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时间:2019-05-12 19:3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第一篇: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宋小康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国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的首要问题是就业问题。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持这一观点。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经济顾问、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Charles Wolf JR)曾经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的最难解决的问题,莫过于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这两个目标的矛盾。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世界最多的农业人口,据农业部统计,当前我国的农村人口有9.5亿,2007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53100万人,农村从业人员47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0.1%,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这其中主体就是农村青年,因此,农村青年就业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不仅事关农村青年的切身利益和生存发展,而且事关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一、在全社会为服务农村青年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1.引导全社会关注农村青年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农村青年就业难,首先难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切实转变观念,还没有改变在农村青年管理上的“短视”行为。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乡和地区的壁垒。一些城市在自身就业压力下,习惯于从短期和局部利益考虑,限制农村青年进城,或对他们实行就业限制甚至歧视,城市就业体系中难以见到农村青年的身影。解决好农村青年就业,是一项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宏观改革的配套实施,任重而道远。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正视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因此,要强化政府责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2.把农村青年就业率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国发〔2008〕5号《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在我国要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就要把农村青年就业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20世纪50年代初,长期战乱之后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形成了“先国计后民生,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思路。实际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是采用的这样一种增长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一般都是就业优先,在经济发展中把扩大就业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当前,只要主政一方的各级官员真正注重农村青年就业问题,对解决农村青年就业就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3.发育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推进就业工作的市场化。信息渠道不通畅、社会化服务不足,是目前农村青年就业面临的主要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村青年意愿,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提供信息化、社会化服务上来。一是发挥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带头人的作用,带动周围的农村青年就业,打造当地特色劳务品牌。二是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了解用工动态,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努力实现岗位与劳动力之间的有效对接。三是注重抓好能人、经纪人队伍建设,实行典型带动。四是建立一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走劳务输出产业化之路。

二、转变农村青年就业观念,提高农村青年就业能力

1.切实转变农村青年就业观念。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大力营造转移就业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舆论引导等方式,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引导农村青年走出封闭保守,自觉增强开放意识,扩大视野,开阔胸襟,主动融入改革发展的洪流,经风雨、见世面。同样,要利用一

切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对农村青年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经常深入青年,了解广大农村青年的所想所盼,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农村青年消除顾虑,积极鼓励、合理引导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总的来说:一是引导农村青年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转移就业;二是引导农村青年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三是引导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和向城镇转移就业;四是组织农村青年向境外转移就业。

2.做好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青年就业,还需要下大力气做好农村青年的培训工作。开展农村青年就业技能培训。培训是就业的基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下大力气组织好对农村青年的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了解城市竞争与生活规则,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他们在城市中稳定就业,和城市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一是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发挥优势,实施好农村青年培训工程,面向农村青年开展技能素质培训。二是要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加大集中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多为我们农村青年考虑,统筹考虑,适当将政策向农村倾斜,进一步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让农村青年也能享受优惠政策。

3.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中,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一是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为此,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努力兼顾提高经济规模的就业密度,使国民经济发展在全局上既能保证有足够的科技进步和效率提高,又能兼顾大量农村青年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扩大就业容量服务业是劳动密集产业,资本投入的就业弹性系数大。我国现在正面临着一个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国社会的消费结构将会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同时这也意味着人们将会有更多的钱用于服务购买。所以,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

容量。三是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国际劳工2006年发布的《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显示:过去总以为大企业能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其实大部分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规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99.5%以上是中小企业,总劳动力的65%—80%在中小企业就业,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一般为45—55个。

三、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保障农村青年就业

1.改革创新农村青年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明确建立农村青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要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农村青年的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加快解决养老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农村青年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建立适合农村青年参保的医疗保险制度。要建立适合农村青年特点的以住院统筹为主、兼顾特殊病种门诊报销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农村青年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要完善费用结算办法,为患病后回原籍治疗的农村青年提供医疗费用结算服务。三是推进农村青年参加工伤保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要将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村青年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督促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四是在农村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五在法律范围内,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培育农村要素市场,把握好土地承包权的转让、出租,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物权化,允许把土地资本量化到农民个人,并以股权的形式归个人所有,逐步推行“土地换社保”。

2.建立健全维护农村青年权益的保障机制。一是要提高农村青年劳动合同签订率。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加快建立就业登记与录用备案信息网络,实行用工登记制度和劳动合同备案一同办理。二是加强对农村青年工资支付的监督和保障。加快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制度,在全面监控的基础上,要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对拖欠工资的用

人单位及其法定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对恶意欠薪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严惩。三是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建立农村青年进城就业前的劳动保障法制培训制度,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增设劳动保障法规内容。四是保障农村青年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招用农村青年的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农村青年代表,保障农村青年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输出地要切实保障农村青年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输入地政府和农村青年所在单位要为其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方便。依法保障农村青年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3.有步骤推进农村青年市民化进程。实践证明,目前多渠道解决农村青年市民化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农村青年是最有市民化意愿和亟需市民化的群体。目前来看,农村青年市民化主要可采取两条途径:一是对于长期留在城市中的一部分农村青年,尤其是那些私营企业主和技能型农村青年,他们收入已经相当稳定,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可以让其率先在所在城市市民化,获得城市归属感。另一条途径是构建能人回流、要素集聚的体制和机制,让农村青年在户籍所在地县城(中心城镇)市民化。为此,要把县城(中心城镇)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和农村城镇化的经济中心。发展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发挥县城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的作用,缓和农村青年市民化对大城市的压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青年就业工作任重道远。虽然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当前就业形势和对策

当前就业形势和对策

王又军2010-08-31

摘 要: 通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联合国开发署

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类型;二是高经济增长、低就业或无就业类型;三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下降类型;四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有所扩大的类型。我国基本上属第一种类型,即在保持经济较高水平的增长态势下,就业机会是不断扩大的。因此,为扩大就业,必须保证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失业率,就业机会,扶持政策

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全球金融危机远远没有结束,发达国家的就业岗位在2013年前都无法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就业岗位的恢复也要等到2011年。我国今年的就业形势同样比较严峻。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趋于上升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挑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城镇失业现象日益严重。最近5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每年都在8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于4%。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86万人,比上年增长6.7%;城镇登记失业率4.2%,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二)就业形势更为复杂

在失业率继续攀升的同时,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40~50”(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20~30”(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浮出水面。当前,既有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又有就业环境恶化的问题。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出现下岗失业增加和用人需求萎缩并行的趋势,劳动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高素质、低成本、低年龄劳动力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低素质、高年龄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没有竞争能力,呈现出就业困难群体数量急剧增加的趋势。

1、“40-50”再就业难。据调查,40岁以上的下岗职工占登记失业总人数超过70%,而对这个年龄段的单位用人需求仅占总用人需求的30%。

2、大学生就业难。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只有74%。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0万,再加上历届没有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今年将更为突出。

3、农民工务工难。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农民在比较利益驱使下将更多选择进城务工,但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加之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农民工进城找工作较为困难。

(三)就业压力沉重

1、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的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即使按现在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我国的人口总量到2030年也将突破16亿人。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可抑制地扩张。据有关测算,2005年-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速度约为1.3%,平均每年新增的劳动力规模达1000万左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约4.7亿人,若按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地计算,农业共计需要劳动力1.9亿人,再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1.3亿人,可以说,还有1.5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大约为每年1000万人左右。

2、经济体制改革的压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失业人员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一方面,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大多数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相当困难;另一方面,仍有一部分企业要进一步裁减人员,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任务也将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将涉及更大范围的下岗分流。据统计,地方政府机构现有正式员工548万人,预计将减缩50%,加上非正式员工,将有近300万人需另谋出路;有1000多万职工的事业单位改革,也将分流出大批人员。据统计,我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总量将达到1460万人,加上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全国有2000多万的下岗和失业人员。今后,随着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继续推进,还将向社会释放1/3以上的冗员。

3、科技进步的压力。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自动化操作取代人工操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机器对人的排挤”,大量的产业与产品的竞争,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取得,对人提供的就业机会下降。同时,大量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涌现,使许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术和知识与寻找工作的人所拥有的技术和知识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结构型失业。

二、新形势下扩大就业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一)通过各种举措着力改善就业环境

1、完善和贯彻落实有关就业的法律政策。一是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三是应着眼于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配置效率。要抓紧出台和实施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适时推出社会保险法,研究制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接续办法。

2、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及时向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双方提供各

种信息,降低信息需求者的信息搜寻成本;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提供权威的评估和鉴定等。建立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应特别注意监控重点人群的就业情况,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等各类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缓解结构性失业。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职业培训投入上,建议坚持“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改变过去由政府统包的做法,逐渐转向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4、整合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将劳动力和人才两个市场整合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改变目前两个市场各成体系、互相封锁、重复建设的状况,提高市场管理效能,减少市场运行成本,进而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户籍制度、社保关系转移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发展和规范人力资源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介绍机构,并加强监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单位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5、加快社会保障社会化,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财政转移支付在GDP中的比重与国外标准相比较低,应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力度,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促进社会保障物质基础质和量的提高。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保障制度。财政支持也应由单纯保障基本生活向促进再就业转变。

6、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的贡献远远大于大企业。国际上的规律是:一个国家96%以上的企业是微型和中小企业;65%-80%的劳动力在非登记、登记的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每个中小企业的平均就业人数范围在9-15人左右;发达国家每千人口的非登记和登记企业数量为45-55个左右。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自有资本少,经济实力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要加强中小企业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融资等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二)发展经济,提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通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联合国开发署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类型;二是高经济增长、低就业或无就业类型;三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下降类型;四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有所扩大的类型。我国基本上属第一种类型,即在保持经济较高水平的增长态势下,就业机会是不断扩大的。因此,为扩大就业,必须保证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从经济结构来看,不同产业类型对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明显不同。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是最能吸引劳动就业的产业。就等量的资本投入来看,每投资100万元,轻工业可创造700个就业岗位,重工业能创造400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能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研究显示,第一、二、三产业就业弹性顺次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最高;1979年-2008年我国平均就业弹性达到0.7,而同期第一、第二产业平均就业弹性仅为0.13、0.45。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加快发展其中就业弹性最高的传统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三)重点做好特殊人群的就业安置工作

1、要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作为高素质人群,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最近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好。高校毕业生是最适合自主创业的群体之一。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其就业问题,而且能够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应大力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行促进创业的工商、财税、金融政策,加强创业培训,让高校毕业生

成为创业的生力军。

2、要积极落实农民工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岗位信息对接,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一要推动农业深层开发、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扩大农村就业容量,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其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下工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二要为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提供有效帮助。要下大力气抓好就业信息服务和培训工作;通过改善农村融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制度,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工自主创业,以繁荣家乡经济,带动更多的农民转移就业。

3、解决下岗工人等就业困难。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集中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援助,积极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第三篇:当前青年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青年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青年的就业问题日益显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青年在失业人群中的比例较高。以龙湖区为例,据调查,35岁以下青年在该区失业人群中的比例,2000年为66.21%;2001年为69.3%;今年为46.2%。而且每年新增的劳动者中,青年占绝大多数;大量外来员工到我市务工,主要也是青年。二是无学历、无技术、无经验的“三无”人员的比例大。三是就业期望值过高。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影响到正常的就业和再就业。四是重女轻男现象严重。在就业门槛较低的行业,如电子、服装、超市和餐饮等行业,男青年就业的难度明显大于女青年。五是下岗失业青年对技能、业务求知上进的热情不大,他们中敢于自主创业的人很少。

如何切实做好我市青年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笔者认为,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事关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大局,事关能否代表和维护好广大青年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共青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及其在青年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不仅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各级团组织更要增强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和作为意识,将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列入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第二,要切实加强对青年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下岗失业青年就业和再就业难,主要是因为他们就业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技能比较单一,适应能力较差。各级团组织要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下岗失业青年职业设计的指导,帮助其寻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强的职业培训,提高青年的素质,有效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第三,要着力扶持下岗失业青年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都有可能遭遇“就业――下岗――再就业”这样的经历。因而,对下岗失业青年强化创业素质教育,扶持他们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要加大对下岗失业青年创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之路。

第四,要切实加强就业竞争意识的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劳动力供过于求将是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劳动力的供大于求,势必使就业面临竞争。要教育下岗失业青年正视这个现实,增强危机感,树立强烈的就业竞争意识。要使下岗失业青年认识到,竞争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作为青年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强者。

第五,要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就业岗位的短缺,尤其是适应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岗位的短缺,可以说是制约再就业的“瓶颈”问题。因而,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特别是开发适合下岗失业青年中男青年的就业岗位,既是劳动保障部门,也是各级团组织扩大就业的“重头戏”。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工作岗位,是新的就业增长点。各级团组织可以把扩大就业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社区阵地,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服务,向社区要岗位。

要在广大团员青年中提倡灵活的就业方式。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季节就业、承包就业(或协议工作、合同工作)、家庭就业、兼职就业等灵活就业方式,具有用工灵活、工作时间灵活、劳动报酬灵活、就业岗位灵活等特点,对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保障部门和团组织都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开辟领域,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强服务,使灵活就业形式在我市促进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六,要关注青年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各级团组织可以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建立青年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网络,对困难家庭失业青年状况定期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援助对象。要营造关心青年弱势群体就业的氛围,引导全社会来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援助,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要对无技能和低技能的青年弱势群众就业优先提供职业指导、推荐培训和推荐就业,并与其建立定期联系及跟踪服务制度。对青年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实行全程免费服务,包括免费进入劳动力交流洽谈会、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免收劳动事务代理费等。当前,还要着重研究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下岗失业的男青年尽快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第四篇: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工作调研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工作调研

青年就业,一直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青年就业的环境、条件、愿望和职业选择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为青年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是需要我们面对的迫切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青年的就业形势不断严峻,解决青年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刻不容缓。因此对农村青年就业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当前农村青年就业状态的变化,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一、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

截至到目前为止的统计,我镇现有青年劳动力3012人,其中男1751人,女1261人。已就业青年劳动力2925人,占青年劳动力总数的97.1%,富余劳动力87人,占青年劳动力总数的2.9%。当前我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情况主要显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青年劳动力稳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结构日趋合理

2011年,我镇从事一、二、三产业的青年劳动力分别占16.8%、45%和34%,分别比2008年下降8.1百分点和增加4.8和3.3个百分点,即全镇的青年劳动力(包括新增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505人,其中向第二产业转移850人,向第三产业转移655人,呈现较好的就业转移态势。

(二)产业内部就业劳动力素质结构稳定,但分布不均

根据调查分析,我镇的青年就业劳动力素质分布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同一产业中文化素质结构基本稳定,二是相对高素质劳动力越来越集中于非农产业。2011年非农产业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占所有就业劳动力的比例为78.8%,比2008年的73.2%上升了5.6%,而从事农业生产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例则由17.9%下降至15%,下降了2.9个百分点。其原因在于新增高素质劳动力基本上就业于非农产业,一产从业人员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也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非农产业的高素质劳动力越来越多。

(三)收入稳定增长,非农产业劳均收入明显高于农业

近几年,依靠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推动了近几年人们收入的连续快速增长,其主要来源是工业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三产收入已在收入结构中占据重要比重。

二、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搞好青年就业的调查工作,可以更好的为李遂地区的青年人服务。在这段时间里,我采用向镇社保所、村级就业服务站咨询及电话调查的方式对全镇94名待业青年和近百名在岗青年进行了调研,得出的结论是:

(一)劳动力自身条件与择业观念存在着背离现象

相当一部分青年劳动力择业期望值较高,对苦、脏、累的岗位不屑一顾,特别是初高中刚毕业的年青人,就业选择眼高手低,对工种、收入要求苛刻,很难适应企业用人的双向选择。同时,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恋家依赖思想严重,缺乏敢闯敢试精神。许多劳动力宁愿在家无事可干,也不愿到外出务工就业,存在“小富即安”,甚至“无富也安”思想。

(二)劳动力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竞争能力较弱

从总的就业劳动力情况看,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现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为12%,高中及同等只占1%,且大多缺乏技能,相应增加了转移就业的难度。

(三)产业结构不完善,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差

我镇第二产业总量不高,企业规模不大,服装业以吸纳中青年妇女为主。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大量雇用外地廉价农民工,给本地农民失去转移就业增加了压力。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特别是旅游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作用尚未完全显现,就业渠道狭窄,尚难大量吸收青年富余劳动力。因此造成了青年劳动力转移困难。尤其是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劳动力全年实际生产、工作时间是不充分的,多到5-6个月,少则2-3个月,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随着李遂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这些半失业、隐性失业状态会迅速变为失业状态。

三、促进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的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存在问题的分析后,我又对如何促进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把握形势变化,开阔青年就业视野

由“要致富,先修路”这就话,影射到青年就业,那就是:要想找到一条致富路,首先要有开放的思想、创新的思维。缜密但不保守,全方位思考但不瞻前顾后、裹足不前。要善于运用各方面的条件和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遇。**同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拥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直接拉动着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提供创业机会。

1、利用地理优势,拉动青年就业。**区位于首都东北部,距市中心约30公里,又有101国道、机场高速路、京承高速公路、京平高速公路、六环路、顺平路、顺通路以及规划中的轻轨通达**。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无疑为青年走出去工作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2、利用经济优势,保障青年就业。今天的**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化发展体系,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资本拉动和外资带动的显着特征,以空港工业区、天竺出口加工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以林河工业区和北京汽车生产基地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业产业群落;以空港物流基地为代表的现在服务业产业群落,以燕京、汇源、牵手为代表的都市型食品饮料产业群落;以顺鑫农业、三高农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群落的五大产业群落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拉动力。这么多在家门口的企业,无疑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

3、利用机遇优势,扩大青年就业。**提出“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的目标,无疑将更加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那么也就又增加了青年的就业机会。

4、利用政策优势,鼓励青年就业。**区人民政府对农村青年上岗就业、增收致富工作大力支持,大力推出各种政策、举办各种活动以激励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人正确择业、自主创业。比如**区曾出台调整和完善就业扶持的新政策,规定每年由政府再就业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奖励资金,用于鼓励市、区级工业园区企业招收本区新生劳动力就业。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将促进企业招工的力度,从而扩大青年就业的数量。

(二)加大宣传力度,转变青年就业观念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青年都怀有“等靠要”的想法,不敢亦或不愿独立的走向市场。当前,全区都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作为这个地区的青年不进则退,如果还安于现状、贪图享乐,那么就会被社会淘汰,就会永远的贫穷下去,成为社会的负担。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农村青年奔向富裕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当前农村青年陈旧的就业观念,我们要宣传教育引导农村青年“面向市场、进入市场、利用市场”,把自己放到二三产业的熔炉里历练。同时利用镇村广播、集市宣传、板报宣传等形势,加强对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农村青年转变等靠要思想,树立自主择业,竞争择业,勇于创业的观念。充分发挥青年就业带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宣传劳动力转移是青年增收致富、就业发展的途径。

(三)引导自主学习,提高青年技能本领

社会上不是没有空缺的岗位,而是我们的农村青年能否胜任这些岗位。据调查显示,目前最紧缺的人才就是技术性人才,最需要工人的岗位就是技术性岗位,而农村青年30%-40%的人没有技能。农村青年首先要学会一技之长。现在各地区都比较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就有几个职业学校,而且李遂也有一个外语培训学校,广大青年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不断加强学习,尤其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农村青年就业,基本的技术是汽车驾驶、计算机操作、电气焊工、汽车维修、叉车等。要引导广大青年意识到知识也是一种财富。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是一个投资的过程,运用知识找到工作,把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的过程就是收获的成果。

(四)革新培训模式,提高青年就业数量

为确保学有所用,真正促进青年劳动力就业,要把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切实做到以需定培,实行“订单式”、“定向型”、“输出型”培训,把就业岗位采集与职业培训所结合起来,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确保培训效果。还应联系一些企业,与他们建立“一助一”工程,企业把他们的人才需求告诉我们,我们帮助他们推荐本镇未就业青年中的优秀青年,从而达到推荐的人是可以干的好、用的住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利用各种能提高农村青年就业的办法,使农村青年能够上岗就业、增收致富。同时要引导广大青年应该在客观分析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当然最让人担心还是青年们是否能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是否能够吃苦耐劳,自强拼搏,敢闯市场,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创业中奔向富裕,是够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做就业、创业的先行者。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就坚信广大青年一定能够找到一条上岗就业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关于扎实做好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桂青发„2009‟1号

关于扎实做好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共青团各市、县(市、区)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九届七次全会、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全国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团区委要求,全区各级团组织要利用当前农村外出务工青年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发挥优势,扎实抓好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深入了解农村青年的迫切需求

要深入基层、深入青年,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尽快摸清本地农村青年特别是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思想情绪和生活状态、今后打算、对团组织的希望等方面情况,重点了解他们在培训、技能、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建立档案,及时汇总并逐级上报有关统计资料。1

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村青年,特别是返乡青年农民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各种心理疏导、慰问救助工作,尽力维护群众思想稳定和社会稳定。

二、大力加强就业技能培训

要善于整合培训资源。目前教育、就业、农业、科技、扶贫等相关部门,正在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各级团组织要主动联系协调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提供相关信息,动员他们参加各类培训项目。特别要加强与就业、扶贫、农业等部门的合作,抓好以返乡青年农民工和“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的农村青年实用技能培训。

要努力丰富培训内容。可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村青年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新开工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青年就业适应能力;围绕返乡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农村青年自主创业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青年的农业技能;对农村青年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

要灵活采用培训形式。可组织办班式培训、现场示范式培训、师资流动式培训、信息交流式培训、咨询服务式培训,也可以利用现代传媒开展远程培训、网上视频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各级团组织可以寻求政府支持、可以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开展技能培训,但参加培训的青年应是基层团组织联系发动的,而且每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天。

三、大力创建青年培训和见习基地

创建共青团“农村青年培训基地”。积极争取农业、财政、科技、教育等部门支持,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职教中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远程教育和电视网络等资源及各类团属阵地,大力创建共青团“农村青年培训基地”,面向农村青年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

创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团中央要求,今年,全团要依托各类企业,以市场机制为准则,以岗位需求为前提,创建5000家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各市团委要按照团中央和团区委的部署、要求,在充分考虑参与企业规模、行业分布及所能覆盖的青年群体类别等要素基础上,统一行动,整合资源,积极做好本级共青团“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创建工作。县乡团委要做好见习青年农民工的宣传发动、组织对接、供需洽谈、动态管理及跟踪服务等工作。

四、努力做好岗位信息收集和对接工作

要积极挖掘就业岗位。通过召开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座

谈会等形式,以社会责任感感召企业家,同时为其生产经营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努力稳定现有的农民工就业岗位,尽力降低困难企业对农民工的清退幅度。要充分发挥青年组织的网络优势,充分依托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和青年企业家等各类青年能人的资源,加强城乡互动、区域协作,加强与区内外劳务输入地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团组织的对接,做好用工信息收集工作,掌握用工新动态。要通过举办招聘会、送岗位下乡等有效渠道,及时将岗位信息向农村青年发布,引导、帮助返乡青年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2月28日前,每个市、县(市、区)团委都要举办一场就业招聘会。

五、切实加大创业引导和扶持力度

大批有思想、有技术、懂市场、观念新、富有创业热情的农民返回家乡,是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次难得机遇。各级团组织要抓住良好契机,引导扶持农村青年就地创业,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

要加强政策信息服务。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鼓励返乡青年农民工创业增收。为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门槛,各级政府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团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村青年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信息。

要加强创业资金扶持。共青团中央、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中青联发

„2008‟42号)。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将联合发文,继续深化“农村青年诚信创业工程”,着力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各地要认真总结与农村信用社合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在积极探索小额担保贷款多种形式的基础上,广泛宣传诚信贷款的政策、方式和程序,为农村青年诚信创业提供融资信息服务。

要大力培育创业典型。大力挖掘、引导、培养、扶持、表彰农村青年创业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光荣、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农村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让广大农村青年分享创业的成功经验,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

各级团组织要把做好当前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狠抓落实。1月18日前,各市团委要把实施方案报团区委农村青年工作部。

共青团广西区委

2009年1月13日

主题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通知

共青团广西区委办公室2009年1月13日印发

(共印160份)

下载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国贸学院081国商0包玉刚200829044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有效控制了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势头,进入了推行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阶......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 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关键词:农村义务教......

    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区政协山坡乡工作组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与以往相比,涉及面更广,情况更复杂,处理难度更大。把握关键,找准矛盾切入点,健全机制,正确解决和处理农村社......

    当前农村普法现状及对策

    当前农村普法现状及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以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我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坚持......

    浅谈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作为拥有6.75亿常住人口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现阶段,党和国家在大力解决“三农”问......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 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关键词:农村义务教......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农村的基础教育在国民系列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承担的不仅仅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农民子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