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和新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我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平均每年近千人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5%以内。但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关键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xx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重要职责抓紧抓好抓实。要继续巩固和强化再就业“一把手”负责制。要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把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就业再就业工作按目标要求,按工作进度要求全面完成。要建立就业工作部门联度会议制度,建立日常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职能,搞好配合,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从上到下建立落实再就业政策的推动机制,要充分发挥工作、妇联、共青团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全社会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落实政策资金
(一)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一是抓紧制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尤其要加快落实税费减免、社会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就业服务、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要切实保证各项再就业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努力为就业再就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二是加快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各街道和乡镇要全部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切实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已经建立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地方,要尽快开展工作,摸清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核发再就业优惠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组织实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援助和相关统计工作。同时要抓好新增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工作。三是尽快发放再就业优惠证。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工作,凡是再就业扶持政策范围之内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要领到再就业优惠证,确保他们享受扶持政策的权力。对界限不清的,可先易后难,一定要为符合条件人员全部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做到凭证享受优惠政策。
(二)落实就业再就业资金。要根据当年净增就业岗位、强化再就业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等目标任务的需要,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并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做到及时拨付,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采取积极措施,将担保基金落实到位,使小额贷款业务尽快开展起来,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
三、落实就业岗位
(一)进一步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一是把落实扶持政策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有就业比较优势和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型企业,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二是把项目建设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努力做到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再就业工作的着力点就放到哪里,创造就业岗位的工作就跟到哪里,就业服务的网络就延伸到哪里,再就业扶持政策就兑现到哪里。三是把调整就业结构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通过调整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一是要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计划地降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二是积极探索建立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经济劳务合作组织。三是要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优势,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紧抓好。进一步稳定与北京、大连等地的劳务协作关系,抓住机遇,扩大我区劳务输出份额。
(三)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困难对象的帮扶力度。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强化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抓紧建立公益性岗位空岗报告制度,凡是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4050” 人员。能自谋职业的,全力予以扶持;有使用单位的,千方百计予以促成。
(四)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工作。要根据就业需求的变化,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行“订单式”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二是抓紧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广泛推行上门服务、即时服务、承诺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免费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工作平台的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
四、落实工作措施
(一)要建立健全再就业考核目标责任制度。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五项具体工作目标,作为考核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从措施办法、资金投入和督促检查等方面给予保证。再就业责任重点在基层、在社区,再就业的岗位也在基层、在社区。要把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层层落实下去,层层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一抓到底。要从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就业出发,为基层发挥积极创造政策空间和宽松环境。
(二)要建立督导检查制度。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制度和自下而上的监督举报制度,要制定再就业工作的督查方案,通过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政策的落实,多种措施、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促进再就业工作。
(三)要完善再就业政策咨询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尽快建立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
供便捷的服务,接受社会监督。在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政策咨询服务的同时,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项劳动保障业务的咨询服务。要加大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力度。宣传要面向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和基层的政策执行者,通过宣传使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深入社会、深入人心,保进再就业工作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展开。
第二篇: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
业工作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007-12-12 14:0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和新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我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平均每年近千人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以内。但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关键是抓好以
下几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重要职责抓紧抓好抓实。要继续巩固和强化再就业“一把手”负责制。要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把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就业再就业工作按目标要求,按工作进度要求全面完成。要建立就业工作部门联度会议制度,建立日常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职能,搞好配合,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从上到下建立落实再就业政策的推动机制,要充分发挥工作、妇联、共青团组织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动员全社会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落实政策资金
(一)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一是抓紧制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尤其要加快落实税费减免、社会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就业服务、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要切实保证各项再就业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努力为就业再就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二是加快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各街道和乡镇要全部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切实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已经建立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地方,要尽快开展工作,摸清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核发再就业优惠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组织实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援助和相关统计工作。同时要抓好新增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工作。三是尽快发放再就业优惠证。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工作,凡是再就业扶
持政策范围之内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要领到再就业优惠证,确保他们享受扶持政策的权力。对界限不清的,可先易后难,一定要为符合条件人员全部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做到凭证享受优惠政策。
(二)落实就业再就业资金。要根据当年净增就业岗位、强化再就业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等目标任务的需要,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并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做到及时拨付,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采取积极措施,将担保基金落实到位,使小额贷款业务尽快开展起来,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
三、落实就业岗位
(一)进一步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一是把落实扶持政策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有就业比较优势和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型
企业,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二是把项目建设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努力做到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再就业工作的着力点就放到哪里,创造就业岗位的工作就跟到哪里,就业服务的网络就延伸到哪里,再就业扶持政策就兑现到哪里。三是把调整就业结构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通过调整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一是要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计划地降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二是积极探索建立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经济劳务合作组织。三是要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优势,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紧抓好。进一步稳定与北京、大连等地的劳务协作关系,抓住机遇,扩大我区劳务输出份额。
(三)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困难对象的帮扶力度。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强化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抓紧建立公
益性岗位空岗报告制度,凡是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能自谋职业的,全力予以扶持;有使用单位的,千方百计予以促成。
(四)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工作。要根据就业需求的变化,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行“订单式”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二是抓紧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广泛推行上门服务、即时服务、承诺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免费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工作平台的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
四、落实工作措施
(一)要建立健全再就业考核目标责任制度。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上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第三篇:关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考(2009年2月19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内容涉及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已经成为民生的三大支柱,由此可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一、就业
和再就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劳动保障工作就是围绕人的生、老、病、死,人的一生来工作和服务的。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减震器”,建立健全有效的劳动保障机制,是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和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第一,劳动保障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是获得最大利润,而社会的公平性,一般民众的生存权就需要依靠政府来保障。一方面靠劳动分配等行政手段来调节,一方面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劳动保障工作就越显重要;第二,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就是社会成员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就要求每个劳动者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拥有一个就业的岗位,使人们的创造欲望和要求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第三,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不论是就业和再就业,还是社会保障和劳动者权益维护,都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息息相关。关注民生、关注劳动保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成为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第四,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随着近年来劳务输出的规模化、产业化,大量的农民成为城市居民,成为产业建设的主力军。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的劳动保障工作,将推动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差别,并最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
二、xx劳动保障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xx市的劳动保障工作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截止2008年底,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市登记失业率3.82%,控制在4%以内,劳务输出46.7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万人,劳务输出为xx市带回资金20.84亿元,劳务收入占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从1998年开始执行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任务全面完成,五大保险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安全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保障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内部分配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劳动关系保持了和谐稳定。
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二是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难度大。三是劳动保障执法力量和执法环境有待改善。
怎样抓住用好机遇,实现突破发展?可以概括为:思路决定出路、特色决定发展。
1、以劳动保障执法为切入点,推动劳动保障全面工作
科学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和谐社会需要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劳动保障执法,是劳动保障行政职能的集中体现,是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劳动保障整体工作的“发动机”和“助推器”,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2、强力拓展劳动保障工作的新领域
在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前,拓展劳动保障工作的新领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目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新形势的迫切要求。一是要强力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拓展。随着财富总量的日益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承担法定社会责任的重要单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各类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潜力已经并正在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将积极指导他们依法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实现劳动保障工作对象、工作机制由以国有企业和计划指令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维权服务为主的新模式的重大转变,拓展劳动保障工作新领域,探索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二是要认真抓好农民工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对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
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保障其合法权益和改善就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现实看,农民工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积极扩大就
业,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一要注重发挥经济的拉动作用。紧紧抓住当前主导产业建设较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把扩大就业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二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形成。三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健全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将就业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作为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对困难群体实施再就业援助活动。四要注重发挥政策的促进作用。不折不扣地落实税费减免、财政投入、小额信贷等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并逐步形成具有普惠性、稳定性、长效性的就业政策体系。五要注重发挥宏观政策对失业的调控作用。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鼓励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第四篇: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五个考核指标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减去累计自然减员人数。
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增就业的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形式就业人员的总和。
自然减员人数:指报告期内因退休、伤亡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城镇累计减少的就业人员。
2、城镇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报告期内,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人数。
3、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指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相关条件的人员,一般指大龄、身体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4、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报告期末,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占期末从业人数总数与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之和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
登记失业率×100%期末从业人员总数+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
5、小额担保贷款:按各镇人口数量分配任务
(1)贷款对象: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2)微利项目认定:除国家限制的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其余均视为微利项目(微利项目可以享受财政贴息)。
(3)贷款期限:2—4年(目前我县小额贷款实施办法规定执行两年)。
(4)贷款额度:A、一般2—5万元 B、大中专毕业生10万元 ;C、妇女8万元; D、合伙创业20万元;E、劳动密集型企业200万元。
(5)贴息标准:个人创业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予以贴息;劳动密集型企业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予以贴息。
(6)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向各镇人社所申请,经初步审核符合条件后向县担保中心申报;符合条件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县担保中心申请,经县人社局、财政局审查后;上报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担保中心审批。
(7)申报材料:附后。
(8)各镇小额贷款工作职责:一是做好小额贷款宣传工作;二是帮助自主创业贷款人员申报小贷贴息;三是协助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四是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创业大户和创业企业详细情况;五是
及时上报小额贷款统计报表,做好每个自主创业人员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自行贷款贴息的人员的台账建立工作。
二、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1、创业培训
(1)培训对象: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退伍军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
(2)培训时间:不低于150课时;
(3)申请创业培训开班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2、就业、失业登记
(1)登记范围:按照《陕西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就业登记的范围为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从业人员;失业登记的范围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尚处在失业状态的本县城镇户籍的所有人员均符合申领《登记证》条件。但在实际发放过程中,现役军人、在校学生、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人员除外;
(2)重点发放登记人员:
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②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
③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就业人员;
④享受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的自主创业人员;
⑤当年在本县就业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
生;
⑥符合就业条件未就业残疾人;
⑦零就业家庭符合就业条件未就业人员;
⑧城镇所有未就业人员;
⑨当年在本县转移的农村劳动者;
⑩其他享受就业扶持优惠政策的人员。
(3)申请《就业失业登记证》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3、社会保险补贴
(1)补贴对象: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
(2)补贴条件:
①对各类商贸、服务型企业新增岗位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下岗职工,并与之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
②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下岗职工,并与之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
③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岗职工,且年龄符合“3848”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
(3)补贴标准:按企业(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之和计算;
(4)补贴期限:①应于劳动合同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到退休;
(5)申报程序:用人企业或单位(灵活就业人员个人
申请)按材料要求向县就业管理局申报,经审核后,提交县就业再就业联席会议研究审批;
(6)申报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4、公益性岗位补贴
(1)申报范围: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或用人单位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以及其他岗位。
①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政府各工作部门和乡镇招录的协理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等岗位。
②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县、乡镇、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城市环卫和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岗位。
③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炊事、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后勤岗位。
④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县实际提出并报经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岗位。
(2)安置原则:录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先特困、后困难”的原则,优先安置年龄大、技能弱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
(3)安置对象:
①下岗职工中“38”、“48”等就业困难人员;
②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
③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
④毕业后超过半年未实现首次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⑤失去土地的被征地农民;
⑥失业的残疾人;
⑦未就业的城镇退役军人和军烈属;
⑧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失业人员;
⑨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4)补贴标准:由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实际岗位工资的差额具体确定;
(5)补贴期限:①应于劳动合同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到退休;
(6)申报程序:①确有用工需要的用人单位向人社部门提出公益性岗位设立申请,由人社部门对岗位设立进行审核认定,符合设立要求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组织考试考核、录用等工作。②经人社部门组织招聘、录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由用人单位按材料要求向县就业管理局申报,经审核后,提交县就业再就业联席会议研究审批;
(7)申报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第五篇:合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经验材料
政策推动经济拉动培训助动市场促动
──龙州市合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龙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通过采取政策推动、经济拉动、培训助动、市场促动等有效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攻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1—5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6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65人,分别完成全年就业指标的47和5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7。政策推动,就业再就业成为“一把手”工程。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龙州市委、市政府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监督检查、部门职责分工和情况通报等工作制度。市政府与乡镇(街道)、市直部门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增加就业岗位、控制失业率和落实就业优惠政策等指标纳入了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月调度、季通报、年终考核奖惩,与计划生育、环保指标考核一样,实行“一票否决”。就业再就业作为硬指标、硬任务,成为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各方联动、齐抓共管、合力促进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同时,龙州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决定》,劳动保障、经贸、财政、工商、税务等13个部门提出了具体操作办法,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上扶持、税费上减免、手续上简化,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市财政投入就业资金1034万元,用于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介绍补贴等。到5月末,共有186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政策扶持实现了自主创业。
经济拉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龙州市委、市政府把就业的着力点放在经济发展上,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就业。经济发展到哪里,岗位开发就跟踪到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扶持政策就兑现到哪里。全市上下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实施“四化”战略,通过抓投入、抓招商、抓园区、抓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1—5月份,全市共落实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116个,其中过亿元的27个,总投资86.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9.1亿元。在重视高新技术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建外贸食品工业园、四达棉纺工业园、上海新纺工业园、新郎服饰工业园等一批劳动密集型项目,壮大了就业载体,扩大了就业容量,新增就业岗位约12万个。并通过增加小额贷款和税费扶持等措施,加快了社区服务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就业,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推进。
培训助动,灵活多样的技能、创业培训对就业再就业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观念落后、素质较差、技能单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龙州市高度重视培训基地建设,建起了以高级技校为龙头、以就业训练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为阵地、以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根据下岗失本稿件版权属517878秘书网业人员的培训愿望、求职意向和企业用工需求,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1—5月份,举办各类培训班18个,培训失业人员1560人,其中免费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班5期,培训485人。通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转变了思想观念,增强了竞争意识,掌握了一门或多门技术,拿到了“就业绿卡”,踏上了就业“快车道”。该市小康食品包装机械公司总经理孙学军,原先就是一名下岗失业工人,通过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了技能,树立了竞争创业的观念,从维修加工起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机械加工企业,并吸纳87名失业人员实现了二次就业。
市场促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了就业再就业的开展。龙州市正确处理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关系,强化服务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小额贷款申报、社会保险登记等实行“一条龙”服务。劳动保障部门在增大投入,增设职业介绍网点,建立信息网络,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加快乡镇(街道)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8处乡镇(街道)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确保了城镇就业工作的开展,构筑起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就业管理、服务的全覆盖,促进了城乡就业协调推进、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