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工作 残疾人的就业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残疾人及其家属所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残疾人就业,意味着他们的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因此,为残疾人切实提供就业机会,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实现残疾人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预测,未来五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在5400万人左右,而预计的就业岗位是4000多万个,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入世、国企改革和城市化的发展,就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将会加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就业中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已经出现,因此,残疾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困境,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制定相应对策,切实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就业。
当然,在国外,残疾人就业也是一个难题。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对于残疾人就业,都有一定的特殊保护措施,主要是防止企业随意解雇残疾工人,强调雇主有义务承担残疾人融合于社会的责任。在欧美国家,残疾人的就业机制往往纳入国家的反歧视法律。成为人权问题的一个方面,倍受各界的重视,例如新西兰的人权法案(1993年颁布)以及加拿大法律都明确载明了反对 1
针对残疾人的歧视条例。美国的残疾人法案(ADA 1990年)以及残疾人歧视法(1995年)(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这类法律要求对残疾人实施平等待遇,如残疾人认为受到不公正待遇,可提出控诉。这类控诉一旦提出,先由就业主管部门进行调解,也可由独立的劳动关系委员会进行仲裁或由劳工法庭判决。在德国、荷兰,残疾人的就业合同受到法律的自动保护,除非国家机构同意,否则不允许解雇。除了法规方面的刚性规定之外,欧美各国普遍鼓励“自愿举措”或“劝说政策”,即由雇主、雇主组织或行业协会制定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在雇佣或保护就业方面对残疾人倾斜。此外,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有较强的影响力,它们往往把促进残疾人的就业作为保护残疾人权利的有效手段。总之,西方国家的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发展及研究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一句话为残疾人就业政策指明了方向。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最需要关心的,残疾人与健全人拥有一样的尊严,有同样的生命价值,对残疾人的关怀是人性中最善最美的体现。残疾人应该得到社会和健全人的帮助,为残疾人提供更宽阔更通畅的就业渠道。
1、重视政府导向,全面关注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保障,将残疾人就业作为关注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笔者认为,应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优先权。一是通过正式立法明确这一权利,应当在《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就业优先权予以明确。二是应当要求所有单位都尊重残疾人这一就业优先权利;三是扩大这一优先权利的的范围,即对残疾人不仅要优先录用,而且在裁员时要优先留任;四是应当增加法律责任的规定,在民事责任方面,对于拒用残疾人的单位,应当赔偿残疾人的物质损失和因为歧视带来的精神损失。行政责任方面,应当对单位侵犯残疾人就业优先权的,应当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分。五是增加侵犯残疾人的就业优先权时残疾人的救济途径的规定。“对于侵犯残疾人就业优先权,残疾人认为受到歧视的,可提出控诉。这类控诉一旦提出,先由就业主管部门进行调解,也可由独立的劳动关系委员会进行仲裁或由法院判决。”
2、加强职业介绍,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把安置就业摆到突出位置,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要求。首要的问题是激发残疾人致富的欲望和创业的热情,调动起他们依靠自身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动精神,克服自身残疾障碍,战胜自我。在此基础上,加快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快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步伐就变得十分迫切。
3、加强就业培训。一项调查告诉我们,残疾人就业究竟难
在哪,残疾人自身素质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低”现象在残疾人中十分普遍,即“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所以残疾人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弱者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的素质培训,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就业前培训。我们知道,残疾人由于自身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即使有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可能由于残疾人达不到最起码的上岗条件而无法安置。基于这一点,依托社会资源,多特性多渠道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生产工作技能,(2)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大力加强在职培训。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的加快,过去那种一次学习和单一技能状况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提高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
(3)以创业意识为关节点,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创业是最好的就业。目前社会就业思维仍十分陈旧拘谨,很多人还停留在进厂入店的安置上,自主创业意识淡薄。然而,很多残疾人因为残疾而行动不便,流动性极差,因此要强化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创业培训,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总之,残疾朋友是我们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与健全人拥有同样的尊严和权利,拥有同等的生命价值。他们渴望融入社
会,展现自我,自食其力,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改善生活质量,过上和健全人一样幸福的生活。他们也渴望成为一个小康家庭,对他们来说,机会比关爱更重要。给他们一个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远比一句响亮的关爱口号要管用得多。正如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只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关爱残疾人,多为他们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和施展才能的平台,他们一定能够为社会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也一定能够融入到小康社会之中,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王登彬
第二篇:如何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漳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介绍
“十五”以来,漳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紧紧围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这个主题,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讲求实效,打好基础,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全面做好残疾人职业指导、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依法征收、管理、使用就业保障金等工作。残疾人就业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这里,我疏浅地谈一下漳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几点做法:
第一、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福利企业作为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目的的特殊企业,依法安置一定比例的残疾人,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我市共有社会福利企业83家,现安置残疾职工上岗1128人。(其中市直福利企业27家,安置残疾职工475人)。在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下,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这些福利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大部分企业产销两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市残联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全面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从而带动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
(一)适时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洽淡会”,提供就业供需见面机会。“十五”以来,为促进集中就业,扩大残疾人就业的社会反响,我市先后举办了五届“残疾人就业招聘洽谈会”。先后共有
177家企事业单位前来参加,其中90%是福利企业,招聘残疾人用工达570个岗位,涉及80个工种;平均每届有140名残疾人前来应聘,其中的58%与用工单位达成初步意向。通过洽淡会的举办,在为残疾人找到满意的劳动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福利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劳动力,使残疾人就业实现双向选择,人职匹配。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同时,宣传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
(二)加强沟通,保障残疾人劳动权益。
通过洽谈会,我们为残疾人提供适合的工种,并且在残疾人就业后,进行跟踪调查,解决劳资矛盾,维护残疾职工在企业的合法权益,给残疾人合理的劳动报酬,为残疾人缴纳社保金等。另外,通过加强与福利厂家的联系和沟通,为残疾职工争取到了种种良好的条件和优惠待遇。有许多福利企业为残疾职工提供免费食宿;而部分企业也只收取少量的伙食费,不足部分由企业贴补;逢年过节,企业老板与残疾人一起聚餐联欢,并发放一定的节日福利。
在安置残疾人就业过程中,重残人员的安置最为困难,个别重残人员往往很难找到就业岗位。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千方百计帮助重残人员就业。平和县肢残人员叶美香,双下肢严重残疾,行走靠双手撑地爬行,家庭条件亦十分艰苦。她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却由于残疾程度过重而求职无望。为了解决叶美香的就业,我们联系多家福利企业,积极地推荐其就业。最终,“漳州市福淼皮革工贸有限公司”同意接受,并安排她从事“过磅”的工作。如今,叶美香已经在这家工厂里工作生活了两年,除去每月400元的工资,其社保和食宿均由厂方承担。叶美香终于由一个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变成了一个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可以为家庭分担经济,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
(三)开展各项培训活动,提高残疾工人素质,增进残健交流。为加强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提高残疾人思想素质,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合法就业。我市于5月10日,先后在漳州市“富顺电子有限公司”、“漳州市闽达印铁有限公司”两家福利企业举办“漳州市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普法教育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残疾人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国家残疾人就业政策及优惠措施、职业道德等方面。邀请了来自法制办、劳动局、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到场讲课,课堂上气氛热烈,活泼生动,受到了企业及其职工的欢迎。
同年5月16日,为了方便企业管理人员与聋哑人的沟通,我们举办了专门针对福利企业管理人员的“《中国手语》培训班”,为期十天,共有来自三十五家福利企业的4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加强了福利企业生产中厂方与残疾职工的无障碍交流。
总之,只要是具备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我们永远不放弃对他们的帮助,保证他们参加劳动的权力;只要是就业了的残疾人,我们都会时时关心、维护他们在劳动中的合法权益。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分散就业。
为促进残疾人的分散就业,我们始终坚持“安置为主,收金
为辅”的指导方针,在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上狠下功夫,并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和管理工作。
一是在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实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向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实施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同时,积极宣传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将推荐就业与征收保障金相结合,推动其安排残疾人就业,使得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各得其所。从而为城乡广大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安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管理规范化。“十五”以来,随着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我市按比例就业覆盖面达到100%,做到不留死角;在征收就业保障金时,做了到应收尽收,征收面也要达100%。针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的“收缴对象较多,单位情况复杂”的特点,在每年的保障金征收工作开始之前,都要对本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个私企业的人数、工资及残疾职工的分布情况进行摸底核对。为提高工作效率,我市加入了全国统一的多功能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安装了“全国残疾人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使残疾人就业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三是依法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在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中,各级残劳站都能紧紧依靠政府支持,协调各部门工作,依法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取得法院的支持,经法院行政庭同意对拒不执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单位,由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做出《关于限期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决定》,仍不整改者,申请法院予以强制执行;对那些已签定同城特约委托收款
合同的单位,其应缴纳的保障金由委托银行根据收缴就业保障金的通知书直接从该单位户头上划拨;对财务划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位,协调财政部门,将其应缴保障金由市会计核算中心户头直接划转;对企业部分的保障金,协调税务部门实行税务代征企业部分的保障金。
第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一流服务。
(1)服务机制是确保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关键。要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专门的或固定的工作服务场所,为残疾人就业培训提供一条龙服务。要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机制,制定服务制度,公开服务程序,建立服务档案,全面开展各项日常服务工作。2003年我市建成了“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使用全国统一的专用标识,开展规范化、科学化的职业指导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代管档案、办理残疾人证等多项目、全方位服务;通过积极创新残疾人就业服务方式,提高残疾人参与就业的积极性。
(2)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对从事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组织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指导资格等有关专业的考核,提高队伍业务水平。同时,针对信息化的工作环境,配备实际操作的专职人员,并要求各级残联负责人和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术和软件运用技术。
第四、全面开展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素质和技能。
(一)培训的内容要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县(市、区)开展手工业、种养业、农村食用菌等实用技术的培训。根据各县
(市、区)的实际情况,与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借助其师资、场所开展残疾人技能的培训。
(二)加强县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积极地开展委托培训和联合培训,实行市县合作。县级残联有能力办的由县级办,而县级有困难的培训项目则由县级组织选送到市里进行培训。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残疾人积极参加各类社会职业培训,对参加职业培训的残疾人应适当减免费用,并在培训方式和条件上给予方便。通过职业指导帮助残疾人转变择业观念,指导残疾人开发潜能,促成其实现就业。帮助各县(市、区)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实行“培训——实习——技能鉴定——输送就业”的职业训练模式,对经训练和技能考核鉴定合格的残疾人有计划地向社会推荐输送就业。自2004年到2005年上半年,由漳州市级分别与漳浦、南靖、平和、华安四个县残联合作举办了培训班,共有200名残疾人接受了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其中相当部分通过培训走上就业岗位。
综上所述,我市的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加强自身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建立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指导、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努力为我市的残疾人开拓更广泛的就业空间。
第三篇: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解决残疾人生活的根本出路就是实现劳动就业,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在整个社会大家庭中,实现平等、参与、共享。残疾人就业难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该如何着手解决呢?
一、从求职者来看。
1、残疾人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对于选择职业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残疾人就业必须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选择职业和单位时,要实事求是,扬长避短,既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爱好,也要考虑到客观的可能和社会的需要。
二、从用人单位来看。
1、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残疾人的偏见,关心、帮助残疾人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要共同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
2、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尽可能安排适合残疾人自身特点的岗位。在残疾人的工资、福利待遇上要与健全人一视同仁。
三、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来看。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残疾人用工需求调查。在做好残疾人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的基础上,还要主动调查掌握整个辖区残疾人的就业愿望和求职需求。调查掌握好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和用工需求,了解残疾人安置后的工作情况。
2、建立残疾人求职信息库和残疾人招聘信息库。一方面要及时输入残疾人的求职信息和社会各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招聘信息。另一方面要及时把信息传递出去,使信息资源实现快捷、合理的搭配。再一方面要运用信息,及时对残疾人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指导残疾人就业工作。
3、构建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和残疾人就业信息传播网络。(1)要加强街道、社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联系,了解掌握本辖区残疾人的求职情况、失业情况和就业情况。(2)要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系,努力做到能及时、主动传递残疾人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4、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加强就业观教育。(1)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已经是目前实现残疾人就业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要让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开展敬岗爱业教育。(2)以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作为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基础,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5、抓好残疾人职业介绍工作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结合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工作)。(1)做好残疾人职业介绍工作,关键是要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来登记的,本身就有困难,因此要具备奉献精神,同时还要干一行,学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岗位上的行家能手。(2)加大对残保金的征收力度是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必要措施。严格按政策的规定、程序办理,把好残保金的减免、抵扣手续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扩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覆盖面。(3)强化社会关心残疾人就业意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残疾人生活和就业的现状,依法按比例分散安置就业是社会各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
第四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就业服务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就业服务工作
【摘要】 随着地下石油资源自然递减,油气主业用工量逐年压缩。企业多次重组整合、提前退休、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改革政策的实施,使社区的失待业人员逐渐增多。加之每年都有新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高考落榜生出现,也使待业青年群众呈逐年递增态势。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发展之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事关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群众的生计利益和千家万户的稳定幸福。本文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就业服务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社区 就业
1.对社区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就业工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减震器”,社区就业状况是反映就业问题的“晴雨表”、“风向标”,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社区,基础在社区,落脚点在社区。
一是社区在就业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社区是为广大失待业人员提供服务的窗口,“一根针穿着千条线”,就业的许多工作都是通过社区这“一根针”来完成的。充分发挥这一桥梁纽带作用,才使得社区的就业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地开展。它对下联系着广大失待业人员,掌握着人员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横向联系着辖区内的单位,掌握着用工信息,对上联系油田就业服务中心,及时把政策传达给居民,并把群众所需和所想反映到上级部门,更好的发挥职能为居民做好服务。
二是做好就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和谐社区的首要前提就是群众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就要求每个居民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拥有一个就业的岗位,使人们的创造欲望和要求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做好就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做好就业工作是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前提。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三是做好就业工作是居民安居乐业的根本前提。劳动就业是民心工程,不论是就业和再就业,还是社会保障和劳动者权益维护,都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息息相关。解决了就业问题,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2.目前社区开展就业服务采取的措施
依托油田对就业工作的扶持,开发大量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出台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帮扶有能力的人员创业,积极为失待业人员提供更好、更快、更全面的的就业服务。
2.1加强基础建设,构筑服务网络,为促进就业工作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信息建设。社区以居民管理站为依托,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基层就业服务机构,配备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明确工作职能,印制《就业意向调查表》,组织工作人员登门入户对失待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新入住的居民,实行入住一户,跟踪一户,了解一户,更新一户,全面了解失业人员的失业原因、家庭情况、社保关系、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努力做到“五清”管理。协理员定期不定期对失待业人员进行跟踪回访,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信息,实行跟踪服务工作,确保掌握的信息准确有效。
二是建立服务网络。建立起由市再就业服务中心、油田职业指导服务中心、社区劳动就业站、小区劳动就业工作指导站组成的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并将网络纵横延伸,纵向与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广泛联系,横向向居民群众延伸,在小区区片长、楼栋长、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书记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群众中发展信息员,有力地保障了就业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2.2宣传发动到位,全力教育引导,为就业服务工作提供导向
一是充利用宣传工具,提供广泛服务。在就业宣传栏内开辟法律法规、就业政策、创业典型、用工信息等栏目,不定期更换内容。为让更多的人走出择业误区,解决目前大多数待业人员存在的“等企业安排、靠油田就业”,“既想少付出、又要高待遇”的择业误区。组织待业子女参观就业服务图片展,学习外出务工人员不等不靠,积极就业和创业的精神,有些待业子女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走出油田到外出就业。
二是利用择业平台,提供交流服务。定期举办春季大型人才广场交流会,引进周边企业,提供社会就业岗位。在各小区悬挂横幅、张贴油田人才劳动力市场“2011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暨企业展示会”邀请函,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
三是送信息上门,提供一对一服务。在每个小区筛选出一些就业困难家庭,由劳动保障协理员一对一送信息上门服务,将油田各类就业信息打电话或上门服务,使他们及时了解就业信息。
2.3坚持多措并举,拓展就业渠道,为失待业人员就业提供帮助
一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面对弱势群体、特困群体家庭子女就业难的现状,积极开展“结对子、群帮一”就业帮扶活动,不断拓展扶贫就业渠道。社区两级干部人人与特困户“手拉手、结对子”,为特困家庭失待业人员就业出主意、想办法,较好地推动了就业帮扶工作的健康发展。落实社保补贴政策,使社区符合条件的“4050”人员全部得以享受补贴。
二是多渠道挖掘岗位。社区围绕居民生活所需,通过提供房屋、场所等,鼓励失业人员开办家政服务、托幼托老、修理维护、小饭桌等项目,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与当地一些企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掌握企业用工信息,建立用工信息平台。
三是开发再就业岗位。以帮助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针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夫妻双失业家庭人员技能单
一、文化素质偏低的实际,重点对这部分人员开发了环卫、保安等业务技能要求不高的公益性岗位。
四是搞好技能培训。为了解决失待业子女的就业问题,拓展就业渠道,使他们多掌握一些就业本领,社区结合实际需求,先后开办了计算机、创业指导、保健按摩、家政服务、编织等培训班。在创业培训班上,社区把有创业愿望的人员组织起来,强化SYB创业培训,从规划人生、创业者的责任、建立自信、应对挫折等方面提高他们的创业技巧。
五是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社区根据对失待业人员摸底调查,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帮扶计划,将有创业愿望和已经创业有经济困难的人员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从申请到找担保人实行一条龙服务,使那些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成功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
3.对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要合理谋划,着眼长远,逐步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创业带动就业长效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劳动就业部门要根据自主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就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失待业人员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二是探索建立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在失待业群体中,存在一些因年龄相对较大、身体状况相对较差、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职业技能相对单一的人员,这些人员是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社区将摸清各小区内就业困难人员的数量和有关详细情况,并继续通过开展“一对一结对”的帮扶手段,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尽早实现就业。
三是探索建立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培训工作是就业工作的“助推器”,是打开就业之门的“金钥匙”。在就业培训工作上,针对不同群体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根据他们的求职意向、身体条件、技能特长等因素,为他们量身制定“一对
一、心贴心”就业培训计划,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主体作用。
实践证明,社区不断探索和完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方法,将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着力点,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第十社区管理中心)
第五篇: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
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
提纲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三、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
四、中国残疾人事业中存在的问题
五、实现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还需四方面改进工作 •
六、我旗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