额应高于健全人的20%-30%。
针对第七条规定,我区认为在残疾人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时,应享受更好的优惠政策,各地应实行对考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给予特殊补助。
针对第九条规定,我区从事个体的残疾人反映,工商部门在执行此项规定时,没有统一标准。
针对第十一条规定,我区认为应改为医院减免20%的床位费、护理费和30%的手术费。
针对第三条规定,我区认为应扩大残疾人范围,盲人和一级残疾人往往是重度残疾人,他们不经常出门,此项优惠政策并没有很好享受,而二、三、四级中、轻度残疾人经常外出,却不能享受此项优惠政策,所以不应在级别上有所限制。
第三篇: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10
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零陵区残联在上级残联的指导下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 ”的职能,抢抓机遇、注重实效,全面落实残疾人各项政策,使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一)xxxx区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区各类持证残疾人xxx万人,占总人口xxx%,平均每xx户中就有一个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其中视力残疾人xxx人,占残疾人的15.96%;听力残疾人xxxx人,占残疾人的23.36%;言语残疾人xxx人,占残疾人的1.32%;智力残疾人xxx人,占残疾人的6.96%;肢体残疾人xxxx人,占残疾人的31.44%;精神残疾人xxx人,占残疾人的6.62%;多重残疾人xxx人,占残疾人的14.34%。到目前为止办理第二代各类残疾人证xxx人,根据办证统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一级重度残疾人xxx人,占全部残疾人的xxx%;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二级残疾人xxx人,占xxx%;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就业的,属三、四级或聋哑残疾的占39.7 %。
(二)全区“十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全区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法规政策,依靠政府,动员社会,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夯实工作基础,改善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全面完成了 “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残疾人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投资288万元新建一座面积2296平方米综合服务楼。先后争取省 市残联事业资金330万元建好残疾人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家长培训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盲人按摩服务中心、社区残疾人文体活动康复室,全面提高我区残疾人服务水平。基层服务体系得到提升。目前,我区残联拥有31名专职工作人员,分管康复股、宣传文体股、维权信访股、党建室及办公室,下设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各尽其职。区残联下分设16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办公设施,配有专职理事长、干事,50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共同协调工作。区、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区政府出台了《xx区实施湖南省残疾人扶助办法》,出台《xx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全区困难残疾人基本解决了低保,为农村“三无”残疾人落实了“五保”供养,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投入资金36.23万元为全区xxx名重度残疾人员代缴社会养老保险;投入150万元为xxx名农村重度残疾人缴纳医疗保险。为全区xxx名重度残疾人落实护理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xxx万元;残疾人康复服务取得重要进步,服务全区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建成,残疾人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在我区落户。全区共投入康复经费xx多万元,完成各项康复任务11.14万例(件),帮助7.5万名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2012年--2015完成了130名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顺利实施。扶残助学体系基本形成。全区盲、聋、弱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规定对考入高中、大学的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给予一次性学费补贴,补贴资金16.15万元; 757名残疾人得到中、短期职业技术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大对接受义务教育的贫困家庭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的扶助,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残疾人就业稳步推进。全区安排xxx名残疾人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xxx万元;先后免 费开办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学员834人;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和农技下乡服务,组织培训2816人,对19家福利企业的544名残疾人职工进行“自强不息,敬业爱岗”教育和岗前培训33次。有xxx户残疾人家庭得到结对帮扶,扶助发展种养业1390人,发展家庭手工业、加工业671户,培植建立自强扶贫基地36个,辐射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373名。维权信访跃上新层次。我区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建立完善《区残联信访工作制度》,将信访工作列入区残联机关工作人员目标责任管理,设立残疾人维权信访股,落实4名工作人员,规范办访程序,做好接待工作。五年来,累计接待信访1467人次,信访件62份,办结率达98%;发挥省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的作用,配合司法部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80件;实行为残疾人办访全程代理制。有力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残疾人的根本利益。社会助残良好氛围不断形成。以“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发展中的零陵区残疾人事业,宣传优秀残疾人自强模范的感人事迹和扶残助残的先进事例。在“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聋人节”、“盲人节”等节日期间,区残联积极组织开展为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助听器、拐杖、盲杖等残疾人用具,走访困难残疾人,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和助残扶弱的良好风尚,发出文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日捐”活动,五年共幕集资210万元,大力营造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环境。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得到改善,服务水平有了上升;残疾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幸福指数有了提高,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残疾人自身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处于劣势,残疾人与 正常人的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残疾人在康复、就医、生活等方面需要救助人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与扶残助残的形式单
一、救助资金不足之间形成很大矛盾,造成残疾人奔小康步伐较慢。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区残联紧紧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为残疾这个人群体服务,同时了解基层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情况,分析残疾人需求,发现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寻找新环境、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十八大精神,努力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可以说,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任重道远。经过调研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发展职业化道路。近些年来,民政部、计生委、共青团等部门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残疾人专职委员不论是工作层面和范畴,还是服务内涵和属性,都属于社会工作者范畴,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专业的指导,专业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的工作人员很明显知识水平不够,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二)残疾人服务文体宣传工作仍然不到位,需要加大力度开拓多元化宣传手段。我区开展了很多残疾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较高的知晓率,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解,项目开始工程及结束阶段宣传不到位,不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宣传职责不明确,在宣传工作上往往忽视其重要性,且宣传工作比较琐碎,需要耐心与细心。因此责任明确非常重要。
(三)残疾人事业资金仍然不足,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尽管残联征收社会保障金,残联的工作项目多,服务范围广,残疾人康复及康复设施、就业培训、扶贫助学都需要很多资金,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开拓多重资金渠道是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资金充足了,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指标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
(四)农村残疾人生活仍然困难,需要提高基层工作水平。我们发现农村残疾人工作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农村残疾人户数、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农村纳入低保的范围明显处于劣势。近年来,为落实好贫困残疾人生活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惠及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一、二级)有了基本生活保障,但仍有部分贫困残疾人得不到生活保障,由于身体致残,文化程度低,有的根本无生活能力,无法参与就业,主要是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肢体残疾人和多重残疾人(两种以上残疾),一户多残的,这部分人虽然残疾评定等级较低(三、四级),但都无生活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再就是农村与城市享受低保的金额也有很大差距。城市每人每月可得到140-350元的救助,而农村每人一月只有90-140元的救助。农村未就业的绝对人数也很大。这些充分表明,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需要迫切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
(五)残疾人组织建设仍然不够完善,需要增加编制和投入经费。基层残疾人组织仍然存在着体系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织保证。加强基层疾人组织建设,不断改进和提高残疾 人组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残疾人的问题和困难解决在基层,使残疾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目前我区残联行政纺3个,下属事业单位2个,事业编6个,单位在职干部职工31 人,严重缺编。乡镇残联配备了残联理事长,但还有部分由民政办主任兼职,村、社区专职委员也进行选聘,但经费严重不足,无待遇,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关于我区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残疾人事业发展包涵三大相互联系的主体:残疾人工作人员、残疾人服务活动及残疾人群体。为此,下面继续围绕几个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抓好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培养大批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基层残疾人队伍特别是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作为社会工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目前,由政府部门承担、服务于困难人群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和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进行的社会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属于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而当前这种社会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社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区的残联工作应该考虑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学习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展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二)加大宣传文体工作力度,扩大残联工作透明度。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 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感召全区人民奋发图强、创业致富、奉献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荐本地区、本单位有关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优秀新闻作品参加评选。继续积极开办残疾人专题栏目,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进行多角度、大规模宣传。进一步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的培养,适应新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规则,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我区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加强对残疾人特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组织选拔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利用网站倾听残疾人心声,及时了解残疾人困苦,回答残疾人提出的疑问,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搞好宣传措施,1、及时宣传与实施项目紧密结合。把握好残疾人实施项目的进程,制作具体规划,做好宣传文体工作。
2、发展多样化宣传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宣传残疾人服务项目,发挥宣传画、宣传单、知识手册、宣传栏、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宣传手段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3、设立专人宣传服务,明确责任。实行宣传问责制,设立专人负责,同时做好协调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扩大残疾人福利服务覆盖面。残联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区残疾人工作众多项目与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流通运转,物质投入是必要的,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是我区残联的重要工作,残疾人工作者应该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想法设法达成残疾人群体的愿望,真 诚为他们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在全区组织 开展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做好社会捐赠,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三)落实xxxx文件精神,结合“精准扶贫活动”,搞好农村残疾人服务。搂照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区残疾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把农村残疾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做好农村调查工作,认真汇总信息,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寻找与新时期发展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与体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残疾人群体看作特殊群体,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教育、就业权利,发挥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总之,我区的残疾人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及时的调研与分析是必要的,全面贯彻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重视民生工程的精神,深入调查与分析,及时总结梳理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不断反思,构建符合十八大精神、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为以后的残疾人工作指明方向,残疾人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工程”,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四篇:残疾人事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残疾人事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市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为残疾人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要干好工作,造福一方残疾人,应顺势应时,抓住机遇,积极实践,在创新上、完善工作机制上狠下功夫,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三个紧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创新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我市残疾人事业要加快发展速度,使残疾人基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坚持紧贴中心、紧贴实际和紧贴残疾人。
紧贴中心。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要求发展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委、政府亲民爱民、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的具体体现。要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融入党委、政府的整体工作之中,融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中,并与其相协调。残疾人工作要紧贴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结合当前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始终围绕中心,着眼大局,服务大局,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把走访慰问残疾人、关心帮助残疾人、推进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各种相关活动和规划内容,真正使残疾人工作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难”。
紧贴实际。残疾人工作要创新,残疾人事业要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到求真务实,缩小差距。同时,要紧贴残疾人工作的实际,在劳动就业、康复训练、扶贫解困、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方面,特别是在残疾人职业培训、危房改造、精神病救助和社区康复等“民心工程”上加大力度,创新方法,拓展思路,努力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转化为残疾人伸手可得的实惠。紧贴残疾人。创新残疾人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是残疾人。创新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紧贴残疾人,联系残疾人,依靠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做到情为残疾人所系,权为残疾人所用,利为残疾人所谋。必须紧贴残疾人的实际,按照“讲求实效,打好基础”的思路,既立足当前,优先解决残疾人最需要、最迫切、最现实而又有可能满足的基本需求,又着眼长远,抓好关系残疾人根本利益和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工作。
二、改进工作方法,大兴“三种作风”
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有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残联干部队伍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残疾人心目中的形象。目前,部分残联干部工作纪律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劲头不足、工作动力不大、工作要求不高。针对这些现象,要切实结合当前开展的“五比五创”活动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和干事之风。
大兴学习之风。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知识的源泉,是能力的基础,是创新的原动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倡导终身学习,应该在残联干部与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共识。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才能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好读书、读好书,努力养成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工作之余,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提高素质之径、建功创业之基。
大兴调研之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实现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基本前提,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一种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作风,离不开调查研究。同样,调查研究也要创新,要利用网络收集、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等各种形式,了解民情,体察民意。要深入基层残联之中,深入残疾人家庭之中,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真正做到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反映残疾人的需求,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为科学决策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大兴干事之风。空谈误国,实干兴业。残联干部职工要抓住当前残疾人事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懒惰思想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低标准思想,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压力。只要有利于残疾人,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要敢闯敢干,敢做敢为。只有在改革上先人一步,在创新上快人一拍,才能把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市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为残疾人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要干好工作,造福一方残疾人,应顺势应时,抓住机遇,积极实践,在创新上、完善工作机制上狠下功夫,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三个紧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创新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我市残疾人事业要加快发展速度,使残疾人基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坚持紧贴中心、紧贴实际和紧贴残疾人。
紧贴中心。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要求发展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委、政府亲民爱民、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的具体体现。要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融入党委、政府的整体工作之中,融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中,并与其相协调。残疾人工作要紧贴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结合当前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始终围绕中心,着眼大局,服务大局,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把走访慰问残疾人、关心帮助残疾人、推进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各种相关活动和规划内容,真正使残疾人工作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难”。
紧贴实际。残疾人工作要创新,残疾人事业要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到求真务实,缩小差距。同时,要紧贴残疾人工作的实际,在劳动就业、康复训练、扶贫解困、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方面,特别是在残疾人职业培训、危房改造、精神病救助和社区康复等“民心工程”上加大力度,创新方法,拓展思路,努力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转化为残疾人伸手可得的实惠。紧贴残疾人。创新残疾人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是残疾人。创新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紧贴残疾人,联系残疾人,依靠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做到情为残疾人所系,权为残疾人所用,利为残疾人所谋。必须紧贴残疾人的实际,按照“讲求实效,打好基础”的思路,既立足当前,优先解决残疾人最需要、最迫切、最现实而又有可能满足的基本需求,又着眼长远,抓好关系残疾人根本利益和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工作。
二、改进工作方法,大兴“三种作风”
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有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残联干部队伍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残疾人心目中的形象。目前,部分残联干部工作纪律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劲头不足、工作动力不大、工作要求不高。针对这些现象,要切实结合当前开展的“五比五创”活动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和干事之风。
大兴学习之风。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知识的源泉,是能力的基础,是创新的原动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倡导终身学习,应该在残联干部与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共识。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才能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好读书、读好书,努力养成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工作之余,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提高素质之径、建功创业之基。
大兴调研之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实现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基本前提,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一种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作风,离不开调查研究。同样,调查研究也要创新,要利用网络收集、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等各种形式,了解民情,体察民意。要深入基层残联之中,深入残疾人家庭之中,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真正做到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反映残疾人的需求,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为科学决策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大兴干事之风。空谈误国,实干兴业。残联干部职工要抓住当前残疾人事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懒惰思想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低标准思想,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压力。只要有利于残疾人,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要敢闯敢干,敢做敢为。只有在改革上先人一步,在创新上快人一拍,才能把对
事业的热情和对残疾人的真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满腔激情,才能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人生的价值,为残疾人谋取更多的利益。同时,要旗帜鲜明地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者鼓劲加油,真正在残联系统强化想为、敢为、善为、有为之势,大兴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之风,努力通过率先创新,实现率先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三、完善工作机制,规范“三项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证。以机制的创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结合我市残疾人工作实际,应着力建立和规范残疾人工作的联系制度、述职制度和工作制度。联系制度。一是党委政府联系制度。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始终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残疾人工作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倾斜。残联在开展重大活动和决定重要事项前,要积极主动向党政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要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党政领导视察、检查和督促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定向导航,排忧解难。二是残工委联系制度。残工委要建立和完善定期研究议事制度,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增强工作活力,强化工作手段,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部门职责,在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切实解决好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困难,真正把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自己的份内之事,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三是残疾人联系制度。要在残联干部、志愿者、机关单位和专门协会中建立与残疾人联系的长效机制,面对基层残疾人,特别是困难残疾人,进行走访和交流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活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了解基层残疾人的实际状况,帮助解决残疾人在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述职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述职制度,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是残工委成员单位述职制度。残工委是残疾人工作的政府议事机构,残工委主要成员单位要定期向残工委述职,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增进交流沟通,促进落实职责范围内的各项残疾人工作。二是残联述职制度。残联是为残疾人服务的群众性团体,代表着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利益。因此,残联应当向党委政府、残联主席团定期述职,报告工作开展情况。三是专门协会述职制度。建立和完善各专门协会向残联主席团述职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专门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的桥梁作用,广泛联系残疾人朋友,倾听残疾人的呼声;有利于了解工作动态,掌握残疾人思想状况,实现“三个活跃”的工作目标;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
工作制度。一是深化目标责任制度。要强化上下贯通的目标责任机制,通过责任制形式逐项、逐层分解,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带着一级干。对重点难点工作实行专项推进机制,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学习、会议、决策等制度,强化落实,规范行为,形成合力,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事务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四、落实工作措施,采取“三种办法”
突出重点,督办落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要把残疾人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从事关残疾人切身利益的住房、就医、就业、教育等问题入手,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通过有效的康复工作,减轻或基本消除残疾,这是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二是通过教育工作,让残疾人素质有所提高,这是残疾人的重要需求;三是通过就业工作,让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通过各种技术培训,学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这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四是通过扶贫工作,让贫困线以下的残疾人生活逐渐好起来,这是残疾人的根本需求。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和奖惩措施,把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强化主要领导亲自抓督查工作的机制,确保实效。突破难点,多方解决。残疾人工作的难点,主要体现为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残疾人工作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残疾人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残疾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各不相同。要优化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必须加快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各项法规政策尽快出台,依法开展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同时,坚持走社会化的路子,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 的积极性,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好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广泛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积极构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绿色通道”,采取更优惠、更优先的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特别是探索制定重度残疾人和无业残疾人的养老医保政策、农村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做到“应保尽保”,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打造亮点,典型推动。所谓工作亮点是指富有新意和特色的前瞻性工作。创新残疾人工作,要通过打造亮点、培育精品、树立品牌,达到宣传造势、树立典型、推动工作的目的。一要创优。通过评选残疾人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残疾人工作者先进等各种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典型,发挥榜样模范作用,营造扶残、助残、利残的发展环境。二要创新。以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为根本,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谋划新思路、新突破,采取新举措、新办法,打造新亮点,再创新辉煌
第五篇: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疾人事业申论范文: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
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系统发展规划,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重点扶持。
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和队伍建设,支持残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级残联要秉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把温暖、快乐和方便送到残疾人心中。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总体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残疾人工作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途径: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为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放在各项任务的首位,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制度安排,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明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发展思路,大幅度增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对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保障与服务;加强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提出实施残疾人预防的工作措施。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加强残疾人组织、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提出要求;明确政府、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责任,制定主要约束性指标评价体系,强化对规划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1、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2、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3、康复国际第23届世界大会在苏格兰爱丁堡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将在27日的闭幕式上正式就任该组织主席。
4、《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经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5、王勇出席第五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时强调:切实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发展的动力。最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2013年9月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两次出席残联组织的活动并且专门致贺信、发表讲话,对推进残疾人事业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特别是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为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大局意识
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组织,其历史使命是通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三大职能来实现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处理好残疾人事业与国家大局的关系。
在大局面前,坚持跟进而不是掉队。我们正迎来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机遇期。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可贵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并善于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我们的工作,借助这个大背景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残联“四代会”提出“团结和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奔赴小康”,“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正是体现了我们应有的政治诉求。
三是服从服务于大局,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国家大局既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遵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即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一味片面地强调要“优先”、“跨越式”地投入和发展,不仅在客观上难以实现,而且也违背残疾人事业发展内在规律。毕竟,残疾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作为人和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需要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历史过程,应该还它一个正常发展态势。
毋庸置疑,残疾人工作必须依托政府而不能够完全“设计”成社团远离开政府,不能够完全地“ngo”(非政府)。首先因为政府具有管理属性。残疾人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残疾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残疾人工作的广泛性,必须依托政府来协调诸多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纳入政府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体现政府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其次因为政府具有资源属性。政府是社会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物力和财力的不断投入,残疾人作为特殊弱势困难群体对社会各种资源拥有不足,由此决定残疾人在注重效率的第一次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通过注重公平的第二次分配来取得生存保障。再次因为政府具有服务属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决定着我们的政府将逐步退出很多领域而进一步支持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wto规则更是要求各级政府由过去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又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关心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但是,任何政府都是“有限”的和“非全能”的。相对而言,社会和民间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残联组织定位于“亦官亦民”,正要求我们的工作在紧紧依托政府的同时,必须注意开发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始终坚持官民并重。
三、坚持转变作风,树立公仆意识
(一)从战略高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前进方向
强化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意识。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要以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政策措施为抓手,完善残疾人基本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当前,尤其要从那些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全覆盖的具体政策和制度抓起,从关乎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生活救助、扶贫解困、社会福利、权益维护、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文化发展、体育健身等具体实事抓起,从事关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的实事抓起,从影响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全社会关爱残疾人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具体实事抓起,把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残疾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支重要力量的残疾人观。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不断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推动全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同时解放和发展蕴含在广大残疾人中的社会生产力、增强和提升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社会活力,更充分地展示残疾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
(二)帮助残疾人实现个人理想,也是中国梦的实现
1、带领残疾人把实现自身的梦想自觉地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实践之中。
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中国梦,是包括8500多万残疾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没有残疾人这个群体的梦想成真,中国梦就不完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残疾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成为时代和生活的强者。
2、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是对广大残疾人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帮助残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需要大力弘扬蕴含在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中的伟大精神。
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助残先进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社会各界人士也堪称楷模,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3、通过不懈努力,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总书记对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为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帮助残疾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各级残联组织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帮助残疾人的重要责任。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紧紧围绕“四个着力”抓实工作:着力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改革创新,着力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维护好残疾人权益,着力加强各级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强化残疾人事业基础管理建设。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1、始终坚持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总书记明确强调,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一重要指示,是对党政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残联组织的激励和鼓舞。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开创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努力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项建设之中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关心重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把它看作分内的责任,在各项建设中都把残疾人事业纳入进去。一是残疾人事业要纳入大局。不断强化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努力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格局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不偏离方向,不脱离轨道。二是残疾人工作要融入大局。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绝不搞脱离中国国情的那一套。三是要坚持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是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一领导体制符合中国国情,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强调,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这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新要求,更是激励我们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动力。好传统、好作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毫不动摇地大力传承和弘扬。
四、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意识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必须走依法发展的道路,这是由我们依法治国这个大的方略所决定的。
为了将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形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另外,正在研究制定或已列入立法规划的有《无障碍建设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社会福利、特殊劳动权益及就业保护规定》等。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10多年来,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残疾人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人民的重托,也是残疾人的期盼。
(一)完善和发展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
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使之成为最需要民生保障和社会帮助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涉及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不断完善。同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广大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制度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权利以及教育就业、文化发展等需求为导向的制度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一是完善和发展覆盖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普惠制度,诸如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和法律体系及各种体制等。二是完善和发展针对残疾人特殊情况的特惠制度,包括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基本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康复服务制度、特殊教育保障制度、残疾人无障碍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残疾人的基本就业促进制度、残疾人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完善和发展,为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提升残联组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残联组织切实提高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求,自觉把残疾人事业有效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有效承担代表、服务、管理残疾人职能,有效承接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责任。
1、有效增强履行管理职能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焕发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领导体制的活力。有效提升残联组织的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努力在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更好地配合党和政府,更好地调动其他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各负其责,共同构建稳定可靠的残疾人基本保障安全网,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共同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残疾预防,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保障;共同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共同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权利和发展机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殷实、更加幸福。同时,通过提高残联组织自治能力,增强广大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能力。
2、围绕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目标努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法律规章、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框架。有效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学风、会风、文风、作风持续改善,为实现残疾人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供有力的思想作风保障。围绕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奋斗目标,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3、构建与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立足健全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民生托底服务”的保障目标,结合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细化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的总体框架、具体内容、推动措施。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统筹协调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政府托底、社会保险、慈善捐助等资源,合理整合政府引导、残联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机制,重点推进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等工作。
4、落实残疾预防措施和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项目。立足构建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的目标,抓住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残疾预防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提高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抢救性康复服务模式,推动政府部门、残联组织、社会机构中有关残疾人康复资源的整合利用,壮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业。
5、提升依法维权、协商维权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突出依法维权、协商维权、政策维权、自治自律、信访维权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工作体系、沟通渠道、内容机制、追责问效、督查办法,努力为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公平参与社会创造有法律保障、有政策支持、有工作联动、有跟踪问效、有基本服务的条件和环境。
6、普及残疾人特殊教育、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统筹推动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参加普通教育的引导政策与教育体系。重点推动特教教师、康复护理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等专门人才培养,逐步解决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残疾人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就业能力相对较弱、按比例就业增长缓慢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特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发挥政府、残联组织、社会、市场、残疾人个体多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残疾人就业。
7、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文化事业。着眼于构筑中国特色残疾人宣传文化体系,遵循宣传工作重在向外、文化工作重在向下的工作思路,整体谋划、重点推进价值传播、媒体宣传、舆论引导和繁荣事业、激活产业等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拓展新的领域,创新推介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残疾人宣传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残疾人自强健身和竞技体育工作,围绕以体育促进残疾人自强健身工作重点,完善和发展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8、提升残疾人服务信息化和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围绕提升残疾人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大力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无障碍建设。围绕进一步提升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努力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辅具适配、文化发展、体育健身、就业指导、残疾预防等服务实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围绕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强规范引导,争取更多社会资金,落实更多助残项目。
9、提升自身服务管理能力、激发协会等社会组织活力。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涉及残疾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措施。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素质,建设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专兼职工作者队伍。激发残疾人专门协会、残疾人社会组织、志愿助残组织活力,进一步壮大和规范残疾人专门协会和相关社会组织。围绕社区、农村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推动相关服务纳入社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通读多、精读少,笼统地学多、联系实际少。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由于残联组织成立时间较短,在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客观上制约了残疾人事业的长远发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残疾人表达诉求的渠道还不畅通,依法维权还有一定难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立。面对为残疾人提供的有限资源和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存在畏难发愁情绪。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就县残联班子自身而言,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的现象,往往停留在一些惯性思维上,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传统的观念来开展工作,落实在具体工作上,特别是制定计划、谋划措施,还不能完全做到事事处处以残疾人为本。在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发展领域,推动事业发展,维护残疾人权益还不够主动和自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办法还不够多等。
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虽然领导班子成员有明确的调研任务和分工,但由于忙于机关事务,有时不能沉下心,深入基层,深入到残疾人身边,倾听残疾人的呼声,体察残疾人的民情,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基层工作指导不够。存在看表面现象多,看实质内容少,注重近期效应多,考虑长远机制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工作科学指导和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考虑得比较少。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还亟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三、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残联工作的全过程
残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为残疾人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认识,推动党员干部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事业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残联组织推动事业发展、服务残疾人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上下功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必须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在大局下研究残疾人问题、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级残联工作中去,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领域、强化发展措施,通过加快发展,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努力提高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上下功夫。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平等一员,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以着眼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本,以残疾人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立足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制定政策法规,从维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出发,体现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谋划事业发展,要从实现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营造社会环境,要从消除残疾人的参与障碍出发,努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三)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参谋和助手。因此,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努力营造一支热爱残疾人事业、开拓务实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意义十分重大。要加快建立健全各乡镇(社区)残疾人工作台帐,加大残疾人事业工作力度,及时掌握了基层残疾人基本情况;及时为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和其他实际问题发挥积极作用;要广泛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残疾人事业。
(四)在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统一建立各乡镇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开展和落实。要求党政领导每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且做到组织、人员、资金和场地“四个保证”,形成了残疾人工作不但有“网”,而且有人;不但有站,而且能“转”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五)在争取社会支持上下功夫。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事业,不仅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还要争取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六)在加大志愿者助残联络站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医疗、娱乐等系列化服务力度上下功夫。全县各乡镇团委、妇联、卫生院等单位的干部职工,要踊跃担当助残志愿者,利用“劳动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等节日,采取捐款献爱心、送节目进村、为残疾人义务健康体检等形式,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