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时间:2019-05-14 09:0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一篇: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数量年年递增,2011年达到2千余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最大限度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注重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于2007年3月开通了沈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运行近4年来,日均访问量达近千人次,累计注册毕业生会员2800多人,单位会员近千余家,发布招聘岗位信息近万余条,提供就业岗位两万余个。2011年4月对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网站运行状况稳定良好。

一、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准确定位,搭建就业信息化建设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化已成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手段。学院对于就业信息化建设也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建立健全了相关组织机构,在有关部门配合下,成立了就业信息服务中心,以沈体就业信息网为依托,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

2.认真筛选,严格把关,确保信息真实、权威

就业信息每天都会有大量更新,我校就业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每天会通过电话、邮件、网络搜索大量就业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认真的筛选。网上信息的真实性是保证网络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为确保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性,采用了实名制的网上注册方式和严格的审核程序,确保网上信息的真实准确和言论可控,有效的解决网上信息信誉度低的问题。同时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网站上发布所有信息均免费。

3.完善功能,创新手段,提供全面的服务内容

目前,我校就业服务网围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包括收集并管理我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收集并发布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供就业动态信息;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包括网上就业指导咨询,网上答复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种 “就业咨询”、“论坛专区” 信息平台的互动功能一方面能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问的沟通和交流、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互通。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单位和毕业生无需见面就可进行信息沟通,大大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对就业信息汇总分析,随时了解我校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和就业进展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依据。信息网的建立,改变了传统就业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方法,规范和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我校在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把我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得更好。

1.建立远程面试求职系统。通过就业网站,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实现网上自荐求职;了解最新就业动态,及时扑捉就业行情,查询自己感兴趣的用人单位的资料,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对中意的单位可以投递电子简历;用人单位也可以浏览学生所在学校的网站,了解学校的概况及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并通过学校就业网站核对电子简历的诚信度,有意向的双方还可以通过网上面试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2.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就业指导中心要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对各

种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实现就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增强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信息处理系统,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到计算机的管理之中;对毕业生的择业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如将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的资料从就业信息平台后台数据库中及时转移、清空。这样可以使用人单位从就业信息平台上只能浏览到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的资料。另外,对于长期的合作伙伴,有针对性的将符合条件、愿意去就业的学生设一个专区,便于用人单位查询。

3.创建网上职业发展辅导,实现网络技术与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大学生第一次选择职业是盲目的,而人力资源领域内的专家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有很丰富的经验。高校与人力资源领域内的专家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展开广泛的合作,在网上开设职业发展辅导,让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经理及职业咨询师构成职业发展顾问参与其中,使其在学生求职及就业指导领域发挥作用。利用网络的超时空性,建立专业的培训与测评机制,为各类学生提供满足近期职业发展需求和阶段性职业规划设计的相关服务。这样,就能保持与用人单位的长期有效沟通,并完全根据企业的需求设计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保证职业发展更加贴近用人单位的需要。

4.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与互联网(WEB)、移动网(WAP)联合开发建设就业信息平台,以保障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到毕业生手中。

5.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与监控机制。互联网的开放性、连通性和自由性等特点在传播信息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就业网站在运行的同时,也存在着自己的信息网站被黑客恶意破坏的危险。所以我们要保护网站信息不被外界非法操作者的利用和控制,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期安全管理机制。

第二篇: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前言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实现信息化就业进程,进一步拓宽就业工作发展空间,是目前高校深入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全社会总体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一直在扩大,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同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择业变得更高效、快捷、形式多样。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已经不再取决于建筑面积、摊位数量、人员规模,而将与人才信息储备、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使用效率紧密相连。在“人际市场”与“载体市场”并存的同时,传统粗放型的有形市场正在向增加高科技含量、高质量服务的无形市场过渡,最终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全面信息化。在这种社会趋势下信息化就业已经成为了社会人才就业的主渠道,高校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提高就业率显现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今后高校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真正实现就业信息化,为毕业生就业助力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开发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处在时代前沿的中国高校来说,如何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便利,高质量、高效率搞好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让大学生就业不再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信息化的背景

(一)信息化的定义

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于1963年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提出来的。1976年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团体首次给信息化下了定义:指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信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步取得支配地位的一种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随着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实践的不断演进与深入,人们对信息化这一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2005年底,我国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高校就业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就业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以及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和拥有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来提高高校就业服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改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大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提供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的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高校就业信息化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第二,高校就业信息建设的是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公开事务,除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与指导以外,还应包括市场建设、无纸办公、远程面试、课程网络管理、网络咨询互动、人机职业测评等管理事务;第三,就业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行政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二)高校就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1999.2001年)。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少数高校为了提高毕业生派遣工作效率和加快对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而开始建立就业工作网站,如清华大学。2001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和要求,不断加大投入,调整、充实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无形市场建设,用信息化带动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由此开始在高校中逐步推行。这一阶段可看作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

2.第二阶段(2002.2006年)。2002年以后,各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2年,教育部明确强调就业工作要实现“四化”,即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信息化的重点是指就业工作的信息化,主要依托互联网实现人才信息、岗位信息、在线指导、岗前培训等最快速度的交流和传递。2003年,国务委员陈至立亲自开通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并在开通仪式上指出,大力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她号召各地方、各高校要加快各自就业服务网的建设,尽快形成国家、省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服务网要在服务功能、空间和领域不断拓展,要与传统的招聘形式相结合,将就业服务提高到新水平。2004年,国办发

[20041 35号]文件要求,要“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进程,2004年所有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要开通就业信息服务网并与国家和省市网互联互通。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消息资源,2006年11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 启动,是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等五部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发起组建的网络平台。全国普通高校基本全部建立了就业信息网。这一阶段可看作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

3.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2007年,国务院在“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使毕业生网上求职招聘逐步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随着全国高校就业信息网的建立,各高校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化服务的内容、功能和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进入科学发展阶段。2008年教育部和网络联盟组建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这是教育部着力打造的立体化平台,2008年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号工程”。周济部长在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依托网络,加大力度,为毕业生提供丰富、便捷、高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在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各商业性人才网站也开始关注高校毕业生市场,建立专门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I

频道,建立常年校园推广网络等激活了毕业生就业市场。同时各地及高校也在积极建设各自的就业服务网并不断进行探索,从就业服务网开始建设到现在网络建设中“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各省和90%的高校就业信息网都建立了起来。

“就业信息网”建设大大方便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用人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某学校就业信息网读取中心数据库中的毕业生信息,毕业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处理后找出合适职位,降低求职成本,加强求职成功率。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全国范围内网上招聘十分活跃,就业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带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毕业生服务与指导工作的专门化和专业化。

二、信息化建设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大幅扩大,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独特社会群体若不能顺利和及时就业,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而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供需总量不平衡的问题,也有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有盲目设置专业的原因,也有忽视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原因。笔者认为,就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高低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化就业信息化建设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

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为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提供契机。大学生毕业生人数的激增,给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积极推进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一把利器。实现了就业管理信息化,日常就业管理工作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纸和笔、嘴和腿,也不只局限于传统的书信和电话沟通与交流。就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极大提升和拓展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提供了便利。如统计当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层次、制作本校“就业情况白皮书”,按传统的方法必须通过对大量纸质资料进行手工计算和统计分析,费时费力,且差错难免。分析结果若有偏差,会导致学校领导层的决策失误,后果严重。而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向系统输入原始数据,利用计算机后台程序进行处理、运算,就可以实时得出使用者需要的数据结果,也可以自动生成所需要的统计报表,进而快速制作出“就业工作白皮书”。这样既可以将就业部门工作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文字、数据资料中解放出来,又可以避免上述手工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就业工作水平。

(二)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

建设就业信息化平台,可以为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打造利器。据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的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网上应聘谋求到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具体比例为27.8,其次才是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具体比例为18.9 和17.4。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降低就业成本,拓宽就业渠道,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求职应聘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以往获取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往往要奔波于宿舍与院系、课堂与就业办公室之间,获取一条招聘信息往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有了较发达的信息化平台,大学生可以坐在教室、图书馆里,打开电脑登陆信息平台或就业网站,就可以轻松获取所需要的资讯信息和招聘动态,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筛选出有用的内容,从容不迫地获取就业信息和掌握就业动态。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能否及时掌握人才供给情况并及时与人才供应方进行信息交流,直接决定着用人单位能否保质保量引进人才,而高校就业管理部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为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了这个平台,用人单位不仅可以高效、便捷招贤纳才,而且还有利于用人单位减少开支、降低成本,因为有了这个平台,用人单位可以和毕业生一样足不出户,通过网络、网站、电子邮箱、远程视频等方式,公布招聘信息、接受学生的简历投递、对学生进行面试选拔,这样可以大幅减少因来往各城市、参加各高校招聘会及人才市场活动所发生的各项差旅费等招聘支出,这是用人单位非常乐意接受的方式与途径。因此,就业信息化平台不但让大学生求职应聘不再难,也让用人单位招贤纳才不再难。

(三)从传统有纸化到现代无纸化办公

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从传统有纸化到现代无纸化办公的革命性转变。在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就业工作中,就业部门通过黑板报、书面通知、下发文件、海报宣传张贴等形式向二级院系、毕业生传递各类信息,既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常常就业活动结束了,还有很多老师、同学不知道有此活动的发生。此外,印制大量的纸质文件资料,既不易保存,也有悖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节约能源的国际性环保主题。而通过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后,大量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既方便快捷,又环保节约,每位就业工作参与者、每位学生,每天打开电脑登陆信息平台,就能接收到来自学校发送的各项通知、活动和招聘信息等资讯,并且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迅速便捷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毕业生可以点击网页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并可直接登录网站进行个人资料充实、维护,供用人单位查看;用人单位也可自行登陆上传招聘信息,供需双方选择十分方便。除电子版资料外,学校可将多方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及单位资料整理后陈列到就业大厅,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并为毕业生求职制作“电子名片”,简明地写有个人简历、特长优势和就业意向等,放在就业信息网上的“人才库”和“英才库”中。一些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可以直接筛选毕业生,快捷而简便。信息化管理提供的资讯内容规范、格式统一、传递及时、目标受众群准确,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就业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也无形中可以促进就业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集约化和科学化运作,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四)从单一信息化到全程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从单一信息化到全程信息化管理的全局性转变。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初期,信息化管理也许只是单一的搞搞就业网站,挂挂招聘信息,教师、学生可获取的信息量很少,感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捷也很粗浅。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信息化建设已逐步从单一的信息化管理向全程的信息化管理转变,从仅对大四毕业生进行的信息

化管理拓展到全部大学生。大一新生一进校,就为他们建立个人信息平台和个人信息仓库;并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评和职业规划,根据各人的测评结果进行计算机信息化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因材施教,这样就可极大地避免到了大四才开展就业指导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将就业工作渗透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和学生活动中去,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在大学四年里的专业素质,也可培养学生毕业就业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学生毕业时,可利用信息化平台跟踪学生四年的各项成绩数据、获奖情况、社会工作,从而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每个学生大学期间的一套完整的个人综合评价报表,这样既可供毕业生自我对照,回顾自己四年大学生涯,也可供用人单位参考分析、研究比较。

三、目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不明确

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但目前仍有许多高校对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不甚明确,简单认为只要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建设舍得投入,就业工作就一定能搞上去,学校就业率就一定能提高,却忽视了就业工作相关人才的培养,忽视了信息化“软环境”的建设,高校有了美丽的校园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不一定就能荣登国内乃至世界名校的行列。另一方面,还有一些高校开展就业信息化建设,只是为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好面子,走形式,一味跟别的学校攀比,而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建设,盲目求大、求新、求全,有的甚至就是“政绩工程”,为增添政治资本服务。这样,就业信息化建设就未必能搞好,就算搞好了,也未必能用好,未必能发挥它应有的职能。

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是要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目前,许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各自规划、重复投入、分散建设,使现有的信息资源、教育资源、工作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难以形成效益。笔者认为,必须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巩固学校已有的社会资源,开发新的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管理理念和技术上都实现信息化,尤其是要保证信息使用的标准化。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信息管理软件工具,实现便捷的操作流程,形成规模效益,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节约人财物投入,提高就业工作效益。

(二)两极分化与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很多高校尤其是自身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非常巨大,丝毫不吝惜财力和物力,但只是一味追求硬件设备的高投入、高配置,动辄花费十几万、几十万购买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语音设备,并花重金装修打造各类多媒体机房、信息化教室,这一切虽无可厚非,但资金投入了,设备配置了,场地建成了,就要扎扎实实地用起来,切实为提高就业工作效果和效率服务,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校硬件设备建好后,使用却很少,很多漂亮的场地和先进的设备常年闲置,很少有人问津,或即使偶尔使用,产出和效率也非常低,利用先进的设备只做了很浅显、很初级的一些工作,“大马拉了小车”,没有能够物尽其用。探究造成高投入低产出这一局面的原因,有的是缺乏懂技术、懂就业的专门人才去运作它;有的是缺乏配套的软件和系统,大量资金投入了硬件却没有舍得花钱或已经无力再投入开发合适的软件和系统,导致硬件资源白白浪费,信息系统平台常处于闲置状态,设计能力利用率很低,资源严重浪费。同时,很多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系统和平台为自己求职增添砝码、提高就业成功几率的毕业生却无法有效利用它。这一切严重违背了就业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服务、为就业管理服务的初始愿望。

与此相反的就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很多高校的就业信息化建设,在设备投入上非常有限。由于就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硬软件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加之许多高校就业工作经费本身投入不足,导致许多高校没有能力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研发一套远程面试系统需要上千万的投入,单个学校去开发不现实也不可行。

(三)就业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导致信息不对称、矛盾突出

由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划,其建设模式往往是各高校根据自身业务提出需求,建设带有浓重的自我封闭性,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如远程面试系统,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之间不能通过系统进行共赢,信息化的便利性就不能够体现,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一些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职能业务系统并存,既有独立的就业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又有独立的教务管理系统等其它系统,各系统信息数据不能相互兼容。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业务系统数据管理难度非常大,不同的系统需要维护各自独立的主数据,而各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是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后,缺乏足够的宣传和引导,造成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系统闲置“吃不饱”,设计能力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许多想利用信息化管理优势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成果和效率的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学校就业部门的这些设备和条件缺乏了解,同时,很多迫切想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为自己就业求职增添砝码和成功几率的广大毕业生也因不了解而无法有效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平台。因此,信息不对称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违背了信息化建设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就业工作服务的初衷。

(四)信息审核机制尚需完善

在就业信息化的实际运营中,高校往往扮演着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角色,必须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一方面,要加强对毕业生的信息审核。毕业生登陆信息平台后,为了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以求应聘成功,必然会填写、刊登和发布自己的个人简历和求职信息,但大部分信息是由毕业生本人填写,若审核机制不完善,必然会有一些毕业生为了吸引用人单位注意,获得用人单位青睐,夸大事实,填写不真实的信息,比如虚构自己的学习成绩、英语四六级成绩、奖学金、社会工作经历等,这样就会引起用人单位的误判断,造成不公平竞争,甚至在被单位识破后,对毕业生乃至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信息审核。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本是好事,但还是

有一些单位出于恶意目的,采用欺骗手段在乎台上刊登虚假招聘信息,蓄意夸大企业规模和薪资待遇,甚至诱骗学生签订不平等的合同或协议,若无相应的信息审核机制,就会让这些单位钻了空子,侵害毕业生的权益。因此,完善信息审核机制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关系到供需双方的利益。

四、进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推进和完善高校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扎实、稳步、健康地推进高校就业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理念化、全局化、纵深化发展已是形势所迫。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大力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重要保障,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地方、各高校必须加快各自就业服务网建设,尽快形成国家、省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尽快实现人才、劳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相互贯通。就业服务网要在服务功能、空间和领域方面不断拓展,要与传统的招聘形式相结合,将就业服务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软件开发与硬件投入双管齐下

软件和硬件对信息化功能的发挥都十分重要,“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就是这个道理。目前我国的高校在硬件设备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急需的是合适的、能满足各主体需求的软件和系统。软件开发、系统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讲比硬件建设复杂得多,国家应出台统一标准.学校与技术人员应加强沟通,定制符合就业工作要求且能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设、系统构建在某种程度上讲,比硬件建设复杂和困难得多,而且构建适合本校发展需要的软件系统环境,必须依靠技术开发人员和学校就业部门不断加强沟通、交流与探讨,定制出符合就业工作要求且能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所以软件投入丝毫不可怠慢。

(二)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

教育部对建设毕业生就业网的目标是要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努力引导毕业生通过信息化手段促成就业。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按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要求用计算机技术对现实的就业工作和就业市场进行“仿真”。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学校的网络也相互提供了网上的链接。但由于相互之间数据格式及服务标准的不同,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无法完全链接,满足不了网络就业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的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就业网不能完全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就在于数据技术格式和就业服务的不规范,同类的数据格式五花八门,同类的就业服务千差万别,导致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学校与学校、网与网之间不能进行快速地信息交流。这种状况成为我国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瓶颈”,妨碍了网上就业市场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工作、毕业生择业及单位用人的成本。因此,全国在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工作中必须采用统一的工作、服务和技术规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防止错误的产生,降低工作成本。

(三)建设信息一体化大平台

管理部门在校内要统一协调相关部门.信息相互贯通,实现资源共享,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招生部门每年招新生后及时创建新生的信息数据库,准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从源头上实现与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连接。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系统是专门为毕业生就业的服务性平台。要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通过信息平台建设,使学校巩固已有的社会资源,开发新的社会资源和学校本身的教育资源。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公众对信息手段的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将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就业信息网络将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渠道。高校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网的服务功能,及时更新网上信息,为毕业生提供真实、有效、方便、快捷的信息。

(四)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

从组织领导、硬件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充分保证。将毕业生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建设整体规划,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状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体系,作为毕业生就业表彰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将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学校当年的经费预算予以重点保证和落实,做到专款专用。二是要加强硬件建设,添置和更新必要的网络设备,提供专用场地。三是要切实加强就业信息化队伍建设,精心挑选网络技术强、热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充实到就业工作队伍中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四是要加强对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学校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明确工作责任,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有效整合校内网络资源。五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研究并出台相关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案标准和评估制度,规范国家、省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的建设行为。

总体来说,当前我校就业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当前就业网站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就业管理效率和更好的服务学生花更多的功夫。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当前的就业服务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发展道路仍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要花功夫实现“质”的飞跃:在大力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基本下,进一步丰富网站的服务功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网上求职、远程面试、指导服务”五元一体的信息化就业模式。要依托网络技术。找出现有就业网络的缺陷,克服自身困难.在各级教育部门指导下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消除“信息孤岛”。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实现就业资源共享。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同时还要进一步实现就业状况的有效跟踪和监测,完善职前就业技能的网络培训功能。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力量和温暖。不断调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态.扫清了毕业生在求职方面的心理障碍与信息障碍,使他们在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中寻找信心.在竞争中做到从容不追,尽情展示出自己的实力,发挥出自己的专长。真正实现信息化就业。进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第三篇:关于如何做好就业工作

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来说,其重要地位日益提高。我认为,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该在正确引导毕业生的就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前的资料准备、试用期环节的工作总结等几个方面下一番功夫,以切实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实现从在校生向合格的企事业员工这个角色的转换,在人生征途上走好最初最重要的一步路。

1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有很多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对称现象,使其找工作的道路越走越窄。他们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却根本就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各类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

由于许多大学生依然抱着“安全感第一”的择业心态,出于“求稳”而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这种大学生求职心态不端正、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现象,无疑正在加剧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难度。

当今社会各界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着急时,“有业不就”的大学毕业生却日趋增多。业内人士指出,“有业不就”大学生中,一是多数人就业期望值过高。基层和西部需要大量毕业生奉献才智,但想去的毕业生并不多。二是更多的毕业生采取“临时就业”方式,尝试各种各样的短期工作,有的毕业生三个月换了三四个岗位,仍然没有试出满意的工作;一些毕业生靠一技之长,在家中做些兼职,并不急着就业。三是一些毕业生不考上研究生不罢休,放弃就业机会。四是还有一些家境宽裕的毕业生,觉得衣食无忧,就业压力大,干脆就在家里过安逸的生活。

如果毕业生没有明确的就业和发展方向,定位不准,自降身价也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况且此举对整个毕业生就业可谓“饮鸩止渴”,从总体上看,对多数毕业生是不利的。

总的来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他们的就业观念。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所以毕业生就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逐步树立创新择业的意识。

(1)转变依赖学校、家庭的观念

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这就决定,毕业生就业必须转变依赖学校、依赖家庭的观念,要依靠自身的实力,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大胆推销自己。

(2)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

随着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各种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将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必然趋势。社会将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同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破产、裁员、分流等会时有发生,所以大多数人企求的一次就业定终身变得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毕业生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的学习发展,要有随时准备重新择业上岗的思想准备。

(3)转变狭隘的“专业对口”的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念是认为大学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好,专业之间有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大学教育只是一种基础教育的延伸,毕业生所掌握的只是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大学生还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择业领域。

(4)转变择业盲目攀高的观念

很多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业过程中盲目攀高,追求“三高六点”式的职业(“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六点”即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缺乏到生产一线、基层去锻炼和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就业愿望脱离自身条件、就业实际和国家需要。为此,毕业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要一味盲目追逐热点,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最能适应自己的职业,从最基本的一步一步做起。

2帮助毕业生做份职业生涯规划

为自己设计职业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用有条理的头脑为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规定一个时间计划表,即为自己的人生设置里程碑。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很有帮助,一份好多职业生涯计划书的作用更是如此。

职业生涯规划一旦设定,它将时时提醒大学生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你的进展如何。一个没有计划的人生就像一场没有球门的足球赛:对球员和观众都兴味索然。职业生涯规划大体有以下几个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分析自己的需求

可以试试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开动脑筋,写下来10条未来5年你认为自己应做的事情,要确切,但不要有限制和顾虑哪些是自己做不到的,给自己头脑充分空间。第二种更直接,完成这个句子:“我死的时候会满足,如果……”想象假设你马上将不在人世,什么样的成绩、地位、金钱、家庭、社会责任状况能让你满足。

第二步: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

分析完自己的需求,试着分析自己性格、所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一生中可能会有哪些机遇;职业生涯中可能有哪些威胁?这是要求同学们试着去理解并回答自己这个问题:我在哪儿?

第三步:长期和短期的目标

根据自己认定的需求,自己的优势、劣势、可能的机遇来勾画自己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例如,如果你分析自己的需求是想授课,赚很多钱,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则你可选的职业道路会明晰起来。你可以选择成为管理讲师;这要求你的优势包括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优秀的演讲技能和交流沟通技能。在这个长期目标的基础上,你可以制定自己短期目标来一步步实现。

第四步:阻碍

确切地说,写下阻碍你达到目标的自己的缺点,所处环境中的劣势。这些缺点一定是和你的目标有联系的,而并不是分析自己所有的缺点。他们可能是自己的素质方面、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创造力方面、财力方面或是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足。当你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刻,就下决心改正它,这能使你不断进步。

第五步:提升计划

现在写下自己要克服这些不足所需的行动计划。要明确,要有期限。可能会需要掌握某些新的技能,提高某些目前的技能,或学习新的知识。

第六步:寻求帮助

能分析出自己行为习惯中的缺点并不难,但要去改变它们却很难。相信父母、老师、朋友、上级主管、职业咨询顾问都可以帮助自己。有外力的协助和监督会帮你更有效地完成这一步骤。

第七步: 分析自己的角色

制定一个明确的实施计划:一定要明确根据计划你要做什么。如果你目前已在一个单位工作,对你来说进一步的提升非常重要,你要做的则是进行角色分析。反思一下这个单位对你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做出哪种贡献可以使你在单位中脱颖而出?大部分人在长期的工作中趋于麻木,对自己的角色并清晰。但是,就像任何产品在市场中要有其特色的定位和卖点一样,你也要做些事情,一些相关的、有意义和影响但又不落俗套的事情,让这个单位知道你的存在,认可你的价值和成绩。成功的人士会不断对照单位的投入来评估自己的产出价值,并保持自己的贡献在单位的要求之上。

针对这些问题,涉外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都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书。比如从事会计职业、统计职业、财务职业等人生目标的确定,然后在初步明确的目标的指引下进一步分析外部状况和自身条件、特点,对自己的目前和未来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位和深刻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奋斗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同学能够迅速、清晰的找到自己的劣势所在(比如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英语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并化了大的力气去改进这些方面,在走入职场的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了宝贵的益助。

3督促毕业生妥善准备求职前必备资料

在择业竞争中,决定胜败的因素很多,其中求职前充分的资料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求职资料是

毕业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求职前要准备的求职资料大体包括:

(1)个人简历

这种简历设计各不相同,从要求上讲,以简单明了为好。主要内容应有:本人自然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籍贯、毕业学校、系别、主修专业、辅修专业、学历、学位、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时间、身体状况、特长等;主要经历(从高中写起);从事的社会工作、组织的活动、担任的职务;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受奖励情况及取得的成绩等。表格上方要贴上一张一寸近照。

毕业生离校开始求职之前,我们通过多次正式、非正式的活动和同学们交流,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用人单位的特殊要求做一些合适的简历。比如我们会提供一些不同格式的简历模板给同学们,同时让他们通过制作简历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自身条件。

(2)学校推荐表或推荐信及其他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有学校推荐表、就业协议书、学习成绩单、各种证书等。

推荐表一般由学生所在院系填写推荐意见,因为是组织对你的全面评价,招聘单位一般是比较重视的。

学习成绩单是反映毕业生大学学习成绩的证明,应由各院系教学部门填写、盖章。

各种证书,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种荣誉证书,获奖学金以及各类竞赛的证书或驾照等。另外还有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鉴定材料,有关科研成果证明及在报刊发表的文章,推荐、引荐信等等。

4强调对毕业生在试用期间的具体要求

毕业生初就业最缺乏工作经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强调事业心、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同时,对处于试用期(实习期)的毕业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一步一个台阶,切忌浮躁和不思进取。

具体做法是要求同学们在工作经历了一个阶段后要有工作总结,按照回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SWOT分析)、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去展开。通过工作总结提高认识,量化成绩,分析缺点和不足,找出以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尽可能为单位的运转以及发展从新人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及提高,一方面切实提高了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为用人单位领导对毕业生的评价提供了一个合理借鉴。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回顾、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要想更好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真正的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工作有所帮助,必须在多变的环境中不断摸索、思考、试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些共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同学的素质和特点、不同规模、行业的单位的用人要求做个案分析和总结,才能切实帮助毕业生就业,从而促进学院的良性发展。

第四篇: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方案

1、本班学生现阶段就业前状态、特点

一、学生现阶段就业前状态

(一)本班部分学生已经办理就业证明,在外租房,开始工作。

(二)本班大部分同学在校学习,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也在课余时间查询关于工作及租房的信息。

(三)有些想要自主创业的学生在准备当中,调查市场,了解发展趋势,与父母相互交流、沟通,寻求社会经验。

二、学生现阶段就业前特点

(一)学生心情比较紧张,学生缺乏就业经验,不太了解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及职业,而就业的愿望又比较迫切,对就业的期望值一般都比较高。

(二)学生注重薪酬福利,注重假期休闲,注重发展机会,就业心态更加务实,更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企事业单位。

(三)学生善于运用网络求职、获取就业信息,感到通过家人、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寻求工作更易在激烈的竞争中求职成功。

2、学生租房、求职等安全教育

通过一节课或晚自习时间来给学生讲一讲租房、求职中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租房前,为保证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首先要关注承租房的周围环境,进行实地勘察。检查房屋设备,并列举详细清单。特别是对房内的家用电器、天然气设备等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另外对水、电、马桶等设施的状况最好也进行仔细检查。在签订房屋出(承)租合同前,应明确房东的主体资格,包括房东个人公开的相关信息,比如工作单位、职业、身份证相关信息等,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防被骗。签合同要谨慎,确保合同规范,签订较为详细的房屋出(承)租合同,如租金、物业费、水电供暖等费用的支付方式和金额,最好注明各方责任、违约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同学们应仔细鉴别招聘信息及招聘公司的合法性,尽量通过正规途径获取信息。通过网上求职等其他途径获取的招聘信息要注意甄别真假,投递简历前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咨询、核实。毕业生参加各地举办的就业洽谈会、人才交流会,要遵守会场纪律,注意人身安全。毕业生到外地求职、实习或参加招聘会,必须先向学院请假,并登记去向、外出时间和具体的联络方式。到用人单位实习的,应尽量让用人单位出具实习接受函或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学院核准同意后方可到用人单位实习,实习学生须定期向学院汇报实习情况。不要将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提供给招聘单位,一般提供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即可,至于固定电话,可以提供学院负责就业工作老师的办公电话,最好不要提供宿舍或者家庭电话;对于各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慎重核实,不要轻易填写过于详实的个人信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招聘单位录用员工应与劳动者订立的是劳动合同,不是产品推销协议,毕业生要提高警惕,不要去签订以推广、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更不要头脑发热盲目签字,随意交钱。一旦上当受骗,求职者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寻求法律保护。同学们要提高辨别真伪和防诱骗的能力,一旦发现非法传销活动,立即向学校或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3、帮助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准备

一、给学生讲解推荐信的格式及写作方法。

(一)推荐信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推荐信的标题一般由文种名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写上“推荐信”三个字。有的推荐信由于写推荐信同收推荐信双方关系较熟则可以不要标题。推荐信要在第二行顶格写上收信方领导的姓名和称呼或只写对方领导的职务,如“尊敬的××局局长:”。如果推荐人同收推荐信的人是熟人朋友,则也可以用常见的私人信件一样的称呼,如“英华兄:”。

(二)推荐信的正文可以概括为开头、中段和结尾三部分构成。推荐信的开头既可以先问候一下对方,略叙思念之情,也可以开门见山直说其事,这要视你和对方的关系而定。要在开头介绍自己(或推荐人)的身份,以及自己同被推荐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说明写此信的意图。中段是推荐信的展开部分,要针对用人单位的情况需要,介绍被推荐人的一些情况,如学历学位、专业特长、外语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其他能力;以使对方能通过引荐信对被引荐人产生好感,从而达到推荐人才的目的。如果是自荐信,更要写明自己在原来岗位未能发挥或没有机会发挥的潜能和特长。

(三)结尾再次表达自己希望能办成此事的愿望,恳请领导给予被推荐人工作或晋升机会,并向对方致以感激祝福之情。结尾处也可附上一些被推荐人业绩的有关材料。推荐信的落款要在正文右下方署上推荐者的姓名,以及成文日期的年月日。有些推荐信还可以注明自己的详细通讯地址,以备以后必要时的联系之用。二、一定要作好面试前的全方位六大准备:物资准备、心理准备、研究准备、问题准备、仪表准备,礼仪准备,对面试中的每一个环节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充分的准备可以帮助你镇定自己。服装要得体大方,装饰合理,头发整齐,仪态大方、举止得体又不矫揉造作、故作姿态。要彬彬有礼,稳文而雅。要充满信心,不要旁若无人。语速不紧不慢,用词不温不火,表情不僵不狂,眼神不呆不滞、举止不浮不板。在面试过程中,要好好准备,加上临场镇定的表现和充分发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要以不同的方式应答,灵活机动,才能有助你轻松过关,争取求职成功。

4、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型招聘会 向学生讲述参加学校组织招聘会的好处,可以了解就业市场,看看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自己专业人才的要求。可以在旁观别人应聘回答的同时 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可以训练自己的口才,锻炼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沟通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给自己多一次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对用人单位的情况以及环境摸底,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

5、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一、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面对分配体制的转变,毕业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才可能坦然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树立职业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毕业生完全不必要拥在所谓的“热门”小径上,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抱负:世上原本就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有多种渠道,一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主要是指导教师、家长、同伴等。一般来说,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的评价由于机会多、情感因素影响较小,评价的参照较宽,因而比较准确、可信。

二、指导大学生关心社会就业信息。为了使大学生能在社会上顺利就业,学校应该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信息。就业信息的获得:一可根据国家权威部门对各种人才需要的预测,二是参照各地区劳动人事部门的人才需求信息,三是通过媒体、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的招人信息等。要强化择业中的价值观指导。

三、开设就业心理学课或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必要的。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就业心理辅。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个别辅导,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大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就业训练活动,如模拟招聘活动、参加就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对就业的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以利于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消除就业恐惧心理。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投稿——浅析如何做好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孙驰白丽君

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随之而来就业压力逐年上升;同时,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太强,决定了其就业面相对狭窄,仅限于医院及相关医药产业,因此造成了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就业率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招生,就业情况不好的学校不可能吸引优秀的考生报考,因此,学校除了狠抓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以我校情况简要分析一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一,提高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切实有力的保障机制。要做好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最首要的就是要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应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还应将就业工作列为党政领导的一把手工程。

我校每年均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研究生院、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基础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各医院等相关部处的领导作为领导小组的成员,领导毕业生就业部门的各方面工作,并在就业场地、就业经费、就业人员、就业政策等方面予以全面保证,严格按教育部规定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1:500的比例,配备就业专职工作人员,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并按照毕业生人数核拨专项经费,保证就业工作所需,实行毕业生就为业工作“三挂

钩”,要求各级毕业生工作人员职责分明,各负其责。

第二,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保障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为完善相应的就业制度,我校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办法》、《毕业生留校考核办法》、《推荐选拔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考核办法》、《中国医科大学用人信息登记制度》等,使学校各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可以有制度可依,有效地规范了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毕业生留校、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各项工作中,我校采取集体研究、集体讨论、集体决定的办法,多年来,无一例循私舞弊的现象发生,使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赞赏,使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正规化、制度化、程序化。

第三,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扩宽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并建立通畅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

在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新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把信息比做财富,认为掌握了市场需求信息就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军队将信息看成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谁赢得信息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可见,信息在我们当今社会日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就业政策不断调整和就业市场日益开放的环境中,及时、广泛的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和加强高校毕业生资源信息的宣传,已经成为高校开辟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要树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收集观念,擅于运用各种手段

和方法,借助各种媒介和渠道,积极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大毕业生就业的信息和收集和宣传力度。

为了保持就业信息渠道的通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用人信息,我校通过电话、传真、信件、网络等多种途径广泛与各用人单位联系,将毕业生的生源情况及时送达到各用人单位,巩固维护传统用人市场,逐步建立新用人市场,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用人信息,多方动员,加大收集用人信息的力度,使信息量明显增加,并且在收集到用人信息后,当天即发送到学校的就业网上,做到信息不隔夜,供毕业生及时联系,减少了传达就业信息的环节,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极大的方便了学生。

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每年会在工作相对不是很繁忙的时候,到各地走访合作多年的用人单位,了解他们对我校毕业生的需求和建议,然后学校根据情况对教学和管理进行一定的改革,使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各地的校友,用他们自身的成功经历,来说明母校的培养质量,动员他们宣传母校,为母校的毕业生就业做出贡献。北京同仁医院的院长韩德民是我校59期的校友,近几年,在我校共签了数十名学生到同仁医院工作,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了在广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搭起“双向选择”的桥梁,学校每年都会在校体育馆组织大型的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家医疗单位参加,为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创造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多学生在洽谈会上被理想的用人单位录取。此外,我校每年还先后在校内举办数十场小型的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及行业部门举办的专场招聘会。

正是因为做了多方面积极的努力,使用人需求数逐年攀升,充分满足了毕业生的需要。

第四,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择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就业指导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增加,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新的就业形势迫切要求高校能够在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就业需求、就业知识和职业生涯策划等方面,给予广大毕业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指导和优质的服务。

我校已连续数年在毕业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3年,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教研室,正式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时数为20学时。使毕业生在走入市场前了解相关的政策、方针,解决了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学生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此外,学校每年还会在大四陆续为学生举办五次以上的大型讲座。内容既针对本科生又兼顾研究生和专科生,覆盖面比较广,包括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考研政策、复习方法及报考技巧;面试技巧与面试应注意的问题;请我校校友、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教授为学生做《我的成功之路》大型讲座,讲述了创业成功的过程,鼓励毕业生勇于开拓,大胆创业等。这些讲座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很多学生甚至将讲座录音给不能到场的同学补听。

第五,开展毕业生质量追踪,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改革。

毕业生质量是高校在激烈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毕业生可以在使高校的毕业生在与其他高校的毕业生竞争时脱颖而出。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应遵循市场规律,努力培养高质量的“产品”。为了使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市场的需求,我校从2001年开始,连续数年对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各方面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我们会将结果及时反馈到校领导及相应的部门,以指导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改革,使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六、积极采取“订单式”就业模式。

自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以来,我校首先尝试与北京医院开展“订单式”就业服务。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由北京医院提出对下一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和要求。

由符合条件的学生到学生所在年级办公室报名。

由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和学生所在年级办公室按照北京医院的要求拟定初选名单,参加面试。

由北京医院组织面试,选择优秀本科生,达成“预就业”意向。达成“预就业”意向的同学,在安排生产实习时,将不按照所在班级的统一编排实习,前往北京医院进行生产实习。

经过北京医院、预毕业学生、中国医科大学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订单式的工作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北京医院一次性录用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5名。在随后的跟踪调查中,北京医院反映,采取这种“订单式”的、有就业目的的定向实习培养方式,使毕业生能够早日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减少了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培养时间。

鉴于初步试点取得的突出效果,我校随后又与北京市空军总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开展了“订单式”就业合作。同时,学校高职学院的医疗保险专业也积极与平安保险公司达成协议,采取了“订单式”的就业模式,在实习的十五名学生中,平安保险一次“预定”10名学生。

另外,学校在全力做好特困生助学贷款工作的同时,积极探讨特困生就业的新路。我校将特困生就业和已经取得优异成果的“订单式”服务有效的联系起来。从2004年起丹东市医院为与其达成“预就业”意向的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免收住宿费,并且每月为学生提供生活费,在解决了特困生的生活问题的同时,还为其偿还毕业生贷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订单式”服务的不断开展,至2004年7月为止,学校先后与多家医院开展了“订单式”就业服务合作,先后输送“订单式”毕业生达60余人。

经过几年的探索,“订单式”培养的相关优势逐渐体现出来,把优秀的毕业生以“订单”的方式“送出去”,可以开阔毕业生的眼界,让毕业生在新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同时,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优秀的表现,既为学校做了最有说服力的宣传,又增加了用人单位继续加大力度招收我校毕业生的信心。“订单式”就业是一个多方受益的、面向市场的、新时期的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式。

总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要想持续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才会使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下载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部长 党组书记 袁贵仁 (2011年11月21日) 同志们: 今天,教育部召开2012......

    关于做好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及有关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

    关于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精选合集]

    关于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民盟日照市委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

    关于做好近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近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各系学工办,各毕业班: 2012年毕业生各项就业工作即将启动,现将近期有关工作说明如下:一、毕业生就业材料发放《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生......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肖 艳 童付超 《考试周刊》 2009年第35期 字数:3195 字体: 【大 中 小】摘要: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

    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我市***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我市年共有普通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专科毕业生人(),中专毕业生人()。今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年,毕业......

    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13-05-22 07:18:00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2日 06 版) 光明日报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杜冰 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

    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 要 :就业工作是大学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信息化建设来服务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就业工作......