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象棋入门十讲
象棋入门十讲(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典象棋教程——象棋入门视频讲解(十讲)
序号 内容
第一讲象棋的基本知识和棋子的运用原
20分钟则
第二讲棋子的运用原则
第三讲棋子的摆放及简单的下棋规则
第四讲棋谱的记法和开局要领
8一、下了那么多年的棋,为何始终不进步呢?
在这里,我们想要告诉您的是:您正和几千万的中国棋迷一样,是在玩棋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下棋。玩棋者,只图一时之痛快,噼噼啪啪,大声叫嚷,似乎杀得酣畅淋漓,但其实你的水平也正在逐步后退,这样的行为习惯正是阻碍你棋艺提高第五讲开局易犯错误和正确下法 第六讲常见的基本杀法 第七讲快速赢棋的两个全局 第八讲帅士相在杀法中的运用 第九讲简单实用残局 第十讲几种知名杀法和常见布局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时间长度的绊脚石。尽管可能您玩了很多年,而大家所谓的“高手”也只不过是玩得相对熟练而已。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玩泥巴一样,玩得熟练了,可以快速捏出很多造型一样,但玩得再好,也不过是不入流的水平。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问问他们下了那么多年的棋,学会了多少条棋谚?知道了他最喜欢用的车、马、炮的特点是什么吗?知道哪个点位最适合哪个棋子占据吗?如果不知道,那你怎么做到知人善任呢?怎么做到将棋理融会贯通呢?棋是战争的抽象,你就是一个领导者,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而不深知用兵之道,这样的将领能杀出一片天地吗?正是由于你长期的随手棋和习惯性思维阻碍了你的棋艺水平的提高。
而下棋者,是用心在思考,所走的每一步棋都是轻拿轻放,符合棋理的。下棋的过程毫不吭声,全神贯注于棋盘,2个人在房间里下棋,隔壁的人都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人在下棋。在他们眼中,就有一种“人棋合一”的境界,从棋盘展开,我的眼神就从不离开棋子。对弈前,将自己的每一个棋子摆得堂堂正正,人在阵地在,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看过《亮剑》的棋友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敢于亮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不管我的对面坐着一个什么样的对手,我的眼里都只有棋子,只有亮剑的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我要战斗到底。这是一种博弈的精神,下棋讲究胜负,成王败寇,理所当然。
二、学象棋的方法
1.技术演练:
自学象棋的基本方法就是象棋的技术演练,例如用少数的棋子,用自己思考呢
模式来想,排成一个残局来演练,也不需要翻看棋谱或是请教他人,在第一次的练习当中先想想看这种棋路应该要怎么样去走,多多尝试之后,找出最快跟最直接的破解方法,在对照棋谱看看有什么出入,思考自己的想法跟棋谱的差异在哪理,在了解之后再继续排下一个局面来演练。
2.残局解析:
练习解析残局,应该从棋谱中的简易和,杀残局开始,然后再进去其它较深的残局,因为这是近一步的演练,所以想要直接就进入高阶的残局是不可求的,一步一步的慢慢进阶,并且在学习解析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思考的盲点,深入了解,一有错误就马上思考,有出入就检查。
3.对局:
这是学棋的主要实践,没有这一步,所有的技巧跟练习就都没有应用的机会,也不能练好棋,实战跟练习的时候是不相同的,因为除了对局时候的紧张外,对手的下一步棋会怎么出也不容易预测到,在自己的棋跟对方的棋之中,都要仔细的思考这些棋步对以后的影响。
4.复局(复盘):
在对局完毕之后,再重新排一次棋,把刚刚所走过的棋步重新再演练一次,藉由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棋步,是过于急躁,还是思虑不周,并藉由检讨这个部分来达到反省的目的.有的是跟对手一起复局,有的则是自己复局,并且详细的纪录自己的心得跟着法,一起记载,以作为这一盘棋之总结
5.观摩:
观察别人的对局实战其实重点并不在于谁胜谁负,而是观察每一个回合跟回合之间双方的走动跟着法.看看其变化和得失.在观摩之后再自行复局,加上自己当时的想法,看看是不是有更好或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篇:象棋教室--布局入门.
象棋教室——布局入门
黑进边马式
1.兵七进一炮2平3 2.炮八平五炮8平5 3.马二进三马8进7 4.车一平二卒3进1
5.马八进九卒3进1 6.车九平八马2进1
注:黑方右马屯边,以便随时车1平2兑车争先,是简捷明快的应着。如图形势,红方主要有两种着法:(甲)炮二进四;(乙)炮二平一。分述如下:
(甲)炮二进四
7.炮二进四卒7进1 8.车二进四
如改走炮二平三,则炮3进1!车二进六,车9平8,炮三平七,马1进3,车二平三,车8进2,黑方边马脱颖而出,红方难以控制局面。
8.„„„„车9平8 9.车二平七车8进3
10.车七进三车8进3
进车胁马,以攻代守,正着。如改走马7进6,则车八进四,马6进7,炮五平七,卒5进1,马九进七,红方占优。
11.车八进八士4进5 12.车八平六
红方伸车次底线,来势汹汹,黑方补士固防,以逸待劳。现红平车压象腰,目的是不让黑方炮5平6调整子力,为跃马抢攻创造条件。
12.„„„„车8平7
平车吃兵,接受红方的挑战,着法积极。如改走炮5平6,则炮五进四,炮6平5,炮五退二,马7进5,车六退二,炮5进3,兵五进一,马5进6,马三进五,黑方的妥协忍让,并不能换来局势的安宁,以下红方马五进七雄踞河口,大占主动。
13.马九进七车7进1 14.马七进六车7平6 15.仕六过五车6退3 16.马六进五象7进5
17.车七平五车6平4 18.车五平九车4退3 19.车九进二车4平3
化干戈为玉帛,双方大致均势。
(乙)炮二平一
7.炮二平一车9平8
兑左车,稳中起见。也可改走车1平2,车八进九,马1退2车二进四,炮3进7,仕六进五,炮3退2,仕五进六,炮3平5,炮一平五,各有顾忌。
8.车二进九马7退8 9.兵三进一马8进7 10.仕六进五车1平2 再兑一车,形成较量功力的马炮残棋,双方接近均势。
(小结)本局黑进边马式,是对前局左横车式的改进,实战效果不错。从列举红方两种着法分析:(甲)变右炮过河将演成互攻一翼的复杂局势,双方机会相当。其中第10回合,黑方车8进3战法积极,是对“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句弈理名言的再次验证。(乙)变平炮亮车,化急为缓,易于形成平稳局势。
陈云香摘自《中国象棋网》
第三篇:人生十讲
1
对于人性的真实与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碰触,因为考试不会考。
这只是提醒我们,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因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我想,一个好的人文教育,还是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吧。
冰激凌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激凌,几十年来门前总是大牌长龙。但他永远不会像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激凌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2
为什么美感都要走向悲壮的刑场?有没有可能让美感走向花朵?走向一篇茂盛的森林?
一个好的文化范本,一定要有正面跟反面的思考,才是启蒙。就像那位学生问得:“可不可以不死?”当“可以死”“可以不死”是成立的时候,思考才会有平衡。
譬如后来编入过问课外教材的《与妻诀别书》,作者林觉民说,要助天下人爱妻所爱,所以他愿意死,死变成他生命中一个崇高的情操跟浪漫。可是如果没有经过思维型的死亡,当“悲壮性”变成一种假设时,就会产生荒谬。
我想,革命者是寂寞的,必须孤单地在自己的时代里去对抗巨大的官学,而这个官学又是拥有多么大的力量,让它可以转变成各种形式,加强本身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是危险的,当一种文化已经长久稳定到一种程度,就很容易变成统治者愚弄人民的手段,我宁可他是不停地改的状态,因为不稳定才有调整的可能。
柏拉图把性交分为两种,一种是升值的性交,一种是精神的性交,动物的性交才是需要分别雌雄,而精神性的性交只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对象,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
3
我想,这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一味向外指责时,他就没有能力去解读更多的东西,他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或是媒体煽动。
崇拜本身是一种高贵的情操,我不希望针对某一个个人,但我希望心理能包容崇拜之感或者是仰望之感。
我的意思是说,“难”绝对是生命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情。
我们原有的东西是有一个道德共识,逾越了了共识就叫做自私,可是今天转换成现代公民的是时候,不应该存在自私的问题,因为法律跟道德原来就把每个人的权利,义务都界分好了。
4
淡淡成为一种知识没有意义,反而会成为沉重的报复,甚至是一种“知障”,因为有知识就会卖弄,会被知识牵绊,反而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当中,很自然地就会有信仰,会认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但是,因为他无助,所以急切,因为急切,所以乱抓,而使得原本他拥有的某些健康的信仰,扭曲到另一个方向去。
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并把信仰导回心灵的本质,是现代社会当务之急。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遭遇灾难,所以要留很多的余地,在现实生活中越不留余地的人,在脆弱时越可能乱抓。
老子最崇拜的信仰是婴孩,他觉得婴孩是最圆满的状态,因为无所求,无所缺,一旦开始有困惑,有不足时,就会追求,就会要“返璞归真”,表示你开始作假了,你开始有很多尴尬,不舒服的情结,所以要努力回到璞跟真。
一个国家的美术馆很好,表演艺术很发达,但国民的生活非常粗糙跟野蛮,我想这是不太可能的,两者应该是一致的。
美学可以是一种信仰,政治可以是一种信仰,道德也可以是一种信仰。任何你在生命力的某一个阶段,所相信的事物都可以是信仰。信仰的对象可以改换,没有那么绝对。
信仰就是你相信什么,这个相信当然跟辩证有关,因为相信,所以会思考,会反省。可是信仰跟怀疑也有一个互助的关系,信仰教育简单说就是思变能力的培养。
每一个事件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如果我们的媒体能有更深的思考,有更大的悲悯,比较哀矜勿喜地去看事情,而不是嘲讽或者尖锐地批判,社会大众所得到的领悟跟检讨也会比较深。
所有的宗教最后都是教我们从自己身上找到力量,可是在一个精神空虚的时代,又突然遭逢变故,比如说亲人生病,或者车祸丧生,难免会困惑,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会想要祈愿些什么东西,信仰些什么,任何一个接近他的信仰,不管好的坏的,他都会相信,这是一种情绪性的反应。
在很多哲学家最重要的一个检查能力是:人不可以物化,意思是说,物质要
发展没有错,可是人还是要做主人,不可以为物所役。你买车了,买房子都没有错,可是不要到最后变成车奴,房奴,变成你在养它,而不是它在让你幸福。
物质与人文史两个极端,我不想从两全其美的角度去思考,我认为人精神上的快乐与物质上的快乐,需要平衡,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走向极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导引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
知识分子就要非常小心地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如果这时候你不能抽离那个帮助他的角色,就很危险了。
我曾经想写一篇小说,关于一个人遗失了包包,被另外一个人见到,见到包包的人,不认识包包的主人,可是他从包包里面的东西,如信用卡,一点点钱,还有一张在纸上凌乱的字,可能还有一些电话号码,他看到了人生的线索。
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就像包包一样,越来越复杂,拥塞着很多用得到,用不到的东西。包包的原始设计是一格一格的,可以很清楚,有秩序地分类,可是使用到最后,所有的东西还是都混在一起了。
人大概到最后才会懂得,重要的不是“要什么”而是“不要什么”。我用“偷”而不用“了解”,因为我认为人跟人之间没有了解,只有好奇。
文学其实是一种疏离。你在镜子里看自己的时候,若能够疏离,就能产生文学。但通常我们无法疏离,我们很容易投射,很容易陶醉,很容易一厢情愿,所以会看到很多的“假象”。
当我们破除一些对于人生的假设,有了悟性的看破时,就可以不带成见的去看一切事物,这才是文学的开始。如果新村假设,例如丈夫看到妻子把包包里的东西倒出来,开始唠叨:“你怎么买那么多东西,怎么放得这么乱?”文学恐怕无处着根了。
那么文学的终极关怀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人生真相与假象的反复地呈现。
文学和哲学不一样,哲学史寻找真相,可以一路残酷下去,可是文学常常会有不忍,它不忍时就会“假作真”,它残酷时就会“真亦假”,然后让人恍然大悟。
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结局,是答案,是目的,你就读哲学,但如果你觉得人生的过程可能比答案还要迷人,你就要读文学。
其实哲学家尼采也说过,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
台湾变化之大,常常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一方面固然是展现了台湾人的生命
力,学习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台湾学法以时间酝酿的专业度和精准度。
如果一个社会里面,没有这么多失败的诗人,就不会有这个成功的诗人。
文学的效果很难估量,它不是直接给人答案,而是给人多一点机会去思考。
一个非常伤心的朋友告诉他从来都没有爱过,我提醒他“你是不是说谎了?你会不会没有注意到?因为你如果没有快乐过,现在就不会这么难过。”
真正能限制爱情的方法,就是彻底拿掉限制,让对方海阔天空,而你,相信自己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量,你的爱,你的才华,你的宽容,都是让对方离不开的原因,甚至你故意让他出去,他都不想跑,这真的需要智慧。
爱情的本体是自己,自己永远不该放弃自己,你要相信自己是美的,是智慧的,是上进的,是有道德的,是有包容力的。如此一来,别人会离开你吗?不会的,赶都赶不走的。
一直停留在爱上的时刻,是没有意义的事,当你能够度过这个哀伤,并从爱上中哀伤到一些事情,哀伤才有意义。
对于情欲我们设了很多防范的关卡,防范未必不好,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
动物在性交以后会有一个忧郁期。其实就是一种空虚的感觉。可是如果加入一些精神性的,假设在性高潮之后,两个人拥抱或是双手紧握,感觉对方的存在跟提问,在那一刹那感觉到精神性的存在,一种情感的饱满。
好的情欲书写会有这个部分的延伸,可是A片里面绝对没有。A片只有上床,下床两个动作,它只是在刺激器官。可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他没有办法 分析,就会觉得人生大概就是那样,性爱就是那样,甚至他就用那个方法度过一生,我觉得那是很悲哀的。
很多性事在发泄自己,很多性事为序自己,可是性达到某一个状态时应该是双方面彼此的完成,而不是谁占了谁便宜可以衡量。
谁在负责教授我们的孩子性知识,如果是A片,你又怎么能怪他?
A片只着墨在动物官能的刺激和满足,看完后会让你想要寻求发泄,它引发的是感官的欲望。可是看完《金瓶梅》,你不会像这么做,你会开始反省,开始思考,因为它是严肃的。
所谓的有机就是一切东西都可以再转化,再延续,而不是一个俗称,绝望的状态。它可以很安静,很沉默,确实源远流长的。我们现在常用两个字“永续”,物质的永续状态,或是生命的永续状态,就是有机。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状态,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第四篇:服装十讲读后感
《服装十讲》读书报告
服装世界是神奇的,服装设计师是令人崇敬的,服装这个专业更是很多人向往的。我相信大多同学肯定都跟我一样是对服装设计充满探究感才选修了这门课,让我们有缘相聚一起度过这十几个宝贵的黄金时刻。我觉得自己学到很多,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认知。在此我说说自己浅薄的一些知识和看法。
服装学是一个博深的海洋,它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流域,融会了多个河流的水源。我像是第一次来到海边的孩子,带着懵懂的憧憬和希冀,眼前的海洋是那样的广阔与博大!我无法给它作个概括,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感受。
高秀明的《服装学概论》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有关服装设计的理论书,我对服装学的了解从这本书开始。书中一开始在绪论中就简介了我们平时不太注意也容易混淆的一些概念,如衣裳、衣服、服饰、成衣、服装等,对于学服装设计的我们来说这些基本知识应当掌握。服装的裁剪法有平面裁剪法和立体裁剪法等,我比较喜欢立体裁剪法,因为它比较直观,而且我觉得立体裁剪更助于我们发散思维,让我们剪出的服装的样式更灵活。
在书中呢,我了解了许多有关时装的信息。特别是对高级时装的理解。“高级时装”是一个专用名词,专指法国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是一个特殊的服装产业称谓,法文为HAUTECOUTURE。它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级的服装”或“高档的时装”,也不是仅用一些进口高级面料,加人民族饰品拼贴、悬挂、缀珠、钉片等等就能予以冠之的。
法国的这种“高级时装”,用料极为奢华,基本是为顾客立体裁剪、手工缝制、度身订做的,加上设计师在国际上的声誉,以及品牌文化的附加值极为可观,故高级时装的价格是相当昂贵的,几乎每一套都要上万美金,甚至更高的标准。因此,在国外只有宫廷贵妇、社会名流,以及腰缠万贯的富商、公爵夫人等少数人才能享受得起。
业内人士所熟悉的高级时装设计师有:夏奈尔、巴伦夏加、迪奥、巴尔曼、伊夫·圣·洛朗、拉克鲁瓦、恩格罗、纪梵希、路易·费劳、尼娜·里契、多浪迪等。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过世或退休,但品牌还在,并由年轻人接替着,如;夏奈尔、迪奥、纪梵希等等。
传统的高级时装分为“日间礼服”和“夜间礼服”两大类。日间礼服一般是午后参加社交活动所穿着的礼服。尽量不裸露肌肤,讲究分寸感、正式感、庄重感。在间礼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晚礼服”,一般是出席正规晚宴、参加大型舞会等正规场合所穿着的正式礼服。晚礼服款式多以袒胸露背、裸肩无袖的连衣式长裙最为正规。
由高级时装设计师主宰的“高级时装屋”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和不同的表达方法。每个时装屋都有“套装制作场”和“礼服制作场”O设计师在顶级工艺师的协助下,运用不计其数的高级面料和珠宝装饰,缝工花费几百甚至上千个小时一针一线地缝制。而且每件时装完成之前都要经过最少3次的试装、修改。如:1999年春夏高级时装展示会上,瓦伦蒂诺设计的一袭名为“简单”的雪纺裙,为制作那数以百计的细小褶皱,两位裁缝师全职缝制花费了数月的时间;纪梵希设计的名为“赌博者”的黑色闪光礼服,共用了80万片闪光和亚光的装饰片,全部用手工缝缀等等。
“高级时装屋”是十分清爽的圣地,不能让礼服沾染上半点灰尘和污渍。我曾到法国大师伊夫·圣·洛朗公司参观过,也在日本君岛一郎公司研修过,他们那里每天都是用白毛巾擦地,所有的角落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高级时装不仅要求礼服的外表缝线光顺平滑,衬里也要有华美的触感并缝制得完美无瑕,因此所用衬里基本是真丝缎、双皱等。而且礼服表面的浮雕花、珠宝等装饰绝不能看出缝缀的痕迹,为此一般都使用透明的鱼线,而且缝缀得十分牢固,多少年都不可能被拉扯掉。这也就是1985年北京伊夫·圣·洛朗25年回顾展中,所有的作品都还那样完美无瑕、精美绝伦,找不到一丝破损的原因所在。
21世纪,像约翰·加里亚诺这样的年轻设计师们接替国际大牌的设计任务之后,为了扩大经营面,迎合青年人的喜好,往往作出颠覆传统美学的设计来。他们不顾上流社会对高级时装的期待,不断从身边事物中吸取灵感,有时会将街头时装甚至乞丐的破烂装提炼为高级时装的设计源,使得巴黎T型台出现了新老设计师“现代与传统风格井举”的局面,让高级时装的舞台风格更加多样。
现在越来越多的提到流行。可是之前我对“流行”的概念一直都是模糊的。高秀明的《服装十讲》一书中提到,李白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了衣服,也可以是把衣裳想象成云,显示了衣服的重要性。
我一直很向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我觉得设计师是很了不起的,能够巧妙的运用各种颜色,各种材料制作出那么多奇特的美的服饰。设计是有点、线、面构成的,很简单的每个人都会,可是设计师却可以将这些巧妙的结合成一件美丽的衣服。服装设计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新锐的创意.灵感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用心去发现,用心体会,相信会有收获.在服装学的海洋中,架起一叶扁舟,迎着风,扬起帆,不害怕风浪,朝着自己的方向,相信会有一番作为。虽然目前我国服装界也许并不景气,在世界时尚界也没什么地位,但我们应抱着积极的态度,展望中国服装界的明天。对我们的服装设计之路充满信心!我们的今天也许不太令人满意,但期待明天吧,相信年轻的血液的注入会给服装界带来新的朝气,给服装界的发展带来动力!为让中国特色的服装在世界流行,从今天开始努力!
朱雅岑
13005607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第五篇:生活十讲读书笔记
《生活十讲》读书笔记
台湾作家蒋勋以美学家的视角推出的《生活十讲》寒假里有点空闲时间拿出来重读,虽是几年前的作品了,但其中讲到的东西仍然能引起共鸣。作者的笔下融合了他自己的个人经历,更重要的是多现在的社会现实文化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其中最能引起我思考的是作者的第一讲新价值,整个一讲都涉及到价值、制度和教育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现在社会中的一些奇怪可怕的现象。他讲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制度化的体制之下往往没有做到教育本身应该发挥的作用。在现下的社会整个较大的环境中所提倡的价值观都是商品化,一种“唯利是图”的价值观。
社会对人的评价是单一的,不会以你是否过的快乐满足来评价一个人的成功,只会以你能挣多少钱来评价你的成功与否,人们的心似乎都已经被物质的东西全部填满,再也看不到物质以外的东西。
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之下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很多这样的色彩,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好学生差学生,这就是唯一的标准。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学校和了解的东西。蒋先生就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底蕴的需要,真正对人的定位与关注。特别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文化的根本,是不能丢失的,如果丢失了那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作为教师,我觉得蒋先生的话非常在理,他说“教育不是在教书,事实上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我们常说教书育人,其实育人才是最重要的,多一点人文教育,多一些对孩子的关心,倾听孩子的声音,让物质的东西少一些,才能让心灵的空间更大一些,这样才能去接受,去获得心灵的快乐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