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好就业工作

时间:2019-05-15 03:4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如何做好就业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如何做好就业工作》。

第一篇:关于如何做好就业工作

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来说,其重要地位日益提高。我认为,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该在正确引导毕业生的就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前的资料准备、试用期环节的工作总结等几个方面下一番功夫,以切实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实现从在校生向合格的企事业员工这个角色的转换,在人生征途上走好最初最重要的一步路。

1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有很多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对称现象,使其找工作的道路越走越窄。他们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却根本就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各类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

由于许多大学生依然抱着“安全感第一”的择业心态,出于“求稳”而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这种大学生求职心态不端正、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现象,无疑正在加剧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难度。

当今社会各界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着急时,“有业不就”的大学毕业生却日趋增多。业内人士指出,“有业不就”大学生中,一是多数人就业期望值过高。基层和西部需要大量毕业生奉献才智,但想去的毕业生并不多。二是更多的毕业生采取“临时就业”方式,尝试各种各样的短期工作,有的毕业生三个月换了三四个岗位,仍然没有试出满意的工作;一些毕业生靠一技之长,在家中做些兼职,并不急着就业。三是一些毕业生不考上研究生不罢休,放弃就业机会。四是还有一些家境宽裕的毕业生,觉得衣食无忧,就业压力大,干脆就在家里过安逸的生活。

如果毕业生没有明确的就业和发展方向,定位不准,自降身价也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况且此举对整个毕业生就业可谓“饮鸩止渴”,从总体上看,对多数毕业生是不利的。

总的来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他们的就业观念。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所以毕业生就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逐步树立创新择业的意识。

(1)转变依赖学校、家庭的观念

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这就决定,毕业生就业必须转变依赖学校、依赖家庭的观念,要依靠自身的实力,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大胆推销自己。

(2)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

随着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各种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将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必然趋势。社会将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同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破产、裁员、分流等会时有发生,所以大多数人企求的一次就业定终身变得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毕业生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的学习发展,要有随时准备重新择业上岗的思想准备。

(3)转变狭隘的“专业对口”的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念是认为大学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好,专业之间有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大学教育只是一种基础教育的延伸,毕业生所掌握的只是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大学生还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择业领域。

(4)转变择业盲目攀高的观念

很多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业过程中盲目攀高,追求“三高六点”式的职业(“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六点”即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缺乏到生产一线、基层去锻炼和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就业愿望脱离自身条件、就业实际和国家需要。为此,毕业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要一味盲目追逐热点,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最能适应自己的职业,从最基本的一步一步做起。

2帮助毕业生做份职业生涯规划

为自己设计职业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用有条理的头脑为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规定一个时间计划表,即为自己的人生设置里程碑。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很有帮助,一份好多职业生涯计划书的作用更是如此。

职业生涯规划一旦设定,它将时时提醒大学生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你的进展如何。一个没有计划的人生就像一场没有球门的足球赛:对球员和观众都兴味索然。职业生涯规划大体有以下几个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分析自己的需求

可以试试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开动脑筋,写下来10条未来5年你认为自己应做的事情,要确切,但不要有限制和顾虑哪些是自己做不到的,给自己头脑充分空间。第二种更直接,完成这个句子:“我死的时候会满足,如果……”想象假设你马上将不在人世,什么样的成绩、地位、金钱、家庭、社会责任状况能让你满足。

第二步: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

分析完自己的需求,试着分析自己性格、所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一生中可能会有哪些机遇;职业生涯中可能有哪些威胁?这是要求同学们试着去理解并回答自己这个问题:我在哪儿?

第三步:长期和短期的目标

根据自己认定的需求,自己的优势、劣势、可能的机遇来勾画自己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例如,如果你分析自己的需求是想授课,赚很多钱,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则你可选的职业道路会明晰起来。你可以选择成为管理讲师;这要求你的优势包括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优秀的演讲技能和交流沟通技能。在这个长期目标的基础上,你可以制定自己短期目标来一步步实现。

第四步:阻碍

确切地说,写下阻碍你达到目标的自己的缺点,所处环境中的劣势。这些缺点一定是和你的目标有联系的,而并不是分析自己所有的缺点。他们可能是自己的素质方面、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创造力方面、财力方面或是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足。当你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刻,就下决心改正它,这能使你不断进步。

第五步:提升计划

现在写下自己要克服这些不足所需的行动计划。要明确,要有期限。可能会需要掌握某些新的技能,提高某些目前的技能,或学习新的知识。

第六步:寻求帮助

能分析出自己行为习惯中的缺点并不难,但要去改变它们却很难。相信父母、老师、朋友、上级主管、职业咨询顾问都可以帮助自己。有外力的协助和监督会帮你更有效地完成这一步骤。

第七步: 分析自己的角色

制定一个明确的实施计划:一定要明确根据计划你要做什么。如果你目前已在一个单位工作,对你来说进一步的提升非常重要,你要做的则是进行角色分析。反思一下这个单位对你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做出哪种贡献可以使你在单位中脱颖而出?大部分人在长期的工作中趋于麻木,对自己的角色并清晰。但是,就像任何产品在市场中要有其特色的定位和卖点一样,你也要做些事情,一些相关的、有意义和影响但又不落俗套的事情,让这个单位知道你的存在,认可你的价值和成绩。成功的人士会不断对照单位的投入来评估自己的产出价值,并保持自己的贡献在单位的要求之上。

针对这些问题,涉外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都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书。比如从事会计职业、统计职业、财务职业等人生目标的确定,然后在初步明确的目标的指引下进一步分析外部状况和自身条件、特点,对自己的目前和未来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位和深刻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奋斗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同学能够迅速、清晰的找到自己的劣势所在(比如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英语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并化了大的力气去改进这些方面,在走入职场的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了宝贵的益助。

3督促毕业生妥善准备求职前必备资料

在择业竞争中,决定胜败的因素很多,其中求职前充分的资料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求职资料是

毕业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求职前要准备的求职资料大体包括:

(1)个人简历

这种简历设计各不相同,从要求上讲,以简单明了为好。主要内容应有:本人自然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籍贯、毕业学校、系别、主修专业、辅修专业、学历、学位、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时间、身体状况、特长等;主要经历(从高中写起);从事的社会工作、组织的活动、担任的职务;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受奖励情况及取得的成绩等。表格上方要贴上一张一寸近照。

毕业生离校开始求职之前,我们通过多次正式、非正式的活动和同学们交流,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用人单位的特殊要求做一些合适的简历。比如我们会提供一些不同格式的简历模板给同学们,同时让他们通过制作简历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自身条件。

(2)学校推荐表或推荐信及其他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有学校推荐表、就业协议书、学习成绩单、各种证书等。

推荐表一般由学生所在院系填写推荐意见,因为是组织对你的全面评价,招聘单位一般是比较重视的。

学习成绩单是反映毕业生大学学习成绩的证明,应由各院系教学部门填写、盖章。

各种证书,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种荣誉证书,获奖学金以及各类竞赛的证书或驾照等。另外还有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鉴定材料,有关科研成果证明及在报刊发表的文章,推荐、引荐信等等。

4强调对毕业生在试用期间的具体要求

毕业生初就业最缺乏工作经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强调事业心、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同时,对处于试用期(实习期)的毕业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一步一个台阶,切忌浮躁和不思进取。

具体做法是要求同学们在工作经历了一个阶段后要有工作总结,按照回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SWOT分析)、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去展开。通过工作总结提高认识,量化成绩,分析缺点和不足,找出以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尽可能为单位的运转以及发展从新人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及提高,一方面切实提高了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为用人单位领导对毕业生的评价提供了一个合理借鉴。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回顾、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要想更好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真正的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工作有所帮助,必须在多变的环境中不断摸索、思考、试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些共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同学的素质和特点、不同规模、行业的单位的用人要求做个案分析和总结,才能切实帮助毕业生就业,从而促进学院的良性发展。

第二篇: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认清形势拓宽思路

扎实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积极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州战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改善结构,推动我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趋于稳定,但形势依然严峻,大中专毕业生已成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最大群体。安置、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新增岗位有限,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农民工)转移就业“三峰叠加”、相互交织,求职“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拓宽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一)要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逐步全面完善州、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指导和服务机制,履行好协调、管理、服务职能,落实场所、人员、编制、1办公设备等,确保基层劳动保障专干队伍稳定,逐步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二)要加快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劳动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网络,建立岗位信息库、高校毕业生人才信息库。以“资源共享、优化配置”的原则,尽快建立和完善互通互联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以及供求信息发布制度,为学校、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搭建覆盖广泛、信息通畅、快捷高效、服务优质的网络平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搭建快速通道。

(三)要组织开展好专题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在开展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援助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的基础上,增加面向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服务。建立和完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制度,对登记失业的毕业生,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四)要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快速服务通道。州、市(县)两级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要开设大中专毕业生服务的专门窗口,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专项就业服务,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就业推荐、就业指导、政策宣传、人事档案托管等综合服务。

二、落实就业优惠政策,保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一)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国有企业带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等各类产业聚集园区要成为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同时,督促对口支援省市援疆项目和引进企业积极招聘本地大中专毕业生。

(二)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计划。从2011年起,通过考核选拔,组织历、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对口支援省(市)参加一定期限的培训、见习和培养锻炼,参加学习期满返回后直接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就业。

(三)完善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政策,全面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快创业型县(市)建设,精心打造创业孵化基地,要把有创业愿望和具备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纳入创业孵化园区和创业示范基地服务范围。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以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

服务,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各大中专院校同时加强学生创业意识教育,适时开展创业典型宣讲报告,提高大学生创业激情,努力使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成为创业者。

(四)加大职业培训,增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发展”的方针,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免费职业培训计划,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培训市场,大力发展适应自治州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订单、定向培训,强化技能培训,有计划的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后备技能人才。要积极组织开展就业观念和就业政策引导性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并落实好相关补贴政策,保障大中专毕业生基本生活。要加强职业培训机构基础建设,为适应大规模职业培训工作的需要,逐步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职业培训机构体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办学质量,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拓宽就业渠道,多形式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一)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继续组织实施“三支一扶”工程,“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社区都有大学生工程”等就业帮扶工程,吸纳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并适当扩大规模,努力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2至3名大学生,每个村有1名大学生的目标,充实基层

一线管理、农业、卫生等工作。同时落实相应薪酬、生活补贴、社会保险等配套机制稳定就业。

(二)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竞争机制。各级机关特别是乡镇、街道基层一线新补充工作人员,要增加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的数量。建立和完善从基层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形成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的政策导向。国有企事业单位补充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主要面向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公开考试择优聘用。政府组织的各类重点建设工程和项目,所需人员要优先录用大中专毕业生。

(三)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社区开发,通过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为主要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要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公共交通、工会、民政、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卫生监督、环境保护、人口计生等部门提供的协助管理性岗位,在解决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基础上,拿出部分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历届毕业生就业,并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政策。

四、强化政府部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宏观调控职能

一是各级政府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通过积极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开发和创造更多适合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鼓励各行各业多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向重点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集聚区、社会公益性岗位等输送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

二是继续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大中专院校与企业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了解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与教育部门互动共商,优化大中专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三是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在有规模企业中,继续为大中专毕业生建立就业见习试岗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其提高工作技能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并给予生活补助,鼓励见习单位提前招用见习毕业生。

四是面向困难对象,实施重点帮扶。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将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中登记失业的毕业生、对愿意就业和已就业的贫困应届毕业生纳入重点帮扶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第三篇:如何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漳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介绍

“十五”以来,漳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紧紧围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这个主题,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讲求实效,打好基础,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全面做好残疾人职业指导、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依法征收、管理、使用就业保障金等工作。残疾人就业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这里,我疏浅地谈一下漳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几点做法:

第一、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福利企业作为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目的的特殊企业,依法安置一定比例的残疾人,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我市共有社会福利企业83家,现安置残疾职工上岗1128人。(其中市直福利企业27家,安置残疾职工475人)。在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下,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这些福利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大部分企业产销两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市残联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全面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从而带动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

(一)适时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洽淡会”,提供就业供需见面机会。“十五”以来,为促进集中就业,扩大残疾人就业的社会反响,我市先后举办了五届“残疾人就业招聘洽谈会”。先后共有

177家企事业单位前来参加,其中90%是福利企业,招聘残疾人用工达570个岗位,涉及80个工种;平均每届有140名残疾人前来应聘,其中的58%与用工单位达成初步意向。通过洽淡会的举办,在为残疾人找到满意的劳动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福利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劳动力,使残疾人就业实现双向选择,人职匹配。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同时,宣传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

(二)加强沟通,保障残疾人劳动权益。

通过洽谈会,我们为残疾人提供适合的工种,并且在残疾人就业后,进行跟踪调查,解决劳资矛盾,维护残疾职工在企业的合法权益,给残疾人合理的劳动报酬,为残疾人缴纳社保金等。另外,通过加强与福利厂家的联系和沟通,为残疾职工争取到了种种良好的条件和优惠待遇。有许多福利企业为残疾职工提供免费食宿;而部分企业也只收取少量的伙食费,不足部分由企业贴补;逢年过节,企业老板与残疾人一起聚餐联欢,并发放一定的节日福利。

在安置残疾人就业过程中,重残人员的安置最为困难,个别重残人员往往很难找到就业岗位。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千方百计帮助重残人员就业。平和县肢残人员叶美香,双下肢严重残疾,行走靠双手撑地爬行,家庭条件亦十分艰苦。她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却由于残疾程度过重而求职无望。为了解决叶美香的就业,我们联系多家福利企业,积极地推荐其就业。最终,“漳州市福淼皮革工贸有限公司”同意接受,并安排她从事“过磅”的工作。如今,叶美香已经在这家工厂里工作生活了两年,除去每月400元的工资,其社保和食宿均由厂方承担。叶美香终于由一个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变成了一个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可以为家庭分担经济,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

(三)开展各项培训活动,提高残疾工人素质,增进残健交流。为加强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提高残疾人思想素质,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合法就业。我市于5月10日,先后在漳州市“富顺电子有限公司”、“漳州市闽达印铁有限公司”两家福利企业举办“漳州市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普法教育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残疾人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国家残疾人就业政策及优惠措施、职业道德等方面。邀请了来自法制办、劳动局、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到场讲课,课堂上气氛热烈,活泼生动,受到了企业及其职工的欢迎。

同年5月16日,为了方便企业管理人员与聋哑人的沟通,我们举办了专门针对福利企业管理人员的“《中国手语》培训班”,为期十天,共有来自三十五家福利企业的4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加强了福利企业生产中厂方与残疾职工的无障碍交流。

总之,只要是具备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我们永远不放弃对他们的帮助,保证他们参加劳动的权力;只要是就业了的残疾人,我们都会时时关心、维护他们在劳动中的合法权益。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分散就业。

为促进残疾人的分散就业,我们始终坚持“安置为主,收金

为辅”的指导方针,在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上狠下功夫,并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和管理工作。

一是在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实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向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实施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同时,积极宣传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将推荐就业与征收保障金相结合,推动其安排残疾人就业,使得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各得其所。从而为城乡广大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安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管理规范化。“十五”以来,随着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我市按比例就业覆盖面达到100%,做到不留死角;在征收就业保障金时,做了到应收尽收,征收面也要达100%。针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的“收缴对象较多,单位情况复杂”的特点,在每年的保障金征收工作开始之前,都要对本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个私企业的人数、工资及残疾职工的分布情况进行摸底核对。为提高工作效率,我市加入了全国统一的多功能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安装了“全国残疾人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使残疾人就业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三是依法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在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中,各级残劳站都能紧紧依靠政府支持,协调各部门工作,依法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取得法院的支持,经法院行政庭同意对拒不执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单位,由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做出《关于限期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决定》,仍不整改者,申请法院予以强制执行;对那些已签定同城特约委托收款

合同的单位,其应缴纳的保障金由委托银行根据收缴就业保障金的通知书直接从该单位户头上划拨;对财务划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位,协调财政部门,将其应缴保障金由市会计核算中心户头直接划转;对企业部分的保障金,协调税务部门实行税务代征企业部分的保障金。

第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一流服务。

(1)服务机制是确保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关键。要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专门的或固定的工作服务场所,为残疾人就业培训提供一条龙服务。要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机制,制定服务制度,公开服务程序,建立服务档案,全面开展各项日常服务工作。2003年我市建成了“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使用全国统一的专用标识,开展规范化、科学化的职业指导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代管档案、办理残疾人证等多项目、全方位服务;通过积极创新残疾人就业服务方式,提高残疾人参与就业的积极性。

(2)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对从事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组织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指导资格等有关专业的考核,提高队伍业务水平。同时,针对信息化的工作环境,配备实际操作的专职人员,并要求各级残联负责人和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术和软件运用技术。

第四、全面开展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素质和技能。

(一)培训的内容要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县(市、区)开展手工业、种养业、农村食用菌等实用技术的培训。根据各县

(市、区)的实际情况,与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借助其师资、场所开展残疾人技能的培训。

(二)加强县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积极地开展委托培训和联合培训,实行市县合作。县级残联有能力办的由县级办,而县级有困难的培训项目则由县级组织选送到市里进行培训。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残疾人积极参加各类社会职业培训,对参加职业培训的残疾人应适当减免费用,并在培训方式和条件上给予方便。通过职业指导帮助残疾人转变择业观念,指导残疾人开发潜能,促成其实现就业。帮助各县(市、区)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实行“培训——实习——技能鉴定——输送就业”的职业训练模式,对经训练和技能考核鉴定合格的残疾人有计划地向社会推荐输送就业。自2004年到2005年上半年,由漳州市级分别与漳浦、南靖、平和、华安四个县残联合作举办了培训班,共有200名残疾人接受了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其中相当部分通过培训走上就业岗位。

综上所述,我市的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加强自身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建立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指导、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努力为我市的残疾人开拓更广泛的就业空间。

第四篇:以人为本 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 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合肥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人为本,不断拓展就业服务功能,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做好就业管理、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又好又快的人力资源服务。

一、坚持“一个理念”

就业服务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本服务”是就业中心的服务宗旨。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工作人员用“心”和“新”为群众服务,做到“换位思考”,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中心建立了就业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如:跨出人力资源市场大厅,主动把服务窗口向企业延伸,把岗位送到基层,到岗位前沿去开展就业服务,为重点企业提供全程的就业服务;将就业管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窗口改为“柜员制”受理方式,提供 “柜员制”服务,服务大厅任何一个窗口均可以同时办理多项业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对大宗业务实行预约或上门服务,为企业办事人员节约时间;在服务大厅推行值班长制度,综合协调、处理服务大厅内的相关事务;针对服务大厅人多嘈杂的现象,建立了咨询接待制度,为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办事程序等方面的咨询和引导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做好“两个服务”

一是服务好待就业群体。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力度,将职业指导从一对一,发展到大课堂、媒体宣传、网上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召开各类岗位、技能对接会,开展网上招聘,促进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高其就业成功率。积极加大农村劳动者就业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劳动保障四级网络平台和各种涉农媒体,及时将用工信息传送到农村;结合城乡劳动力统一就失业登记工作,配合培训部门开展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主动走出职介大厅,采取多种适合农村劳动力特点的招聘方式,如春风行动、招聘大篷车下乡、岗位集市、车站广场招聘会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就业援助窗口的职能,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城市各类困难群体包括“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低保家庭等走上就业岗位;同时,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工作,促进困难群体以灵活方式实现就业。

二是服务好用工企业。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评估、统计与分析制度,逐步建立起企业用工登记和缺工备案制度,定期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协助培训部门开展订单培训,通过四级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举办好各类岗位技能对接会,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2008年底,为化解金融危机影响,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保增长就是要保企业、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的意识,积极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确保“帮企业、稳就业、促稳定”目标的顺利实现。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经济逐步回暖,带来人力资源市场日趋火爆,部分企业和工种又开始

出现“招工难”、“技工荒”等“结构性缺工”现象。中心又积极调整思路,及时将人力资源市场宏观调控措施由“扩大岗位开发、保需求”向“扩大人力资源开发、保供给”转变,积极帮助用人单位解决缺工问题,为我市大建设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

三、创新“三个服务方式”

一是创新上门服务企业方式。将就业服务工作的重心前移,变坐在大厅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通过对重点及支柱型企业开展 “一对一”的人力资源服务;主动联系招商引资重点企业,从其入驻合肥起即开始提供“全程”的人力资源服务;对大批量招用人员的企业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建立企业人力资源交流平台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帮助企业开展人力资源规划,进一步开发、挖掘空岗信息,解决好用工问题。

二是创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发布方式。通过与省图书馆合作,利用图书馆信息发布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定期更新,增加了信息的受众群体,得到了广大求职者特别是图书馆读者群的好评。建立合肥人力资源QQ群,利用QQ群搭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劳动保障工作者之间、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三是创新跨地域劳务协作与交流方式。充分利用“省会劳务协作圈”平台,经常性地举办区域性劳务对接会,及时传递用工信息,成批引进人力资源,以满足我市企业的用工需求。我市先后与六安、巢湖、淮南等地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充分发挥劳动力供求和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提升劳务合作水平,从而实现劳动力跨地区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

四、做到“四个提升”

一是努力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近年来,就业中心在局党组的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窗口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手段,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窗口,服务能力有了长足的提高,成为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文明窗口。

二是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抓好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拓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范围、提升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水平等,在完成《合肥市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工作方案》,达到基本服务功能、延伸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并实现部分拓展服务功能。

三是提升服务硬件设施。积极对现有的市场进行改造,按照《功能手册》和新三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硬件设施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做到服务功能齐全,设施设备一流。

四是提升就业服务队伍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中心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锻造了一支“心齐、风正、劲足、实干”的职工队伍,树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社会形象。

五、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实现服务手段和形式上的突破。克服就业服务工作的手段和形式较为单一的不足,打造就业服务工作新的亮点和特色。如:通过“合肥劳动保障网”和“合肥人力资源网”开展“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周”活动,2009年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促进月等方式,共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33954个,接待毕业生9761人次,约5874人达成就业意向。合肥人力资源网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表彰。

二是实现服务内容上的突破。加强与失业、培训等部门的联系,加强资源的整合,使广大群众能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一条龙”、“一站式”就业服务。拓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范围,做好改制事业单位人员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认真解决事改企人员参保的具体问题,让改制单位和个人满意。

三是实现服务功能上的突破。不断加强服务场所功能建设,不断完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等工作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拓展公共就业服务范围,进一步优化、拓展劳动力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初步建立起机制灵活、统一规范、城乡统筹、优质高效、群众满意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四是实现服务区域上的突破。充分利用各县区的优势,进一步整合县区就业服务资源,形成专业的就业服务格局,实现服务区域上新的突破。如积极与包河区合作,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长丰县鼓励外出务工有成人员回乡创业,为务工人员回乡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人回乡、钱回流、厂回迁”的创业热潮。

五是实现服务业绩上的突破。近年来,中心每年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200场,提供的就业岗位12万余个,办理求职登记近2万人次,推荐就业超过4万人;为累计7万余名下岗失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代理了档案托管和参保缴费;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77万余人;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自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办理职业介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公益型岗位等各类补贴13万余人次共计1.5亿元,惠及5万余名困难人员。

尽管近几年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是合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促发展与保民生”这一主线,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继续为我市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和三大推进战略提供又好又快的人力资源服务,实现就业服务工作业绩上新的突破,创造新的辉煌。

第五篇: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部长 党组书记 袁贵仁

(2011年11月21日)

同志们:

今天,教育部召开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精神,总结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全面部署教育系统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上海市教委、吉林省教育厅、北京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做了很好的发言,他们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经验做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值得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两次重要讲话中,都强调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工作。温家宝总理5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5月底,国务院印发了16号文件,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张德江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最近,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在高校调研时指出,大学生就业是重要民生问题,政府、社会、大学和大学生要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10月5日刘延东国务委员在教育部关于2011年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继续落实中央要求,提前谋划,完善政策,拓展渠道,加强指导,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帮扶,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批示,为2012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二、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截至9月1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7.8%,连续9年保持在70%以上,圆满完成了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有关部门、地方、高校协同配合,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工作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制定有关政策,大力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以及三年百万见习计划等;中组部、共青团中央积极组织实施“到村任职”、“西部计划”;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减税、贷款、贴息及基层就业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代偿等多项优惠政策;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等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全国妇联牵头开展了“女大学生创业扶持行动”。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要求,加大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如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在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及实施细则中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举措;山东省把毕业生就业状况纳入市县政绩考核;安徽、四川、重庆、新疆等地安排了财政资金促进大学生就业;北京、上海、湖北、河南等地出台了更为有力的大学生应征入伍优惠政策。各高校努力工作,出台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举措。如很多高校对到西部地区、基层及艰苦行业一线就业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中南大学等高校为少数民族学生单独开设“量身定制”的就业指导课程;南京大学成立全国首家为学生提供就业维权服务的机构;重庆文理学院着力建设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园和研发基地,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

二是广泛开展“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就业指导服务迈上新台阶。各地各高校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为2011届高校毕业生举办现场和网络招聘活动1.5万场,提供岗位信息数500多万个。许多高校进一步扩大了就业指导课程覆盖面,更加注重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积极探索网上签约等新的服务形式,着力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同时,通过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等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少数民族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了积极有效的就业帮扶。

三是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东部地区,达51.8%;到地级市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接近60%。“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和“西部计划”等中央和地方110多个基层项目共招募30多万人。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首届1万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其中90%以上到了中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报名超过20万人,得到部队和各方面好评。同时,以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为契机,各地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形成新高潮,举办各类创业培训、大赛、讲座等活动1.4万余场,参加学生达365万余人次,共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2000余个,今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达17万余人,同比增长56%。

四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迈出新步伐。修订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增设了一些国家亟需的学科;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引导高校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注重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特色需求;新增20种硕士专业学位,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5.9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3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方面协同配合、大力推动,特别是高等学校努力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辛勤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狠抓落实,全力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不少,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体形势严峻。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比今年增加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一是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是针对贫困家庭等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帮扶机制仍不健全;四是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五是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高校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教育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切不可因为这几年工作的成绩而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

关于如何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教育部近日下发了就业工作文件,明确了2012年工作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1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大政策和工作落实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就业优质服务”活动,加快健全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定了2012年工作目标任务:确保2012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困难帮扶、就业指导服务等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成好2012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我重点强调六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教育部门和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高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关心和支持就业工作,明确任务,强化责任。高等学校要把就业工作成效作为院(系)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形成规范制度。二要抓紧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省级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年底前出台本地贯彻国务院16号文件的配套措施。各高校也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措施办法,努力使工作更加有效、更加有力。

(二)拓宽渠道,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一是继续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各省级主管部门、各高校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继续实施好中央出台的“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等项目,进一步扩大地方项目规模。切实做好2012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工作,确保有编有岗。二是进一步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各省级主管部门要配合落实好鼓励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有关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要在城市社区及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积极设立新的基层项目。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文化产业领域就业创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就业,到海外孔子学院任教。三是重点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与兵役系统密切配合,加强预征宣传动员工作,强化后续服务,确保有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四是全面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有创业的愿望和激情,有创新的想法,创业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而且还能够带动就业,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要广泛开展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邀请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给予指导,大力推进创业基地等平台建设;要多渠道争取创业资金,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减税、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多开发创业项目,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

(三)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很重要也很必要,高校的教务、学工、就业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积极聘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授课,既讲理论也讲实践和体会,提高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做好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要深入挖掘岗位信息,持续开展各种行业性、区域性招聘活动,确保招聘场次及岗位信息数量进一步增长。2012年7月前,要全面推广使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即时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要给毕业生提供多种选择,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理想、志愿去选择。三是强化就业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高校不仅需要专业课教师,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服务,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指导服务能力,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要切实加大投入,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尽快建立一批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四)多措并举,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包括女大学生等群体,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部分学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在这些学生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找到一份工作,他们会永远记住母校的温暖。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深厚感情,做好困难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一是采取切实有效办法对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各高校要安排教师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指导咨询、优先推荐就业和求职补贴等。二是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各少数民族地区省级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摸清底数,大力开展就业能力、职业技能培训,为每一位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要积极开发农牧区基层、城乡社区、双语教师岗位。要着力实施好少数民族未就业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计划。

(五)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抓质量,就需要抓就业;抓就业,也就是抓质量。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各类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一定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十二五规划”培养和输送人才。对就业率低的,要减少数量;对国家亟需的,要增大数量,不能够只增不减。二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高校要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在教学中加强实习、实践、实训环节。特别要贯彻中央关于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的要求,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系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三是要建立并完善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要认真总结推广江苏等地的有益经验,加强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和预警,把就业状况作为高校招生计划制定、专业调整、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确保校园和谐稳定。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教育,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和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回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到基层一线去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各高校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组织毕业生基层建功立业报告团。要把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作为硬任务,加强大型招聘会安全规范管理,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还要开展文明离校教育活动,切实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同志们,2012年将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好明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民生改善、也事关社会稳定。教育系统要守土有责,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全面落实中央的部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谢谢大家!

下载关于如何做好就业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如何做好就业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就业服务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就业服务工作 【摘要】 随着地下石油资源自然递减,油气主业用工量逐年压缩。企业多次重组整合、提前退休、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改革政策的实施,使社区的失......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和新措施,促进......

    关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考 (2009年2月1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内容涉及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已......

    三项措施做好农民创业就业工作

    龙南县就业局三项措施做好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 一是以就业宣传为前提,促进创业就业。我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就业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积极......

    十二五期间如何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

    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新型产业大军。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大事。可以从以下......

    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解决残疾人生活的根本出路就是实现劳动就业,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在整个社会大家庭中,实现平等、参与、共享。残疾......

    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13-05-22 07:18:00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2日 06 版) 光明日报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杜冰 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

    关于做好就业培训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就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坚持多元化办学模式,是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本着“互利合作 实现双赢”的原则,以“负责、诚信、精细”的管理理念,着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