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楹联赏析
楹联赏析
——经管学院07级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张珂 学号:200741124133
纵观中国的历史,楹联已经成为中国特有的标志和象征,一如古韵的诗歌和中国的远古神话。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在哲学上就是:“物生有两”、“事不孤立”。
有人说,汉语言及其文字堪称是一种“语言魔阵”和“文字魔方”,在世界语言之林独一无二。用汉语言文字创作出来的楹联、诗词,皆是世界文艺园地的奇葩,既无法为其他拼音文字所仿制,也不能在其他语言体系中获得对等的翻译。被誉为“中华国粹”的楹联,情形更是如此。叫做“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楹联实际上就是对联,它的格调独特,有诗歌的意境,词的句式,赋的铺陈,兼众家之长。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
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
楹联与中国的传统书法,绘画,建筑,雕刻相结合,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泸州北岩寺的对联是“半空楼阁千山绕,两岸人家一水分”,又如,云南省洱水天镜阁对联是“一峰斜插水中,东是水,西是水 下联为:杰阁遥临天外,上有天,下有天”。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
季世昌、朱净之先生在《中国楹联学》中曾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鲜明的民族
性,强烈的时代性,严密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对联鲜明的民族性是指楹联极为鲜明地体现着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貌。强烈的时代性是指楹联象一切文学形式一样,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严密的格律性是指楹联有自己的独特格律。高度的概括性是指楹联具有比其它文学形式具有更强、更大的艺术概括力,它往往能以极其有限的文字反映深广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实用性是指楹联普遍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可谓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各种场合,无所不用,无所不在,无所不见。
中国的楹联还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与哲学中的对立与统一相互一致,其表现为:
1、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我认为它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
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那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3、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
5、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楹联具有游戏性,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楹联就变成了一种游戏。事实上,楹联能谐能庄,既是一种带游戏性的语言艺
术,同时又具有文学的严肃性。那些极为庄重典雅的场合,如名胜古迹、祠墓碑林,如书院会馆、官厅衙署,都书挂楹联。人们以联斗智游戏,也用楹联来抒情言志、评人论史、写景状物。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仍是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文学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它也是一种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具有文学的形象性、真实性和倾向性等特点,也具有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功能。楹联可叙事、可状物、可抒情、可议论。如悼念死者,可写祭文,可写挽诗,也可写挽联,这说明楹联是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形式独特而已。
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特有的形式,是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熔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炉,将它题于名胜古迹则生辉;将它题于书房雅室,书房雅宝便增色;将它题于殿堂门楣,殿堂门楣就别具一格;将它题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便会情趣盎然„„它融合了各种修辞风格,可谓多姿多采,它具备全、精、活、新的艺术特色,在文苑中独放异采。
经管学院
0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张珂
学号:200741124133
第二篇:对联 楹联赏析
对联 楹联赏析[3]
读书对联100副清联鉴赏中国十大著名长联古今佳联赏析有趣对联大全趣味对联故事36则读书对联100副
1、储藏二酉,汇集百家
2、文章江海,书籍林泉
3、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4、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5、书林漫步,学海遨游
6、书山觅宝,学海泛舟
7、开卷有益,温故知新
8、学不知足,业精于勤
9、苦读有恒,好学无时
10、若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11、藏古今学术,聚中外精华
12、读书必提要,处净在通情
1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5、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
16、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
17、修业勤为贵,得意文必高
18、广藏古典名著,快读现代新书
19、萃古今之著作,罗中外之篇章
20、有打瞌睡豪杰,无不读书神仙
21、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22、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惠播九州
23、求学将以致用,读书贵在虚心
24、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
25、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26、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27、少年说剑气横斗,长夜读书声满天
28、有奇书读无他好,与古人游何所期
29、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3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
31、文要醒人方为贵,论当济世始称真
3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3、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34、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35、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36、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37、闭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
38、读书身健即为福,种树华开亦是缘
39、诸子百家罗万卷,百科四库集三秦
4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41、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2、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43、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44、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45、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46、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47、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48、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49、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50、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51、移门欲就山当榻,补屋常愁雨湿书
52、藏书粗足五千卷,开岁便称六十翁
53、立志俯存千载想,闲淡无过五分钟
54、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
55、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
56、忠孝两字传家国;诗书万卷教子孙
57、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
58、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
59、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60、久病始知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
61、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62、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寄书读胜看花
63、得意无如书味好,可人还是菜根香
64、开卷神交天下士,著书学立一家言
65、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6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8、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69、书窗下对云洞启,丛菊初傍幽篁栽
70、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关
71、书以常读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
72、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73、书城高大能藏道,心底光明始爱才
74、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
75、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泰山
76、沽酒客来风亦醉,读书人去声还闻
77、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78、千里见书如见面,万山遮目不遮心
79、架上有书真富贵,胸中无事即神仙
80、歌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
81、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82、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才
83、学如不及,业精于勤;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84、积文十箧,可谓备矣;读赋千首,乃能为之
85、青春未老,秉烛破夜;当年华正茂,闻鸡起舞
86、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87、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下几多圣贤还是读书
88、开卷有益,知识就是力量;自强不息,光阴贵于黄金
89、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
90、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
91、爱书读书,书中自有大世界;垒阶登阶,阶上即是新高峰
92、勤为小径,攀书峰必自有路;苦作大舸,筏学海岂怕无边
93、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94、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9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6、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97、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怎可一日曝十日寒
98、书如长梯,送我步履知识峰巅;学是航船,带人神游真理海洋
99、古往今来,百代世家无非积德;天上人间,第一商品还是读书
100、积德万本读先世之流风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之家法意在开来清联鉴赏
【自题】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楹联鉴赏:
王夫之(1619-1692),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湖南衡阳人。此联为作者于其湘西草堂所作。上联言志,发誓要将儒学经典“六经”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研究透彻并图有所创新。一个“责”字,足见其甘当重任、开拓进取的抱负。下联抒情,自愿远离尘世,隐于僻壤,生死由天,过着如活埋般的生活。一个“乞”字极具震撼力。全联用语奇,含意深,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题春联】 人因爱富常离我。
春不嫌贫又到家。
楹联鉴赏:
这副春联别出心裁,上联写人情淡漠,正应了那句“富有远亲,贫无近邻”,表现了对世俗的厌恶。下联豁达,有春风入室,当然情绪为之一转,自得其乐了。此联用反对手法,语言通俗晓畅而意味深长。
【自题联】 淡如秋水闲中味。
和似春风静后功。
楹联鉴赏: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桓台县新城人,顺治进士。如秋水明净从容,作者以此表达宁静淡泊的情怀。似春风温和平静,则显示了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这与“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作为修身养性的格言联。【题北京涵远堂联】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楹联鉴赏:
爱新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四代皇帝高宗,年号乾隆。涵远堂是颐和园中谐趣园的正殿,意为恩被四海之堂。西岭指北京西郊群山,东洲指昆明湖。本联写景瑰丽,烟霞灿烂,云海苍茫,如诗如画。远景近景收放自如,动静相生,活脱脱地描绘出这位高居庙堂的皇帝在举手投足之间,独揽胜景的潇洒风度。
【题居室联】 家居化日光天下。
人在春风和气中。
楹联鉴赏: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化日光天”,即“光天化日”,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春风和气”,形容人的态度温和、表情轻松。上联写家居环境,巧妙地赞颂盛世太平。下联写主人的情绪,温和而欣喜。先有国泰才有民安,上下关联,转接自然,语言明快,展献出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楹联鉴赏:
翁方纲(1733-1818)清代诗人、书法家。直隶大兴(今北京)人。本联题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北京陶然亭。古寺指亭所在的慈悲庵,深堂指慈悲庵中的殿堂。月照下的古寺轻烟笼罩,殿堂外老树横斜,自然清幽之极。联句描写的都是静景,然而用了“笼”、“倚”、“来”等动词,形象而生动,因此读来感觉幽深而不沉闷,饶有趣味。烟、寺、树、堂、月这许多物象之间若有若无的关联,似有禅意。
【题卧室联】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楹联鉴赏:
邓石如(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怀宁(今属安徽)人。春风温和,能包容世间万物。秋水清澈宁静,更显从容风度。当真是难得的境界。
【自题联】 持身每戒珠弹雀。
养气要如刀解牛。
楹联鉴赏:
邓传密(1795-1870)字守之,号少伯(一作少白),为邓石如之子。珠弹雀,出自宋太祖于后园以珠弹雀消遣时,因受臣子上奏打扰而动怒的典故。刀解牛,典自疱丁解牛,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就会熟能生巧。本联用此两典作喻,形象而生动地说明如何持身与养气,言简意赅。
【题学文堂联】 文能换骨余无法。
学到穷源自不疑。
楹联鉴赏:
李彦章(1794-1836年),字则文、兰卿,号榕园,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本联集自陆游诗全集之二十五(《示儿》,《剑南诗稿》:“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意指从文字深入后,再超越文字而出来,从而提升了境界,学习要追溯根源以明理。可作为格言联。于人何不可容者。
凡事当思所以然。
楹联鉴赏:
何绍基(1799-1873)子贞,号东洲居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提调、提督四川学政等。上联的“容”字意指宽厚而有容人雅量。为人要宽厚大度,如此才能避免纠纷。下联的“所以然”指原因。对事物的认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此联富含哲理,的确是为人处事的经验之谈。
【题太古巢联】 将愚公山移屋背。
以智者水洗尘心。
楹联鉴赏:
陈维英(1811-1869),台湾教育家,字实之,号迂谷。著作有《偷闲集》、《太古巢联集》等。“太古巢”是他晚年在台湾剑潭旁边所建居室。王冕有诗“巢父诚辟世,许由真隐沦。势利既已忘,天子不得臣。栖身碧山中,洗耳清涧滨。悠悠太古怀,坐看花鸟春。
所以后来者,可望不可亲”。作者将居所命名为“太古巢”,想必是效唐尧时的贤士巢父不羡功名而归隐山林吧。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应当是此联所要表达的思想。上联的“愚公山”实则指仁者温厚沉稳如山的品格。将之移于屋背,实指辟一室坚守其操。下联深化之,欲追求智者洞悉世态,心神清澈之境界。全联活用典故,厚重而流畅。【集句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楹联鉴赏:
这是鲁迅集何瓦琴句赠瞿秋白的一副联。“知己”与“同怀”意近,指志趣相合者。“同怀”本义是指同胞兄弟姐妹。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期间,经常受到反动文人的攻击、漫骂。瞿秋白先生曾在上海秘密会见过他,并整理了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了《鲁迅杂感集序言》,对鲁迅先生杂文给予高度评价。鲁迅先生为此写了这副对联相赠,表达了知己难得,两人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有着同样的看法。此联集句合意,感情真挚。【俗语联】 四面云山谁是主。
一头雾水不知宗。
楹联鉴赏:
何淡如,清同治年间广东人,为谐趣联奇才。此联采用流水对法,“谁是主”,实际是指置身于云山中的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人自然是一副混沌迷糊的模样了。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意思是说,佛虽宣扬空寂,但其佛法源于对人世的感悟,并非空穴来风。反观之,如果只是沉迷于世事而不能自拔,自然会迷失本性。何淡如这副俗语联语言恢谐而富含哲理,见性见禅。
【题藩署内室联】 燕息敢忘天下事。
和平先养一家春。
楹联鉴赏:
俞樾(1821-1907),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楹联著作有《楹联录存》。燕息,安息的意思,语出《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虽休息于家中,却心系国计民生;先有了自家和美融洽,进而能够从容地去处理政务,安定一方。联语隽永,格调高雅。守独悟同,别微见显。
辞高居下,置易就难。
楹联鉴赏:
翁同龢(1830-1904),清末维新派。江苏常熟人。1856年(咸丰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署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对联是说人既要坚持己见,又要理解众人的看法;既能区别细微的差异也能看清大局;辞去高位而甘居下层,不做容易的而去做困难的事。全联十六字,几乎用了八对反义字,精炼深刻,语调铿锵。
【题门联】 移门欲就山当榻。
补屋常愁雨湿书。
楹联鉴赏:
吴济,字巨川,将乐(今属福建)人。真宗咸平五年进士。门对青山,以山为榻,悠然自乐;为屋补漏,最关心莫要雨淋湿了钟爱的图书。上联化大为小,下联由细微处见深情,全联语言隽永,谐谑中见性情。
【集杜甫诗联】 水不求深鱼自乐。
人之好吾鹿则鸣。
楹联鉴赏: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孝丰县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皆精,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上联化用《庄子》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表达宁静淡泊的情怀。下联的鹿鸣原出于《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以此起兴,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引申开来,则较合曹操《短歌行》中引用此句所表达的求贤情怀,意谓有志趣相投的朋友相往来。此联化用典故巧妙,语言轻快从容。【自题联】
随时纵论古今事。
尽日放怀天地间。
楹联鉴赏: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纵论古今事,必定要有博古通今的学问;放怀天地间,更显高瞻远瞩,胸襟博大。全联直抒胸臆,显示了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开拓的魄力。
【自题联】 客去茶香留舍本。
睡余书味在胸中。
楹联鉴赏:
吴熙载(1799-1870)号让之,又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徵人。舌本,即舌头。有客相与品茶畅谈,客去后舌上茶香久久不散。读罢小睡,醒来仍觉得胸中留有书卷之气。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旷达的处世情怀,却婉转地于“茶香”和“书味”着笔,细腻而灵动。
【题相山瀑布】 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
楹联鉴赏:
范廷谋,本籍浙江。于1725年(雍正3年)担任台湾府知府。相山瀑布位于湖南彬州市。此联出于范廷谋题瀑布诗:“面面苍崖锁翠微,万山攒动一泉飞。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 上联描写瀑布形象,凌空泻落,水花如雪飞舞,恰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联写其声势,飞瀑击石横冲直撞,响如奔雷。连用了六个动词,准确而有力。“卷雪”、“奔雷”的比喻十分形象,描写画面有声有色。作为七言短联,字字精当,对仗工稳。更难得还采用流水对法,自然地写出观瀑布的过程和感受,收放自如,言尽而意未休,极富感染力。
【赠联】 穷达尽为身外事。
升沉不改故人情。
楹联鉴赏:
萨镇冰(1859—1952),字鼎铭,原籍雁门,他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爱国将领。此赠联语言平实,见性见情。“穷达”与“升沉”自对工整,仅仅四个字,似乎可见一生的荣辱悲欢。能够将荣辱置之度外,将友情长系心间,当真不易。【自题联】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楹联鉴赏: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著名维新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脊梁铁”,即铁脊梁。将“铁”字置后有强调意味,掷地有声。“眼海银”用语奇倔,形容目光明亮而开阔。把卷悟真知,目光飞银,自然是心神激荡!读此联能深切感受到这位民族先驱勇于开拓、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山谷,蠹鱼分咏】 诗派纵横不羁马。
书丛生死可怜虫。
楹联鉴赏:
分咏体是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结合起来写成一副诗联,通过工整的对仗把关系并不密切的事物联系起来,此诗钟便是如此。“不羁马”和“可怜虫”两个比喻俱形象切题。此钟无论总体或局部俱有关联,尤其巧妙。诗派/书丛,不羁马/可怜虫,可谓珠联璧合。而总体来看,又似乎写的是诗书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境界。上下用反对手法,一洒脱,一拘谨,相映成趣。【题镇江焦山松廖阁联】 龛收江海气。
碑出鱼龙渊。
楹联鉴赏:
伊秉绶(1754-1815),号墨卿、默庵。福建人。乾隆进士,清中期书坛大家。定慧寺:为镇江焦山古禅林。龛为供奉神位的小木阁,此借指定慧寺。碑指南朝的《瘗鹤铭》碑,原刻于焦山石壁上。因塌方,碑两次跌落江中,两次被捞出,最后置于焦山定慧寺。其真书字体雄劲奔放。因为出自长江中,所以说“碑出鱼龙渊”。以龛展开松廖阁山水雄浑之景象,以碑追溯历史,皆以小见大。联虽短而极具气势,而用典实,又丰富了内涵。语言生动。【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仁。
楹联鉴赏: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山阴人。湖心亭于1953年重建,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式,上有黄色琉璃瓦,恢弘壮丽。亭以湖名,湖以亭名。曾有诗云:“百遍清游未似还,孤亭好在云水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河汉即银河,瞳仁即瞳人。秋水常比作清澈的眼波。《唐儿歌》有句 “一双瞳仁剪秋水”。上联将亭比作明月当空,偶过微云,在天在水,全景通澈,恍如天上人间。下联将西湖比作眼睛,湖心亭比作瞳人。秋水盈盈,如佳人眼波流动,将湖景写活了。此联作喻奇妙形象,用典自然,意境深远,清旷奇绝。
【题南京贡院明远楼?移居杭州作】 繁亢驱人,旧业尽抛尘世里。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楹联鉴赏:
李渔(1611 - 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著有《闲情偶寄》。作者于晚年从南京迁至杭州,为此而作。“繁冗”指繁杂的世事,旧业指过去的居所,也可伸展为过去的杂务。上下联用对比手法,繁冗/尘市,湖山/画图,情随境迁,于凡俗中觉尘世喧嚣而心烦,入湖山风景如画而心旷神怡。又采用拟人手法,细细品味一下,所谓“驱人”与“招我”似为物事对人的态度,但实际正相反,移居杭州是作者厌倦尘世,向往清静的主动选择。如此手法含蓄而耐人寻味,很富有艺术感染力。
【题菜园联】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菜色多。
楹联鉴赏:
鄂尔泰(1677年—1745年),字毅庵,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著有《西林遗稿》。曾任云南巡抚在西南搞改土归流。乡蔬味美,但只有亲力耕种才能有所获。如若不能照应好这菜园,百姓无以为食,面如菜色,那将是为官者应当惭愧的啊。作者将照料菜园比作照应一方百姓,用语巧妙,颇见性情。
【题采芝径联】 步步小心,须念石头路滑。
层层着眼,方知峰顶人高。
楹联鉴赏:
孙髯(1711-—1773年),字髯翁,号颐庵。祖籍三原,擅长诗文楹联。采芝径为昆明圆通山中石道。上联写登山时石滑路险,要低头小心行进。下联写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层层不放松,达到峰顶的人自然有高的境界。联写登山石径,也象是人生之路,平常语而富含哲理。
【题随园联】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源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楹联鉴赏:
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清代诗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上下联同为因果关系的复句,语带调侃,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淡泊功名、随缘放旷的文人形象。【自题联】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楹联鉴赏:
程祖洛,字问源,号梓庭,嘉庆四年(1799)进士。醴泉:甘美的泉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此联借典作喻,强调人需自立自强,莫要妄想天赐好运。民生事业也在于勤,不可懈怠。比喻形象,论述明确,可作为格言。
【自题联】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忧患亦畅天怀。
楹联鉴赏:
曾国藩(1811—1872)晚清湘军统帅。字伯函,号涤生。天怀:出自天性的心怀。上联写安不忘危,下联写面对忧患也从容淡定,不失本心。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安乐时存忧患意识,当为智者。而一旦祸事临头却能从容面对、无所畏惧,更是勇者。运用叠字适得其所,而气势顿生。【题龙凤殿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楹联鉴赏: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创建者。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虎贲指勇士。“虎贲三千人”出自《孟子·尽心下》,这里的贲也通“奔”。九五,九五之尊,指帝王。全联无非是写推旧立新、改朝换代,表现了作者打下江山后的自豪与满足。而整联字字着力,神完气足,震撼人心。【题山西付县韩侯庙联】 西望关中,百战十年空鸟兔。
北临绵上,千秋一例感龙蛇。
楹联鉴赏:
杨听庐,江苏武进人,咸丰举人。上联写韩信在十年中历经百战,杀敌建功。绵上为春秋晋国介子推故里,在韩侯庙以北。介子推曾为主建功,因不愿出仕被烧死,韩信也因功高盖主丢了性命,两者相对照,可见世事如龙蛇般变幻莫测。全联对仗工整,用典恰当,气韵沉郁。
【题河南南阳诸葛草庐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楹联鉴赏:
顾嘉蘅是湖北名士,曾任南阳太守。他在任期间,南阳和襄阳的文人为诸葛亮隐居地争论不休,于是他在武侯祠写下这副楹联以平息双方之争。上联写诸葛亮生前一心在朝廷,不论先主还是后主都是忠心扶佐。下联则说他早已名高于天下,而他当初隐居地在襄阳还是南阳都不重要了,这是对世人的劝诫,同时也是对诸葛亮名垂青史的赞颂。短短一联,涵盖古今,论述精辟。
【集句题怡园联】 春意长闲,闲处直须行乐。
吾生堪笑,笑时犹有些痴。
楹联鉴赏:
顾文彬(1811—1889),道光年间进士,官至浙江宁绍道台。此联为集辛弃疾词题苏州怡园。全联意味深长,需从整幅细品才能领悟。上联写园中春意融融,清闲之际人们应当及时行乐。下联一声轻叹,往事如烟而痴心未改。集句联切题很难,此联仅上联以“春意、闲处、行乐”隐约地切合怡园,而下联更是自顾抒情。然而这正是极具个性之处。“怡园”名本空泛,落于笔端则见仁见智。“春意长闲”似乎难以理解,其实不论“春”还是“园”,在这里应当是作者心境的象征。青春短暂,纵然建构奇巧之花园又怎能留得住?春在心中,才能有长久平和喜悦之情。回忆过去,应当有喜有悲,多情应笑我痴心不改!此联语虽浅显,读来却荡气回肠,为之一叹。【题西山九曲亭联】
飘飘然爽气西来,挹之不尽。
浩浩乎大江东去,逝者如斯。
楹联鉴赏: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号抱冰老人,今河北南皮人。清末重要的洋务派大臣。西山位于鄂州市临江而立。其山一脉九曲,飞泉漱玉,气候凉爽。苏轼在《樊山级》中写到:“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址。”上联写登高山而觉西来无尽清爽之气,下联写俯看大江浩荡而东流,感叹人间世事沧桑变化。所见所感,虚实相映。“逝者”包罗万象,相对而言为实指,“爽气”虽实而虚。一西来、一东去,正如历史潮流无法阻挡。一消逝、一无尽,万物轮回、有生有灭,则见禅意了。
【自挽联】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骂,到此皆休。
楹联鉴赏:
人常说“一了百了”。而从这副自挽联中,作者有所了又有所未了。“他生未卜”,其实是表明自己对事业的一贯努力追求,虽死而不息,希望有来生好继续奋斗。“嬉笑悲歌怒骂”,是人生态度,到此皆休,则表明自己爱恨得所,死而无憾了。联语雅切,个性十足。
【题水镜祠珍珠亭联】 玩在水中央,来看这小小亭子。
欲知天下事,去问那好好先生。
楹联鉴赏:
水镜祠珍珠亭在福建南漳。亭在水中央,如玲珑珍珠一粒,不染俗尘。游来此处当然心神澄澈。世事繁杂变幻,只有那难得糊涂的好好先生才深谙其道。联语跳脱,先隐后发,读来不由让人会心一笑。
第三篇:赏析徽州楹联
赏析徽州楹联
——以言志联为例
言志联,是指表述自己志向的对联,一般是为自己所撰,表达自己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不但应用广泛,而且可以抒发感情,表达志趣,宣扬道德规范,富有教育意义。它是联苑中的奇葩,其寓意隽永,抒发抱负,展示志向,耐人寻味。徽州人不仅仅是以经商闻名遐迩,他们在做学问上造诣也很高,文人墨客经常用这些言志联来自勉和陶冶情操。可以说,言志联又是一部徽州抒发抱负的“自勉书”。
一)歌颂美好品德
诗文中常用一些植物、动物作为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怀,古徽州文人也深受其影响,用这些意象来歌颂美好的品德,达到托物言志的效果,其意蕴耐人寻味。明清时期徽州西递楹联就有这样的特点。
1)世间清品至兰极
贤者虚怀与竹同
只有文人有这份雅致,以“兰”和“竹”为意象,兰花的香气很淡,很清新,人的品性如兰花一样清雅质朴,而竹里面是空的,贤人的心胸像竹一样可以容纳事物。即虚怀若竹,清气若兰。这幅言志联道出了一些文人的心声,表达了他们高洁的情志。现在某些单位用此联来鼓励员工树立美好的品格,要公正执法,廉洁生威,这样才能为民造福。
2)襟怀旷达云中鹤
品德清高崖上松
自古文人喜爱“鹤”与“松”,“鹤”道教传说中不可或缺的吉祥神鸟,鹤是古典文学动物意象中具有广泛象征意义的君子比德之物,它的惊人叫声象征君子的杰出才华,它的洁白羽毛象征君子的洁净人格,它的生活习性象征君子孤傲不群的生活方式,它的高飞表达了君子高飞远遁的愿望和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而松是中国古典文学植物意象,它在一定具体情境中也是文人君子的比德之物,松为“岁寒三友”之一,寿命最长,品性坚韧,格调高古,于平淡中见其高洁。陈毅将军曾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之名诗,解读“松”。将“鹤”与“松”对起来,一动一静,描绘了一幅清雅淡泊的画面,其歌颂的豁达清高的品德真是令人仰止啊!还有一幅也是以“鹤”“松”为意象与其相似的楹联:“松性淡逾古,鹤情高不群。”
二)表达闲情逸致
1)迎送远近通达道
进退迟速遊逍遥
这是古时一家车马店所贴的妙联,每字都有“辶”旁,写出了行业特点,内容与车马店紧密相关,颇见巧思,水平甚高。此联于清康熙年间,为西递桃李园主人所借用,这位主人是位教书的文人,这副对联恰是表达主人自己闲情逸致的情趣,“通达”“逍遥”也指出主人热爱自由不被束缚的性情。其特点在于:这是一个“走”字联。该联的上下两联都是采用“走”字部的字,采用这种特殊的书写形式
是为了突出其中的中心思想:自在逍遥。这种同旁联的优点在于利用汉字结构特点,以形取胜,形象性强,富有美感,引人注目,直观从字形可判断出其中所表达的意思,对仗工整,别具一格。
2)陶公容膝乐天命
刘子作铭惟得馨
此联中“陶公”指晋代隐士陶渊明;容膝,意为室小只能放得下双膝。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之句。“刘子”指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他的《陋室铭》中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句。此联化用陶刘的诗句来自我勉励,在狭小的空间里仍能“乐天命”,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可“惟得馨”,作者亦向陶刘学习,坦然面对现实,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怀。
三)为人处世的人生观
古徽州的西递、宏村一批达官贵人是由于祖辈经商发达,给自己创造了好的读书条件,他们发奋读书,在人生道路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到晚年养尊处优,将自己为人处世的经验以简明扼要的楹联形式表达出来,给后人以借鉴。
1)静者心多妙
飘然思不群
这幅对联上联出自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古,诗兴不无神。”
下联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门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此联意为:静者心中净无杂尘,才可能精思熟虑;只有对人世名利抱着超脱不拘的态度,才可能独立不倚,思虑不凡,出类拔萃。这
种超然脱俗的处世观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当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地社会,我们有时候总浮躁的过着生活,精神上的压力很大,这幅对联提醒我们要静下心来,才能有奇思妙想,培养心境很重要。当我们处于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一静,将心绳放松,这样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遇事虚怀观一是
与人和气誉群言
对联中“虚怀”,胸襟宽大,虚心谦退。即虚怀若谷,其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颇有道家想内涵;而“和气”,和蔼可亲之意,符合儒家以和为贵之风范。此联意为:处理问题能虚怀若谷,才是正确的态度;待人接物和蔼可亲才能得到大家的赞赏。
上下联之意儒道结合,不仅展示主人广阔的胸襟,也透露出作者不拘一格的处世态度。这样的处世道理在当今社会也是很受用的。
3)让人上人,抑我益我有酒吃酒,读诗学诗
本联巧用谐音字,“让”与“上”,“抑”与“益”,让人者,为人上之人;能够克制、压抑自我,只会对自己更有益处。表现了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生观,同时也体现了主人的辩证的哲学思想。而下联“有酒吃酒,读诗学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颇有陶潜安平乐道与事无争的精神气质。
第四篇:关注生活 赏析楹联(原创)
关注生活 赏析楹联
——结合多媒体教学对联五部曲
四川泸县兆雅初中
邓远清
内容摘要: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最为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同样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本文拟就分为激趣、阅读、搜集、赏析、练笔五部进行粗浅探索。
关键词:对联
多媒体教学
对联(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种大众实用文化,是最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名人童年多佳对,自古联家出少年。学习对联知识,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可以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水平、训练应变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尊重文化多样,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所以楹联文化已经走入课堂,进入中考和高考试题。但是,语文教材尚没有科学系统的把对联编入教材,中青年教师中对联“门外汉”尚且不少。如何有效的教学对联?又如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对联教学质量?本文拟分为激趣、阅读、搜集、赏析、练笔五部进行粗浅探索。
一、激趣
对联是最精炼的文学体裁,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有部分学生对对联视而不见,教师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是从名人童年佳对故事入手。如明代爱国将领于谦,七岁时梳两个“冲天炮”在头上。和尚戏曰:“人头喜得生牛角”,于谦回击:“狗嘴何曾长象牙。”回家要母亲将两髻改为三个,后又碰到那个和尚,又戏曰:“三角如鼓架”,于谦反击曰:“一秃似锣槌”。
二是从时效名联入手。如2005年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展示的对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表达了台海两岸人民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是从当地名胜对联图片和视频片断入手。如我县玉蟾山陶隆绪联:“看泸地风光,九曲潆洄,冱江环抱,百里平畴收眼底;数川南形胜,玉蟾耸翠,鳌阁流金,一天云雾锁雄关”,写出了玉蟾山如画风光,令人向往。
二、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对联的常识和生活中的趣联,是培养学生入门的重要一步。
1.从教材入手,了解对联常识。如初中语文第四册有个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中,介绍了对联常识,虽然有点干瘪,但作为初步了解也是一则不错的短文。
2.从课外书刊和网站入手,了解对联常识。如《对联》、《对联学刊》和对联网站:中国楹联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三、搜集
1.实地游览收集。中国旅游胜地,大凡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楼台亭阁、水榭园林,无不被楹联所装饰而流光溢彩。就是普通人家、庶民门楣、浅山俗水,也不乏佳联妙对。如笔者家乡有座修于清代的单拱石桥——永济桥,除桥上石栏外,至今完好无损,桥旁有石碑,碑刻建桥年代和集资人员等内容,另有对联一幅——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踏镜中梯,对仗公正,描绘出了永济桥两岸的美景。
2.网上搜集。除了专门的对联网站外,其它不少人文社科类网站中有不少善对,分陈于风景图片、书画作品、flah动画、广告、音乐朗诵词中。如在网上搜寻昆明滇池大观楼有名的长联:“八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e】,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u】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chen】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稻香,万倾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曩。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运;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chu】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不仅有图片,还有不少书法作品。
四、赏析
要充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搜集到的名联佳句制作成ppt等课件和其他音频视频作品,以达到扩大容量、形象生动的赏析,提高鉴赏水平、陶冶情操的目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赏析:
1.音韵节奏:对联是一种音调和谐、节奏相合、富于音乐美的文学作品,朗读时要讲究节奏停顿,尤其是一些长联和趣联。如一个豆芽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长长︱长长”,加点的读chang,........不加点的读zhang。岳阳楼上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史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泪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出句以“一楼何奇”发问,引人入胜。继而列举诗圣之绝唱、名儒之忧乐、贤史之振兴、醉仙之传说,又接以诗、儒、吏、仙之排比式反问,既烘托出岳阳楼之奇又极概括地介绍了岳阳楼主要历史人物与史迹。在此基础上,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意境与情怀来感叹世事沧桑,动人心弦。下联描绘岳阳楼的山川形胜,经此处的“地灵”去合上联之“人杰”。人杰地灵之盛即岳阳楼大观所寓之“真意”。故末句点出“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画龙点睛,余韵悠长。实在是诵读之佳品。
2.内容结构:对联又是一种结构严谨、内容相协的文学作品,赏析时适合逐字逐句品味。邓小平故里有个德政坊,其联为:“弘扬法典千秋伟业,造福黎民一代名臣”,对仗工整,颂扬了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杭州西湖秋瑾墓:“丹心应结平权果,碧血常开革命花”,结构相应,内容盛赞烈士的英勇无畏。这类经典名对,多有风景摄影图片、书法作品等,可应用于多媒体课件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日常生活中还不缺乏一些内容或结构特殊的对子,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少十”,暗指生活的艰辛。“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则是很妙的无情之对了。“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带”,横批“天地正气”,则是“高雅”的厕所文学了。
3.美妙意境:在对联中,不乏一些意境美妙的佳作,如武夷山石湖涧:“松声竹声、钟罄声,声声自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此联从山中庙里取象,引入禅理,两相交融,韵味十足。又如江西庐山绝顶:“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有几分仙气;眼前无俗嶂,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这类对联,多见于名胜古迹之中,赏析时配以图片、音乐或视频片断,无疑是对学生情操的最好陶冶,对“意境”一词的领悟也就自然而然了。
4.语言艺术:对联是语言精练的文学作品,在对联之中,除应用对偶修辞方法以外,文言文和现代文中的所有修辞方法都常见于对联之中,数不胜数。山海关有个孟姜女庙:“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加点的“朝”为“潮”,不加点的为“朝zhao”,加点的“长”为“常”,不加点“长”的为“长zhang”,对其中的“朝”“长”的混异之用,实在妙极了。“居然天上客,寺隐云游僧”,则是极妙的回文联,意境优美而且对仗工整,顺读倒读文从字顺。“毛公解放,邓公开放,人民心花怒放;江总创新,朱总鼎新,祖国面貌常新”,则使用先后之法,赞颂了几代领导人的业绩。
五、练笔
对联的阅读、搜集、赏析最终都还要落实到练笔上,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对联,受到熏陶感染,陶冶思想情操。主要途径有:
1.寻对子。一是在教材和教辅资料中寻,尤其是教材古诗词中,对联比比皆是;二是生活中寻,教育学生关注生活,如笔者校门之外街心花园有一对联:“川南花木之乡,泸州酒业大镇”,虽然不够工整,但也音韵和谐,富有颂扬家乡之情。
2.对对子。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生活实际,出联要求学生应对,以提高语言应用技巧,如初中语文四册中,内容方面的对联:“小石潭凄神寒骨,琅琊山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
”。我校学生,给他们出联:“今日读兆雅初中,”,学生们分别对出:“明天上北京清华”、“明天成国家栋梁”等下联,培养了学生爱校之情、立志之意。
3.创对子。鼓励学生自创对子交流,即景抒怀。从简单的三字对入手,达到六字、七字对,甚至更多的字对。
参考资料:1.人教版初中《语文》四册教材
2.杨廷举《对联知识讲座》(诗联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2008.6.25
第五篇:周恩来楹联作品赏析
周恩来楹联作品赏析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周恩来的丰功伟绩有口皆碑,鲜为人知的是他撰写了大量的楹联作品,为中华楹联文化宝库留下了优秀的传世之作。
周恩来楹联作品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作品是题赠、祝贺类作品,表达了周恩来对祖国前途,对文人好友的一片炽热深情。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贺马寅初六十寿)
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题何香凝花鸟图)
儋州立业,宝岛生根。(赠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研究院师生员工)
浮舟论海,立马昆仑。(一九一六年赠同学王朴山)
周恩来题赠、祝贺类楹联作品,对仗工整,平仄严格,选词造句恰如其分,充分表现了深原的文化功底。特别是贺马寅初六十寿的一联,用“琴书作律”对“桃李增华”,表达了对老教授、老校长马寅初献身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用“支床有龟”对“坐长无鹤”表达了对马老一生忠耿无私、大胆无畏,坦率言真的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的由衷钦佩和祝马老身体康健的深情祝愿。
第二类作品是在激烈斗争中,对烈士、对先人、对忠诚爱国者的深情怀念的挽联。
功在社稷,名满寰区,当代文人称哲嗣。我游外邦,公归上界,遥瞻祖国节英灵。(挽郭朝沛)
国难方殷,老成凋谢,愿先生精神不死。抗战正急,团结濒危,幸同胞万众一心。(挽徐谦)
奋斗垂州载,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挽范旭东)
长夜辄深思,团结精诚,仍是当今急务。同胞须猛省,猜疑摩擦,皆蒙日寇阴谋。(一九三九年挽平江惨案烈士)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解放。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一九四零年挽蔡元培)
孤悬敌区,舍身成仁,不愧青年训导。重整国学,努力启蒙,足资后学楷模。(一九四零年挽吴成仁)
安慰谁与共,风雨亿同舟。(一九四一年挽张淮南)
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亡团体,力争民主,痛掊独裁,那怕冤狱摧残,宵小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历史终须前进,开国事会议,建联合政府,准备反攻,驱逐日寇,正待吾辈努力,哲人今逝去,倍令后死伤神。(一九四四年挽邹韬奋)
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一九四四年挽朱 德母亲)
因政协枝节横生,丧吾党椅披优秀英才,此责终有人应负。看反动阴谋层出,为祖国百年民主伟业,这斗争我辈当承。(一九四六年与董必武、关玉章、陆定
一、邓颖超、廖永志合挽“四八”烈士)
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殊,虽死犹生。(一九四六年与邓颖超合挽李公朴、闻一多)
周恩来与战友书写的诸多挽联是怀着强烈的情感书写的,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评价公正,代表人民的心声。.如对朱 德母亲的评价。“贤母范”、“好学风”,说出了朱 德母亲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子女,勤俭持家,热爱劳动的光辉榜样。二是爱憎鲜明,用挽联作与敌斗争的武器,揭露反动派的阴谋,表明了我党我军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鲜明立场,使全国同胞在民族危亡之刻,深思与猛省。三是饱含激情,如对邹韬奋、蔡元培、李公朴、闻一多、范旭东等爱国民主人士的沉痛挽联,声泪俱下,言真意切,表达了对这些亲如手足的志士仁人的同胞骨肉之情。
第三类作品是自勉、自励的作品,表达了自己为人处世的品格和风范。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自勉)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关于“八字方针”)
周恩来同志的“与有肝胆人共事”,表达了他自小立志报国,敢于在血雨腥风中为民族崛起而忘我奋斗一生的远大志向和忘我情怀。“从无字句处读书”,写出了周恩来亲民为民,体恤民情,深入群众,代表民意,深入实践,了解实情的严谨工作作风和人民好总理的良好风范。学习周恩来的楹联作品,更要学习周恩来良好的品德和宽阔的胸怀,为使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而贡献自己一切。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是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乘兴写的一副对联。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前,久久端详,不肯离去。
苏东坡(1037-1101)自幼天资聪颖,在饮誉文坛的父亲的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很有一股子“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的奋发努力,他的学业大有长进。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许多书,渐能出笔成章了。父亲的至亲好友看了,都赞不绝口,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预言他必是文坛的奇才。
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他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颇有点自傲。一天,他洋洋自得地取过笔墨和纸,挥毫写下了以上的这副对联。他刚把对联贴在门前,有位白发老翁路过他家门口,好奇地近前观看。这位老翁看过,深感这位苏公子也太自不量力,过于自信了。
过了两天,这位老翁手持一本书,来苏府面见小东坡,言讲自己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翻开一看,那上面的字他竟一个都不认识,顿时红了脸。老翁见状,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几步,恭恭敬敬地说道:“请赐教。”一句话激得小东坡脸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很不是滋味。无奈,他只得鼓足勇气,如实告诉老翁他并不认识这些字。这个老翁听了哈哈大笑,捋着白胡子又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言罢,拿过书本,扭头便走。
苏东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后,甚是惭愧。他终于从老翁的话中悟出了真谛,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使对联变成为: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次,他依然端详了好久、好久,并发誓,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永不自傲。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求教,文学造诣日深,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
古代的西瓜联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喜欢吃西瓜,在他的心目中,西瓜是“冰浆仙液”。据说,苏东坡曾经写过这样一副与西瓜有关的对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这副对联写得幽默轻松,妙趣横生,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吃西瓜的洒脱情态,虽语言简单,却颇有情趣。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才子名叫蒋焘。有一次,几位客人前来登门拜访。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天,蒋焘拿出大西瓜招待大家。就在众人拿起西瓜刚要吃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客人说道:“暑天吃西瓜,岂可无有文字助兴?这样吧,我出一个上联,看看谁能对出下联。”于是,他略一沉思,说道:“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他的这副上联用的是对联中的“拆字格”的形式,将冻字拆成“东”字加两点,将“洒”字拆成西字加三点,非常巧妙。他的上联刚刚说出来,正在一旁的蒋焘接着说道:“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蒋焘用的也是拆字格,他把“切”字拆成“七”和“刀”字,把“分”字拆成“八”和“刀”字,而且和正在吃西瓜的情景非常吻合,对仗工整,语言生动,情趣盎然。因此,他的话音刚落,就赢得了众人的交口称赞。
半副对联慑群魔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眼花。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
笑曰:虽然听着解气,但是怎么都觉得有点阿Q的味道。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还是要自强,人如是,国亦如是。
斗鸡山上得绝联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手舞足蹈。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呢?”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
注:上联“袁世凯”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是四个字。不用讲平仄,单是字数就对不上,所以说“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持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延续400多年的数字联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吉水县的状元罗洪光与几位饱学之士同游九江。顺流而下,江风助行,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邻船一名船夫慕名来到罗洪光的船上,说有一个上联,请大人续对。罗洪光根本没把船夫放在眼里,心想:凡夫俗子,能出什么妙联?上联无趣,我对之也无味。待船夫写出上联,罗洪光却傻了眼,迟迟无法下笔,同船的文人墨客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所措。那船夫的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上联不仅说出了实事,而且把从一到十的这十个数目字按顺序嵌进去,成了“绝对”。
从那以后,400年没人能对出来。直到1959年夏,一个偶然事件的启发,才被一个叫李戎翎的人对上。
原来,1959年6月,佛山寺一位老装修工托人到十里外找一段叫“九里香”的名贵木材,只两天便运到了。据说,1943年也有人找这种木材,弄到手整整花了一年功夫,这一对比,使李戎翎想到那个“绝对”,于是他续出了下联: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咏月对联拾趣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楹联之中,咏月佳联层出不穷。
最常见的咏月对联,多写于风景名胜地与月有关的楼台、亭阁、水榭之中。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全联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痕迹,把白天高楼的流云、傍晚一泓碧水的玲珑小池送来的一轮皓月,呈现在游人面前。江苏扬州的迎月楼,题有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一副名联:“春风阆花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根据《坚瓠集》载,此联是当年陈子昂路过扬州时,为赵家的迎月楼而作的春联。陈子昂在联中高度赞颂了赵家像有三千食客的孟尝君一样,千里送迎,高朋满坐,其迎月楼自然也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扬州第一楼了。主人大喜之余,赠给他一个金壶作纪念。扬州市西郊小金山是瘦西湖的一个小岛,原名长春岭,四面临水,岛上有一座古人吟诗赏月、朝东临湖的花厅——“月观”。室内有清书画家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全联语言流畅,对仗工整,情景交融,余韵无穷。“平湖秋月”是西湖八景之一,位于西湖北岸边上,水面开阔,在此可以饱览整个西湖的景色。御书楼前挂有一副对联:“万顷平湖长似镜,四时好月最宜秋。”该联写景状物,情趣盎然。它不仅把湖平如镜的景色描写得逼真酣畅,而且把含情脉脉、柔情似水的中秋月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云南省的通海秀山涌金寺,亦有一副以月入联的佳对:“百道湖光千树雨,万山明月一钟声。”涌金寺位于螺峰绝顶,是一座明清建筑。登临俯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帘之中。
集古人诗句为联的集句对联,在咏月对联中亦十分普遍。像集唐朝诗人李贺、古曼卿句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限月长圆”;集唐朝诗人王维、李白诗句的“明月松间照,春风柳上归”。这些对联融情于景,浑然天成,如出自一人的手笔。清朝对联大家梁章钜集宋欧阳修、苏子美句题苏州沧浪亭联更是驰名海内,享誉神州。联曰:“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上联使人很自然地想起诗仙李白的《襄阳歌》来,这是一首李白的醉歌,歌中有“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之句。宋朝吴必大有一副谈修养的对联:“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
咏月的对联中采用叠字的修辞手法,不仅会使对联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且朗读起来跌宕回环,节奏铿锵,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中秋写上联,年关才对出下联的“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朝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这里的月半是指阴历每月的月中。全联结构严谨,对仗工稳,平仄协调,耐人寻味。与该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瑶台中秋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把月到中秋分外明和巫山云雨秀非常的景致描写得娉婷袅娜,美不胜收。
一些名人咏月作对的故事,更是妙趣横生。明末清初,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游览扬州桃花庵,庵中住持好客,与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二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住持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李渔对:“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住持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又对:“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分外优美。
传说,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自夸:“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在某一月夜,他的妻子指着窗纱出一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要他应对,他思考再三,却终未对出。显而易见,此联前后有机结合,因果相连,一语双关而一脉相承,欲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配偶”,实在是太难了。近代,有人偶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身上发现了“奥妙”:梅兰芳,字“畹华”,其字与名正好可与“孔明诸葛亮”对仗。于是续得下联:“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可谓“佳偶”天成,妙不可言。
对韵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红杏有颜清露洗,玄关无锁白云封。
雷隐隐,雾蒙蒙,雨伯对雷公,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黑对白,绿对红,日下对天中。依依河畔柳,郁郁涧边松。
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
清暑殿,广寒宫,明月对清风。朝霞对晚露,彩云对长虹。
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
春对夏,秋对冬,古柏对苍松。才子对佳人,樵夫对渔翁。
屋漏更遭连阴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薄对厚,淡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
金芍药,玉芙蓉,碧水对青峰。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
对雪谁家吟柳絮,披风何处采芙蓉。
繁对简,叠对重,浪蝶对狂蜂。文臣对武将,马迹对行踪。
和风剪柳千丝绿,瑞雪妆梅万点红。
奇对偶,单对双,黄河对长江。太阳对月亮,嫦娥对吴刚。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云对雨,雾对霜,辽阔对宽广。吹拉对弹唱,舞调对歌腔。
春风一夜桃符满,德泽万民米酒香。
牛对马,猪对羊,膘肥对体壮。狡猾对憨厚,凶狠对善良。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
狮对虎,豺对狼,惩罚对奖赏。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
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笔对墨,赋对诗,剑客对琴师。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争对让,望对思,喉舌对腰肢。仙风对道骨,国色对仙姿。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贤对圣,是对非,红瘦对绿肥。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
林中百鸟调莺唱,月下孤鸿带影飞。
鸡晓唱,狗夜吠,玉兔对银龟。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
拙对巧,丑对美,珍珠对翡翠。宁静对喧嚣,喜悦对伤悲。
喜看三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杯
实对虚,有对无,加减对乘除。青山对绿水,三山对五湖。
有田不耕仓储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汨罗江,洞庭湖,玛瑙对珍珠。仰高红日近,望远白云孤。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宾对主,婢对奴,金盘对玉壶。竹叶报三春,梅花开五福。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兄对弟,子对父,北岳对西湖。三皇对五帝,西汉对东吴。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龙对凤,犬对鸡,燕语对莺啼。绵腰如细柳,嫩手似柔痍。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南对北,高对低,柳岸对桃溪。燕舞好年华,莺歌新世纪。
鹦鹉啭音劳舌底,蜘蛛结网费心机。
越对赵,楚对齐,塞北对关西。岁月赋诗情,春风添画意。
落花悠扬飞上下,流水漂泊绕东西。
勤对俭,巧对乖,吝啬对慷慨。惊涛对骇浪,山川对湖海。
院庭不大聚财富,柴门虽低出人才。
门对户,巷对街,皎皎对皑皑。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举目欣看春早到,抬头喜见燕归来。
哭对笑,喜对哀,杏眼对桃腮。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
春色不随流水去,花香时送好风来。
朝对暮,荣对衰,快乐对悲哀。和风对细雨,雾散对云开。
雄鸡三唱送冬去,喜鹊一声迎春来。
兵对卒,将对帅,屯兵对扎寨,艰难对困苦,成功对失败。
红梅灿灿迎春到,秋水盈盈盼客来。
赢对亏,买对卖,储蓄对借贷。股票对期货,批发对零卖。
春夏秋冬走红运,东西南北广进财。
皮对毛,甲对鳞,富贵对清贫。山穷对水尽,柳暗对花明。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官对兵,军对民,父子对君臣。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忧对喜,戚对欣,禅语对佛经。春种对秋收,播种对耕耘。
北国南疆歌盛世,东海西域颂升平
绩对勋,懒对勤,久雨对新晴。暮山云外断,新月水中明。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登对眺,涉对临,瑞雪对甘霖。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男对女,阳对阴,黑暗对光明。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人对已,爱对嫌,鹤发对童颜。春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连对断,减对添,淡泊对安闲。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
百年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寒对暑,日对年,荡板对秋千。青山对碧水,薄云对轻烟。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轻对重,柔对坚,凿井对耕田。荒郊对野外,钟鼓对管弦。
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
中对外,后对先,树下对花前。平原对山川,盛席对华筵。
有事但近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
爹对娘,祖对孙,拂晓对黄昏。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长对幼,季对昆,旅舍对军屯。新仇对旧恨,报怨对怀恩。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时对空,合对分,清明对春分。星辰对日月,宇宙对乾坤。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家对国,治对安,鱼雷对导弹。冲锋对陷阵,懦弱对勇敢。
将相胸前堪走马,公候肚里好撑船。
肥对瘦,窄对宽,耳听对目看。聊斋对水浒,华佗对鲁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鞋对袜,衣对冠,丝绒对绸缎。油盐对酱醋,锅碗对瓢盘。
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软对硬,湿对干,短袖对长衫。刀枪对棍棒,程控对遥感。
春盈大地群芳艳,福满人间举国欢。
牧对樵,鼓瑟对吹箫。秋声对春色,白绫对红绡。
春涂杏蕊花皆笑,雨润松针叶尽娇。
夕对朝,野外对荒郊。落花对流水,去岁对今霄。
金瓯已固千峰美,玉镜重圆四海娇。
微对巨,少对多,雨笠对烟蓑。牛郎对织女,妙舞对清歌。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笼对箱,巢对窝,及第对登科。冰清对玉洁,地利对人和。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清对浊,美对佳,谦虚对浮夸。寒来对暑往,秋实对春华。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无愁月影斜。
雷对电,雾对霞,酿酒对烹茶。竹篱对茅舍,海角对天涯。
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朵花。
楼对阁,厅对堂,朝雨对夕阳。瑞雪缀北国,鲜花绕南疆。
春风杨柳鸣金马,晴雪梅花照玉堂。
三寸舌,九回肠,玉液对琼浆。龙飞对风舞,故国对他乡。
庭院日晴黄鸟并,江湖浪阔白鸥双。
衰对壮,弱对强,水色对山光。春来柳亦醉,日出花更香。
莺歌燕舞乐金谷,花红柳绿映画堂。
正对歪,柱对梁,殷实对小康。眉清对目秀,鼻直对口方。
燕喜新居春正暖,莺迁乔木日初长。
纪晓岚释对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接着,念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晓岚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老地主袭改旧楹联
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哑联兴味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 竹比天高点评:如此妙对,抓住了时间地点人名,恐怕苏东坡也始料不及!
最早的一副春联
公元964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贺龙妙联老先生
1934年10月,贺龙率领红二军团来到湖南省兹利县杨家溪。村里有位叫楚狄知的教书先生,胆小怕事,轻信国民党的谣言,随着一些人躲进了深山老林。因他年逾花甲身体虚弱,经受不住饥饿劳累,便又偷偷下山探听动静,红军哨兵见他行踪可疑把他捉住。他连声解释说:“我是村里的教书先生。”
这一情景被贺龙看见,贺龙走过去出了上联:“白眉白须披白发,钻山钻洞,白受一番惊吓,吓煞吓煞!望先生此后莫听白匪胡言乱语。”楚狄知一听,大为惊异暗暗称奇,便急中生智对出下联:“红星红牌展红旗,分田分地,红得万众欢喜,喜也喜也!愧老朽如今才识红军救国救民。”
贺龙连连称赞:“对得好,先生才学过人,果然是教书人。我是贺龙,让先生受惊了。抱歉抱歉!”
楚狄知一听,惊讶而高兴地说道:“你就是威震敌胆、身经百战的贺龙将军!”他见贺龙文武双全,和蔼可亲,感慨不已,又吟出一联:“两副对联认得将军是英才,敬仰!敬仰!”贺龙随口回敬道:“一场误会错把先生当劣绅,休怪!休怪!”
双关妙语
人们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有的话不能明说,不便直言,于是就利用词语的多义或同义条件,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称作双关。如《史记》中记载蒯通劝说韩信背叛刘邦,蒯通对韩信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这里的“背”是指“背叛”。又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个灵谷老人利用汪伪政府成立的机会,送给汪精卫一副祝贺的对联:
昔怀盖世之德
今有罕见之才
这时“盖世”与“该死”、“罕见”与“汉奸”均为谐音,真是嘲讽得妙极了。
秀才出丑
从前有个秀才,平日里自以为了不起,走起路来都是眼睛朝天。有一天,他到外边游玩,遇到一个卖菜归来的农夫肩挑两只箩一大一小。他不禁随口吟道:“大箩是箩,小箩也是箩。小箩装进大箩,两箩合一箩。”
农夫见秀才那副酸溜溜的样子,心中十分厌恶。正巧,几个人抬着棺材从面前经过,农夫也对着秀才高声吟道:“棺材是材,秀才也是材,秀才装进棺材,两材合一材。”
那个秀才听了,羞得无地自容。
御史平冤
明代巡按御史韩正雍到江西巡视。一天,他在南昌察看死囚牢房时,下起了大雪。他边走边想,触景生情,吟出一上联: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吟罢,久不能对。这时他见一囚犯在流泪,便上前询问原因。囚犯说:“大人说的冰,雪、霜,三者交加,实为死囚处境,听后顿觉伤心。”
韩巡按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于是问道:“莫非你有冤情?”
囚犯拱手说出下联,一语双关: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原来,这个人因上告府官贪赃而被诬为谋反,判了死刑。韩巡按问明原因后为他平了反,并严惩了贪官。
史联绝对况愈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流行一副没有下联的绝对。联曰:“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该联其意是说地形由高而低,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实则以民国五任总统的籍贯指代人名,讽喻政治黑暗,每况愈下。这五任总统依次是“山”即孙中山,广东香山人;“城”即袁世凯,河南项城人;“破”即黎元洪,湖北黄破人;“河”即冯国璋,河北河间县人;“海”即徐世昌,江苏东海县人。据说此联至今未有下联。
春联惹祸成福一户人家的春联引起了他的注意: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清朝的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赏阅春联,并借以了解民情。所以,每年除夕他都要去街上走走。
有一年,他照例上街看春联。见到写得好的,他便点点头;见到写得不好的,他便摇摇头。走着走着,横额是:先斩后奏
谁家这么大胆?乾隆打量了一下这家人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经快要倒塌了。啊,难道是刁民造反?不对,造反能这么公开吗?本想进去问究竟,可又怕被人家认出来,便决定查明情况后再说。
第二天,大年初一。大臣们都来给皇帝拜年。乾隆向群臣讲了自己见到的那副春联,并降旨查明那家的情况。
跟班大臣到了这家,见到这户人家的当家人。大臣问:“你家的春联是谁写的?”当家人回答说:“往年都是请人写,今年我那顽皮孙子说他念了几年书了,再请人就会叫人笑话。于是就自写自贴地弄上了。写了些什么呀?是不是闹笑话啦?”
跟班大臣见没什么事,胡乱搪塞了几句,就回宫复命了。不料,乾隆却不依不饶:“为什么不把那写对子的小孩拿来?”
不一会儿,孩子被五花大绑地拿来了。乾隆一看,孩子只不过十一二岁,眉清目秀的,确有几分顽皮和天真。
乾隆问:“小孩子,你知道你犯了王法吗?”
小孩道:“不知道,不知写副对联会犯哪条王法。”
乾隆问:“你写的对联是什么意思?”
小孩从容回答:“上联是指我爹说的,他是个打斗的(在粮食行里专门管过斗的),每过一斗,都要喊一声数,报给记帐人,一天到晚数着一、二。您看,我们家是不是‘数一数二门第’呢?”
乾隆被这小孩的叙述吸引住了,不觉点了点头,“有道理。”接着又不解地问,“那下联呢?你家谁能‘惊天动地’呢?”
“我二叔啊。”小孩又进一步解释,“那下联是指我二叔的。他在道台府里官放炮,道台老爷一出门,我二叔就放三声大炮。您说是不是‘惊天动地’?”
乾隆赶忙回答:“是。”可又不解,“那‘先斩后奏’呢?你家谁有那么大的权力呢?是你爷爷吗?”
“不是,是我三叔。”小孩见乾隆对自己的对联这么感兴趣,以为遇到了知音,说得更是绘声绘色,“我的三叔是给肉铺杀猪的。每次都要先把猪杀了,然后再用铁棍梃(梃:杀猪后,在猪腿上割一个口子,用铁棍贴着腿皮往里捅),桶完再吹气。吹到差不多时,还要用木棒揍一遍,以便能把猪吹得更胀一些„„”
“哈哈,我明白了。”乾隆十分高兴,猛然发现那孩子还被绑着,立即亲自松绑。
后来,乾隆皇帝又赏给那孩子百两银子,钦点他上“满学”。“满学”是政府设的学馆,上“满学”的人,考科举时可以优先录取。
趣说各地方语言禁忌以“打烊”不仅不是“关门”,简直就是“招财进宝”。
全国各地说话都有忌讳。
店家忌“关门”(破产倒闭)。于是,便把晚上关门暂停营业叫做“打烊”。烊的意思是熔化金属。店家白天收的都是碎银子,晚上得把它们熔化了铸成大元宝,当然要“打烊”了。所
船家忌“翻”、忌“沉”、忌“滞”、忌“搁浅”,因此“帆”得叫“篷”,“盛饭”得叫“添饭”。“箸”因为在不同的方言中与“住”音近,就变成了“筷子”。
戏班则忌“散”,但凡谐音“散”的,都得改别的词,比如雨伞就得叫雨盖、雨挡、雨拦、雨遮。
数字也有忌讳,忌讳“四”的似乎只有广东人,北方人不怎么忌。北方人送礼,常常是四样,叫“四彩礼”,他们的酒席上,也常常是四凉四热,还要吃“四喜丸子”。
六八九是南方北方都喜欢的,因为六谐音禄,八谐音发,九谐音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