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年论文.国贸-112-25米杰.榆林市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分析建议最终版
学 年 论 文
题目:榆林市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分析建议
学生:米杰
学号:20110707022
5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范立春
2013 年 12月 20日
榆林市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
国贸112班:米杰指导教师:范立春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把加快城市化 进程提高到全党、全国的战略高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市化列入2013年六项工作重点;榆林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大中心城区建设力度。同时,陕西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榆林市的城市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榆林市,产业转型
The analysis and advice of Yuli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resent
ABSTRACT:The party's eighteen speeds up the process to strengthen the strategic height, to the country, the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of the city in 2013 six priorities;Yulin city in 2012, “government work report” also proposed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building the city, will increase the central city construction.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in “a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Yulin opinions”.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Yulin City,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the industrial city;Yulin City;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y
一、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想推进城市化 有助于优化城镇结构,增强城镇功能,提高
城镇现代化程度。就必须将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密度、人均GDP、交通面积、用水、燃气的普及率等均是反映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国际上采用城市化率来反映城市化水平。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定,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均按常住人口计算)榆林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城市化 建设步伐,加大中心城区建设力度。210国道城区过境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富康西路、雨润路等14条道路建成,文化路中段等3条道路改造全部完工,东山大道、榆阳河大桥等6个路桥项目开工建设;新增供水主干管网7.3公里、供水普及率达到95%,新增天然气用户1.4万户、供气率达到81%;人均占地面积76.87人/平方千米(面积43578平方千米、335万人)、人均GDP为 65970.149元,折合美元为10744美元(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210亿元、人口335万人)新闻大厦主体完工,科技馆、档案馆、南城墙修复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基本建成;“双创”工作扎实推进,榆林城区禁烧烟煤区域由74平方公里扩大到105平方公里,榆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1%、绿地率达到32.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03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榆横一体化稳步推进。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35.69万人,全市城市化 率51.3%,相比西安市(71.51%)、铜川市(60.44%)还有不少差距。
二、城市化 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榆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国家能源化
工基地大规模建设的良好机遇,加快推进城市化 进程,陆续建成了一批能够体现城镇特色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完善了城镇功能,使城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很大
改善,极大地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城镇的集聚。同时,以城镇为
依托的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和非农产业向城镇的集
聚,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化 的发展。但榆林在城市化 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较弱
相对于城市其他区域而言,中心城区一般具有先进的技术、经济势能高、带动效应强等特点,应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领航者”,可以更好、更快地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而目前,榆林
中心城区面积虽有45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63.7万人,仅为榆林全市常住总人口的18.97%,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同时,还存在城市功能较弱,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较差
等问题。中心城区规模较小、功能不完善,地形的限制等问题已经影响了中心城区的集聚效应,制约了其辐射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榆林经济是典型的以能源化工等资源型产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投资布局高度集中于产业园
区,且农业经济相对较弱,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在产值方面,2012年,榆林农林牧渔业实现
总产值209.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而同期,榆林完成工业总产值3126.88亿元,比上年
增长17.5%;工业增加值1991.41亿元,增长13.6%。其中,全市6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
现总产值2999.17亿元,增长17.9%;实现增加值增加值1952.01亿元,增长13.8%。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同工业总产值相比仅为6.7%,说明以能源经济为主的强劲工业发展势头与相对滞
后的农村经济发展形成明显的反差,城乡经济结构呈现“一头重、一头轻”状况,城乡发展严
重失衡。
(三)县级城市规模偏小,南北差距较大
榆林辖1区11县,其中11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平均为10.81万人左右。县城常住人口最
多是神木县,为万多(神木县总人口45.54万),最少的是吴堡县,为3.4万多(吴堡县总人
口为7.57万),如图—1。可见榆林11个县的县城规模普遍不大,规模等级结构不协调,县
城聚集效应较弱,影响了对周边乡镇和农村的带动、辐射作用。同时,榆林南北区域差距较大,榆林北部的神木、府谷和西部的靖边已是陕西省的十强县,而府谷、靖边、吴起更进入了《201
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全国百强县行列。但是“南六县”却差距较大,2012年南六县GDP
总和仅为172.27亿元,仅占全市GDP的7.50%。
数据来源《2012年陕西统计年鉴》图—
1数据来源《2012年陕西统计年鉴》图—
2(四)小城镇发育不充分,城镇功能不全
目前,榆林176个乡镇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仍停留在原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人口规模都比
较小。由于农村长期形成的封闭的小生产经济格局,城镇发育很不充分,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达不到适度规模,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
商业、交通、通信、科技、教育、居住、医疗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小城镇功能倾向于低
水平的“小而全”和信息的闭塞,难以形成小城镇之间明确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更难形成较先
进的现代产业和较强的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三、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建议
(一)加强重化工企业与城镇企业的联系
推进榆林城市化进程,重点是提高榆林市中心城区和各个县城的产业集聚程度,由此增强
工业化对城市化 的带动力。城市化 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是城市化 的第一推动力,但是,由于榆林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在榆林中心城区以外的176个乡镇所在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工业布局过于分散,乡镇企业规模过小。然而,榆林市
大量的重化工业企业独立于城镇之外的产业园区内,与城镇产业缺乏必要的关联性,不能很好
地形成城镇产业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因此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重化工企
业与城镇产业的互相联系,以重工业企业的发展来带动城镇产业的发展,从而才能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二)走创新引领,主动转型之路
由于煤炭产销不畅等原因,倚重能源产业的榆林市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针对这一现状,陕西省近日出台了突出“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的新27条,对榆林进行新的定位,助力
榆林转型发展。其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实现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产业转变、由单
一性资源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增长向创新型发展转变。落实到具体措施
上,提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确定做强、做优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后,更明确提出培育壮大
接续产业,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
(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落实放宽中小型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款的政策,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型城
市和小城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完善农民工
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健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管理制度,实现社会保险异地转移接续。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有效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性住房需求。
参考文献
[ R ]榆林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 R ]《榆林市城市化 建设与用地政策调研报告》 李冬玉
[ R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
[ R ]《2020年榆林城市人口规模将达80万》 阳关报 2012年第7期
[ R ]《2012年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R ]《2012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M ]《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
[ J ]我国新型城市化 发展道路探讨《中国市场》2010年第42期 第22-38页
作者:杨晓东
[ S ]《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陕西省发〔2013〕4号文件
第二篇: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 要:中国一个悠久的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饱经沧桑的日子里依旧用歌声记录着岁月变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脚步的发展,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而民族音乐做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和情感状态也不断升华,烙印上社会生活的影子,这是
关键词:民族音乐赏析论文发表
中国一个悠久的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饱经沧桑的日子里依旧用歌声记录着岁月变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脚步的发展,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而民族音乐做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和情感状态也不断升华,烙印上社会生活的影子,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仅要将民族音乐传承下来,更要将其发扬光大,站在世界的角度以开放的心态去审视民族音乐,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
一、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有人把音乐比作清泉,可以滋润心灵,带给人美的享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每个民族的音乐也别具风情,正是这样的差异才有了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从夏商周时期,对声律的重视就可见一斑,至唐朝音乐更是达到一定高度,时至今日民族音乐依旧活跃,依旧洋溢着鲜明的艺术生命力。但是随着“地球村”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外来文化的出现对民族音乐的冲击也不断加大,外来音乐的独特风格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一些“爵士乐”“架子鼓”等多样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开始在国内市场打开一片天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忽略民族音乐,各种选秀节目也是充斥着艺术市场,使得几千年来的民族音乐正受着流行音乐的冲击,这是不得不让人觉得遗憾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变的。只有将民族音乐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重新去认识其中的精神内涵,赋予新的时代解读,才能让其焕发生机。
二、发展民族音乐建议
(一)强化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的音乐历史悠远,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产生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社会意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符号,是艺术表现形式的特殊载体,要想让这种精神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需要我们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保护,通过深入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和学习,重新去诠释音乐内涵,让其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去鼓励人们主动积极的了解民族音乐,让其更具有生活气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民歌下乡活动,不同的民族音乐研讨会,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让民族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有新的活力。
(二)强化民族音乐的弘扬
民族音乐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绚丽的一笔,可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没有被淘汰反而沉淀下更深厚的底蕴是有一定理由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发展体系,有着独特音质、语言结构内容,在认识到这些的基础上,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可去全盘否定民族音乐,音乐具有多元化,无论哪种音乐文化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有正确的认识我国音乐上存在的不足,不断去改进民族音乐才能使民族音乐得以继续发展。要想使民族音乐不断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可以由上而下,由学校到社会共同宣传,例如在校举办歌友会,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类型,在比较中感受民族音乐特殊韵味,也可以在社区展开各种活动,让孩子、家长多些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让音乐走进生活中,这样才能起到一个弘扬的作用,但对于民族音乐的继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坚持做下去,当把宣传变成一种习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碰撞,用开放接纳的心态来看待民族音乐,那民族音乐也会在世界舞台上走的更远更久。
(三)强化民族音乐资源创新
要想使民族音乐始终保持活力,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对于音乐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创新也必不可少,随着人们对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在音乐欣赏上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很多时候我们将视觉和听觉分开了,其实这是统一的,在现如今可以学习流行音乐的变达方式,结合音乐背景,在保持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同时丰富其表现形式,或者将民族音乐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进行改编,运用多重的变达方式去展示。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中只重视其音乐这一本体,但忽视其表达载体乐器,做为传输音乐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不可忽略,不同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律和情感,不同的音律也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我国民族器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去运用,不是单单靠某一种乐器去表情达意,而是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或者听众可以感受到这些民族乐器的不同和魅力,充分去开发和利用民族音乐的资源,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魅力,为民族音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结语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要想使中华民族音乐得以不断发展,必须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突破创新,走向世界。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的,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永立世界之林。
第三篇:中国音乐舞蹈的发展现状及建议的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音乐舞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大部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音乐的舞蹈没人愿意去欣赏,而舞蹈的存在则恰恰让音乐更加生动,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中国的音乐舞蹈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音乐节奏加速了舞蹈、编舞的国际化水平,但是中国传统舞蹈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则制约着舞蹈的发展,使舞蹈这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着发展滞后、难以突破的弊端。因此,要促进我国音乐舞蹈的发展,就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比如编舞时要特别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统一;比如要使音乐舞蹈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这样才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再比如要注重以音乐的发展带动舞蹈的发展等等,适当的方法一定能使我国的音乐舞蹈突破瓶颈,取得长足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音乐舞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大部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音乐的舞蹈没人愿意去欣赏,而舞蹈的存在则恰恰让音乐更加生动,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中国的音乐舞蹈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音乐节奏加速了舞蹈、编舞的国际化水平,但是中国传统舞蹈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则制约着舞蹈的发展,使舞蹈这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着发展滞后、难以突破的弊端。笔者从基本概念、中国音乐舞蹈的发展现状以及促进我国音乐舞蹈发展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思考中国音乐舞蹈的发展。
一、基本概念介绍
(一)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情感表现的一种艺术。通常将音乐划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主要类型,同时在另外一种角度,还可以将音乐划分为古典、民族、流行、乡村等等。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又可以将音乐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类,中国则是东方音乐的典型代表。音乐在多种艺术类型中应该属于较为抽象的一种,但却又是最能为大众所接受的。音乐带给人们听觉上的享受,它既能让人们赏心悦目,同时又可以陶冶大众的情操。
(二)舞蹈的基本概念。舞蹈是用人们的身体来完成的或优雅或复杂或惊险的动作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大多数情况下舞蹈是借助音乐来完成的。舞蹈自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它可以出现在多种场合中:礼仪、社交活动、祭祀等等。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了舞蹈这种表演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中国特色。
(三)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音乐是以优美悦耳的声音创造听觉上的形象,给人们以听觉上的享受;舞蹈则是以优雅的行为动作给人们造成视觉上的冲击,两者的有机结合则构成了完美的音乐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是舞蹈的先导和灵魂,舞蹈对于美的表现离不开音乐的衬托和点缀;而舞蹈则是音乐的回响,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共同为大众提供美的享受。
二、中国音乐舞蹈的发展现状
作为东方音乐舞蹈代表的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舞蹈形式。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精神生活的不断富足使得人们对于艺术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音乐舞蹈这种最能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舞蹈的加速发展离不开音乐节奏的重要作用。音乐节奏可以说是舞蹈的灵魂,随着节奏翩跹而起的舞蹈尤为显得灵动、优美。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音乐的烘托,单单是几个人在你眼前起舞,笔者认为,恐怕是没有一点欣赏价值可言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没有音乐背景的优美舞蹈。舞蹈这种艺术方式应该总是在音乐的陪衬下才能将其自身的美完全的表现出来。人们在介绍舞蹈时,音乐也是其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从根本上说,舞蹈离不开音乐。
(二)中国舞蹈的快速发展受到中国传统舞蹈局限性的制约。舞蹈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做到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音乐舞蹈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有些舞蹈种类如流行舞蹈、现代舞蹈等与其他先进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传统舞蹈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了制约我国音乐舞蹈发展的瓶颈。传统舞蹈是经过的长时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行为动作。
(三)中国音乐舞蹈发展滞后的原因。中国音乐舞蹈发展滞后的现象是由自身和外在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笔者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音乐的创作者、舞蹈的编排者还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艺术表现形式的个性化追求,安于现状、不思变通,这也是我们在我国音乐舞蹈发展改革的道路上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一项课题。
三、加速我国音乐舞蹈发展的建议
促进我国音乐舞蹈的发展,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敢于突破自身的局限性,敢于变通,才能使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得到长远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来加速我国音乐舞蹈的发展进程。
(一)编舞要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统一。音乐和舞蹈都是“动”的艺术形式,都是以音乐节奏作为基础,节奏的快慢跳跃决定了舞蹈动作的速度。因此在编舞时要尤其注意这两种“动”的完美融合。悠扬的曲调要有优美的动作陪衬,欢快的音乐要有有力的步伐衬托。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的和谐是编舞时应该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
(二)注重音乐舞蹈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大国所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早已经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的爱好兴趣、欣赏水平或多或少地也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音乐舞蹈若是能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必将会更为容易地被人们所接受。同时音乐舞蹈这种艺术方式也应该是传统文化内容的一种折射,是反映传统文化内容、促进现代文明发展的途径。
(三)以音乐的发展促进舞蹈的发展。在文章的第一部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中笔者就已经提到,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离不开音乐,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中音乐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因此说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由此可见,音乐的发展对促进舞蹈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帮助舞蹈在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烘托艺术气氛。舞蹈在编舞、韵律等各个细节都有赖于整个音乐节奏,如果音乐节奏能够不断推陈出新,舞蹈的表现方式也必然会得到创新。在编舞的过程中,既要注重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的协调,也要考虑到音乐对舞蹈动作所发挥的先导带动作用。
第四篇: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要:五常市坐落于黑龙江省南部,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0年水稻面积12.06万hm2。总产量12.5亿kg,单产达到10364kg/hm2,比全省平均产量高出15%以上,水稻种植面积和商品量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居首位。本文对五常市水稻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并论述了五常市水稻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问题;建议
五常市座落在黑龙江省南部,张广才岭西麓,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活动积温2900度左右,是优良的一季寒地粳稻种植区。全市幅员7512km2,地貌构成是“六山一水半草三分田”,辖24个乡镇,262个村,人口102万,耕地25.91万hm2。商品稻谷10亿kg,水稻总产值打破50亿元,水稻面积和商品量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居首位。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面积10万hm2,有机水稻基地认证面积1.4万hm2。
一、水稻发展现状
1、品种应用
根据市场不同需求,五常市水稻生产中有4种不同稻米类型:优质高产品种松粳12号、松粳9号、松粳14号、龙洋1号、东农
428、东农425;香稻品种以五优稻4号、松粳香2号为主栽,糯稻以松粘1号、通粘1号为主栽;黑稻以黑珍珠、龙锦1号为主栽,形成了以优质为主线,特种稻为辅助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结构。
2、推广普及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五常稻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推广旱育稀植技术以来,栽培方式正由过去的33穴/m2,每穴5—7苗的密植型向稀植(25穴/m2、每穴3—5苗)发展,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由主茎占30%左右向12%—15%过渡。大面积推广的插秧规格为30cm×19.8cm、33cm×16.5cm每穴插3—4苗。
育苗以大棚隔离层育苗为主,钵育苗为辅;插秧以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应用面积小,主要原因:稻田面积小,地势高低不平,形状也不规则。田间管理根据当地条件、生育进程、长势长相等进行水肥管理,配合化学药剂灭草防病,确保水稻正常生育。五常稻区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具有本市特色的“两早、两稀、两控、两晒、两防”的优质高效“十字”栽培模式。两早:即早育壮苗、早插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苗床播种,12—13℃时插秧。两稀:秧田稀播、本田稀插。两控:控制氮肥总量、控制杂草。全年施氮总量135—145kg/hm2,N:P2O5:K2O为1:0.7:0.6。选用低毒除草剂草克星、田秀清、威农等农药控制杂草。两晒:分蘖末期晒田、抽穗前3—5天晒田。两防:防治稻瘟病、防治稻曲病。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两病发生蔓延。
二、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未解决问题
1、种植水稻品种繁多。品种多样化,对五常市稻瘟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利于加工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冷害发生频繁,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3、农业水利设施老化,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不高。
4、生产收贮不规范,降低了稻米品质。农民产前选种依据个人习惯和经验;产中依据传统方法和经验进行水稻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收获储藏方面,收获稻谷往往是根据季节和气候估计成熟率进行收割,随意性大。稻谷干燥基本依靠阳光和人力翻晒,在水泥晒场和公路路面晾晒,易混入砂石、尘土和有害物质,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品质;稻谷混收混储,降低了稻米的品种品质。
5、稻米加工企业多而不强,产值贡献较小。除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外,大多数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生产基地,对农户带动作用小,企业自身也缺少优质稻源。
三、对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1、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百万亩水稻种植优势,发展优质绿色水稻生产,加大水稻科技投入,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培植,建成规模化、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带动优质米加工业向深层次发展。
2、规范“订单生产”,提高合同履约率。积极探索稻米订单风险规避机制,建立稻米产业风险基金,共同抵御和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规范稻米生产行为,坚持优质优价原则,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稻,逐步淘汰劣质品种。
3、根据稻米产业布局,实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商品率。单收单储,单品种加工,保证稻米品质。
4、优化和整合大米加工市场,按水稻产量和加工能力分区设置,整合水稻加工企业,建成水稻产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在本地建立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大型稻米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储藏流通体系。
5、建立稻米生产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低温冷害预测预报、病虫害测报、生产技术指导、生资新品种供应等为主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市场中介组织与信息网络系统,帮助农民解决优质稻科学种植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降低稻米生产成本。
第五篇:黑龙江省依安县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 要:黑龙江省依安县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具有环境无污染、水质清洁、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越自然条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关键词: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依安县
黑龙江省依安县幅员面积3 685.00 km2,辖15个乡镇149个行政村和7个农林牧场,地处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年有效积温2 500 ℃,年降雨量460 mm左右,有耕地26.73万hm2。
该县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具有环境无污染、水质清洁、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越自然条件,所产大豆色泽纯正, 籽粒饱满,是大豆生长发育的最适宜地区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依安县种植大豆生产及市场情况
2014年,依安县大豆种植面积为4.93万hm2,总产量1.15亿kg。目前,农民大豆销售量在50%左右。在大豆获得丰收的同时,由于今年中国取消大豆临储政策,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新政和进口大豆冲击以及内外价差等因素的影响,总体看今年大豆收购价格走低,购销市场冷淡。目前,大豆市场价格在4.20~4.26元/kg之间,预计3月份以后价格会上涨至4.50元/kg(受市场需求影响,个别地区粮源少,可能导致价格上涨)。依安县大豆产业低迷原因
2.1 大豆价格低,农户种植热情不高近年来,随着农药、肥料和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大豆的生产成本呈现上涨势头。其他作物玉米可以收650~800 kg/667 m2,价格是1.60~1.80元/kg,投入大约500元。大豆可以收135~255 kg/667 m2,价格是4.00元/kg左右,投入接近300元/667 m2。种玉米比种大豆要多挣约300元/667 m2。有的大豆种植大户出现了种得越多赔得越多的现象,随着成本的提高和收益的降低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农户纷纷改种植收益较高的玉米和其他经济作物。
2.2 受国内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 我国大豆主产区种植的大豆主要用途就是榨油和豆制品加工,而进口的大豆基本上都用于榨油。同时,进口大豆的出油率在19%~20%,国产大豆的出油率在16%~17%,国外培育的多是高蛋白质或高含油量专用品种,国产大豆品质一个缺陷就是专用性不强。
2.3 大豆良种推广的限制 区域内大豆的种植条件不够良好,缺乏灌溉、排涝等发展现代农业基本条件。加上农户在大豆产前、产中、产后管理粗放等现象已成习惯,品种混杂退化、单产水平低,没有实行区域种植和专品种生产,降低了蛋白和脂肪含量,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2.4 加工企业工艺落后,流通成本高 据调查,我省拥有大豆油脂加工企业150余家。目前,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一半,在黑龙江省收购大豆,需面对小规模经营农户,每收购1 t大豆约需收储费用75.00元,而在南方沿海地区,大豆的费用不到25元/t。而转基因大豆来料地区如美国年中央大豆公司、温哥公司和ADM公司等十几家大豆加工企业,加工总量约占全国的60%,并且产品种类和市场相对完善。与加工进口大豆相比,加工国产大豆要增加300元/t成本。
2.5 对外依存度过高 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是在大豆方面缺乏定价话语权。美国才是全球大豆名副其实的定价中心,美国农业部定期发布的产量报告成为全球大豆期货价格运行的风向标。关于发展大豆产业几点建议
3.1 做好非转基因大豆宣传工作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和蛋白食品原料,进口的国外大豆多为转基因品种,对健康是否有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抓住机会大力宣传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抓住恒大收购我县黄淮油脂有限公司战略机遇,加之周边又有“北大荒九三”这样的大型压榨企业,大胆出击,为振兴黑龙江省和中国的大豆产业尽一份力。
3.2 建立扶持鼓励机制 在现有农业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农业风险的投入,加大农业风险理赔的力度。建立粮食管理部门管控的粮油市场调控资金,利用期货市场超前引导农民先卖后种、先卖后养,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政府部门有序开展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同时建立健全大豆收储审批制度,建立物价、财政、农业、统计、粮食等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
3.3 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大豆生产模式 划分区域,整合资源,坚定不移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对基地内的农户均实行“一订一保六统一”的管理模式。“一订”即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一保”即实行保护价收购;“六统一”即统一安排种植品种、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结算。
3.4 建立大豆精加工和走出去战略 在大豆加工领域,对现有大豆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实力雄厚的大集团,消化和吸收世界大豆前沿技术,培养自己的消费群体,拓展市场空间。在提高大豆单产和精加工水平方面下工夫,把非基因食品作为一个新品类,打造概念营销包装成“寒地黑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